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可能也是楊光遠無意中做的,但是卻是讓石敬瑭很高興,石敬瑭對他又開始慢慢的重視了起來。
按照規矩地方的藩鎮要抽空到中央來朝見,一方麵交流感情,一方麵算是述職,表示藩鎮還在中央的領導之下。
殺死了範延光一年後,楊光遠按照規矩進京朝見石敬瑭,石敬瑭很高興,為他設私宴歡迎接風,這待遇還是很不錯的。
楊光遠也是心安理得的做著吃著,這麽多年過去,楊光遠別的本事沒有,但是厚臉皮卻是練得爐火純青。
據說在石敬瑭的私宴上唱戲的伶人也是早就聽到了楊光遠橫征暴斂的惡名,於是就編了一出戲,講的就是河陽的百姓民不聊生,楊光遠貪得無厭殘暴不法。
本來要是一般人看到這樣的戲曲,就算是不難受,難免心裏還是有點不痛快的,但是事實上楊光遠看這出戲還是看的很有興致,臉上毫無愧色,這一點那絕對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到了這個時候,石敬瑭對他印象好,所以對他之前的一些行為都沒有追究,反而還把他的一些部下全部封了官,當了刺史啥的全部放了出去。
這件事也算是一個大大的恩德,楊光遠雖然不掌兵權了,但是影響力還是不小的,而且聲望也非常高。
不久石敬瑭又把楊光遠調出了河陽,做起了平盧節度使,封為東平王。既然封王,基本上也算是對楊光遠有一個交代了,很多功臣宿將最終都是封王來結束一生的,現在他能得到王爵,按理說也應該滿足了,他對於後晉的功勞實在是很有限,之所以封王我覺得投機的因素更多一點。
楊光遠對於一個王爵還是很不滿足的,他還要求和他的兒子一塊上任,於是朝廷再次妥協,就把他的兒子也放了一個刺史跟著楊光遠。
按理說楊光遠一個普普通通的藩鎮,又不是什麽強力大兵權的藩鎮,排場應該不大,但是沒想到這激活的排場直接刷新了五代藩鎮的記錄,成了之最。
跟著他隨行的侍衛還有家將包括姬妾和財寶差不多有一千多匹馬,整個隊伍要是綿延起來有一兩裏路,而且一路上極盡奢華,就算是石敬瑭隨隨便便出行估計也不一定能夠達到這個標準。
在河陽的時候楊光遠主要的工作就是剝削百姓,到了新地方他幹的還是這一趟買賣,整天除了坑幾個大戶或者搶幾個有錢人,再有就是搜刮百姓,這基本上在晉朝也成了一件比較普遍的事情,這一點最後我們還會說。
石敬瑭在位的時候楊光遠還是很老實的,不敢亂動,但是石敬瑭死了之後,石重貴當了新皇帝,楊光遠的心思就開始活泛了,他心裏對石敬瑭就不在乎,對於石敬瑭的侄子更是沒啥敬意。
特別是石重貴手底下有一個叫做景延廣的,這個人我們上麵了解過,當時晉國加強軍事力量,但是沒有馬,隻好去搜刮民間的馬匹充作軍馬,這也算是無奈的選擇。
景延廣負責這件事,他記得石敬瑭在的時候曾經賜給楊光遠三百匹寶馬,於是他就想著能不能把這三百匹寶馬要回來,他覺得好馬在楊光遠的手中也就是一個玩物,但是到了軍隊中那就是一個一個的軍事實力,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景延廣在朝廷裏麵囂張慣了,他對於楊光遠的人品和素質也是十分的不滿,所以對他說話也沒想著客氣,直接就下令讓楊光遠把拿了朝廷的寶馬送回來。
