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每文立刻就泄氣了,他綿軟地趴在陳青身上。但自尊和憤怒很快使他恢復了精神,他從陳青身上跳下來,站在床邊,將那隻沒有派上用場的安全套撕了個粉碎,揚在陳青的臉上。
陳青先是木然地躺著,任那些橡膠的碎屑像一口口黏痰骯髒地落在她的嘴巴、眼瞼和鼻樑上。但當馬每文轉身要離開時,她突然像一隻羚羊一樣蹦到地上,抖落那一臉的碎屑。她微笑著,將雙手伸向睡衣的“v”字領口,左右開弓,用力一撕,這條美麗的睡衣頃刻間就破相了:一道長長的口子綻開了,它從領口直達腰際。
那道裂痕如同天際線,將天與地分開了。從這個正午開始,他們分居了。
陳青的娘家,在寒市城郊的曼蘇裏。
如果望文生義,一定會把“曼蘇裏”當做富庶、浪漫之地,其實不然。曼蘇裏是貧寒之地,這裏聚集的多是菜農、工人和做小本生意的人。
從臨水花園乘公共汽車去曼蘇裏,要換三次車。以往陳青回家,都是由馬每文駕車送她。他們回家總是帶上雞鴨魚肉、點心水果等吃食。他們一回去,左鄰右舍的人會來陳青的娘家湊趣,陳青便會分一些吃食給他們。他們啃著雞腿、大口吞咽著點心的時候,會跟馬每文講陳青的事情。什麽她小時候幫著王三奶奶倒過屎盆子,什麽她十三歲時就會踩fèng紉機給家人做衣裳,什麽有一年她拾撿遺棄在田間的黃豆,過年時用這豆子壓了兩板豆腐。大概是因為吃人家的嘴短的緣故吧,總之,說的都是討好的話。有些話馬每文已經聽過多次了,可他還得做出愛聽的樣子。
曼蘇裏的房子分為兩類,一類是上下兩層的磚瓦結構的房子,每層四戶,有暖氣和自來水設施。由於它介於樓房和平房之間,這一帶的人稱它為“土樓”。土樓的歷史不算長,十來年的樣子,它裏麵住的是稍微富裕的人家。另一類則是“板夾泥”的平房,由於歲月久遠,它們已老態龍鍾了,看上去歪歪斜斜的。住在土樓的人,都是由這裏遷出的。陳青四兄妹,都出生在板夾泥的房子裏。這種房子的頂棚是用廢報紙和花格紙糊的,冬季夜深人靜時,老鼠常從上麵哧溜哧溜地滑過;夏季房屋漏雨時,它會因積存了雨水而鼓脹起來,形成一個個圓圓的泡兒,好像紙棚窩著幾隻流淚的眼睛。
陳青的父親陳大柱,已經六十六歲了。他原來是宏偉軋鋼廠的車工,後來廠子倒閉,他在五十三歲時進了曼蘇裏社區服務站,成了一名管道疏通工,人稱“陳師傅”。陳青的母親比丈夫小六歲,大家都叫她“陳師母”。雖然她剛踏過六十的門檻,可看上去卻像七十多的人了,頭髮全白了,牙齒脫落了多半,眼袋鬆懈得似乎能做鳥巢,枯瘦的臉上刻滿了皺紋。她年輕時是宏偉軋鋼廠有名的美人,後來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一條胳膊——它被絞進了飛轉的齒輪中。人一成了殘疾,美的資本也跟著流失了,她嫁給了又矮又醜的陳大柱。陳大柱脾氣暴躁,愛喝酒,酒後常對著老婆撒酒瘋。陳青的母親就好像丈夫的奴隸似的,整日低眉順眼的。
