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雖然當了皇帝,但是我們也知道,那時候的皇帝對於下麵藩鎮的控製力度還是很低的,但是皇帝對於朝廷的控製還是比較強,這一點也是曆朝曆代的皇帝不願意放手的,地方上的事情可以先緩一緩,但是中央一定要牢牢掌握在手中。
郭威其實也想改變自從唐朝以來地方和中央若即若離的這種狀況,他也想搞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大帝國,但是力不從心,對於外麵的藩鎮還是沒有什麽好辦法,而他當時能做的,也是最緊要的就是先掌握了中央的權力的再說,要是中央的權力都掌握不了,那要是再去說什麽平定藩鎮,就顯得有點浮誇了。
一般而言,皇帝特別是郭威這種真刀真槍打下江山的皇帝,對於中央的控製權都是很強的,不過到了郭威這裏就出現了一個小小的意外,朝政一度被權臣們把持,這並不是郭威不夠強勢,也不是權臣能力有多高,在郭威眼裏僅僅就是因為關係不錯,下不去手而已,但是曆來權力是最無情的,最終郭威還是為了權力蕩平了這些阻撓他獨掌大權的存在。
這裏麵影響郭威皇帝存在感的兩個人物,都姓王,一個叫王峻,一個叫王殷,咱們來分別認識一下。
王峻,字秀峰,他的父親是個政府裏麵搞音樂的,所以王峻小時候也是聰明伶俐,嗓子好,家學淵源,唱曲非常好聽。
在後梁的時候,有個叫張筠的,他見到了王峻,覺的這小孩子聰明伶俐。還算是不錯,於是就把他呆在了身邊,沒事給自己唱幾嗓子,解解悶。
可是好景不長,李存勖拿下了河北,當時在河北當官的張筠無奈之下隻好回到了中原,在中原在京城,那時候朱友貞的寵臣就是趙岩,而張俊也知道想要在中原生活得好好的,那就要討好趙岩。
所以他和趙岩之間也是相互拜訪,有一次,趙岩到了張筠府上,張浚把王峻叫了出來,讓他給趙岩唱曲,結果趙岩一看王峻長的機靈,而且聲音很好,於是就誇了幾句。
張筠也是人精,一看就知道趙岩挺喜歡王峻的,於是就大手一揮把王峻送給了趙岩。
從此王峻就開始跟著趙岩,平心而論,雖然趙岩當官不咋地,執政也是亂七八糟的,但是他對王峻還真是沒話說,平時吃喝用度什麽都不缺,而且還有賞賜啥的,總之再跟著趙岩這幾年,他算是過了幾天的好日子。
但是還是好景不長,李存勖滅亡了後梁,趙岩因為名聲太差,結果被誅滅了九族,而王峻僅僅是趙岩家的一個小仆人,所以沒有算在內,活了一命,但是他的依仗趙岩已經死了,於是他的生活再次陷入了困頓之中,雖然這期間他曾經依附在其他的人家,靠著一口金嗓子,也算是餓不死,但是卻不是長久之計。
後來他又投靠了後唐的權臣張延朗,這個張延朗咱們也知道,李從珂一朝的權臣,也是李從珂政治集團的主要人員之一,主要負責財政方麵的事情,這一點咱們已經說過了。
雖然王峻投靠了她,但是說實話張延朗對於王峻並不好,但是王峻已經滿足了。隻要是有一個能吃能喝的地方,順便冬天還能不挨凍的地方,他已經很滿足了,所以也沒有計較什麽。於是就張延朗家準備長住了。
但是很遺憾,在五代最難得就是相安無事平平安安的活一輩子,不久石敬瑭南下,打敗了李從珂,作為李從珂集團的主要成員,張延朗也被石敬瑭殺死了。
