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婦人娘家姓吳,這會子正一左一右拉著兩個孩子去給老太太磕頭,年紀小的還好說,那個年紀大的也像新姑娘上花轎頭一回,扭扭捏捏,唯唯諾諾的,一點兒也不像個男人。看的眾人是想笑又不敢笑。
大概吳氏也尷尬,訕訕笑道:"他們都是頭一回來見老太太,也是頭一回來城裏,故而..."
老太太擺擺手道:"罷了,你們大概也是連夜趕路,先去廂房歇歇,一會兒出來吃飯。"
老太太身邊機靈的丫頭,忙站出來領著他們出去。趙夫人想起方才童若瑤和童若遠兩兄妹來,都是在鄉下長大的,差別居然這樣大。一時忍不住感歎起來,童老太爺當年風雲一時,如今瞧來,倒是童家大房繼承了童家祖風。童若瑤雖是鄉下長大的,舉止大方得體,瞧著舒服。說是離不開父母的教養,可在童若遠和童若晨身上就能看出來,教養和天賦都是不能缺的。
趙夫人就近的夫人見她的神情,忙問她想什麽。趙夫人脫口而出,笑道:"老太太的孫女兒個個模樣標致,其中四姑娘一雙巧手,那邊的屏風便是她一個人繡的。"
說著就指給那夫人看,可卻被人擋住了,趙夫人便領著她過去看,其他人不明所以,也跟著過來湊熱鬧。
一時之間竟都圍著那屏風了,讚美一聲接一聲,童若秋的臉色越來越難看,童若瑤被丫頭從角落裏拉出來,站在眾人中間,大夥的讚美從屏風轉移到她身上。
童若綰冷眼瞧著那邊的熱鬧,麵上沒什麽,卻暗暗後悔自己為什麽就沒有想到繡一件壽禮呢?論起女紅,她比童若秋強了不止十倍,也不比童若瑤的手藝差。可今天,童若瑤就因為那件東西成了眾人關注的焦點。
當張氏和周氏進來,瞧見屋裏的景象也是一愣。趙夫人眼尖,也認得周氏,這會子看到她,忙過來拉住她,笑道:"剛才大夥還說呢,四姑娘模樣俊俏,女紅不必說了,我們可都歎服了。就是不知道四姑娘有沒有定下親事?"
童若瑤一口氣差點沒緩過來,這個趙夫人還真是...
周氏委婉地笑道:"就這麽一個女兒,還想多留兩年呢。"
這話明白,婚事尚且沒有說定。趙夫人趁熱打鐵準備拉著周氏細說,張氏在一旁笑道:"好了,等用了宴在慢慢兒說吧。"
那模樣,好像怕趙夫人反悔不要童若秋而改為童若瑤了,童若綰禁不住低頭抿嘴笑了笑,抬頭的時候,果然見童若秋一雙盛滿怒意的眸子定定地盯著人群中的童若瑤。
大夥一路說著話往用宴的地方去,今天童二叔還專門請了戲班子,吃了飯愛看戲的便去看戲,不愛看戲的各自找了熟悉的人閑聊。
趙夫人趕了幾天的路,昨兒在外麵住了一夜,到底身上還覺得困頓,吃了飯便想去歇歇。張氏就領著她去了老早就收拾出來的西廂房,笑說:"原本就是給你準備的,你在上京雖然有宅子,到底許久沒住人。這會子回去,也沒法子住人。"
趙夫人直說不用,屋子有人打掃。回來之前也通知了那邊看屋子的人,叫收拾收拾的。張氏白了她一眼道:"你還跟我客氣?可是瞧不上我這裏?"
趙夫人知道張氏的性子,當下也不辯駁,進門的時候,突然瞧見院子門口有人鬼鬼祟祟地往裏頭瞧。張氏喊了一聲,竟是孫博文見母親來了這邊,跟著尋過來的。
張氏見是他,忙換上一張笑臉,道:"進來吧,你娘在這裏呢!"
