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啊?”尉遲寶琪問。
“崔六郎。”侍從回稟道。
尉遲寶琪一怔,隨即臉色不慡起來,“他屬曹操的麽。我一提,他就真來了!”
狄仁傑笑一聲,搖搖頭,表示他也不知道,“那到底是見還是不見?”
“見,我要好好和他槓一下。”尉遲寶琪說罷,就擼起袖子。
狄仁傑忙拉著尉遲寶琪,笑著對那傳話的侍從道:“就說人不在,說你家主人因為嘴饞,剛剛和狄懷英騎馬跑到山下找酒喝去了。”
侍從愣了下,轉而看向他真正主人。
“聽我的就是,也是為你們家郎君好。他這會兒要見了,就是給自己找麻煩,也給尉遲家找麻煩。”狄仁傑道。
侍從又見尉遲寶琪雖然生氣不服勁,但沒說話反對,這才應聲去了。
尉遲寶琪至此才甩開狄仁傑,“幹什麽攔著我?”
“我看你也是個聰明的,知道不能沒緣由地如去刁難人家。那就別這麽衝動了,你覺得公主會喜歡這樣衝動的你嗎?好好看書,別忘了你當下最緊要的事是做什麽。我也不能出門了,就在這屋子裏陪你。”狄仁傑說罷,隨手拿起桌案上的書讀起來。
尉遲寶琪想了想,也默默地拿起桌案上的書看起來,時不時地提筆寫一寫,認真背誦。
崔清寂得了回稟之後,便斯文地說沒關係,還給了那傳話的侍從一貫賞錢,又問他還有什麽人和尉遲寶琪一起在庵內。侍從感激於崔清寂大方,就報了公主晉王房遺直等人都在。
尉遲寶琪的侍從一走,崔清寂的隨從忍不住抱怨道,“今兒個倒是怪,長安城門關了不讓進,到了梅花庵借住,還能碰到這麽多貴族。”
隨即又有去打聽消息的人來告知,晉陽公主和晉王也在庵中。
“打聽晚了,六郎當下已經知道了。”
崔清寂剛到手的熱茶,一口沒喝,立刻就放下了。
“倒有緣,這二位貴人可一定要拜見。”
說罷,崔清寂又聽聞梅花庵的永安師太死了,公主正好趕上便在查此案。
崔清寂聞言一笑,“可好了,這永安師太的事,我剛好也知道一點。”
侍從:“六郎,那魏婉淑——”
崔清寂眼睛裏立刻閃出冷意,斜睨身邊人,“早和你們說了,休理會此人。便沒見過這麽愚的女子,早已經深陷泥坑難自保,不自知也罷了,還想對別人頤指氣使。嗬,何德何能啊。”
第117章 大唐晉陽公主
當下就有侍從來回話,說晉王李治得知他來,便相邀見麵。
崔清寂起身,撣了撣衣袍,便匆匆去見了李治。
李治一見到崔清寂就高興地讓他落座,又問他喜好喝什麽,叫人去準備。崔清寂便告知清茶即可。
李治愣了下,別有意味地笑起來,“你這喜好和我妹妹相似,還是說長安城內已經在盛行喝清茶了?”
“而今貴族子弟中,確實有不少子弟更喜歡飲煎茶,還是不放料的,也不知是從誰那裏學來。”崔清寂禮貌回道。
李治挑眉笑起來,也不說太多,轉而問崔清寂:“你又是怎麽來了這梅花庵?”
