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第十三次相親71
他正任由思緒像迎風柳絮一樣在想象空間裏飄搖,忽然看到兩個私下勢同水火的同事在親密無間的交談。
不知底細的人看到這一幕,一定會誤以為他倆親如一家,是可兩肋插刀的過命兄弟。
事實上,要不是有國家法律的威懾,這倆貨之間的矛盾,早到了非得拔刀相向,血濺五步的地步。
有時候,m君也會疑惑,這倆人渣真的是厭惡對方,恨不得對方去死嗎?還是借那些過激言論,引誘聽眾們吐露自己的心聲呢?
就像古代壞人們常說的“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犧牲一點個人隱私,來換取他人更有價值的秘密?
有一點,m君是心知肚明的,這倆禽牲沒一個好東西,都是一路貨色,隻會坑人害人。
對這種東西,最好的辦法就是敬而遠之。
其實,想想挺可笑。這些小角色的生活充裏斥著相互利用,相互欺騙,相互坑害,把每一天都搞得像是一場諜戰大戲。
什麽武經七書,什麽三十六計,什麽陰謀陽謀,簡直是應有盡有,無所不有,一套一套害人的法門,不重樣的施展出來,單位內可謂奇謀巧計千變萬化如萬花筒一樣,讓m君這種不善此道者真是應接不暇。
普普通通的一個掙錢吃飯的地方竟然比戲台子還熱鬧。所有人都自覺,或不自覺的被卷進漩渦裏,一個個都成了一幕幕悲喜劇裏的演員。就連m君也不能獨善其身,隻好虛與委蛇!
或許,人生真的就是一出鬧劇。每個人接到劇本,就急急忙忙登場開唱。
就像所有的戲劇一樣,不論是悲劇,還是喜劇;也不論是正劇,還是滑稽戲;或者是不知所謂的荒誕劇;所有人都自覺扮演者自己的角色。不管這角色是自己喜歡的,還是厭惡的,都隻能盡心盡力去演好它。
演不好的自然免不了被旁人一頓笑話。這倒不打緊。重要的是不好好演的演員,會被無形的導演提前幹下場。這是大多數人最懼怕的。
畢竟說都不知道下台之後何去何從,還有無換個角色再度登台的可能。
如果人生真是一出戲,那麽最有價值的角色是什麽呢?
m君覺得,若是在封建時代,大概就是皇帝了。特別是在明朝滅亡之後,整個大清朝隻有滿清皇帝本人是人,其他人全是奴才。區別就是有的是宮廷裏的奴才,有的是包衣奴才,有的是沒資格自稱奴才的奴才。
從秦朝到五代十國,皇帝召見大臣時,大臣是可以坐著麵聖的。
從宋到明,大臣是可以站著和皇帝對答朝政的。
而到了滿清時代,雍正手下處於權力核心的軍機大臣隻能跪著辦差,封建時代的奴才風氣至此達到第一個高潮。被雍正殺死的大將軍年羹堯算是有清一代,唯一有古之大臣風範,能以人的姿態,而非狗奴才姿態與皇帝交流的大臣。
奴才風氣發展到嘉慶皇帝當政時,大臣柄政的秘訣竟然是“多磕頭,少說話”。
實際上,早在號稱“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還在位時,奴才風氣就達到了第二個高峰期。
這位皇帝曾張牙舞爪的嗬斥紀曉嵐等弄臣,直斥他們不過與妓女,戲子一樣,都是下賤貨色,沒有資格談論國家大事。
這在王剪敢和秦王討價還價的戰國時代是完全不可想象的畫麵。甚至上溯到三皇五帝時代,都沒有像乾隆這樣侮辱大臣的君主。
有人會覺得,三皇五帝,春秋戰國時代過於久遠。
其實就算在距滿清時代較近的王朝裏,大臣們也還是有做人的基本尊嚴的。
在大臣被撤走椅子的宋代,北宋強勢君主宋神宗想嚴懲一個犯錯的小官,就被大臣當麵教訓,快意事不做也罷!於是乎,堂堂一國之君,竟不能隨意處理芝麻綠豆大的小官吏。
甚至,在滿清編纂的曆史裏那一個剛愎自用,心胸狹小的明嘉靖皇帝都比滿清君主強。這位皇帝麵對公開稱其“嘉靖嘉靖,家家皆淨”的海瑞,都沒向後來的乾隆皇帝辱罵弄臣一樣百般羞辱。
是自秦到明的君主個個都虛懷若穀,對所有大臣都敬如國士嗎?
