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惟德堂,曰化生,白文印曰香禪居士,又白文曰顧芸台印,朱文曰鞟翁,
曰騃老,白文曰顧曾壽,曰顧亮基印。第一則題記首雲,飢鳳非竹實不飽,
餘畫竹,竹之實歲無所收,末雲,餘之常飢又何怪乎。書眉藍筆批曰:
“第一條即是江湖口吻。”又硃筆批曰:
“王漁洋朱竹垞批杜詩所謂乞相。黃山穀雲:開口輒言窮,其意欲何為,
又雲,客來獻窮狀。張山來曰,其意但求布施耳。”卷末空白處硃筆題曰:
“先生胸襟故高,惜激而不廣,幹青雲而直上之意未見也。庚辰五月,
棱伽山民。”又藍筆題詩雲:
“精玉兩呈人各見,魚熊兼愛性難同,光芒太露緣何事,未免胸懷欠抱
沖,民又書。”《自寫真題記》上亦有眉批兩則,不具錄。《畫馬題記》卷
末硃筆題曰:
“為人學問,不宜憤激,不宜炫耀,冬心先生才氣雖優,德器終不足也,
惜哉。棱伽山民。”又藍筆題曰:
“冬心題畫諸詩皆不見佳。”案香禪是潘鍾瑞,棱伽則顧氏也,所評雖
嚴切,然亦深中冬心之病。《畫鍾進士像題記》序後亦有識語,墨筆雲:
曩餘遊鄂渚,值丁醜端午,曾以素紙乞笈甫先生畫鍾進士像,未得
也。去年閏春復往,笈甫見餘即言負君債未還,餘因索之,遂出戊寅端
午所畫一幀攜歸,剛及端午,懸諸齋壁。今又逢端午,而笈甫下世已數
月矣。重展畫幅,又誦斯編,輒憶老馗霑醉奮筆時也。庚辰五月七日,
香禪記。
又硃筆雲:“笈甫先生不得意,畫出終葵嚇小鬼,題詩無乃太疏豪,棱伽山
民為噓唏。先生海鹽人,大才不售,在湖北闊幕,奉事主稿,豪於詩酒,年
五十餘而卒矣。”據此可知王氏卒於光緒庚辰,唯雲海鹽人則不確,題記自
署古鹽官,實為海寧州也。卷中有眉批五處,其一雲:
“詩意極是,而詩之旨終不是,言盡意窮,失之於薄,才大量狹故也。”
未藍筆總批雲:
“此公才氣比冬心開闊,然器量亦狹。”所評大旨亦不差,唯此本筆黑
遊戲,自然語多尖新或涉排調,如欲以溫柔敦厚相期,未免失之太高。題記
第一則為張樵野作,原本小注雲:
圖中古木搓枒,霜葉半脫,老馗倒戴紗帽,沉醉不能步,張天師星
冠象簡,掖之而行。一小鬼於路側屈半膝,持手板作通謁狀。下臨深潭,
潭中月影與天際光相射。
第十二則為芝舫作,小注雲:
圖中石床一,竹爐旁設茶具,一鬼汲水,一鬼持扇。老馗反袂側立
作凝睇狀,背有小鬼提酒壺,幹手揶揄之,山徑轉處兩鬼扛一竹籃,紅
簽標題八分書四字雲,六安春茗。
又第十四則畫作年少鍾馗圖,第十八則作柳岸納涼圖,具旖旎風流之致,記
雲,“虯須飄然,梨渦夾侍,老子於此,興復不淺矣。”觀此諸例,可以想
見圖之一斑,題詩在上頭,那得不嘻笑怒罵耶。
王笈甫著作不知有幾種,寒齋所得此外隻有《遊蜀紀程》上下二卷,有
時乃風序及自序,鮑瑞駿等六人題辭,時氏序署庚午,蓋同治九年刻也。書
記同治八年七月隨李鴻章由湖北入四川,十月仍回武昌,棱伽山民所雲闊幕,
蓋即指此。記文清麗可誦,如記七月初六日事雲:
初六日晴,好風送帆,百二十裏。帥舟峨峨,膠於淺沙,百夫推挽,
江潮上迎,天人交助僅而得達。抵老鸛嘴,日暮遂泊。側有木筏,修廣
盈畝,茅茨鱗比,儼如江村,試登其上,匠方鋸材,邪許之聲,與波相
答。
我常覺得用八大家的古文寫景抒情,多苦不足,即不浮滑,亦缺細緻,或有
雜用駢文句法者,不必對偶,而情趣自佳,近人日記遊記中常有之。其實這
也是古已有之,六朝的散文多如此寫法,那時譯佛經的人用的亦是這種文體,
其佳處為有目所共見,唯自韓退之起衰之後,文章重聲調而輕色澤,乃漸變
為枯燥,如桐城派之遊山記其寫法幾乎如春秋之簡略了。《遊蜀記略》本不
是大著,不過因為是王笈甫之作,所以收得,文章也隻是帶便說及而已。
潘介繁字椒坡,曾得其所著《曉夢春紅詞》一卷,有吳嘉塗許賡颺二序,
許序署同治己巳,或即是刻書之年,蓋在刻冬心題畫記之三年前也。(民國
壬午年十月二十八日)
□1943年
4月刊《風雨談》創刊號,署名藥堂
□收入《藥堂雜文》
左庵詩
《劉申叔遺書》近已上市,因購得一部,鉛印白紙七十四冊,價頗不廉,
聞且有上漲之趨勢,至其原因則未詳也。申叔卒於民國八年,十五年後寧武
南氏乃為編刊遺稿,及錢玄同君參與編訂,常來談及,始知其事,蓋已在民
國二十四五年頃矣。當申叔避難居東時,餘亦在東京,曾數為《天義報》撰
