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安重榮心裏想著壯大實力,但是也不能說他一心想要抗擊契丹並不是真心的,他對於契丹的確是深惡痛絕,他不想對契丹稱臣。


    此時的他對於石敬瑭還是有點幻想的,他就是希望石敬瑭能夠幡然醒悟,讓他去帶著大軍進攻契丹。


    所以就算是石敬瑭派人把遷徙過來的北方各部趕走之後,安重榮還是沒造反,還是想著是不是能夠說服石敬瑭讓他主持討伐契丹。


    所以他就給石敬瑭寫了一張奏表,洋洋數千字,看得出來他還是很用心的。


    這裏麵它主要的思想就是現在契丹各部下麵的附屬部落對於契丹都是十分的不滿,而且契丹內部也並不是鐵板一塊,再說已經割讓出去的幽雲十六州的百姓和官吏也是身在契丹心在晉。


    他勸石敬瑭,隻要是現在率領大軍進入契丹,幽雲十六州一定是風起雲湧,聞風而降。


    安重榮不僅僅把這一封信交給了石敬瑭,而且朝中的大臣還有各地的藩鎮,他都發了一份過去,希望這些大臣和地方藩鎮們能夠支持他。


    但是這些東西就像是石沉大海一樣,根本沒有回應,雖然當時滿朝文武對於石敬瑭的舉動都是十分不滿意,可是石敬瑭還沒有表態,這些人也不敢貿然站隊。


    據說石敬瑭看了安重榮的這封奏章,還是很意動的,隻是可惜他也就是想了一下,並沒有采取行動,再加上他身邊還有一個桑維翰,這是個堅定的妥協派,他又羅列了對契丹稱臣的好處,又寫出了和契丹鬧僵之後的危害,最終石敬瑭還是聽了桑維翰的話,沒有同意安重榮的申請。


    但是畢竟安重榮也是出於公心,於是石敬瑭就比較正式的回複了安重榮:“前世與虜和親,皆為天下計,今吾以天下臣之。爾以一鎮抗之,大小不等,無自辱焉!”


    在這一句話裏,石敬瑭為自己投靠契丹,向契丹稱臣做出了辯護和解釋,也就是第一句,前代可以和外族和親,那是為了天下蒼生,為了天下大局,現在我對契丹稱臣,也是出於這樣的想法,所以沒什麽不對,你不應該再罵我。


    接下來就是對於安重榮的勸告,或者說警告比較合適一點,石敬瑭是不打算討打契丹的,但是他不知道安重榮是咋想的,他怕安重榮自己一個人勾搭幾個北方的部落,就開始準備討伐起契丹,雖然石敬瑭沒有同意,但是契丹可能也會把這件事記在他石敬瑭身上,所以他一定要阻止這件事發生。


    安重榮看了石敬瑭的回信,很生氣,他當時手底下有不少的人,而且北方的部族也有來投靠她的,在加上當時在北方發生了天災大旱,很多流民,這些人都被安重榮當成了助力。


    但是他也是個十分穩妥的人,他覺得他自己一個人的話,恐怕不能成事,或者成功幾率不高,所以他又想起了一個人,叫做安從進,這個人也姓安,這兩個人可能早早的就認識但是後麵被調排到了各地,就少了聯係,而現在他們之間的兩個唯一關係,就是經常在一塊謀劃什麽時候造反。


    安從進是安重榮的老鄉,也是北方邊疆長大的,一開始也是能打能鬥,但是功勞並不多,而且一直到了李從珂造反的時候,他才真正走到了前台,開始成為比較有名氣的大將權臣,原因就是他帶著洛陽的大臣,在城外迎接李從珂,這讓李從珂對他的感官非常好。


    不久就把他調到了南邊做山南東道的節度使,這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職務。


    等到石敬瑭當了皇帝,對於也是一拉攏為主,並沒有挪他的位置,還給她加了幾個譽銜,總的來說對於安從進還是不錯的。


    安從進也是一個比較有野心的人,石敬瑭一朝造反的人多,其實很多人分析起來原因,很大的一點,就是石敬瑭樹立了一個好榜樣。


    因為當時石敬瑭和李從珂之間的實力對比實在是太懸殊了,誰也沒想到石敬瑭竟然能勝利,而且還是一路聞風而降,這讓很多人覺得,隻要是造反不管實力多大,那就能勝利。皇帝就是膽子大的人來當的。


    所以在這樣的心理驅動下,很多的藩鎮開始造反,但是這裏麵值得說的我覺得也就是一個範延光和安重榮。


    而安從進這個和安重榮的基本上能夠放到一塊。安從進自從範延光造反的時候,就想著造反的,因為當時範延光造反了,但是卻沒殺頭,這讓安從進心裏有了一絲僥幸,那就是造反也不用被殺頭,大不了就是告老還鄉。