趙夫人問道:"你不和童家兄弟一處,跑來這裏做什麽?這裏是女孩兒的住處,進進出出都是女孩兒,也不知避嫌。"
張氏忙賠笑道:"不礙事兒,這會子人都去了那邊,再說他小時候也沒少進來。"
趙夫人也不便當著張氏的麵兒訓自己的兒子,隻默不作聲。張氏笑眯眯體貼地問了孫博文習不習慣等問題,孫博文規規矩矩地回答了,張氏越瞧孫博文越滿意,典型的丈母娘看女婿。竟弄得孫博文麵紅耳赤,好在突然一位老媽子跑來,回道:"大姑奶奶回來了。"
張氏怔了怔,今兒忙的竟忘了童若淳,"回來了就回來了,這樣急急忙忙的做什麽?"
趙夫人理解地道:"你去忙吧,不用管我。"
"這如何使得?你是客。"
趙夫人笑道:"出嫁的姑娘回來也是客,她現在才回來,也不知是不是路上發生了什麽事兒。再說了,你叫我別和你客氣,現在又和我客氣什麽?"
張氏聽趙夫人這樣說,倒也沒理由繼續留下來。沒得好像她這個嫡母眼裏容不下庶女,最後滿意地看了一眼未來女婿,張氏才隨著那老媽子一道走了,臨走時又吩咐這邊的丫頭好生服侍。
目送張氏背影消失,孫博文立馬支退這邊的丫頭,隨著趙夫人一同進屋,尚且沒有坐下,孫博文就道:"娘,您當真要我迎娶童二姑娘?"
趙夫人深知兒子的秉性,要說童若秋她自然是瞧得上的,模樣清秀,關鍵她是嫡出。雖然說庶女和嫡女都是小姐,可裏頭的差別就大了,嫡出從小跟著嫡母,嫡母也願意用心地教養。性子故而傲慢了些,焉知以後要操持一家子的瑣事,沒有那骨子裏透出來的傲氣,未必能鎮得住人。
庶女從小便學會服軟,倘或不服軟那樣的庶女她更不敢要,在娘家不尊重嫡母,不懂規矩,沒得以後翻了天連她這個婆婆也不會放在眼裏了。再說自己正正經經的嫡出兒子,為何要去娶一個庶女?倘或是大戶人家的,那還好說,童家如今還不如她家呢!(未完待續)
大概吳氏也尷尬,訕訕笑道:"他們都是頭一回來見老太太,也是頭一回來城裏,故而..."
老太太擺擺手道:"罷了,你們大概也是連夜趕路,先去廂房歇歇,一會兒出來吃飯。"
老太太身邊機靈的丫頭,忙站出來領著他們出去。趙夫人想起方才童若瑤和童若遠兩兄妹來,都是在鄉下長大的,差別居然這樣大。一時忍不住感歎起來,童老太爺當年風雲一時,如今瞧來,倒是童家大房繼承了童家祖風。童若瑤雖是鄉下長大的,舉止大方得體,瞧著舒服。說是離不開父母的教養,可在童若遠和童若晨身上就能看出來,教養和天賦都是不能缺的。
趙夫人就近的夫人見她的神情,忙問她想什麽。趙夫人脫口而出,笑道:"老太太的孫女兒個個模樣標致,其中四姑娘一雙巧手,那邊的屏風便是她一個人繡的。"
說著就指給那夫人看,可卻被人擋住了,趙夫人便領著她過去看,其他人不明所以,也跟著過來湊熱鬧。
一時之間竟都圍著那屏風了,讚美一聲接一聲,童若秋的臉色越來越難看,童若瑤被丫頭從角落裏拉出來,站在眾人中間,大夥的讚美從屏風轉移到她身上。
童若綰冷眼瞧著那邊的熱鬧,麵上沒什麽,卻暗暗後悔自己為什麽就沒有想到繡一件壽禮呢?論起女紅,她比童若秋強了不止十倍,也不比童若瑤的手藝差。可今天,童若瑤就因為那件東西成了眾人關注的焦點。
當張氏和周氏進來,瞧見屋裏的景象也是一愣。趙夫人眼尖,也認得周氏,這會子看到她,忙過來拉住她,笑道:"剛才大夥還說呢,四姑娘模樣俊俏,女紅不必說了,我們可都歎服了。就是不知道四姑娘有沒有定下親事?"
