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先生終於看清了女人的麵目,他的氣息猛然一頓,手中死封鈴的轉動也明顯緩了下來,嘴唇有些輕微的顫抖,半天才從顫抖的嘴唇間吐出幾個字:“你老了!”
“你死了!”女人的聲音如同一塊巨大的冰塊砸向陸先生,“放固套,搔白首!”
俗話說,迂腐之人難動情,一旦動情似海深。陸先生看著這老女人,竟然忘了自己的處境,連女人的話也未有一字入耳。兩家雖然都是擺弄機關消息、奇門遁甲的,但名稱切口上卻並不相同。不止他們兩家不同,江湖上各家都有自己不同於別人的一套切口。這是為了防止對家人聽懂。固套其實就是死坎麵兒,女人看到活坎子在靠近陸先生時會出現錯亂,不受控製,遂決定用死坎麵來毀了這個老酸腐。
搔白首,顧名思義,不管少年和婆叟,一搔之下皆白首。就是說你在一搔之下就活到頭了。
具體地說,這道坎麵兒其實就是以應合了二十八星宿位的五指錐合罩撒扣。從門廳、轎廳共六開間屋頂的青瓦凹道中,按倒數星宿位的順序落下。“五指錐合罩”,也是清宮內侍所用暗器血滴子的前身,但它比血滴子更小,攻擊速度更快也更隱蔽。所以有人說血滴子毀的一般是空技,也就是不懂技擊的人;而“五指錐合罩”毀的是練家。
已然皓皓白首的半調子練家陸先生,在那套口全張的“搔白首”之下,他那顆已然蒼白的首級還能留住嗎?
第三章 憑空飛來的致使暗器“五指錐合罩”
“五指錐合罩”其實是個圓滾滾的棉團,但它絕不是簡單的棉團。罩子剛沾上身,繩索一收,棉團中探出的五支指形彎鉤便齊齊貼住身體,將骨肉滿滿一握。然後隨著繩索繼續收力和人體的掙紮,指頭會越收越緊,指尖也越扣越深,直到抓爛皮肉,骨斷筋折。而且那手指骨節間還會不停地曲張蠕動,就像木匠用的“胡琴鑽”那樣,不斷地往身體內部深入、鑽刺、抓撓,這就是所謂的“錐合”。
牽刀射
被“天網羅雀”扣住的關五郎竟然還能站立在那裏,不但站在那裏,他還在努力的彎腰,難道他打算用脊背去抵擋天花頂上密密排列的九十九支鳳嘴飛矛?難道他的脊背真的能硬過鋼板龜衣?
鳳嘴飛矛的矛尖閃著寒光,矛尾處的竹片繃得緊緊的,“嘎嘎”作響。關五郎知道這東西瞬間就會要了他的命,所以他在急切的掙紮、努力。但他這粗壯的身坯絕對不可能鑽出網眼,他隻是要將水磨生鐵刀杆伸出去。
關五郎學的是圈兒刀,也就是“旋刀法”。這種刀法雖然沒什麽招式變化,但也不是單純地抓住刀杆旋轉砍殺,這刀法中還有“小圈”和“雙圈”兩種。小圈就是指單旋刀頭或杆尾,雙圈就是頭尾一起旋動。這兩個圈的變化不是依靠人的旋轉來實現的,而是依靠樸刀本身的巧妙設計和機括的控製。
為什麽關五郎的樸刀是水磨生鐵桿的,而不是一般的白蠟木桿或是棗木桿,就是因為這刀杆中裝有機括。這把雙刃樸刀又叫做“如意三分刃”,它的刀杆可以斷作三節,分別有鏈條連接,完全脫開後的刀形有些像三節棍。傳說中二郎神的三尖兩刃刀能夠拐彎傷敵,這刀就是據此所悟製作而成。所以“如意三分刃”有個毒招,那是在旋身砍殺中突然脫開刀頭或刀尾,改變砍殺方向,出其不意地傷敵。
