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狩四年“將軍衛青將四將軍出定襄, 將軍去病出代, 各將五萬騎。步兵踵軍後數十萬人。青至幕北圍單於,斬首萬九千級,至闐顏山乃還。去病與左賢王戰, 斬獲首虜七萬餘級,封狼居胥山乃還。兩軍士死者數萬人。”
——《漢書·武帝紀》
—————————————————————————————————————————
這一場仗劉徹是下了大本錢了的, 光是戰鬥人員便有數十萬,後勤還沒算在內, 他是希望能夠在這一仗裏把匈奴徹底打趴下, 就算不能滅其國,也要匈奴幾十年裏緩不過氣來。目的是達到了,可是問題也來了。攢了若幹年的家底, 又空了。隨著漠北大勝而來的, 還有對有功人員的封賞問題,讓朝上局勢又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籌措軍費的時候, 經過前些年的努力, 還沒顯出財政緊張,待到打完了仗,算算成本,繳獲的東西值錢得少,打仗花的軍費多, 戰後封賞又是一大筆開去,劉徹開始心疼了。一心疼,便要想著法子摟錢。
造皮幣?跟20世紀40年代末“法幣”的唯一區別就在於這個皮幣沒有發行得太濫。卻同樣是擾亂金融秩序的白目手段。這麽多年, 前世的知識,能說的都說了,不能說的,都忘得差不多了,韓嫣的政治經濟學水平公限於背誦幾條原理,自己理解都很吃力,滿頭大汗地解釋了半天,才讓劉徹打消了這主意。改以下狠手地收了鹽鐵的經營之權,並且決定認真進行算r。
國家財政,到了劉徹這裏,很倒黴地碰上了個爛攤子——花錢買爵的人越積越多,到了一定的爵位便可以不用納稅,問題是,有錢買爵位的人,商人占了很大一部分,商人本來要出重稅的,人頭稅是常人的兩倍,他們一不用交稅,財政收入登時少了一項長期穩定的來源,隻好從別的地方再想法子找補。劉徹暗暗下了決心,以後不能再賣爵位了。
—————————————————————————————————————————
有功的要封賞,有過的也要罰。各有升降,幾家歡喜幾家愁。
李廣終是自殺了。對此,劉徹聳肩:“既是與匈奴決戰,便要用最穩妥的辦法,難道要為了李廣一人的心願,讓五萬大軍陪著他玩?不是沒給過他機會,隻是他若拒關而守,匈奴人不敢前,若出城野戰,他好像從來沒贏過。讓他出征,實在是礙於老將顏麵,再讓他打先鋒,我還沒有昏頭。”韓嫣沉默了,李廣出塞,實是少有勝績。
<a href="http:///"></a>
說他不行吧,放到邊境從來沒讓匈奴前進過一步,守境有功,可一旦北進,不是他自己出毛病就是跟他配合的人出毛病。實在是用也不是,不用也不是。隻好和個稀泥,用是不用、不用是用了。
韓嫣曾經委婉地表達了請李廣再任衛尉的意思,劉徹倒沒反對,李廣卻不願意。
“三個兒子的運氣比我這個做父親的都好,他們都是關內侯了,我還是這麽不上不下的。敢看來是不用我管了,可是阿陵還小,他父親早逝,我這個做祖父的,在有生之年能給他掙個列侯回來,也算對得起他父親了。”看來有些熱衷於封侯的李廣,並不隻是為了自己才如此執著。
無法阻止李廣踏上宿命的旅途,還有一件事情,韓嫣卻是能夠阻止的——李敢。李氏三兄弟,是他除劉徹外最早交到的朋友,不能坐視不管。韓嫣找到李敢的時候,他還不知道李廣的死因,隻知父親兵敗自殺。告訴他實情,總比日後從不知道誰那裏聽到誇張了不知多少倍的解釋然後腦袋發熱去找後賬要強。李敢不是不知軍規的人,固然對衛青不滿,總還沒有打上門去,讓韓嫣鬆了一口氣。
劉徹終於確定了他的太子。
先是劉徹下令賜已故的王美人夫人的印綬,並以夫人的規格葬了王氏。在大家驚詫的時候,又冊封了還在世的衛子夫為夫人。
一活一死,都是夫人,無疑活著的那個,勝算更大。活人固然無法把死人搖醒了一較長短,可是陽間的一切,死人卻是再也享用不到了。死了的王夫人,正在青春年華的時候,可能是因為皇帝還念著她的美貌,活著的衛夫人已是人老珠黃,被封的原因就耐人尋味了。衛青、霍去病的凱旋,讓人更是側目相視,她,會不會再高升一步?
