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趙匡胤私密生活全記錄 作者:司馬路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來,杜氏至少是聽明白了趙匡胤詩中所隱含的莫大抱負了。
趙匡胤的生活就在與石守信等人的交往中和賀氏的溫柔鄉中一天天地度過。賀氏懷孕了,趙弘殷還在前線作戰。賀氏為趙匡胤生下一個女兒了,到了第二年(公元945年)的初秋的時候,趙弘殷終於從前線回來了。
趙弘殷不是凱旋而歸的。他是因大腿中箭,感染髮燒之後用馬車運回汴梁的。杜氏和趙匡胤見到趙弘殷時候,趙弘殷依舊昏迷不醒,臉色灰白,仿佛死人一般。
杜氏嚇壞了,整天整夜地守候在丈夫的病床前。趙匡胤也嚇得不輕,沒日沒夜地圍著父親的病床轉。那賀氏自然想一直跟在丈夫的身邊,但因為剛生產不久,身子很虛,又要照料自己的女兒,不便陪丈夫一起呆在公公的病房裏,所以,她就常常一邊給女兒餵奶一邊潸然落淚。她潸然落下的淚水,似乎比她乳房裏流出的汁水還要熱、還要濃。
偶爾地,在母親的催促下,趙匡胤也會回自己的房裏看上賀氏幾眼。這麽一看,就看見賀氏流淚了。趙匡胤皺著眉頭問道:“娘子,你在這哭什麽?”
賀氏抽抽噎噎地言道:“公公大人至今尚未醒來……萬一公公大人遇有不測……”
原來賀氏是在為趙弘殷的安危擔憂。實際上,賀氏也是在為趙家的前途擔憂。如果趙弘殷真的長眠不醒,那趙家就必然很快地淪落下去。趙弘殷是趙家的頂樑柱,頂樑柱沒了,家自然是要坍塌的。
趙匡胤卻沒好氣地翻了賀氏一眼道:“你隻管在這裏好好地帶孩子,別去胡思亂想。告訴你,我爹是不會死的。”
話雖這麽說,但趙匡胤的心裏也空虛得很。父親回家七八天了,一直昏睡著,若照此情形下去,委實不是好兆頭。不過,一看見母親的臉,趙匡胤的心中又不禁踏實了許多。母親幾乎一直都端坐在父親的病床前,臉色溫和而沉靜,似乎,父親不是在昏迷,而是在熟睡。想當初,父親剛被抬進家門的時候,母親驚嚇得差點也昏過去。而現在,母親表現得竟如此從容、如此鎮定。
趙匡胤受到母親的感染,也不再整日地愁眉苦臉了。他甚至還微笑著勸慰母親道:“娘,不用擔心,爹命大福大,不會有事的。”
杜氏卻靜靜地道:“胤兒,你說錯了。你爹他算過命,他的命不大,福也不大!”
趙匡胤急忙道:“娘,算命的話,不一定靠得住的……”
杜氏輕輕一笑道:“胤兒,你放心,你爹現在不會死的,他現在還不能死。我正等著他醒來呢!”
在杜氏執著的等候中,趙弘殷終於甦醒了過來。趙匡胤看見,在父親甦醒的那一瞬間,母親突然嚎啕大哭,眼淚就像大珠小珠一般晶瑩地砸在父親的身上。父親掙紮著言道:“夫人,我知道,你不是捨不得我死,你是怕我現在就死了,胤兒他們會失了依靠……”
杜氏忽地又笑了。她就這麽連哭帶笑地望著趙弘殷道:“你說的沒錯。等胤兒義兒他們都有出息了,你再死不遲。”
杜氏和趙弘殷之間這似真似假的對話給趙匡胤的印象極深。他很想湊上前去對父親母親說些什麽,但想來想去,終也想不出什麽合適的話。
又過了幾天,等父親能夠靠在床上吃東西了,趙匡胤才去向父親打聽受傷的經過。
◎隻有郭威才能扭轉戰局
趙匡胤聽了父親的講述,竟有些後怕。如果那箭射得端正一些,父親豈還有命在?趙弘殷似乎看出了兒子的心理,淡淡一笑言道:“如果那契丹狗的箭向上偏一點,我們父子今日就不能對話了,如果那箭向中間偏一點,那你爹我恐怕就隻能做太監了。所幸的是,那契丹狗的箭法沒有你的箭法神妙!”