“本是出城替父親跑一趟腿,回來之後發現城門關了,就要找一間客棧住下,不想客棧沒了地方,侍從又說梅花庵景致好,這就來此了。不想這麽巧,在這碰見了大王和公主,還有房世子他們。”
“今天正逢十五,我和晉陽來此處上香,房遺直和尉遲寶琪、狄仁傑他們也是,大家自然也就碰上了。”李治說罷,又問崔清寂住在庵裏何處,得知他就住在普通香客住的房間,忙嘆那裏條件不好,邀請崔清寂來他這裏住,左右他這邊的廂房也是空著的。
崔清寂忙婉拒:“怎好打擾大王的清幽。”
“沒什麽清幽,你就不要客氣了。”李治道。
崔清寂便謝過李治,也不再推脫了,這就打發人去搬東西。
李治隨後聽崔清寂說了永安師太的事,感嘆這個線索重要,這就要引崔清寂去見李明達。
李明達正坐在案邊,查看房遺直給他的剛剛調查到的有關永安師太的過往經歷總結,就在快要看完的時候,就聽見隔壁院的李治和崔清寂的對話聲。轉即想想梅花庵的情況,這兩次來梅花庵見到的尼姑年紀都比較輕,唯有永安師太和仁安、慈安師太三位年長一些。而仁安慈安這兩位師太,並不像永安師太那般,是打小在庵內長大,也並非是永安師太的師傅帶的徒弟。二人都是半路出家,出家的時候年紀都已經在三十歲上下了,因為二人有些辦事能力,庵內很多雜務都是她二人在負責,永安師太因為看重他了,所以就給了她二人這樣的法號,旁人不知內情的,都會誤以為她二人和永安師太師出同一人。
而房遺直調查呈給他的這些記述,都是從庵內問話而來。因梅花庵是近十年才開始興盛起來,之前庵內具體如何,怎麽興盛起來,隻是一些泛泛地說法,讓人聽著覺得梅花庵憑著自己的能耐漸漸壯大起來。但崔清寂所言的那件事,聽起來是個很值得人注意的內情。
李明達自然要見崔清寂,仔細聽他說說永安師太和青山觀玄真道長的事。
當下等李治和崔清寂落座之後,李明達就命侍女為二人準備了梨汁和清茶。
崔清寂一瞧放到自己手邊的清茶,心裏微微有些驚訝,卻也沒有表現出什麽情緒來,隻是用食指指尖碰著茶杯,一直沒有離開。
李明達暫且忍住好奇心,先聽李治說了幾句鋪墊的話後,就立刻發問崔清寂,讓他仔細講述。
崔清寂點頭,忙道:“眾所周知,‘道先,儒後,佛次之’。不論貴族還是百姓,多是信道,鮮少有信佛的,故平常都是道觀香火鼎盛,卻少有寺廟能像這梅花庵這般厲害。”
崔清寂接著就娓娓道來:“其實早在十五六年前,梅花庵也沒有而今日這樣香火,更沒有般滿山紅梅景致,什麽福地之說。二十多年前的梅花庵就是在荒山裏的一座小廟,裏麵有十幾個尼姑,清貧得很。當時的住持永安師太的師傅就叫梅花師太,有一身功夫,卻不知是從哪兒而來。後來梅花師太帶著永安師太外出化緣,卻半路身死,永安師太回來之後,說梅花師太死前遺言令她做住持。永安師太在庵內本就是梅花師太最為看重的愛徒,再說當時庵裏也沒幾個人,大家都十分和睦,也就沒人計較這些。再後來永安師太當了住持之後,便忍不了庵內窮苦,想了很多法子要把梅花庵壯大。
當時長安地界有一位十分有名的道長,青山觀的張玄真,永安師太便想法子和他相見,欲從他那裏的一些良方,以改變梅花庵的境況。這滿山的紅梅就是張玄真出的主意,讓她把山開荒,栽種梅花。
還有梅花庵為福地一說,其實也是從張玄真的口中說出去的。據說那時候,隻要是有人請張玄真做法瞧風水,必然要讓其在梅花庵折幾枝紅梅回去晦。理由便是這梅花庵所在是風水福地,聚了人間靈氣,折枝插在家就可有助改運之效用。這富貴人家來求梅,哪裏會空手來拿,總要給梅花庵一些表示。
</br>
“崔六郎。”侍從回稟道。
尉遲寶琪一怔,隨即臉色不慡起來,“他屬曹操的麽。我一提,他就真來了!”