確實高升了,衛子夫被劉徹正式冊封為齊王太後。在劉徹下令準備立太子大典之前,詔書下到衛子夫處,殿中諸人激動萬分,還以為是冊封皇後的詔令,冊子先冊母,給太子一個嫡子的名份,是景帝行下的先例。元狩五年,劉據被封為齊王,在大家都以為他會成為太子的時候。
劉據沒有成為太子,真是晴天霹靂,雷翻了一群人。便是不樂見劉據上位的韓嫣,聽到劉徹說:“就是閎了吧。”的時候,也是驚愕大於驚喜。
“噓——我隻先跟你說,不要告訴別人。”
韓嫣呆呆地點頭,忘了問原因。
——————————我是倒敘的分割線———————————————————————
劉徹一向少生病,有個頭疼腦熱的,不等禦醫、後宮、臣下緊張起來,他自己就先好了。這回卻不同,忙完了一場大仗,又要想著法子財政上的漏洞,先是緊張戰局後是亢奮勝利最後是擔心善後。精神一直崩得緊緊的,收拾完政事,放鬆了下來,他便覺得有些乏累,倒頭便睡,這回卻嚇壞了一群人。
再次睜開眼睛的時候,覺得光線太亮,伸手擋住了眼,發現腕上一片紅色,眯起眼,見是係著條紅線,連著個漂亮的如意結,一時有些反映不過來。
“都有誰在?”聽著自己的聲音,劉徹很不滿意,怎麽啞成這樣?聲音還挺小的。
劈哩啪啦,一連擾攘,還傳來有人跑得太快跌倒的聲音。然後是一聲聲往外傳去的驚呼:“陛下醒了~”
帳子被刷地一聲拉開,映進來一張焦急的臉。
“你睡了三天四夜。”病個三天,與睡了三天不醒,絕對不是同一個概念。
“這麽久……”劉徹沉吟道,“看來真是累著了。”
韓嫣忙扶起劉徹,嗔道:“你也太會嚇人了,一句累著了就睡這麽久?”
“嚇著你了?”
韓嫣別過眼去看向門外:“禦醫看不出毛病來,可你就是不醒,都快要自裁謝罪了。快起來梳洗一下,吃點東西吧,不覺得餓麽?”
劉徹抬眼,看著韓嫣臉色青白,眼下青痕尚在,顯是沒休息好,伸手撫了上去:“我這不是好好的?”正待說下去,撲撲的腳步聲又傳了過來,夾著“父皇”之類的呼聲,皇子們到了。
同樣是釋然的表情,四個孩子各有不同,細微的差別與稚嫩的掩飾在劉徹眼底映得清清楚楚。最為自己能醒來高興的,大概就是劉閎了。皇子們請過了安,還沒說什麽,今天輪值的衛青與張湯也進來了,不待他們見完禮,一旁備下的飯食也端了上來:“都是好孩子,守了這麽些天,你們也該累了,都回去歇著吧。朕對太傅說了,放你們一天假,都去吧。”
“喏。”
“朕睡了這幾天,朝上都還好麽?”
“回陛下,丞相具安排得妥當,您——呃,隻睡了三天……”大事還沒來得及發生呢——見韓嫣正扭臉對皇子訓道“白天別睡太多,實在太累,略眯一會兒,晚上早些睡就是了,仔細別睡得晝夜顛倒。”張湯忙接上了話。
一旁諸皇子忙肅手立著應了,方才退去。
“你都怎麽布置的?”這回是問韓嫣了。
統共就三天,還沒用到有大動作。四位皇子且居未央宮,停了功課、輪流侍疾,便在宣室近側宮室安排了幾人的臨時住處,後宮諸人、在京公主亦是輪流請安。也令中尉、衛尉、郎中令各安其職,不必慌亂,朝中諸人,該幹什麽幹什麽去,禦史大夫張湯並衛青、霍去病、宗正劉棄也被他拉了過來一起守著。為了安定人心,韓嫣明白地告訴家人,該幹什麽幹什麽,什麽事也沒有。看著韓家照舊,起初驚慌的人也都安靜了下來——咱們離皇帝遠著呢,有什麽事情,也有他們先頂著不是?
劉徹笑著點頭:“這便好。”當下,命衛青宣告武官、張湯宣告文臣,皇帝已經醒了,大家該幹什麽幹什麽去吧。兩人領命而去。
“你不吃?”
“我看著你就好。”
劉徹嘿嘿地笑了兩聲,大大地喝了一口粥:“你熬的?”看到韓嫣點頭,“味真好,就是稀了,我可三天沒吃了,光吃稀的,你就不可憐可憐我?”
“你也知道三天沒吃?”白了一眼,打個哈欠,“一下子脾胃哪受得了?下頓你還得吃粥,想吃好的,明天吧!”
嘟嘟嘴:“好想吃肉啊~”
一個暴栗子打下去:“你幾歲了?給我老實點!”連著緊張擔心了三天,韓嫣火氣不小。
這三天,韓嫣便守在宣室,反正他在這裏有常住榻位,雖然知道漢武帝個長壽的帝王,告訴自己他一定會沒事,但是看著躺在床上連翻身都少有的人,也忍不住揪緊了領口覺得氣悶。
自己心裏再煩,訪做的事情還是要做。其他人並不知道劉徹能活到70多,他的父祖壽命都不長,皇帝一病,不免議論紛紛。於是一麵守著劉徹,一麵安排布置。
前後不過三天功夫,也還壓得下,沒到大家陷入“大臣弄權軟禁皇帝”的恐慌中,劉徹也就醒了,韓嫣這才鬆了一口氣。
摸摸腦袋,劉徹道:“累著了吧?你也歇會吧?有什麽事睡醒了再說。”
“我不累,沒什麽的。”
“不累得狠了,累到腦筋快不清楚了,你才不會……”摸摸自己被敲的腦袋。
韓嫣呆了呆,好像真的反映有些遲鈍了,低頭無語。眼前紅影晃動:“這是你弄的?”
