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榮勝利的讓李璟對他服氣了。他也得到了一直想要得到的淮南十四州,大周的實力再一次加強,而他進攻南方最強大的南唐,而且還得到了勝利,所以這一戰,柴榮也把自己的名氣和大周的威風打了出去。
此後隻要是周邊的一些藩鎮和小國家,聽說柴榮,那都是嚇得不行,此時的大周已經成了一個真正的巨無霸。
就像上一次柴榮進攻後蜀一樣,並不是準備一戰而勝之,因為柴榮知道此時還沒有到時間,他一直在下一盤大棋,進攻後蜀和進攻淮南應該都隻能算是一次小小的準備工作,真正的目的正在展開,但是還沒有實施。
柴榮是一個很有血性的皇帝,而且還心懷天下,這樣的人物曆史上還是真不多,要是說有血性的皇帝,曆史上很多,那幾個農民軍起來的皇帝,可以說都是很有血性的,但是柴榮和他們的出身也差不多,柴榮小時候什麽都幹過。
例如曆史上的劉邦,曆史上的朱元璋,這些都是草根出身,而且一個個都是很有血性的皇帝,但是他們當了皇帝之後,他們已經脫離了農民這個階層,上升為新的統治階層,新的貴族集團。
所以他們這些人雖然也是戰場上出身,一身榮譽和地位都是真刀真槍打出來的,但是他們當了皇帝之後,可以說一句忘本,基本上把他們當年做農民那會的日子全忘了,就算是偶爾想起來,但是也是恍如隔世,所以在這些朝代雖然民間的生活有所改善,但是卻極其有限。
柴榮和他們還不一樣,柴榮雖然是個大地主,是個大貴族,但是他心裏還是有百姓的,這一點一方麵就是柴榮的確也是從百姓中走出來的,要不是他的幹爹也是他的姑父郭榮發達了,柴榮或許就是一個名將甚至一個小商人。
基層的生活經曆,讓柴榮對與百姓,和普通的勞動人民很有好感,而且也深切的認識到了這些百姓的重要性,所以他幹了很多的利國利民的好事,簡單的舉個例子,那就是發展工商業。
很多人一說起來封建社會的工商業,那就是兩字:“畸形”中國封建的工商業,也是在封建皇權的夾縫中生存的,畢竟搞商業這一點和統治者想要把百姓束縛在土地上為國家種糧食的目的是不一致的。
所以大家在一些常識性的曆史書上麵看到的幾乎都是中國封建工商業發展艱難,而且處處受到限製。
要是說封建社會有一個工商業的高峰,那就是宋朝,宋朝那時候商業發達,現在看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能窺一斑而知全豹。
但是宋朝的商業發展也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官商為主,很多商業活動都是政府在主導,雖然商業發達,但是百姓參與的程度並不是非常高,宋朝靠著商業支撐財政的奇跡,這是建立在與民爭利的基礎上的。
但是就算是這樣,宋朝的商業高度發展,也讓很多的人十分向往。
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在這之前的周朝,也曾經發生了工商業的大繁榮,柴榮就是商人出身,這裏麵有什麽彎彎繞繞他清楚得很,所以他也知道發展商業利國利民,於是他就大力發展支持商業,這一點是曆代很多皇帝比不上的。可以說宋朝商業的繁榮,一部分就是柴榮在這裏打好的基礎。
柴榮幹商人出身,所以他當了皇帝之後。就對工商業進行了促進和鼓勵的政策,這就是他的生活經曆和出身對於他執政的影響。
柴榮也被很多人稱為千古一帝,千古聖君啥的,不過前麵要加上一個定語叫做沒成長起來的千古一帝,但是這也算是對柴榮的一個高度評價,但是我覺得,千古一帝或許有點誇張,但是一代聖君那是毫無疑問的,他當時的確當得上這個名頭。
這裏麵又牽扯到柴榮在不打仗的時候搞的一些行政措施,這一點咱們在戰爭講完之後統一講,這裏不再贅述。
繼續說柴榮的偉大誌向。
當時晉朝割讓幽雲十六州,這件事柴榮也是知道的,這件事對於中原王朝來說是一個災難,也是一個恥辱,這個念頭可能在柴榮的心中已經存在很久了。他一直就想收複幽雲十六州,但是他知道還沒有最合適的時機。
