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萩先生說過《殘虐記》裏謎團重重,其中之一便是為什麽那天晚上妻在芭蕾課結束後的歸途中去了k市。
從妻所住的社區車站到終點站的k市有二十多分鍾的車程。跨過夜晚的t川,身無分文,到一個幾乎一無所知的陌生城市,對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女孩子而言可以說是一次很大的冒險。而且正如《殘虐記》裏所描寫的,k市是為那些性情粗暴的工人而存在的城市,夜晚的娛樂街上常常發生吵架鬥毆,所以也是個危險的地方。為什麽妻會因為不想見到神經質的母親、不想回家這一微不足道的理由就去了陌生的城市呢?這對我而言也是個很大的不解之謎。
妻從沒有談起過這一點。我曾經問過妻的母親,我嶽母開始時稍有猶豫,但最後還是說了。當時她知道自己的丈夫在k市有了別的女人後,終日很煩躁。一次丈夫說去k市賞花,並帶了當時小學二年級的妻去了k市。一天,妻正要出門去上芭蕾課時,嶽母對她信口說道: “回來的時候順便去趟k市,到那女人那兒把你父親帶回來吧。你不是見過一次麵嗎?你認識的。”嶽母懊惱地說:當然,說那話時根本就沒有想到妻真的就去了k市。聽說那次事件以後,嶽母便成天沉湎於酒精裏了。
您也發現了,《殘虐記》裏總是流露出妻對母親的反感、對父親的蔑視,但妻在小說裏並沒有寫出自己的雙親當時是何種狀況。就連妻的母親為丈夫的拈花惹草而極度痛苦,成了酗酒者,以及父親很少回家等事都沒有作個交代。
妻的父親與k市自行車店店主的老婆再婚了,妻與父親像是斷絕了任何關係。但我曾見過他,他是個小心謹慎但和藹可親的善良之人。妻的父親好像也知道一點當時妻去k市的理由。母親說了一句:去把你父親帶回來。於是就去了k市,對這樣的女兒,妻的父親說:還十分年幼竟然就這麽有責任感。聽說去看櫻花時,自行車店的那女人也在一塊兒。真是讓人痛心疾首的事啊。妻的父親不由得悲從中來。但這件事在公審時均耒提及。
另外一個謎應該是穀田部的出現。據妻說,她確實是見到過像穀田部那樣的人物,但是穀田部很快就辭去了小學的工作,消失了。關於穀田部與健治之間的關係,是否就如妻在《猶如泥濘》那部小說裏描寫的那樣呢?現在是不得而知了;關於穀田部房間的壁櫃裏是否真有窺視孔一事,也因那棟建築物已經不復存在而無從考證了。如果真有窺視孔,妻所受到的打擊與傷害是何其的悲痛啊,我認為周圍的成人們沒有一個能夠理解。
可是,此後有一種奇怪的說法傳入了我的耳裏。聽說k市裏在悄悄地謠傳,說那個失蹤了的女孩在鐵工廠。謠言主要是在一些非法組織即與黑社會有牽連的組織裏傳播。我模仿我的妻,也想讓我的幻想膨脹起來吧,如果我也編織起夜晚的幻想,那內容就是這樣的。
我那可怕的想像是:鐵工廠的社長夫婦、穀田部三人都知道妻被監禁一事,而且他們用穀田部房間裏的窺視孔來賺錢。這實在是邪惡大人們的想像,但也並非絕無可能。同時我又想像安倍川是被這三個人給利用了。鐵工廠後院裏埋的那個菲律賓女性,她的死也許與其他三人也有關聯。聽說案件偵破後,鐵工廠夫婦關閉了工廠,賣了土地搬離了那裏。誰也無法知曉的“真實”已是雲開霧散了,但是與妻一樣,我的腦海裏有一粒種子正在發芽。
本來安倍川的任務是要去找那些成年女子的,但他出於個人的緣故綁架了小學生,也就是我的妻。這事讓鐵工廠的社長夫婦、穀田部傷透了腦筋吧。如果是外國成年女性的話,即使失蹤了也還能牽強附會地找到些理由,但監禁一個還在上小學的女孩子則是重大的犯罪案件。但事情發生了,已無法妥善解決,於是他們三個人就假裝不知。
