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似乎不止他們兩人,另有一排淺淺的腳印在地上,看樣子也是好多年前的事了。旁邊的桌上,放著一個褪色的錦盒。易雪小心地打開錦盒,裏麵是十本線裝書。書頁雖然殘破,卻沒有被蟲蛀過的痕跡。翻開書時,易雪加倍小心。由於保存得比較好,書上的字還清晰可見。易靈湊過去,借著縫隙中射入的陽光看見第一頁便寫著四個大字——劉氏族譜。
這本族譜非常奇怪。第一頁是“十七代祖劉世奇,男,生玄武前十二年,卒玄武一○六年”,這個人居然活了一百多年。易靈從沒聽說過玄武這個年號,更別提什麽玄武前、玄武後的。第一頁記得就是第十七代,那前十六代哪裏去了?看封麵上的編號,這本的確是第一本啊。
第十七代足足記了一本書,越到後麵,每一代的人數越少。在第五本時,易靈看到“二十四代宗劉芒芳,女,生玄武六二三年,卒玄武七三六年”,旁邊附有一注“生義熙七年,卒普通七年”。此後,也一直有這樣的註解。
這本族譜毫無疑問就是劉家村的族譜。就如劉鏡所說,劉家村的確是個長壽村,平衡壽命都超過一百。不過人口卻不知何故一直在減少,十七代時有幾萬人,二十四代時銳減到近萬,三十代時五千,等到劉鏡這一代隻剩區區二百人。另外,古代的族譜一般都不記女性,而這本上卻將女性也記載上去。這也算是一怪。
翻到最後一本,最後一條記錄就是“四十代__,劉鏡蘭,女,生玄武二二○八年,卒玄武________年。註:生西元一九九一年,卒西元________年”。
翻遍整個族譜,易靈也沒發現劉武明這個名字。就算劉武明是一個死人,也該被記在族譜上。
“對了,你怎麽知道這幢樓是秦時就建造的?”就算這本族譜是秦時開始記錄的,也不代表這幢樓的建造時間是秦。
“你跟我來吧。”
易雪將十本族譜放回原處,帶易靈走下樓梯。穿過曲折環繞的過道,易靈看見一條通往地下的樓梯。看見向下的樓梯,易靈似乎想起什麽非常可怕的事情,但又記不真切。
“別胡思亂想啦。走路時當心點啦,從這裏摔下去,可不是好玩的。”
樓梯盡頭是一間石室,大門緊閉,門旁豎有兩塊碑。第一塊碑看上去比較舊,他們兩人根本看不懂上麵刻的字。另一塊碑稍新一些,上麵用正楷該道:“玄武五十六年,與三友共誅此獠,料其不死。設此室、造此樓以封其四軀之一,於此建村以護此樓。後世子孫永不得動,及待釋日。”落款是“十七祖
劉世奇”。很明顯,這塊碑是另一塊的譯文。
光潔的石門上一塵不染,和落滿灰塵的兩塊石碑形成鮮明對比。易靈下意識地推門,門紋絲不動。門上並沒有鎖,四道不同顏色的符貼在門縫上。易靈看著那四道符,仿佛受到某種力量的感召,有一種將符揭下的衝動。
易靈的手一點點靠近四道符,眼看就要碰到,身後突然傳來一聲近乎絕望的叫聲。
“住手!”
