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問題。愈快愈好。你要怎麽做:爬上去還是直升機?”
“直升機。同意?”
“同意。這樣最好。”
“好。我開始安排,我明天會過去,我們談談。狗屎,他八成現在就已經死了。”
“是的。”狄雷尼隊長說。“八成。”
對丹尼爾·布蘭克而言,世界變成了一首歌。一首歌。歌兒……。一切事物都在唱。沒有歌詞,甚至沒有旋律,但一股無盡的低吟充滿他耳際,在他內在深處共振,連細胞和細胞分子都隨著那愉悅的低嗚聲搖曳。
沒有渴,沒有餓,最棒的是沒有痛苦,一點也沒有。對此他心存感激。他瞪著濁白的天空,蒙上一層翳膜的眼睛幾乎已被幹裂眼皮封閉。那片白和那股沒有旋律的低嗡合而為一,成為永無止盡的廣袤一體,使他充塞心滿意足的夢幻之感。
他很高興不再聽見別人大喊自己的名字,不再看見直升機在他的岩石上空降低繞圈。但也許那些東西都是他想像出來的,他已經想像出好多東西:希莉雅·蒙佛出現過一次,戴著一副非洲麵具。一次他跟東尼交談。一次他看見一個縮著身的龐然剪影,踩著沉重腳步離他而去,愈變愈小。還有一次他在慢動作舞蹈中擁抱一個男人,他看見冰斧舉起,但還沒砍下,那支舞便化為一片乳白。
但連這些影像,所有影像,也都消失,他麵前隻留下一幅空白銀幕。偶爾有比白色還白的圓盤飄浮進入視野,然後移動不見。那些圓盤看來有趣,但他很高興現在沒了。
他的現實感逐漸縮減,但在心智因衰弱而完全失靈之前,他感覺自己的知覺能力在感官能力消退的同時為之增強。他彷佛已穿過那感覺味覺觸覺嗅覺聽覺的世界,進入這片發出低嗡的溫和純淨蒼穹,在這個世界一切皆真,毫無虛假。
如今他感恩又欣喜地認知到,生命有其邏輯,而這邏輯很美。那不是計算機井然有序的邏輯,而是出生、生活、死亡的不可預料的邏輯。那是小我的必有一死,也是大我的不死不朽。那是一切事物,會動的不會動的,在一片低哼著歌的白色中牽繫為一。
那是一份狂喜,認識到那一體,終於了解到自己是黏液的一部分,也是星辰的一部分。沒有丹尼爾·布蘭克,沒有惡魔之針,從來都沒有。隻有連續的生命,在其中人與石、黏液與星辰,都是種子,生長一陣,然後便再度被抽回進入那沒有時間的整體,永遠在開始,永遠在結束。
他覺得憂傷,無法將這最後的理解傳達給其他人,向他們描述自己找到的那份確切有多堂皇偉大:一個充滿意外與可能性的宇宙,其中一滴水不比一輪月小,一份激情不過是一粒沙。一切皆是無物,但一切皆是一切。在幻囈中,他能把這份弔詭握在心口,緊緊抱住,知道它是真實。
他可以感覺到生命自體內退潮——感覺到!它輕輕退去,不過是一股無形氣體自他消殘的肉體升起,再度回到它先前來自的那一體。他慢慢死去,帶著愛意,因為他進入了另一種形式,這過程如此溫和,他納悶眾人何以哭喊抗拒。
那些白色映襯白色的圓盤再度出現,漂過他的視野。他模糊想著自己臉上有點潮濕,有片刻麻癢,不知自己是否喜極而泣。
那隻是雪,但他不知道。雪緩緩覆蓋他,撫平變得粗糙的皮膚,填滿身體皺縮凹陷的空洞,藏起僵住的關節和呆瞪的眼睛。
天亮之際雪停,他已成為惡魔之針頂上線條和緩的一堆隆起。他的裹屍布潔白無瑕。
一月五日深夜,狄雷尼與山姆爾·巴恩斯少校、佛瑞斯組長、史尼德隊長、州警直升機的機組員。以及無線電組的頭頭開會。眾人全擠進守門人小屋,門外一名製服警察把守,不讓好奇的記者接近。
巴恩斯少校準備了一份時間表,把複印件發給大家。
“開始討論實際細節之前,”他說得很快,“最新天氣預報是這樣:午夜開始下雪,天亮漸停,雪量約一吋半到兩吋。氣溫華氏三十初頭到二十八九。明天早上應該會放晴,氣溫回升到三十五上下,中午前後——誤差不超過一小時——事情就真的大條了,氣壓變低,氣溫直線下降,除了雪還有雨、冰雹和霰,風速二十五,陣風五十。”
“太美了。”其中一名飛行員說。“我愛死了。”
“因此,”巴恩斯說,不理會那人的打岔,“我們有五六個小時把他弄下來。否則天氣會整死我們,也許連整好幾天。這次來的可是個風暴大鋒麵。好了,現在看你們手上的時間表。早上九點從紐伯機場起飛。我會在直升機上。約九點三十分之前飛到定點,完成最後的空中偵察。十點之前,用鋼纜和套索放一個人到惡魔之針頂上。狄雷尼隊長,你負責指揮這裏的地麵行動。這小屋就是基地,無線電代號“齊爾頓一號”,直升機是“齊爾頓二號”,下去的那個人是“齊爾頓三號”。每個人都聽清楚了嗎?史尼德,叫你們的醫生早上九點以前到這裏。佛瑞斯,你能不能弄來一輛本地的救護車,加上人手和屍袋?”
“當然。”
“我想布蘭剋死了,或至少不省人事。但如果他還沒死沒昏迷,吊鋼纜下去的那人就要帶武器。”
</br>
“直升機。同意?”
