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33年夏,亞歷山大又在伊薩斯城附近以其著名的“馬其頓方陣”擊敗了不甘心初戰失敗的大流士三世。
公元前331年春,亞歷山大率步兵4萬和騎兵7000向美索不達米亞進軍,在尼尼微附近的高加米拉展開了與波斯的最後一場大規模的決定性戰鬥。大流士三世經過精心準備,擁有騎兵4萬、步兵100萬、刀輪戰車200輛和來自印度的戰象15頭,與亞歷山大軍隊相比,具有絕對優勢。但亞歷山大與大流士三世鬥智用謀,再次奇蹟般地戰勝了這位波斯皇帝。特別有趣的是,當僅有不到5萬軍隊的亞歷山大命令他的士兵為即將到來的戰鬥安臥休息、養精蓄銳之時,手握百萬大軍的大流士三世卻因害怕夜襲令士兵徹夜不眠。波斯士兵全副武裝,膽戰心驚地整整站了一夜,個個無精打采,毫無鬥誌。次日,即公元前331年10月1日清晨,亞歷山大率精神飽滿、士氣高昂之軍進入戰場,熟練地運用其機動靈活的“馬其頓方陣”,最終戰勝了強勁的對手。亞歷山大乘勝東進,占領了東方最大的城市,古代東方的文化中心巴比倫,並為自己加了一個稱號——“巴比倫及世界四方之王”。此後,亞歷山大又率兵從巴比倫出發,勢如破竹地占領了波斯帝國的蘇撤、波斯波利斯和矣克巴塔那等三座都城。大流士三世逃至北方,被手下一名總督殺死,棄屍於路旁。最終還是亞歷山大在追趕途中發現了他的屍體,並將其送回波斯利斯,葬於波斯皇家陵墓。
後來,亞歷山大在征服巴比倫的過程中,突然患惡性瘧疾,從發病到生命結束僅10天時間。他匆匆離開了世界。由於死亡的突然降臨,亞歷山大未明確他的接班人,導致了爭奪王權的激烈鬥爭。將領們紛紛擁兵自立為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馬其頓王國從此分裂為若幹個希臘化的國家。亞歷山大龐大的帝國隻存在了短短的13年。
亞歷山大的東征,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開拓了人們的眼界。東方的城市出現了優美的希臘式雕塑和建築,東方的天文學和數學知識也傳入希臘、西方,豐富了西方的知識寶庫。亞歷山大的東征,還開闢了東西方貿易的通路。他在東方建立的幾十座城市,都逐漸發展成為商業中心。如埃及的亞歷山大港至今仍是埃及著名的大海港。
戰略之父漢尼拔
公元前6世紀末,在非洲北部(現在的突尼西亞)一帶出現了一個富強的奴隸製國家——迦太基。迦太基出了一名著名的軍事統帥——漢尼拔。漢尼拔是世界古代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謀略家。其高超的軍事謀略水平,堪與愷撒、蘇沃洛夫和拿破崙等人相媲美,在世界軍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漢尼拔生於公元前247年,時值第一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41年)期間。他的父親哈米爾卡·巴卡為交戰雙方中迦太基的軍事統帥。由於在戰爭中戰敗求和,哈米爾卡深感恥辱,並決心與羅馬終身為敵。在他的率領下,迦太基人決心在伊比利斯半島拓展勢力,並利用這裏作為進攻羅馬的復仇之戰的跳板。至公元228年他逝世時為止,他已經成功地征服了當地許多部落,並建立起一支忠於自己的六萬八千人的部隊。哈米爾卡的女婿美男子哈斯德魯巴爾繼承和拓展了他的事業。公元前221年哈斯德魯巴爾遇刺身亡。在全軍的推舉下,年僅27歲的漢尼拔成為新的領袖。
