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捺似金刀勢,撇如犀角形。橫行鋒務斂,結構氣欲清...”
“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尊。”
蘭雅軒的書齋裏,裴衍提著筆,在教裴殊寫字。
身為兄長,裴衍在文學方麵沒什麽造詣,自穿越以來,文言文這東西學得他自己也是苦不堪言,甚至比那些剛開蒙的孩童還要痛苦。
沒辦法,習慣不同。
所以在教弟弟妹妹這件事上,裴衍果斷讓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當然,他自己也會親自教弟弟妹妹們寫字。
書法這塊不是裴衍吹牛,這幫學究們沒一個比得上自己。
裴殊稚嫩的小手握著毛筆,小臉嚴肅的盯著眼前的紙張,半天落不下筆。
“凡書之時,貴乎沉靜!收視反聽,絕慮凝神,心正氣和。”裴衍見他的握筆姿勢不對,便手把手的糾正起來,雖說蘇·什麽領域都有我的份·東坡說過執筆無定法,但對於初學者來說,還是應該先養成良好的習慣。
裴衍教的是五指執筆法,五根手指分別按、壓、鉤、頂、抵各司其職。
握筆穩,才好發力。
說著,拿起筆在裴殊麵前寫下一個正楷的“永”字。
永字八法相傳源於書聖王羲之,因這個字具備寫楷書的八個要點,點為側、橫為勒、豎為弩、鉤為趯、撇為掠、短撇為啄、捺為磔。
寫好一個“永”字,便能寫好所有的字。
裴衍不可能讓裴殊就練這麽一個永字,所以他讓裴殊默寫嶽陽樓記。
為人師表裴衍沒什麽經驗,但打小學習語文有一句話裴衍記得特別清楚:“通讀全文並背誦。”
作為大宋朝的千古完人,範文正公的嶽陽樓記被無數文人士子所推崇。
尤其是那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可謂範文正公一生的寫照。
可惜慶曆新政失敗後,這位老人輾轉各地,終究還是沒能回到中樞,帶著遺憾離開了。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裴殊寫得很慢,不時的還會停下來思考片刻。
字雖然遠稱不上好看,但好歹還算工整。
看著這位同父異母的弟弟,裴衍的心緒有些恍惚起來。
大家族的子弟想要維係兄弟情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自己這一家子關係還算簡單,可要算上那些叔叔伯伯的也是一堆的烏糟事。
裴殊的年紀還小,正是調教三觀的好時候。
裴衍在想著是不是應該給這孩子來一套九年義務教育。
默寫個嶽陽樓記都磨磨蹭蹭的,看樣子還不是很聰明啊。
裴衍搖了搖頭,回到自己案桌上,拿起一本《廣韻》自顧自讀了起來。
等到小蝶過來知會該用午飯了,這才放下書,走回到裴殊身邊。
拿起裴殊寫好的宣紙,仔細地檢查起來。
寫得還算是完整,但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錯別字。
裴衍一一指出,然後吩咐小蝶帶他去洗手。
裴殊才覺得自己總算是解放了,準備出門的時候卻聽到裴衍回過頭來說了一句:“做好準備,下午默寫《長恨歌》”。
裴殊:“......”
---------
裴衍回京後的第三天,朝廷開始休沐,因為今年裴仲元去世的關係,這個年國公府顯得特別冷清。
沒有換對聯,沒有掛燈籠。
裴墉帶著孫子孫女們簡單的吃了頓飯。
裴衍陪著祖父一通在祠堂守歲,裴殊年紀還小,到了約莫亥時便熬不住睡了過去。
裴衍親自將弟弟抱回房間,著人好生看顧著,自己又回到了宗祠。
等到報更人敲響子時的銅鑼。裴衍才起身勸祖父回去休息。
翌日,裴衍在小蝶的伺候下起身洗漱,從今天開始,他就正式滿十五歲了。
古人十五歲是要束發的,裴衍自己可不會紮頭發,隻能坐在梳妝台前任由小蝶和初雲肆意擺弄。
“公子生的可真好看。”一旁的初雲看著小蝶熟練的將裴衍的長發紮成一個發髻,取了根白色的發帶束起。輕笑著說道。
古代的銅鏡清晰度感人,裴衍實際上看不清楚自己的膚色,但僅憑五官和臉型來看,這張臉卻是足以讓很多人趨之若鶩。
裴衍覺得自己放到現代社會,光靠臉都能成為頂流中的扛把子。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對裴府而言同樣是新的開始。
因為從今天開始,裴府的小公爺要正式開始學武了。
隻是裴衍怎麽也想不到,祖父給自己找來的師傅竟是個相貌清麗的女子。
那女子看上去約莫二十來歲,身形小巧,一身黑色的勁裝襯托出一絲英氣。
但見她腳上穿的靴子,卻是軍營裏士兵標配的樣式。
這年代竟也有女子從軍嗎?