楊光遠是個肯吃虧的主嗎?肯定不是啊,三百匹馬對於他來說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軍事力量,畢竟他楊光遠有二心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所以這件事楊光遠就和朝廷鬧僵了,景延廣還是一如既往的霸氣,就像麵對契丹使者喬榮一樣的霸氣。
於是楊光遠心裏就開始懷疑朝廷已經向對她出手了,不然的話,為什麽要他的三百匹馬,在楊光遠看來天下之大,怎麽也不會少了他這三百匹馬,為什麽朝廷糾結著不放?肯定是懷疑他楊光遠要造反了,想要先消弱他的實力,然後再進行圍剿。
所以楊光遠心中也是忐忑,於是暗中把他的兒子們全部招了回來準備扯旗造反了。三九
但是他一個藩鎮,而且還是沒有多少軍隊的藩鎮,根本不是石重貴的對手,但是前麵有石敬瑭的榜樣,所以楊光遠也想學一把石敬瑭。如果石敬瑭當時聯合契丹一定程度上是為了自保,那麽楊光遠聯合契丹就完全是為了當皇帝了,赤裸裸的為了自己的私欲。
而之前他和契丹一直有著聯係,所以契丹方麵對他的態度還是很好的,楊光遠趁機對契丹泄露中原的一些情況,什麽中原大饑荒,國庫空虛,軍隊腐朽缺乏訓練什麽的,全部誇大其詞的一說,就開始忽悠著契丹進軍中原。
這第一次契丹和後晉戰鬥,我在標題裏說引契丹入中原已經算是給楊光遠留了麵子了,其實事實上算是他主動邀請或者說惡性的忽悠著契丹進入中原的,其心可誅,其罪難贖。
契丹方麵一直以來都對石重貴對契丹稱孫不稱臣的舉動十分生氣,但是他們內部也沒有統一口徑,到底打不打中原他們內部一直在糾結。但是就在此時他們得到了楊光遠的消息,最終契丹方麵還是決定發動著一次的戰爭,順勢進入中原滅掉後晉。
雙方達成協議之後,契丹開始準備南下,石重貴聽說之後,也很有膽氣就準備禦駕親征,景延廣作為最高統帥也親臨前線。
當時契丹一路勢如破竹,迅速南下,石重貴和景延廣就在魏博一帶和耶律德光相持,可以說當時後晉的局勢十分的危險了,一但契丹方麵突破了魏博的防線,隨即就進入了黃河一帶,黃河根本就是無險可守的地方,說起來黃河號稱天險,但是事實上用處不大。
為了阻止契丹方麵直接越過魏博等地渡過黃河和楊光遠會和,所以石重貴派了大梁的軍隊防備在黃河沿岸,沿黃河而下看見契丹兵就要攔上。
結果在半路上還真的看見了契丹大軍正在修築碼頭渡口,準備渡過黃河直接和楊光遠會和(這一支契丹兵並非主力),後晉的軍隊急忙進攻岸上沒有防備的契丹軍,結果契丹方麵大敗,至此楊光遠想和契丹合兵的陰謀破產。
而耶律德光聽到黃河上麵戰爭失利,就和後晉尋求決戰,但是在決戰中契丹再次戰敗,耶律德光屁滾尿流的回到了北方。
契丹兵撤走之後,後晉的主要任務就變成了和楊光遠的戰鬥,楊光遠手底下的兵馬不是很多,所以不能主動出擊,隻能據城固守。
楊光遠靠著城裏的糧食,堅守城池,他一直覺得奇跡會發生,他相信隻要他能堅守下去,契丹一定會卷土重來的。
但是他在城中守了一年有餘,還是沒有一點契丹援兵的消息,但是城中的人能吃的都吃完了,相互吃人,人肉也快吃完了,這讓楊光遠感覺到不淡定了。
他曾經望著契丹的方向說了一句:“皇帝誤光遠邪!”這意思就是說耶律德光你個家夥坑死我了,把我撂在這竟然還不來救我。
