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了柴榮江山的是他目前最大的兒子(七歲)柴宗訓,按理說此時的柴榮應該有二十來歲的孩子了啊,畢竟柴榮死的時候已經三十九歲了,就算是現在社會,將近四十歲的人,怎麽也有十六七八歲孩子,更不用說在古代倡導早婚早育,男孩十五六歲就能娶妻生子,女孩十三四歲就能出嫁的時代。


    柴榮的確是有年紀大的兒子,但是都死了,大家還記得,郭威造反的時候,劉承佑一口氣把郭威和柴榮家裏的人全部殺死了,這裏麵就有柴榮的媳婦劉氏,還有他的幾個半大孩子。


    現在柴榮的幾個孩子,都是後來和平時期生養的,所以最大的這才七歲。


    柴宗訓做了皇帝,但是一個七歲的小孩能幹啥?反正我知道,我七歲的時候學前班剛剛結束,還沒有進入小學教育階段,整天搖頭晃腦的跟著老師背“鵝鵝鵝,曲項向天歌。”有時候一邊背還一邊把脖子伸的老長。


    而此時就顯現出柴榮當時安排的重要性了,因為此時執政的就是當時他安排的那些人。


    武將就是趙匡胤,文臣就是範質等人,而在宮裏保證柴宗訓有一個良好的童年,負責日常照看的就是小符皇後。這樣的安排可以說是煞費苦心,但是一句俗話說得好:“最堅固的城池,總是從內部攻破。”


    柴宗訓目前還屬於啥都不懂的年代,整天被小符皇後照顧著,朝廷政治交給了範質等人,國家安全有趙匡胤還有柴宗訓的表叔李重進等人,這些人都是柴榮生前信任的,而柴榮信任的就是小符皇後和柴宗訓信任的,就是滿朝文臣倚重的。


    柴宗訓按照規矩,一登基就開始大賞群臣,這項工作搞了不少的時間,其他的時間,到時沒有什麽事情,整個後周看起來十分的平靜。


    偶爾邊關的北漢和契丹小打小鬧過來溜一圈,也都被守邊的將士打了回去,契丹的耶律璟雖然有能力發起戰爭,但是他不想,他有時間還不如睡睡覺、打打獵,沒事打啥仗啊。


    北漢方麵,倒是一直想打,但是北漢無力,搞了幾次都被守邊的大將打了回去,後來也老實了。他們知道了,就算是後周沒有柴榮,那也不是他北漢能夠趁火打劫的。


    此時的周朝到處都是一片欣欣向榮,每個人都相信,隻要是這樣發展下去,等到小皇帝長大,就能繼續進行柴榮沒有幹下去的工作了,而後周的百姓也是對未來充滿了希望,生活條件一天比一天好,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作為當時最強大國家的國民,他們很自豪。


    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在柴榮死後的後半年,就這麽在一片熱鬧聲中結束了,在又一陣喧囂聲中,迎來了新的一年。


    公元960年,此時的柴宗訓還沒有改年號,所以還用沿用顯德年號,被稱為顯德七年。


    作為京城的開封,在一陣熱鬧轟轟的環境中,度過了新年,每個人都是喜氣洋洋,新的一年,新的皇帝登基,整個國家看起來越來越有盼頭了,很多人都是發自內心的高興,而柴榮死去的悲傷也漸漸被撫平。


    但是就在這一陣熱鬧和喜氣洋洋的情景剛剛過去,突然邊關傳來了急報。


    契丹主力進攻定州、鎮州一帶,請中央速度派遣大軍前去救援,不然邊關危急。


    這一個消息,讓很多人從新年的快樂中醒了過來,但是文臣們都是一群能說會道的書生,打仗不行,小符皇後年紀輕輕的,有什麽主意?至於柴宗訓,剛剛八歲的小孩還是在盯著個螞蟻能看一天的年紀,讓他做決定,更是沒譜。