狄仁傑笑一聲,搖搖頭,表示他也不知道,“那到底是見還是不見?”
“見,我要好好和他槓一下。”尉遲寶琪說罷,就擼起袖子。
狄仁傑忙拉著尉遲寶琪,笑著對那傳話的侍從道:“就說人不在,說你家主人因為嘴饞,剛剛和狄懷英騎馬跑到山下找酒喝去了。”
侍從愣了下,轉而看向他真正主人。
“聽我的就是,也是為你們家郎君好。他這會兒要見了,就是給自己找麻煩,也給尉遲家找麻煩。”狄仁傑道。
侍從又見尉遲寶琪雖然生氣不服勁,但沒說話反對,這才應聲去了。
尉遲寶琪至此才甩開狄仁傑,“幹什麽攔著我?”
“我看你也是個聰明的,知道不能沒緣由地如去刁難人家。那就別這麽衝動了,你覺得公主會喜歡這樣衝動的你嗎?好好看書,別忘了你當下最緊要的事是做什麽。我也不能出門了,就在這屋子裏陪你。”狄仁傑說罷,隨手拿起桌案上的書讀起來。
尉遲寶琪想了想,也默默地拿起桌案上的書看起來,時不時地提筆寫一寫,認真背誦。
崔清寂得了回稟之後,便斯文地說沒關係,還給了那傳話的侍從一貫賞錢,又問他還有什麽人和尉遲寶琪一起在庵內。侍從感激於崔清寂大方,就報了公主晉王房遺直等人都在。
尉遲寶琪的侍從一走,崔清寂的隨從忍不住抱怨道,“今兒個倒是怪,長安城門關了不讓進,到了梅花庵借住,還能碰到這麽多貴族。”
隨即又有去打聽消息的人來告知,晉陽公主和晉王也在庵中。
“打聽晚了,六郎當下已經知道了。”
崔清寂剛到手的熱茶,一口沒喝,立刻就放下了。
“倒有緣,這二位貴人可一定要拜見。”
說罷,崔清寂又聽聞梅花庵的永安師太死了,公主正好趕上便在查此案。
崔清寂聞言一笑,“可好了,這永安師太的事,我剛好也知道一點。”
侍從:“六郎,那魏婉淑——”
崔清寂眼睛裏立刻閃出冷意,斜睨身邊人,“早和你們說了,休理會此人。便沒見過這麽愚的女子,早已經深陷泥坑難自保,不自知也罷了,還想對別人頤指氣使。嗬,何德何能啊。”
第117章 大唐晉陽公主
當下就有侍從來回話,說晉王李治得知他來,便相邀見麵。
崔清寂起身,撣了撣衣袍,便匆匆去見了李治。
李治一見到崔清寂就高興地讓他落座,又問他喜好喝什麽,叫人去準備。崔清寂便告知清茶即可。
李治愣了下,別有意味地笑起來,“你這喜好和我妹妹相似,還是說長安城內已經在盛行喝清茶了?”
“而今貴族子弟中,確實有不少子弟更喜歡飲煎茶,還是不放料的,也不知是從誰那裏學來。”崔清寂禮貌回道。
李治挑眉笑起來,也不說太多,轉而問崔清寂:“你又是怎麽來了這梅花庵?”
