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頁
趙匡胤私密生活全記錄 作者:司馬路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好!”劉繼元終於打起了精神,站了起來,“兩位愛卿既如此說,那朕就重複去年所說過的話:誓與太原共存亡!”
這個劉繼元,應當說還是頗有骨氣的。箇中主要原因,自然是他剛剛入主北漢便飽受趙宋的威脅。如果這種威脅一旦消除,北漢天下太平了,劉繼元是否是位明君,那就隻能另當別論了。不過,若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劉繼元終亦不如趙匡胤那麽富有雄才大略,盡管趙匡胤也時常犯錯誤。
衛德貴在劉繼元的麵前立下軍令狀之後,就忙著去想堵水的方法了。他一個人自然是想不出什麽好方法來的,若想得出,水早堵上了。於是,衛德貴就利用手中的權力,把北漢宮中的大小太監全召集到一起,令他們為自己出主意想辦法。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俗語又雲:眾人拾柴火焰高。更何況宮中的太監,總是不乏聰慧之人的。所以,北漢宮中的那些大小太監,七嘴八舌地討論了一番之後,還真的為衛德貴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什麽好辦法?就是用成捆成捆的草漂浮在水麵上,人推著草捆往前移動,因草捆很厚,宋軍的箭無力穿出,又因草捆上浸有河水,即是火箭也奈何不得。這樣一來,掩在草捆後的人就可以堵水道了。
還別說,衛德貴的這個辦法收到了奇效。大約隻花了一天時間,太原西門外的幾條水道就全部被北漢官兵和百姓封堵死了。因為西門外到處都是河水,宋軍無法衝過來截殺那些封堵水道的北漢軍民,勉勉強強地有些宋軍泅水過來,卻被城牆上的北漢弓箭手給射了回去。這恐怕就是趙匡胤和趙普等人始料未及的了:本想用汾河水淹灌太原城逼劉繼元投降,沒成想,西門外汪積的汾河水,反倒成了宋軍攻城的一道莫大的障礙。
趙匡胤差點沒氣炸了肺。他一邊急令趙贊帶人把決開的汾河堤重新堵上,一邊忙著命黨進、李繼勛和曹彬率軍從東、南、北三個方向對太原城發動猛攻。待城西汪積的河水都流盡了之後,趙匡胤又令趙贊也投入了攻城之中。
可是,太原城內的北漢軍民實在是太頑強了,北漢大將劉繼業、張崇訓、鄭進、衛儔等人自不必說,就是那膽小的北漢皇弟劉繼欽也整日地奔波在城牆之上。而劉繼元則帶著新任宰相張昭敏、大內都點檢衛德貴等一幹朝中大臣領著宮女太監及老弱婦幼百姓往城牆上運送吃喝之物。完全可以這麽說,當時的太原城內已經是全民皆兵、眾誌成城了。
這樣一來,宋軍就隻能是光打雷不下雨了。一連猛攻了月餘,宋軍雖然殺傷了數以萬計的北漢軍民,也屢次攻上了城牆,但最終,太原依舊握在劉繼元的手中。更主要的,宋軍的傷亡也當以萬計,而且大將李繼勛也負了傷,傷勢還比較嚴重。
趙普認為自己不能不站出來說話了。他找到趙匡胤言道:“皇上,臣以為,不能再攻下去了……漢匪個個都在拚命,且占有地利之勢,我大宋軍隊不能如此硬拚啊!”
趙匡胤冷冷地言道:“漢匪既然敢拚命,朕的軍隊豈有不敢拚命之理?朕就不相信,那劉繼元會一直拚到底!待太原城內無一兵一卒的時候,那劉繼元還拿什麽與朕拚命?”
看起來,趙匡胤是決心與劉繼元一拚到底了。趙普連忙道:“皇上,這可不是拚與不拚的問題啊!現在已入夏季,臣聞這一帶盛夏多雨,到那個時候,淫雨綿綿不斷,臣擔心我大宋軍隊不戰而自潰啊!”