    所以這事最終還是要靠趙匡胤。


    咳,在這裏插播一下,曆史上關於這一次的邊關告急那是存在爭議的,但是現在爭議已經不存在了,因為已經為這個重要問題定性了。


    根據宋史的記載,所有宋朝的史書,基本上都是說這一次邊關真的告急了,契丹真的來了,趙匡胤一開始就是去平定契丹的,但是半路上被他的部下們劫持了。


    可是在契丹和後來元朝的一些史冊上,對於這一戰都沒有任何記載,而隨著史料的豐富,更多的史料證明,當時根本沒有所謂的邊關告急,所謂的契丹入侵不過是趙匡胤集團找的一個借口,也是為他們實施兵變創造一個機會。


    此時的趙匡胤在柴榮的幫助下,已經成了當時後周實力最強大的一支軍隊,也是後周對外戰爭的主力,殿前侍衛親軍的最高指揮。


    在之前,柴榮因為懷疑張永德在他死了之後要造反,所以這才把張永德換掉,畢竟那時候的張永德在殿前侍衛親軍裏麵已經很長時間了,他在這裏麵根基深厚,擁有很高的權威,所以柴榮就把剛剛提拔起來的一個將軍作為侍衛親軍的統帥,他覺得此時的趙匡胤剛剛發跡沒多長時間,威望不高,但是能力很強,很適合為他的兒子保駕護航。


    但是柴榮沒想到當初的張永德在殿前侍衛親軍裏麵主要的關係在高層,很多的將領都是認準張永德。


    但是趙匡胤雖然是一個新上來的將軍,但是他在基層的時間很長,他在殿前侍衛親軍內部擁有不少的擁護者,而且這些擁護者大部分都是基層人員,柴榮算無遺策,但是這一點應該是沒有想到。


    趙匡胤一直以來都是很有雄心壯誌的,他在跟著柴榮的時候的確是沒有想過要造反,因為對於柴榮,他也是打心眼裏佩服,他覺得能夠跟著柴榮建立一番功業,那也是人生一件幸事。


    畢竟那時候的柴榮比著唐太宗等人也是不遑多讓,要是柴榮不死,搞一個顯德盛世也是很有可能的,想一下李世民的搞得淩煙閣,趙匡胤想著能夠跟著柴榮混個功臣,那就算是幸運了,他還沒想過造反。


    但是柴榮死了之後,他心裏就開始活動開了,柴宗訓畢竟剛剛七歲的小孩,而且在朝廷內部能夠鎮住他的人基本上沒有,原本有一個王樸,此時也死了。就算是李穀還活著,趙匡胤也不敢這麽亂來,但是遺憾的是當時在朝廷內部沒有人能夠鎮得住趙匡胤。


    有人說,趙匡胤的小陰謀從柴榮生病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那時候趙匡胤看柴榮一時半會好不了,於是就傳一個說法,那就是“檢點做天子”這樣的小計謀,讓柴榮撤了張永德,趙匡胤成功上位。


    這件事傳說的可能性比較大,但是也反映出,就算是民間也是傾向於趙匡胤的陳橋兵變是早有預謀的。


    小符皇後和柴宗訓把希望寄托在滿朝文武上麵,而滿朝文武則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身上。


    軍情如火,不能拖延,這一支軍隊很快就出發了,在出發前,小符皇後和小孩柴宗訓還親自送別趙匡胤,滿朝文武到成為為趙匡胤踐行,此時滿朝文武還有小符皇後對於趙匡胤還是十分信任的,把所有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他們的身上。


    趙匡胤表現的也沒有半點異樣,和大家依依惜別,騎著戰馬,帶著大軍迎著朝陽出發了。


    這一次北征軍主帥就是趙匡胤先鋒是慕容彥釗,大家走呀走,走到了陳橋鎮,大軍要停下來休息一下。


    但是此時天還沒有黑,也才剛走出來沒多遠,此時休整,的確是有點不對勁,但是士兵們不管這麽多,他們打仗就是把腦袋別在了褲腰帶上,過的是有今天沒有明天的生活,一個個覺得今天能夠少走點,好好休息一下也不錯。


