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晚上,趙匡胤正在跟賀氏親熱著。賀氏忽然問道:“趙郎,你想過你日後會成為一個何等樣人物嗎?”


    趙匡胤還沉浸在快感中,於是就信口答道:“我將來,不是一個文臣,就是一個武將!”


    賀氏言道:“在妾身看來,郎君既不會是一個文臣,也不會是一個武將。”


    “什麽?”趙匡胤不能不認真了,“娘子,你是說我將來一事無成?”


    賀氏羞答答地言道:“郎君誤會了。妾身的意思是,郎君日後若能成為皇上,那妾身豈不就成了皇後?”


    賀氏本是說的玩笑話,且也不無討好趙匡胤的意思。所幸的是,她對趙匡胤的預言後來真的實現了。而不幸的是,趙匡胤雖然最終成了皇上,但她卻未能看見皇後的寶座。


    趙匡胤內心一陣激動。別看他嘴裏“文臣”、“武將”說的就跟真的似的,而實際上,在他內心深處,早就有了當皇帝的念頭。隻是,他現在一文不名,如何才能成為皇上,他心中沒有路數而已。


    “娘子放心,”趙匡胤信誓旦旦地道:“我一定會成為皇上,你也一定會成為皇後的!”說完,他就更加勇猛地在她身上運動起來。卻見賀氏,牙關緊咬,眉頭緊鎖,似乎不勝痛楚。


    第二天早晨起來,吃過早飯後,趙匡胤就逗弟弟趙匡義道:“你長大了準備幹什麽呀?”


    趙匡義小頭一昂回道:“哥,我長大了要當皇上!”


    一邊的賀氏忍不住地對趙匡胤道:“趙郎,我們家有兩個皇帝了!”


    趙匡胤卻認真地對賀氏道:“這不奇怪。我先當皇帝,等我老了不行了,就把皇帝的位子讓給匡義!”


    杜氏聞之,把趙匡胤叫到身邊言道:“兒呀,當皇帝的話可不是隨便說的,若叫人聽見告訴朝廷,可就闖了彌天大禍了!”


    趙匡胤笑道:“娘,您放心,這種話,我是不會在外麵說的,也不會當著外人的麵說。”


    趙匡胤的確沒有在“外麵”說過什麽自己想當皇帝的事,但是,他卻又在“外人”的麵前吐露過這種心聲。這“外人”便是他在破廟裏結義的那些弟兄們。


    那是一個晴朗的日子,石守信、王審琦等人約好了一起到趙匡胤的家來串門兒。來的時候是上午,等海闊天空地吹過之後,就已經是中午了。石守信、王審琦等人要告辭,杜氏留住了他們,並親自下廚與賀氏一起弄了一大桌子香噴噴的菜餚。


    杜氏很喜歡趙匡胤的這幫小弟兄們。這幫小弟兄們有不少人已結了婚,成了大男人了,所以杜氏不僅留下他們吃飯,還為他們提供了一大壇酒。隻是在喝酒前,她提醒趙匡胤等人道:“不要喝的太多,喝上幾杯也就是了。”


    趙匡胤本來是想按照母親的提醒去做的。可常言說的好: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趙匡胤與石守信、王審琦等人乃是結義的兄弟,就當時情形而言,足可以稱得上是彼此的知己了。既是知己,說話當然投機,說話一投機了,那一壇酒豈能讓它剩下?


    因是在別人家做客,石守信和王審琦等人本也不想放開量喝的,但趙匡胤卻屢屢催促道:“喝!喝!今日不把一壇酒喝光,誰也別想走出我家的門!”


