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咱們可管不著,反正南越沒有,他說是就是咯。」
「走走,咱們看看熱鬧去。」
第一天,百姓們多在觀望,聽到那豆腐的價格都不太相信,覺得王府做出來的東西怎麽可能這麽便宜,別是故意誆他們的吧。
第二天,那些買過一回的人紛紛回購,在食鋪前排了長長的隊伍,人們都有從眾心理,見到如此多人在排隊買豆腐,他們也跟著排。聽說能用豆子置換,不少人家都拿了半斤一斤的豆子出來,反正虧點豆子他們還是捨得的。
李煦沒空管豆腐鋪的生意,他一大早就跟著三名官員去了郊外的村鎮,出了城,道路兩旁的農田裏都有農人在忙碌,大多數都在翻田。
李煦站在路邊看了會兒,疑惑地問:「他們用的是什麽工具?」
隨行的官員回答:「回王爺,這叫犁,是用來翻田的,田地凍了一個冬天,要翻過之後才能種下穀種。」
李煦看不清那犁的樣式,於是踩著泥濘的田埂走過去,仔仔細細看了一會兒,發現就是個木頭做的「7」字型的工具,農夫需要用很大的力氣才能把工具插進土裏,再用腳踩著翻過來。
那三名官員平日裏也是在田間行走的,附近的老農大多認識他們,見到他們來還熱情的打招呼:「幾位大人是來看春耕的麽?」
一位姓鍾的官員先看了李煦一眼,見他沒有表露身份的意思,上前一步說:「是的,今年的種子都領到手了吧?記得用水泡過再下種。」
「都領到了,自從寇將軍處置了那幾個貪官,再沒人敢以次充好了,您放心,等這地翻好,灌上水,再過半個月就可以下種了。」
那鍾姓官員偷偷瞥了眼李煦,見他眉頭微微蹙起,趕緊轉移話題,「那就好,等下種那日本官再過來。」
「走吧,去鎮上看看。」李煦轉身往回走。
到了最近的小鎮,李煦找了家茶寮落腳,讓官員把鎮上比較有名望的老農叫幾個來,他確實不懂種田,但也知道穀種要先育秧才能拔了秧苗插種到田裏,而不是直接將種子種到田裏。
當然,這之間有什麽區別他也不懂,但能在二十一世紀廣泛流傳的方法,肯定是無數先輩們積累起來的經驗改進的,錯不了,而且還有那位非常出名的雜交之父發明了雜交稻種,將糧食產量提高到了一千多斤每畝。
三名官員一出門就聚在一起小聲嘀咕:「王爺這是真心要管起農事了,不得了,難怪他聲名遠播,確實像是做實事的樣子。」
「你別想太好,他就算以往有接觸過農事也是種北方的田地,這南北差異多少大你們又不是不知道,他哪會種這南方的田?可別瞎指揮才好。」
「先聽聽他的意圖吧,若是他要出餿主意,咱們拚了這條命也得阻止了,可不能讓他亂來。」
「怕就怕他自以為是,不聽我們的勸啊。」
「咱們人微言輕,讓寇將軍去說。」
「對對,有寇將軍在,不怕。」
很快,他們從鎮上找來了四個白髮蒼蒼的老農夫,直接將人從田裏叫了回來。
李煦見到來人,站起身迎接了幾步,免了他們的禮節,說:「讓幾位老丈人抽空來一趟,是本王想了解下南越的農事,多有叨擾,還望見諒。」
四位老人家原本正在田裏忙做,被拉到這裏來確實有些不樂意,但聽說找他們的是王爺,他們連拒絕的權利都沒有,當然不敢拒絕。
路上,官員也給他們提了醒,讓他們見到順王時別亂說話,實在不知該怎麽回答就推脫過去,更不能隨他說什麽都應承下來。
見到順王如此謙遜有禮,老人家們也稍稍放下心了。落座後,李煦開門見山地問:「本王見大家都在翻田,可是要開始播種了?」
「確實如此,這幾日雨水稍停,大家都忙著把田翻一翻,灌上水還要踩泥,等滋養幾天就可以下種哩。」
「可是直接將穀種種到田裏?」
「是呀。」大家聽他這麽問,心想這位王爺果然不懂農事。
「那不知一畝田年產多少糧食?」
一位老農挺直腰板回答:「這收成一來看老天爺賞不賞臉,二來看耕作的勤不勤奮,若是二者皆好,畝產能達到四五百斤,若是老天爺作妖,顆粒無收也是有的。」
「那普通水平呢?」
「一般畝產三百斤是有的。」
太少了,這和李煦事先所想的差距太大,「一年能收幾季?」
「王爺為何如此發問,一年自然隻能收一季,不過秋收過後,我們會在田裏種些豆子、芋子之類的,這日子,隻要沒有天災還是溫暖有餘的。」
「南越氣候溫暖,為何稻米隻種一季?」
「這……」大家互相看看,不明白怎麽回答這個問題,自從有人耕種以來,不都一直這樣麽?