趙匡胤沒好氣地問道:“依你之見,現當如何?”趙普回道:“臣之愚見,當速速撤軍回朝!”
“不行!”趙匡胤斬釘截鐵地道,“不攻破太原,朕決不罷休!”
趙普無力改變趙匡胤的意誌,隻得長嘆一聲作罷。這樣,宋軍就繼續鼓足力量對著太原城猛攻猛打了。隻是無論如何猛攻如何猛打,終也不果。
五月來臨。果如趙普所言,太原一帶下起了大雨,且大雨一連十數日不斷。也真的是大雨,雨點落在地麵上能砸起多大的一個坑。雨點還很密,有時候,人與人麵對麵站立,都看不清對方。當然了,在這種雨天下站立,幾乎沒有人敢睜眼的。
連眼都不敢睜了,還如何攻城?不僅不能攻城了,連吃飯休息都成了問題。那麽大的雨有時還夾雜著那麽大的風,飯沒法燒,覺也沒法睡。守軍的帳蓬,大半都已進風漏雨。一開始還能忍受,時間一長,許多人就忍受不了了。
忍受不了就要患病。在這種環境下,隻要有人患病,就會迅速傳染蔓延開去。至五月下旬,宋軍官兵發燒、拉稀的已愈萬人。
趙普再次請求趙匡胤道:“皇上,不能再支撐下去了,趕緊撤軍吧……不然,後果的確是堪憂啊!”
趙匡胤繃著臉言道:“不,朕不撤軍!朕的處境困難,劉繼元的處境也不會好!”
趙匡胤此言多少有強詞奪理之嫌了。除去軍隊數量之外,劉繼元不管在哪個方麵的處境都要比趙匡胤好。可是,趙普除了又長嘆一聲外,也別無良策。
老天爺似乎成心跟趙匡胤過不去。這一年還有一個閏五月。天氣依然是那麽地酷熱沉悶,大雨依然是那麽地連綿不斷。至閏五月中旬,宋軍患大小輕重疾病的官兵,幾占總數的一半。隨趙匡胤前來觀戰的朝中大臣,除趙普外,幾乎都患了病。
趙普便又想去勸說趙匡胤撤軍。湊巧的是,趙匡胤這回率先主動地把趙普和曹彬等人召到了自己的大帳中。趙普看見,皇上的大帳裏也在滴滴答答地漏著雨水。就聽趙匡胤低低地問道:“你們說,這仗還能不能打下去了?”
因為趙匡胤沒有具體的問誰,所以趙普和曹彬等人就都沒有開口。實際上,趙普很想開口,但因為勸過趙匡胤兩次,趙匡胤都不採納,所以趙普就故意保持沉默。
卻見趙匡胤朝著趙普一瞪眼道:“趙普,朕問你呢,這仗現在還能不能打下去了?”
趙普這才“哦”了一聲道:“皇上,臣本愚鈍,不敢妄言……臣想聽聽曹彬曹大人的高見!”
趙匡胤心中很不快活。趙普這樣作答,明顯的是對他趙匡胤有意見。好在趙匡胤也知道,現在不是生氣的時候,所以,趙匡胤就咽下去一口唾沫,轉向曹彬言道:“曹愛卿,宰相想聽聽你的高見呢!”
曹彬慌忙躬身道:“皇上,宰相大人既不敢妄言,微臣就更不敢妄言了……不過,微臣當年奉旨平蜀時,與十幾萬蜀兵交過手,更與數十萬蜀地叛軍交過手,臣以為,蜀兵也好,蜀地叛軍也好,都不如太原城內的漢匪來得兇悍!”
“那是自然,”趙匡胤不覺點了點頭,“不然,曹愛卿攻打太原不久,何以就中了漢匪一箭?”
“曹大人!”趙普突然亮了嗓子,把曹彬嚇了一跳,把趙匡胤也嚇得打了一個機靈。就見趙普衝著曹彬吹鬍子瞪眼睛道:“皇上是問你現在這個仗還能不能再打下去了,你為何岔開話題,訴說起當初攻蜀之事來?蜀兵在南,漢匪在北,二者如何能一樣?這麽簡單的道理,皇上難道也不懂嗎?”
