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最是妙不可言,冥冥中老天會安排下什麽,不由得我們去預料。待鄧麗君成名之後,人們無法猜想當年,是在姻緣的安排下,一個熱愛音樂的姑娘降生台北?還是一個降生於台北的姑娘,因為熱愛音樂成為一顆閃耀整個世紀的璀璨之星?然而,世間萬物,冥冥之中自有注定。這個從小鎮裏走出來的窈窕淑女,最終還是做了那個萬眾矚目的鄧麗君。


    繈褓嬰孩,日後佳人


    我不知道,是否有人在經年後,也曾這樣問自己,“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宇宙廣袤,天地有恒,而一個人的宿命卻是難以預料的,這其中的因由,想必是參禪悟道的人都難以言說,所以才有了一句“到來處來,往去處去”。


    然而,我願意相信每個人都有前世今生。不然為何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的土地,有人降生在大漠孤煙直的塞北?有人降生在風景舊曾諳的江南?還有人漂洋過海,去到寶島台灣?


    塞北,是大漠孤煙直的塞北,是長河落日圓的塞北。“七絕聖手”王昌齡曾說,“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塞北,放在古時,是征戰,是烽火連天,是邊關戍守,是錚錚鐵漢那精忠報國的鏗鏘誓言!風起雲湧,曆史變遷,如今的塞北早已不再連年征戰,天子的腳下也早已不是一人獨權,但這塊土地卻傳承了曆史賦予的堅硬品格,依舊雄姿盎然!一代代的英雄豪傑,降生於此,成長於斯,曆史的舞台,隋唐英雄的演義尚未退場,七俠五義的豪氣更是衝破雲天!更有楊貴妃巧笑倩兮,“一代名花傾城笑,名花傾國兩相歡”,三國貂蟬深明大義,不畏強權犧牲自我勇除奸!


    塞北,地域遼闊,樣貌堅挺,就連這裏的人兒,也都英勇過人,剛正不阿。


    江南,是煙雨醉朦朧的江南,是“氣蒸雲夢澤”的江南。想必這裏令很多人心馳神往。在我還是一個學童時,書上字裏行間的江南讓人沉醉:青山碧水,鬱鬱蔥蔥。江南,永遠以一幅水墨畫卷的清淡呈現於腦海,久久揮之不去。想那有幸降生、成長於此地的人兒,必定是弱柳扶風姿、瀟灑俊逸態。


    古時四大美女之一的西子,浣紗越國,風姿綽約,素有“西施音容邈,典範照故鄉”的美譽;王昭君體態婀娜,顧盼生姿,江南豐美毓秀的山川,滋潤了她,玲瓏了她,賦予她剔透細膩的情,明月般晶瑩的心。玲瓏剔透,一笑傾城;輕移蓮步,遂成傳奇。她們生於江南,長於江南,那片溫存的土壤寄予她們嬌柔的風情,使二美傾國傾城,萬古流芳。到最後竟不得知,是那片溫情脈脈的江南精雕細琢了這樣一對美人兒,還是這嬌小俏麗的美人兒成就出今日的江南?總之,那是一個太美的地方,性情太粗野的人,到不了那樣的遠方。


    江南的美,隻從畫卷裏,便使人愛上了;水鄉走出來的人兒,更透著一股靈巧秀麗。每個人眼中的江南各有千秋,每個人愛上它的理由也大相徑庭。有人愛它的綠瓦紅牆,有人愛它的小橋流水,有人愛它的瀟瀟煙雨,而我獨愛它的靜謐。江南的靜謐,是塞北的粗獷和喧囂所不能比擬的。任憑沙礫,隻要放在江南,也會本能地蒙上一層奇異、神秘的色彩。遠處的山村是靜謐的,近處的溪流是靜謐的,置身其中的涼亭是靜謐的,就連自己的心,也不知何時靜謐了下來,不知不覺中,整個世界都靜謐了。


    在一股淡淡的靜謐中,時間仿佛停止了。人們不會思戀曾經,也不會擔心將來,隻一心安享這片刻的清淨。煩惱與憂愁轉瞬即逝,每個人手心裏緊緊握著的,就隻有眼下的美好。


    而台灣,不同於塞北的英氣挺拔,更有別於江南的柔弱纖細,這裏拋卻了塞北那過分的硬,丟掉了江南那酥軟的弱,卻將兩地之長集於一身,好好地醞釀、珍藏。瓊崖海棠雖不比江南的白蓮更有風華,卻在柔媚中憑添一分堅定;芳樟、水藻,無數鮮活的生命沿著海岸山脈伸展,在斷崖的灌木雜草叢中怒放生命。然而微風細雨,這裏也是柔軟又滋潤的,所以成長於台灣的美女,有著江南美女骨子裏的溫婉,又有著塞北硬漢性格裏的堅韌。