</br>
曰騃老,白文曰顧曾壽,曰顧亮基印。第一則題記首雲,飢鳳非竹實不飽,
餘畫竹,竹之實歲無所收,末雲,餘之常飢又何怪乎。書眉藍筆批曰:
“第一條即是江湖口吻。”又硃筆批曰:
“王漁洋朱竹垞批杜詩所謂乞相。黃山穀雲:開口輒言窮,其意欲何為,
又雲,客來獻窮狀。張山來曰,其意但求布施耳。”卷末空白處硃筆題曰:
“先生胸襟故高,惜激而不廣,幹青雲而直上之意未見也。庚辰五月,
棱伽山民。”又藍筆題詩雲:
“精玉兩呈人各見,魚熊兼愛性難同,光芒太露緣何事,未免胸懷欠抱
沖,民又書。”《自寫真題記》上亦有眉批兩則,不具錄。《畫馬題記》卷
末硃筆題曰:
“為人學問,不宜憤激,不宜炫耀,冬心先生才氣雖優,德器終不足也,
惜哉。棱伽山民。”又藍筆題曰:
“冬心題畫諸詩皆不見佳。”案香禪是潘鍾瑞,棱伽則顧氏也,所評雖
嚴切,然亦深中冬心之病。《畫鍾進士像題記》序後亦有識語,墨筆雲:
曩餘遊鄂渚,值丁醜端午,曾以素紙乞笈甫先生畫鍾進士像,未得
也。去年閏春復往,笈甫見餘即言負君債未還,餘因索之,遂出戊寅端
午所畫一幀攜歸,剛及端午,懸諸齋壁。今又逢端午,而笈甫下世已數
月矣。重展畫幅,又誦斯編,輒憶老馗霑醉奮筆時也。庚辰五月七日,
香禪記。
又硃筆雲:“笈甫先生不得意,畫出終葵嚇小鬼,題詩無乃太疏豪,棱伽山
民為噓唏。先生海鹽人,大才不售,在湖北闊幕,奉事主稿,豪於詩酒,年
五十餘而卒矣。”據此可知王氏卒於光緒庚辰,唯雲海鹽人則不確,題記自
署古鹽官,實為海寧州也。卷中有眉批五處,其一雲:
“詩意極是,而詩之旨終不是,言盡意窮,失之於薄,才大量狹故也。”
未藍筆總批雲:
“此公才氣比冬心開闊,然器量亦狹。”所評大旨亦不差,唯此本筆黑
遊戲,自然語多尖新或涉排調,如欲以溫柔敦厚相期,未免失之太高。題記
第一則為張樵野作,原本小注雲:
圖中古木搓枒,霜葉半脫,老馗倒戴紗帽,沉醉不能步,張天師星
冠象簡,掖之而行。一小鬼於路側屈半膝,持手板作通謁狀。下臨深潭,
潭中月影與天際光相射。
第十二則為芝舫作,小注雲:
圖中石床一,竹爐旁設茶具,一鬼汲水,一鬼持扇。老馗反袂側立
作凝睇狀,背有小鬼提酒壺,幹手揶揄之,山徑轉處兩鬼扛一竹籃,紅
簽標題八分書四字雲,六安春茗。
又第十四則畫作年少鍾馗圖,第十八則作柳岸納涼圖,具旖旎風流之致,記
雲,“虯須飄然,梨渦夾侍,老子於此,興復不淺矣。”觀此諸例,可以想
見圖之一斑,題詩在上頭,那得不嘻笑怒罵耶。
王笈甫著作不知有幾種,寒齋所得此外隻有《遊蜀紀程》上下二卷,有
時乃風序及自序,鮑瑞駿等六人題辭,時氏序署庚午,蓋同治九年刻也。書
記同治八年七月隨李鴻章由湖北入四川,十月仍回武昌,棱伽山民所雲闊幕,
蓋即指此。記文清麗可誦,如記七月初六日事雲:
初六日晴,好風送帆,百二十裏。帥舟峨峨,膠於淺沙,百夫推挽,
江潮上迎,天人交助僅而得達。抵老鸛嘴,日暮遂泊。側有木筏,修廣
盈畝,茅茨鱗比,儼如江村,試登其上,匠方鋸材,邪許之聲,與波相
答。
我常覺得用八大家的古文寫景抒情,多苦不足,即不浮滑,亦缺細緻,或有
雜用駢文句法者,不必對偶,而情趣自佳,近人日記遊記中常有之。其實這
也是古已有之,六朝的散文多如此寫法,那時譯佛經的人用的亦是這種文體,
其佳處為有目所共見,唯自韓退之起衰之後,文章重聲調而輕色澤,乃漸變
為枯燥,如桐城派之遊山記其寫法幾乎如春秋之簡略了。《遊蜀記略》本不
是大著,不過因為是王笈甫之作,所以收得,文章也隻是帶便說及而已。
潘介繁字椒坡,曾得其所著《曉夢春紅詞》一卷,有吳嘉塗許賡颺二序,
許序署同治己巳,或即是刻書之年,蓋在刻冬心題畫記之三年前也。(民國
壬午年十月二十八日)
□1943年
4月刊《風雨談》創刊號,署名藥堂
□收入《藥堂雜文》
左庵詩
《劉申叔遺書》近已上市,因購得一部,鉛印白紙七十四冊,價頗不廉,
聞且有上漲之趨勢,至其原因則未詳也。申叔卒於民國八年,十五年後寧武
南氏乃為編刊遺稿,及錢玄同君參與編訂,常來談及,始知其事,蓋已在民
國二十四五年頃矣。當申叔避難居東時,餘亦在東京,曾數為《天義報》撰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