    這一天晚上,在主營大帳,這一支北征軍才走出來沒多遠,竟然喝起了酒,而且趙匡胤竟然喝醉了,早早的就去睡覺了。


    或許很多人覺得這一次的休整就是一次簡單的休整,天剛剛黑下來,都準備去睡覺了。


    但是此時還有一夥人活動在大營裏他們有的宣傳異象,什麽剛才天上出現了兩個太陽,一山沒有二虎,一個天上咋能有兩個太陽呢?678


    還有的則在蠱惑人心,說是現在柴榮死了,弟兄們打仗還為了啥(可見柴榮的影響力和人格魅力。),之前柴榮在的時候,咱們論功行賞,賞罰嚴明,但是現在柴榮死了,皇帝還小,咱們現在打了仗估計也沒啥功勞,因為有了功勞也被朝廷那些大臣們搶走了,沒咱們什麽事?


    當兵的人一般而言,都不怕死,因為有一股叫做士氣叫做榮譽感的東西,他們覺得戰死沒啥可惜的,反而是一種榮譽,但是他們怕的是戰死了之後沒有人記得住他們,他們拚死拚活奪來的東西,和他們沒有任何的關係。


    所以趙匡胤的這些宣傳隊,搞得這點東西,讓軍心動搖,眼瞅著時機已經漸漸成熟了。


    此時的趙匡胤正在他的營帳裏睡覺呢,因為剛才喝了酒,趙匡胤準備眯一會。


    但是還沒等他睡死,多年來的小心,讓他一下子驚醒了,他聽到了外麵亂哄哄的,而且到處都是火把。


    他急忙跑出主帳往外走,但是還沒走出去,他就看到他身邊站滿了全副武裝的士兵,將士們越聚越多,將趙匡胤圍在中間。


    看看時間差不多了,士兵有人喊道:“皇帝年幼,中原四麵環敵,希望將軍順應天意,登基稱帝。”


    趙匡胤聽說這些人要讓他做皇帝,他嚇得不行,急忙搖頭,還勸告眾將士各自回營去,明天要繼續往北走。


    但是還沒等他說完,幾把明晃晃的刀劍架在了他的頭上,繼續說道:“打契丹可以,點檢先為天子。”


    隨後高懷德等人,也不管趙匡胤同不同意,就把準備好的龍袍罩到了趙匡胤的身上,隨後對著趙匡胤山呼萬歲。


    趙匡胤看此時已經成了這個樣子,也就默許了,就對這些將士們說道:“我可以暫時當天子,但是你們要聽我的。”


    這些人本來就是趙匡胤的忠實擁護者,現在自然是沒有問題,自然是各個答應。


    隨後趙匡胤對他們約法三章:“第一不能打擾驚動皇帝和皇太後(小符皇後),第二要像出來一樣,秩序井然的進去不準擅自行動。第三不能擅自誅殺大臣和百姓。”


    這些人自然是什麽都聽趙匡胤的,趙匡胤看這些人這麽聽話,也就沒在反抗,當上了皇帝。


    這一夜,注定是繁忙的一夜,陳橋大營到處是喧囂聲,而趙匡胤此時的心情應該是摻雜著激動和擔心的,激動是因為他已經得到了軍隊的支持,擔心是因為明天他還要進入汴京,雖然在汴京他有內應,但是明天才是真正的重頭戲。


    或許十年前的郭威不會想到,他就是靠這一招奪了後漢的江山,但是他的一個部將又靠著這一招奪了他的江山,這算不算因果循環?


    鬧了大半夜,天也將近明了,也不等了,趙匡胤的大軍直接就往回走,趕回了京城,在京城趙匡胤的確是有內應,就在趙匡胤的軍隊剛剛趕到城下,城門已經打開了。


    而等到趙匡胤造反的消息傳過來。早朝剛剛結束,這個消息震驚了很多人,但是很多人都是不知所措。


    除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這個人很受柴榮信任,他對於柴榮也是忠心耿耿的,他聽說這個消息之後,第一反應就是趕緊到城牆上麵指揮守城,但是他還是慢了。


    此時趙匡胤的先頭部隊已經到了京城,韓通碰見了趙匡胤的部下王彥升,王彥升還準備讓韓通歸順他,就對韓通說道:“大人這麽著急,是要去迎接新皇帝嗎?”