所以他一直在創造條件,不管是進攻後蜀,還是進攻南唐,柴榮都算是為了安定邊防,讓他在收複幽雲十六州的時候能夠在大後方安然無憂。
當然也有不少人說,柴榮收複幽雲十六州進軍北方,那都是巧合而已,並不是早就計劃好的,這一點不存在爭議,也沒有爭議的必要,咱們隻按照曆史上事實發生的事情來說,但是收複幽雲十六州的確是柴榮一直以來的願望。
現在從淮南回來的柴榮,他此時可以說是誌得意滿,而且基本上條件已經成熟了他應該已經可以進攻北方了。88
此時其實柴榮還是有選擇的,那就是先進攻幽雲十六州,還是先進攻北漢。
我們知道幽雲十六州名義上屬於了契丹,但是在這裏駐紮的軍隊絕大多數還是漢人,而不是契丹人。
而柴榮選擇的就是先進攻幽雲十六州,他這樣選擇也是有他的原因的,一方麵是因為北漢背靠契丹,而且北漢的戰鬥力也很強,北漢並不是那麽好打下來的,而且之前柴榮也去過一次太原,但是卻又退回來了。
而此時的契丹,可以說正式最衰弱的時候,他的這個衰弱狀態,可以說是空前的,因為之前契丹大遼的幾位皇帝都還算是不錯,就算是出現了能力不是很強的皇帝,沒當幾年皇帝就死翹翹了,但是現在在位的契丹皇帝卻是不一般。
他就是耶律璟,也就是曆史上著名的睡王,他的生活就會睡覺吃飯和睡覺。
耶律璟知道自己的統治不得人心,所以他把主要的經曆都放在了對內的統治上麵,而不是在對外擴張,甚至對外防守布置的力量都不是很足夠。
此時的大遼,可以說是最虛弱的時候,而且根據史書記載,就在耶律璟死了之後,新皇帝即位。契丹因為換了一個皇帝,戰鬥力立刻就提升了,隨帶著大遼的國力也上升,這一點也能證明耶律璟的時代的確是大遼的一個低穀。
所以柴榮此時要進攻大遼可以說是選擇了一個最恰當的時機,而此時契丹對於幽雲十六州的控製也是很低的,這一點也給了柴榮一個好機會。
但是就在柴榮躊躇滿誌的時候,一個噩耗傳了過來,那就是他的好朋友,也是他的手下第一重臣王樸死了。
王樸是柴榮最信任的一個人,也是最看重的一個人,要是柴榮不在開封,那麽這裏發生了什麽事情,都是王樸親自負責,而且還有權限做出決定。
但是就在柴榮派王樸到汴河監督一項工程的時候,王樸提前完工,就趕了回來,但是就在路上,王樸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
連夜趕回了開封,隨後就開始找人救治,這件事很開就驚動了柴榮,柴榮下令用最好的醫生,用最好的藥,一定好治好王樸。
但是柴榮對這件事也沒當回事,以為就是普通的傷風受寒之類的,並沒有很在意,但是就在晚上,柴榮得到了消息,一個驚天大噩耗,那就是王樸死了。
柴榮當時就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他也不管時間了,直接就跑到了王樸的府上,他想看看王樸是不是真的死了。
等到柴榮到了王樸的府上,王樸已經死了,柴榮根本沒有能夠見著王樸最後一麵,此時看著自己的老夥計平靜的躺在床上,柴榮再也堅持不住了。
史書上記載柴榮抱著王樸哭了好幾次,哭了一陣被周圍的人勸了起來,但是過了一會柴榮想起王樸的種種,又開始哭了起來,隨後有勸起來,然後接著哭。
這場景不需要描述的多了詳細,也不需要修飾,就這樣的場麵,大家想象一下,就能感覺到這中間蘊含的真情。
柴榮和王樸雖然是君臣,但是關係卻是朋友關係,而王樸從不久前的一個小官,一路被柴榮升到當朝第一人的位置,這都是他們兩個相互配合的結果。
想當年,柴榮剛登機的時候,柴榮要親征沒有人看好他,但是王樸看好他,後來柴榮準備統一天下,讓大臣們寫策論,還是王樸的策論最讓他滿意。這就是君臣間的默契。
王樸的死,柴榮的悲痛不僅僅是因為他們之間的感情,另一方麵也是柴榮對於他損失了一個好幫手的遺憾和痛苦。
王樸的死是柴榮的一大損失,也是周朝的一大損失,甚至有可能也是中國曆史的一大損失,這一點有點大,具體原因,咱們後麵還會繼續說。
但是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柴榮決定不再等待了,他在王樸死了沒多久,他就開始下令,再次親征,他這一次要收複幽雲十六州,這就是他新的征程。