童若瑤一口氣差點沒緩過來,這個趙夫人還真是...
周氏委婉地笑道:"就這麽一個女兒,還想多留兩年呢。"
這話明白,婚事尚且沒有說定。趙夫人趁熱打鐵準備拉著周氏細說,張氏在一旁笑道:"好了,等用了宴在慢慢兒說吧。"
那模樣,好像怕趙夫人反悔不要童若秋而改為童若瑤了,童若綰禁不住低頭抿嘴笑了笑,抬頭的時候,果然見童若秋一雙盛滿怒意的眸子定定地盯著人群中的童若瑤。
大夥一路說著話往用宴的地方去,今天童二叔還專門請了戲班子,吃了飯愛看戲的便去看戲,不愛看戲的各自找了熟悉的人閑聊。
趙夫人趕了幾天的路,昨兒在外麵住了一夜,到底身上還覺得困頓,吃了飯便想去歇歇。張氏就領著她去了老早就收拾出來的西廂房,笑說:"原本就是給你準備的,你在上京雖然有宅子,到底許久沒住人。這會子回去,也沒法子住人。"
趙夫人直說不用,屋子有人打掃。回來之前也通知了那邊看屋子的人,叫收拾收拾的。張氏白了她一眼道:"你還跟我客氣?可是瞧不上我這裏?"
趙夫人知道張氏的性子,當下也不辯駁,進門的時候,突然瞧見院子門口有人鬼鬼祟祟地往裏頭瞧。張氏喊了一聲,竟是孫博文見母親來了這邊,跟著尋過來的。
張氏見是他,忙換上一張笑臉,道:"進來吧,你娘在這裏呢!"
趙夫人問道:"你不和童家兄弟一處,跑來這裏做什麽?這裏是女孩兒的住處,進進出出都是女孩兒,也不知避嫌。"
張氏忙賠笑道:"不礙事兒,這會子人都去了那邊,再說他小時候也沒少進來。"
趙夫人也不便當著張氏的麵兒訓自己的兒子,隻默不作聲。張氏笑眯眯體貼地問了孫博文習不習慣等問題,孫博文規規矩矩地回答了,張氏越瞧孫博文越滿意,典型的丈母娘看女婿。竟弄得孫博文麵紅耳赤,好在突然一位老媽子跑來,回道:"大姑奶奶回來了。"
張氏怔了怔,今兒忙的竟忘了童若淳,"回來了就回來了,這樣急急忙忙的做什麽?"
趙夫人理解地道:"你去忙吧,不用管我。"
"這如何使得?你是客。"
趙夫人笑道:"出嫁的姑娘回來也是客,她現在才回來,也不知是不是路上發生了什麽事兒。再說了,你叫我別和你客氣,現在又和我客氣什麽?"
張氏聽趙夫人這樣說,倒也沒理由繼續留下來。沒得好像她這個嫡母眼裏容不下庶女,最後滿意地看了一眼未來女婿,張氏才隨著那老媽子一道走了,臨走時又吩咐這邊的丫頭好生服侍。
目送張氏背影消失,孫博文立馬支退這邊的丫頭,隨著趙夫人一同進屋,尚且沒有坐下,孫博文就道:"娘,您當真要我迎娶童二姑娘?"
趙夫人深知兒子的秉性,要說童若秋她自然是瞧得上的,模樣清秀,關鍵她是嫡出。雖然說庶女和嫡女都是小姐,可裏頭的差別就大了,嫡出從小跟著嫡母,嫡母也願意用心地教養。性子故而傲慢了些,焉知以後要操持一家子的瑣事,沒有那骨子裏透出來的傲氣,未必能鎮得住人。
庶女從小便學會服軟,倘或不服軟那樣的庶女她更不敢要,在娘家不尊重嫡母,不懂規矩,沒得以後翻了天連她這個婆婆也不會放在眼裏了。再說自己正正經經的嫡出兒子,為何要去娶一個庶女?倘或是大戶人家的,那還好說,童家如今還不如她家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