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第十三次相親67
如果可以的話,他們因為對方吃小籠包不沾醋,吃魚腥草不放鹽,吃熱幹麵不放花生,一樣可以心有靈犀的發起群嘲!
事實上,大家都明白,集體嘲諷一個人,與對方吃什麽,做什麽,說什麽都無關。
他們需要的隻是這樣一個借口:你與我們不一樣,所以你是怪胎。我們要嘲笑你!
至於到底是哪裏不一樣,除了被欺淩者,沒人會真正掛在心上。就像永遠都是受傷害者比施暴者更能牢記那些傷害一樣。
推而廣之,狼為什麽見了羊就群起而攻之,見了老虎大多不上前撕咬呢?
是因為老虎比羊更接近狼的審美嗎?或者虎狼習性更相近?
顯然不是。
虎與狼除了都吃肉,習性可謂迥異。
羊與狼除了飲食習慣,同為群居動物反倒相似之處更多。
狼群捕獵羊,躲開虎,隻是因為前者易於捕獵,後者過於凶猛。
有種說法,紳士之間能保持禮貌,是因為彼此之間存在猶如豪豬長刺的無形之刺。所謂無形之刺,就是人在短暫生存曆程裏建立起來,個人力量的社會投影,諸如:金錢、權利、地位等等。
正是有了這些刺,紳士們麵對別人手裏的好東西,才能克製住越界的欲望,彼此之間相互尊重,保持社交禮儀。
據說,中世紀的西方貴族隻在貴族之間講西方文明的禮義廉恥,從不對身邊的奴仆講究人的禮儀。
其實也不隻是西方,我國春秋時代就有過一句俗語“禮不下庶人”。
m君很好奇,如果某位紳士沒有那些特殊的刺,或者刺比別人的短小且柔軟,又身處有刺者中間,會是什麽結局呢?
結果一定很不妙。
大概率不會隻是被紮得遍體鱗傷,而是會像掉進狼群的羊一樣被吃掉。
要是有誰渾身的刺密度大,硬度高,還比其他豪豬紳士的刺都長呢?
那麽,這位仁兄大概可以像衝進狼群的猛虎一樣橫衝直撞,大殺四方,絲毫不用在乎豪豬間該保持的距離。
如果說豪豬間的距離,就等同於人與人交往的互相尊重。
那麽,他在食堂遇到的第二件事,就是關於豪豬之間距離的。
非常可惜,沒有刺的那隻不是對方,而是他本人。於是乎,不用在乎距離的自然也就不是他,而是對方。
當然,沒人像狼牙棒一樣非要試試他天靈蓋的硬度。
簡單來說,就是兩個不太熟悉的人,誰需要先打招呼的一個關於禮貌的問題。
他吃完飯走出食堂,正巧碰到那位見過幾次麵的同事。這人在其他樓層辦公,和他算是在同一個大的單位上班,從理論上說也算是在他的上級單位工作。
他們本在別人的介紹下,聊過幾次天,也算是認識的。不過,最近幾次遇到,該人對他的反應總是比較冷漠。於是乎,m君受骨子裏透出的強烈自尊影響,也就盡量對這人避而不見。他不願拿熱臉貼冷屁股,也不願因無關緊要的事開罪別人,既然見麵不如不見,為了少惹不痛快,還是盡量避開對方的好。
可世界上的事總會偶然到像是冥冥中自有安排一樣。
古人對此好像很有體會,留下不少關於這事的老話,諸如“冤家路窄”、“不是冤家不聚頭”等等。
他像是一頭總想避開老虎的水鹿,終跨不過那道坎兒,還是在水邊遇險了。
似乎越是不想遇到的人,就一定會碰到。他終究還是和這人來了一個避無可避不期而遇。就在出食堂門的時候,倆人在那扇無法擦肩而過的窄門前相遇了。
說實話,m君不是一個有急智的人,往往無法對突發事件做出及時反應。
那些心思靈敏的人,總能在事情發生的瞬間,先是理清利弊,緊接著做出取舍,隨後下定決心,一兩秒鍾內就能做出正確又得體的反應。
可他不行,看到對方後,不知道該不該打個招呼,下意識的就楞了五秒鍾。