“本是出城替父親跑一趟腿,回來之後發現城門關了,就要找一間客棧住下,不想客棧沒了地方,侍從又說梅花庵景致好,這就來此了。不想這麽巧,在這碰見了大王和公主,還有房世子他們。”
“今天正逢十五,我和晉陽來此處上香,房遺直和尉遲寶琪、狄仁傑他們也是,大家自然也就碰上了。”李治說罷,又問崔清寂住在庵裏何處,得知他就住在普通香客住的房間,忙嘆那裏條件不好,邀請崔清寂來他這裏住,左右他這邊的廂房也是空著的。
崔清寂忙婉拒:“怎好打擾大王的清幽。”
“沒什麽清幽,你就不要客氣了。”李治道。
崔清寂便謝過李治,也不再推脫了,這就打發人去搬東西。
李治隨後聽崔清寂說了永安師太的事,感嘆這個線索重要,這就要引崔清寂去見李明達。
李明達正坐在案邊,查看房遺直給他的剛剛調查到的有關永安師太的過往經歷總結,就在快要看完的時候,就聽見隔壁院的李治和崔清寂的對話聲。轉即想想梅花庵的情況,這兩次來梅花庵見到的尼姑年紀都比較輕,唯有永安師太和仁安、慈安師太三位年長一些。而仁安慈安這兩位師太,並不像永安師太那般,是打小在庵內長大,也並非是永安師太的師傅帶的徒弟。二人都是半路出家,出家的時候年紀都已經在三十歲上下了,因為二人有些辦事能力,庵內很多雜務都是她二人在負責,永安師太因為看重他了,所以就給了她二人這樣的法號,旁人不知內情的,都會誤以為她二人和永安師太師出同一人。
而房遺直調查呈給他的這些記述,都是從庵內問話而來。因梅花庵是近十年才開始興盛起來,之前庵內具體如何,怎麽興盛起來,隻是一些泛泛地說法,讓人聽著覺得梅花庵憑著自己的能耐漸漸壯大起來。但崔清寂所言的那件事,聽起來是個很值得人注意的內情。
李明達自然要見崔清寂,仔細聽他說說永安師太和青山觀玄真道長的事。
當下等李治和崔清寂落座之後,李明達就命侍女為二人準備了梨汁和清茶。
崔清寂一瞧放到自己手邊的清茶,心裏微微有些驚訝,卻也沒有表現出什麽情緒來,隻是用食指指尖碰著茶杯,一直沒有離開。
李明達暫且忍住好奇心,先聽李治說了幾句鋪墊的話後,就立刻發問崔清寂,讓他仔細講述。
崔清寂點頭,忙道:“眾所周知,‘道先,儒後,佛次之’。不論貴族還是百姓,多是信道,鮮少有信佛的,故平常都是道觀香火鼎盛,卻少有寺廟能像這梅花庵這般厲害。”
崔清寂接著就娓娓道來:“其實早在十五六年前,梅花庵也沒有而今日這樣香火,更沒有般滿山紅梅景致,什麽福地之說。二十多年前的梅花庵就是在荒山裏的一座小廟,裏麵有十幾個尼姑,清貧得很。當時的住持永安師太的師傅就叫梅花師太,有一身功夫,卻不知是從哪兒而來。後來梅花師太帶著永安師太外出化緣,卻半路身死,永安師太回來之後,說梅花師太死前遺言令她做住持。永安師太在庵內本就是梅花師太最為看重的愛徒,再說當時庵裏也沒幾個人,大家都十分和睦,也就沒人計較這些。再後來永安師太當了住持之後,便忍不了庵內窮苦,想了很多法子要把梅花庵壯大。
當時長安地界有一位十分有名的道長,青山觀的張玄真,永安師太便想法子和他相見,欲從他那裏的一些良方,以改變梅花庵的境況。這滿山的紅梅就是張玄真出的主意,讓她把山開荒,栽種梅花。
還有梅花庵為福地一說,其實也是從張玄真的口中說出去的。據說那時候,隻要是有人請張玄真做法瞧風水,必然要讓其在梅花庵折幾枝紅梅回去晦。理由便是這梅花庵所在是風水福地,聚了人間靈氣,折枝插在家就可有助改運之效用。這富貴人家來求梅,哪裏會空手來拿,總要給梅花庵一些表示。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