看著紅色的繩結,韓嫣漲紅了臉,伸手要搶,也搶到了。隻是,那結子劉徹並沒從腕上取下來。大力一扯,劉徹順勢壓了過來。
“哪個都沒偏,就沒想過我要死了,你要如何自處麽?”
“你且死不了呢。”
“是麽?”爬起來,乖乖地繼續喝粥。
一邊喝一邊琢磨,既然一切都井然有序,那他就再“病”著好了,病去如抽絲嘛,再說,這次睡得有些過頭,老覺得身子發懶,正好多將養一下。於是,劉徹躺在榻上,看著大家圍在身側忙碌,裝睡偷聽一下悄悄話。很美好的日子嘛!
韓嫣隻是限了時間不許太長,以免打擾了劉徹休息,並不禁諸人請安,諸皇子是隨身在的,沒隻許哪一個不許另一個,後宮有名份的,除非劉徹單獨點名,都一塊兒拎過來,免得被說厚此薄彼,劉徹也沒單點了某一皇子、某一妃子,於是大家一起來。請安排隊,皇子裏是劉據打頭,妃妾裏是衛子夫打頭,各是一臉凝重。閎看著自己是滿眼憂慮,旦與胥看著據有些忌妒不屑,據也是憂慮,卻在行動間無意中把弟弟們都擋在了後麵。妃子們看衛子夫的眼神就更有趣了,生子的李姬是一種眼神、未生子的尹氏與邢氏又是另一種,好一場大戲。
劉徹看到眼裏,記在心裏,悄悄對韓嫣道:“我若立時死了,這些人,怕也就是這付樣子了。”韓嫣覺得劉據身為皇長子,也挑不出毛病來,序列靠前,比弟弟們略有些得意對個十歲孩子來說,再正常不過了。衛子夫身為皇長子之母,做太後的可能性比誰都大,卻也仍舊溫謙,還能照顧一下劉閎,不像李姬,因為不得寵,一憂憤,把兒子的前途給憂憤沒了。至於別人巴結他們,他們也攔不住不是?這麽說來,劉徹是滿意劉據了?
劉徹卻不這麽想,母親活著,在仰望的臣子那裏是優點,到了俯視的劉徹眼中卻成了缺點。病榻前,幾乎都是讓著衛子夫在安排——自己且還沒死呢,所有人都讓著這個女人在眼前指手劃腳,劉徹不痛快了。
隻要皇帝的母親還活著,那麽像田`這樣極不得人待見的人,都能成為丞相。劉徹親見過大漢朝兩位皇太後的強勢,隻要她們活著,她們的家人就能橫著走。竇皇後的存在,讓剛剛剿滅了諸呂的漢臣擔心她曾被人販賣做奴婢的弟弟會在她成了太後以後讓自己遭遇不幸。太後,在劉徹眼裏,就是有“孝”字禮法撐腰的合法強盜,吹不得打不得,隻能供著,還得聽她的話。相比之下,大司馬大將軍勢壓君王簡直就是個笑話,再強也是臣子。
自己的父祖年壽不高,四、五十歲便去了,劉徹偷偷估計了一下自己的壽數,也就是這個樣子了,此時他還沒有“再活五百年”的雄心壯誌,開始擔憂起身後事來了。辛辛苦苦創下的大好基業,卻讓個女人高踞於這金字塔的最頂端,劉徹很是不樂。
衛子夫一向恭良,劉徹也看在眼裏,但是考慮到儲位的時候,他便不憚用最陰暗的想法來打量這個女人。王太後當年,何等溫良謙恭?竇太後一死,也是鬧得沸反盈天。
劉閎失了母親,本來劉徹還要擔心他受不住打擊,沒想到他居然扛住了,還成熟了不少。
然而,論資排輩,怎麽排,都該輪到劉據做太子的。沒有嫡子,劉據是長子,也不是蠢得天怒人怨,不立他,立誰?這是天下人的想法。
眼看著皇子年歲漸長,不立太子實在說不過去,皇帝的這次“休息”在大家眼裏實稱得上是“病得凶險”,於是,劉徹剛剛結束了他的病休,有人開始請立太子。本是為國著想的好事,隻是在奏章的寫法上,多少都提著“先天之製,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不免讓看的人想歪。
劉徹捏著表章,心情是震怒。他的耳報神不少,眼線雖不說遍及長安,至少對列侯、朝官的作為還是略知一二的。諸人如同偷糧老鼠般的舉動,倒有七八分落在了他的眼裏。朝臣之間不可能沒有聯係,也不可能不顯出一點立場來,人無完人,有點小動作劉徹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權當沒看見。
但是眾口一詞,真是半刻都等不得了!這麽想著要擁立之功?急著示好?朕隻是病了一回,還沒死!朕偏不如你們的意。
劉徹不怕不立劉據衛家就敢造反,他心裏清楚,怨氣或許有,要說反心,那是不可能的。衛氏因自己而起,勢力隻在軍中,這二十年來對軍隊的改造,讓軍隊的向心力對皇帝的忠誠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就是想反也反不起來。然而,卻有些擔心一打退了匈奴就決定太子不是劉據,會令臣下寒心。
但是看到朝中若有若無的串連,隱隱地像是認定了一個新的主子,他便把最後一點顧忌給拋到了腦後。
————————————————再翻回來—————————————————————
衛子夫很鬱悶,黯然神傷。十四入宮,便得帝王青睞,為他生下了第一個孩子,證明了不孕的不是皇帝;為他生下了第一個兒子,讓他覺得後繼有人;弟弟、外甥為他出生入死;單這宮裏實沒有自己給劉徹帶來得更多,現今卻得了這樣的下場。欲哭無淚。
她很不解,不立劉據,要立誰?還有誰比劉據更有資格做太子?
