教,雖然有些人頗以為奇,(他們以為宗教學者即教徒,)其實正是當然的,
而且因此也使他更適宜於做研究禮教的工作,得到公平的結論。紹原的文章,
又是大家知道的,不知怎地能夠把謹嚴與遊戲混和得那樣好,另有一種獨特
的風致,拿來討論學術上的問題,不覺得一點兒沉悶。因為這些緣故,我相
信紹原的研究論文的發刊一定是很成功的。有人對於古史表示懷疑,給予中
國學術界以好些激刺,紹原的書當有更大的影響:因為我覺得紹原的研究於
闡明好些中國禮教之迷信的起源,有益於學術以外,還能給予青年一種重大
的暗示,養成明白的頭腦,以反抗現代的復古的反動,有更為實際的功用。
我以前曾勸告青年可以拿一本文法或幾何與愛人共讀,作為暑假的消遣,現
在同樣的毫不躊躕地加添這一小本關於髪鬚爪的迷信——禮教之研究的第一
卷,作為青年必讀書之一,依照了我個人的嗜好。
民國十五年十一月一日,於北京苦雨齋。
□1926年
11月刊《語絲》105期,署名周作人
□收入《談龍集》
潮州佘歌集序
民國三年一月我在《紹興縣教育會月刊》上發過這樣的一個啟事:
作人今欲採集兒歌童話,錄為一編,以存越國土風之特色,為民俗研究兒童教育之
資料。即大人讀之,如聞天籟,起懷舊之思,兒時釣遊故地,風雨異時,朋儕之嬉戲,母
姊之話言,猶景象宛在,顏色可親,亦一樂也。第茲事體繁重,非一人才力所能及,尚希
當世方聞之士,舉其所知,曲賜教益,得以有成,實為大幸。
我預定一年為徵集期,但是到了年底,一總隻收到一件投稿!在那時候
大家還不注意到這些東西,成績不好也是不足怪的,我自己隻得獨力搜集,
就所見聞陸續抄下,共得兒歌二百章左右,草稿至今還放在抽屜裏。六年四
月到北京來,北京大學的朋友開始徵集歌謠,我也跟著幫忙,因為懶惰,終
於沒有把自己的草稿整理好,但因了劉半農、常維鈞諸君的努力,這個運動
很有發展,徵集成績既佳,個人輯錄的地方歌謠集也有好幾種完成了,如顧
頡剛、常維鈞、劉經庵、白啟明、鍾敬文諸君所編的都是,這部林培廬君的
《佘歌集》乃是其中最新出的一種。
歌謠是民族的文學。這是一民族之非意識的而是全心的表現,但是非到
個人意識與民族意識同樣發達的時代不能得著完全的理解與尊重。中國現在
是這個時候麽?或者是的,或者不是。中國的革命尚未成功,至今還在進行,
論理應該是民族自覺的時代;但是中國所缺少的,是徹底的個人主義,雖然
盡有利己的本能,所以真正的國家主義不會發生,文藝上也可以虛空地提倡
著民眾文學,而實際上國民文學是毫無希望。在這個年頭兒,社會上充滿著
時新,正如忽而頹廢,忽而血淚一般,也會忽而歌謠地歡迎起來,但那是靠
不住的,不但要改變,而且不是真的鑑賞。搜集歌謠的人此刻不能多望報酬,
隻好當作他的嗜好或趣味的工作,孤獨地獨自進行,又或如打著小鼓收買故
舊的人,從塵土中挑選出“雞零狗碎”的物件,陳列在攤上,以供識貨者之
揀擇,——倘若賣不去,便永久留在店頭做做裝飾也好。關於這一點,大抵
現在搜集歌謠的人都有了覺悟,我所認識的幾位中間十九如此,差不多是悃
愊無華,專心一意地做這件事,而林君之堅苦卓絕尤為可以佩服。不過在現
今這個忙碌的世界上,我雖然佩服林君的苦功,承認這部歌集的有價值,卻
不能保證,至少在這聖道戰爭的幾年裏,這能夠怎樣為國人所懂得,——雖
然於將來的學術文藝界上的供獻總是存在的。
中華民國十六年四月三日,於北京記。
□1927年
4月刊《語絲》126期,署名豈明
□收入《談龍集》
讀性的崇拜
性的崇拜之研究給我們的好處平常有兩種。其一是說明宗教的起源,生
物最大的問題是自己以及種族之保存,這種本能在原始時代便猛烈地表現在
宗教上,而以性之具體或抽象的崇拜為中心,逐漸變化而成為各時代的宗教。
普通講性的崇拜的書大抵都注重這一點,但他有更重大的第二種好處,這便
是間接地使我們知道在一切文化上性的意義是如何重要。性的迷信造成那種
莊嚴的崇拜,也就是這性的迷信造成現在還存留著的兇狠的禮教,把女子看
作天使或是惡魔都是一種感情的作用,我們隻要了解性的崇拜的意思,自可
舉一反三,明瞭禮法之薩滿教的本義了。我們宗教學的門外漢對於性的崇拜
之研究覺得有趣味,有實益,可以介紹的理由:差不多就在這一點上。
張東民先生的《性的崇拜》讀過一遍,覺得頗有意思。我嚐想這種著作
</br>
