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信先與李諒祚對於衛淵的議論,全是出自肺腑。


    自雁門一戰後,這二人,就已經關注到了他。


    張輔、野利遇乞、耶律仁先等老一輩人遲早會有仙去的一日,未來二三十年後,就是他們這代人的天下。


    年輕一輩中,出現一位佼佼者,關鍵這人還身處敵國,他們不得不憂慮。


    如今,整座官驛,都安插了皇城司的人。


    兩國使節之間的言論,都會準確無誤的傳達給趙禎。


    此刻,宣政殿裏。


    皇城司指揮使燕達作揖道:


    “官家,他們說衛將軍是潛龍.這會不會,是他們的離間之計?”


    ‘龍’這個字眼,在大周,可不能隨便說。


    趙禎笑道:“朕明白。”


    “衛卿自從軍以來,所創之功績罕有人及,他們也在擔心今後成長起來的衛卿。”


    “他們越是捧殺衛卿,越是離間朕與衛卿之間的君臣關係,朕反而越覺得,衛卿值得重用。”


    試問,一名領軍的將領,向自己的士卒說,要忠誠於皇帝,要效忠國家。


    這樣的人,能有不臣之心嗎?


    所以,趙禎對衛淵很信任。


    甚至這份信任,隱隱有超過張輔的意思。


    燕達身為皇城司指揮使為衛淵說話,也是對事不對人。


    他雖然也是屬於武將,但他隻效忠趙禎,不參與文武之爭。


    誰有問題,誰值得提防,無論文武,皇城司皆一視同仁。


    讓耶律信先感到意外的是,他原以為,說出衛淵乃潛龍這句話之後。


    大周的那些文臣們,肯定會站出來幾人,借機生事,找衛淵的麻煩。


    畢竟,大周存在著比較嚴重的黨爭,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可是,一連過了幾日,大周的朝廷裏,沒有傳出任何動靜。


    似乎,那些文臣們,全然沒有聽到他所言。


    這讓他忍不住的產生一個錯覺,難道,大周並無黨爭?——


    關於衛淵以一敵二,戰勝遼、夏兩國使節的事情,也傳遍整座汴京。


    相信不日,整個大周都會知曉此事。


    如今,汴京城裏,人人都在議論此事:


    “衛將軍有關羽、趙雲之勇啊!先是陣斬敵國七將,又以一敵二,取得大勝,揚我國威!”


    “那些遼人、夏人,在咱們周人麵前,無不趾高氣昂,明裏暗裏說咱們大周武德不充沛,可如今,有了衛將軍,誰還敢說我大周沒有武德?”


    “衛將軍勝遼夏兩國使節,實乃大快人心之舉,壯哉!”


    “.”


    以前,大周的百姓們,議論最多的,是哪位文人墨客又寫了什麽新穎詞賦。


    如今呢?


    議論衛淵的次數,愈發多了起來。


    這對於大周的武將們來說,是一件好事。


    在沙場上殺敵建功立業,同樣能夠光宗耀祖,不隻是有科舉入仕一條路可走。


    說實在的,如果沒有衛淵,徐長誌等人難以出頭。


    自張輔之後,大周無太大的動亂,出不了什麽豪傑的話,武將,真就要斷層了。


    此刻。


    忠勇伯府。


    衛淵正與二姐衛如意用飯。


    忽的,明蘭抱著木哥兒來到此間,笑道:


    “舅舅,您又出名了,現在滿大街的人,都在討論您戰勝遼夏兩國使節一事呢。”


    聞言,衛淵笑道:“你個女兒家,怎麽也對這種事情感興趣?”


    “你娘親呢?怎麽沒有過來?”


    距離衛淵戰勝兩國使節一事,已經過去整整三日。


    而衛恕意昨天就已經返回盛家。


    明蘭將木哥兒交給身後的小桃,道:


    “明兒就算不想知道也難,這事都快傳瘋了。”


    衛淵點了點頭,沒有再說什麽。


    明蘭由衷佩服道:“別的我不知道,但是以前,據說隻要遼夏兩國派遣使者過來,總會要求與我們比武,次次都是我們輸。”


    “如今您與長誌舅舅可算是給咱們大周百姓出了口惡氣。”


    衛淵在時,她習慣稱呼徐長誌為舅舅。


    隻有在盛家或是自己祖母麵前,才稱呼他為‘徐家哥哥’。


    對此,衛淵倒是提醒過他,明蘭畢竟姓盛,還是要按照盛家人那便的禮法來稱呼。


    不過,徐長誌都不在乎,明蘭自然也不在乎。


    誰讓她與自己的舅舅親呢。


    “你今兒個帶著木哥兒來,是要在這裏住上幾日嗎?”