但是這一次石敬瑭並沒有準備放過張延朗的仆人們,當然並不是要殺死他們,而死要送人,劉知遠那時候功勞不小,於是石敬瑭就把張延朗家裏的財產和仆人啥的全部送給了劉知遠,所以王峻又開始跟著劉知遠混日子。
可能有人會覺得作為一個貨物送來送去,這簡直是奇恥大辱啊,但是有時候,這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機遇,最起碼對於王峻來說就是一個機遇。
之前它的第一任主人張筠,就是看他聰明伶俐。而他的第二代主人趙岩,雖然對他不錯,但是他也僅僅是個唱曲的,他的第三代主人張延朗對他則是不管不顧,可能就不知道他府上有這樣一個小唱曲的。
可是等到他跟著劉知遠之後,他開始發達了,此時的他不僅僅是一個唱曲的,在劉知遠的身邊還是一個幕僚文員的身份,逐漸開始受到了重用。
等到劉知遠當了皇帝,王峻也就水漲船高真正的開始發達了,可能當時他在趙岩死後到處流浪的時候,沒有想到他還有這麽一天。
後來劉承佑當了皇帝,就爆發了有名的三鎮之亂,在這裏王峻很幸運和郭威走到了一起,郭威是元帥,王峻就是監軍,這兩個人配合的十分的默契,所以很快王峻的臉上就被劉承佑貼上了郭黨的標簽。
王峻成功的抱住了郭威的大腿,但是他也付出了代價。就在劉承佑準備誅殺權臣的時候,郭威和王峻都在他的名單中,後來郭威造反,劉承佑在李業等人忽悠下,將郭威和王峻的家人全部都殺死了,一了百了。
這樣一來王峻算是和郭威有了共同語言,而且當時郭威能夠占據中原,這裏麵王峻出力還是很大的,所以等到郭威進入了中原,王峻的好日子就來了。
一開始郭威是監國的身份,名義上主權的還是皇太後,可是就在這時候,郭威就直接下令封王峻為樞密使,這完全展示了郭威對於王峻的信任和重視。
等到郭威正式當了皇帝,又是一係列的榮譽官銜全部給了王峻,這待遇說實話已經很不錯了,作為一個唱曲的,現在混到了這一步,也算是不容易。
我們說王峻是一個影響郭威控製中央,限製郭威皇權的家夥,這都是在他的後期,一開始的時候,他也是很不錯,那時候後周麵臨著各方麵的威脅,王峻和郭威還能眾誌成城,一起為了後漢而努力,但是等到大局穩定的時候,他們內部的矛盾就開始爆發了出來。
王峻因為和郭威一起從頭幹起的,他們兩個那是共過患難的,而且家裏人都被劉承佑同時殺死了,所以就有點惺惺相惜的感覺,所以郭威從來沒有把王峻當成自己的臣子,而是當成一個好朋友。
郭威從來不叫王峻的名字也不叫他的官職,因為王峻比郭威大上兩歲,所以郭威都是叫王峻為兄,這可是超越一般的禮遇,這顯示的是郭威作為一個皇帝對於王峻的寵幸。要是一個聰明人,就應該知道,君是君臣是臣,皇帝可以不拿你當臣子,但是臣子不能拿皇帝不當皇帝,就算是關係再好,也不能跨越這一個警戒線,誰不知好歹的跨越了,那就是死路一條。
可王峻偏偏就嚐試一下,雖然現在郭威當皇帝,但是他覺得郭威這個皇位並不影響他們之間的關係,而且他覺得這國家這一片江山是他和郭威一起打下了,那麽這片江山是郭威的但是更是他的。
所以他一向都是以匡扶天下為己任,不管大事小事都要插上一手,很多事情他都要有決定權,但是皇權的權威性就在於決定權,要是皇帝說話不算話,那也就沒有人把皇權當回事了。