陳師母身上有一處是活潑的、昂揚的,就是她的那隻好手。她熟練地用它洗衣、切菜、打掃屋子和院落。該兩隻手做的事情,由一隻手來承受了,可以想見它是多麽的辛勞。可這辛勞卻使它比一般的手要顯得有活力。陳師母平素寡言少語,那隻手卻總是輕靈地舞動著。它就好像一隻長長的舌頭,把她心底的話滔滔不絕地掏出來。
陳青提著一隻燒雞、兩盒點心,最先搭乘的是由臨水花園開往齊正街的6路公共汽車。這路車穿行的是市中心的主要街道,車體是那種上下兩層的豪華大巴車,有空調,自動售票。大巴車明亮的玻璃窗外的建築是堂皇的,行人的裝束也是考究的。如果說這樣的公汽是一匹好馬的話,那麽寬闊整潔的有綠樹花壇環繞的街道就是專為它而設的一副好鞍。然而當她從齊正街下車,轉換38路聯運車,往兒童醫院方向去時,車體就是那種普通的公汽了。汽車的頂棚吊著幾頂果綠色的老式電風扇,有兩頂已經壞了,紋絲不動。能夠旋轉的,也都像患了哮喘病似的,有氣無力的。由於是周六,外出的人多,車裏的汗氣也重。陳青覺得手中提著的美食一定被薰染得變了味兒。到了兒童醫院下車時,她頭昏腦漲的。大約等了二十分鍾,才搭上開往郊區爐具廠的112路汽車。這輛汽車的車頭癟了一塊,看來不久前肇過事。汽車外體的白色噴漆脫落了多半,就像一個穿著破衣爛衫的人,看上去很寒磣。車裏的人並不多,所以陳青一上去就找到了座位。司機一邊開車一邊和奓著一頭黃髮的售票員打情賣俏,車中那些衣著黯淡的乘客跟著發出陣陣笑聲。骯髒的玻璃窗外塵土飛揚,高樓少了,花壇不見了,路邊的樹也稀稀落落的,東一棵,西一棵的。陳青想著馬每文現在不知身居何處時,心中還是有些悵惘。他們結婚六年來,馬每文是第一次失蹤。一個處於分居狀態的男人在周末與家人不辭而別,會發生什麽樣的事情,她心裏是清楚的。正當她神思恍惚的時候,咣的一聲,汽車戛然而止,終點站到了。喧鬧而零亂的爐具廠的站台上,充斥著小麵包車攬客的吆喝聲。這樣的車都是去曼蘇裏的。他們高叫著:曼——蘇——裏——曼——蘇——裏——好像曼蘇裏是剛出爐的燒餅,要趁熱賣掉。
曼蘇裏的很多人都認識陳青。一個穿著灰格子大褲衩、白棉汗衫的車主沖陳青叫著:這不是陳大記者嗎?今天怎麽一個人回來了?你家馬總的車呢?他一嚷,沒注意到陳青的,把目光都轉向她了。
陳青認得那漢子,他是曼蘇裏有名的酒鬼,姓蔣,據說他每天總要喝上八兩白酒,人稱“蔣八兩”。他喝過酒後愛打老婆,那個女人受不了這煎熬,與他離了婚,把五歲的兒子也帶走了。蔣八兩沒人管了,愈發喝得不可一世。也許是酒精常年浸潤的結果,他的臉色紅得發紫,即便沒喝酒,也給人喝著酒的感覺。而且,他喜歡開飛車,但乘客並不因此而忌諱,相反,倒是喜歡登上那輛蓬頭垢麵的、由報廢車改裝成的麵包車。原因是:那些性能好的車常發生磕磕碰碰的事情,而蔣八兩駕駛的車就像一顆穩定的恆星,沿著自己的軌道,從未出現過偏差。