總是被他們小看、受他們指使的安倍川在得到自己“可愛的小東西”之後,漸漸地開始反抗起他們來。也許解救妻的並不是社長夫婦而是安倍川。是安倍川發現了妻的求救信後,找到一個合適的時候求社長夫人去假裝發現的。我認為這種假設也可以成立。
安倍川信中的那一句“您不原諒我也沒關係。我想,我也不會原諒老師的”,不正是將所有罪責一身擔起的安倍川的抗議嗎?我不得不這樣認為。
信寫到這裏,也許矢萩先生產生疑問了吧:為什麽我對妻的那次事件知道得如此詳盡?您曾在電話中顧慮重重地問過我,是什麽時候知道妻的那次經歷?又是在什麽地方以什麽方式與妻結婚的?那時我沒能明確地回答您,但現在可以說了,其實,我也在《殘虐記》裏出現過。
那個叫宮阪的隻有一隻手臂的檢察官就是我。這下您可以明白了吧,這就是我為什麽要把那次事件看成是我自己的事的原因了。
我在小時候由於交通事故失去了一隻手臂。《殘虐記》中是這樣寫的: “在我五歲時,母親把我的手從手肘處砍了下來。母親沉溺於新興宗教裏,聽說她認為我的左手上有魔鬼附體,而瘋狂地用劈刀把它砍了下來。”遺憾的是在真實人生中,那樣戲劇化的事情並不曾發生過。我生於福島縣一個雙親都是普通教師的家庭。
《殘虐記》中那位檢察官的形象與實際的我大致相同。妻曾寫到我在思考該事件時感到了“愉悅”。確實如此。我對妻的事件抱有異常的興趣,剛接到此案件時,因為是一件眾人皆知、十分有名的案件,所以抱有一種幼稚的功名心態:弄清它,讓自己的美名遠揚。事實當然不僅如此,當與受害者的妻(下麵寫為景子,當時十一歲)見麵時,我還企圖求她告訴我真相。
</br>
從妻所住的社區車站到終點站的k市有二十多分鍾的車程。跨過夜晚的t川,身無分文,到一個幾乎一無所知的陌生城市,對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女孩子而言可以說是一次很大的冒險。而且正如《殘虐記》裏所描寫的,k市是為那些性情粗暴的工人而存在的城市,夜晚的娛樂街上常常發生吵架鬥毆,所以也是個危險的地方。為什麽妻會因為不想見到神經質的母親、不想回家這一微不足道的理由就去了陌生的城市呢?這對我而言也是個很大的不解之謎。
妻從沒有談起過這一點。我曾經問過妻的母親,我嶽母開始時稍有猶豫,但最後還是說了。當時她知道自己的丈夫在k市有了別的女人後,終日很煩躁。一次丈夫說去k市賞花,並帶了當時小學二年級的妻去了k市。一天,妻正要出門去上芭蕾課時,嶽母對她信口說道: “回來的時候順便去趟k市,到那女人那兒把你父親帶回來吧。你不是見過一次麵嗎?你認識的。”嶽母懊惱地說:當然,說那話時根本就沒有想到妻真的就去了k市。聽說那次事件以後,嶽母便成天沉湎於酒精裏了。
您也發現了,《殘虐記》裏總是流露出妻對母親的反感、對父親的蔑視,但妻在小說裏並沒有寫出自己的雙親當時是何種狀況。就連妻的母親為丈夫的拈花惹草而極度痛苦,成了酗酒者,以及父親很少回家等事都沒有作個交代。
妻的父親與k市自行車店店主的老婆再婚了,妻與父親像是斷絕了任何關係。但我曾見過他,他是個小心謹慎但和藹可親的善良之人。妻的父親好像也知道一點當時妻去k市的理由。母親說了一句:去把你父親帶回來。於是就去了k市,對這樣的女兒,妻的父親說:還十分年幼竟然就這麽有責任感。聽說去看櫻花時,自行車店的那女人也在一塊兒。真是讓人痛心疾首的事啊。妻的父親不由得悲從中來。但這件事在公審時均耒提及。