    俗語說“一方水土育一方人”。因此,我總相信,一個人的脾性與她所降生的地域分不開,也更加篤定,有些人,生來注定要驚豔時光。


    1953年,台灣南部的雲林縣,斜風細雨,暖燕呢喃,空氣中氤氳著泥土的芬芳。這一年,就在這樣一座風情旖旎的小城,一個純潔無瑕的嬰孩降生人間,父母給她起名叫鄧麗君。


    鄧麗君的母親名叫趙素桂,山東人士;父親名叫鄧樞,河北人士。山東自古就是人傑地靈的聖地,母親給了鄧麗君天然、純粹的遺傳基因;而河北自古孕育了許多賢人,卻也是彼時的趙國古都,自有一番風情。也許這一切隻是偶然,但卻似在向世人說明,鄧麗君生來注定不是等閑之輩,注定要綻放畢生的華彩,演繹一段精美絕倫的綺麗人生。


    鄧樞早年從黃埔軍校畢業,這段特殊的經曆,使他的身上孕育著一股治學嚴謹、待人真誠的品性,後與鄧麗君的母親相識,彼此互生好感,情深繾綣,終於在1943年有情人結成眷屬,可謂一段天作之合。


    原本,這對情比金堅的璧人可以在河北老家過著淡然、安穩的歲月,但命運似乎另有安排,又或者他們注定與台灣邂逅,共同譜寫一段不解之緣。1949年,鄧麗君一家遷往台灣南部的雲林縣居住。當時,雲林縣隸屬窮鄉僻壤,並無多少繁華,當地居民主要是一些閩南籍的農民,很少有從大陸轉來的人士。


    鄧家人入鄉隨俗,在這裏過起生活,雖然日子清貧寡淡,但一家人其樂融融,看上去倒也十分和睦。又因他們老實本分,與周圍的鄰居相處得亦十分融洽。


    先於鄧麗君,鄧父膝下已有三子。還是在鄧麗君的母親懷孕時,曾有一位與鄧家頗有交情的鄰居,因多年來始終無出,特來鄧家問詢,提議鄧麗君的母親說,如果她這一胎仍就是個男嬰,就討了去給自家做兒子。


    然而蒼天有情,鄧家得了一個女兒。當時,整個台灣地區,社會環境普遍不好,雲林縣的醫療條件十分有限,迎接鄧麗君出世的是自己家的那張老舊竹床。鄧麗君的父親已經四十多歲,女兒的出世就像是一捧晶瑩剔透的泉水,澆灌、滋潤了他的心。最開心的還要屬母親趙素桂,在得知自己產下一女後,不顧生產後的虛弱,堅持要親自抱抱她,一口一個“卿卿”小心翼翼地喚著。這種甜如蜜汁的寵愛在鄧麗君離開繈褓以後,越發凸顯強烈,不管走到哪裏,母親都要帶她在身邊,真正是母女情深,形影不離。


    上天把這樣一個晶瑩剔透的嬰兒給了這個家庭,從來到世上的那天起,鄧麗君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一家人的熱切關懷下,這個漂亮的小女嬰一天天健康、快樂地成長起來。


    最開始,父母疼愛她,給她取名鄧麗筠,“筠”字意為美麗的竹子,大概因為她出生的地方竹林如海,風景清麗如畫,家裏人希望女兒可以如小城裏的竹子一樣,挺拔秀麗,柔韌不屈。但也許鄧麗君這個名字更與她有緣,後來,無數人喚著喚著,麗筠變作了麗君,鄧麗君的父親在為女兒取藝名時,幹脆就正式將女兒喚為鄧麗君。


    也許正因為這個名字,鄧麗君這一生都在用甜美的嗓音詮釋自己的人生,她的心思簡單透明,像極了她的聲音;她為人低調謙和,正如一抹夕陽下默默無語的細竹。她敢愛敢恨,做人坦坦蕩蕩,哪怕受到傷害,也決然不會對愛妥協一步。回首她這一生,愛得那樣真切,又恨得如此純粹,世上能有幾個女子如她這般,遇見一個命定的愛人,不顧一切全身心投入?