陳青隻得上蔣八兩的車了。她剛一落座,蔣八兩就跨進駕駛室,拽上吱嘎叫著的車門,說,陳大記者回來,咱就不等客了!雖然還閑著好幾個座兒,他還是一踩油門,飛快地離開爐具廠的站台,朝曼蘇裏而去。
窗外的景色變幻越來越大。在城鄉結合部,有幾家大廠子:發電廠、啤酒廠和水泥廠,廠區高大的煙囪終年排著汙濁的煙氣和粉塵,附近的居民多有抱怨。報社開通的市民熱線電話常常接到這一帶居民的投訴,記者們隻能層層向上反映情況。也有環保局和人大督察辦的人下來調查、走訪,然而他們留下的隻是匆匆的腳印,這一帶還是灰頭土臉的老樣子。
過了這幾家廠子,就是大片大片的曼蘇裏人耕種著的農田了。坑窪的路麵上多了農用三輪車和摩托車,塵土也愈發囂張了,泥土路上交錯而過的車輛挾起的都是一團團嗆人的灰塵,它們無所顧忌地撲入車窗內,像是一隻隻骯髒的手,把人的淺色衣服給摸出汙痕來。
像以往一樣,陳青一入曼蘇裏,最先看到的家人就是哥哥陳墨。大熱天的,陳墨依然穿著一身綠色的製服,在曼蘇裏的幾隻信筒間轉來轉去的,好像那綠色的信筒裏裝著他生命的春天。
陳青下了,沖陳墨叫了一聲:哥——
陳墨轉過頭,見是陳青,咧開嘴笑了,憨憨地叫了聲:青——
陳家四兄妹的名字,都與顏色有關。老大出生在雪天的午夜,空中凝聚的是濃重而壓抑的如墨一樣的黑雲,陳大柱便給他起名為陳墨。陳青雖然也出生在午夜,但因為是秋天有滿月朗照的日子,夜空是青藍色的,於是得了一個“青”字。陳青下麵是個女孩,她出生在一個風沙漫捲的日子,天是濁黃色的,於是叫她“陳黃”,她小陳青三歲,也是三十好幾的人了,卻還沒有出嫁,談一個對象就會黃一個。她自己將愛情命運的坎坷歸咎於那個“黃”字。陳家最小的孩子,是個清秀的男孩,出生在夏日的黎明,叫“陳白”,如今陳白在寒市的理工大學化學係讀博士。
陳墨稱呼他的弟弟和妹妹,均用單字“青”、“黃”或“白”。
陳青叫陳墨為“哥”,馬每文卻不是這樣。馬每文比陳墨年長一些,除了年齡的差距使他不能隨著陳青稱他為兄,陳墨的愚鈍大概也是其中一個不可言說的緣由吧。似乎一個智力欠缺的人是不配做別人的哥哥似的。馬每文對陳墨直呼其名,陳墨呢,他用字儉省慣了,叫馬每文為“馬”。
馬呢?陳墨接過陳青提著的東西,一邊朝家走,一邊問她。
陳青說,馬有事外出了。
陳墨噢了一聲,對陳青說,紅在家。
張紅是陳墨的老婆。由於陳墨輕微智障,所以當年介紹給他的三個女人各有缺陷。一個是因出天花而落得滿臉麻子的姑娘,一個是連褲腰帶都要由人幫著係的癡呆,還有一個就是因小兒麻痹落下後遺症的跛腳的張紅。陳墨說看著滿臉麻子的人,他吃不下飯;而那個癡呆老沖她笑,他嫌不會哭的女人,男人就沒法疼她;反倒是一歪一斜走路的張紅,讓陳墨動了心。他對陳師母說:她是個需要男人攙扶的姑娘。而陳青的父母,相中的也是張紅。她雖然不漂亮,但腦子沒毛病,善良而勤懇。最關鍵的,是她的名字中有個“紅”字,合該是陳家的媳婦。
陳青走進土樓時,張紅正坐在院落的樹陰下擇菜。她顯然也對陳青的獨自回來感到意外,她站起來,洗了手,一邊給陳青泡茶,一邊問她:俺妹夫呢?