這叫聲讓易靈猛然回過神,剛才的他竟處於一種意識不清的狀態。易靈回頭一看,一個削瘦的黑影從樓梯處猛跳下來,一邊發出可怕的嚎叫。
居然是劉武明。
劉武明很老,老得像一根幹癟的絲瓜,可這絲毫無礙他從三米多高的樓梯躍下。易靈很想去扶他一下,怕他摔斷自己的一把老骨頭。如果劉武明看上去像個正常人的話,易靈肯定會這樣做的。
沒有一個正常人會帶著野獸一樣的嚎叫向另一個人撲過去。劉武明的叫聲中充滿惶恐,仿佛世界末日已經降臨。
易靈剛剛從迷茫中醒來,大腦處於剛睡醒的狀態,還不知如何應對劉武明。隻是稍微這麽猶豫一下,劉武明已經衝到易靈眼前。他雙手一伸,毫不留情地抓向易靈的喉嚨。
眼看自己這一抓就要抓實,易靈消失在劉武明麵前。身在半空的劉武明一愣,然後馬上明白髮生了什麽事。應變奇快的易靈就在這雙手快要搭上他喉嚨時,腰一折,後仰著折成九十度角。劉武明收勢不及,從易靈身上掠過。他一個空翻,借勢收手,落在地上。看他的身手,怎麽都不像是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
易靈在劉武明身後站著,他覺得似乎是因為自己要去碰這符文,劉武明才會這樣。現在他已住手,劉武明應該不會拿他怎麽樣。
劉武明一回頭,眼神中充滿仇恨。他大喝一聲,聲音在鬥室中迴蕩,震得易靈耳朵生疼。他絲毫沒有停手的打算,再度攻了過來。地方狹小,劉武明一伸手便能抓到易靈,而易靈想要踢到劉武明卻沒那麽容易。
劉武明雖然老,打起來卻一點都不輸給年青人。一雙幹枯的手化作幾道殘影,襲向易靈各處要害。易靈本就沒打算跟他多做纏鬥,瞅準一個空檔,從重重爪影中沖了出來。三兩步便跑上一樓,在易雪的帶領下衝到門外。
門外是一片明媚的陽光,劉武明背著手站在易靈麵前,仿佛一開始就在這裏等著易靈。作為這裏的村民,他怎麽可能不知道一兩條捷徑。
“如果我誤闖了什麽不該進的地方,還希望您老能原諒我。”易靈說道,“我想碰那個符也是無心之舉,再說我也沒把它弄下來。”
劉武明冷笑一聲,他什麽話都沒說,這一聲冷笑已將他所有的憤怒和鄙夷表現得淋漓盡致。易靈也知道,似乎自己闖下大禍,再怎麽解釋都沒用了。
</br>
這本族譜非常奇怪。第一頁是“十七代祖劉世奇,男,生玄武前十二年,卒玄武一○六年”,這個人居然活了一百多年。易靈從沒聽說過玄武這個年號,更別提什麽玄武前、玄武後的。第一頁記得就是第十七代,那前十六代哪裏去了?看封麵上的編號,這本的確是第一本啊。
第十七代足足記了一本書,越到後麵,每一代的人數越少。在第五本時,易靈看到“二十四代宗劉芒芳,女,生玄武六二三年,卒玄武七三六年”,旁邊附有一注“生義熙七年,卒普通七年”。此後,也一直有這樣的註解。
這本族譜毫無疑問就是劉家村的族譜。就如劉鏡所說,劉家村的確是個長壽村,平衡壽命都超過一百。不過人口卻不知何故一直在減少,十七代時有幾萬人,二十四代時銳減到近萬,三十代時五千,等到劉鏡這一代隻剩區區二百人。另外,古代的族譜一般都不記女性,而這本上卻將女性也記載上去。這也算是一怪。
翻到最後一本,最後一條記錄就是“四十代__,劉鏡蘭,女,生玄武二二○八年,卒玄武________年。註:生西元一九九一年,卒西元________年”。
翻遍整個族譜,易靈也沒發現劉武明這個名字。就算劉武明是一個死人,也該被記在族譜上。
“對了,你怎麽知道這幢樓是秦時就建造的?”就算這本族譜是秦時開始記錄的,也不代表這幢樓的建造時間是秦。
“你跟我來吧。”
易雪將十本族譜放回原處,帶易靈走下樓梯。穿過曲折環繞的過道,易靈看見一條通往地下的樓梯。看見向下的樓梯,易靈似乎想起什麽非常可怕的事情,但又記不真切。
“別胡思亂想啦。走路時當心點啦,從這裏摔下去,可不是好玩的。”
樓梯盡頭是一間石室,大門緊閉,門旁豎有兩塊碑。第一塊碑看上去比較舊,他們兩人根本看不懂上麵刻的字。另一塊碑稍新一些,上麵用正楷該道:“玄武五十六年,與三友共誅此獠,料其不死。設此室、造此樓以封其四軀之一,於此建村以護此樓。後世子孫永不得動,及待釋日。”落款是“十七祖
劉世奇”。很明顯,這塊碑是另一塊的譯文。
光潔的石門上一塵不染,和落滿灰塵的兩塊石碑形成鮮明對比。易靈下意識地推門,門紋絲不動。門上並沒有鎖,四道不同顏色的符貼在門縫上。易靈看著那四道符,仿佛受到某種力量的感召,有一種將符揭下的衝動。
易靈的手一點點靠近四道符,眼看就要碰到,身後突然傳來一聲近乎絕望的叫聲。
“住手!”
