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知祥得到了西川這塊基業,心裏很高興,要是李存勖還活著,他或許就是一個聽話的藩鎮為李存勖和李繼岌守疆拓土,畢竟都是自己人,所以孟知祥估計心裏也不會有啥想法,但是換上了一個他不是很熟悉的李嗣源,他心裏就不一樣了。


    而李嗣源剛剛登基,對於孟知祥這些大藩鎮隻能拉攏不能打壓,這是肯定的,所以一開始這兩個人之間並沒有爆發太大的矛盾,反而是和和氣氣的。


    等到在蜀中的任圓帶著大軍回到了朝廷,他因為在蜀中呆過一段時間,對於蜀中的情況非常的熟悉,為了討好李嗣源,就對李嗣源說道:“之前咱們在進攻蜀國的時候,讓蜀國的富戶全部交錢,差不多搞得五百多萬緡的賞錢,這些錢原本是準備賞給將士們的,但是沒有用完,還剩下二百萬緡放在府庫裏,我們應該派人收回來,以資國用。”


    李嗣源一聽竟然有二百萬緡的財物,聽完眼睛立馬就亮了,二百萬緡這可不是個小數字,而且中原雖然很大,收的錢挺多,但是實際上也是很缺錢的,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在之前我們將李從珂時候,他造反到了京城,結果卻一百萬緡的賞銀都拿不出來,最後還是要少發點,才解決問題。


    這筆錢,李嗣源想要,但是孟知祥卻不想給,李嗣源缺錢,他孟知祥更加缺錢,練兵、發軍餉、整治軍備都需要很多的錢。


    但是這一點朝廷或許不知道,就算是知道了估計也不會在意,李嗣源就是覺得這些錢原本就是朝廷的大軍到地方上打仗,然後收集的錢,現在大軍回來了,錢沒有拿回來,稍後拿回來也是很正常的嘛!你孟知祥不應該阻攔,於是就派了趙季良下去收錢。


    除了收錢,趙季良還有一個任務,那就是將來做一個三川都製置轉運使,這名字有點長,其實就是收稅的,當地的政府收了稅,然後他就把錢送到中央,這是看上了蜀地繁華富饒了,準備在這裏撈錢。而且加強對於三川的經濟控製,能夠有效的防止藩鎮叛亂。


    這道理很淺顯,都懂,孟知祥不傻,他也明白,這是朝廷準備要收拾他了,要是這個三川製置轉運使真的在蜀地紮下了根,那麽他的經濟就收到了牽製,因為幹啥事都要錢啊,但是這個錢卻都在轉運使手裏,要轉運到了洛陽,給李嗣源,沒了錢你讓孟知祥咋辦?就算是諸葛亮活著,沒錢也不行。


    所以孟知祥決定在這件事情上和中央對抗,不能妥協,轉運使絕對不能設立,不然的話他們的經濟就受到了中央的牽製,那時候是生是死全部在李嗣源的一念之間。


    等到趙季良到了成都,孟知祥對他還是很不錯,之前兩個人都是認識的,而且關係還不錯,所以孟知祥就告訴趙季良:“咱們都是熟人,我也不給你遮遮掩掩的,明說了吧,府庫裏的東西,你能拿走點,但是稅收那是絕對不能動,這些稅收要供養十萬西川軍,要是沒有了這些稅收,你讓我的將士們都去喝西北風嗎?”


    結果趙季良隻讓人拿走了府庫裏的一點東西,具體多少書上沒說,但是估計也不會很多,畢竟孟知祥也是很缺錢的。


    而上麵孟知祥那句話,也將他的另一個意思暴漏了出來,那就是三川製置運轉使絕對不不能設。


    但是因為孟知祥和趙季良關係不錯,而且孟知祥一直以來都覺得趙季良有能力,於是就把趙季良流了下來輔佐他,但是運轉使啥的就不要再想了。


    孟知祥給李嗣源打了個報告,說是趙季良的運轉使沒得做了,但是可以在他這裏繼續做官,請皇帝不要掛念,也不要把他召回去。


    隨後他看皇帝沒有其他別的表示,他又打了一個報告,這是要他的孩子的,因為古時候大將或者藩鎮要是在外地任職或者打仗的時候,家人都要作為人質抵押在京城,但是孟知祥這個有點特殊,他是李存勖的親信,所以李存勖也就沒有必須要求讓他的家人留在洛陽,在他眼皮底下監視著。