趙弘殷說完,臉上的笑容越來越濃厚,且“嗬嗬嗬”地笑出聲來,也不知是在慶幸自己大難不死,還是因為有這麽一個箭法神妙的兒子而感到自豪。
趙弘殷又問道:“爹,你回來的時候,前線情況怎麽樣?”
趙弘殷臉上的笑容沒了:“……情況很糟。契丹軍隊正在步步逼近!”
趙匡胤心裏一“格登”:“爹,我們能把契丹人擋住嗎?”
趙弘殷搖了搖頭道:“如果沒有援兵,契丹軍隊很快就要打過來了……”
“可是,”趙匡胤急道,“孩兒聽說,這城裏的軍隊都開到北方去了,已經差不多是一座空城了!”
“是呀,”趙弘殷緩緩地道,“為父以為,我們不僅擋不住契丹軍隊,這汴梁城恐也難逃一劫啊!”
趙弘殷自然而然地想起一個人來:“爹,那個郭將軍上前線了嗎?上一回,契丹軍隊困汴梁城,郭將軍不是把他們打得落荒而逃嗎?”
趙匡胤口中的“郭將軍”,當然指的是河東節度使劉知遠的部將郭威。趙弘殷長嘆道:“胤兒,你哪裏知道,朝廷給那劉知遠連發了三道令牌,叫他火速領兵前來救駕,可是,那劉知遠就是裝聾作啞,根本不聽朝廷的號令!”
“這麽說,”趙匡胤眼睛張得大大的,“那個郭將軍不在前線?”
趙弘殷不覺“哼”了一聲:“哪裏有什麽郭將軍啊,那劉知遠連一兵一卒也沒有派來!”
“完了!”趙匡胤垂下了頭。“郭將軍不在前線,那一切都完了!”
顯然,在趙匡胤的心目中,隻有郭威才能扭轉戰局、打退契丹兵。
趙弘殷輕輕地言道:“胤兒,我們要做離開這裏的準備了。”
趙弘殷所料不差。沒有多久,一股一股的後晉軍隊從北方敗退了回來。敗軍官兵幾乎無人不談耶律德光而色變,都說耶律德光太厲害,根本無法與之抗衡。
又過了沒有多久,一個確切的消息傳到汴梁城裏:耶律德光率契丹大軍已越過封丘正向汴梁撲來。
汴梁城內頓時就亂了套。首先逃出城去的是從前線敗退回來的兩三萬後晉軍隊。他們已經領教過耶律德光的厲害了,對守衛汴梁城毫無信心,盡管後晉皇帝石重貴及朝中大臣一再嚴令他們與汴梁城共存亡,但他們還是爭先恐後地跑出了汴梁城。
軍隊逃跑了,老百姓當然不願在城裏等死。軍隊前腳剛走,老百姓後腳就一窩蜂地往城外湧。人太多了,又湧得急,踩傷人甚至踩死人的事件屢屢發生。
沒有了軍隊,也沒有了老百姓,皇帝石重貴便嚇得沒有了主張。
於是,石重貴在十幾個大臣的簇擁下,帶著一幹皇妃和太監,連皇宮裏的珠寶都沒來得及收拾好,就匆匆地離開了汴梁城。快跑到汴梁西南六十裏外的朱仙鎮的時候,聽說耶律德光已經率著契丹軍開進了汴梁城。
趙弘殷一家是在石重貴之後離開汴梁城的。趙匡胤建議父親西去洛陽,回到他出生的地方。趙弘殷不同意,決定向西南去追石重貴。杜氏對趙匡胤言道:“就聽你爹的話吧。”
趙匡胤隻好跟著父親往西南去了。不過,他曾私下裏對妻子賀氏言道:“依我的意思,我真想到別處去闖蕩一番……”
</br>
趙匡胤的生活就在與石守信等人的交往中和賀氏的溫柔鄉中一天天地度過。賀氏懷孕了,趙弘殷還在前線作戰。賀氏為趙匡胤生下一個女兒了,到了第二年(公元945年)的初秋的時候,趙弘殷終於從前線回來了。
