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大師米開朗琪羅


    在達·芬奇名聲傳遍義大利之際,一位比他年輕23歲的佛羅倫斯美術家出現在藝壇,很快就成為與他抗衡的強大對手。他就是西方最偉大的雕塑家米開朗琪羅(1475—1564年)。他與達·芬奇、拉斐爾並列為義大利文藝復興藝壇三傑。


    米開朗琪羅6歲時,母親就死了,不得已托一個石匠的妻子照顧了幾年。受生活環境影響,他從小就對雕塑發生興趣。後來父親送他進拉丁文與希臘文學校學習,但是他卻要學畫畫,父親訓斥也沒用。13歲時,米開朗琪羅進入佛羅倫斯畫家畫室學畫。1489年轉到另一個畫家那裏學雕塑。後來當上美術學校的學生兼助手,那裏是文藝復興運動的中心,人文主義學者集中的地方。他在那裏幹了14年,為自己成長為一名偉大的藝術家奠定了基礎。不久,他離開佛羅倫斯到了羅馬。


    24歲時,米開朗琪羅作為雕塑家開始從事創作,製作了著名的《大衛》(雕塑)和《聖家族》(壁畫),又為教皇在梵蒂岡的西斯廷小教堂畫壁畫,用了4年時間,憑一個人在500多平方米的天頂上畫了343人。對於如此宏大的工程,本該找一些人作助手,但最後他中意的隻有一個調製顏料幹雜活的,繪畫隻好都由他自己來完成。米開朗琪羅畫的這些巨人充滿超人力量,善於表現豐富的運動,並達到戲劇性高潮。人們從中感受到的是對人類的莊嚴頌歌。


    米開朗琪羅曾在著名畫家古蘭達約門下學習,但真正給他啟示的是古代雕塑,他在致力於領悟古人成就時,也致力於解剖人體,研究人體的結構和運動,這使他成為充分發揮人體表現力的美術家之一。不同於充滿深邃智慧之美的達·芬奇的藝術,米開朗琪羅的作品以力量和氣勢見長,具有一種雄渾壯偉的英雄精神。或許,他是一位最接近貝多芬境界的美術家。在他的雕塑上,在他的繪畫中,一個個巨人般的宏偉形象挺立起來,就連他塑造的女性形象,也都具有剛勇的氣概,仿佛是神話中的阿瑪宗女子。


    米開朗琪羅早年的雕像《大衛》,像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一樣,是美術史中最為人們熟悉的不朽傑作,也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作。在用一塊被棄置很久的名貴石材雕刻大衛形象時,他真正實現了把生命從石頭中釋放出來的理想,以精湛的技巧、強烈的信心,雕鑿出這尊完美的英雄巨像。我們知道,義大利15世紀兩位最著名的雕塑家多納泰羅和委羅基俄曾創造過兩件同名雕塑作品,他們不約而同地把大衛塑成少年,就像聖經故事講的情形一樣。而米開朗琪羅最驚人的地方,就在於他擺脫了文字記述的束縛,根據自己的要求,把少年大衛塑造成一位發育成熟、體魄健美的青年男子,一位如神的人,從而極具表現力地傳達出他對人的信心、對新社會理想的熱情。從15世紀的少年大衛發展為米開朗琪羅的成人大衛,仿佛象徵了從早期文藝復興轉入盛期文藝復興的歷程。


    體現在《大衛》中對理想的英雄形象的迷戀之情,在另一件著名雕像《摩西》上得到進一步發揮。與寧靜的大衛不同,這位以色列人的領袖雖然坐在那裏,但他肌肉強健的形體中蘊含著無比的力量和內在的緊張感,威嚴的目光具有震懾一切的氣勢,這是一位真正的巨人,鮮明體現著米開朗琪羅“令人生畏”的風格。


    米開朗琪羅晚年把大部分精力花在建築上。1546年他成為建造聖彼得大教堂的總監,為這座天主教會最大教堂設計的彎穹以飽滿、和諧、宏偉的造型,成為羅馬最壯觀的景致之一。


    米開朗琪羅是一個頂尖的大理石像雕塑家,他認為藝術不是科學,而是“人的製作”,惟有將立體的實物從羈絆中“解放”出來,他才能得到滿足。他認為繪畫應取法雕像的圓形特質,建築則應本於人體的結構。他堅信人形象為至高無上的表達工具,故對古代雕刻家的認同感更加強烈。他也是新柏拉圖主義者,對他而言,肉體雖高貴,卻也是靈魂在世間的樊籠。這種二元論使他的人物尤其動人,因為他的人物外表雖冷靜,但內心卻仿佛波濤洶湧而苦於無法行動。