</br>
這個劉繼元,應當說還是頗有骨氣的。箇中主要原因,自然是他剛剛入主北漢便飽受趙宋的威脅。如果這種威脅一旦消除,北漢天下太平了,劉繼元是否是位明君,那就隻能另當別論了。不過,若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劉繼元終亦不如趙匡胤那麽富有雄才大略,盡管趙匡胤也時常犯錯誤。
衛德貴在劉繼元的麵前立下軍令狀之後,就忙著去想堵水的方法了。他一個人自然是想不出什麽好方法來的,若想得出,水早堵上了。於是,衛德貴就利用手中的權力,把北漢宮中的大小太監全召集到一起,令他們為自己出主意想辦法。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俗語又雲:眾人拾柴火焰高。更何況宮中的太監,總是不乏聰慧之人的。所以,北漢宮中的那些大小太監,七嘴八舌地討論了一番之後,還真的為衛德貴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什麽好辦法?就是用成捆成捆的草漂浮在水麵上,人推著草捆往前移動,因草捆很厚,宋軍的箭無力穿出,又因草捆上浸有河水,即是火箭也奈何不得。這樣一來,掩在草捆後的人就可以堵水道了。
還別說,衛德貴的這個辦法收到了奇效。大約隻花了一天時間,太原西門外的幾條水道就全部被北漢官兵和百姓封堵死了。因為西門外到處都是河水,宋軍無法衝過來截殺那些封堵水道的北漢軍民,勉勉強強地有些宋軍泅水過來,卻被城牆上的北漢弓箭手給射了回去。這恐怕就是趙匡胤和趙普等人始料未及的了:本想用汾河水淹灌太原城逼劉繼元投降,沒成想,西門外汪積的汾河水,反倒成了宋軍攻城的一道莫大的障礙。
趙匡胤差點沒氣炸了肺。他一邊急令趙贊帶人把決開的汾河堤重新堵上,一邊忙著命黨進、李繼勛和曹彬率軍從東、南、北三個方向對太原城發動猛攻。待城西汪積的河水都流盡了之後,趙匡胤又令趙贊也投入了攻城之中。
可是,太原城內的北漢軍民實在是太頑強了,北漢大將劉繼業、張崇訓、鄭進、衛儔等人自不必說,就是那膽小的北漢皇弟劉繼欽也整日地奔波在城牆之上。而劉繼元則帶著新任宰相張昭敏、大內都點檢衛德貴等一幹朝中大臣領著宮女太監及老弱婦幼百姓往城牆上運送吃喝之物。完全可以這麽說,當時的太原城內已經是全民皆兵、眾誌成城了。
這樣一來,宋軍就隻能是光打雷不下雨了。一連猛攻了月餘,宋軍雖然殺傷了數以萬計的北漢軍民,也屢次攻上了城牆,但最終,太原依舊握在劉繼元的手中。更主要的,宋軍的傷亡也當以萬計,而且大將李繼勛也負了傷,傷勢還比較嚴重。
趙普認為自己不能不站出來說話了。他找到趙匡胤言道:“皇上,臣以為,不能再攻下去了……漢匪個個都在拚命,且占有地利之勢,我大宋軍隊不能如此硬拚啊!”
趙匡胤冷冷地言道:“漢匪既然敢拚命,朕的軍隊豈有不敢拚命之理?朕就不相信,那劉繼元會一直拚到底!待太原城內無一兵一卒的時候,那劉繼元還拿什麽與朕拚命?”
看起來,趙匡胤是決心與劉繼元一拚到底了。趙普連忙道:“皇上,這可不是拚與不拚的問題啊!現在已入夏季,臣聞這一帶盛夏多雨,到那個時候,淫雨綿綿不斷,臣擔心我大宋軍隊不戰而自潰啊!”
趙匡胤沒好氣地問道:“依你之見,現當如何?”趙普回道:“臣之愚見,當速速撤軍回朝!”