但是王峻追求的就是他說話要比皇帝郭威說話還要管用,這是公然的對皇權挑戰,要是要好果子吃,那才怪了。
平時郭威和大臣們還有王峻在一起商量事情,要是最終的結果和王峻提議的一樣,符合他的心思,那王峻就喜形於色,要是他的提議被否決了,在朝堂上,在郭威麵前就敢直接翻臉,而且話說也沒顧忌,他就覺得郭威之前和和他是同僚,就算是現在當了皇帝,他和郭威之間的關係,還是不會變的。
其實王峻還是沒有大智慧,不少人評價他,說他才能一般,沒有大局觀,沒有政治智慧,能夠當上一國執政那是運氣問題,而不是能力問題。迅讀網
雖然王峻沒事總愛挑釁一下皇權,但是郭威還是沒打算和他一般見識,因為王峻在他看來還是一個可用之才,而且他們之前在一起彼此之間脾氣也都明白,而且郭威也覺得,隻要是他在位,那麽王峻就在他的掌握之中,所以也沒有準備動他。
後來就發生了劉崇勾結契丹,又認了個耶律述律這個小叔叔,一起南下進攻晉州和絳州,當時郭威最信任的就是王峻,所以毫無疑問的,王峻被郭威派去擊退後漢軍,但是這一次可以說讓郭威徹底看清了王峻這個人。
王峻在半路上不走了,也不主動出擊,就是等著契丹方麵斷了糧,下了雪,後勤跟不上,他就取了個巧,撿了個便宜,把契丹和後漢軍趕走了,其實根本沒有發生什麽大戰,自然他也沒有什麽功勞。
甚至後來契丹和後漢大軍撤走的時候,王峻竟然還不敢追擊,結果白白錯過了殲滅北漢大軍的好機會。
這件事之後,郭威對於王峻開始失望了,後來慕容彥超造反,郭威派去的是曹英,但是從晉州前線跑回來的王峻覺得自己在晉州沒有立功,於是就想著是不是在這裏還能再立一功。
所以就給郭威說,曹英年紀大了,沒有衝勁,作為攻城的大將有點不太合適,隨後就提出他自己還是很合適的人選,希望郭威能夠讓他去圍攻慕容彥超。
但是郭威在上一次派王峻反擊北漢和契丹的戰役中,已經對王峻失望了,於是最終還是禦駕親征。
而王峻的待遇就是隨駕,不過雖然是個隨駕,但是還是立了個功勞的,而這件事之後,王峻就覺得郭威可能不信任他了,於是就搞了一出辭職,來試探一下郭威,但是王峻提前給地方的那些藩鎮寫信,讓他們繼續支持自己。
結果這一下子把郭威搞的昏頭轉向的,不知道為什麽這好好的王峻要辭職不幹,於是就下詔讓王峻趕緊來上班。
但是王峻就是不接受,郭威連著下了好幾道詔令,王峻還是不來,郭威也不生氣,又派人去請王峻,還放出話:“要是王峻不在上班,我就親自去請他。”
這句話算是讓王峻試出了郭威的心思,現在郭威這樣表態,這說明,郭威還是信任他的,所以他也就沒有再拿架子,就去上班了。但是他上班之後,還是之前那個樣子。
要是王峻僅僅挑戰一下郭威的皇權,看在老熟人的麵子上,郭威也不想和王峻計較。但是王峻還幹了其他的事情,尤其是觸及到了郭威的底線。
柴榮是郭威的養子,當時差榮在外麵當官,有時候想郭威想讓柴榮進京,見一麵,但是王峻卻是百般阻撓,原因就是朝榮雄才大略,英明神武,這讓智商一般的王峻有一種掌控不了的感覺,所以他對於柴榮十分的防備。
後來王峻又要青州平盧節度使,郭威看這都是老關係,於是也就同意了,但是心裏對於王峻已經開始有點反感了,他覺得王峻不知道好歹,也不知道滿足,但是這些事情,還沒有觸及到郭威的底線。