他的兒子楊承動曾經勸他趕緊投降,但是楊光遠對於契丹還是抱著一絲幻想的,他說:“我在代北的時候,曾經用紙錢告祭天池,結果那些紙錢扔到了天池裏竟然都沉了,人們都說我應該做天子,咱們再等等吧,不要亂說投降的話,這樣會擾亂人心。”
其實到了現在楊光遠還是不忘他的皇帝夢,他和契丹合作的時候一定是有什麽協議,其中有一點應該就是契丹拿下了中原之後他楊光遠要做皇帝。
但是後來契丹方麵似乎沒有踐行諾言,在一次進攻失敗後很長一段時間就沒有再出兵,更沒有營救楊光遠,然後楊光遠才會埋怨耶律德光。
其實楊光遠也算是自作自受,在李嗣源的時期,他就曾經說過契丹不可信,但是他到了最後卻相信了契丹,而且還和契丹結盟,但是到了最後契丹還真的沒有按照約定來做事。
楊光遠不想認輸,因為他的心裏還有一絲的幻想,但是他的兒子楊承動卻等不下去了,他覺得他的父親已經沒什麽前途了,於是楊承動殺死了當時城裏跟著楊光遠的幾個心腹和主戰派,然後控製了楊光遠。
隨後楊承動上表請求投降,無奈之下楊光遠也隻好上表請求一死,石重貴看他們態度還不錯,於是就把楊光遠的三個兒子都妥善的安排了,這一點朝臣們也沒有什麽意見,但是到了安排楊光遠的時候,按照石重貴的意思,可以繞他一命,但是大臣們卻沒有一個願意為楊光遠說好話的,石重貴最終還是殺死了他。
楊光遠戎馬一生,可以說作為一個廢了一隻胳膊的大將,能走到這一步這一生也算是值得驕傲了。但是他晚年糊塗勾結契丹進入中原,給中原人民帶來巨大災難,最終身首異處也算是罪有因得。
至於綁架自己父親出城投降的楊承動也就是過了幾天好日子,等到契丹進入了中原,後晉滅亡的時候,他也是耶律德光要求一定要抓獲的重要人物,耶律德光抓住他之後把他剁成了肉泥。下場也是十分慘。
按照規矩地方的藩鎮要抽空到中央來朝見,一方麵交流感情,一方麵算是述職,表示藩鎮還在中央的領導之下。
殺死了範延光一年後,楊光遠按照規矩進京朝見石敬瑭,石敬瑭很高興,為他設私宴歡迎接風,這待遇還是很不錯的。
楊光遠也是心安理得的做著吃著,這麽多年過去,楊光遠別的本事沒有,但是厚臉皮卻是練得爐火純青。
據說在石敬瑭的私宴上唱戲的伶人也是早就聽到了楊光遠橫征暴斂的惡名,於是就編了一出戲,講的就是河陽的百姓民不聊生,楊光遠貪得無厭殘暴不法。
本來要是一般人看到這樣的戲曲,就算是不難受,難免心裏還是有點不痛快的,但是事實上楊光遠看這出戲還是看的很有興致,臉上毫無愧色,這一點那絕對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到了這個時候,石敬瑭對他印象好,所以對他之前的一些行為都沒有追究,反而還把他的一些部下全部封了官,當了刺史啥的全部放了出去。
這件事也算是一個大大的恩德,楊光遠雖然不掌兵權了,但是影響力還是不小的,而且聲望也非常高。
不久石敬瑭又把楊光遠調出了河陽,做起了平盧節度使,封為東平王。既然封王,基本上也算是對楊光遠有一個交代了,很多功臣宿將最終都是封王來結束一生的,現在他能得到王爵,按理說也應該滿足了,他對於後晉的功勞實在是很有限,之所以封王我覺得投機的因素更多一點。
楊光遠對於一個王爵還是很不滿足的,他還要求和他的兒子一塊上任,於是朝廷再次妥協,就把他的兒子也放了一個刺史跟著楊光遠。
