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所錄乃中唐大詩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新樂府長詩《上陽人》。白居易和元稹是同時代人,也是好朋友。元稹的那首《行宮》和白居易的這首《上陽人》在表達內容和表達用意上是基本相同的,不盡相同的是,元稹的那首小詩表情較為含蓄,而白居易的這首長詩則運用鋪敘和夾議的手法,毫無遮攔地表達了作者對“上陽宮人”的無比同情,同情中還蘊含著作者滿腔的悲憤。


    令趙普有些心涼的是,當他恭恭敬敬地將《上陽人》呈到趙匡胤的手中之後,趙匡胤隻掃了《上陽人》一眼,便將《上陽人》擱在了身邊的幾案上,微微地昂著頭,緊閉著雙唇,不再正眼看趙普。


    趙普小心翼翼地問道:“莫非皇上不喜歡白居易的詩?”


    趙匡胤開口了:“朕很喜歡白居易的詩。因為他敢在詩中講真話。愛卿忘了嗎?朕曾與你談論過他寫的《長恨歌》。他被貶後所寫的那首《琵琶行》,朕也非常喜歡。《琵琶行》中有這麽二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說的多好啊!”


    趙普有點猜不準趙匡胤的心思了:“聽皇上的意思,皇上好像很喜歡白居易的詩,但不太喜歡他這首《上陽人》……”


    “不,”趙匡胤搖了搖頭,“白居易在《上陽人》裏說的也是實話。”


    趙匡胤隻是掃了《上陽人》一眼,又如何知道詩裏所寫的內容?莫非,趙匡胤早已讀過此詩?


    就聽趙匡胤言道:“趙普,朕昨天夜裏將你所呈的那首《行宮》拿給花蕊夫人看,她看過之後,便給朕朗誦了這首《上陽人》。她朗誦得很動情,朕聽了心裏確實有些不好受……”


    趙普趕緊言道:“皇上千萬保重!《行宮》也好,《上陽人》也罷,都不過是幾許文字,皇上不必太過計較……”


    “那怎麽行?”趙匡胤衝著趙普一樂,“愛卿所薦,朕豈能不認真計較?”


    趙普心中有數了,忙堆起笑臉言道:“皇上昨夜心裏不好受,微臣不敢再行打擾。微臣這就告退,明日一早定速來向皇上稟報調查結果!”


    趙普準備離開了。趙匡胤喚住道:“趙普,你何不現在就向朕稟報?你還想繼續裝下去嗎?”


    趙普做出一種猶猶豫豫的樣子。趙匡胤微笑道:“別裝了,趙普!你若是沒把那宮女懷孕之事弄清,又豈會向朕推薦什麽詩篇?”


    “皇上英明!”趙普訕訕一笑,“微臣這就如實稟報……”


    跟著,趙普就把宮女胡氏和侍衛許正道之間的事情說了一遍。說完之後,趙普目不轉睛地看著趙匡胤。雖則趙普的心中已經有數,但此時此刻,他也難免緊張。


    緊張隻是暫時的。聽完趙普的話後,趙匡胤先是恍然大悟似地點了點頭,然後慢悠悠地言道:“三千宮女胭脂麵,幾個春來無淚痕……趙普,你可知這兩句詩為何人所寫?”


    趙普老老實實地搖了搖頭:“微臣不知。”


    趙匡胤言道:“這兩句詩也是白居易所寫。白居易真是了不起啊!”


    而趙匡胤接下來所說的話,就更是讓趙普如釋重負。趙匡胤這樣言道:“趙普,朕有這麽一個打算:著皇後和花蕊夫人代朕曉諭所有宮女:願意出宮返家的,朕給予賞錢,願意繼續留在宮中的,朕表示歡迎。你以為如何啊?”


    趙普當即“撲通”跪地一連衝著趙匡胤磕了三個響頭,且邊磕邊呼道:“皇上真乃古今第一偉大的皇上啊!雖堯舜在世,亦不如也!”


    趙匡胤的臉龐居然一紅:“趙普,別如此肉麻地吹捧於朕!朕何德何能,又豈敢與唐堯虞舜相比?也甭說什麽堯舜聖君了,就是那周太祖郭威,在二十年前便曾做過釋放宮女之事,朕今日決定,不過是步郭威後塵耳!”


