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聊齋誌異》寫的愛情,它的內容非常豐富,而《聊齋誌異》寫愛情,它和一般在它之前的話本小說很不一樣,話本小說經常寫一個故事,寫一段悲歡離合,而《聊齋誌異》它要寫出小說人物的那種心靈美,它要寫出小說氛圍的詩意美,我們看《聊齋誌異》經常發現,《聊齋誌異》的小說它簡直美得就像一幕一幕的詩劇,像一幅一幅的水彩畫。所以寫小說容易,能把小說寫出詩意的美,這不是每個作家都能夠做到的,所以我們講蒲鬆齡他寫了人鬼之戀,他寫了知己之戀,他寫了這種一見鍾情之戀,而且他寫得很美,寫得很有思想的教益,所以我們如果把這個《聊齋誌異》看完了以後,我們把這個書放在這兒,我們就琢磨琢磨,《聊齋誌異》的愛情到底是什麽意思,《聊齋誌異》的愛情就是寫男女之間心靈的結合,寫的為了愛情魂魄相從,為了愛情生的可以死,死的可以生,為了愛情貧富不成其為障礙,特別是像我們剛開始說的人鬼戀,為了愛情還可以隻有精神戀愛,就像雪地上永不凋謝的那種純潔的花朵,所以我們說有了愛情,神仙和鬼魂都可以跑到人間來,而人間有了愛情,它就成了神仙了。
(三)人鬼情未了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
傳播發揚中華文化!
愛我中華,振興祖國!
努力學習,創造新的中華文化!
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質!
(四)苦行僧蒲鬆齡
(四)苦行僧蒲鬆齡
主講人簡介:
馬瑞芳:學者、教授、作家。山東青州人,回族。1965年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係,現為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山東省作協副主席、山東省政協常委。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藍眼睛黑眼睛》、《天眼》、《感受四季》;散文隨筆集《學海見聞錄》、《假如我很有錢》、《野狐禪》、《女人和嫉妒》、《漏泄春光有柳條》;學術專著《蒲鬆齡評傳》、《聊齋誌異創作論》、《幽冥人生》等。曾多次獲國家、省文學創作、科研獎。
內容簡介:
20世紀80年代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九迪·蔡他是一位猶太女士,她曾經說,她說現在我們美國的報紙雜誌上鋪天蓋地都是這樣的文章,就是教給女人怎麽樣在男人的跟前保持性的魅力,而三百年前,在那麽封建那麽閉塞的中國,蒲鬆齡竟然寫了一篇小說《恆娘》,就是寫做妻子的怎麽樣利用自己性的魅力打敗競爭對手,把丈夫牢牢地掌握在手心裏。17世紀的中國作家竟然寫出供20世紀美國婦女做行為參考的小說,這太神奇了。《聊齋誌異》它是一部很神奇的小說,而《聊齋誌異》作者本身的出生就帶有幾分神奇的色彩。我們說蒲鬆齡三苦並存,生活苦,考試考得苦,寫書寫得苦。
我們先看蒲鬆齡的生活之苦,蒲鬆齡做個私塾老師一年掙最多八兩,八兩銀子是個什麽概念?在當時一個農村的三四口之家維持一年的生活二十兩。蒲鬆齡寫了一篇文章叫做《祭窮神文》,說“窮神窮神,我和你有什麽親,你怎麽整天寸步不離地跟著我,我就是你一個護院的家丁,我就是你的護駕的將軍,你也得放我幾天假呀,但是你一步不放鬆,好像是兩個纏熱了的情人”,這是我們說的蒲鬆齡的生活之苦。
再看科舉之苦,蒲鬆齡一生不得誌,但是他這個不得誌恰好從他的少年得誌開始。蒲鬆齡在19歲的時候,參加秀才考試,他在淄川縣濟南府山東省,三試第一,成了秀才,但是隨後他考了十多次,直到72歲才成為貢生。
寫書之苦。在那麽艱苦的生活條件下,還幾十年如一日地寫書,而這個寫書的過程中,又是與堅持自己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的理想相矛盾的。
《聊齋誌異》是一個作家的天才的想像才能和藝術才能的集中表現。蒲鬆齡就這樣苦了一輩子,就這樣在貧困線上掙紮了一輩子,在科舉考試的路上落魄了一輩子,在寫小說的路上奮鬥了一輩子。到了康熙54年,正月二十二日酉時,這位大作家坐在他清冷的聊齋的窗前永遠地離開了人世,蒲鬆齡窮秀才出將入相飛黃騰達這個夢想終於成為泡影,而用中國優秀的文化哺育起來的,又成為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代表的《聊齋誌異》光芒四射,歷史是公正的。
(全文)
我想大家都喜歡看小說,如果我問大家一個問題,中國最好的小說是哪一部?毫無疑問白話長篇小說《紅樓夢》,如果我再問有那一部小說在藝術形式上和《紅樓夢》不同,但是成就可以媲美?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誌異》。《聊齋誌異》、《紅樓夢》一短一長,一文一白,形成中國古代小說的雙峰。《聊齋誌異》不僅是咱們中國文學的驕傲,它還是世界文學當中非常有影響的作品,它經常讓研究中國文學的漢學家感到很驚奇。20世紀80年代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九迪·蔡他是一位猶太女士,她曾經跟我說,她說現在我們美國的報紙雜誌上鋪天蓋地都是這樣的文章,就是教給女人怎麽樣在男人的跟前保持性的魅力,而三百年前,在那麽封建那麽閉塞的中國,蒲鬆齡竟然寫了一篇小說《恆娘》,就是寫做妻子的怎麽樣利用自己性的魅力打敗競爭對手,把丈夫牢牢地掌握在手心裏。17世紀的中國作家竟然寫出供20世紀美國婦女做行為參考的小說,這太神奇了。
</br>
(三)人鬼情未了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
傳播發揚中華文化!