關五郎心眼太實,刀法變化過多他接受不了,所以魯恩和魯盛義便在刀的設計上下了好多功夫,並請關外鐵工奇匠任火狂精心打製,達到以刀設巧的目的,從而來彌補他技擊招式上的缺陷。有誰會想到五郎這樣一副粗笨老實樣會在拚殺中突然使出陰招,所以隻有對手想不到的,才是最有效的。
關五郎看得出刀刃部分太寬,伸不出去,所以他彎下腰,將刀杆尾部伸出了網外。機括打開,尾部一尺多長的一段鐵棍變作了鐵鏈連接。五郎憑藉著身子的扭動,將鐵棍旋轉起來。棍形剛剛施展開,鳳嘴飛矛就如同雨點一般射來。
飛矛被擊打後飛濺開來,和旁邊齊整整射下來的鳳嘴飛矛攪作一團。隻見飛矛、碎木、磚屑漫天飛舞。棍圈還是太小了些,兩支飛矛偷了個空劃破了他的臀部。
鳳嘴飛矛落盡了,飛矛散落了整個廳堂。一般這樣密集的殺招扣子都是淨扣兒(註:一個種類,一次全部發射完),不會用濁扣兒(註:多種類多層次,分階段發射)。因為在這扣子之下,要麽你是高人一早兒就解扣鬆弦收不住你,但凡你落在扣子之中,就很難有生還的機會。對家的險惡程度是魯家這些半身江湖半身工的人很難琢磨的。
關五郎沒感覺到疼痛,而是一種麻癢的感覺。他斜眼看了一下腳邊的幾支鳳嘴飛矛,亮閃閃的矛頭上有些藍瓦瓦的,那是泡過毒的。目前他隻有兩條路好走:要麽平心靜氣放緩血流氣息,等別人來救援;要麽想辦法迅速掙脫裹在身上的“韌藤馬鬃網”,去找人解毒。
正在五郎躊躇間,一個聲音讓他很快作出了決定。那是魯天柳的尖叫聲,這聲音對於五郎來說就是赴死的命令。
他沒有將刀杆尾部收起,因為這樣可以讓樸刀變得短一點,以便能在網裏調整過來。他先往前踏了兩腳掌,將搭掛在身前的網繩死死踩住,然後才將身體往上盡力抬起。這樣五郎的雙腳與頭頂成了兩個支撐點,將馬鬃網上下繃緊。
“韌藤馬鬃網”韌性十足,像五郎這樣用頭和腳將它撐繃開來需要非常強勁的腰力。五郎從小就在河上搖船背纖,到魯家後他做的是斷木扛柱,這也使得天生神力的他更鍛鍊出一副駭人的好腰力。
“嘿!”關五郎一個發聲用力,“韌藤馬鬃網”被關五郎強勁的腰力繃扯得直直的,如同是琴弦在“嗡嗡”作響。韌藤和馬鬃編纏的網繩竟然被拉長了半尺。
五郎將刀頭橫塞到馬鬃網的網眼裏,刀杆擱在肩膀上,然後再次吐氣發聲,將腰背力量施展到極限,與此同時,他右臂在刀杆上用力一個橫砸……
“韌藤馬鬃網”的確很結實。但不管多結實的繩索,在被拉長到極致後,就會變得很脆弱。從小就背縴繩拴繩纜繫船的關五郎對於這些是非常清楚的。
扣子終於損了,“韌藤馬鬃網”破了一個不是太大的口子,五郎一陣刀割手拉,好歹是鑽出了困境。
剛鑽出網關五郎就感到一陣暈眩,是毒氣運轉了。他將樸刀收回原狀,撐住地麵,稍稍定了一下神,便邁步朝牆壁那邊的立柱走去,將耳朵貼在柱子,眯著眼仔細地聽。
這是“立柱”工法中的一種,叫“聽隙”。造房子的時候,立起的柱子與梁椽、地基石座間的契合,連接柱與柱的跨梁與柱子的契合,這其中有好多是眼睛看不到的,所以為了辨別這些部分契合的好壞,就必須用耳朵聽,這就是“聽隙”的工法。這工法就是在一處柱、梁敲擊,在另一處貼壁傾聽,然後根據聽到的聲音,再根據木材的材質以及結構,來判斷這中間是否存在瑕疵。一般的匠人隻能跨一個點聽,最多兩個,而高手可以跨聽多個點。
</br>
“你死了!”女人的聲音如同一塊巨大的冰塊砸向陸先生,“放固套,搔白首!”