    所以他大量的招兵買馬,廣屯財物,要是有南邊的藩鎮或者附屬國送了一些貢品給朝廷,隻要是經過襄陽,必然要被安從進截留下來。


    安從進在襄陽做事還是十分囂張的,但是他距離汴京也是比較遠的,也是出於邊疆地帶,所以石敬瑭也不敢隨便的動他。


    其實安從進和安重榮相互勾結,想要一起造反,這件事按石敬瑭是知道的,所以他就想給安從進換個地方,這樣一來安從進就沒有了造反的根基,那也就沒啥搞頭了。


    石敬瑭想把他調到青州,就傳信給安從進商量,問問他願不願意,安從進就是囂張,他說道:“要是你能把青州挪到漢江南麵,那麽我就去青州。”言下之意很明顯,他除了襄陽哪也不去。


    石敬瑭最終一笑了之,並沒有收拾安從進,其實石敬瑭也無奈,當時國家不能亂,雖然現在和契丹關係還不錯,但是隻要是中原一亂的話,契丹就有可能順勢拿下,失去了幽州一帶,晉國根本沒有可以阻擋契丹的天險和屏障,就一個黃河基本上沒沒啥作用。


    安從進和安重榮這兩個人比起來,還是安重榮更讓石敬瑭重視,就在安重榮有造反跡象的時候,石敬瑭還是選擇到魏博去監視著安重榮,隻要是安重榮敢造反,他就能立刻鎮壓。


    但是這時候宰相和凝出來了,他問石敬瑭:“你走了,安從進必然造反,那時候該咋辦。”


    石敬瑭和和凝商量了半天,留下了很多蓋了玉璽,但是上麵沒有任何內容的聖旨,交給當時的鄭王石重貴。隻要是安從進敢造反,石重貴就用這些聖旨調兵遣將鎮壓安從進。


    因為安從進造反比安重榮造反要一點,所以我們先來說一下安從進造反的過程。


    安從進聽說石敬瑭去魏博了,當即就舉旗造反了,石重貴聽說之後,不慌不忙的按照石敬瑭走之前吩咐的事情一件一件的辦了起來,下令大將討伐安從進。


    安從進造反一路北上,但是路上卻遇到了一些問題,隻好轉戰別處,但是還沒走多遠,他就碰見了朝廷的征討大軍。


    安從進覺得這才剛剛造反,還沒有攻城略地呢,為啥朝廷的大軍就來了呢,這不科學啊?


    結果就在他還在驚異朝廷大軍神速的身後,又被大火燒了一把,結果仗也不打了,反也不造了,趕緊逃回了襄陽,隨後高行周率領大軍圍攻晉陽。


    其實安從進而後範延光造反的過程我覺得還是有點類似的,都是一來是就被打敗,隨後開始進行城防攻守戰。


    但是他沒有範延光幸運,範延光城高糧多,但是安從進囤積的那點糧食沒夠用,勉強堅持了一年,城裏麵沒吃的了,安從進知道自己投降之後也是一死,還不如現在自殺,還能保全體麵。


    於是學了一把李從珂自焚而死。隨後城破後他的長子和部下一共四十三人全部被砍了腦袋,安從進造反失敗。


    另一方麵安重榮聽說安從進造反之後,立刻也舉旗造反,安重榮帶著數萬大軍趕往鄴都,也就是興唐府,魏博一帶。


    安重榮的口號也是比較響亮的,朝見天子,問清楚為什麽皇帝要對契丹稱臣,洋洋大中華為何要對蠻夷稱臣。


    石敬瑭才不管他打的什麽旗號呢,立刻就派他的妹夫杜重威前去鎮壓安重榮,其實安重榮的能力要超過杜重威,但是我們還是那句話,不怕神對手就怕豬隊友。


    安重榮手下又出現了一個豬隊友,這個家夥叫趙彥之,他和安重榮有矛盾,現在到了決戰的關鍵時刻,這家夥屁顛屁顛的就臨陣倒戈,跑到杜重威陣營去了,這讓安重榮方麵很吃驚,當即全軍就混亂了,這還沒打仗,怎麽就出現了臨陣倒戈的,一時間安重榮的大軍士氣盡失。


    但是俗話說惡有惡報,這一點在趙彥之設計上也體現得十分明顯,他雖然臨陣倒戈,但是杜重威卻不知道,他們看著趙彥之跑了過來,以為這是敵方大將,結果趙彥之還沒見著杜重威就被晉軍砍成了肉渣。


    安重榮大軍被趙彥之影響,又被杜重威大軍一衝,基本上就是全軍潰敗了,無奈之下安重榮隻好趕緊逃回鎮州。


    本來想著能靠守城拖垮杜重威,但是此時在安重榮隊伍裏又出現了一個叛徒,他的一個部下,主動打開西門讓杜重威大軍進城。


    隨後就是巷戰,安重榮帶著身邊的數百名吐渾騎兵和晉軍英勇作戰,但是最終不敵被俘。


    當時駐守鎮州的兩萬大軍全軍覆沒。恩,當然還有史書上用詞是不同的,說是鎮州兩萬守軍堅守良久之後,被叛徒出賣,全部英勇就義,這個評價就非常高了。


    隨後石敬瑭砍了安重榮的腦袋,把首級用漆漆好(最先進的最常用的防腐措施。)屁顛屁顛的交給了契丹,聲稱敢斬殺契丹使者的叛臣已經拿下,請契丹父皇過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十國那些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觀書鈐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觀書鈐香並收藏五代十國那些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