    本來按照王彥升想的,韓通一定會順著話說下去,投降他,但是韓通卻瞪了他一眼罵道:“皇帝正在宮中,我去迎什麽皇帝?我去攔住亂臣賊子。”


    這一下子可把王彥升氣壞了,這罵趙匡胤,也是罵他。


    當即下令就地殲滅韓通一部,順便趕到了韓通家裏,把韓通一家老小全部殺死了。


    這場戰役算是陳橋兵變唯一的一次遭遇戰,其他地方都是一路順風,而在這場兵變中死去的隻有韓通一家,趙匡胤約束軍紀,的確是有作用。


    趙匡胤順利的進入了京城,而此時決定讓趙匡胤率軍被征的幾個宰相們,此時都傻了,他們知道他們犯了一個沒有辦法彌補的失誤,就在他們不知道該咋辦的時候,趙匡胤的人來請他們了。


    而此時的趙匡胤已經到了京城,他覺得自己再穿上龍袍有點不太合適,畢竟柴宗訓身上的龍袍還沒有脫下來呢。


    趙匡胤到了皇宮,見著了小符皇後和柴宗訓哭的那是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說他當時要是不答應,他的小命就沒了。


    雖然趙匡胤說的神情並茂,但是小符皇後知道這不過是逢場作戲罷了,他很識時務,決定投降,而此時範質這些宰相們也被“請”了過來,當場柴宗訓遜位。


    遜位詔,沒啥特別的,還是說我家裏沒落了,我能力不行。現在趙匡胤能力好,天命所歸,他就應該當皇帝,是真龍天子。


    這道詔書一下,標誌著後周十年的政權正式結束了,趙匡胤順理成章的成了皇帝。


    這場政變順利結束,趙匡胤建國後國號“宋”,這因為他之前是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就是宋太祖。


    至於柴宗訓和小符皇後,都沒有被殺死,而是被好好地養了起來,畢竟是前朝的皇族,待遇還不錯。


    但是柴宗訓在十九歲的時候,突然死亡,原因不詳,柴榮留下來的餘下幾個孩子,也沒有長成了。都是在年紀輕輕的莫名其妙的死亡,有人說這是正常死亡,有人說這是趙匡胤下的黑手,但是這一切都已經隨著這一段曆史的逝去,永遠的埋在了曆史的深處。


    至此五代全部結束,陳橋兵變之後後周大部分藩鎮和將領願意跟著趙匡胤混日子,但是還是有少數幾個將領不願意歸順趙匡胤,這裏麵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柴宗訓的表叔李重進,但是最終還是被趙匡胤擊敗了,沒有成事。


    此後趙匡胤延續柴榮的大部分政策,繼續完成朝榮的統一大業,最終統一了全國,建立了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製封建王朝大宋王朝。


    再說一下陳橋兵變,陳橋兵變被很多人稱之為奇跡,因為本質上來說陳橋兵變他就是一個兵變,是一個軍事行動,但是這個兵變卻沒有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隻有韓通一家,可以說是一場不流血的兵變,一直以來都是被很多人津津樂道的。


    這一次的兵變也有很積極的方麵,其中主要的一點就是阻止了五代亂世繼續延續下去,為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的建立拉開了序幕。


    畢竟七八歲的柴宗訓根本不可能像趙匡胤一樣南征北戰進行統一全國的戰爭的,所以說陳橋兵變不論是早有預謀,還是意外,在當時看來都是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的,當然現在很多人看來。後來中國兩次出現了北方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情況,直接原因在後晉,根本原因就在宋朝,當然這也隻是很多說法中的一個而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十國那些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觀書鈐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觀書鈐香並收藏五代十國那些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