裴衍一臉疑惑的看向祖父。
“湘君是我四年前在西北邊軍時遇到的,他的父母讓黨項人害了性命,我本欲將其托付給當地的農婦照看,未曾想她竟效仿古之木蘭,女扮男裝混入軍營。”
裴衍了然,女扮男裝哪兒那麽容易。
“軍營裏一幫軍漢,她一個女子如何藏的住身,不久便被人發現帶到我麵前了,我見其心智堅毅,這才破例收入麾下。沒想到倒是撿了個寶。湘君最初在軍營跟隨我的副將徐斌習武,這才不過四年的功夫,整個西北大營能打贏她的沒幾個。說起來她習武時年紀比你都大,想說她的路數或許更適合現在的你。”
“姑娘用的是刀?”裴衍打量了一番眼前的少女。見其腰間配著一長一短兩把刀,便問道。
“公子不必如此客氣,小人用的正是雙刀。”洛湘君恭敬地拱手行禮,低頭說道。
“女子的力氣比不上男子,大刀大槍這類重兵器不太適合她們,湘君的雙刀走的是靈巧多變的路數,並且一攻一守自成體係,出刀收刀之間自有章法。你雖然要學武,可終究花不了太多的時間,若一味尋求剛猛的路數,沒有個幾年的苦工怕是比不得別人。”裴墉開口替洛湘君解釋道。
裴衍點了點頭,他要學的不是戰場廝殺的功夫,而是防身的武藝,雖說一力破十會,但比起那些經年累月都在訓練的軍士,自己的力顯然差的有些多。
走技術流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這也就意味著想要學好需要更多的天賦。
“既如此,那便開始吧。”
洛湘君抽出腰間的長刀,橫在胸前雙手遞給了裴衍。
那刀看著約莫四尺餘長,三指寬,單側開刃,刀背並不厚重,全身由碳鋼打造,散發著絲絲寒氣,一看便不是凡品。
裴衍看樣式像極了唐刀中的直刀,伸手接過來一瞬間便覺得手上倏地一沉。
這刀少說有十餘斤重。
裴衍單手提著雖說不費勁,可揮舞起來卻沒那麽容易。
而洛湘君教給自己的第一課便是,橫向揮刀五百,縱劈五百,然後持刀與肩同寬一炷香的時間。
裴衍表示,別說五百次了,就隻是揮上大幾十次,這手就已經酸的不行了。
隻不過裴衍可不是什麽輕易言棄的人,一刀接著一刀的揮出。在這寒冬中,鋼刀與寒風摩擦發出呼呼的聲響。
原本洛湘君對裴衍這樣的文弱書生是有些不屑的,但畢竟裴衍算是自己的主子,更是自己恩人的嫡孫,即便不情願也必須用心去教。
最開始見到裴衍,發現是個長得這般好看的白麵書生後,雖感歎其俊秀的容顏,但內心卻愈發覺得裴衍不是練武的料。
然而,就在裴衍第三百次完成揮刀動作之後,洛湘君的臉色終於有了一些變化。
作為女子,她深知自己達到如今的程度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可以說裴衍現在連她當初的門檻都沒達到。
但同樣的,她自小貧困,六七歲便要學著砍柴挑水,一顆心比起常人堅韌不知多少倍。
學武雖然很苦,但她卻能夠堅持下來。
而裴衍可是自小錦衣玉食的小公爺,別說挑水砍柴了,就是吃飯都有人送到嘴邊。
這樣的人,在自己提出苛刻的要求後竟能一言不發的咬牙堅持到現在。
裴衍的五百次揮刀可不是隨便揮來揮去的,在洛湘君示範過後,裴衍每一下揮刀都力求做到標準,精益求精。
要麽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汗水濕透了整個背襟,五百次揮刀緊接著五百次劈砍,裴衍隻覺得這手已經不是自己的了。
不科學,這太不科學了。
裴衍的內心狂喊,自己明天起來右手怕不是得疼死。
內心吐槽不斷,臉上卻是麵無表情,一下又一下的重複一個動作。
等到最後洛湘君點燃半柱香,開始做持刀站姿的時候,裴衍最終沒能堅持到最後,香燃至最後的四分之一,裴衍的手不受控製的抽筋了。
“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尊。”
蘭雅軒的書齋裏,裴衍提著筆,在教裴殊寫字。
身為兄長,裴衍在文學方麵沒什麽造詣,自穿越以來,文言文這東西學得他自己也是苦不堪言,甚至比那些剛開蒙的孩童還要痛苦。
沒辦法,習慣不同。