但是隨後的一件事,讓郭威忍不住了,王峻開始插手宰相的任命,這件事算是觸及到了郭威的底線,也算是一個導火索,將郭威對於王峻長久以來的不滿全部引了出來。郭威爆發了。
郭威哭了,郭威找了馮道,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對馮道說道:“王峻欺負我,我不能忍了,他是要除盡朕的左右僚臣,去掉朕的羽翼。朕的兒子在外,他總是阻撓不讓進京,好不容易來一次他也怨恨不已,哪有當了樞密使,又兼宰相還強要重鎮做節度使,不過我還是給他了,隨他意願,但他還不滿足,如此目無君主的人,你們說誰能忍受!。”
馮道對著這樣的事情,他的一個生存哲學那就是跟著實力強大的人物,他是一個很有政治智慧的人物,所以他就勸郭威把王峻貶官,但是不要殺死他。
不久,就被郭威貶到了商州做司馬,這個商州司馬原本是王峻留給他的一個政敵的,這個人叫做趙上交,負責科舉考試,因為王峻打招呼他讓照顧一個考生,但是那個考生卻落榜了,所以王峻很生氣,就想要把趙上交貶官,但是沒想到他給郭威提了一下,結果郭威記住了這個地方,最後讓他到了商州做一個小司馬。
後來到了商州的王峻回想自己幹過的事情,或許會臉紅吧,或許會覺得過分,會覺得對不起郭威吧,但是已經晚了,不久王峻就在憂疾中死去了。
再說說王殷,王殷的出身和王峻的產不多,也算是一個小官家族,他的爺爺和父親都是郡縣裏的小官,他長得比較威武,體型龐大,所以小時候也是被家裏開始教授刀槍棍棒,因為他的爺爺就是一個教頭。
他參軍後,屢立戰功,不久就被封為刺史,這個時候包括此後很長時間王殷的名聲都是非常好的,因為王殷作為謙虛恭敬,更重要的事孝順,俗話說百善孝為先,隻要是孝順的人,那人品應該都不會差,而且上位者在用人的時候,有時候有時候在意的並不是這個人的能力,而是這個人的人品。
據說王殷那時候要是交了朋友,就先和他母親說一下,隻有他的母親同意,他才和別人做個小夥伴,一起快樂的玩耍。
等到王殷做了刺史,還是這樣,他對於他的母親還是一如既往的恭敬,他因為是個武夫,做事在執政的過程中,難免發生一些問題,但是隻要是他的母親知道了。就一定讓他站在堂前,然後用棍子打王殷,王殷一句話都不說。
石敬瑭當了皇帝,想要讓它入朝為官,或者到外地當刺史也行,但是他那時候正在守孝,就沒同意,後來石重貴登基,王殷守孝期也滿了,於是就出來當官,主要負責禁軍,也算是石重貴的心腹。
後來劉知遠進入中原,討伐杜重威,王殷立功了,再加上後來契丹南下,於是就讓王殷到了澶州,後來劉承佑想要殺死郭威和王峻,就找到了澶州主帥李洪義,但是李洪義覺得不一定成功,於是就把這件事告訴了王殷,王殷一聽就和李洪義一起投靠了郭威,隨後郭威起兵反漢,建立了大周。
郭威當了皇帝,對於王殷這個最先投靠的人物,獎賞非常多,封為天雄軍節度使,中書門下同平章事,而且黃河以北軍隊全部交由王殷長官,充分表現了郭威對他的信任。
這個這家夥有個毛病,就是貪財,這讓郭威對他很不滿,曾經批評他:“河北府庫裏的東西,還有很多吧,你和國家那都是一體的,國家的就是你的,你需要的話直接拿就行了,何苦搜刮百姓呢?”