    衛淵詢問道。


    明蘭點頭道:“舅舅您現在是大忙人,總不能讓姨母一個人待在這裏吧?”


    衛淵道:“明日將伱娘親叫來,我方才與你姨母商量了,打算將衛家祠堂從江南遷到京城。”


    “我在城外五十裏處的官道旁建一座寺廟,用來供奉衛家列祖列宗的香火,與你娘親好生商議一番。”


    明蘭笑道:“這是好事啊,舅舅您現在貴為伯爺,確實也有資格開宗立廟了。”


    一般來說,宗廟是隻有天子與諸侯才能立。


    如今,衛淵貴為忠勇伯,勉強也算是‘諸侯’。


    在西周時,秦國最開始就是伯爵。


    “除了建造廟宇,用作今後祭祀先祖的場合之外,我還想著認漢朝大司馬大將軍衛青為先祖,就是不知是否妥當。”


    衛淵緩緩開口。


    衛青最早姓鄭。


    自其以後,許多衛家人,都視他為先祖。


    民間傳聞,衛青死後,衛家被滅了族。


    但是史書中並無明確記載此事。


    所以,從根本上來說,衛淵認衛青為祖,是行得通的。


    此外,他還有一個考慮。


    如果認了衛青為祖,他們這一脈衛家人,就算是有了較高的門第傳承。


    這有利於衛家後世子孫出將入相。


    衛如意道:“這件事,你要不與英國公商量商量再做決定?”


    說到底,她都是一個女兒家,不清楚這裏麵的事。


    不過,她確實也聽說過一些類似的這等事,比如前朝太宗皇帝李世民,就曾認李耳為祖。


    但李世民真的是李耳的後人嗎?


    衛淵道:“先前與老師說過此事,老師說,認了有些好處,無傷大雅,不認也無關係。”


    衛如意道:“既如此,認了也無妨。”


    衛淵道:“我再想想吧。”


    午後。


    衛淵在前往使節官驛的途中,聽到下人匯報,說是遼國的一名使臣,在鬧市裏與大周的百姓生了矛盾。


    這件事,已經驚動了兼任開封府尹的包孝肅。


    就連鴻臚寺也派了人去了解情況。


    如今,人還在鬧市當中。


    耶律信先正在趕往那裏。


    如今,衛淵全權負責兩國使節一事,出了這檔子意外,他肯定要管,於是乘坐駿馬,火速趕往那裏。


    遠遠地,就聽到遼使那蠻橫至極的聲音,


    “小小的周人,也敢找本將軍的麻煩?”


    “本將軍出使你們周國,就是你們的上賓,此人擋了我的路,還對我惡語相向,我即使殺了他或是他女兒,你們又能奈我何?”


    “周人.哼!”


    周遭圍滿了百姓,都在對著這名遼國使節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太氣人了!明明是他想要霸占丘老漢的女兒,吃醉了酒,大街上就占人家便宜,導致人家女兒撞牆死了,他還在這顛倒黑白,說是丘老漢對他惡語相向!”


    “這遼人,當真就那麽無法無天嗎?光天化日之下,就沒有人管一管嗎?”


    “怎麽管?你忘了幾年前,有個遼使強搶民婦,後來還殺了那民婦的丈夫,最終安然無恙離開咱大周的事情了嗎?”


    “憑什麽遼人在咱們大周,卻比咱們大周的子民還要高人一等?”


    “行了,少說兩句吧,待會兒讓這廝聽到了,再找你的麻煩,你可沒有地方說理去。”


    “.”


    那遼使自然是聽到了這些聲音,他哈哈大笑道:


    “你們周人,都是孬種!”


    說罷,還狠狠踹了一腳蹲在地麵痛哭流涕的丘老漢。


    而他女兒的屍體,正躺在一麵高牆下。


    正在寫,後麵還有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知否:我,異姓王,明蘭舅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z詠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z詠橘並收藏知否:我,異姓王,明蘭舅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