所以在教弟弟妹妹這件事上,裴衍果斷讓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當然,他自己也會親自教弟弟妹妹們寫字。
書法這塊不是裴衍吹牛,這幫學究們沒一個比得上自己。
裴殊稚嫩的小手握著毛筆,小臉嚴肅的盯著眼前的紙張,半天落不下筆。
“凡書之時,貴乎沉靜!收視反聽,絕慮凝神,心正氣和。”裴衍見他的握筆姿勢不對,便手把手的糾正起來,雖說蘇·什麽領域都有我的份·東坡說過執筆無定法,但對於初學者來說,還是應該先養成良好的習慣。
裴衍教的是五指執筆法,五根手指分別按、壓、鉤、頂、抵各司其職。
握筆穩,才好發力。
說著,拿起筆在裴殊麵前寫下一個正楷的“永”字。
永字八法相傳源於書聖王羲之,因這個字具備寫楷書的八個要點,點為側、橫為勒、豎為弩、鉤為趯、撇為掠、短撇為啄、捺為磔。
寫好一個“永”字,便能寫好所有的字。
裴衍不可能讓裴殊就練這麽一個永字,所以他讓裴殊默寫嶽陽樓記。
為人師表裴衍沒什麽經驗,但打小學習語文有一句話裴衍記得特別清楚:“通讀全文並背誦。”
作為大宋朝的千古完人,範文正公的嶽陽樓記被無數文人士子所推崇。
尤其是那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可謂範文正公一生的寫照。
可惜慶曆新政失敗後,這位老人輾轉各地,終究還是沒能回到中樞,帶著遺憾離開了。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裴殊寫得很慢,不時的還會停下來思考片刻。
字雖然遠稱不上好看,但好歹還算工整。
看著這位同父異母的弟弟,裴衍的心緒有些恍惚起來。
大家族的子弟想要維係兄弟情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自己這一家子關係還算簡單,可要算上那些叔叔伯伯的也是一堆的烏糟事。
裴殊的年紀還小,正是調教三觀的好時候。
裴衍在想著是不是應該給這孩子來一套九年義務教育。
默寫個嶽陽樓記都磨磨蹭蹭的,看樣子還不是很聰明啊。
裴衍搖了搖頭,回到自己案桌上,拿起一本《廣韻》自顧自讀了起來。
等到小蝶過來知會該用午飯了,這才放下書,走回到裴殊身邊。
拿起裴殊寫好的宣紙,仔細地檢查起來。
寫得還算是完整,但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錯別字。
裴衍一一指出,然後吩咐小蝶帶他去洗手。
裴殊才覺得自己總算是解放了,準備出門的時候卻聽到裴衍回過頭來說了一句:“做好準備,下午默寫《長恨歌》”。
裴殊:“......”
---------
裴衍回京後的第三天,朝廷開始休沐,因為今年裴仲元去世的關係,這個年國公府顯得特別冷清。
沒有換對聯,沒有掛燈籠。
裴墉帶著孫子孫女們簡單的吃了頓飯。
裴衍陪著祖父一通在祠堂守歲,裴殊年紀還小,到了約莫亥時便熬不住睡了過去。
裴衍親自將弟弟抱回房間,著人好生看顧著,自己又回到了宗祠。
等到報更人敲響子時的銅鑼。裴衍才起身勸祖父回去休息。
翌日,裴衍在小蝶的伺候下起身洗漱,從今天開始,他就正式滿十五歲了。
古人十五歲是要束發的,裴衍自己可不會紮頭發,隻能坐在梳妝台前任由小蝶和初雲肆意擺弄。
“公子生的可真好看。”一旁的初雲看著小蝶熟練的將裴衍的長發紮成一個發髻,取了根白色的發帶束起。輕笑著說道。
古代的銅鏡清晰度感人,裴衍實際上看不清楚自己的膚色,但僅憑五官和臉型來看,這張臉卻是足以讓很多人趨之若鶩。
裴衍覺得自己放到現代社會,光靠臉都能成為頂流中的扛把子。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對裴府而言同樣是新的開始。
因為從今天開始,裴府的小公爺要正式開始學武了。
隻是裴衍怎麽也想不到,祖父給自己找來的師傅竟是個相貌清麗的女子。
那女子看上去約莫二十來歲,身形小巧,一身黑色的勁裝襯托出一絲英氣。
但見她腳上穿的靴子,卻是軍營裏士兵標配的樣式。
這年代竟也有女子從軍嗎?
