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
趙匡胤私密生活全記錄 作者:司馬路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普微微一笑,趙匡胤也微微一笑。是啊,在趙匡胤登基前後的那些年月裏,趙匡胤與趙普之間的關係是何等的融融洽洽啊!
正因為如此,在接下來的一兩個時辰裏,趙匡胤和趙普就你一言我一語地訴說起往事來。什麽往事?從二人在滁州相識,一直訴說到“陳橋兵變”。趙匡胤正要接著往下訴說的時候,忽然傳來一陣響亮的呼喊聲:“皇上!趙大人!你們在這裏嗎?”
這呼喊聲起碼出自數百人之口,且非常地整齊。趙匡胤和趙普這才從往事中回過神來。他們愕然發現,雨早已停了,風也早已停了。而且,青翠欲滴的樹林裏還有陽光在閃耀。
趙匡胤一邊往洞外鑽一邊言道:“不知不覺的,天竟然晴朗了!”
趙普言道:“臣聽出,剛才那陣叫喊聲中,有曹大人的聲音!”
趙匡胤異常驚訝道:“愛卿,你的聽覺有如此靈敏?”
趙普舒展了一下腰身,然後伸長脖頸叫道:“曹大人!皇上在此,還不快快過來跪拜?”
趙普的叫聲還未落呢,“呼啦啦”地,從旁邊的林木裏鑽出十多個宋兵宋將來,領頭的一人,正是曹彬。
曹彬與身邊的宋兵宋將一起跪在了趙匡胤和趙普的麵前。曹彬誠惶誠恐地言道:“微臣無能,微臣該死,讓皇上和趙大人如此受驚受苦!”
趙匡胤輕輕地道:“曹彬,朕且問你:前來偷襲的漢匪是否已被徹底擊潰?”
曹彬回道:“前來偷襲的八千漢匪,除匪首劉繼業及數十人脫逃外,其餘皆被微臣殲滅!隻是,微臣所部也損失慘重,官兵隻剩千餘人……”
趙匡胤連忙扶起曹彬道:“愛卿,你可是立了大功啦!於倉猝之間能將偷襲的八千漢匪徹底擊潰,除了曹愛卿你之外,誰還有此本領?”
趙普接道:“曹大人,我估計現在已是黃昏了。趁現在天晴不雨,趕緊護衛皇上南下吧!不然,若有漢匪再來襲擊,曹大人恐就難有回天之力了!”
“宰相大人說的是!”曹彬言道:“下官這就護衛皇上南下。不過,早在昨天夜裏,下官就已經派人先行南下去搬救兵了……”
趙普“哈哈”一笑道:“難怪皇上會如此看重曹大人,原來曹大人行事果然仔細啊!”
就這麽著,在趙普爽朗的大笑聲中,曹彬領著千餘人的軍隊(其中約半數為傷兵)開始護衛趙匡胤還朝了。一路上,既沒有什麽北漢軍再來襲擾,也沒再遭受多少風雨之苦,還朝的路程十分地順利。可是,趙匡胤卻鎖起了眉頭,很少說話。
趙普當然知道趙匡胤為何會如此,隻是沒有詢問。趙普還這麽以為:即使自己不詢問,皇上也會主動說出來的。
果然,踏入河南地界後,趙匡胤問趙普道:“愛卿啊,如果朕回京之後就著手南征之事,你看需要多長時間來做準備?”
趙普略略思忖道:“臣以為,至少得一年時間!”
“是啊!”趙匡胤重重地點了點頭,“沒有一年時間,朕恐怕無力南征啊!”
趙匡胤此話何意?趙普自然明白。趙匡胤雖然沒有明說,但實際上,趙匡胤是等於當著趙普的麵承認了自己此番北伐是錯誤的。換句話說,趙匡胤已經在委婉地向趙普認錯了。既如此,趙普還能說什麽呢?