而且因此也使他更適宜於做研究禮教的工作,得到公平的結論。紹原的文章,
又是大家知道的,不知怎地能夠把謹嚴與遊戲混和得那樣好,另有一種獨特
的風致,拿來討論學術上的問題,不覺得一點兒沉悶。因為這些緣故,我相
信紹原的研究論文的發刊一定是很成功的。有人對於古史表示懷疑,給予中
國學術界以好些激刺,紹原的書當有更大的影響:因為我覺得紹原的研究於
闡明好些中國禮教之迷信的起源,有益於學術以外,還能給予青年一種重大
的暗示,養成明白的頭腦,以反抗現代的復古的反動,有更為實際的功用。
我以前曾勸告青年可以拿一本文法或幾何與愛人共讀,作為暑假的消遣,現
在同樣的毫不躊躕地加添這一小本關於髪鬚爪的迷信——禮教之研究的第一
卷,作為青年必讀書之一,依照了我個人的嗜好。
民國十五年十一月一日,於北京苦雨齋。
□1926年
11月刊《語絲》105期,署名周作人
□收入《談龍集》
潮州佘歌集序
民國三年一月我在《紹興縣教育會月刊》上發過這樣的一個啟事:
作人今欲採集兒歌童話,錄為一編,以存越國土風之特色,為民俗研究兒童教育之
資料。即大人讀之,如聞天籟,起懷舊之思,兒時釣遊故地,風雨異時,朋儕之嬉戲,母
姊之話言,猶景象宛在,顏色可親,亦一樂也。第茲事體繁重,非一人才力所能及,尚希
當世方聞之士,舉其所知,曲賜教益,得以有成,實為大幸。
我預定一年為徵集期,但是到了年底,一總隻收到一件投稿!在那時候
大家還不注意到這些東西,成績不好也是不足怪的,我自己隻得獨力搜集,
就所見聞陸續抄下,共得兒歌二百章左右,草稿至今還放在抽屜裏。六年四
月到北京來,北京大學的朋友開始徵集歌謠,我也跟著幫忙,因為懶惰,終
於沒有把自己的草稿整理好,但因了劉半農、常維鈞諸君的努力,這個運動
很有發展,徵集成績既佳,個人輯錄的地方歌謠集也有好幾種完成了,如顧
頡剛、常維鈞、劉經庵、白啟明、鍾敬文諸君所編的都是,這部林培廬君的
《佘歌集》乃是其中最新出的一種。
歌謠是民族的文學。這是一民族之非意識的而是全心的表現,但是非到
個人意識與民族意識同樣發達的時代不能得著完全的理解與尊重。中國現在
是這個時候麽?或者是的,或者不是。中國的革命尚未成功,至今還在進行,
論理應該是民族自覺的時代;但是中國所缺少的,是徹底的個人主義,雖然
盡有利己的本能,所以真正的國家主義不會發生,文藝上也可以虛空地提倡
著民眾文學,而實際上國民文學是毫無希望。在這個年頭兒,社會上充滿著
時新,正如忽而頹廢,忽而血淚一般,也會忽而歌謠地歡迎起來,但那是靠
不住的,不但要改變,而且不是真的鑑賞。搜集歌謠的人此刻不能多望報酬,
隻好當作他的嗜好或趣味的工作,孤獨地獨自進行,又或如打著小鼓收買故
舊的人,從塵土中挑選出“雞零狗碎”的物件,陳列在攤上,以供識貨者之
揀擇,——倘若賣不去,便永久留在店頭做做裝飾也好。關於這一點,大抵
現在搜集歌謠的人都有了覺悟,我所認識的幾位中間十九如此,差不多是悃
愊無華,專心一意地做這件事,而林君之堅苦卓絕尤為可以佩服。不過在現
今這個忙碌的世界上,我雖然佩服林君的苦功,承認這部歌集的有價值,卻
不能保證,至少在這聖道戰爭的幾年裏,這能夠怎樣為國人所懂得,——雖
然於將來的學術文藝界上的供獻總是存在的。
中華民國十六年四月三日,於北京記。
□1927年
4月刊《語絲》126期,署名豈明
□收入《談龍集》
讀性的崇拜
性的崇拜之研究給我們的好處平常有兩種。其一是說明宗教的起源,生
物最大的問題是自己以及種族之保存,這種本能在原始時代便猛烈地表現在
宗教上,而以性之具體或抽象的崇拜為中心,逐漸變化而成為各時代的宗教。
普通講性的崇拜的書大抵都注重這一點,但他有更重大的第二種好處,這便
是間接地使我們知道在一切文化上性的意義是如何重要。性的迷信造成那種
莊嚴的崇拜,也就是這性的迷信造成現在還存留著的兇狠的禮教,把女子看
作天使或是惡魔都是一種感情的作用,我們隻要了解性的崇拜的意思,自可
舉一反三,明瞭禮法之薩滿教的本義了。我們宗教學的門外漢對於性的崇拜
之研究覺得有趣味,有實益,可以介紹的理由:差不多就在這一點上。
張東民先生的《性的崇拜》讀過一遍,覺得頗有意思。我嚐想這種著作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