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雖然當了皇帝,但是他的這個皇帝並不是以往意義上至高無上天地間唯我獨尊的皇帝,他有一個新鮮的職稱叫做“兒皇帝”,作為“兒皇帝”的商標持有人,石敬瑭的日子其實並不好過。
他對於契丹很溫順,好像比他小了十一歲的耶律德光還是真是他的父親一樣,契丹的使者到了這裏,他就像平時大臣們接他的聖旨一樣,跪著接旨,可以說把中原天朝上國的威風和名氣都丟到了爪哇國。
再舉個例子證明一下他的無恥(雖然有可能石敬瑭將僅僅是做做樣子,但是表現的實在是太無恥了點。)
據說有一次,耶律德光冊封石敬瑭為“英武明義皇帝”,也就是說他石敬瑭英明神武,深明大義。
這一封詔書要是在以往的中原皇帝,恐怕早就憤怒了,我當當大中華之皇帝,哪裏輪得到你契丹蠻夷小族指手畫腳。
但是石敬瑭不一樣,他是兒皇帝,接到了自己父皇帝的任命,他還是十分高興,他聽到這消息,激動地不成樣子,立刻派出了他的皇家儀仗隊吹吹打打去城外迎接契丹方麵的詔書,然後把這個冊封詔書,像天書一樣供奉了起來。說實話,這也表現的太無恥了點。
可能石敬瑭覺的喊耶律德光一聲父皇沒什麽大不了的,不過就是讓耶律德光嘴上沾點便宜而已,實際上他石敬瑭又沒有掉一塊肉。
但是石敬瑭也不想想,中原大國並不是他一個人的,他也僅僅是中原大國的代言人,他不要臉可以,但是他不能代表整個中原都不要臉,所以那些臣子們以及地方的反震們對於石敬瑭感官印象也不是很好。
明麵上一口一個吾皇萬歲喊著,但是心裏麵都恨不得這個禍國殃民的丟人皇帝趕緊死了。
這裏又說道石敬瑭禍國殃民,這個禍國殃民可能說的有點嚴厲了,事實上石敬瑭雖然投靠契丹,但是也為中原人民爭取到了短暫的和平時期,中原人民也度過了一段相對比較和平的生活。
但是石敬瑭的確是也幹了不少的壞事,例如在契丹援兵準備回契丹的時候,他下令邊塞的一個節度使籌集十萬緡的財物犒賞契丹軍,但是邊塞土地貧瘠,百姓困頓,平時吃的都沒有又怎麽能湊出來十萬緡的財物呢。
但是石敬瑭不管這個,還是下令狠命的搜刮,能壓榨多少是多少,最終還是沒有湊夠十萬緡,當地的節度使也沒辦法,隻好能搜到多少上繳多少。但是這一下卻害死了不少的貧苦老百姓,逼死了不少人。
石敬瑭平生有個忌諱,就是最討厭有人罵他不知廉恥,罵他以大國事蠻夷。所以隻要是不管是明著說的,或者隱晦的表示以及諷刺的大臣全部都要被免職或者降職處分。至於在外麵的節度使,他不敢動,但是他還是很記仇的,隻要有機會也會一個個收拾掉。
不過隻要是有人和他一道支持屈節侍奉契丹,也就大家讚賞,該升官的升官,該獎賞的獎賞。
再說說他在民生這一塊吧,多多少少還是做出點成績的,其實他的這一點應該分成兩段,在他當皇帝前和當皇帝後是截然不同的,他沒當皇帝前廣受好評,這一點我們在上麵也說過了,他當了皇帝後,因為他的賣國舉動還有無恥行為,對他的評價就開始有分歧了。
雖然他的這個皇帝當的憋屈,他偶爾對於百姓還是不錯的,舉了例子,逢年過節或者到了春節的時候,就會下令弄一些糧食或者薪炭之類的送出去,給那些貧困的老百姓們讓他們過一個比較溫暖的冬天,但是這樣的行為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現在還有不少的官員,也這樣幹,大家可以類比。
除了這一點,對於八十歲以上的老人,還免除他任意一個兒子的徭役,這也算是比較得人心的一個政策。
從這上麵來看,基本上石敬瑭看起來還不錯,而且當時他的賦稅啥的也不算是特別的重,但是他每年交給契丹的財富這麽大,他哪來的呢?