此後隻要是周邊的一些藩鎮和小國家,聽說柴榮,那都是嚇得不行,此時的大周已經成了一個真正的巨無霸。
就像上一次柴榮進攻後蜀一樣,並不是準備一戰而勝之,因為柴榮知道此時還沒有到時間,他一直在下一盤大棋,進攻後蜀和進攻淮南應該都隻能算是一次小小的準備工作,真正的目的正在展開,但是還沒有實施。
柴榮是一個很有血性的皇帝,而且還心懷天下,這樣的人物曆史上還是真不多,要是說有血性的皇帝,曆史上很多,那幾個農民軍起來的皇帝,可以說都是很有血性的,但是柴榮和他們的出身也差不多,柴榮小時候什麽都幹過。
例如曆史上的劉邦,曆史上的朱元璋,這些都是草根出身,而且一個個都是很有血性的皇帝,但是他們當了皇帝之後,他們已經脫離了農民這個階層,上升為新的統治階層,新的貴族集團。
所以他們這些人雖然也是戰場上出身,一身榮譽和地位都是真刀真槍打出來的,但是他們當了皇帝之後,可以說一句忘本,基本上把他們當年做農民那會的日子全忘了,就算是偶爾想起來,但是也是恍如隔世,所以在這些朝代雖然民間的生活有所改善,但是卻極其有限。
柴榮和他們還不一樣,柴榮雖然是個大地主,是個大貴族,但是他心裏還是有百姓的,這一點一方麵就是柴榮的確也是從百姓中走出來的,要不是他的幹爹也是他的姑父郭榮發達了,柴榮或許就是一個名將甚至一個小商人。
基層的生活經曆,讓柴榮對與百姓,和普通的勞動人民很有好感,而且也深切的認識到了這些百姓的重要性,所以他幹了很多的利國利民的好事,簡單的舉個例子,那就是發展工商業。
很多人一說起來封建社會的工商業,那就是兩字:“畸形”中國封建的工商業,也是在封建皇權的夾縫中生存的,畢竟搞商業這一點和統治者想要把百姓束縛在土地上為國家種糧食的目的是不一致的。
所以大家在一些常識性的曆史書上麵看到的幾乎都是中國封建工商業發展艱難,而且處處受到限製。
要是說封建社會有一個工商業的高峰,那就是宋朝,宋朝那時候商業發達,現在看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能窺一斑而知全豹。
但是宋朝的商業發展也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官商為主,很多商業活動都是政府在主導,雖然商業發達,但是百姓參與的程度並不是非常高,宋朝靠著商業支撐財政的奇跡,這是建立在與民爭利的基礎上的。
但是就算是這樣,宋朝的商業高度發展,也讓很多的人十分向往。
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在這之前的周朝,也曾經發生了工商業的大繁榮,柴榮就是商人出身,這裏麵有什麽彎彎繞繞他清楚得很,所以他也知道發展商業利國利民,於是他就大力發展支持商業,這一點是曆代很多皇帝比不上的。可以說宋朝商業的繁榮,一部分就是柴榮在這裏打好的基礎。
柴榮幹商人出身,所以他當了皇帝之後。就對工商業進行了促進和鼓勵的政策,這就是他的生活經曆和出身對於他執政的影響。
柴榮也被很多人稱為千古一帝,千古聖君啥的,不過前麵要加上一個定語叫做沒成長起來的千古一帝,但是這也算是對柴榮的一個高度評價,但是我覺得,千古一帝或許有點誇張,但是一代聖君那是毫無疑問的,他當時的確當得上這個名頭。
這裏麵又牽扯到柴榮在不打仗的時候搞的一些行政措施,這一點咱們在戰爭講完之後統一講,這裏不再贅述。
繼續說柴榮的偉大誌向。
當時晉朝割讓幽雲十六州,這件事柴榮也是知道的,這件事對於中原王朝來說是一個災難,也是一個恥辱,這個念頭可能在柴榮的心中已經存在很久了。他一直就想收複幽雲十六州,但是他知道還沒有最合適的時機。
所以他一直在創造條件,不管是進攻後蜀,還是進攻南唐,柴榮都算是為了安定邊防,讓他在收複幽雲十六州的時候能夠在大後方安然無憂。