自然不是。
真正的原因是,在滿清之前,雖然曆朝曆代宮廷裏擦桌子,掃地的太監和宮女都自稱奴婢,但沒人會自稱奴才。
奴婢倆字看起來和奴才相近,實則還不算是奴才。
在m君看來奴婢是一種工種,是一些人為了生活不得不從事的工作。
而奴才不是人應該幹的事情。沒人會喜歡做奴才,隻有那些披著人皮,有一顆獸心的禽牲才喜歡當奴才。
滿清之前,廟堂之上的文武大臣,不論官銜高低,何種民族出身,都是以國之大臣自居。
官員自稱奴才一事,在滿清之前可謂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中國的皇帝曆來是華夏文明圈的共主,朝堂之上向來是各族大臣濟濟一堂。
比如:漢代有大名鼎鼎的匈奴王子,執政大臣金日磾;唐代有名震一時的胡人哥舒翰,百濟人黑齒常之等大將軍;明代有為抗擊皇太極戰死沙場的蒙古大將滿桂。
從沒有任何一條記錄顯示,這些大臣曾向當時的皇帝自稱為奴才。
何謂奴才?
主人座下毫無廉恥之心,像豬狗一樣討飯的人就是奴才。
何謂臣?
孔子說過:“君為臣綱!君不正,臣投外國!”
臣不是君主私人座下的狗奴才,不是擦桌子、抬轎子、打洗腳水的奴仆,是為國家出謀獻策,流血流汗的公器執有人,是與皇帝合作一起管理天下的人。
因此,滿清以前的曆代皇帝都把大臣作為人,而非乞食的奴才看待,自然也就不會如乾隆皇帝一樣辱罵大臣,更不會在朝堂上弄出一批“多磕頭,少說話”的酒囊飯袋。
一想到這裏,m君就覺得,滿清日後的衰落幾乎就是必然,試想早在其號稱康乾盛世的鼎盛時代,權力中心就已經遍布奴才,不存在有人格的人了。
那些狗奴才們會什麽?
無非是溜須拍馬,喝酒吃肉,鶯歌燕舞,拉幫結派,戕害好人罷了。
(本章完)
他正任由思緒像迎風柳絮一樣在想象空間裏飄搖,忽然看到兩個私下勢同水火的同事在親密無間的交談。
不知底細的人看到這一幕,一定會誤以為他倆親如一家,是可兩肋插刀的過命兄弟。
事實上,要不是有國家法律的威懾,這倆貨之間的矛盾,早到了非得拔刀相向,血濺五步的地步。
有時候,m君也會疑惑,這倆人渣真的是厭惡對方,恨不得對方去死嗎?還是借那些過激言論,引誘聽眾們吐露自己的心聲呢?
就像古代壞人們常說的“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犧牲一點個人隱私,來換取他人更有價值的秘密?
有一點,m君是心知肚明的,這倆禽牲沒一個好東西,都是一路貨色,隻會坑人害人。
對這種東西,最好的辦法就是敬而遠之。
其實,想想挺可笑。這些小角色的生活充裏斥著相互利用,相互欺騙,相互坑害,把每一天都搞得像是一場諜戰大戲。
什麽武經七書,什麽三十六計,什麽陰謀陽謀,簡直是應有盡有,無所不有,一套一套害人的法門,不重樣的施展出來,單位內可謂奇謀巧計千變萬化如萬花筒一樣,讓m君這種不善此道者真是應接不暇。
普普通通的一個掙錢吃飯的地方竟然比戲台子還熱鬧。所有人都自覺,或不自覺的被卷進漩渦裏,一個個都成了一幕幕悲喜劇裏的演員。就連m君也不能獨善其身,隻好虛與委蛇!