相遇顯然也在對方意料之外。他明顯感到對方似乎也是一愣,但是隻停頓了不到一秒鍾。這人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在腦子裏對突發狀況做出評估,馬上對自己該怎麽辦租出判斷,很快就昂首挺胸的從他身邊蹭進食堂去。
直到這時候,m君才發覺自己有多可笑。他想顧及別人的情緒,別人實際上根本視其為無物。
其實,他不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也不是不理解對方為什麽會有那種反應。隻不過,他總會對他人抱有些許不切實際的幻想,總會誤認為別人也能像他一樣不太急功近利。
非常可惜,每當這種時候,社會現實總會賞給他一記響亮的耳光,讓他好好反省一下,又不是剛開始做人,為什麽總用虛無的念頭包裹住自己。
他能猜出那人態度的由來,很簡單,那人自認是上級單位的所以高他一等。在那人的腦袋瓜子裏,有這樣一個想法,就是見麵的時候,應該是m君給他先打招呼,而不能是他先給m君打招呼。
在對方的認知裏,倆人的社交禮儀就像日本幕府時代的平民和武士之間應保持的禮儀。
也就是說,平民見到武士按規矩是要脊椎呈九十度鞠躬的。雖然在德川幕府後期,整個日本國內沒有誰再嚴格執行這套陳規陋習。
但是,在那人的心裏,他雖然不要求m君表現出對上級的恭敬,在交談中也盡量以平等的態度與m君說話,但是作為實際低等的對方,應該對自身地位有清醒的認知。
就好比地主老爺以對待朋友的態度對管家。管家就能真的以朋友之道來應對主子嗎?
顯然是不可以的。
一個地主家的好管家應該時刻銘記雙方的身份,在親昵中恪守本分,在禮儀分寸上絕不越雷池一步。
否則,就是“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恭。”
沒有誰麵對他人願意自降一等,把別人捧上天,自己吧自己踩進爛泥裏。就算是滿清時代,那些見了皇帝自稱奴才的人,也絕不會甘心永遠當奴才。
比如:一直以皇家奴才自居的鼇拜。一旦有不用做奴才的那一天,就算是拚上性命,也還是要舍命一搏的。
(本章完)
如果可以的話,他們因為對方吃小籠包不沾醋,吃魚腥草不放鹽,吃熱幹麵不放花生,一樣可以心有靈犀的發起群嘲!
事實上,大家都明白,集體嘲諷一個人,與對方吃什麽,做什麽,說什麽都無關。
他們需要的隻是這樣一個借口:你與我們不一樣,所以你是怪胎。我們要嘲笑你!
至於到底是哪裏不一樣,除了被欺淩者,沒人會真正掛在心上。就像永遠都是受傷害者比施暴者更能牢記那些傷害一樣。
推而廣之,狼為什麽見了羊就群起而攻之,見了老虎大多不上前撕咬呢?
是因為老虎比羊更接近狼的審美嗎?或者虎狼習性更相近?
顯然不是。
虎與狼除了都吃肉,習性可謂迥異。
羊與狼除了飲食習慣,同為群居動物反倒相似之處更多。
狼群捕獵羊,躲開虎,隻是因為前者易於捕獵,後者過於凶猛。
有種說法,紳士之間能保持禮貌,是因為彼此之間存在猶如豪豬長刺的無形之刺。所謂無形之刺,就是人在短暫生存曆程裏建立起來,個人力量的社會投影,諸如:金錢、權利、地位等等。
正是有了這些刺,紳士們麵對別人手裏的好東西,才能克製住越界的欲望,彼此之間相互尊重,保持社交禮儀。
據說,中世紀的西方貴族隻在貴族之間講西方文明的禮義廉恥,從不對身邊的奴仆講究人的禮儀。
其實也不隻是西方,我國春秋時代就有過一句俗語“禮不下庶人”。
m君很好奇,如果某位紳士沒有那些特殊的刺,或者刺比別人的短小且柔軟,又身處有刺者中間,會是什麽結局呢?
結果一定很不妙。
大概率不會隻是被紮得遍體鱗傷,而是會像掉進狼群的羊一樣被吃掉。
要是有誰渾身的刺密度大,硬度高,還比其他豪豬紳士的刺都長呢?
