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修哉的製裁就從這裏開始。


    *


    我覺得祐介喜歡悠子老師。


    現在回想起來,就算說客套話,老師也稱不上熱血教師,但我覺得她卻會好好地一個個稱讚學生。定期表揚最高分的學生、社團活動表現優秀的學生、努力擔任學校活動幹事的學生……等等。她並不會誇張地稱讚,但在班會或開始上課之前都會跟大家介紹,讓我們一起拍手。


    我也曾經好幾次在班會上讓大家給我拍手。班長其實都在替班上打雜,一聲不吭做了也沒人感謝你,老師卻若無其事地在全班麵前稱讚我。雖然有點不好意思,但是也很高興……。


    然而維特完全不這麽做。他喜歡唱only one啦、number one啦之類的歌曲。甚至還在開學典禮新教務主任致辭的時候哼著副歌部分。


    ——我絕對不會隻表揚得到第一的學生。我想成為依照每個人自己努力的程度來評斷,持公平態度的老師。


    五月初舉行的全縣新人賽中,棒球社打敗私立學校的強隊,進入前四名。這好像是s中學初次的壯舉,地方報紙上還刊登了附照片的報導。其中最活躍的是四號王牌祐介。大賽之後祐介選上了全縣強化選手,還接受了個人專訪。祐介這麽活躍,全班都很高興(修哉怎麽想就不知道了)。新學期開始以來,二班第一次有了愉快的氣氛。在這興頭上潑冷水的卻是維特。


    ——祐介的表現的確很好。但是努力的隻有祐介一個人嗎?棒球是團體運動。不管有多厲害的投手,一個人也沒法打棒球。所以我想讚美連祐介在內的所有隊員,以及沒有選上正規隊員的其他棒球社成員。


    維特這些話為什麽不在稱讚祐介之後再說呢?要是悠子老師的話一定會先稱讚祐介,然後稱讚棒球隊全體隊員,最後讓我們大家拍手祝賀。


    不隻是祐介,之前被悠子老師稱讚過的學生當時或許沒注意到,但一定都覺得若有所失,想要發泄失落的感覺。但是大家並不是在這種心情下才開始攻擊修哉的。


    *


    我每星期五都跟維特一起去小直家。第一次去的時候小直的媽媽請我們到客廳坐,發了一堆牢騷,但我們去得多了她應對的時間就越來越短,地點也從客廳變成玄關,到後來玄關也沒讓進,連門鏈都不取下,隻讓我們從門縫中把信封遞進去。


    從門縫裏可以瞥見伯母仍舊打扮得體,但嘴角好像腫了。


    小直的大姐已經出嫁,爸爸每天都很晚歸,家裏隻有小直跟媽媽。而且小直還隱藏著無法跟媽媽說的嚴重焦慮。


    我跟維特說,就算繼續家庭訪問小直也不會來上學不說,可能還會給他更多的壓力。維特一瞬間露出明顯不悅的表情,但立刻裝出笑臉。


    ——我想現在對彼此來說都是關鍵時刻,隻要越過這個關卡,他一定會明白的。


    他完全沒有要放棄家庭訪問的意思。他說的彼此是誰跟誰,關鍵時刻是怎樣的狀況呢?話說回來,維特見過從開學當天就沒來學校的小直嗎?事到如今我也不想問了。


    星期一,維特在數學課的時候拿出一張色紙。


    ——大家在這上麵留言鼓勵直樹吧!


    我準備好麵對沉重的氣氛。然而教室裏的氣氛跟我想像中不一樣,有點詭異。


    有的女生一邊寫一邊哧哧地笑,也有男生一麵咧嘴而笑一麵寫。我不知道他們在笑什麽。色紙傳到我這裏的時候已經寫滿了三分之二。其中有這樣的句子。


    人並不是孤獨的。世道雖然險惡,還是幸福地活下去吧。


    要有信心。never give up!


    ……現在我寫下來才恍然大悟。我真是笨啊。這種詭異的氣氛讓大家樂在其中呢。


    *


    那天悠子老師跟我們講了少年法。我是受到保護的一方,但在老師提起這個話題之前,我就對少年法抱有疑問。


    比方說“h市母子慘案”的少年犯(現在已經不是少年了),殺害了女人跟嬰兒。電視上一天到晚都在播被害者的家屬哭訴兩人慘遭殺害是如何無辜,之前過著多麽幸福的日子等等。


    我每次看見都想其實不需要審判。把犯人交給被害者的家屬,愛怎樣處置就怎樣處置。就像老師自己製裁小直跟修哉一樣,被害者的家屬應該有製裁犯人的權利。沒人製裁的時候再審判就好了。我是這麽想的。


    令人不爽的不隻是少年犯,過分庇護犯人,若無其事地提出任何人聽來都覺得牽強的理由來辯護的律師也讓人生氣。那種人或許也有自己崇高的理想,即便如此,在電視上看到那個律師,還是每次都覺得這人要是走在我前麵我想推他一把,要是知道這人住哪我想去他家丟石頭。


    原告被告兩方我可都不認識。從報紙跟電視新聞報導得知在遙遠的城市發生的案件而已。既然我都會這麽想,全日本有這種念頭的人應該很多吧?


    但是現在我寫這封信的時候,想法有點改變了。


    無論怎樣殘忍的罪犯,審判果然還是必要的吧。這並不是為了犯人,我認為審判是為了阻止世人誤會和失控的必要方式。


    大部分的人多少都希望受到別人的讚賞。但是做好事做大事太困難了。那最簡單的方法是什麽呢?譴責做壞事的人就好了。話雖如此,率先糾舉的人,站在糾舉最前線的人還是需要相當勇氣的。但是跟著打落水狗就簡單了。不需要自己的理念,隻要附和就好。這麽做除了當好人,還能發泄日常的壓力,豈不是一舉數德的樂事麽?而且一旦嚐過甜頭,一次製裁結束後為了獲得新的快感就會找尋下一個製裁對象吧。一開始的目的是要糾舉壞人,漸漸就變成強行創造出製裁對象了。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告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湊佳苗/ 湊かな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湊佳苗/ 湊かなえ並收藏告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