“不行!”趙匡胤斬釘截鐵地道,“不攻破太原,朕決不罷休!”
趙普無力改變趙匡胤的意誌,隻得長嘆一聲作罷。這樣,宋軍就繼續鼓足力量對著太原城猛攻猛打了。隻是無論如何猛攻如何猛打,終也不果。
五月來臨。果如趙普所言,太原一帶下起了大雨,且大雨一連十數日不斷。也真的是大雨,雨點落在地麵上能砸起多大的一個坑。雨點還很密,有時候,人與人麵對麵站立,都看不清對方。當然了,在這種雨天下站立,幾乎沒有人敢睜眼的。
連眼都不敢睜了,還如何攻城?不僅不能攻城了,連吃飯休息都成了問題。那麽大的雨有時還夾雜著那麽大的風,飯沒法燒,覺也沒法睡。守軍的帳蓬,大半都已進風漏雨。一開始還能忍受,時間一長,許多人就忍受不了了。
忍受不了就要患病。在這種環境下,隻要有人患病,就會迅速傳染蔓延開去。至五月下旬,宋軍官兵發燒、拉稀的已愈萬人。
趙普再次請求趙匡胤道:“皇上,不能再支撐下去了,趕緊撤軍吧……不然,後果的確是堪憂啊!”
趙匡胤繃著臉言道:“不,朕不撤軍!朕的處境困難,劉繼元的處境也不會好!”
趙匡胤此言多少有強詞奪理之嫌了。除去軍隊數量之外,劉繼元不管在哪個方麵的處境都要比趙匡胤好。可是,趙普除了又長嘆一聲外,也別無良策。
老天爺似乎成心跟趙匡胤過不去。這一年還有一個閏五月。天氣依然是那麽地酷熱沉悶,大雨依然是那麽地連綿不斷。至閏五月中旬,宋軍患大小輕重疾病的官兵,幾占總數的一半。隨趙匡胤前來觀戰的朝中大臣,除趙普外,幾乎都患了病。
趙普便又想去勸說趙匡胤撤軍。湊巧的是,趙匡胤這回率先主動地把趙普和曹彬等人召到了自己的大帳中。趙普看見,皇上的大帳裏也在滴滴答答地漏著雨水。就聽趙匡胤低低地問道:“你們說,這仗還能不能打下去了?”
因為趙匡胤沒有具體的問誰,所以趙普和曹彬等人就都沒有開口。實際上,趙普很想開口,但因為勸過趙匡胤兩次,趙匡胤都不採納,所以趙普就故意保持沉默。
卻見趙匡胤朝著趙普一瞪眼道:“趙普,朕問你呢,這仗現在還能不能打下去了?”
趙普這才“哦”了一聲道:“皇上,臣本愚鈍,不敢妄言……臣想聽聽曹彬曹大人的高見!”
趙匡胤心中很不快活。趙普這樣作答,明顯的是對他趙匡胤有意見。好在趙匡胤也知道,現在不是生氣的時候,所以,趙匡胤就咽下去一口唾沫,轉向曹彬言道:“曹愛卿,宰相想聽聽你的高見呢!”
曹彬慌忙躬身道:“皇上,宰相大人既不敢妄言,微臣就更不敢妄言了……不過,微臣當年奉旨平蜀時,與十幾萬蜀兵交過手,更與數十萬蜀地叛軍交過手,臣以為,蜀兵也好,蜀地叛軍也好,都不如太原城內的漢匪來得兇悍!”
“那是自然,”趙匡胤不覺點了點頭,“不然,曹愛卿攻打太原不久,何以就中了漢匪一箭?”
“曹大人!”趙普突然亮了嗓子,把曹彬嚇了一跳,把趙匡胤也嚇得打了一個機靈。就見趙普衝著曹彬吹鬍子瞪眼睛道:“皇上是問你現在這個仗還能不能再打下去了,你為何岔開話題,訴說起當初攻蜀之事來?蜀兵在南,漢匪在北,二者如何能一樣?這麽簡單的道理,皇上難道也不懂嗎?”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