或許,人生真的就是一出鬧劇。每個人接到劇本,就急急忙忙登場開唱。
就像所有的戲劇一樣,不論是悲劇,還是喜劇;也不論是正劇,還是滑稽戲;或者是不知所謂的荒誕劇;所有人都自覺扮演者自己的角色。不管這角色是自己喜歡的,還是厭惡的,都隻能盡心盡力去演好它。
演不好的自然免不了被旁人一頓笑話。這倒不打緊。重要的是不好好演的演員,會被無形的導演提前幹下場。這是大多數人最懼怕的。
畢竟說都不知道下台之後何去何從,還有無換個角色再度登台的可能。
如果人生真是一出戲,那麽最有價值的角色是什麽呢?
m君覺得,若是在封建時代,大概就是皇帝了。特別是在明朝滅亡之後,整個大清朝隻有滿清皇帝本人是人,其他人全是奴才。區別就是有的是宮廷裏的奴才,有的是包衣奴才,有的是沒資格自稱奴才的奴才。
從秦朝到五代十國,皇帝召見大臣時,大臣是可以坐著麵聖的。
從宋到明,大臣是可以站著和皇帝對答朝政的。
而到了滿清時代,雍正手下處於權力核心的軍機大臣隻能跪著辦差,封建時代的奴才風氣至此達到第一個高潮。被雍正殺死的大將軍年羹堯算是有清一代,唯一有古之大臣風範,能以人的姿態,而非狗奴才姿態與皇帝交流的大臣。
奴才風氣發展到嘉慶皇帝當政時,大臣柄政的秘訣竟然是“多磕頭,少說話”。
實際上,早在號稱“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還在位時,奴才風氣就達到了第二個高峰期。
這位皇帝曾張牙舞爪的嗬斥紀曉嵐等弄臣,直斥他們不過與妓女,戲子一樣,都是下賤貨色,沒有資格談論國家大事。
這在王剪敢和秦王討價還價的戰國時代是完全不可想象的畫麵。甚至上溯到三皇五帝時代,都沒有像乾隆這樣侮辱大臣的君主。
有人會覺得,三皇五帝,春秋戰國時代過於久遠。
其實就算在距滿清時代較近的王朝裏,大臣們也還是有做人的基本尊嚴的。
在大臣被撤走椅子的宋代,北宋強勢君主宋神宗想嚴懲一個犯錯的小官,就被大臣當麵教訓,快意事不做也罷!於是乎,堂堂一國之君,竟不能隨意處理芝麻綠豆大的小官吏。
甚至,在滿清編纂的曆史裏那一個剛愎自用,心胸狹小的明嘉靖皇帝都比滿清君主強。這位皇帝麵對公開稱其“嘉靖嘉靖,家家皆淨”的海瑞,都沒向後來的乾隆皇帝辱罵弄臣一樣百般羞辱。
是自秦到明的君主個個都虛懷若穀,對所有大臣都敬如國士嗎?
自然不是。
真正的原因是,在滿清之前,雖然曆朝曆代宮廷裏擦桌子,掃地的太監和宮女都自稱奴婢,但沒人會自稱奴才。
奴婢倆字看起來和奴才相近,實則還不算是奴才。
在m君看來奴婢是一種工種,是一些人為了生活不得不從事的工作。
而奴才不是人應該幹的事情。沒人會喜歡做奴才,隻有那些披著人皮,有一顆獸心的禽牲才喜歡當奴才。
滿清之前,廟堂之上的文武大臣,不論官銜高低,何種民族出身,都是以國之大臣自居。
官員自稱奴才一事,在滿清之前可謂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中國的皇帝曆來是華夏文明圈的共主,朝堂之上向來是各族大臣濟濟一堂。
比如:漢代有大名鼎鼎的匈奴王子,執政大臣金日磾;唐代有名震一時的胡人哥舒翰,百濟人黑齒常之等大將軍;明代有為抗擊皇太極戰死沙場的蒙古大將滿桂。
從沒有任何一條記錄顯示,這些大臣曾向當時的皇帝自稱為奴才。
何謂奴才?
主人座下毫無廉恥之心,像豬狗一樣討飯的人就是奴才。
何謂臣?
孔子說過:“君為臣綱!君不正,臣投外國!”
臣不是君主私人座下的狗奴才,不是擦桌子、抬轎子、打洗腳水的奴仆,是為國家出謀獻策,流血流汗的公器執有人,是與皇帝合作一起管理天下的人。
因此,滿清以前的曆代皇帝都把大臣作為人,而非乞食的奴才看待,自然也就不會如乾隆皇帝一樣辱罵大臣,更不會在朝堂上弄出一批“多磕頭,少說話”的酒囊飯袋。
一想到這裏,m君就覺得,滿清日後的衰落幾乎就是必然,試想早在其號稱康乾盛世的鼎盛時代,權力中心就已經遍布奴才,不存在有人格的人了。
那些狗奴才們會什麽?
無非是溜須拍馬,喝酒吃肉,鶯歌燕舞,拉幫結派,戕害好人罷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