後來又有人在郭威麵前說王殷的壞話,所以郭威對王殷的感官非常差,心裏對他的忠誠度也有點懷疑。
不久,太祖要搞一個祭天儀式,王殷作為藩鎮要進京朝見,但是王殷非常高調,到哪裏都是幾百個荷槍實彈的精銳護衛跟著,而且還非常的專橫,這然很多人都不放心,那時候的郭威身體也不好,也生病了,很多人覺得王殷有可能對郭威不利。
於是就勸郭威幹掉王殷,郭威已經幹掉了更為親近的王峻,此時一個王殷要是敢挑戰他的權威,必然也是要被幹掉的,不久郭威召見王殷,趁機抓住了她,原本想將他流放,但是剛走出城,很多大臣還是不放心,就又勸郭威永絕後患,於是出了城王殷就被殺死了。
王峻的貶官,那是因為他自我定位不清晰,政治智慧不高,沒有大局觀,而且能力也很一般。王殷的死,因為他為人比較跋扈專橫,不懂得低調才是王道的道理,結果無端遭到了猜忌,被砍了腦袋。
但是這兩個人都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挑釁皇權,這在封建社會,那是絕對不允許的,誅殺這兩個家夥。也算是郭威為了加強皇權的一次收權活動吧。
郭威其實也想改變自從唐朝以來地方和中央若即若離的這種狀況,他也想搞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大帝國,但是力不從心,對於外麵的藩鎮還是沒有什麽好辦法,而他當時能做的,也是最緊要的就是先掌握了中央的權力的再說,要是中央的權力都掌握不了,那要是再去說什麽平定藩鎮,就顯得有點浮誇了。
一般而言,皇帝特別是郭威這種真刀真槍打下江山的皇帝,對於中央的控製權都是很強的,不過到了郭威這裏就出現了一個小小的意外,朝政一度被權臣們把持,這並不是郭威不夠強勢,也不是權臣能力有多高,在郭威眼裏僅僅就是因為關係不錯,下不去手而已,但是曆來權力是最無情的,最終郭威還是為了權力蕩平了這些阻撓他獨掌大權的存在。
這裏麵影響郭威皇帝存在感的兩個人物,都姓王,一個叫王峻,一個叫王殷,咱們來分別認識一下。
王峻,字秀峰,他的父親是個政府裏麵搞音樂的,所以王峻小時候也是聰明伶俐,嗓子好,家學淵源,唱曲非常好聽。
在後梁的時候,有個叫張筠的,他見到了王峻,覺的這小孩子聰明伶俐。還算是不錯,於是就把他呆在了身邊,沒事給自己唱幾嗓子,解解悶。
可是好景不長,李存勖拿下了河北,當時在河北當官的張筠無奈之下隻好回到了中原,在中原在京城,那時候朱友貞的寵臣就是趙岩,而張俊也知道想要在中原生活得好好的,那就要討好趙岩。
所以他和趙岩之間也是相互拜訪,有一次,趙岩到了張筠府上,張浚把王峻叫了出來,讓他給趙岩唱曲,結果趙岩一看王峻長的機靈,而且聲音很好,於是就誇了幾句。
張筠也是人精,一看就知道趙岩挺喜歡王峻的,於是就大手一揮把王峻送給了趙岩。
從此王峻就開始跟著趙岩,平心而論,雖然趙岩當官不咋地,執政也是亂七八糟的,但是他對王峻還真是沒話說,平時吃喝用度什麽都不缺,而且還有賞賜啥的,總之再跟著趙岩這幾年,他算是過了幾天的好日子。
但是還是好景不長,李存勖滅亡了後梁,趙岩因為名聲太差,結果被誅滅了九族,而王峻僅僅是趙岩家的一個小仆人,所以沒有算在內,活了一命,但是他的依仗趙岩已經死了,於是他的生活再次陷入了困頓之中,雖然這期間他曾經依附在其他的人家,靠著一口金嗓子,也算是餓不死,但是卻不是長久之計。
後來他又投靠了後唐的權臣張延朗,這個張延朗咱們也知道,李從珂一朝的權臣,也是李從珂政治集團的主要人員之一,主要負責財政方麵的事情,這一點咱們已經說過了。
雖然王峻投靠了她,但是說實話張延朗對於王峻並不好,但是王峻已經滿足了。隻要是有一個能吃能喝的地方,順便冬天還能不挨凍的地方,他已經很滿足了,所以也沒有計較什麽。於是就張延朗家準備長住了。