    細想起來,除了郭威沒能大力拓展疆土之外,趙匡胤的所作所為,似乎都深深地打上了郭威的烙印。盡管如此,趙普還是又一次地吹捧道:“在臣看來,那郭威之功,實不能抵皇上萬一……”


    於是,仿佛就在趙普的吹捧聲中,趙匡胤做成了一件令天下百姓拍手稱讚的好事情:將一百五十三名宮女放出了宮外。


    單從數字上看,好像趙匡胤釋放的宮女並不算多。而實際上,當時大宋皇宮裏的宮女總數隻三百六十三人,且依然留在皇宮裏的二百多名宮女還都是自願的。


    那宮女胡氏被放出宮之後,與那侍衛許正道一起跑到宰相府門外長跪不起。趙普對他們言道:“爾等用不著謝我,應該感謝當今聖上皇恩浩蕩!”


    和氏為胡氏和許正道之間的情愛所感,勸趙普“好人做到底,好事做到底”。於是趙普就利用手中的權力,將許正道調出京城做了一名中級軍官,還賞了許正道一筆銀錢,做為他迎娶胡氏和安家的費用。為感激趙普的這番大恩大德,許正道和胡氏特地請人畫了一張趙普的像放在自家的堂室裏供奉著。趙普得知此事後,曾深有感觸地對和氏道:“一個人若是做了點好事,真是無比快樂啊!”


    一百五十三名宮女放出宮後的第二天,上朝的時候,趙普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對趙匡胤釋放宮女之事大加讚譽。趙普這一讚譽可就不得了了,文武百官,包括趙光義在內,都七嘴八舌地對趙匡胤鼓吹起來。當時的趙匡胤,真有些飄飄然起來。


    待稍稍有些冷靜之後,趙匡胤對趙普言道:“朕釋放宮女,天下最高興的人,恐怕就是你趙普了!”


    趙普言道:“皇上所言,微臣不想否認。”


    趙匡胤笑問道:“趙普,如果朕把宮中所有的女人,包括朕的皇後和花蕊夫人在內,全部放出宮,你是不是會更加地高興啊?”


    趙普連忙道:“臣以為,即使皇上真的把宮中的女人都放出宮,那皇後娘娘和花妃娘娘也應留在皇上的身邊。”


    趙匡胤佯裝不解道:“這又是何故啊?”


    趙普回道:“因為皇後娘娘是大宋國母,而花妃娘娘則是皇上的至愛!”


    “好!”趙匡胤大叫了一聲,“你這樣說話,朕最愛聽!”


    很顯然,這時候的趙匡胤和趙普之間的關係還是非常融洽的。在趙匡胤和趙普徹底鬧翻之前,大宋朝中還發生過一件比較重大的事。這事對後來封建社會裏的科舉考試製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那是開寶六年(公元973年)三月的一天。宋朝新科進士十人一起到講武殿向皇上趙匡胤謝恩。趙匡胤很高興,就設宴款待十位新科進士,並召趙普、趙光義等重臣作陪。


    當時宋朝的科舉考試製度基本上是沿襲的唐製,分為解試、省試兩級考試(說明:這裏講的科舉考試指的是當時國家定期舉行的、製度最為完備的、目的是選拔文官的科舉考試,謂之“貢舉”。除此之外,還有武舉、製舉、詞科、童子舉等)。解試合格者稱為“得解舉人”,即獲得了解送禮部參加省試的資格。得解舉人中的第一名稱做“解元”。參加省試合格者叫做“過省舉人”,其第一名稱為“省元”。因貢舉中又分進士、明經等科,故通過省試者就獲得了“進士”或“明經”的稱謂(公元1071年,北宋熙寧四年,王安石改革貢舉後,貢舉中就逐漸變為進士一科了)。當時宋代依唐製規定:朝廷選進士一般不得超過三十人,選明經一般不得超過一百人。可見,能考中進士或明經者,應該都是參加省試考生中的出類拔萃者。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趙匡胤私密生活全記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司馬路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司馬路人並收藏趙匡胤私密生活全記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