裴衍一臉疑惑的看向祖父。
“湘君是我四年前在西北邊軍時遇到的,他的父母讓黨項人害了性命,我本欲將其托付給當地的農婦照看,未曾想她竟效仿古之木蘭,女扮男裝混入軍營。”
裴衍了然,女扮男裝哪兒那麽容易。
“軍營裏一幫軍漢,她一個女子如何藏的住身,不久便被人發現帶到我麵前了,我見其心智堅毅,這才破例收入麾下。沒想到倒是撿了個寶。湘君最初在軍營跟隨我的副將徐斌習武,這才不過四年的功夫,整個西北大營能打贏她的沒幾個。說起來她習武時年紀比你都大,想說她的路數或許更適合現在的你。”
“姑娘用的是刀?”裴衍打量了一番眼前的少女。見其腰間配著一長一短兩把刀,便問道。
“公子不必如此客氣,小人用的正是雙刀。”洛湘君恭敬地拱手行禮,低頭說道。
“女子的力氣比不上男子,大刀大槍這類重兵器不太適合她們,湘君的雙刀走的是靈巧多變的路數,並且一攻一守自成體係,出刀收刀之間自有章法。你雖然要學武,可終究花不了太多的時間,若一味尋求剛猛的路數,沒有個幾年的苦工怕是比不得別人。”裴墉開口替洛湘君解釋道。
裴衍點了點頭,他要學的不是戰場廝殺的功夫,而是防身的武藝,雖說一力破十會,但比起那些經年累月都在訓練的軍士,自己的力顯然差的有些多。
走技術流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這也就意味著想要學好需要更多的天賦。
“既如此,那便開始吧。”
洛湘君抽出腰間的長刀,橫在胸前雙手遞給了裴衍。
那刀看著約莫四尺餘長,三指寬,單側開刃,刀背並不厚重,全身由碳鋼打造,散發著絲絲寒氣,一看便不是凡品。
裴衍看樣式像極了唐刀中的直刀,伸手接過來一瞬間便覺得手上倏地一沉。
這刀少說有十餘斤重。
裴衍單手提著雖說不費勁,可揮舞起來卻沒那麽容易。
而洛湘君教給自己的第一課便是,橫向揮刀五百,縱劈五百,然後持刀與肩同寬一炷香的時間。
裴衍表示,別說五百次了,就隻是揮上大幾十次,這手就已經酸的不行了。
隻不過裴衍可不是什麽輕易言棄的人,一刀接著一刀的揮出。在這寒冬中,鋼刀與寒風摩擦發出呼呼的聲響。
原本洛湘君對裴衍這樣的文弱書生是有些不屑的,但畢竟裴衍算是自己的主子,更是自己恩人的嫡孫,即便不情願也必須用心去教。
最開始見到裴衍,發現是個長得這般好看的白麵書生後,雖感歎其俊秀的容顏,但內心卻愈發覺得裴衍不是練武的料。
然而,就在裴衍第三百次完成揮刀動作之後,洛湘君的臉色終於有了一些變化。
作為女子,她深知自己達到如今的程度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可以說裴衍現在連她當初的門檻都沒達到。
但同樣的,她自小貧困,六七歲便要學著砍柴挑水,一顆心比起常人堅韌不知多少倍。
學武雖然很苦,但她卻能夠堅持下來。
而裴衍可是自小錦衣玉食的小公爺,別說挑水砍柴了,就是吃飯都有人送到嘴邊。
這樣的人,在自己提出苛刻的要求後竟能一言不發的咬牙堅持到現在。
裴衍的五百次揮刀可不是隨便揮來揮去的,在洛湘君示範過後,裴衍每一下揮刀都力求做到標準,精益求精。
要麽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汗水濕透了整個背襟,五百次揮刀緊接著五百次劈砍,裴衍隻覺得這手已經不是自己的了。
不科學,這太不科學了。
裴衍的內心狂喊,自己明天起來右手怕不是得疼死。
內心吐槽不斷,臉上卻是麵無表情,一下又一下的重複一個動作。
等到最後洛湘君點燃半柱香,開始做持刀站姿的時候,裴衍最終沒能堅持到最後,香燃至最後的四分之一,裴衍的手不受控製的抽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