    所以孟知祥的家人全部還都在河東晉陽,因為當時孟知祥走的匆忙,就沒有帶他們,孟知祥的計劃的就是在西川安置好了之後,再把他們接過去,。要還是李存勖做皇帝,估計二話不說就答應了,但是現在是李嗣源,而且自己還剛剛拒絕了李嗣源的一個要求,所以孟知祥心裏有點忐忑。


    但是李嗣源在這件事上也沒為難他,事實上他也不能為難,因為孟知祥的媳婦就是李克用的弟弟李克寧的女兒,是李存勖的姐姐瓊華長公主,她和李存勖的關係很好,他李嗣源是李克用的養子,和瓊華長公主關係也不錯,自然不能為難,於是就同意了。


    瓊華長公主早就想去找自己的丈夫了,但是沒有朝廷的允許,她是公主也不敢胡亂行動,就算是他的長公主也不行,畢竟現在執政的不是他們家的人,而是他們家的一個養子,要是李存勖做皇帝,她才沒這麽多的顧忌,嗬嗬。


    雖然很多人要求要孟知祥的家人留在洛陽作為人質,但是李嗣源卻沒同意,最終還是決定瓊華長公主和小妾李氏,還有孟知祥的三兒子孟仁讚(也就是後來的孟昶),有人會問了,怎麽三兒子,他的大兒子和二兒子呢!很遺憾,當時的孩子不好生養,頭倆孩子沒養成早夭了。


    這件事雖然李嗣源放行了,但是這不代表李嗣源對於孟知祥心裏沒有戒備,孟知祥不僅僅有戒備,而且這個戒備還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嚴重,他覺得孟知祥或許並不會老實,而且朝中的很多大臣,也都說孟知祥不是一個願意老老實實呆著的人,咱們不能不防備啊。


    於是李嗣源準備重新啟用已經廣泛廢除監軍製度,監軍這個東西是唐朝為了限製藩鎮割據的產物,雖然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最終隨著藩鎮勢力的越來越強大,而逐漸被廢除了,現在在中原大地,已經沒有人再用監軍製度了,而這一次為了限製孟知祥,李嗣源決定重新啟用這一項製度。


    在這件事上麵李嗣源時代的一個權臣安重誨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主要就是他在李嗣源的身邊一直鼓吹孟知祥威脅論。


    他的理由主要有兩個,第一個就是蜀中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一塊天然的割據地區,隻要是在哪裏,手裏有兵就能稱王稱霸。


    第二點就是因為孟知祥不是自己人,他是李存勖的心腹和李嗣源關係不是太近,雖然說起來孟知祥也算是他的親戚,但是李嗣源畢竟是養子,所以不是很親近。


    從這兩點出發,安重誨認為留下孟知祥對於後唐帝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威脅,還是早早的鏟除比較好,就算是不殺掉他,也要撤了他的兵權,換個閑職。


    對於孟知祥李嗣源心裏也想的是盡量不主動動他,也不殺他,畢竟李嗣源是一個很愛麵子的人,要是沒有理由就殺了孟知祥,他的名聲估計也臭了。


    所以多方權衡,他還是決先搞一個監軍監視著孟知祥算了,要是孟知祥真的敢造反,那麽也沒啥說的,立馬就征討,李嗣源也是武將出生,不怕打仗,但是孟知祥要是真的願意在他的領導下好好守衛蜀中,那自然也就相安無事了。