但是很遺憾,在五代最難得就是相安無事平平安安的活一輩子,不久石敬瑭南下,打敗了李從珂,作為李從珂集團的主要成員,張延朗也被石敬瑭殺死了。
但是這一次石敬瑭並沒有準備放過張延朗的仆人們,當然並不是要殺死他們,而死要送人,劉知遠那時候功勞不小,於是石敬瑭就把張延朗家裏的財產和仆人啥的全部送給了劉知遠,所以王峻又開始跟著劉知遠混日子。
可能有人會覺得作為一個貨物送來送去,這簡直是奇恥大辱啊,但是有時候,這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機遇,最起碼對於王峻來說就是一個機遇。
之前它的第一任主人張筠,就是看他聰明伶俐。而他的第二代主人趙岩,雖然對他不錯,但是他也僅僅是個唱曲的,他的第三代主人張延朗對他則是不管不顧,可能就不知道他府上有這樣一個小唱曲的。
可是等到他跟著劉知遠之後,他開始發達了,此時的他不僅僅是一個唱曲的,在劉知遠的身邊還是一個幕僚文員的身份,逐漸開始受到了重用。
等到劉知遠當了皇帝,王峻也就水漲船高真正的開始發達了,可能當時他在趙岩死後到處流浪的時候,沒有想到他還有這麽一天。
後來劉承佑當了皇帝,就爆發了有名的三鎮之亂,在這裏王峻很幸運和郭威走到了一起,郭威是元帥,王峻就是監軍,這兩個人配合的十分的默契,所以很快王峻的臉上就被劉承佑貼上了郭黨的標簽。
王峻成功的抱住了郭威的大腿,但是他也付出了代價。就在劉承佑準備誅殺權臣的時候,郭威和王峻都在他的名單中,後來郭威造反,劉承佑在李業等人忽悠下,將郭威和王峻的家人全部都殺死了,一了百了。
這樣一來王峻算是和郭威有了共同語言,而且當時郭威能夠占據中原,這裏麵王峻出力還是很大的,所以等到郭威進入了中原,王峻的好日子就來了。
一開始郭威是監國的身份,名義上主權的還是皇太後,可是就在這時候,郭威就直接下令封王峻為樞密使,這完全展示了郭威對於王峻的信任和重視。
等到郭威正式當了皇帝,又是一係列的榮譽官銜全部給了王峻,這待遇說實話已經很不錯了,作為一個唱曲的,現在混到了這一步,也算是不容易。
我們說王峻是一個影響郭威控製中央,限製郭威皇權的家夥,這都是在他的後期,一開始的時候,他也是很不錯,那時候後周麵臨著各方麵的威脅,王峻和郭威還能眾誌成城,一起為了後漢而努力,但是等到大局穩定的時候,他們內部的矛盾就開始爆發了出來。
王峻因為和郭威一起從頭幹起的,他們兩個那是共過患難的,而且家裏人都被劉承佑同時殺死了,所以就有點惺惺相惜的感覺,所以郭威從來沒有把王峻當成自己的臣子,而是當成一個好朋友。
郭威從來不叫王峻的名字也不叫他的官職,因為王峻比郭威大上兩歲,所以郭威都是叫王峻為兄,這可是超越一般的禮遇,這顯示的是郭威作為一個皇帝對於王峻的寵幸。要是一個聰明人,就應該知道,君是君臣是臣,皇帝可以不拿你當臣子,但是臣子不能拿皇帝不當皇帝,就算是關係再好,也不能跨越這一個警戒線,誰不知好歹的跨越了,那就是死路一條。
可王峻偏偏就嚐試一下,雖然現在郭威當皇帝,但是他覺得郭威這個皇位並不影響他們之間的關係,而且他覺得這國家這一片江山是他和郭威一起打下了,那麽這片江山是郭威的但是更是他的。
所以他一向都是以匡扶天下為己任,不管大事小事都要插上一手,很多事情他都要有決定權,但是皇權的權威性就在於決定權,要是皇帝說話不算話,那也就沒有人把皇權當回事了。
但是王峻追求的就是他說話要比皇帝郭威說話還要管用,這是公然的對皇權挑戰,要是要好果子吃,那才怪了。