按理說楊光遠一個普普通通的藩鎮,又不是什麽強力大兵權的藩鎮,排場應該不大,但是沒想到這激活的排場直接刷新了五代藩鎮的記錄,成了之最。
跟著他隨行的侍衛還有家將包括姬妾和財寶差不多有一千多匹馬,整個隊伍要是綿延起來有一兩裏路,而且一路上極盡奢華,就算是石敬瑭隨隨便便出行估計也不一定能夠達到這個標準。
在河陽的時候楊光遠主要的工作就是剝削百姓,到了新地方他幹的還是這一趟買賣,整天除了坑幾個大戶或者搶幾個有錢人,再有就是搜刮百姓,這基本上在晉朝也成了一件比較普遍的事情,這一點最後我們還會說。
石敬瑭在位的時候楊光遠還是很老實的,不敢亂動,但是石敬瑭死了之後,石重貴當了新皇帝,楊光遠的心思就開始活泛了,他心裏對石敬瑭就不在乎,對於石敬瑭的侄子更是沒啥敬意。
特別是石重貴手底下有一個叫做景延廣的,這個人我們上麵了解過,當時晉國加強軍事力量,但是沒有馬,隻好去搜刮民間的馬匹充作軍馬,這也算是無奈的選擇。
景延廣負責這件事,他記得石敬瑭在的時候曾經賜給楊光遠三百匹寶馬,於是他就想著能不能把這三百匹寶馬要回來,他覺得好馬在楊光遠的手中也就是一個玩物,但是到了軍隊中那就是一個一個的軍事實力,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景延廣在朝廷裏麵囂張慣了,他對於楊光遠的人品和素質也是十分的不滿,所以對他說話也沒想著客氣,直接就下令讓楊光遠把拿了朝廷的寶馬送回來。
楊光遠是個肯吃虧的主嗎?肯定不是啊,三百匹馬對於他來說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軍事力量,畢竟他楊光遠有二心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所以這件事楊光遠就和朝廷鬧僵了,景延廣還是一如既往的霸氣,就像麵對契丹使者喬榮一樣的霸氣。
於是楊光遠心裏就開始懷疑朝廷已經向對她出手了,不然的話,為什麽要他的三百匹馬,在楊光遠看來天下之大,怎麽也不會少了他這三百匹馬,為什麽朝廷糾結著不放?肯定是懷疑他楊光遠要造反了,想要先消弱他的實力,然後再進行圍剿。
所以楊光遠心中也是忐忑,於是暗中把他的兒子們全部招了回來準備扯旗造反了。三九
但是他一個藩鎮,而且還是沒有多少軍隊的藩鎮,根本不是石重貴的對手,但是前麵有石敬瑭的榜樣,所以楊光遠也想學一把石敬瑭。如果石敬瑭當時聯合契丹一定程度上是為了自保,那麽楊光遠聯合契丹就完全是為了當皇帝了,赤裸裸的為了自己的私欲。
而之前他和契丹一直有著聯係,所以契丹方麵對他的態度還是很好的,楊光遠趁機對契丹泄露中原的一些情況,什麽中原大饑荒,國庫空虛,軍隊腐朽缺乏訓練什麽的,全部誇大其詞的一說,就開始忽悠著契丹進軍中原。
這第一次契丹和後晉戰鬥,我在標題裏說引契丹入中原已經算是給楊光遠留了麵子了,其實事實上算是他主動邀請或者說惡性的忽悠著契丹進入中原的,其心可誅,其罪難贖。
契丹方麵一直以來都對石重貴對契丹稱孫不稱臣的舉動十分生氣,但是他們內部也沒有統一口徑,到底打不打中原他們內部一直在糾結。但是就在此時他們得到了楊光遠的消息,最終契丹方麵還是決定發動著一次的戰爭,順勢進入中原滅掉後晉。
雙方達成協議之後,契丹開始準備南下,石重貴聽說之後,也很有膽氣就準備禦駕親征,景延廣作為最高統帥也親臨前線。