趙弘殷不是凱旋而歸的。他是因大腿中箭,感染髮燒之後用馬車運回汴梁的。杜氏和趙匡胤見到趙弘殷時候,趙弘殷依舊昏迷不醒,臉色灰白,仿佛死人一般。
杜氏嚇壞了,整天整夜地守候在丈夫的病床前。趙匡胤也嚇得不輕,沒日沒夜地圍著父親的病床轉。那賀氏自然想一直跟在丈夫的身邊,但因為剛生產不久,身子很虛,又要照料自己的女兒,不便陪丈夫一起呆在公公的病房裏,所以,她就常常一邊給女兒餵奶一邊潸然落淚。她潸然落下的淚水,似乎比她乳房裏流出的汁水還要熱、還要濃。
偶爾地,在母親的催促下,趙匡胤也會回自己的房裏看上賀氏幾眼。這麽一看,就看見賀氏流淚了。趙匡胤皺著眉頭問道:“娘子,你在這哭什麽?”
賀氏抽抽噎噎地言道:“公公大人至今尚未醒來……萬一公公大人遇有不測……”
原來賀氏是在為趙弘殷的安危擔憂。實際上,賀氏也是在為趙家的前途擔憂。如果趙弘殷真的長眠不醒,那趙家就必然很快地淪落下去。趙弘殷是趙家的頂樑柱,頂樑柱沒了,家自然是要坍塌的。
趙匡胤卻沒好氣地翻了賀氏一眼道:“你隻管在這裏好好地帶孩子,別去胡思亂想。告訴你,我爹是不會死的。”
話雖這麽說,但趙匡胤的心裏也空虛得很。父親回家七八天了,一直昏睡著,若照此情形下去,委實不是好兆頭。不過,一看見母親的臉,趙匡胤的心中又不禁踏實了許多。母親幾乎一直都端坐在父親的病床前,臉色溫和而沉靜,似乎,父親不是在昏迷,而是在熟睡。想當初,父親剛被抬進家門的時候,母親驚嚇得差點也昏過去。而現在,母親表現得竟如此從容、如此鎮定。
趙匡胤受到母親的感染,也不再整日地愁眉苦臉了。他甚至還微笑著勸慰母親道:“娘,不用擔心,爹命大福大,不會有事的。”
杜氏卻靜靜地道:“胤兒,你說錯了。你爹他算過命,他的命不大,福也不大!”
趙匡胤急忙道:“娘,算命的話,不一定靠得住的……”
杜氏輕輕一笑道:“胤兒,你放心,你爹現在不會死的,他現在還不能死。我正等著他醒來呢!”
在杜氏執著的等候中,趙弘殷終於甦醒了過來。趙匡胤看見,在父親甦醒的那一瞬間,母親突然嚎啕大哭,眼淚就像大珠小珠一般晶瑩地砸在父親的身上。父親掙紮著言道:“夫人,我知道,你不是捨不得我死,你是怕我現在就死了,胤兒他們會失了依靠……”
杜氏忽地又笑了。她就這麽連哭帶笑地望著趙弘殷道:“你說的沒錯。等胤兒義兒他們都有出息了,你再死不遲。”
杜氏和趙弘殷之間這似真似假的對話給趙匡胤的印象極深。他很想湊上前去對父親母親說些什麽,但想來想去,終也想不出什麽合適的話。
又過了幾天,等父親能夠靠在床上吃東西了,趙匡胤才去向父親打聽受傷的經過。
◎隻有郭威才能扭轉戰局
趙匡胤聽了父親的講述,竟有些後怕。如果那箭射得端正一些,父親豈還有命在?趙弘殷似乎看出了兒子的心理,淡淡一笑言道:“如果那契丹狗的箭向上偏一點,我們父子今日就不能對話了,如果那箭向中間偏一點,那你爹我恐怕就隻能做太監了。所幸的是,那契丹狗的箭法沒有你的箭法神妙!”