俗話說,迂腐之人難動情,一旦動情似海深。陸先生看著這老女人,竟然忘了自己的處境,連女人的話也未有一字入耳。兩家雖然都是擺弄機關消息、奇門遁甲的,但名稱切口上卻並不相同。不止他們兩家不同,江湖上各家都有自己不同於別人的一套切口。這是為了防止對家人聽懂。固套其實就是死坎麵兒,女人看到活坎子在靠近陸先生時會出現錯亂,不受控製,遂決定用死坎麵來毀了這個老酸腐。
搔白首,顧名思義,不管少年和婆叟,一搔之下皆白首。就是說你在一搔之下就活到頭了。
具體地說,這道坎麵兒其實就是以應合了二十八星宿位的五指錐合罩撒扣。從門廳、轎廳共六開間屋頂的青瓦凹道中,按倒數星宿位的順序落下。“五指錐合罩”,也是清宮內侍所用暗器血滴子的前身,但它比血滴子更小,攻擊速度更快也更隱蔽。所以有人說血滴子毀的一般是空技,也就是不懂技擊的人;而“五指錐合罩”毀的是練家。
已然皓皓白首的半調子練家陸先生,在那套口全張的“搔白首”之下,他那顆已然蒼白的首級還能留住嗎?
第三章 憑空飛來的致使暗器“五指錐合罩”
“五指錐合罩”其實是個圓滾滾的棉團,但它絕不是簡單的棉團。罩子剛沾上身,繩索一收,棉團中探出的五支指形彎鉤便齊齊貼住身體,將骨肉滿滿一握。然後隨著繩索繼續收力和人體的掙紮,指頭會越收越緊,指尖也越扣越深,直到抓爛皮肉,骨斷筋折。而且那手指骨節間還會不停地曲張蠕動,就像木匠用的“胡琴鑽”那樣,不斷地往身體內部深入、鑽刺、抓撓,這就是所謂的“錐合”。
牽刀射
被“天網羅雀”扣住的關五郎竟然還能站立在那裏,不但站在那裏,他還在努力的彎腰,難道他打算用脊背去抵擋天花頂上密密排列的九十九支鳳嘴飛矛?難道他的脊背真的能硬過鋼板龜衣?
鳳嘴飛矛的矛尖閃著寒光,矛尾處的竹片繃得緊緊的,“嘎嘎”作響。關五郎知道這東西瞬間就會要了他的命,所以他在急切的掙紮、努力。但他這粗壯的身坯絕對不可能鑽出網眼,他隻是要將水磨生鐵刀杆伸出去。
關五郎學的是圈兒刀,也就是“旋刀法”。這種刀法雖然沒什麽招式變化,但也不是單純地抓住刀杆旋轉砍殺,這刀法中還有“小圈”和“雙圈”兩種。小圈就是指單旋刀頭或杆尾,雙圈就是頭尾一起旋動。這兩個圈的變化不是依靠人的旋轉來實現的,而是依靠樸刀本身的巧妙設計和機括的控製。
為什麽關五郎的樸刀是水磨生鐵桿的,而不是一般的白蠟木桿或是棗木桿,就是因為這刀杆中裝有機括。這把雙刃樸刀又叫做“如意三分刃”,它的刀杆可以斷作三節,分別有鏈條連接,完全脫開後的刀形有些像三節棍。傳說中二郎神的三尖兩刃刀能夠拐彎傷敵,這刀就是據此所悟製作而成。所以“如意三分刃”有個毒招,那是在旋身砍殺中突然脫開刀頭或刀尾,改變砍殺方向,出其不意地傷敵。
關五郎心眼太實,刀法變化過多他接受不了,所以魯恩和魯盛義便在刀的設計上下了好多功夫,並請關外鐵工奇匠任火狂精心打製,達到以刀設巧的目的,從而來彌補他技擊招式上的缺陷。有誰會想到五郎這樣一副粗笨老實樣會在拚殺中突然使出陰招,所以隻有對手想不到的,才是最有效的。