他不做剝削壓榨百姓的罪人,是因為有人幫他做了。這群人就是藩鎮,石敬瑭拚命的拉攏藩鎮和屬國不僅僅為了鞏固統治和增強實力,更多的為了要他們的供奉。
這些藩鎮每年都要給石敬瑭上供,要交不少的東西,這也是石敬瑭國庫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雖然這些藩鎮對於石敬瑭很多人都是十分的不屑,不過誰讓石敬瑭的拳頭大呢,而且還有一個拳頭更大的幹爹(那時候就開始拚幹爹了嘛!)。所以地方藩鎮也就是散財消災,相當於交保護費了。新樂文
石敬瑭為了湊錢,對於地方藩鎮的橫征暴斂基本上采取的事放任自流的態度,上麵我們也說了,這是一個貪官的時代,那就是因為朝廷根本不管,隻要是能搞到錢,不管黑貓白貓,逮住老鼠就是好貓(這一點在後麵還會詳細說一個例子)。
說了這麽多,我們在了解一下石敬瑭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有人說石敬瑭是多個矛盾的複合體。
他既高貴又卑賤、既凶殘又軟弱、即自私又闊達的人物。有時候可能他自己也覺得他自己挺矛盾的。
他表麵上裝的十分寬宏大量,於是範延光投降之後,他並沒有殺死他,而且還有投降他的地方藩鎮,以及在他沒有當皇帝前得罪過他的藩鎮們,這些人他都原諒了,但是實際上他心裏一點也沒有忘記過這些人。
石敬瑭本身就是一個心胸十分狹隘的人物,這一點也是有公論的,據說有一次他進京麵見李從珂,路上一個大將瞧不起他,沒有跟他打招呼就跑了過去,石敬瑭竟然覺得這家夥嚴重的傷害了他的驕傲,踐踏了他的自尊,於是就在李從珂的身邊說那個大將的壞話,最終這個大將被降職。
就連在路上碰見,不打招呼,石敬瑭就能說人家壞話,讓對方丟了官職,這樣的人不管怎麽說也不能和心胸豁達扯不上關係,他之所以在當了皇帝之後他的那種寬宏大量很有可能就是裝出來的,畢竟他要拿出一個寬容的態度和姿態來收買人心。
說他既高貴又卑賤,就是他對於契丹那說的上一句恬不知恥,但是對於他的臣子們,特別是那些文臣們,他一個皇帝的威嚴又表現得淋淋盡致。生殺取奪全部操與一手,對於那些敢於造反的武將節度們,也是毫不手軟。
當然還有人說他對於契丹很軟弱,對於他的臣民就是十分的凶殘,狠命的搜刮財務送給契丹,嚴酷鎮壓人民和藩鎮的反抗,其實這樣說雖然說不上錯,但是也稍微過分了點。
還有一點,就是一般認為石敬瑭比較簡樸,這一點屬於生活作風,但是實際上這也是不太準確的,石敬瑭作為皇帝,他還是要享受的,在他沒有當皇帝的時候,生活的確是十分的簡樸,這一點毫無疑問,也是公認的。
他在當皇帝的前期也是不錯的,但是他的皇帝當了七年,這一點在五代皇帝走馬觀燈換的時代,還算是不錯的,他前期很簡樸,但是到了後期,也開始享受,隻是沒有沉迷其中而已,這一點比李存勖要好的很多。
他經常在宮中和這些大臣們一起喝酒,演奏盛大的音樂,可能有人會覺得,作為皇帝搞一些娛樂身心的東西,不算啥,皇帝也需要業餘生活。
但是他搞這東西搞得比較頻繁,而且還是比較盛大的,據說還有地方官包括朝臣都曾經進獻舞曲音樂,俗話說“上有所好,下必投之”。要是石敬瑭對於這些東西不重視,不關注,會有這些多的大臣搞這些音樂嗎?所以石敬瑭在這一點上或許並不像一般史書上說的那麽簡樸,但是還是比大部分的皇帝要好一點的。
總的來說石敬瑭,他肯定是過大於功,他的功勞就是讓中原的大部分百姓過上了幾年比較安定的生活而已,其他的什麽功績我也真的想不出來了,可以說他文治尚可,武功沒有,主要以守成而後平叛為主。
他割讓幽雲十六州危害之大,遺禍百年,甚至有人說中華民族傳承中斷,就應該從石敬瑭算起,石敬瑭是影響中華民族曆史進程的罪魁禍首。
這個帽子帶的有點大,但是他割讓幽雲十六州之後使得中原對於北方的少數民族無險可守,隻能任其欺淩,給中原和中原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被人罵上幾句也算的上一句罪有應得。