衛子夫本是小心翼翼的人,出身低微,更讓她是加倍的小心。生下劉據後,情況就有些改變,劉徹後宮,就沒有個正經人家出來的,比起別人,她還算好的。
原本是奴婢的時候,隻想著能跟正常人一樣生活就好,待入了宮,便想著能生下一兒半女後半生也好有個依靠,生了兒子,就開始想做太後了。人的需要層次總是在不斷提升的。你不能拿一個奴婢的要求來衡量皇子之母,她的身份已經改變。
她在心裏翻來覆去掂量了很多回,娘家人爭氣,有大功於國,平日裏也是小心謹慎,不養門客,不薦私人,劉據又是長子,自己位份不低,劉閎之母雖然有寵,可前年她死了。李姬是生了兩個兒子,可都不受待見。反觀劉據,少時長在自己身邊,盡心教養,禮儀周到,也不愚笨,不該是天生的儲君麽?
現如今,衛青閑居家中,霍去病,自從他拜了生父又接回那個名叫霍光的弟弟開始,他的立場也已經鮮——他不會為衛氏徹底奉獻,不願攪得太深,情勢危時,他會拉衛家一把,但是不可能把自己完全等同於衛家。霍去病流著衛家的血,卻是姓霍,親近又不是那麽親密。
軍中新人出自軍校,這些人如今是隻認劉徹了。老人,淮南一案牽進不少,還有就是資格比衛家還老的,使不動。不知不覺間,劉徹竟是把兵權攏了個嚴實。
想想昔年衛青的部屬,霍去病勢力上升的時候,衛子夫有些暗喜,一輩挨著一輩,衛家皆有能人,衛青退了,霍去病頂上,正是自然的交接,衛青三子尚幼,由已經成年的霍去病來作為衛青的繼承者,正是相宜。衛青門下趁熱灶去投霍去病,衛家人沒有刻意去籠絡倒也有些樂觀其成。隻是霍去病的性子不喜麻煩,沒有功夫與人深交,竟致這些人離衛家漸行漸遠了。
再看長安城中,劉徹早已命韓說為郎中令、李蔡為中尉、李敢為衛尉,期門、建章皆由新人掌管——都是與諸皇子無瓜葛立場的。韓說算是中立的,可李家,李廣是死在軍中的,這分明是把自己都當成了賊來防。
真的寒心了。
抱著涼透了的心,衛子夫開始收拾劉據就國的行裝。正要啟程,卻被留了下來——劉徹策劉旦為燕王、劉胥為廣陵王,命劉據留下觀禮。策王之禮已畢,皆令拜完太子再行就國——君臣名份先定。太子,是劉閎。
—————————————————————————————————————————
天上掉下個大餡餅,砸到了劉閎腦袋上。母親早亡,令劉閎第一次嚐到了冷暖交替的世情,正在苦苦掙紮。突然之間卻讓他做了太子,人生的起伏太大,他有些難以適應。
死前隻是美人的母親,死後卻成了夫人。這是尊重母親看重自己了吧?自己做了太子,母親會高興吧?
“隻恨我為什麽要把你晚生了一年,衛氏子不過是生得早一年,天下便都當是未來的太子,他有什麽本事?給隻受傷的兔子包包腳就能說成是仁慈?天下人都是兔子麽?他是皇子又不是獸醫!”
“你父皇最疼愛的是你,你比那個皇長子聰明百倍,為什麽世人隻看到了他?”
“隻因我來得晚了一步,衛子夫早已侍駕多年,隻因你來得晚了一步,衛氏子已經降生。除此之外,我們哪點不如人?她衛子夫若是良子家我也認了,明明是出身不比我尊貴的,她一介奴婢都能想著當皇太後,為什麽,我不行?”
“你在胡說些什麽?不想爭?封王便好?你也想封到長沙去麽?你以為母親不想你平平安安過一生麽?你不想爭,他們也未必容得下你!你隻比他差一歲,隔得太近,不光是我看著你有可能,他們難道不防備你麽?呂太後當年,是怎麽對高祖諸子的?要母親再給你說一遍麽?”
聽得多了,劉閎心下不解,衛娘娘人不壞的,哪有傳說中呂後的凶狠?不明白還要爭什麽,父皇更喜歡自己不是麽?
直到母親病亡,他才明白,自己不爭出頭來,別人便要踩著自己的肩膀去出頭。爭了,得了太子位,至少,沒有奴婢敢在背後“小聲”議論。皇兄在看到衛娘娘也給自己備了東西的時候,不會露出那樣的眼神,就像自己看到餓了飯的小狗時,很想扔出一根肉骨頭的眼神。看小狗的時候,覺得自己真是太善良了,等到自己被那種眼神看的時候,心裏卻忍不住泛嘔。天皇貴胄,誰願被人施舍?