平時郭威和大臣們還有王峻在一起商量事情,要是最終的結果和王峻提議的一樣,符合他的心思,那王峻就喜形於色,要是他的提議被否決了,在朝堂上,在郭威麵前就敢直接翻臉,而且話說也沒顧忌,他就覺得郭威之前和和他是同僚,就算是現在當了皇帝,他和郭威之間的關係,還是不會變的。
其實王峻還是沒有大智慧,不少人評價他,說他才能一般,沒有大局觀,沒有政治智慧,能夠當上一國執政那是運氣問題,而不是能力問題。迅讀網
雖然王峻沒事總愛挑釁一下皇權,但是郭威還是沒打算和他一般見識,因為王峻在他看來還是一個可用之才,而且他們之前在一起彼此之間脾氣也都明白,而且郭威也覺得,隻要是他在位,那麽王峻就在他的掌握之中,所以也沒有準備動他。
後來就發生了劉崇勾結契丹,又認了個耶律述律這個小叔叔,一起南下進攻晉州和絳州,當時郭威最信任的就是王峻,所以毫無疑問的,王峻被郭威派去擊退後漢軍,但是這一次可以說讓郭威徹底看清了王峻這個人。
王峻在半路上不走了,也不主動出擊,就是等著契丹方麵斷了糧,下了雪,後勤跟不上,他就取了個巧,撿了個便宜,把契丹和後漢軍趕走了,其實根本沒有發生什麽大戰,自然他也沒有什麽功勞。
甚至後來契丹和後漢大軍撤走的時候,王峻竟然還不敢追擊,結果白白錯過了殲滅北漢大軍的好機會。
這件事之後,郭威對於王峻開始失望了,後來慕容彥超造反,郭威派去的是曹英,但是從晉州前線跑回來的王峻覺得自己在晉州沒有立功,於是就想著是不是在這裏還能再立一功。
所以就給郭威說,曹英年紀大了,沒有衝勁,作為攻城的大將有點不太合適,隨後就提出他自己還是很合適的人選,希望郭威能夠讓他去圍攻慕容彥超。
但是郭威在上一次派王峻反擊北漢和契丹的戰役中,已經對王峻失望了,於是最終還是禦駕親征。
而王峻的待遇就是隨駕,不過雖然是個隨駕,但是還是立了個功勞的,而這件事之後,王峻就覺得郭威可能不信任他了,於是就搞了一出辭職,來試探一下郭威,但是王峻提前給地方的那些藩鎮寫信,讓他們繼續支持自己。
結果這一下子把郭威搞的昏頭轉向的,不知道為什麽這好好的王峻要辭職不幹,於是就下詔讓王峻趕緊來上班。
但是王峻就是不接受,郭威連著下了好幾道詔令,王峻還是不來,郭威也不生氣,又派人去請王峻,還放出話:“要是王峻不在上班,我就親自去請他。”
這句話算是讓王峻試出了郭威的心思,現在郭威這樣表態,這說明,郭威還是信任他的,所以他也就沒有再拿架子,就去上班了。但是他上班之後,還是之前那個樣子。
要是王峻僅僅挑戰一下郭威的皇權,看在老熟人的麵子上,郭威也不想和王峻計較。但是王峻還幹了其他的事情,尤其是觸及到了郭威的底線。
柴榮是郭威的養子,當時差榮在外麵當官,有時候想郭威想讓柴榮進京,見一麵,但是王峻卻是百般阻撓,原因就是朝榮雄才大略,英明神武,這讓智商一般的王峻有一種掌控不了的感覺,所以他對於柴榮十分的防備。
後來王峻又要青州平盧節度使,郭威看這都是老關係,於是也就同意了,但是心裏對於王峻已經開始有點反感了,他覺得王峻不知道好歹,也不知道滿足,但是這些事情,還沒有觸及到郭威的底線。
但是隨後的一件事,讓郭威忍不住了,王峻開始插手宰相的任命,這件事算是觸及到了郭威的底線,也算是一個導火索,將郭威對於王峻長久以來的不滿全部引了出來。郭威爆發了。
郭威哭了,郭威找了馮道,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對馮道說道:“王峻欺負我,我不能忍了,他是要除盡朕的左右僚臣,去掉朕的羽翼。朕的兒子在外,他總是阻撓不讓進京,好不容易來一次他也怨恨不已,哪有當了樞密使,又兼宰相還強要重鎮做節度使,不過我還是給他了,隨他意願,但他還不滿足,如此目無君主的人,你們說誰能忍受!。”
