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在禮這個人也算是五代時期,或者說後晉這一朝最為著名的一個貪官汙吏,但是當時滿朝對於這樣的人卻並沒有絲毫的鄙視和看不起,反而覺得趙在禮這個家夥善於經營,善於理財,能力不錯,大臣反倒是都想著是不是能夠像趙在禮一樣搞個億萬身家。


    趙在禮一家原本並不是什麽名門望族,他的父親和爺爺也都是小官一枚,不可能給他留下太多的財產,更不可能給趙在禮一個恩蔭官當當。


    所以趙在禮也算是一個草根,但是就是這樣一個草根,後來變成了後晉的第一有錢人,第一大理財能手。他的一生也是充滿了投機的,人生的際遇我不得不再次感歎,一次投機可能就改變了一生,不過失敗的話也會毀掉一生。


    趙在禮,字幹臣,年輕的時候跟著幽州的劉仁恭混日子,後來劉仁恭拿下了鎮州,就讓他跟著劉守文去鎮守鎮州一帶,但是後來劉仁恭被劉守光囚禁,劉守文發兵討伐劉守光,結果沒打過,劉守文被劉守光殺死。


    主子死了,投降可能也是一死,於是趙在禮就跑到了河東,投靠了晉,開始跟著李存勖混日子,他在河東混的還是不錯的,總的來說,比在幽州有前途。


    這一次算是他人生的第一個改變,要是他當時投降了劉守光,恐怕現在也就泯然眾人矣,甚至直接被劉守光砍了腦袋。


    但是他卻選擇了投奔河東,他在河東幾年,他的第二次機遇又來了,在李存勖執政後期,從北麵返回的駐軍走到半路上因為沒有財物賞賜,就讓他們在貝州修整,但是這一夥軍隊不願意了,結果就造反了,他們威逼趙在禮做領袖。


    無奈之下,趙在禮麵對明晃晃的刀槍,最終還是選擇了屈服,跟著叛變了。隨後李存勖派遣大軍前來鎮壓,第一支唐軍沒能攻下來。隨後李存勖派了李嗣源前來鎮壓叛亂,沒想到李嗣源的大軍也造反了,李嗣源被抓進了魏州城。


    這個時候趙在禮又幹了一件正確的事情,一心一心為李嗣源著想,唯李嗣源馬首是瞻在這個過程中他得到了李嗣源的信任,讓李嗣源對他的印象非常好,這一次就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次機遇,他抓住了。


    等到李嗣源當了皇帝,就想起了他,一來是的時候還是讓他在魏州幹個小藩鎮,後來就調到了滑州,隨後官職越來越多,級別也越來越高,什麽天雄軍兵馬留後、鄴都留守、興唐府尹、滄州節度使、兗州天平軍節度使等等。


    官職一大堆他後半生曆經十多個藩鎮,發揮的都是一掃光的精神,到處搜刮民脂民膏,但是因為他懂事,知道勾結權貴討好上司,所以官職也是一路高升。


    到了石敬瑭的時候,不僅當上了太師、順便還封了衛國公最終加封楚國公,節度藩鎮也是越來越大,可謂是官運亨通。


    這裏說他兩個事一個是他“趙拔釘”這個個名字的由來,也是我們標題中所說的這和個尺,另一個就是他結交權貴繼續做大做強的方式。


    原本趙在禮在宋州做官,但是為人比較貪婪,到了這裏就算是地皮也要搜刮起來幾層,很多的百姓對他都是怨念極深,想著這個禍害趕緊走。


    但是趙在禮這個家夥還是一個小心眼,隻要是誰敢露出不滿,那麽就等著死吧,趙在禮是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個敢於蔑視他的人的,要是有人舉報他他也不怕,他的關係硬啊!而且還很有門路。基本上在當時當權的沒有不收他賄賂的,所以趙在禮也能在地方上肆意妄為,而不擔心被中央查出來。


    突然有一天,上麵下來調令,趙在禮要離開宋州了,去別的地方,這裏的百姓一個個都是歡天喜地,奔走相告,普天同慶,不論男女老幼都開始大肆的慶祝,很多人都說:“這下可算是拔掉了眼中釘了。”


    因為當時趙在禮在宋州十分的不得人心,所以百姓們全部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但是畢竟民不與官鬥,所以這些百姓還是對趙在禮忍耐,現在趙在禮終於要離開了,他們的興奮那是壓抑不住的。


    但是這個消息傳到了趙在禮的耳朵裏,趙在禮很生氣,於是就立刻給皇帝寫了一封奏疏,要求在宋州留任一年,他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因為他把關係都打點好了,所以這點事根本不算什麽是,很快朝廷就同意讓趙在禮在宋州這裏再留一年。