不用被人可憐,感覺,還真好。
——《漢書·武帝紀》
—————————————————————————————————————————
這一場仗劉徹是下了大本錢了的, 光是戰鬥人員便有數十萬,後勤還沒算在內, 他是希望能夠在這一仗裏把匈奴徹底打趴下, 就算不能滅其國,也要匈奴幾十年裏緩不過氣來。目的是達到了,可是問題也來了。攢了若幹年的家底, 又空了。隨著漠北大勝而來的, 還有對有功人員的封賞問題,讓朝上局勢又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籌措軍費的時候, 經過前些年的努力, 還沒顯出財政緊張,待到打完了仗,算算成本,繳獲的東西值錢得少,打仗花的軍費多, 戰後封賞又是一大筆開去,劉徹開始心疼了。一心疼,便要想著法子摟錢。
造皮幣?跟20世紀40年代末“法幣”的唯一區別就在於這個皮幣沒有發行得太濫。卻同樣是擾亂金融秩序的白目手段。這麽多年, 前世的知識,能說的都說了,不能說的,都忘得差不多了,韓嫣的政治經濟學水平公限於背誦幾條原理,自己理解都很吃力,滿頭大汗地解釋了半天,才讓劉徹打消了這主意。改以下狠手地收了鹽鐵的經營之權,並且決定認真進行算r。
國家財政,到了劉徹這裏,很倒黴地碰上了個爛攤子——花錢買爵的人越積越多,到了一定的爵位便可以不用納稅,問題是,有錢買爵位的人,商人占了很大一部分,商人本來要出重稅的,人頭稅是常人的兩倍,他們一不用交稅,財政收入登時少了一項長期穩定的來源,隻好從別的地方再想法子找補。劉徹暗暗下了決心,以後不能再賣爵位了。
—————————————————————————————————————————
有功的要封賞,有過的也要罰。各有升降,幾家歡喜幾家愁。
李廣終是自殺了。對此,劉徹聳肩:“既是與匈奴決戰,便要用最穩妥的辦法,難道要為了李廣一人的心願,讓五萬大軍陪著他玩?不是沒給過他機會,隻是他若拒關而守,匈奴人不敢前,若出城野戰,他好像從來沒贏過。讓他出征,實在是礙於老將顏麵,再讓他打先鋒,我還沒有昏頭。”韓嫣沉默了,李廣出塞,實是少有勝績。
<a href="http:///"></a>
說他不行吧,放到邊境從來沒讓匈奴前進過一步,守境有功,可一旦北進,不是他自己出毛病就是跟他配合的人出毛病。實在是用也不是,不用也不是。隻好和個稀泥,用是不用、不用是用了。
韓嫣曾經委婉地表達了請李廣再任衛尉的意思,劉徹倒沒反對,李廣卻不願意。
“三個兒子的運氣比我這個做父親的都好,他們都是關內侯了,我還是這麽不上不下的。敢看來是不用我管了,可是阿陵還小,他父親早逝,我這個做祖父的,在有生之年能給他掙個列侯回來,也算對得起他父親了。”看來有些熱衷於封侯的李廣,並不隻是為了自己才如此執著。
無法阻止李廣踏上宿命的旅途,還有一件事情,韓嫣卻是能夠阻止的——李敢。李氏三兄弟,是他除劉徹外最早交到的朋友,不能坐視不管。韓嫣找到李敢的時候,他還不知道李廣的死因,隻知父親兵敗自殺。告訴他實情,總比日後從不知道誰那裏聽到誇張了不知多少倍的解釋然後腦袋發熱去找後賬要強。李敢不是不知軍規的人,固然對衛青不滿,總還沒有打上門去,讓韓嫣鬆了一口氣。
劉徹終於確定了他的太子。
先是劉徹下令賜已故的王美人夫人的印綬,並以夫人的規格葬了王氏。在大家驚詫的時候,又冊封了還在世的衛子夫為夫人。
一活一死,都是夫人,無疑活著的那個,勝算更大。活人固然無法把死人搖醒了一較長短,可是陽間的一切,死人卻是再也享用不到了。死了的王夫人,正在青春年華的時候,可能是因為皇帝還念著她的美貌,活著的衛夫人已是人老珠黃,被封的原因就耐人尋味了。衛青、霍去病的凱旋,讓人更是側目相視,她,會不會再高升一步?
