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爾眾多聖母像中最著名的是作於1513年的《西斯廷聖母》。這幅畫曾懸掛在義大利北部皮亞琴察城內的聖西斯廷教堂牆上達幾個世紀之久。


    聖西斯廷教堂名稱源於聖徒西克斯圖斯。而這個教堂屬於教皇尤利烏斯的家族。《西斯廷聖母》中的聖徒便是以教皇尤利烏斯為模特。聖母的右邊跪著聖芭爾芭拉。這位聖女曾被囚禁在一座高塔中,在她的背後仍隱約可見一座高塔。聖芭爾芭拉是人們死亡時刻的守護神。她將人的靈魂從大地的禁錮中解救出來。畫幅上麵是兩片開啟的幕布,幕布上麵無疑是天國。從天國雲端走下來的聖母和聖子注視著前方,莊重而慈祥。


    基督徒死前有一段禱詞:“我們在天的聖母,請用您那充滿同情心的眼睛再瞧我們一眼;我們死後,請把我們的靈魂帶到您的兒子耶穌基督那裏去。”這是一幅寬慰人們死後升到天國的導引圖,慈祥的聖母是每一個心靈痛楚的人的母親,是每個人內心都渴望的可以永遠依靠的,永遠信任的,無時無處不在的,永不會讓你失望的聖母。我們不能不說,基督教所創造的聖母和基督的形象的確給曾在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帶來過巨大的寬慰和希望。


    教皇尤利烏斯二世死後,利奧十世接任教皇。利奧十世是個熱愛世俗生活的貴族。他熱愛藝術,花費巨大的財力支持藝術事業。他把美術家、詩人、哲學家、音樂家請進宮已經屬於思想開放了。他還引進了舞蹈家、馴獸人、小醜和玩雜耍的,這簡直是驚世駭俗了。這種教皇當然與拉斐爾一拍即合,拉斐爾搬進梵蒂岡成為宮廷畫家。教皇成了他的忘年交,他還有一大堆有錢有勢的朋友,他的訂單滾滾而來,財富和權勢推都推不掉。他率領一個龐大的作坊日夜繁忙。人們仿佛要把他的天才榨幹。他的畫看起來輕鬆省力好像信手揮就,卻不知那是嘔心瀝血的結果。他患了肺結核。在那個時代,這種病沒有藥可治。那時的醫生看他發燒便給他放血,卻無人知道病在肺裏。他仍拚命工作,終於在他37歲生日那天,永遠閉上了他智慧的雙眼。


    “我們可以把其他人的作品稱為繪畫,拉斐爾的作品卻是活的,有血有肉,有呼吸,每一部分都充滿活力,生命的脈搏跳動不息。”


    他短暫的一生生活幸福,事業順利,在許多藝術門類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在他的陵墓上刻著這樣的墓誌銘:這裏安息著拉斐爾,當他在世時,大自然深恐被他征服;當他謝世後,又怕隨他而枯萎。


    荷蘭之子倫勃朗


    年老的倫勃朗坐在兩個年青畫家和一群漂亮姑娘中間。他們把站在街邊的倫勃朗當成瘋老頭,請他喝酒,叫他扮演所羅門王。倫勃朗也許在他們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年輕時代,接受了這個邀請。


    “憂愁和智慧一同生長……”


    在一片鬧笑聲中,倫勃朗背誦著所羅門王的箴言。也許是酒的原因,他的老眼潮濕明亮。向著鬧笑的年輕人,倫勃朗說了他的一生。


    這是影片《倫勃朗》的最後一段。之前的字幕是“最後一年……”


    倫勃朗在繪畫史——不隻是荷蘭的而是全歐的繪畫史上所占的地位,是與義大利文藝復興諸巨匠不相上下的。他所代表的是北歐的民族性與民族天才。造成倫勃朗偉大的麵目的,是表現他的特殊心魂的一種特殊技術:光暗。這一名詞,一經用來談到這位畫家時,便具有一種特別的意義。換言之,倫勃朗的光暗和文藝復興期義大利作家的光暗是絕然不同的。法國19世紀畫家兼批評家佛羅芒坦視他為“夜光蟲”。又有人說他以黑暗來繪成光明。