趙弘殷說完,臉上的笑容越來越濃厚,且“嗬嗬嗬”地笑出聲來,也不知是在慶幸自己大難不死,還是因為有這麽一個箭法神妙的兒子而感到自豪。
趙弘殷又問道:“爹,你回來的時候,前線情況怎麽樣?”
趙弘殷臉上的笑容沒了:“……情況很糟。契丹軍隊正在步步逼近!”
趙匡胤心裏一“格登”:“爹,我們能把契丹人擋住嗎?”
趙弘殷搖了搖頭道:“如果沒有援兵,契丹軍隊很快就要打過來了……”
“可是,”趙匡胤急道,“孩兒聽說,這城裏的軍隊都開到北方去了,已經差不多是一座空城了!”
“是呀,”趙弘殷緩緩地道,“為父以為,我們不僅擋不住契丹軍隊,這汴梁城恐也難逃一劫啊!”
趙弘殷自然而然地想起一個人來:“爹,那個郭將軍上前線了嗎?上一回,契丹軍隊困汴梁城,郭將軍不是把他們打得落荒而逃嗎?”
趙匡胤口中的“郭將軍”,當然指的是河東節度使劉知遠的部將郭威。趙弘殷長嘆道:“胤兒,你哪裏知道,朝廷給那劉知遠連發了三道令牌,叫他火速領兵前來救駕,可是,那劉知遠就是裝聾作啞,根本不聽朝廷的號令!”
“這麽說,”趙匡胤眼睛張得大大的,“那個郭將軍不在前線?”
趙弘殷不覺“哼”了一聲:“哪裏有什麽郭將軍啊,那劉知遠連一兵一卒也沒有派來!”
“完了!”趙匡胤垂下了頭。“郭將軍不在前線,那一切都完了!”
顯然,在趙匡胤的心目中,隻有郭威才能扭轉戰局、打退契丹兵。
趙弘殷輕輕地言道:“胤兒,我們要做離開這裏的準備了。”
趙弘殷所料不差。沒有多久,一股一股的後晉軍隊從北方敗退了回來。敗軍官兵幾乎無人不談耶律德光而色變,都說耶律德光太厲害,根本無法與之抗衡。
又過了沒有多久,一個確切的消息傳到汴梁城裏:耶律德光率契丹大軍已越過封丘正向汴梁撲來。
汴梁城內頓時就亂了套。首先逃出城去的是從前線敗退回來的兩三萬後晉軍隊。他們已經領教過耶律德光的厲害了,對守衛汴梁城毫無信心,盡管後晉皇帝石重貴及朝中大臣一再嚴令他們與汴梁城共存亡,但他們還是爭先恐後地跑出了汴梁城。
軍隊逃跑了,老百姓當然不願在城裏等死。軍隊前腳剛走,老百姓後腳就一窩蜂地往城外湧。人太多了,又湧得急,踩傷人甚至踩死人的事件屢屢發生。
沒有了軍隊,也沒有了老百姓,皇帝石重貴便嚇得沒有了主張。
於是,石重貴在十幾個大臣的簇擁下,帶著一幹皇妃和太監,連皇宮裏的珠寶都沒來得及收拾好,就匆匆地離開了汴梁城。快跑到汴梁西南六十裏外的朱仙鎮的時候,聽說耶律德光已經率著契丹軍開進了汴梁城。
趙弘殷一家是在石重貴之後離開汴梁城的。趙匡胤建議父親西去洛陽,回到他出生的地方。趙弘殷不同意,決定向西南去追石重貴。杜氏對趙匡胤言道:“就聽你爹的話吧。”
趙匡胤隻好跟著父親往西南去了。不過,他曾私下裏對妻子賀氏言道:“依我的意思,我真想到別處去闖蕩一番……”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