趙匡胤私密生活全記錄
第八部分 滅南漢隻是朕的雕蟲小技
轉眼間,荷殘菊枯,冬天來到了。
這是開寶二年(公元969年)的冬天。在冬天到來之前,也就是趙匡胤二度北伐失敗後回到汴梁不久,趙匡胤患了一場病。這病算不上多大,就是一天到晚病懨懨的,提不起精神來。慌得那宋皇後和花蕊夫人等沒日沒夜地守候在趙匡胤的榻邊,寸步也不敢離開。終於,當冬天蹣跚地來臨的時候,趙匡胤又打起了精神。
有了精神,趙匡胤就要幹正經事了。
他頒布了一道旨令:改任王彥超為右金吾衛上將軍,武行德為太子太傅,郭從義為左金吾衛上將軍,白從贊為左千牛衛上將軍,楊廷璋為右遷牛衛上將軍。
王彥超等人新任的官職,就地位而言,毫不遜色於節度使一職,隻不過,這都是些虛銜,並無實權。也就是說,趙匡胤沒有讓王彥超等人“罷職歸鄉”,而是讓他們一起留在京城養老了。
事後,趙匡胤對趙普言道:“朕以為,朕如此對待王彥超他們,應該算是公平的!”
趙普笑著回道:“皇上行事,豈有不公平的道理?”
於是,趙匡胤也咧嘴笑起來。不難看出,自宋軍二度北伐失敗後,趙匡胤與趙普之間的關係的確是融洽了許多。
因為關係融洽了,趙普就更加挖空心思地為趙匡胤出主意想辦法。而無論趙普出什麽主意、想什麽辦法,趙匡胤一律是準奏。
比如,有一天晚上,大雪紛飛的當口,趙匡胤優哉優哉地趕到趙普的宰相府嚷著要吃狗肉。那和氏一陣忙碌之後,趙匡胤與趙普二人就麵對著熱氣騰騰又香氣撲鼻的狗肉把酒敘談了。
一開始,二人隻是閑聊。聊了一會兒,趙匡胤對趙普言道:“愛卿啊,大宋的疆域日漸擴大,不久又要南征,可朕發現,現在京城裏的人才太少!你說,朕如何才能尋得更多的人才以備國事和南征之需?”
趙匡胤此言,很有些求賢若渴的味道了。當時朝廷選拔人才,主要是通過科舉考試(世襲、補官、捐官者,未必是真正的人才)。科舉考試不僅有一定的時間限製(當時科考一般每年舉行一次),且真正優秀的人才也不一定都去參加科考。這對於雄心勃勃的趙匡胤來說,自然難以滿足。
“是呀,”趙普言道:“大宋疆域這麽大,不久又要南征,人才的確是很缺乏啊!不瞞皇上,臣近日也在思考著這個問題……”
“那太好了!”趙匡胤高興地道,“我等君臣真是不謀而合啊!快說,你近日的思考可否有了結果?”
趙普回道:“臣的確有了一個不成熟的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
“哎呀愛卿,”趙匡胤急道,“此時此地,你還用得著跟朕客氣?有什麽話你就快說嘛!”
趙普言道:“臣的想法是,由朝廷下令,著各州官吏以五千戶為一個單位,每一個單位中選舉一名忠孝、德業皆突出者入京供朝廷擇用。如果一個單位中確有奇才者,名額可不受一人之限。不知皇上以為如何?”
“好!”趙匡胤大叫了一聲,“愛卿這主意妙!這樣一來,天下人才將皆為朕之所用,朕也無遺珠之憾了!”
趙普謙遜的一笑道:“臣之想法還很粗淺,敬請皇上斟酌!”
趙匡胤還真的在斟酌了。片刻之後,他對趙普言道:“愛卿,朕對你的想法略作修改和補充。一、不由朝廷下令,而由愛卿你代朕擬一道旨意,立即曉諭各州;二、加上這麽一條:若有人才不報者,以抗旨論處,若有以尋常人等濫充人才者,以欺君論處!愛卿,朕如此修補,可有道理?”