    倫勃朗(1606—1669年)是萊頓一家磨坊主的兒子,父親讓他上大學,想使他成為法律家。由於天性愛好繪畫,倫勃朗隻上了6個月大學就休學了。他先跟從鹿特丹的一位畫家學藝,17歲時去阿姆斯特丹,進了一位崇尚義大利畫風的、很有名聲的同鄉畫家拉斯特曼的畫室。功成名就之後,倫勃朗的第一批作品是畫他父、兄、母、姐的肖像,其中以他的一幅戴金盔的兄長肖像最出色,顯示出了畫家新的探索成果:用光的明暗強烈對比手法,突出形象的主要部分,造成心理刻畫的效果。這種畫法使主題鮮明,尤其受光部分的質感極為強烈,畫麵的其餘部分則很暗,歐洲的美術史家稱之是“紫金色的黑暗”。不久,他的巨幅《杜普教授的解剖課》(1632年作)的集體肖像畫,又確立了他的藝術聲譽。這種帶風俗性的集體肖像畫,是時代的需要。在照相術未問世以前,資產階級同業公會都喜歡懸掛這種畫。


    倫勃朗於1632年定居阿姆斯特丹,28歲時與一位名門閨秀莎士基亞結婚,這時他的繪畫聲譽已初步確立。莎士基亞原是畫家認識的一位美術商威廉布爾克的表妹,倫勃朗是被邀給她畫像時認識的,兩人一見鍾情。倫勃朗堅決要娶她,可她的親戚不同意。自小失去雙親的莎士基亞是已故呂華頓市長的女兒,並擁有一筆相當大的遺產。倫勃朗不顧一切反對,幾經努力,這對戀人終於成了眷屬。


    妻子富裕的家庭成為倫勃朗事業成功的基礎。倫勃朗的肖像畫在中年以後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藝術水平,直言之,就是樸素、真實、注意人物的內心世界。寫實主義肖像畫以樸實無華為尚,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藝術標準。它能被人們理解,也最經得起歲月的考驗,在鑑賞與審美上也有持久的意義,倫勃朗的肖像畫所以能與歷史長期共存,也在於此,而且樸實無華更能揭示出一個普通人形象的純真心境。


    直到1642年妻子去世前,倫勃朗一直是上流社會的肖像畫家。此後,他的事業開始衰落,倫勃朗開始陷於債務之中。當倫勃朗1669年去世時,他除了幾件舊衣服和畫具外,沒有留下任何財產。人世滄桑,人情冷暖,給倫勃朗的繪畫打上了強烈的生活烙印。


    事實上,人生的巨大變遷的確造成了倫勃朗繪畫的重大改變。在他生活順遂的40歲之前,他的繪畫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缺乏獨創性然而卻有著熟練技巧的人物肖像畫,如《解剖課》和《造船者》等;另一類是以誇張甚至是粗野的風格創作的神話和宗教畫,如《普洛塞耳皮那被搶》和《參孫的失明》等。此時的倫勃朗盡管也是荷蘭的一位優秀畫家,甚至也可以稱為天才,但卻不會是一位有巨大影響和獨創性的大師。在他的妻子去世後幾年,1644年,倫勃朗生活的每況愈下造成的窘困開始影響其畫風的發展。倫勃朗不再畫那些平庸的肖像畫和一些神秘玄想式的神話題材,他開始愈來愈多地選擇那些有著深刻人性的題材,他在宗教題材中注入了父愛、憐憫與饒恕的主題,貧困的生活也改變了他的視線,他把下層普通的窮苦民眾畫入了他的作品之中。如果說文藝復興時拉斐爾的聖母已經成為人世間上流社會的理想化的貴族婦女的話,那麽在倫勃朗的《聖家族》中,聖母已成為一個普通的貧苦人家的農婦,而其家庭,的確也全然是一個簡陋而溫馨的農民家庭了。此時的倫勃朗以正視現實的態度在下賤粗醜的普通民眾身上寄寓了自己的理想。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知道點世界名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明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明軒並收藏知道點世界名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