愛我中華,振興祖國!
努力學習,創造新的中華文化!
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質!
(四)苦行僧蒲鬆齡
(四)苦行僧蒲鬆齡
主講人簡介:
馬瑞芳:學者、教授、作家。山東青州人,回族。1965年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係,現為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山東省作協副主席、山東省政協常委。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藍眼睛黑眼睛》、《天眼》、《感受四季》;散文隨筆集《學海見聞錄》、《假如我很有錢》、《野狐禪》、《女人和嫉妒》、《漏泄春光有柳條》;學術專著《蒲鬆齡評傳》、《聊齋誌異創作論》、《幽冥人生》等。曾多次獲國家、省文學創作、科研獎。
內容簡介:
20世紀80年代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九迪·蔡他是一位猶太女士,她曾經說,她說現在我們美國的報紙雜誌上鋪天蓋地都是這樣的文章,就是教給女人怎麽樣在男人的跟前保持性的魅力,而三百年前,在那麽封建那麽閉塞的中國,蒲鬆齡竟然寫了一篇小說《恆娘》,就是寫做妻子的怎麽樣利用自己性的魅力打敗競爭對手,把丈夫牢牢地掌握在手心裏。17世紀的中國作家竟然寫出供20世紀美國婦女做行為參考的小說,這太神奇了。《聊齋誌異》它是一部很神奇的小說,而《聊齋誌異》作者本身的出生就帶有幾分神奇的色彩。我們說蒲鬆齡三苦並存,生活苦,考試考得苦,寫書寫得苦。
我們先看蒲鬆齡的生活之苦,蒲鬆齡做個私塾老師一年掙最多八兩,八兩銀子是個什麽概念?在當時一個農村的三四口之家維持一年的生活二十兩。蒲鬆齡寫了一篇文章叫做《祭窮神文》,說“窮神窮神,我和你有什麽親,你怎麽整天寸步不離地跟著我,我就是你一個護院的家丁,我就是你的護駕的將軍,你也得放我幾天假呀,但是你一步不放鬆,好像是兩個纏熱了的情人”,這是我們說的蒲鬆齡的生活之苦。
再看科舉之苦,蒲鬆齡一生不得誌,但是他這個不得誌恰好從他的少年得誌開始。蒲鬆齡在19歲的時候,參加秀才考試,他在淄川縣濟南府山東省,三試第一,成了秀才,但是隨後他考了十多次,直到72歲才成為貢生。
寫書之苦。在那麽艱苦的生活條件下,還幾十年如一日地寫書,而這個寫書的過程中,又是與堅持自己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的理想相矛盾的。
《聊齋誌異》是一個作家的天才的想像才能和藝術才能的集中表現。蒲鬆齡就這樣苦了一輩子,就這樣在貧困線上掙紮了一輩子,在科舉考試的路上落魄了一輩子,在寫小說的路上奮鬥了一輩子。到了康熙54年,正月二十二日酉時,這位大作家坐在他清冷的聊齋的窗前永遠地離開了人世,蒲鬆齡窮秀才出將入相飛黃騰達這個夢想終於成為泡影,而用中國優秀的文化哺育起來的,又成為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代表的《聊齋誌異》光芒四射,歷史是公正的。
(全文)
我想大家都喜歡看小說,如果我問大家一個問題,中國最好的小說是哪一部?毫無疑問白話長篇小說《紅樓夢》,如果我再問有那一部小說在藝術形式上和《紅樓夢》不同,但是成就可以媲美?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誌異》。《聊齋誌異》、《紅樓夢》一短一長,一文一白,形成中國古代小說的雙峰。《聊齋誌異》不僅是咱們中國文學的驕傲,它還是世界文學當中非常有影響的作品,它經常讓研究中國文學的漢學家感到很驚奇。20世紀80年代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九迪·蔡他是一位猶太女士,她曾經跟我說,她說現在我們美國的報紙雜誌上鋪天蓋地都是這樣的文章,就是教給女人怎麽樣在男人的跟前保持性的魅力,而三百年前,在那麽封建那麽閉塞的中國,蒲鬆齡竟然寫了一篇小說《恆娘》,就是寫做妻子的怎麽樣利用自己性的魅力打敗競爭對手,把丈夫牢牢地掌握在手心裏。17世紀的中國作家竟然寫出供20世紀美國婦女做行為參考的小說,這太神奇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