漢尼拔生活簡樸,與士兵同甘共苦;戰時,他身先士卒,深受士兵的擁戴。有人曾這樣描寫他:“沒有一種勞苦可以使他的身體疲乏或精神頹喪。酷暑也好,嚴寒也好,他一樣受得了。無論在騎兵還是步兵裏,他總是把其他人遠遠地拋在後麵,第一個投入戰鬥,交戰之後,最後一個退出戰場。”他指揮作戰,善於先謀後戰,先以誘餌使敵上鉤,再對敵實施出其不意的攻擊。他尤其喜歡使用騎兵突然攻擊敵人的翼側和後方,使敵人措手不及,被動挨打,而自己牢牢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大量殲滅敵人。
漢尼拔上任後,就積極準備對羅馬的戰爭。他不僅擬訂了古代戰爭史上少有的周密而詳盡的作戰計劃,還暗中派了許多秘密使者,去爭取那些對羅馬心懷不滿的希臘城邦站在自己的一邊。漢尼拔完成一係列對羅馬人作戰的準備之後,決定迫使羅馬人首先向迦太基宣戰。為達此目的,他首先進攻羅馬的西班牙同盟者——富足的薩貢姆城。薩貢姆城遭到突然襲擊後,急忙派使者前往羅馬求援。羅馬元老院向漢尼拔髮出警告,漢尼拔反而責備羅馬幹涉薩貢姆內政。公元前218年,羅馬向迦太基宣戰。第二次布匿戰爭正式開始。
公元前216年8月,漢尼拔在義大利東南沿海的坎尼地區,以步兵4萬餘人,騎兵約1萬人與羅馬執政官伊米裏亞斯統帥的步兵約8萬人、騎兵約7千人作戰。在強大的敵人麵前,漢尼拔決定以智謀取勝,他的具體部署是:步兵位於中央,構成一個半月形陣勢。在半月形的兩翼,配置步兵的主力部隊,以便從兩翼夾擊敵人。在半月形中間突出部,以一部兵力占領寬大正麵,並有意把兵力較弱的中間突出部暴露給敵人,誘使敵軍對正麵中央實施突破。並令500名士兵,手持劍、矛和盾等武器,身藏匕首,準備必要時詐降,混入敵軍內部,打亂其部署。在步兵半月形陣勢的兩側,配置騎兵,保護步兵兩翼的安全,防止羅馬軍隊從兩翼實施攻擊。與此同時,準備利用自己的騎兵優勢,主動出擊,從兩翼包抄敵人,斷敵後路,從敵軍背後實施攻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當時當地每天中午常有強盡東南風的特點,漢尼拔布陣時特意選擇了一個麵西背東的方向。這一選擇的巨大作用直至戰鬥打起來以後才為人們所認識。
8月2日上午雙方在坎尼激戰。迦太基步兵對羅馬步兵進行一定的抗擊後,漢尼拔即令預先準備好的500名士兵向羅馬方向逃跑,交出自己的劍和矛,假裝投降。羅馬軍把這些投降兵置於陣後並未嚴加看管,仍集中兵力繼續猛攻漢尼拔步兵陣地的中央突出部。在羅馬軍步兵的強攻下,位於半月形突出部的漢尼拔步兵逐漸後退,使半月形陣勢由凸部向敵變成了凹部向敵,從而對羅馬軍形成了一個口袋形的陣勢。漢尼拔見敵人已中圈套,便命令兩翼的步兵主力同時夾擊羅馬軍。羅馬軍遭此不意攻擊,陣勢頓時大亂。當戰至中午時分,東南風大作,大大增加了迦太軍殺傷效果。持續的狂風把風沙塵土刮向羅馬軍隊,致使其不能準確使用手中武器,又難於躲避對方投射過來的矛、箭和石頭,傷亡慘重。此時此刻,500名詐降的迦太基士兵從身上摸出暗藏的匕首,首先刺死當麵的敵人,然後從死者身上拿過武器,在敵軍內部橫衝直撞,四處衝殺。與此同時,漢尼拔的騎兵也從敵軍背後衝殺過來,羅馬軍深深陷進漢尼拔預設的口袋,內外受擊。戰至天黑,羅馬軍被殲6萬餘人,被俘約1萬人,隻有1萬多人逃走。親臨前線指揮的羅馬執政官伊米裏亞斯陣亡,此外戰死的還有80名元老院議員。全羅馬17歲以上的男子有1/5在這場和漢尼拔的戰爭中喪生。而漢尼拔的軍隊傷亡僅8000人左右。