確實高升了,衛子夫被劉徹正式冊封為齊王太後。在劉徹下令準備立太子大典之前,詔書下到衛子夫處,殿中諸人激動萬分,還以為是冊封皇後的詔令,冊子先冊母,給太子一個嫡子的名份,是景帝行下的先例。元狩五年,劉據被封為齊王,在大家都以為他會成為太子的時候。
劉據沒有成為太子,真是晴天霹靂,雷翻了一群人。便是不樂見劉據上位的韓嫣,聽到劉徹說:“就是閎了吧。”的時候,也是驚愕大於驚喜。
“噓——我隻先跟你說,不要告訴別人。”
韓嫣呆呆地點頭,忘了問原因。
——————————我是倒敘的分割線———————————————————————
劉徹一向少生病,有個頭疼腦熱的,不等禦醫、後宮、臣下緊張起來,他自己就先好了。這回卻不同,忙完了一場大仗,又要想著法子財政上的漏洞,先是緊張戰局後是亢奮勝利最後是擔心善後。精神一直崩得緊緊的,收拾完政事,放鬆了下來,他便覺得有些乏累,倒頭便睡,這回卻嚇壞了一群人。
再次睜開眼睛的時候,覺得光線太亮,伸手擋住了眼,發現腕上一片紅色,眯起眼,見是係著條紅線,連著個漂亮的如意結,一時有些反映不過來。
“都有誰在?”聽著自己的聲音,劉徹很不滿意,怎麽啞成這樣?聲音還挺小的。
劈哩啪啦,一連擾攘,還傳來有人跑得太快跌倒的聲音。然後是一聲聲往外傳去的驚呼:“陛下醒了~”
帳子被刷地一聲拉開,映進來一張焦急的臉。
“你睡了三天四夜。”病個三天,與睡了三天不醒,絕對不是同一個概念。
“這麽久……”劉徹沉吟道,“看來真是累著了。”
韓嫣忙扶起劉徹,嗔道:“你也太會嚇人了,一句累著了就睡這麽久?”
“嚇著你了?”
韓嫣別過眼去看向門外:“禦醫看不出毛病來,可你就是不醒,都快要自裁謝罪了。快起來梳洗一下,吃點東西吧,不覺得餓麽?”
劉徹抬眼,看著韓嫣臉色青白,眼下青痕尚在,顯是沒休息好,伸手撫了上去:“我這不是好好的?”正待說下去,撲撲的腳步聲又傳了過來,夾著“父皇”之類的呼聲,皇子們到了。
同樣是釋然的表情,四個孩子各有不同,細微的差別與稚嫩的掩飾在劉徹眼底映得清清楚楚。最為自己能醒來高興的,大概就是劉閎了。皇子們請過了安,還沒說什麽,今天輪值的衛青與張湯也進來了,不待他們見完禮,一旁備下的飯食也端了上來:“都是好孩子,守了這麽些天,你們也該累了,都回去歇著吧。朕對太傅說了,放你們一天假,都去吧。”
“喏。”
“朕睡了這幾天,朝上都還好麽?”
“回陛下,丞相具安排得妥當,您——呃,隻睡了三天……”大事還沒來得及發生呢——見韓嫣正扭臉對皇子訓道“白天別睡太多,實在太累,略眯一會兒,晚上早些睡就是了,仔細別睡得晝夜顛倒。”張湯忙接上了話。
一旁諸皇子忙肅手立著應了,方才退去。
“你都怎麽布置的?”這回是問韓嫣了。
統共就三天,還沒用到有大動作。四位皇子且居未央宮,停了功課、輪流侍疾,便在宣室近側宮室安排了幾人的臨時住處,後宮諸人、在京公主亦是輪流請安。也令中尉、衛尉、郎中令各安其職,不必慌亂,朝中諸人,該幹什麽幹什麽去,禦史大夫張湯並衛青、霍去病、宗正劉棄也被他拉了過來一起守著。為了安定人心,韓嫣明白地告訴家人,該幹什麽幹什麽,什麽事也沒有。看著韓家照舊,起初驚慌的人也都安靜了下來——咱們離皇帝遠著呢,有什麽事情,也有他們先頂著不是?
劉徹笑著點頭:“這便好。”當下,命衛青宣告武官、張湯宣告文臣,皇帝已經醒了,大家該幹什麽幹什麽去吧。兩人領命而去。
“你不吃?”
“我看著你就好。”
劉徹嘿嘿地笑了兩聲,大大地喝了一口粥:“你熬的?”看到韓嫣點頭,“味真好,就是稀了,我可三天沒吃了,光吃稀的,你就不可憐可憐我?”
“你也知道三天沒吃?”白了一眼,打個哈欠,“一下子脾胃哪受得了?下頓你還得吃粥,想吃好的,明天吧!”
嘟嘟嘴:“好想吃肉啊~”
一個暴栗子打下去:“你幾歲了?給我老實點!”連著緊張擔心了三天,韓嫣火氣不小。
這三天,韓嫣便守在宣室,反正他在這裏有常住榻位,雖然知道漢武帝個長壽的帝王,告訴自己他一定會沒事,但是看著躺在床上連翻身都少有的人,也忍不住揪緊了領口覺得氣悶。
自己心裏再煩,訪做的事情還是要做。其他人並不知道劉徹能活到70多,他的父祖壽命都不長,皇帝一病,不免議論紛紛。於是一麵守著劉徹,一麵安排布置。
前後不過三天功夫,也還壓得下,沒到大家陷入“大臣弄權軟禁皇帝”的恐慌中,劉徹也就醒了,韓嫣這才鬆了一口氣。
摸摸腦袋,劉徹道:“累著了吧?你也歇會吧?有什麽事睡醒了再說。”
“我不累,沒什麽的。”
“不累得狠了,累到腦筋快不清楚了,你才不會……”摸摸自己被敲的腦袋。
韓嫣呆了呆,好像真的反映有些遲鈍了,低頭無語。眼前紅影晃動:“這是你弄的?”