當然也有不少人說,柴榮收複幽雲十六州進軍北方,那都是巧合而已,並不是早就計劃好的,這一點不存在爭議,也沒有爭議的必要,咱們隻按照曆史上事實發生的事情來說,但是收複幽雲十六州的確是柴榮一直以來的願望。
現在從淮南回來的柴榮,他此時可以說是誌得意滿,而且基本上條件已經成熟了他應該已經可以進攻北方了。88
此時其實柴榮還是有選擇的,那就是先進攻幽雲十六州,還是先進攻北漢。
我們知道幽雲十六州名義上屬於了契丹,但是在這裏駐紮的軍隊絕大多數還是漢人,而不是契丹人。
而柴榮選擇的就是先進攻幽雲十六州,他這樣選擇也是有他的原因的,一方麵是因為北漢背靠契丹,而且北漢的戰鬥力也很強,北漢並不是那麽好打下來的,而且之前柴榮也去過一次太原,但是卻又退回來了。
而此時的契丹,可以說正式最衰弱的時候,他的這個衰弱狀態,可以說是空前的,因為之前契丹大遼的幾位皇帝都還算是不錯,就算是出現了能力不是很強的皇帝,沒當幾年皇帝就死翹翹了,但是現在在位的契丹皇帝卻是不一般。
他就是耶律璟,也就是曆史上著名的睡王,他的生活就會睡覺吃飯和睡覺。
耶律璟知道自己的統治不得人心,所以他把主要的經曆都放在了對內的統治上麵,而不是在對外擴張,甚至對外防守布置的力量都不是很足夠。
此時的大遼,可以說是最虛弱的時候,而且根據史書記載,就在耶律璟死了之後,新皇帝即位。契丹因為換了一個皇帝,戰鬥力立刻就提升了,隨帶著大遼的國力也上升,這一點也能證明耶律璟的時代的確是大遼的一個低穀。
所以柴榮此時要進攻大遼可以說是選擇了一個最恰當的時機,而此時契丹對於幽雲十六州的控製也是很低的,這一點也給了柴榮一個好機會。
但是就在柴榮躊躇滿誌的時候,一個噩耗傳了過來,那就是他的好朋友,也是他的手下第一重臣王樸死了。
王樸是柴榮最信任的一個人,也是最看重的一個人,要是柴榮不在開封,那麽這裏發生了什麽事情,都是王樸親自負責,而且還有權限做出決定。
但是就在柴榮派王樸到汴河監督一項工程的時候,王樸提前完工,就趕了回來,但是就在路上,王樸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
連夜趕回了開封,隨後就開始找人救治,這件事很開就驚動了柴榮,柴榮下令用最好的醫生,用最好的藥,一定好治好王樸。
但是柴榮對這件事也沒當回事,以為就是普通的傷風受寒之類的,並沒有很在意,但是就在晚上,柴榮得到了消息,一個驚天大噩耗,那就是王樸死了。
柴榮當時就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他也不管時間了,直接就跑到了王樸的府上,他想看看王樸是不是真的死了。
等到柴榮到了王樸的府上,王樸已經死了,柴榮根本沒有能夠見著王樸最後一麵,此時看著自己的老夥計平靜的躺在床上,柴榮再也堅持不住了。
史書上記載柴榮抱著王樸哭了好幾次,哭了一陣被周圍的人勸了起來,但是過了一會柴榮想起王樸的種種,又開始哭了起來,隨後有勸起來,然後接著哭。
這場景不需要描述的多了詳細,也不需要修飾,就這樣的場麵,大家想象一下,就能感覺到這中間蘊含的真情。
柴榮和王樸雖然是君臣,但是關係卻是朋友關係,而王樸從不久前的一個小官,一路被柴榮升到當朝第一人的位置,這都是他們兩個相互配合的結果。
想當年,柴榮剛登機的時候,柴榮要親征沒有人看好他,但是王樸看好他,後來柴榮準備統一天下,讓大臣們寫策論,還是王樸的策論最讓他滿意。這就是君臣間的默契。
王樸的死,柴榮的悲痛不僅僅是因為他們之間的感情,另一方麵也是柴榮對於他損失了一個好幫手的遺憾和痛苦。
王樸的死是柴榮的一大損失,也是周朝的一大損失,甚至有可能也是中國曆史的一大損失,這一點有點大,具體原因,咱們後麵還會繼續說。
但是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柴榮決定不再等待了,他在王樸死了沒多久,他就開始下令,再次親征,他這一次要收複幽雲十六州,這就是他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