他在位七年,到了後期,也就是安重榮造反之後的第二年,因為北方邊疆部落的依附
問題,他和契丹發生了一點矛盾,麵對契丹的責問還有不斷的藩鎮叛變,讓石敬瑭十分沒有安全感,在憂慮中病情加重,最終不治而亡。
據說石敬瑭在重病期間回想自己的一生,他也算是說了一句公道話:“當初我要是不聯合契丹而是靠我的實力奪取天下,就算是不能成為文治武功名留青史的開明之主,但是也能成為安民保境的仁和之主。”
這句話算是表現出了他的一點後悔,但是還是那句話,曆史無法假設,一切都已經成了事實,石敬瑭也已經被永遠的冠上了“兒皇帝”的稱號,他的恥辱再也又沒人,也不會有人幫他洗刷掉了。
他對於契丹很溫順,好像比他小了十一歲的耶律德光還是真是他的父親一樣,契丹的使者到了這裏,他就像平時大臣們接他的聖旨一樣,跪著接旨,可以說把中原天朝上國的威風和名氣都丟到了爪哇國。
再舉個例子證明一下他的無恥(雖然有可能石敬瑭將僅僅是做做樣子,但是表現的實在是太無恥了點。)
據說有一次,耶律德光冊封石敬瑭為“英武明義皇帝”,也就是說他石敬瑭英明神武,深明大義。
這一封詔書要是在以往的中原皇帝,恐怕早就憤怒了,我當當大中華之皇帝,哪裏輪得到你契丹蠻夷小族指手畫腳。
但是石敬瑭不一樣,他是兒皇帝,接到了自己父皇帝的任命,他還是十分高興,他聽到這消息,激動地不成樣子,立刻派出了他的皇家儀仗隊吹吹打打去城外迎接契丹方麵的詔書,然後把這個冊封詔書,像天書一樣供奉了起來。說實話,這也表現的太無恥了點。
可能石敬瑭覺的喊耶律德光一聲父皇沒什麽大不了的,不過就是讓耶律德光嘴上沾點便宜而已,實際上他石敬瑭又沒有掉一塊肉。
但是石敬瑭也不想想,中原大國並不是他一個人的,他也僅僅是中原大國的代言人,他不要臉可以,但是他不能代表整個中原都不要臉,所以那些臣子們以及地方的反震們對於石敬瑭感官印象也不是很好。
明麵上一口一個吾皇萬歲喊著,但是心裏麵都恨不得這個禍國殃民的丟人皇帝趕緊死了。
這裏又說道石敬瑭禍國殃民,這個禍國殃民可能說的有點嚴厲了,事實上石敬瑭雖然投靠契丹,但是也為中原人民爭取到了短暫的和平時期,中原人民也度過了一段相對比較和平的生活。
但是石敬瑭的確是也幹了不少的壞事,例如在契丹援兵準備回契丹的時候,他下令邊塞的一個節度使籌集十萬緡的財物犒賞契丹軍,但是邊塞土地貧瘠,百姓困頓,平時吃的都沒有又怎麽能湊出來十萬緡的財物呢。
但是石敬瑭不管這個,還是下令狠命的搜刮,能壓榨多少是多少,最終還是沒有湊夠十萬緡,當地的節度使也沒辦法,隻好能搜到多少上繳多少。但是這一下卻害死了不少的貧苦老百姓,逼死了不少人。
石敬瑭平生有個忌諱,就是最討厭有人罵他不知廉恥,罵他以大國事蠻夷。所以隻要是不管是明著說的,或者隱晦的表示以及諷刺的大臣全部都要被免職或者降職處分。至於在外麵的節度使,他不敢動,但是他還是很記仇的,隻要有機會也會一個個收拾掉。
不過隻要是有人和他一道支持屈節侍奉契丹,也就大家讚賞,該升官的升官,該獎賞的獎賞。
再說說他在民生這一塊吧,多多少少還是做出點成績的,其實他的這一點應該分成兩段,在他當皇帝前和當皇帝後是截然不同的,他沒當皇帝前廣受好評,這一點我們在上麵也說過了,他當了皇帝後,因為他的賣國舉動還有無恥行為,對他的評價就開始有分歧了。
雖然他的這個皇帝當的憋屈,他偶爾對於百姓還是不錯的,舉了例子,逢年過節或者到了春節的時候,就會下令弄一些糧食或者薪炭之類的送出去,給那些貧困的老百姓們讓他們過一個比較溫暖的冬天,但是這樣的行為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現在還有不少的官員,也這樣幹,大家可以類比。
除了這一點,對於八十歲以上的老人,還免除他任意一個兒子的徭役,這也算是比較得人心的一個政策。
從這上麵來看,基本上石敬瑭看起來還不錯,而且當時他的賦稅啥的也不算是特別的重,但是他每年交給契丹的財富這麽大,他哪來的呢?