鍾姓官員猶豫著問:「王爺怕是不知道,土地種植糧食後肥力下降,需要養一養才可繼續耕種,否則糧食也長不好的,據下官得知,北地有些貧瘠的土地甚至要種一年休一年,南越情況算好的了。」
李煦不好說自己的想法,給四位老農各送了一份禮物就讓官員將他們送走了,他獨坐沉思了許久,然後問:「府衙可有試驗田?」
「何為試驗田?」
「就是給你們試種的田地,歸官府所有的。」
</br>
「走走,咱們看看熱鬧去。」
第一天,百姓們多在觀望,聽到那豆腐的價格都不太相信,覺得王府做出來的東西怎麽可能這麽便宜,別是故意誆他們的吧。
第二天,那些買過一回的人紛紛回購,在食鋪前排了長長的隊伍,人們都有從眾心理,見到如此多人在排隊買豆腐,他們也跟著排。聽說能用豆子置換,不少人家都拿了半斤一斤的豆子出來,反正虧點豆子他們還是捨得的。
李煦沒空管豆腐鋪的生意,他一大早就跟著三名官員去了郊外的村鎮,出了城,道路兩旁的農田裏都有農人在忙碌,大多數都在翻田。
李煦站在路邊看了會兒,疑惑地問:「他們用的是什麽工具?」
隨行的官員回答:「回王爺,這叫犁,是用來翻田的,田地凍了一個冬天,要翻過之後才能種下穀種。」
李煦看不清那犁的樣式,於是踩著泥濘的田埂走過去,仔仔細細看了一會兒,發現就是個木頭做的「7」字型的工具,農夫需要用很大的力氣才能把工具插進土裏,再用腳踩著翻過來。
那三名官員平日裏也是在田間行走的,附近的老農大多認識他們,見到他們來還熱情的打招呼:「幾位大人是來看春耕的麽?」
一位姓鍾的官員先看了李煦一眼,見他沒有表露身份的意思,上前一步說:「是的,今年的種子都領到手了吧?記得用水泡過再下種。」
「都領到了,自從寇將軍處置了那幾個貪官,再沒人敢以次充好了,您放心,等這地翻好,灌上水,再過半個月就可以下種了。」
那鍾姓官員偷偷瞥了眼李煦,見他眉頭微微蹙起,趕緊轉移話題,「那就好,等下種那日本官再過來。」
「走吧,去鎮上看看。」李煦轉身往回走。
到了最近的小鎮,李煦找了家茶寮落腳,讓官員把鎮上比較有名望的老農叫幾個來,他確實不懂種田,但也知道穀種要先育秧才能拔了秧苗插種到田裏,而不是直接將種子種到田裏。
當然,這之間有什麽區別他也不懂,但能在二十一世紀廣泛流傳的方法,肯定是無數先輩們積累起來的經驗改進的,錯不了,而且還有那位非常出名的雜交之父發明了雜交稻種,將糧食產量提高到了一千多斤每畝。
三名官員一出門就聚在一起小聲嘀咕:「王爺這是真心要管起農事了,不得了,難怪他聲名遠播,確實像是做實事的樣子。」
「你別想太好,他就算以往有接觸過農事也是種北方的田地,這南北差異多少大你們又不是不知道,他哪會種這南方的田?可別瞎指揮才好。」
「先聽聽他的意圖吧,若是他要出餿主意,咱們拚了這條命也得阻止了,可不能讓他亂來。」
「怕就怕他自以為是,不聽我們的勸啊。」
「咱們人微言輕,讓寇將軍去說。」
「對對,有寇將軍在,不怕。」
很快,他們從鎮上找來了四個白髮蒼蒼的老農夫,直接將人從田裏叫了回來。
李煦見到來人,站起身迎接了幾步,免了他們的禮節,說:「讓幾位老丈人抽空來一趟,是本王想了解下南越的農事,多有叨擾,還望見諒。」
四位老人家原本正在田裏忙做,被拉到這裏來確實有些不樂意,但聽說找他們的是王爺,他們連拒絕的權利都沒有,當然不敢拒絕。
路上,官員也給他們提了醒,讓他們見到順王時別亂說話,實在不知該怎麽回答就推脫過去,更不能隨他說什麽都應承下來。
見到順王如此謙遜有禮,老人家們也稍稍放下心了。落座後,李煦開門見山地問:「本王見大家都在翻田,可是要開始播種了?」
「確實如此,這幾日雨水稍停,大家都忙著把田翻一翻,灌上水還要踩泥,等滋養幾天就可以下種哩。」
「可是直接將穀種種到田裏?」
「是呀。」大家聽他這麽問,心想這位王爺果然不懂農事。
「那不知一畝田年產多少糧食?」
一位老農挺直腰板回答:「這收成一來看老天爺賞不賞臉,二來看耕作的勤不勤奮,若是二者皆好,畝產能達到四五百斤,若是老天爺作妖,顆粒無收也是有的。」
「那普通水平呢?」
「一般畝產三百斤是有的。」
太少了,這和李煦事先所想的差距太大,「一年能收幾季?」
「王爺為何如此發問,一年自然隻能收一季,不過秋收過後,我們會在田裏種些豆子、芋子之類的,這日子,隻要沒有天災還是溫暖有餘的。」
「南越氣候溫暖,為何稻米隻種一季?」
「這……」大家互相看看,不明白怎麽回答這個問題,自從有人耕種以來,不都一直這樣麽?
鍾姓官員猶豫著問:「王爺怕是不知道,土地種植糧食後肥力下降,需要養一養才可繼續耕種,否則糧食也長不好的,據下官得知,北地有些貧瘠的土地甚至要種一年休一年,南越情況算好的了。」
李煦不好說自己的想法,給四位老農各送了一份禮物就讓官員將他們送走了,他獨坐沉思了許久,然後問:「府衙可有試驗田?」
「何為試驗田?」
「就是給你們試種的田地,歸官府所有的。」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