</br>
公元前331年春,亞歷山大率步兵4萬和騎兵7000向美索不達米亞進軍,在尼尼微附近的高加米拉展開了與波斯的最後一場大規模的決定性戰鬥。大流士三世經過精心準備,擁有騎兵4萬、步兵100萬、刀輪戰車200輛和來自印度的戰象15頭,與亞歷山大軍隊相比,具有絕對優勢。但亞歷山大與大流士三世鬥智用謀,再次奇蹟般地戰勝了這位波斯皇帝。特別有趣的是,當僅有不到5萬軍隊的亞歷山大命令他的士兵為即將到來的戰鬥安臥休息、養精蓄銳之時,手握百萬大軍的大流士三世卻因害怕夜襲令士兵徹夜不眠。波斯士兵全副武裝,膽戰心驚地整整站了一夜,個個無精打采,毫無鬥誌。次日,即公元前331年10月1日清晨,亞歷山大率精神飽滿、士氣高昂之軍進入戰場,熟練地運用其機動靈活的“馬其頓方陣”,最終戰勝了強勁的對手。亞歷山大乘勝東進,占領了東方最大的城市,古代東方的文化中心巴比倫,並為自己加了一個稱號——“巴比倫及世界四方之王”。此後,亞歷山大又率兵從巴比倫出發,勢如破竹地占領了波斯帝國的蘇撤、波斯波利斯和矣克巴塔那等三座都城。大流士三世逃至北方,被手下一名總督殺死,棄屍於路旁。最終還是亞歷山大在追趕途中發現了他的屍體,並將其送回波斯利斯,葬於波斯皇家陵墓。
後來,亞歷山大在征服巴比倫的過程中,突然患惡性瘧疾,從發病到生命結束僅10天時間。他匆匆離開了世界。由於死亡的突然降臨,亞歷山大未明確他的接班人,導致了爭奪王權的激烈鬥爭。將領們紛紛擁兵自立為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馬其頓王國從此分裂為若幹個希臘化的國家。亞歷山大龐大的帝國隻存在了短短的13年。
亞歷山大的東征,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開拓了人們的眼界。東方的城市出現了優美的希臘式雕塑和建築,東方的天文學和數學知識也傳入希臘、西方,豐富了西方的知識寶庫。亞歷山大的東征,還開闢了東西方貿易的通路。他在東方建立的幾十座城市,都逐漸發展成為商業中心。如埃及的亞歷山大港至今仍是埃及著名的大海港。
戰略之父漢尼拔
公元前6世紀末,在非洲北部(現在的突尼西亞)一帶出現了一個富強的奴隸製國家——迦太基。迦太基出了一名著名的軍事統帥——漢尼拔。漢尼拔是世界古代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謀略家。其高超的軍事謀略水平,堪與愷撒、蘇沃洛夫和拿破崙等人相媲美,在世界軍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漢尼拔生於公元前247年,時值第一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41年)期間。他的父親哈米爾卡·巴卡為交戰雙方中迦太基的軍事統帥。由於在戰爭中戰敗求和,哈米爾卡深感恥辱,並決心與羅馬終身為敵。在他的率領下,迦太基人決心在伊比利斯半島拓展勢力,並利用這裏作為進攻羅馬的復仇之戰的跳板。至公元228年他逝世時為止,他已經成功地征服了當地許多部落,並建立起一支忠於自己的六萬八千人的部隊。哈米爾卡的女婿美男子哈斯德魯巴爾繼承和拓展了他的事業。公元前221年哈斯德魯巴爾遇刺身亡。在全軍的推舉下,年僅27歲的漢尼拔成為新的領袖。