</br>
正因為如此,在接下來的一兩個時辰裏,趙匡胤和趙普就你一言我一語地訴說起往事來。什麽往事?從二人在滁州相識,一直訴說到“陳橋兵變”。趙匡胤正要接著往下訴說的時候,忽然傳來一陣響亮的呼喊聲:“皇上!趙大人!你們在這裏嗎?”
這呼喊聲起碼出自數百人之口,且非常地整齊。趙匡胤和趙普這才從往事中回過神來。他們愕然發現,雨早已停了,風也早已停了。而且,青翠欲滴的樹林裏還有陽光在閃耀。
趙匡胤一邊往洞外鑽一邊言道:“不知不覺的,天竟然晴朗了!”
趙普言道:“臣聽出,剛才那陣叫喊聲中,有曹大人的聲音!”
趙匡胤異常驚訝道:“愛卿,你的聽覺有如此靈敏?”
趙普舒展了一下腰身,然後伸長脖頸叫道:“曹大人!皇上在此,還不快快過來跪拜?”
趙普的叫聲還未落呢,“呼啦啦”地,從旁邊的林木裏鑽出十多個宋兵宋將來,領頭的一人,正是曹彬。
曹彬與身邊的宋兵宋將一起跪在了趙匡胤和趙普的麵前。曹彬誠惶誠恐地言道:“微臣無能,微臣該死,讓皇上和趙大人如此受驚受苦!”
趙匡胤輕輕地道:“曹彬,朕且問你:前來偷襲的漢匪是否已被徹底擊潰?”
曹彬回道:“前來偷襲的八千漢匪,除匪首劉繼業及數十人脫逃外,其餘皆被微臣殲滅!隻是,微臣所部也損失慘重,官兵隻剩千餘人……”
趙匡胤連忙扶起曹彬道:“愛卿,你可是立了大功啦!於倉猝之間能將偷襲的八千漢匪徹底擊潰,除了曹愛卿你之外,誰還有此本領?”
趙普接道:“曹大人,我估計現在已是黃昏了。趁現在天晴不雨,趕緊護衛皇上南下吧!不然,若有漢匪再來襲擊,曹大人恐就難有回天之力了!”
“宰相大人說的是!”曹彬言道:“下官這就護衛皇上南下。不過,早在昨天夜裏,下官就已經派人先行南下去搬救兵了……”
趙普“哈哈”一笑道:“難怪皇上會如此看重曹大人,原來曹大人行事果然仔細啊!”
就這麽著,在趙普爽朗的大笑聲中,曹彬領著千餘人的軍隊(其中約半數為傷兵)開始護衛趙匡胤還朝了。一路上,既沒有什麽北漢軍再來襲擾,也沒再遭受多少風雨之苦,還朝的路程十分地順利。可是,趙匡胤卻鎖起了眉頭,很少說話。
趙普當然知道趙匡胤為何會如此,隻是沒有詢問。趙普還這麽以為:即使自己不詢問,皇上也會主動說出來的。
果然,踏入河南地界後,趙匡胤問趙普道:“愛卿啊,如果朕回京之後就著手南征之事,你看需要多長時間來做準備?”
趙普略略思忖道:“臣以為,至少得一年時間!”
“是啊!”趙匡胤重重地點了點頭,“沒有一年時間,朕恐怕無力南征啊!”
趙匡胤此話何意?趙普自然明白。趙匡胤雖然沒有明說,但實際上,趙匡胤是等於當著趙普的麵承認了自己此番北伐是錯誤的。換句話說,趙匡胤已經在委婉地向趙普認錯了。既如此,趙普還能說什麽呢?