陳青說,他生意上有事情,外出了。
張紅對陳青說,媽出去看人宰羊去了。
張紅把一隻空醬油瓶子遞給陳墨,差他去食雜店打醬油。將陳墨打發走後,張紅嘆了一口氣,對陳青說,樓上的王捲毛又來勾搭爸了。別人偷著告訴我,王捲毛在爐具廠那兒開了個裁fèng鋪子,爸常去那兒和她見麵。他們回曼蘇裏,前腳一個,後腳一個,還以為別人不知道呢。
王捲毛是個五十多歲的胖女人,住在陳家樓上。由於土樓的上層不像下層有院子,能栽種個花糙、蔥蒜什麽的,所以上層的人往往利用探出的陽台,養些盆花。王捲毛家在陽台養的卻不是能散發出香氣的花,而是一群鴿子。鴿子長著翅膀,你不能不叫它飛,所以她家陽台有一扇窗始終是敞開的。鴿子裏出外進的時候常常將陳家剛晾曬出去的衣服遺落上屎,而王捲毛在打掃脫落的鴿毛的時候,喜歡把它們順著陽台往下撒,全都揚在陳家的院子裏,嗆得人直咳嗽。陳大柱為此和王捲毛絆過幾次嘴,兩家為此傷了和氣,見麵連招呼都不打。
</br>
陳青先是木然地躺著,任那些橡膠的碎屑像一口口黏痰骯髒地落在她的嘴巴、眼瞼和鼻樑上。但當馬每文轉身要離開時,她突然像一隻羚羊一樣蹦到地上,抖落那一臉的碎屑。她微笑著,將雙手伸向睡衣的“v”字領口,左右開弓,用力一撕,這條美麗的睡衣頃刻間就破相了:一道長長的口子綻開了,它從領口直達腰際。
那道裂痕如同天際線,將天與地分開了。從這個正午開始,他們分居了。
陳青的娘家,在寒市城郊的曼蘇裏。
如果望文生義,一定會把“曼蘇裏”當做富庶、浪漫之地,其實不然。曼蘇裏是貧寒之地,這裏聚集的多是菜農、工人和做小本生意的人。
從臨水花園乘公共汽車去曼蘇裏,要換三次車。以往陳青回家,都是由馬每文駕車送她。他們回家總是帶上雞鴨魚肉、點心水果等吃食。他們一回去,左鄰右舍的人會來陳青的娘家湊趣,陳青便會分一些吃食給他們。他們啃著雞腿、大口吞咽著點心的時候,會跟馬每文講陳青的事情。什麽她小時候幫著王三奶奶倒過屎盆子,什麽她十三歲時就會踩fèng紉機給家人做衣裳,什麽有一年她拾撿遺棄在田間的黃豆,過年時用這豆子壓了兩板豆腐。大概是因為吃人家的嘴短的緣故吧,總之,說的都是討好的話。有些話馬每文已經聽過多次了,可他還得做出愛聽的樣子。
曼蘇裏的房子分為兩類,一類是上下兩層的磚瓦結構的房子,每層四戶,有暖氣和自來水設施。由於它介於樓房和平房之間,這一帶的人稱它為“土樓”。土樓的歷史不算長,十來年的樣子,它裏麵住的是稍微富裕的人家。另一類則是“板夾泥”的平房,由於歲月久遠,它們已老態龍鍾了,看上去歪歪斜斜的。住在土樓的人,都是由這裏遷出的。陳青四兄妹,都出生在板夾泥的房子裏。這種房子的頂棚是用廢報紙和花格紙糊的,冬季夜深人靜時,老鼠常從上麵哧溜哧溜地滑過;夏季房屋漏雨時,它會因積存了雨水而鼓脹起來,形成一個個圓圓的泡兒,好像紙棚窩著幾隻流淚的眼睛。
陳青的父親陳大柱,已經六十六歲了。他原來是宏偉軋鋼廠的車工,後來廠子倒閉,他在五十三歲時進了曼蘇裏社區服務站,成了一名管道疏通工,人稱“陳師傅”。陳青的母親比丈夫小六歲,大家都叫她“陳師母”。雖然她剛踏過六十的門檻,可看上去卻像七十多的人了,頭髮全白了,牙齒脫落了多半,眼袋鬆懈得似乎能做鳥巢,枯瘦的臉上刻滿了皺紋。她年輕時是宏偉軋鋼廠有名的美人,後來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一條胳膊——它被絞進了飛轉的齒輪中。人一成了殘疾,美的資本也跟著流失了,她嫁給了又矮又醜的陳大柱。陳大柱脾氣暴躁,愛喝酒,酒後常對著老婆撒酒瘋。陳青的母親就好像丈夫的奴隸似的,整日低眉順眼的。