看著紅色的繩結,韓嫣漲紅了臉,伸手要搶,也搶到了。隻是,那結子劉徹並沒從腕上取下來。大力一扯,劉徹順勢壓了過來。
“哪個都沒偏,就沒想過我要死了,你要如何自處麽?”
“你且死不了呢。”
“是麽?”爬起來,乖乖地繼續喝粥。
一邊喝一邊琢磨,既然一切都井然有序,那他就再“病”著好了,病去如抽絲嘛,再說,這次睡得有些過頭,老覺得身子發懶,正好多將養一下。於是,劉徹躺在榻上,看著大家圍在身側忙碌,裝睡偷聽一下悄悄話。很美好的日子嘛!
韓嫣隻是限了時間不許太長,以免打擾了劉徹休息,並不禁諸人請安,諸皇子是隨身在的,沒隻許哪一個不許另一個,後宮有名份的,除非劉徹單獨點名,都一塊兒拎過來,免得被說厚此薄彼,劉徹也沒單點了某一皇子、某一妃子,於是大家一起來。請安排隊,皇子裏是劉據打頭,妃妾裏是衛子夫打頭,各是一臉凝重。閎看著自己是滿眼憂慮,旦與胥看著據有些忌妒不屑,據也是憂慮,卻在行動間無意中把弟弟們都擋在了後麵。妃子們看衛子夫的眼神就更有趣了,生子的李姬是一種眼神、未生子的尹氏與邢氏又是另一種,好一場大戲。
劉徹看到眼裏,記在心裏,悄悄對韓嫣道:“我若立時死了,這些人,怕也就是這付樣子了。”韓嫣覺得劉據身為皇長子,也挑不出毛病來,序列靠前,比弟弟們略有些得意對個十歲孩子來說,再正常不過了。衛子夫身為皇長子之母,做太後的可能性比誰都大,卻也仍舊溫謙,還能照顧一下劉閎,不像李姬,因為不得寵,一憂憤,把兒子的前途給憂憤沒了。至於別人巴結他們,他們也攔不住不是?這麽說來,劉徹是滿意劉據了?
劉徹卻不這麽想,母親活著,在仰望的臣子那裏是優點,到了俯視的劉徹眼中卻成了缺點。病榻前,幾乎都是讓著衛子夫在安排——自己且還沒死呢,所有人都讓著這個女人在眼前指手劃腳,劉徹不痛快了。
隻要皇帝的母親還活著,那麽像田`這樣極不得人待見的人,都能成為丞相。劉徹親見過大漢朝兩位皇太後的強勢,隻要她們活著,她們的家人就能橫著走。竇皇後的存在,讓剛剛剿滅了諸呂的漢臣擔心她曾被人販賣做奴婢的弟弟會在她成了太後以後讓自己遭遇不幸。太後,在劉徹眼裏,就是有“孝”字禮法撐腰的合法強盜,吹不得打不得,隻能供著,還得聽她的話。相比之下,大司馬大將軍勢壓君王簡直就是個笑話,再強也是臣子。
自己的父祖年壽不高,四、五十歲便去了,劉徹偷偷估計了一下自己的壽數,也就是這個樣子了,此時他還沒有“再活五百年”的雄心壯誌,開始擔憂起身後事來了。辛辛苦苦創下的大好基業,卻讓個女人高踞於這金字塔的最頂端,劉徹很是不樂。
衛子夫一向恭良,劉徹也看在眼裏,但是考慮到儲位的時候,他便不憚用最陰暗的想法來打量這個女人。王太後當年,何等溫良謙恭?竇太後一死,也是鬧得沸反盈天。
劉閎失了母親,本來劉徹還要擔心他受不住打擊,沒想到他居然扛住了,還成熟了不少。
然而,論資排輩,怎麽排,都該輪到劉據做太子的。沒有嫡子,劉據是長子,也不是蠢得天怒人怨,不立他,立誰?這是天下人的想法。
眼看著皇子年歲漸長,不立太子實在說不過去,皇帝的這次“休息”在大家眼裏實稱得上是“病得凶險”,於是,劉徹剛剛結束了他的病休,有人開始請立太子。本是為國著想的好事,隻是在奏章的寫法上,多少都提著“先天之製,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不免讓看的人想歪。
劉徹捏著表章,心情是震怒。他的耳報神不少,眼線雖不說遍及長安,至少對列侯、朝官的作為還是略知一二的。諸人如同偷糧老鼠般的舉動,倒有七八分落在了他的眼裏。朝臣之間不可能沒有聯係,也不可能不顯出一點立場來,人無完人,有點小動作劉徹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權當沒看見。
但是眾口一詞,真是半刻都等不得了!這麽想著要擁立之功?急著示好?朕隻是病了一回,還沒死!朕偏不如你們的意。
劉徹不怕不立劉據衛家就敢造反,他心裏清楚,怨氣或許有,要說反心,那是不可能的。衛氏因自己而起,勢力隻在軍中,這二十年來對軍隊的改造,讓軍隊的向心力對皇帝的忠誠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就是想反也反不起來。然而,卻有些擔心一打退了匈奴就決定太子不是劉據,會令臣下寒心。
但是看到朝中若有若無的串連,隱隱地像是認定了一個新的主子,他便把最後一點顧忌給拋到了腦後。
————————————————再翻回來—————————————————————
衛子夫很鬱悶,黯然神傷。十四入宮,便得帝王青睞,為他生下了第一個孩子,證明了不孕的不是皇帝;為他生下了第一個兒子,讓他覺得後繼有人;弟弟、外甥為他出生入死;單這宮裏實沒有自己給劉徹帶來得更多,現今卻得了這樣的下場。欲哭無淚。
她很不解,不立劉據,要立誰?還有誰比劉據更有資格做太子?