    畫聖拉斐爾


    當達·芬奇和米開朗琪羅早已成名,並在佛羅倫斯暗中較勁的時候,一個聰慧的青年畫家從翁布裏亞地區的小城烏爾比諾來到佛羅倫斯,他就是拉斐爾。


    拉斐爾出生在義大利中部的馬爾比諾城。他父親是宮廷的二級畫師,也是他的第一位老師。7歲時,母親就死了,4年後,父親也去世了。父親的保護人馬爾比諾大公的妻子收養了他。從此他一生順利。14歲時他開始學畫。他在家鄉時已經從他的老師彼魯其諾那裏學到了老師的全部本領,仍覺不夠,他相信自己會畫得像大師一樣好,於是,他到佛羅倫斯闖世界。因為這裏是當時藝術的中心。


    達·芬奇比拉斐爾大31歲,米開朗琪羅比拉斐爾大8歲。他沒有達·芬奇那樣廣博的知識,也缺乏米開朗琪羅那樣巨大的才能。但他也不像達·芬奇那樣沉默而孤獨,不像米開朗琪羅那樣倔強而不容人。他是個絕頂聰明的人,他的聰明特別表現在善於汲取他人之長,而後加以綜合的創造。他性格開朗大方,和藹可親。他是個有創造性的畫家,他懂得,任何大師都不能窮盡藝術,他能創造出自己的風格來。


    21歲時,拉斐爾畫成了《聖母的婚禮》。這幅畫既借鑑了老師彼魯其諾的長處,又超過了老師。流暢的線條,優美的人物,形與空間的和諧以及純淨明麗的情調,都體現著他早熟的天才,並預示了他後來的發展。拉斐爾是西方美術史上最擅長塑造聖母形象的大師,一生畫了大量的聖母像。這當然是為了滿足顧客的需求。他畫的聖母不像達·芬奇畫的聖母有著深刻的內涵和神秘的氣氛,也不像米開朗琪羅的聖母那樣莊嚴神聖。他筆下的聖母有如當時義大利街頭美麗的普通人家婦女,單純、明朗而快樂。他畫的聖母是虔誠宗教信念和甜美世俗生活情趣的完美融合。除了他,誰也做不到這一點。他的畫雅俗共賞,最虔誠的教徒和街頭販夫走卒都喜歡,使他成為了當時畫壇最受歡迎的人物。這不能不說是空前絕後的。


    拉斐爾還畫了不少肖像畫。這之前,整個中世紀就沒有什麽肖像畫。在嚴酷的神權下,沒有個人的權利,人沒有個性,如果人不能肯定自己的價值,自己都不愛自己,為什麽要畫肖像?肖像是隨著人自我的肯定而興起的。在達·芬奇的肖像中我們已看到了大師對人內心世界的深刻表現,拉斐爾的幸福人生決定他不是個深刻的人,他善良溫和、浪漫,喜歡溫柔的女性。他畫的肖像畫拋開了當時流行的肖像畫的理想化格式,真實地表現對象的個性和對象獨特的精神世界。他畫的那些婦女肖像親切而端莊,如果她們懷中再有一個可愛的嬰兒,你分不出她是街上的一位普通的母親還是他筆下的聖母。


    他不僅畫端莊美麗的聖母和義大利姑娘,他還為教堂和梵蒂岡的宮廷繪製氣魄宏大的紀念碑式的壁畫。最著名的是畫在梵蒂岡宮教皇本人使用的一個房間的對麵兩麵牆上的《聖餐辯論》和《雅典學院》。一邊是聖父、聖子、聖母及先知和聖者們在雲層中,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各派的代表們在雲層下熱烈地辯論著基督教的教義,另一邊是古羅馬的哲學家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蘇格拉底在爭論哲學問題。人群中還有歐幾裏德和畢達哥拉斯。拉斐爾把自己與米開朗基羅也畫了進去。這不是開玩笑,也不是因為模特不夠或自己長得太像哲學家,這是向世人驕傲的自白。因為這個時期藝術家正在從工匠的地位上升為學者地位。拉斐爾這種驕傲的畫家從來都認為自己與科學家是一類人物。在拉斐爾的畫中,不僅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平和切磋,攜手合作,古希臘、古羅馬的異教哲學也與基督教思想相融了,這是人文主義的勝利,還是宗教的進步。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知道點世界名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明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明軒並收藏知道點世界名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