陳師母身上有一處是活潑的、昂揚的,就是她的那隻好手。她熟練地用它洗衣、切菜、打掃屋子和院落。該兩隻手做的事情,由一隻手來承受了,可以想見它是多麽的辛勞。可這辛勞卻使它比一般的手要顯得有活力。陳師母平素寡言少語,那隻手卻總是輕靈地舞動著。它就好像一隻長長的舌頭,把她心底的話滔滔不絕地掏出來。
陳青提著一隻燒雞、兩盒點心,最先搭乘的是由臨水花園開往齊正街的6路公共汽車。這路車穿行的是市中心的主要街道,車體是那種上下兩層的豪華大巴車,有空調,自動售票。大巴車明亮的玻璃窗外的建築是堂皇的,行人的裝束也是考究的。如果說這樣的公汽是一匹好馬的話,那麽寬闊整潔的有綠樹花壇環繞的街道就是專為它而設的一副好鞍。然而當她從齊正街下車,轉換38路聯運車,往兒童醫院方向去時,車體就是那種普通的公汽了。汽車的頂棚吊著幾頂果綠色的老式電風扇,有兩頂已經壞了,紋絲不動。能夠旋轉的,也都像患了哮喘病似的,有氣無力的。由於是周六,外出的人多,車裏的汗氣也重。陳青覺得手中提著的美食一定被薰染得變了味兒。到了兒童醫院下車時,她頭昏腦漲的。大約等了二十分鍾,才搭上開往郊區爐具廠的112路汽車。這輛汽車的車頭癟了一塊,看來不久前肇過事。汽車外體的白色噴漆脫落了多半,就像一個穿著破衣爛衫的人,看上去很寒磣。車裏的人並不多,所以陳青一上去就找到了座位。司機一邊開車一邊和奓著一頭黃髮的售票員打情賣俏,車中那些衣著黯淡的乘客跟著發出陣陣笑聲。骯髒的玻璃窗外塵土飛揚,高樓少了,花壇不見了,路邊的樹也稀稀落落的,東一棵,西一棵的。陳青想著馬每文現在不知身居何處時,心中還是有些悵惘。他們結婚六年來,馬每文是第一次失蹤。一個處於分居狀態的男人在周末與家人不辭而別,會發生什麽樣的事情,她心裏是清楚的。正當她神思恍惚的時候,咣的一聲,汽車戛然而止,終點站到了。喧鬧而零亂的爐具廠的站台上,充斥著小麵包車攬客的吆喝聲。這樣的車都是去曼蘇裏的。他們高叫著:曼——蘇——裏——曼——蘇——裏——好像曼蘇裏是剛出爐的燒餅,要趁熱賣掉。
曼蘇裏的很多人都認識陳青。一個穿著灰格子大褲衩、白棉汗衫的車主沖陳青叫著:這不是陳大記者嗎?今天怎麽一個人回來了?你家馬總的車呢?他一嚷,沒注意到陳青的,把目光都轉向她了。
陳青認得那漢子,他是曼蘇裏有名的酒鬼,姓蔣,據說他每天總要喝上八兩白酒,人稱“蔣八兩”。他喝過酒後愛打老婆,那個女人受不了這煎熬,與他離了婚,把五歲的兒子也帶走了。蔣八兩沒人管了,愈發喝得不可一世。也許是酒精常年浸潤的結果,他的臉色紅得發紫,即便沒喝酒,也給人喝著酒的感覺。而且,他喜歡開飛車,但乘客並不因此而忌諱,相反,倒是喜歡登上那輛蓬頭垢麵的、由報廢車改裝成的麵包車。原因是:那些性能好的車常發生磕磕碰碰的事情,而蔣八兩駕駛的車就像一顆穩定的恆星,沿著自己的軌道,從未出現過偏差。
陳青隻得上蔣八兩的車了。她剛一落座,蔣八兩就跨進駕駛室,拽上吱嘎叫著的車門,說,陳大記者回來,咱就不等客了!雖然還閑著好幾個座兒,他還是一踩油門,飛快地離開爐具廠的站台,朝曼蘇裏而去。
窗外的景色變幻越來越大。在城鄉結合部,有幾家大廠子:發電廠、啤酒廠和水泥廠,廠區高大的煙囪終年排著汙濁的煙氣和粉塵,附近的居民多有抱怨。報社開通的市民熱線電話常常接到這一帶居民的投訴,記者們隻能層層向上反映情況。也有環保局和人大督察辦的人下來調查、走訪,然而他們留下的隻是匆匆的腳印,這一帶還是灰頭土臉的老樣子。