那麽,這位仁兄大概可以像衝進狼群的猛虎一樣橫衝直撞,大殺四方,絲毫不用在乎豪豬間該保持的距離。
如果說豪豬間的距離,就等同於人與人交往的互相尊重。
那麽,他在食堂遇到的第二件事,就是關於豪豬之間距離的。
非常可惜,沒有刺的那隻不是對方,而是他本人。於是乎,不用在乎距離的自然也就不是他,而是對方。
當然,沒人像狼牙棒一樣非要試試他天靈蓋的硬度。
簡單來說,就是兩個不太熟悉的人,誰需要先打招呼的一個關於禮貌的問題。
他吃完飯走出食堂,正巧碰到那位見過幾次麵的同事。這人在其他樓層辦公,和他算是在同一個大的單位上班,從理論上說也算是在他的上級單位工作。
他們本在別人的介紹下,聊過幾次天,也算是認識的。不過,最近幾次遇到,該人對他的反應總是比較冷漠。於是乎,m君受骨子裏透出的強烈自尊影響,也就盡量對這人避而不見。他不願拿熱臉貼冷屁股,也不願因無關緊要的事開罪別人,既然見麵不如不見,為了少惹不痛快,還是盡量避開對方的好。
可世界上的事總會偶然到像是冥冥中自有安排一樣。
古人對此好像很有體會,留下不少關於這事的老話,諸如“冤家路窄”、“不是冤家不聚頭”等等。
他像是一頭總想避開老虎的水鹿,終跨不過那道坎兒,還是在水邊遇險了。
似乎越是不想遇到的人,就一定會碰到。他終究還是和這人來了一個避無可避不期而遇。就在出食堂門的時候,倆人在那扇無法擦肩而過的窄門前相遇了。
說實話,m君不是一個有急智的人,往往無法對突發事件做出及時反應。
那些心思靈敏的人,總能在事情發生的瞬間,先是理清利弊,緊接著做出取舍,隨後下定決心,一兩秒鍾內就能做出正確又得體的反應。
可他不行,看到對方後,不知道該不該打個招呼,下意識的就楞了五秒鍾。
相遇顯然也在對方意料之外。他明顯感到對方似乎也是一愣,但是隻停頓了不到一秒鍾。這人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在腦子裏對突發狀況做出評估,馬上對自己該怎麽辦租出判斷,很快就昂首挺胸的從他身邊蹭進食堂去。
直到這時候,m君才發覺自己有多可笑。他想顧及別人的情緒,別人實際上根本視其為無物。
其實,他不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也不是不理解對方為什麽會有那種反應。隻不過,他總會對他人抱有些許不切實際的幻想,總會誤認為別人也能像他一樣不太急功近利。
非常可惜,每當這種時候,社會現實總會賞給他一記響亮的耳光,讓他好好反省一下,又不是剛開始做人,為什麽總用虛無的念頭包裹住自己。
他能猜出那人態度的由來,很簡單,那人自認是上級單位的所以高他一等。在那人的腦袋瓜子裏,有這樣一個想法,就是見麵的時候,應該是m君給他先打招呼,而不能是他先給m君打招呼。
在對方的認知裏,倆人的社交禮儀就像日本幕府時代的平民和武士之間應保持的禮儀。
也就是說,平民見到武士按規矩是要脊椎呈九十度鞠躬的。雖然在德川幕府後期,整個日本國內沒有誰再嚴格執行這套陳規陋習。
但是,在那人的心裏,他雖然不要求m君表現出對上級的恭敬,在交談中也盡量以平等的態度與m君說話,但是作為實際低等的對方,應該對自身地位有清醒的認知。
就好比地主老爺以對待朋友的態度對管家。管家就能真的以朋友之道來應對主子嗎?
顯然是不可以的。
一個地主家的好管家應該時刻銘記雙方的身份,在親昵中恪守本分,在禮儀分寸上絕不越雷池一步。
否則,就是“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恭。”
沒有誰麵對他人願意自降一等,把別人捧上天,自己吧自己踩進爛泥裏。就算是滿清時代,那些見了皇帝自稱奴才的人,也絕不會甘心永遠當奴才。
比如:一直以皇家奴才自居的鼇拜。一旦有不用做奴才的那一天,就算是拚上性命,也還是要舍命一搏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