關五郎看得出刀刃部分太寬,伸不出去,所以他彎下腰,將刀杆尾部伸出了網外。機括打開,尾部一尺多長的一段鐵棍變作了鐵鏈連接。五郎憑藉著身子的扭動,將鐵棍旋轉起來。棍形剛剛施展開,鳳嘴飛矛就如同雨點一般射來。
飛矛被擊打後飛濺開來,和旁邊齊整整射下來的鳳嘴飛矛攪作一團。隻見飛矛、碎木、磚屑漫天飛舞。棍圈還是太小了些,兩支飛矛偷了個空劃破了他的臀部。
鳳嘴飛矛落盡了,飛矛散落了整個廳堂。一般這樣密集的殺招扣子都是淨扣兒(註:一個種類,一次全部發射完),不會用濁扣兒(註:多種類多層次,分階段發射)。因為在這扣子之下,要麽你是高人一早兒就解扣鬆弦收不住你,但凡你落在扣子之中,就很難有生還的機會。對家的險惡程度是魯家這些半身江湖半身工的人很難琢磨的。
關五郎沒感覺到疼痛,而是一種麻癢的感覺。他斜眼看了一下腳邊的幾支鳳嘴飛矛,亮閃閃的矛頭上有些藍瓦瓦的,那是泡過毒的。目前他隻有兩條路好走:要麽平心靜氣放緩血流氣息,等別人來救援;要麽想辦法迅速掙脫裹在身上的“韌藤馬鬃網”,去找人解毒。
正在五郎躊躇間,一個聲音讓他很快作出了決定。那是魯天柳的尖叫聲,這聲音對於五郎來說就是赴死的命令。
他沒有將刀杆尾部收起,因為這樣可以讓樸刀變得短一點,以便能在網裏調整過來。他先往前踏了兩腳掌,將搭掛在身前的網繩死死踩住,然後才將身體往上盡力抬起。這樣五郎的雙腳與頭頂成了兩個支撐點,將馬鬃網上下繃緊。
“韌藤馬鬃網”韌性十足,像五郎這樣用頭和腳將它撐繃開來需要非常強勁的腰力。五郎從小就在河上搖船背纖,到魯家後他做的是斷木扛柱,這也使得天生神力的他更鍛鍊出一副駭人的好腰力。
“嘿!”關五郎一個發聲用力,“韌藤馬鬃網”被關五郎強勁的腰力繃扯得直直的,如同是琴弦在“嗡嗡”作響。韌藤和馬鬃編纏的網繩竟然被拉長了半尺。
五郎將刀頭橫塞到馬鬃網的網眼裏,刀杆擱在肩膀上,然後再次吐氣發聲,將腰背力量施展到極限,與此同時,他右臂在刀杆上用力一個橫砸……
“韌藤馬鬃網”的確很結實。但不管多結實的繩索,在被拉長到極致後,就會變得很脆弱。從小就背縴繩拴繩纜繫船的關五郎對於這些是非常清楚的。
扣子終於損了,“韌藤馬鬃網”破了一個不是太大的口子,五郎一陣刀割手拉,好歹是鑽出了困境。
剛鑽出網關五郎就感到一陣暈眩,是毒氣運轉了。他將樸刀收回原狀,撐住地麵,稍稍定了一下神,便邁步朝牆壁那邊的立柱走去,將耳朵貼在柱子,眯著眼仔細地聽。
這是“立柱”工法中的一種,叫“聽隙”。造房子的時候,立起的柱子與梁椽、地基石座間的契合,連接柱與柱的跨梁與柱子的契合,這其中有好多是眼睛看不到的,所以為了辨別這些部分契合的好壞,就必須用耳朵聽,這就是“聽隙”的工法。這工法就是在一處柱、梁敲擊,在另一處貼壁傾聽,然後根據聽到的聲音,再根據木材的材質以及結構,來判斷這中間是否存在瑕疵。一般的匠人隻能跨一個點聽,最多兩個,而高手可以跨聽多個點。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