衛子夫本是小心翼翼的人,出身低微,更讓她是加倍的小心。生下劉據後,情況就有些改變,劉徹後宮,就沒有個正經人家出來的,比起別人,她還算好的。
原本是奴婢的時候,隻想著能跟正常人一樣生活就好,待入了宮,便想著能生下一兒半女後半生也好有個依靠,生了兒子,就開始想做太後了。人的需要層次總是在不斷提升的。你不能拿一個奴婢的要求來衡量皇子之母,她的身份已經改變。
她在心裏翻來覆去掂量了很多回,娘家人爭氣,有大功於國,平日裏也是小心謹慎,不養門客,不薦私人,劉據又是長子,自己位份不低,劉閎之母雖然有寵,可前年她死了。李姬是生了兩個兒子,可都不受待見。反觀劉據,少時長在自己身邊,盡心教養,禮儀周到,也不愚笨,不該是天生的儲君麽?
現如今,衛青閑居家中,霍去病,自從他拜了生父又接回那個名叫霍光的弟弟開始,他的立場也已經鮮——他不會為衛氏徹底奉獻,不願攪得太深,情勢危時,他會拉衛家一把,但是不可能把自己完全等同於衛家。霍去病流著衛家的血,卻是姓霍,親近又不是那麽親密。
軍中新人出自軍校,這些人如今是隻認劉徹了。老人,淮南一案牽進不少,還有就是資格比衛家還老的,使不動。不知不覺間,劉徹竟是把兵權攏了個嚴實。
想想昔年衛青的部屬,霍去病勢力上升的時候,衛子夫有些暗喜,一輩挨著一輩,衛家皆有能人,衛青退了,霍去病頂上,正是自然的交接,衛青三子尚幼,由已經成年的霍去病來作為衛青的繼承者,正是相宜。衛青門下趁熱灶去投霍去病,衛家人沒有刻意去籠絡倒也有些樂觀其成。隻是霍去病的性子不喜麻煩,沒有功夫與人深交,竟致這些人離衛家漸行漸遠了。
再看長安城中,劉徹早已命韓說為郎中令、李蔡為中尉、李敢為衛尉,期門、建章皆由新人掌管——都是與諸皇子無瓜葛立場的。韓說算是中立的,可李家,李廣是死在軍中的,這分明是把自己都當成了賊來防。
真的寒心了。
抱著涼透了的心,衛子夫開始收拾劉據就國的行裝。正要啟程,卻被留了下來——劉徹策劉旦為燕王、劉胥為廣陵王,命劉據留下觀禮。策王之禮已畢,皆令拜完太子再行就國——君臣名份先定。太子,是劉閎。
—————————————————————————————————————————
天上掉下個大餡餅,砸到了劉閎腦袋上。母親早亡,令劉閎第一次嚐到了冷暖交替的世情,正在苦苦掙紮。突然之間卻讓他做了太子,人生的起伏太大,他有些難以適應。
死前隻是美人的母親,死後卻成了夫人。這是尊重母親看重自己了吧?自己做了太子,母親會高興吧?
“隻恨我為什麽要把你晚生了一年,衛氏子不過是生得早一年,天下便都當是未來的太子,他有什麽本事?給隻受傷的兔子包包腳就能說成是仁慈?天下人都是兔子麽?他是皇子又不是獸醫!”
“你父皇最疼愛的是你,你比那個皇長子聰明百倍,為什麽世人隻看到了他?”
“隻因我來得晚了一步,衛子夫早已侍駕多年,隻因你來得晚了一步,衛氏子已經降生。除此之外,我們哪點不如人?她衛子夫若是良子家我也認了,明明是出身不比我尊貴的,她一介奴婢都能想著當皇太後,為什麽,我不行?”
“你在胡說些什麽?不想爭?封王便好?你也想封到長沙去麽?你以為母親不想你平平安安過一生麽?你不想爭,他們也未必容得下你!你隻比他差一歲,隔得太近,不光是我看著你有可能,他們難道不防備你麽?呂太後當年,是怎麽對高祖諸子的?要母親再給你說一遍麽?”
聽得多了,劉閎心下不解,衛娘娘人不壞的,哪有傳說中呂後的凶狠?不明白還要爭什麽,父皇更喜歡自己不是麽?
直到母親病亡,他才明白,自己不爭出頭來,別人便要踩著自己的肩膀去出頭。爭了,得了太子位,至少,沒有奴婢敢在背後“小聲”議論。皇兄在看到衛娘娘也給自己備了東西的時候,不會露出那樣的眼神,就像自己看到餓了飯的小狗時,很想扔出一根肉骨頭的眼神。看小狗的時候,覺得自己真是太善良了,等到自己被那種眼神看的時候,心裏卻忍不住泛嘔。天皇貴胄,誰願被人施舍?
不用被人可憐,感覺,還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