“同意。這樣最好。”
“好。我開始安排,我明天會過去,我們談談。狗屎,他八成現在就已經死了。”
“是的。”狄雷尼隊長說。“八成。”
對丹尼爾·布蘭克而言,世界變成了一首歌。一首歌。歌兒……。一切事物都在唱。沒有歌詞,甚至沒有旋律,但一股無盡的低吟充滿他耳際,在他內在深處共振,連細胞和細胞分子都隨著那愉悅的低嗚聲搖曳。
沒有渴,沒有餓,最棒的是沒有痛苦,一點也沒有。對此他心存感激。他瞪著濁白的天空,蒙上一層翳膜的眼睛幾乎已被幹裂眼皮封閉。那片白和那股沒有旋律的低嗡合而為一,成為永無止盡的廣袤一體,使他充塞心滿意足的夢幻之感。
他很高興不再聽見別人大喊自己的名字,不再看見直升機在他的岩石上空降低繞圈。但也許那些東西都是他想像出來的,他已經想像出好多東西:希莉雅·蒙佛出現過一次,戴著一副非洲麵具。一次他跟東尼交談。一次他看見一個縮著身的龐然剪影,踩著沉重腳步離他而去,愈變愈小。還有一次他在慢動作舞蹈中擁抱一個男人,他看見冰斧舉起,但還沒砍下,那支舞便化為一片乳白。
但連這些影像,所有影像,也都消失,他麵前隻留下一幅空白銀幕。偶爾有比白色還白的圓盤飄浮進入視野,然後移動不見。那些圓盤看來有趣,但他很高興現在沒了。
他的現實感逐漸縮減,但在心智因衰弱而完全失靈之前,他感覺自己的知覺能力在感官能力消退的同時為之增強。他彷佛已穿過那感覺味覺觸覺嗅覺聽覺的世界,進入這片發出低嗡的溫和純淨蒼穹,在這個世界一切皆真,毫無虛假。
如今他感恩又欣喜地認知到,生命有其邏輯,而這邏輯很美。那不是計算機井然有序的邏輯,而是出生、生活、死亡的不可預料的邏輯。那是小我的必有一死,也是大我的不死不朽。那是一切事物,會動的不會動的,在一片低哼著歌的白色中牽繫為一。
那是一份狂喜,認識到那一體,終於了解到自己是黏液的一部分,也是星辰的一部分。沒有丹尼爾·布蘭克,沒有惡魔之針,從來都沒有。隻有連續的生命,在其中人與石、黏液與星辰,都是種子,生長一陣,然後便再度被抽回進入那沒有時間的整體,永遠在開始,永遠在結束。
他覺得憂傷,無法將這最後的理解傳達給其他人,向他們描述自己找到的那份確切有多堂皇偉大:一個充滿意外與可能性的宇宙,其中一滴水不比一輪月小,一份激情不過是一粒沙。一切皆是無物,但一切皆是一切。在幻囈中,他能把這份弔詭握在心口,緊緊抱住,知道它是真實。
他可以感覺到生命自體內退潮——感覺到!它輕輕退去,不過是一股無形氣體自他消殘的肉體升起,再度回到它先前來自的那一體。他慢慢死去,帶著愛意,因為他進入了另一種形式,這過程如此溫和,他納悶眾人何以哭喊抗拒。
那些白色映襯白色的圓盤再度出現,漂過他的視野。他模糊想著自己臉上有點潮濕,有片刻麻癢,不知自己是否喜極而泣。
那隻是雪,但他不知道。雪緩緩覆蓋他,撫平變得粗糙的皮膚,填滿身體皺縮凹陷的空洞,藏起僵住的關節和呆瞪的眼睛。
天亮之際雪停,他已成為惡魔之針頂上線條和緩的一堆隆起。他的裹屍布潔白無瑕。
一月五日深夜,狄雷尼與山姆爾·巴恩斯少校、佛瑞斯組長、史尼德隊長、州警直升機的機組員。以及無線電組的頭頭開會。眾人全擠進守門人小屋,門外一名製服警察把守,不讓好奇的記者接近。
巴恩斯少校準備了一份時間表,把複印件發給大家。
“開始討論實際細節之前,”他說得很快,“最新天氣預報是這樣:午夜開始下雪,天亮漸停,雪量約一吋半到兩吋。氣溫華氏三十初頭到二十八九。明天早上應該會放晴,氣溫回升到三十五上下,中午前後——誤差不超過一小時——事情就真的大條了,氣壓變低,氣溫直線下降,除了雪還有雨、冰雹和霰,風速二十五,陣風五十。”
“太美了。”其中一名飛行員說。“我愛死了。”
“因此,”巴恩斯說,不理會那人的打岔,“我們有五六個小時把他弄下來。否則天氣會整死我們,也許連整好幾天。這次來的可是個風暴大鋒麵。好了,現在看你們手上的時間表。早上九點從紐伯機場起飛。我會在直升機上。約九點三十分之前飛到定點,完成最後的空中偵察。十點之前,用鋼纜和套索放一個人到惡魔之針頂上。狄雷尼隊長,你負責指揮這裏的地麵行動。這小屋就是基地,無線電代號“齊爾頓一號”,直升機是“齊爾頓二號”,下去的那個人是“齊爾頓三號”。每個人都聽清楚了嗎?史尼德,叫你們的醫生早上九點以前到這裏。佛瑞斯,你能不能弄來一輛本地的救護車,加上人手和屍袋?”
“當然。”
“我想布蘭剋死了,或至少不省人事。但如果他還沒死沒昏迷,吊鋼纜下去的那人就要帶武器。”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