    這時的趙匡胤,其喝酒時就已經顯出一種豪氣和霸氣了。趙匡胤如此,石守信和王審琦等人也就不再拘謹,學著趙匡胤,一杯一杯地往口裏灌。半壇酒下去,無論是趙匡胤還是石守信、王審琦等人,一個個全喝得紅光滿麵的,確乎有些類似那座破廟裏的關公。


    酒喝多了話就多,尤其是年輕氣盛之人。而年輕人在一起所談的話題,無外乎有兩大內容,一是關於女人的,一是關於誌向的。在趙匡胤的家裏,杜氏和賀氏經常在桌邊走動,趙匡胤等人即使很想談有關女人的問題也不便開口,故而,趙匡胤等人除了喝酒之外,就隻能大吹特吹自己的誌向了。


    ◎崢嶸乍露、神威大發


    年輕人談誌向總是遠大的,特別是在酒喝多了之後。當年在那座破廟裏結義的時候,趙匡胤曾說過要當皇帝的話,而石守信和王審琦等人也曾說過要跟著趙匡胤做一個大將軍。後來,年歲漸長,趙匡胤不再在石守信等人的麵前說要當皇帝的話了,而石守信等人也不再輕易地言及什麽大將軍。然而現在,在趙匡胤的家裏,熱血已被酒燒得沸騰,石守信和王審琦等人又豪情萬丈起來,一個個爭先恐後地傾吐著自己的遠大誌向:以後一定要當一名統率千軍萬馬的大將軍。


    隻有趙匡胤沒有吱聲。石守信、王審琦等人表達自己誌向的時候,趙匡胤不言不語地默默地喝著酒。石守信覺得有些奇怪,於是就打著酒嗝問趙匡胤道:“大哥,你的誌向是什麽?”


    趙匡胤忽地拍案而起。也真的是拍案而起,手掌往桌麵上一摜,身體就躥起多高,幾乎把石守信等人嚇了一跳。


    隻見趙匡胤,濃眉倒豎,怒目圓睜,兩片厚實的嘴唇一動,竟然噴著酒氣吟出一首小詩來。詩雲:“欲出未出光辣達,千山萬山如火發。須臾走向天上來,趕卻流星趕卻月。”


    趙匡胤所吟乃一首詠物詩,詠的是日出時景象,如果給它加上一個標題的話,則就叫《日出》似乎也很恰當。大凡詠物詩都是借物言誌的。


    趙匡胤自然也是借詠日出景象來言自己誌向的。如果僅從文采角度考慮,這首詩寫得確實不怎麽樣,但若從誌向角度考慮,這首詩就頗耐人尋味了。趙匡胤豈不是在把自己比作一輪噴薄而出的紅日?


    小詩的第一句“欲出未出光辣達”,是說的趙匡胤人生第一曲,即闖蕩天涯階段。這時候的趙匡胤,雖然具有“光辣達”般的誌向,但畢竟還在闖蕩天涯,是故“欲出未出”。


    第二句“千山萬山如火發”,是說的趙匡胤人生第二曲,即南征北戰階段。這時候的趙匡胤,崢嶸乍露、神威大發,“如火發”一般地在“千山萬山”間南征北討。


    小詩的第三句“須臾走向天上來”,是說的趙匡胤人生第三曲,即陳橋兵變階段。這時候的趙匡胤,經過第二曲的有力鋪墊,根基已經打牢,所以在“須臾”之間就黃袍加身,成了大宋的開國皇帝從而“走向天上來”了。


    第四句“趕卻流星趕卻月”,是說的趙匡胤人生第四曲,即統一天下階段。這時候的趙匡胤,雖然榮登皇帝寶座,但如“流星”、如“月”一般的大小割據勢力還很多,趙匡胤奮起龍威,將這些割據勢力統統“趕卻”,獨留他這一輪紅日光照天下。


    當時石守信、王審琦等人,幾乎都未能聽懂趙匡胤所詠何意。不過,當趙匡胤將四句小詩吟完的時候,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還是一個勁兒地鼓掌叫起“好”來。


    “好”聲太長,引來了杜氏。當得知四句小詩的內容後,杜氏不無愛憐地摸了摸趙匡胤的後腦勺道:“我兒有出息!”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趙匡胤私密生活全記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司馬路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司馬路人並收藏趙匡胤私密生活全記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