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杖落下將近百數過後,王竟軒已然氣息奄奄昏死過去。不必等北豫吩咐,自有人將一桶冷水澆下,如此之後,刑杖落下的部位便開始往上挪,落在腰腹部的位置。隻要是稍通經脈之人便知道,打在臀上,百下之內,根本不會登時要命,這腰部才是致命的關鍵,這前一百下,不過,就是活活遭罪罷了......


    空氣中不多時便瀰漫開了血腥味,如果說,之前還有人幸災樂禍,隔岸觀火,那麽如今,便是真真切切的被駭住了。身為政客,手上自然不會幹淨,但是,若要像今日這般,親眼看著一個活人被生生打死,隻怕多數人依舊是心驚肉跳。


    明知是為君者的殺雞儆猴,然,對北豫的敬畏之心卻依舊陡增幾分。誠然,人心便是如此,從他人口中聽到的震懾遠不及親眼所見之感,這一點,北豫多年隨暄景郅研習,無疑是在今日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哪怕是帶兵多年的沈逸,看到此情此景,也不由的開始後心發涼,燕離墨首當其衝,王竟軒緊隨其後,那麽下麵,又該輪到誰?


    這一場你來我往的恩怨糾葛,江山仁義的政治變革,究竟要流多少血才能罷休?


    不論眾人心中是何思量,暄景郅由始至終看著事端,連眼風也未抬一下,隻是偶爾抬首,對上北豫的眸子,心下瞭然。


    今日的登基大典,暄景郅看到的北豫,已經不能單單用欣慰二字描述。北豫九歲時便一直帶在自己身邊,吃穿用度從不會少了他,他是暄家的嫡長子,自幼被暄家最優良的家教督促長大的他自然清楚,世家的底蘊和從小條件的優渥才能真正將一個人的氣度培養出來。


    什麽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其實暄景郅對儒家的那一套老刻板很是嗤之以鼻。若是他自小被放在鄉野中經受所謂的磨練,那麽十八年前的他,又如何能夠當的住大公子之名?故而,他給北豫的,儼然就是暄家嫡出公子的用度,更是動輒便領著他來往各種觥籌交錯,在潭州的暄宅內,教他如何當一個主子......


    什麽體會民間疾苦?他隻需知曉便可,至於親身體會,那不是他北豫應該做的事。


    由是,今日北豫由內自外透出的王者之氣著實便是這十餘年來的環境所致,誰言君王必歷凡間苦?人人生於世間,皆有其命定之數,為民者自有其安居樂道,為君者然有天下重任。莫道民貴君輕,亦莫言君重民賤......


    所謂,鴻鵠枉有淩霄誌,徒惹燕雀笑春風啊......


    轉圜間,殿中的慘叫聲不知何時已然停下,眾兵士拖著一片血肉模糊的屍身魚貫而出。


    夕陽如血,殘陽如夢,王竟軒的屍首拉出一條血線,自宣室殿拖出,人命,就在頃刻間......


    暄景郅望著那逐漸幹涸的血跡,隨眾人走出宣室殿,站在高高的星台上,依稀便能將鹹陽周圍的城池盡收眼底。


    這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北豫,是皇室子弟,那麽,運籌帷幄心思縝密就是他應該做到的;百姓,生在民間,那麽為生計奔波卻能安享天倫,便是民間百姓的宿命。而他暄景郅,是暄氏的嫡長子,那麽,他的命數,又是什麽?


    他不知道,他這麽多年來做的,是對還是錯。他也不知道,身為暄氏嫡長子,手握家主令的他,會不會為了北豫那一聲“師父”,而付出代價。


    “我暄景郅此生,生為暄氏而生,死為暄氏而死,如若有違此誓,願天誅地滅,身陷雷火炮烙之刑!”


    當年毅然入仕之時,他跪在祠堂中盟的字字鏗鏘誓還言猶在耳;當日對景函的聲聲囑託之詞還歷歷在目。還有小弟,十年的光陰,早將一個女子的雲英年華埋葬......他這一生,可曾值得?


    人算天算,命數未嚐,隻願,天遂人願......


    隻願,上天莫辜負。


    第16章 華峰師徒論幼微


    大周,是個極其與眾不同的朝代,作為統一皇權的朝代,卻對各家各派的思想容納頗深,對於儒家的那一套千古流傳經典,卻像是不屑一顧,歷代君主的作風頗有法家的做派,卻又是融了些兵家的要素,對民,卻又帶了些儒家的那一套仁義道德。


    本朝從未對千古遺留下“士農工商”的傳統有過多的沿襲,因而,大周的商場,頗是繁茂,商會的興盛自然帶動了大周貿易運輸的發達,是以,本朝的經濟繁榮之至,竟像是達到了頂峰,比之當年的盛唐,也未有絲毫的遜色。


    再加之思想的開放,引得各家士子高談闊論。朝廷甚至還為其提供場所來交流思想,想要入仕,沒有逐條逐列生搬硬套的科舉製,發揮你所長之處,這仕途,自然有你進去的路。沒有滿清皇帝視為謀反的文字獄,這天下的文人士子便極盡所能的發揮所長,用盡畢生之學以保國君,隻為著那一句士為知己者死!


    若說對於孔孟之道還有值得所用所取之處,那麽對於先宋朱熹流傳下來的一套理論,本朝的掌權者是直接棄之如履。於是乎,本朝的思想文化,也是達到了前人幾千年,乃至於往後數百年也許都不可能達到的巔峰。


    尊崇士子,也不輕視商人;容百家之長,棄百家之漏;統一皇權,但是皇權卻並非高高在上,最起碼,這鹹陽宮的守衛,便沒有居高臨下的盛氣淩人,隻要國君允準,即便是庶民,也能朝見當今的丞相,乃至於天子。如此剛柔並濟,容納百家下來,竟是一番從未有過的嶄新局麵。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柴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竹筒夫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竹筒夫子並收藏柴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