    但是等到了選派誰做這個監軍的時候,出現問題了,沒誰願意去,都知道這一次都是有風險的,一旦孟知祥造反,第一個就要殺掉朝廷派來的監軍,然後祭旗。德德


    就在李嗣源和安重誨發愁的時候,有個人主動請纓要求去蜀國做監軍,這個人就是我們上麵說的李嚴,李嚴主動要下了這個職位,他也是有自己的理由的,一方麵他對於自己的口才十分的自信,另一方麵他曾經到過蜀國,他覺得他對於蜀國十分的熟悉,自己有能力勝任這個職位,而最後就是他的私心了,他想靠著這個機會升遷一下,更進一步,畢竟富貴險中求,不冒險不幹活還想升大官,這有點難度。


    李嗣源和安重誨看李嚴主動要求去西川,很高興,他們覺得沒有人比李嚴更合適了,李嚴能力還不錯,關鍵是有經驗啊,之前能夠滅掉蜀國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李嚴的情報搞得好。


    於是李嗣源就下令封李嚴為西川監軍,立刻上任。


    孟知祥這邊時刻觀察著京城的動向,李嚴成為西川的監軍,這消息第一時間就傳到了孟知祥的耳朵裏。


    很多大將覺得這有點欺人太甚了,為啥要給他們安排監軍,這個製度已經廢除了得多少年了,為啥現在又開始使用了,這不是直接表現出了對於他們西川的不信任和防備嗎?


    因此這些大將們都要求孟知祥給李嗣源上書,讓李嗣源把這個監軍去掉,不能讓李嚴來西川。


    但是孟知祥卻是很淡定,對他的部下很輕鬆的說道:“何必這樣呢,這樣做了反而是得罪了李嗣源,你們放心吧,我自有辦法對付這個家夥。”


    孟知祥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想過要結果掉李嚴的小命,他一直以來很有信心的原因就是他對於李嚴有大恩,我們一開頭就說了當時孟知祥還沒發達的時候就曾經救過李嚴一命,李嚴對於他也是很感激的,孟知祥希望李嚴能夠給他個麵子,不用翻臉,隻需要展示一下軍威,將李嚴嚇走就行了。


    結果沒想到孟知祥的這一招李嚴根本不在意,興致勃勃的看了一場軍事表演反而對於這麽強大的軍事力量很感興趣,看起來一點也不像是害怕的樣子,孟知祥失算了。


    但是無路如何,李嚴那是肯定不能留在西川,要是李嚴留在這裏,孟知祥就真的沒有前途了,他的所作所為全部受到牽製,將來要是在這裏時間長了,甚至能夠和他叫板,那時候就完蛋了,所以孟知祥一方麵是擔心李嚴在這裏對他不利,一方麵則是惱怒李嚴忘恩負義,而且沒有眼力,自己這麽明顯的想讓他走,但是這家夥還是死皮賴臉的不走。


    所以最終孟知祥隻能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但是表麵上對待李嚴還是很優厚的,整天就是吃喝玩樂,沒事就請李嚴吃飯,這就是梟雄本色,喜怒不形於色。


    這一次,孟知祥又請李嚴吃飯,李嚴屁顛屁顛的來了,他一點防備也沒有,她覺得自己是皇帝派來的,而且還和孟知祥都很熟悉,孟知祥肯定不會怎麽著他,但是他卻是不明白,你都沒給孟知祥麵子,你怎麽讓孟知祥給你麵子?


    酒喝個差不多了,孟知祥開始對李嚴說道:“你之前奉詔出使見了王衍,回去以就勸說皇帝出兵討伐蜀國,皇帝聽了你的話,但是最終卻是兩國都滅亡。但是今天你又來到這裏,蜀中的人都感到十分害怕,整天心神不寧的。況且整個天下都已經廢掉了監軍,你單獨來監督我軍,這是為什麽呢?你來這裏到底是啥意思?”