    趙在禮回到了宋州,心裏覺得自己不能放過這些罵自己的刁民,於是就準備好好的收拾他們,而收拾他們的最好方法就是收稅。


    於是趙在禮就增加了一個稅收,每個人交錢一千文,不論是剛死的還是還沒出生的,不論是小孩,還是大人,不你是常住居民還是從外地路過這裏的都要交。


    後來趙在禮就又想了,你們不是要拔掉眼中釘嗎。這就是拔釘錢,趕緊交吧,要是不交,我就賴在這裏不走了。


    無奈之下宋州的老百姓隻好省吃儉用給他湊足了錢,最終他收到的總數超過了一百萬文,這是一筆很大的數字了。


    趙在禮事後還是比較驕傲的,他曾經說道:“挨了一聲罵,換了百萬錢,這買賣值了。”


    一個無恥的貪財的社會和國家的大蛀蟲。


    還有一件事,或許能夠解釋為為什麽趙在禮一直以來倒行逆施,但是卻一直管路亨通呢?


    趙在禮有錢,非常有錢,但是當時的朝廷卻不一定有錢,畢竟朝廷家大業大,需要開支的地方太多了。


    所以後來石重貴就想著和趙在禮聯姻,石重貴讓自己的兒子娶了趙在禮的女兒,趙在禮的女兒不一定漂亮,但是有錢就行。這就是當時石重貴想的,而趙在禮則認為自己花點錢但是卻有了一個皇親的身份,而且自己還能有很多的特權,平時出去自己多有麵子。


    所以也就同意了,他不僅同意了,而且還是大辦特辦,這件事辦婚禮本來應該是皇帝來主持,皇家出錢,但是石重貴沒錢,所以這裏的花銷很大一部分還是趙在禮出的。


    據說當時趙在禮為了辦這個婚禮一共花費了三十萬緡的財務,這就是三個億啊,當真是財大氣粗的主。


    趙在禮肯定是借著給女兒陪嫁的名義給了皇室不少東西,而皇室給予趙在禮的東西卻是極其有限,但是皇室的東西重要的不是價值,而是其潛在的影響力和名聲。


    所以看著這像是一個賠本買賣,但是趙在禮卻是做的不亦樂乎。而且還是十分的舒坦。


    基本上趙在禮他就算是一個官場的投機者,而對於百姓卻是一個殘酷的剝削者,他在後唐而後後晉也算是過了幾天好日子,但是等到契丹進入中原,他這個有名的土財主,有名的趙拔釘卻成了契丹眼中的肥羊。


    契丹進入中原的時候,趙在禮還在宋州,但是他聽說契丹將要到開封了,急忙跑回洛陽,估計是想把自己的家產拉走,但是路上卻遇見了契丹人,趙在禮很識相,急忙跪在了地上(據說他當時隻要是見到契丹騎兵,隻要是見到遠處煙塵滾滾,他就立馬跪在路邊等著這支騎兵過去。)


    半路上,他遇見了一個叫拽喇的契丹人,這個家夥和他的屬下聽說過趙拔釘的大名,於是就準備狠狠的敲詐一頓趙在禮。


    原本他們也就是準備敲詐一頓就走,但是趙在禮表現的十分的軟弱,而且對他們也是十分的恭敬,這就讓他們以為,趙在禮十分的好欺負,於是也不僅僅局限於敲詐了,直接就開始欺負趙在禮了,雖然百姓罵他,但是很少有人當麵罵他,更不會有人打他,可是這些契丹兵不僅罵他還打她,這讓他有點受不了。


    路上散盡了家產,這才到鄭州,但是卻聽說晉朝的大臣大多數被契丹關了起來,這讓他感到強烈的不安,總會覺得契丹會拉著他們去北方的荒漠過日子,就在惶恐不安中,趙在禮想到了死。


    當天晚上他把自己的腰帶解下,走到馬棚裏,自縊而死。當時六十二歲,也算是不錯了。


    在五代的時候,趙在禮的例子並不是一個,和趙在禮齊名的也有不少,但是在後唐和後晉大名鼎鼎的他算是第一號。


    其實上麵我們再說楊光遠的時候也提到了這一點,但是楊光遠也僅僅是無數大小藩鎮節度使裏麵的一個而已,他們橫征暴斂,殘酷對待百姓,在五代那一段時間的確算得上是一個高峰。


    貪汙受賄什麽的根本沒有人管,草菅人命搶奪家產更是不罕見,那時候百姓和普通的有錢人,根本沒有自己的財產權,可能今天還是你的,但是晚上當地的大官來了一趟,就變成那個地方官的了。


    人們稱五代為季世,也就是末世,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不論從政治上還是經濟上,五代十國都稱得上一個末世來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十國那些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觀書鈐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觀書鈐香並收藏五代十國那些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