當時契丹一路勢如破竹,迅速南下,石重貴和景延廣就在魏博一帶和耶律德光相持,可以說當時後晉的局勢十分的危險了,一但契丹方麵突破了魏博的防線,隨即就進入了黃河一帶,黃河根本就是無險可守的地方,說起來黃河號稱天險,但是事實上用處不大。
為了阻止契丹方麵直接越過魏博等地渡過黃河和楊光遠會和,所以石重貴派了大梁的軍隊防備在黃河沿岸,沿黃河而下看見契丹兵就要攔上。
結果在半路上還真的看見了契丹大軍正在修築碼頭渡口,準備渡過黃河直接和楊光遠會和(這一支契丹兵並非主力),後晉的軍隊急忙進攻岸上沒有防備的契丹軍,結果契丹方麵大敗,至此楊光遠想和契丹合兵的陰謀破產。
而耶律德光聽到黃河上麵戰爭失利,就和後晉尋求決戰,但是在決戰中契丹再次戰敗,耶律德光屁滾尿流的回到了北方。
契丹兵撤走之後,後晉的主要任務就變成了和楊光遠的戰鬥,楊光遠手底下的兵馬不是很多,所以不能主動出擊,隻能據城固守。
楊光遠靠著城裏的糧食,堅守城池,他一直覺得奇跡會發生,他相信隻要他能堅守下去,契丹一定會卷土重來的。
但是他在城中守了一年有餘,還是沒有一點契丹援兵的消息,但是城中的人能吃的都吃完了,相互吃人,人肉也快吃完了,這讓楊光遠感覺到不淡定了。
他曾經望著契丹的方向說了一句:“皇帝誤光遠邪!”這意思就是說耶律德光你個家夥坑死我了,把我撂在這竟然還不來救我。
他的兒子楊承動曾經勸他趕緊投降,但是楊光遠對於契丹還是抱著一絲幻想的,他說:“我在代北的時候,曾經用紙錢告祭天池,結果那些紙錢扔到了天池裏竟然都沉了,人們都說我應該做天子,咱們再等等吧,不要亂說投降的話,這樣會擾亂人心。”
其實到了現在楊光遠還是不忘他的皇帝夢,他和契丹合作的時候一定是有什麽協議,其中有一點應該就是契丹拿下了中原之後他楊光遠要做皇帝。
但是後來契丹方麵似乎沒有踐行諾言,在一次進攻失敗後很長一段時間就沒有再出兵,更沒有營救楊光遠,然後楊光遠才會埋怨耶律德光。
其實楊光遠也算是自作自受,在李嗣源的時期,他就曾經說過契丹不可信,但是他到了最後卻相信了契丹,而且還和契丹結盟,但是到了最後契丹還真的沒有按照約定來做事。
楊光遠不想認輸,因為他的心裏還有一絲的幻想,但是他的兒子楊承動卻等不下去了,他覺得他的父親已經沒什麽前途了,於是楊承動殺死了當時城裏跟著楊光遠的幾個心腹和主戰派,然後控製了楊光遠。
隨後楊承動上表請求投降,無奈之下楊光遠也隻好上表請求一死,石重貴看他們態度還不錯,於是就把楊光遠的三個兒子都妥善的安排了,這一點朝臣們也沒有什麽意見,但是到了安排楊光遠的時候,按照石重貴的意思,可以繞他一命,但是大臣們卻沒有一個願意為楊光遠說好話的,石重貴最終還是殺死了他。
楊光遠戎馬一生,可以說作為一個廢了一隻胳膊的大將,能走到這一步這一生也算是值得驕傲了。但是他晚年糊塗勾結契丹進入中原,給中原人民帶來巨大災難,最終身首異處也算是罪有因得。
至於綁架自己父親出城投降的楊承動也就是過了幾天好日子,等到契丹進入了中原,後晉滅亡的時候,他也是耶律德光要求一定要抓獲的重要人物,耶律德光抓住他之後把他剁成了肉泥。下場也是十分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