過了這幾家廠子,就是大片大片的曼蘇裏人耕種著的農田了。坑窪的路麵上多了農用三輪車和摩托車,塵土也愈發囂張了,泥土路上交錯而過的車輛挾起的都是一團團嗆人的灰塵,它們無所顧忌地撲入車窗內,像是一隻隻骯髒的手,把人的淺色衣服給摸出汙痕來。
像以往一樣,陳青一入曼蘇裏,最先看到的家人就是哥哥陳墨。大熱天的,陳墨依然穿著一身綠色的製服,在曼蘇裏的幾隻信筒間轉來轉去的,好像那綠色的信筒裏裝著他生命的春天。
陳青下了,沖陳墨叫了一聲:哥——
陳墨轉過頭,見是陳青,咧開嘴笑了,憨憨地叫了聲:青——
陳家四兄妹的名字,都與顏色有關。老大出生在雪天的午夜,空中凝聚的是濃重而壓抑的如墨一樣的黑雲,陳大柱便給他起名為陳墨。陳青雖然也出生在午夜,但因為是秋天有滿月朗照的日子,夜空是青藍色的,於是得了一個“青”字。陳青下麵是個女孩,她出生在一個風沙漫捲的日子,天是濁黃色的,於是叫她“陳黃”,她小陳青三歲,也是三十好幾的人了,卻還沒有出嫁,談一個對象就會黃一個。她自己將愛情命運的坎坷歸咎於那個“黃”字。陳家最小的孩子,是個清秀的男孩,出生在夏日的黎明,叫“陳白”,如今陳白在寒市的理工大學化學係讀博士。
陳墨稱呼他的弟弟和妹妹,均用單字“青”、“黃”或“白”。
陳青叫陳墨為“哥”,馬每文卻不是這樣。馬每文比陳墨年長一些,除了年齡的差距使他不能隨著陳青稱他為兄,陳墨的愚鈍大概也是其中一個不可言說的緣由吧。似乎一個智力欠缺的人是不配做別人的哥哥似的。馬每文對陳墨直呼其名,陳墨呢,他用字儉省慣了,叫馬每文為“馬”。
馬呢?陳墨接過陳青提著的東西,一邊朝家走,一邊問她。
陳青說,馬有事外出了。
陳墨噢了一聲,對陳青說,紅在家。
張紅是陳墨的老婆。由於陳墨輕微智障,所以當年介紹給他的三個女人各有缺陷。一個是因出天花而落得滿臉麻子的姑娘,一個是連褲腰帶都要由人幫著係的癡呆,還有一個就是因小兒麻痹落下後遺症的跛腳的張紅。陳墨說看著滿臉麻子的人,他吃不下飯;而那個癡呆老沖她笑,他嫌不會哭的女人,男人就沒法疼她;反倒是一歪一斜走路的張紅,讓陳墨動了心。他對陳師母說:她是個需要男人攙扶的姑娘。而陳青的父母,相中的也是張紅。她雖然不漂亮,但腦子沒毛病,善良而勤懇。最關鍵的,是她的名字中有個“紅”字,合該是陳家的媳婦。
陳青走進土樓時,張紅正坐在院落的樹陰下擇菜。她顯然也對陳青的獨自回來感到意外,她站起來,洗了手,一邊給陳青泡茶,一邊問她:俺妹夫呢?
陳青說,他生意上有事情,外出了。
張紅對陳青說,媽出去看人宰羊去了。
張紅把一隻空醬油瓶子遞給陳墨,差他去食雜店打醬油。將陳墨打發走後,張紅嘆了一口氣,對陳青說,樓上的王捲毛又來勾搭爸了。別人偷著告訴我,王捲毛在爐具廠那兒開了個裁fèng鋪子,爸常去那兒和她見麵。他們回曼蘇裏,前腳一個,後腳一個,還以為別人不知道呢。
王捲毛是個五十多歲的胖女人,住在陳家樓上。由於土樓的上層不像下層有院子,能栽種個花糙、蔥蒜什麽的,所以上層的人往往利用探出的陽台,養些盆花。王捲毛家在陽台養的卻不是能散發出香氣的花,而是一群鴿子。鴿子長著翅膀,你不能不叫它飛,所以她家陽台有一扇窗始終是敞開的。鴿子裏出外進的時候常常將陳家剛晾曬出去的衣服遺落上屎,而王捲毛在打掃脫落的鴿毛的時候,喜歡把它們順著陽台往下撒,全都揚在陳家的院子裏,嗆得人直咳嗽。陳大柱為此和王捲毛絆過幾次嘴,兩家為此傷了和氣,見麵連招呼都不打。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