趙匡胤私密生活全記錄
第八部分 滅南漢隻是朕的雕蟲小技
轉眼間,荷殘菊枯,冬天來到了。
這是開寶二年(公元969年)的冬天。在冬天到來之前,也就是趙匡胤二度北伐失敗後回到汴梁不久,趙匡胤患了一場病。這病算不上多大,就是一天到晚病懨懨的,提不起精神來。慌得那宋皇後和花蕊夫人等沒日沒夜地守候在趙匡胤的榻邊,寸步也不敢離開。終於,當冬天蹣跚地來臨的時候,趙匡胤又打起了精神。
有了精神,趙匡胤就要幹正經事了。
他頒布了一道旨令:改任王彥超為右金吾衛上將軍,武行德為太子太傅,郭從義為左金吾衛上將軍,白從贊為左千牛衛上將軍,楊廷璋為右遷牛衛上將軍。
王彥超等人新任的官職,就地位而言,毫不遜色於節度使一職,隻不過,這都是些虛銜,並無實權。也就是說,趙匡胤沒有讓王彥超等人“罷職歸鄉”,而是讓他們一起留在京城養老了。
事後,趙匡胤對趙普言道:“朕以為,朕如此對待王彥超他們,應該算是公平的!”
趙普笑著回道:“皇上行事,豈有不公平的道理?”
於是,趙匡胤也咧嘴笑起來。不難看出,自宋軍二度北伐失敗後,趙匡胤與趙普之間的關係的確是融洽了許多。
因為關係融洽了,趙普就更加挖空心思地為趙匡胤出主意想辦法。而無論趙普出什麽主意、想什麽辦法,趙匡胤一律是準奏。
比如,有一天晚上,大雪紛飛的當口,趙匡胤優哉優哉地趕到趙普的宰相府嚷著要吃狗肉。那和氏一陣忙碌之後,趙匡胤與趙普二人就麵對著熱氣騰騰又香氣撲鼻的狗肉把酒敘談了。
一開始,二人隻是閑聊。聊了一會兒,趙匡胤對趙普言道:“愛卿啊,大宋的疆域日漸擴大,不久又要南征,可朕發現,現在京城裏的人才太少!你說,朕如何才能尋得更多的人才以備國事和南征之需?”
趙匡胤此言,很有些求賢若渴的味道了。當時朝廷選拔人才,主要是通過科舉考試(世襲、補官、捐官者,未必是真正的人才)。科舉考試不僅有一定的時間限製(當時科考一般每年舉行一次),且真正優秀的人才也不一定都去參加科考。這對於雄心勃勃的趙匡胤來說,自然難以滿足。
“是呀,”趙普言道:“大宋疆域這麽大,不久又要南征,人才的確是很缺乏啊!不瞞皇上,臣近日也在思考著這個問題……”
“那太好了!”趙匡胤高興地道,“我等君臣真是不謀而合啊!快說,你近日的思考可否有了結果?”
趙普回道:“臣的確有了一個不成熟的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
“哎呀愛卿,”趙匡胤急道,“此時此地,你還用得著跟朕客氣?有什麽話你就快說嘛!”
趙普言道:“臣的想法是,由朝廷下令,著各州官吏以五千戶為一個單位,每一個單位中選舉一名忠孝、德業皆突出者入京供朝廷擇用。如果一個單位中確有奇才者,名額可不受一人之限。不知皇上以為如何?”
“好!”趙匡胤大叫了一聲,“愛卿這主意妙!這樣一來,天下人才將皆為朕之所用,朕也無遺珠之憾了!”
趙普謙遜的一笑道:“臣之想法還很粗淺,敬請皇上斟酌!”
趙匡胤還真的在斟酌了。片刻之後,他對趙普言道:“愛卿,朕對你的想法略作修改和補充。一、不由朝廷下令,而由愛卿你代朕擬一道旨意,立即曉諭各州;二、加上這麽一條:若有人才不報者,以抗旨論處,若有以尋常人等濫充人才者,以欺君論處!愛卿,朕如此修補,可有道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