這叫聲讓易靈猛然回過神,剛才的他竟處於一種意識不清的狀態。易靈回頭一看,一個削瘦的黑影從樓梯處猛跳下來,一邊發出可怕的嚎叫。
居然是劉武明。
劉武明很老,老得像一根幹癟的絲瓜,可這絲毫無礙他從三米多高的樓梯躍下。易靈很想去扶他一下,怕他摔斷自己的一把老骨頭。如果劉武明看上去像個正常人的話,易靈肯定會這樣做的。
沒有一個正常人會帶著野獸一樣的嚎叫向另一個人撲過去。劉武明的叫聲中充滿惶恐,仿佛世界末日已經降臨。
易靈剛剛從迷茫中醒來,大腦處於剛睡醒的狀態,還不知如何應對劉武明。隻是稍微這麽猶豫一下,劉武明已經衝到易靈眼前。他雙手一伸,毫不留情地抓向易靈的喉嚨。
眼看自己這一抓就要抓實,易靈消失在劉武明麵前。身在半空的劉武明一愣,然後馬上明白髮生了什麽事。應變奇快的易靈就在這雙手快要搭上他喉嚨時,腰一折,後仰著折成九十度角。劉武明收勢不及,從易靈身上掠過。他一個空翻,借勢收手,落在地上。看他的身手,怎麽都不像是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
易靈在劉武明身後站著,他覺得似乎是因為自己要去碰這符文,劉武明才會這樣。現在他已住手,劉武明應該不會拿他怎麽樣。
劉武明一回頭,眼神中充滿仇恨。他大喝一聲,聲音在鬥室中迴蕩,震得易靈耳朵生疼。他絲毫沒有停手的打算,再度攻了過來。地方狹小,劉武明一伸手便能抓到易靈,而易靈想要踢到劉武明卻沒那麽容易。
劉武明雖然老,打起來卻一點都不輸給年青人。一雙幹枯的手化作幾道殘影,襲向易靈各處要害。易靈本就沒打算跟他多做纏鬥,瞅準一個空檔,從重重爪影中沖了出來。三兩步便跑上一樓,在易雪的帶領下衝到門外。
門外是一片明媚的陽光,劉武明背著手站在易靈麵前,仿佛一開始就在這裏等著易靈。作為這裏的村民,他怎麽可能不知道一兩條捷徑。
“如果我誤闖了什麽不該進的地方,還希望您老能原諒我。”易靈說道,“我想碰那個符也是無心之舉,再說我也沒把它弄下來。”
劉武明冷笑一聲,他什麽話都沒說,這一聲冷笑已將他所有的憤怒和鄙夷表現得淋漓盡致。易靈也知道,似乎自己闖下大禍,再怎麽解釋都沒用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