另外一個謎應該是穀田部的出現。據妻說,她確實是見到過像穀田部那樣的人物,但是穀田部很快就辭去了小學的工作,消失了。關於穀田部與健治之間的關係,是否就如妻在《猶如泥濘》那部小說裏描寫的那樣呢?現在是不得而知了;關於穀田部房間的壁櫃裏是否真有窺視孔一事,也因那棟建築物已經不復存在而無從考證了。如果真有窺視孔,妻所受到的打擊與傷害是何其的悲痛啊,我認為周圍的成人們沒有一個能夠理解。
可是,此後有一種奇怪的說法傳入了我的耳裏。聽說k市裏在悄悄地謠傳,說那個失蹤了的女孩在鐵工廠。謠言主要是在一些非法組織即與黑社會有牽連的組織裏傳播。我模仿我的妻,也想讓我的幻想膨脹起來吧,如果我也編織起夜晚的幻想,那內容就是這樣的。
我那可怕的想像是:鐵工廠的社長夫婦、穀田部三人都知道妻被監禁一事,而且他們用穀田部房間裏的窺視孔來賺錢。這實在是邪惡大人們的想像,但也並非絕無可能。同時我又想像安倍川是被這三個人給利用了。鐵工廠後院裏埋的那個菲律賓女性,她的死也許與其他三人也有關聯。聽說案件偵破後,鐵工廠夫婦關閉了工廠,賣了土地搬離了那裏。誰也無法知曉的“真實”已是雲開霧散了,但是與妻一樣,我的腦海裏有一粒種子正在發芽。
本來安倍川的任務是要去找那些成年女子的,但他出於個人的緣故綁架了小學生,也就是我的妻。這事讓鐵工廠的社長夫婦、穀田部傷透了腦筋吧。如果是外國成年女性的話,即使失蹤了也還能牽強附會地找到些理由,但監禁一個還在上小學的女孩子則是重大的犯罪案件。但事情發生了,已無法妥善解決,於是他們三個人就假裝不知。
總是被他們小看、受他們指使的安倍川在得到自己“可愛的小東西”之後,漸漸地開始反抗起他們來。也許解救妻的並不是社長夫婦而是安倍川。是安倍川發現了妻的求救信後,找到一個合適的時候求社長夫人去假裝發現的。我認為這種假設也可以成立。
安倍川信中的那一句“您不原諒我也沒關係。我想,我也不會原諒老師的”,不正是將所有罪責一身擔起的安倍川的抗議嗎?我不得不這樣認為。
信寫到這裏,也許矢萩先生產生疑問了吧:為什麽我對妻的那次事件知道得如此詳盡?您曾在電話中顧慮重重地問過我,是什麽時候知道妻的那次經歷?又是在什麽地方以什麽方式與妻結婚的?那時我沒能明確地回答您,但現在可以說了,其實,我也在《殘虐記》裏出現過。
那個叫宮阪的隻有一隻手臂的檢察官就是我。這下您可以明白了吧,這就是我為什麽要把那次事件看成是我自己的事的原因了。
我在小時候由於交通事故失去了一隻手臂。《殘虐記》中是這樣寫的: “在我五歲時,母親把我的手從手肘處砍了下來。母親沉溺於新興宗教裏,聽說她認為我的左手上有魔鬼附體,而瘋狂地用劈刀把它砍了下來。”遺憾的是在真實人生中,那樣戲劇化的事情並不曾發生過。我生於福島縣一個雙親都是普通教師的家庭。
《殘虐記》中那位檢察官的形象與實際的我大致相同。妻曾寫到我在思考該事件時感到了“愉悅”。確實如此。我對妻的事件抱有異常的興趣,剛接到此案件時,因為是一件眾人皆知、十分有名的案件,所以抱有一種幼稚的功名心態:弄清它,讓自己的美名遠揚。事實當然不僅如此,當與受害者的妻(下麵寫為景子,當時十一歲)見麵時,我還企圖求她告訴我真相。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