他不做剝削壓榨百姓的罪人,是因為有人幫他做了。這群人就是藩鎮,石敬瑭拚命的拉攏藩鎮和屬國不僅僅為了鞏固統治和增強實力,更多的為了要他們的供奉。
這些藩鎮每年都要給石敬瑭上供,要交不少的東西,這也是石敬瑭國庫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雖然這些藩鎮對於石敬瑭很多人都是十分的不屑,不過誰讓石敬瑭的拳頭大呢,而且還有一個拳頭更大的幹爹(那時候就開始拚幹爹了嘛!)。所以地方藩鎮也就是散財消災,相當於交保護費了。新樂文
石敬瑭為了湊錢,對於地方藩鎮的橫征暴斂基本上采取的事放任自流的態度,上麵我們也說了,這是一個貪官的時代,那就是因為朝廷根本不管,隻要是能搞到錢,不管黑貓白貓,逮住老鼠就是好貓(這一點在後麵還會詳細說一個例子)。
說了這麽多,我們在了解一下石敬瑭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有人說石敬瑭是多個矛盾的複合體。
他既高貴又卑賤、既凶殘又軟弱、即自私又闊達的人物。有時候可能他自己也覺得他自己挺矛盾的。
他表麵上裝的十分寬宏大量,於是範延光投降之後,他並沒有殺死他,而且還有投降他的地方藩鎮,以及在他沒有當皇帝前得罪過他的藩鎮們,這些人他都原諒了,但是實際上他心裏一點也沒有忘記過這些人。
石敬瑭本身就是一個心胸十分狹隘的人物,這一點也是有公論的,據說有一次他進京麵見李從珂,路上一個大將瞧不起他,沒有跟他打招呼就跑了過去,石敬瑭竟然覺得這家夥嚴重的傷害了他的驕傲,踐踏了他的自尊,於是就在李從珂的身邊說那個大將的壞話,最終這個大將被降職。
就連在路上碰見,不打招呼,石敬瑭就能說人家壞話,讓對方丟了官職,這樣的人不管怎麽說也不能和心胸豁達扯不上關係,他之所以在當了皇帝之後他的那種寬宏大量很有可能就是裝出來的,畢竟他要拿出一個寬容的態度和姿態來收買人心。
說他既高貴又卑賤,就是他對於契丹那說的上一句恬不知恥,但是對於他的臣子們,特別是那些文臣們,他一個皇帝的威嚴又表現得淋淋盡致。生殺取奪全部操與一手,對於那些敢於造反的武將節度們,也是毫不手軟。
當然還有人說他對於契丹很軟弱,對於他的臣民就是十分的凶殘,狠命的搜刮財務送給契丹,嚴酷鎮壓人民和藩鎮的反抗,其實這樣說雖然說不上錯,但是也稍微過分了點。
還有一點,就是一般認為石敬瑭比較簡樸,這一點屬於生活作風,但是實際上這也是不太準確的,石敬瑭作為皇帝,他還是要享受的,在他沒有當皇帝的時候,生活的確是十分的簡樸,這一點毫無疑問,也是公認的。
他在當皇帝的前期也是不錯的,但是他的皇帝當了七年,這一點在五代皇帝走馬觀燈換的時代,還算是不錯的,他前期很簡樸,但是到了後期,也開始享受,隻是沒有沉迷其中而已,這一點比李存勖要好的很多。
他經常在宮中和這些大臣們一起喝酒,演奏盛大的音樂,可能有人會覺得,作為皇帝搞一些娛樂身心的東西,不算啥,皇帝也需要業餘生活。
但是他搞這東西搞得比較頻繁,而且還是比較盛大的,據說還有地方官包括朝臣都曾經進獻舞曲音樂,俗話說“上有所好,下必投之”。要是石敬瑭對於這些東西不重視,不關注,會有這些多的大臣搞這些音樂嗎?所以石敬瑭在這一點上或許並不像一般史書上說的那麽簡樸,但是還是比大部分的皇帝要好一點的。
總的來說石敬瑭,他肯定是過大於功,他的功勞就是讓中原的大部分百姓過上了幾年比較安定的生活而已,其他的什麽功績我也真的想不出來了,可以說他文治尚可,武功沒有,主要以守成而後平叛為主。
他割讓幽雲十六州危害之大,遺禍百年,甚至有人說中華民族傳承中斷,就應該從石敬瑭算起,石敬瑭是影響中華民族曆史進程的罪魁禍首。
這個帽子帶的有點大,但是他割讓幽雲十六州之後使得中原對於北方的少數民族無險可守,隻能任其欺淩,給中原和中原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被人罵上幾句也算的上一句罪有應得。
他在位七年,到了後期,也就是安重榮造反之後的第二年,因為北方邊疆部落的依附
問題,他和契丹發生了一點矛盾,麵對契丹的責問還有不斷的藩鎮叛變,讓石敬瑭十分沒有安全感,在憂慮中病情加重,最終不治而亡。
據說石敬瑭在重病期間回想自己的一生,他也算是說了一句公道話:“當初我要是不聯合契丹而是靠我的實力奪取天下,就算是不能成為文治武功名留青史的開明之主,但是也能成為安民保境的仁和之主。”
這句話算是表現出了他的一點後悔,但是還是那句話,曆史無法假設,一切都已經成了事實,石敬瑭也已經被永遠的冠上了“兒皇帝”的稱號,他的恥辱再也又沒人,也不會有人幫他洗刷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