    李嚴一聽瞬間就反應過來了,孟知祥這是要找他的事情了,急忙從座位上起來,跪在了孟知祥的麵前哭得淚眼滂沱希望孟知祥不要殺他,饒他一命。


    但是孟知祥卻淡淡的看了他一眼說道:“咱們是好朋友,原本我不應該殺你,我應該把你送走就行了,但是蜀地的百信們不願意,在座的文臣武將們不願意,他們對你的怒氣大了。”(其實這些人對於李嚴有啥怒氣,還不是你孟知祥的怒氣。)


    於是就派人把李嚴拉下高台,然後當場給了一刀,結果了小命,這家夥的命當年是孟知祥救得,現在又還給了孟知祥,嗬嗬。


    其實在李嚴在出發前,他的母親就曾經勸過他,不要到西川去,去了就回不來了,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句話還是很對的,他的母親這麽大的歲數了,什麽事沒經曆過,經驗豐富,但是李嚴不聽,最終就是落了一個屍首異處的結局。


    隨後孟知祥讓跟著李嚴來的隨行人員將李嚴隨便的安葬了,這些人哪裏還敢在西川呆著,忙不迭的就跑了。


    而孟知祥就給李嗣源一封奏疏解釋了一下這件事:“李嚴假傳皇帝的口諭,說是你讓他代替我,我讓我洛陽去找你,後來我證實這是假的,他又擅自賞賜將士,收買人心意圖知道動亂,已經被我及時發現,殺死了,陛下你把西川放心交給我就行了。”


    這封奏疏自然是讓安重誨和李嗣源十分的生氣,但是他們卻也沒啥可說的,他沒有辦法證明這是假的,西川距離洛陽還是比較遠,所以雖然他們心裏都知道這是假的,但是也沒辦法,孟知祥手裏有兵,這就足以讓他忌憚了,最起碼不能來硬的,隻能一點一點的從長計議。


    所以這一次李嗣源和安重誨損兵折將,但是對於孟知祥卻是沒啥損失,或許李嗣源唯一的收獲就是更加堅定了了孟知祥要造反的念頭,所以他要做出一係列的防範措施,而這件事的實施人員就是安重誨,安重誨一直以來都是鼓吹孟知祥威脅論的。


    我們上麵說了孟知祥的家人已經被李嗣源放了回來,此時剛好走到了鳳翔,鳳翔節度使李從儼(李茂貞的兒子)‘他此時也聽說了西川監軍剛去了沒幾天就被殺死了,他估摸著孟知祥心裏想著造反了,為了表忠心,給李嗣源留下來一個好印象,於是就攔住了孟知祥的家人,不讓他他們過鳳翔,但是也沒虐待孟知祥的家人,好酒好菜招待著,但是卻限製了自由。


    旋即就給李嗣源傳了消息過去:“孟知祥的家人已經到了鳳翔被我看住了,你要不要把他們做人質,要的話我給你送到洛陽去。”


    李嗣源一聽也沒在意,人質肯定是不能扣,事後就算是孟知祥造反了,這些人質也不能亂殺,畢竟還有個長公主在裏麵呢,而殺了這些人對於孟知祥也沒多大的傷害,真正的梟雄早就看破了這些世俗的感情,就像是曹操那句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這句話就把梟雄們的感情觀淋漓盡致的抒發出來了,真正的梟雄那是不會被這些兒女私情所影響的。


    李嗣源也算是英雄,他很明白這一點,所以也就麽有在這件事上為難他,給李從儼下令讓李從儼送孟知祥的家人離開。


    但是李嗣源或許沒想到他這一次看著對於孟知祥是一個寬大處理,但是她送走的這群人裏麵有個孟仁讚也就是後裏的孟昶,這家夥和王衍差不多,最終也是他敗掉了孟知祥的江山。


    當時要是李嗣源攔住了孟知祥的家人,甚至最終將孟仁讚殺死了,或許蜀國的結局會不一樣,或許趙匡胤不會選擇首先滅掉衰敗不堪的蜀國。


    這一切或許真的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就像一句老話說的:“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十國那些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觀書鈐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觀書鈐香並收藏五代十國那些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