漢尼拔生活簡樸,與士兵同甘共苦;戰時,他身先士卒,深受士兵的擁戴。有人曾這樣描寫他:“沒有一種勞苦可以使他的身體疲乏或精神頹喪。酷暑也好,嚴寒也好,他一樣受得了。無論在騎兵還是步兵裏,他總是把其他人遠遠地拋在後麵,第一個投入戰鬥,交戰之後,最後一個退出戰場。”他指揮作戰,善於先謀後戰,先以誘餌使敵上鉤,再對敵實施出其不意的攻擊。他尤其喜歡使用騎兵突然攻擊敵人的翼側和後方,使敵人措手不及,被動挨打,而自己牢牢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大量殲滅敵人。
漢尼拔上任後,就積極準備對羅馬的戰爭。他不僅擬訂了古代戰爭史上少有的周密而詳盡的作戰計劃,還暗中派了許多秘密使者,去爭取那些對羅馬心懷不滿的希臘城邦站在自己的一邊。漢尼拔完成一係列對羅馬人作戰的準備之後,決定迫使羅馬人首先向迦太基宣戰。為達此目的,他首先進攻羅馬的西班牙同盟者——富足的薩貢姆城。薩貢姆城遭到突然襲擊後,急忙派使者前往羅馬求援。羅馬元老院向漢尼拔髮出警告,漢尼拔反而責備羅馬幹涉薩貢姆內政。公元前218年,羅馬向迦太基宣戰。第二次布匿戰爭正式開始。
公元前216年8月,漢尼拔在義大利東南沿海的坎尼地區,以步兵4萬餘人,騎兵約1萬人與羅馬執政官伊米裏亞斯統帥的步兵約8萬人、騎兵約7千人作戰。在強大的敵人麵前,漢尼拔決定以智謀取勝,他的具體部署是:步兵位於中央,構成一個半月形陣勢。在半月形的兩翼,配置步兵的主力部隊,以便從兩翼夾擊敵人。在半月形中間突出部,以一部兵力占領寬大正麵,並有意把兵力較弱的中間突出部暴露給敵人,誘使敵軍對正麵中央實施突破。並令500名士兵,手持劍、矛和盾等武器,身藏匕首,準備必要時詐降,混入敵軍內部,打亂其部署。在步兵半月形陣勢的兩側,配置騎兵,保護步兵兩翼的安全,防止羅馬軍隊從兩翼實施攻擊。與此同時,準備利用自己的騎兵優勢,主動出擊,從兩翼包抄敵人,斷敵後路,從敵軍背後實施攻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當時當地每天中午常有強盡東南風的特點,漢尼拔布陣時特意選擇了一個麵西背東的方向。這一選擇的巨大作用直至戰鬥打起來以後才為人們所認識。
8月2日上午雙方在坎尼激戰。迦太基步兵對羅馬步兵進行一定的抗擊後,漢尼拔即令預先準備好的500名士兵向羅馬方向逃跑,交出自己的劍和矛,假裝投降。羅馬軍把這些投降兵置於陣後並未嚴加看管,仍集中兵力繼續猛攻漢尼拔步兵陣地的中央突出部。在羅馬軍步兵的強攻下,位於半月形突出部的漢尼拔步兵逐漸後退,使半月形陣勢由凸部向敵變成了凹部向敵,從而對羅馬軍形成了一個口袋形的陣勢。漢尼拔見敵人已中圈套,便命令兩翼的步兵主力同時夾擊羅馬軍。羅馬軍遭此不意攻擊,陣勢頓時大亂。當戰至中午時分,東南風大作,大大增加了迦太軍殺傷效果。持續的狂風把風沙塵土刮向羅馬軍隊,致使其不能準確使用手中武器,又難於躲避對方投射過來的矛、箭和石頭,傷亡慘重。此時此刻,500名詐降的迦太基士兵從身上摸出暗藏的匕首,首先刺死當麵的敵人,然後從死者身上拿過武器,在敵軍內部橫衝直撞,四處衝殺。與此同時,漢尼拔的騎兵也從敵軍背後衝殺過來,羅馬軍深深陷進漢尼拔預設的口袋,內外受擊。戰至天黑,羅馬軍被殲6萬餘人,被俘約1萬人,隻有1萬多人逃走。親臨前線指揮的羅馬執政官伊米裏亞斯陣亡,此外戰死的還有80名元老院議員。全羅馬17歲以上的男子有1/5在這場和漢尼拔的戰爭中喪生。而漢尼拔的軍隊傷亡僅8000人左右。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