馮道對著這樣的事情,他的一個生存哲學那就是跟著實力強大的人物,他是一個很有政治智慧的人物,所以他就勸郭威把王峻貶官,但是不要殺死他。
不久,就被郭威貶到了商州做司馬,這個商州司馬原本是王峻留給他的一個政敵的,這個人叫做趙上交,負責科舉考試,因為王峻打招呼他讓照顧一個考生,但是那個考生卻落榜了,所以王峻很生氣,就想要把趙上交貶官,但是沒想到他給郭威提了一下,結果郭威記住了這個地方,最後讓他到了商州做一個小司馬。
後來到了商州的王峻回想自己幹過的事情,或許會臉紅吧,或許會覺得過分,會覺得對不起郭威吧,但是已經晚了,不久王峻就在憂疾中死去了。
再說說王殷,王殷的出身和王峻的產不多,也算是一個小官家族,他的爺爺和父親都是郡縣裏的小官,他長得比較威武,體型龐大,所以小時候也是被家裏開始教授刀槍棍棒,因為他的爺爺就是一個教頭。
他參軍後,屢立戰功,不久就被封為刺史,這個時候包括此後很長時間王殷的名聲都是非常好的,因為王殷作為謙虛恭敬,更重要的事孝順,俗話說百善孝為先,隻要是孝順的人,那人品應該都不會差,而且上位者在用人的時候,有時候有時候在意的並不是這個人的能力,而是這個人的人品。
據說王殷那時候要是交了朋友,就先和他母親說一下,隻有他的母親同意,他才和別人做個小夥伴,一起快樂的玩耍。
等到王殷做了刺史,還是這樣,他對於他的母親還是一如既往的恭敬,他因為是個武夫,做事在執政的過程中,難免發生一些問題,但是隻要是他的母親知道了。就一定讓他站在堂前,然後用棍子打王殷,王殷一句話都不說。
石敬瑭當了皇帝,想要讓它入朝為官,或者到外地當刺史也行,但是他那時候正在守孝,就沒同意,後來石重貴登基,王殷守孝期也滿了,於是就出來當官,主要負責禁軍,也算是石重貴的心腹。
後來劉知遠進入中原,討伐杜重威,王殷立功了,再加上後來契丹南下,於是就讓王殷到了澶州,後來劉承佑想要殺死郭威和王峻,就找到了澶州主帥李洪義,但是李洪義覺得不一定成功,於是就把這件事告訴了王殷,王殷一聽就和李洪義一起投靠了郭威,隨後郭威起兵反漢,建立了大周。
郭威當了皇帝,對於王殷這個最先投靠的人物,獎賞非常多,封為天雄軍節度使,中書門下同平章事,而且黃河以北軍隊全部交由王殷長官,充分表現了郭威對他的信任。
這個這家夥有個毛病,就是貪財,這讓郭威對他很不滿,曾經批評他:“河北府庫裏的東西,還有很多吧,你和國家那都是一體的,國家的就是你的,你需要的話直接拿就行了,何苦搜刮百姓呢?”
後來又有人在郭威麵前說王殷的壞話,所以郭威對王殷的感官非常差,心裏對他的忠誠度也有點懷疑。
不久,太祖要搞一個祭天儀式,王殷作為藩鎮要進京朝見,但是王殷非常高調,到哪裏都是幾百個荷槍實彈的精銳護衛跟著,而且還非常的專橫,這然很多人都不放心,那時候的郭威身體也不好,也生病了,很多人覺得王殷有可能對郭威不利。
於是就勸郭威幹掉王殷,郭威已經幹掉了更為親近的王峻,此時一個王殷要是敢挑戰他的權威,必然也是要被幹掉的,不久郭威召見王殷,趁機抓住了她,原本想將他流放,但是剛走出城,很多大臣還是不放心,就又勸郭威永絕後患,於是出了城王殷就被殺死了。
王峻的貶官,那是因為他自我定位不清晰,政治智慧不高,沒有大局觀,而且能力也很一般。王殷的死,因為他為人比較跋扈專橫,不懂得低調才是王道的道理,結果無端遭到了猜忌,被砍了腦袋。
但是這兩個人都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挑釁皇權,這在封建社會,那是絕對不允許的,誅殺這兩個家夥。也算是郭威為了加強皇權的一次收權活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