    而她現在還隻是一個睡在繈褓裏的純潔嬰兒,那麽安穩、那麽沉靜。隻有輕微的呼吸聲,提醒世人這世間來了一個她。一個嬰兒沒有過去,她如一張純潔的白紙。隻有看不清、猜不透的未來,等著她去描繪,去書寫。


    此時此刻,傳奇仍屬於未來,我們隻能靜待這個女嬰沐浴風雨、長大成人,一點點散發出她的生命光彩。


    命中注定,與歌共舞


    台灣,總也是容易見真情的台灣。風景已然美如一幅潑墨山水畫卷,更何況有一群淳樸的鄉親,幾個勤勞的親人。鄧麗君是幸運的。


    早在唐朝,詩仙李白就已參悟了人生的真諦,“天生我才必有用”。這句話用到任何人的身上,都如同真理。因此,我相信,不管是誰,哪怕隻是一朵淡雅的小花,一滴清涼的小雨,都是帶著各自的使命,來到這個世界的。屬於它的舞台不用太大,容納它的空間不用太廣,哪怕隻一個小角落,也能讓這一朵花、一滴雨,悠然自在,熠熠生輝。


    生而為人,我們不是一朵花、一滴雨,卻有了更多自在輕盈的夢,可以看透每一朵花的心事,看穿每一滴雨的歸處。所以《紅樓夢》裏,林黛玉才要手把荷鋤,含淚葬花,吟唱一曲《葬花吟》。待到秋日來臨,放眼看那漫天的楓葉鮮紅似火、隨風飄零,又有誰能說,我們的宿命,不像是風裏的場景,夢裏的詩意?


    是的,台灣美得就像一個夢。這夢是隔了海的,這夢是不能用眼睛看,隻能用心聽的。是的,鄧麗君就是那活在美夢裏的人,可她又是真實的、清晰的,可以用指尖觸碰到的,可以用心去捕捉和尋覓到的。


    說起雲林縣,鄧麗君與它的緣分是摩肩接踵,彼此互為路過的一處風景。在不到一周歲時,一家人便舉遷到台灣東部的台東縣池上鄉去了。急景凋年,誰人不想“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可現實殘酷,當時的政治格局混亂不堪,很多人都同鄧家一樣,被迫從台南遷到台東,繼而輾轉台北,過起顛沛流離的生活。很快,在台東的歲月,也走到了盡頭,這次,一家人搬遷的地址是台灣島南部屏東市空軍機場旁的“眷村”。


    我相信,每一個人的心中都存在一個魂牽夢縈的地方。長大成人,我們為了前途或者其他,離開熟悉的故鄉(背井離鄉),不遠萬裏投奔遠方,將他鄉作故鄉。一個人,不能守住自己的故鄉,或許是因為同它的緣分淺薄,或是冥冥中自有異鄉發出了召喚。而人的一生中,又是與多少令自己感到留戀的人,隻能含淚忍別、擦肩而過,不留一絲痕跡。這是相逢的無奈,也是分離的惆悵。


    但那個時候的鄧麗君,還太小,她還不懂何謂鄉愁。


    每個人來到世間,都帶著一份獨一無二的氣質,所以這世間沒有兩片脈絡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性格完全相同的人,有些人骨子裏很安靜,有些人血液裏流淌著躁動不安。這正是每個人所不同於他人而存在於世的本質。但後天的啟蒙一樣不可或缺,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願恪守心中那一份本真,隻是環境變了,我們的心性也隨之潛移默化地發生了相應轉變,所以人們才會在成長的過程中充滿疑惑,不斷地追問自己,“這是我嗎?怎麽會變成這樣?”這是否就如納蘭性德所說,“等閑變卻故人心”?然而現實中,又有幾人真正情同此理,可以做到“莫道故人心易變”?


    所以,大人要認真地培育和熏陶每一個天真的孩童,每一個純潔的靈魂。稍微長大一些,鄧麗君漸漸喜歡上了音樂,與此同時,在音樂上的天賦也開始顯山露水。鄧麗君的母親很喜歡聽黃梅曲調,閑來無事,總要躺在床榻上,舒展身體,眯起眼睛,聽上那麽兩三段。這就為鄧麗君提供了更多接觸音樂的機會,同時也埋下較為紮實的根基。也許是因為自幼便受到母親的感染、熏陶,也許是天生就與音樂有著不解之緣,鄧麗君從小就有表演的天分,每當音樂聲響起,她總是站在收音機前,睜大雙眼,仔細捕捉著那些悅耳動聽的美妙音符,和著節拍唱唱跳跳,手舞足蹈,學習的樣子十分認真!


    忘記了是誰曾說,喜歡即是一種天賦。如果這種說法成立,鄧麗君可謂天賦異稟。小小的她不僅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更擁有過耳不忘的記憶才能,隻聽過一遍的歌曲,她竟能哼出十之八九。那時候,她最喜歡聽白光、周璿,天空遼遠,星辰閃耀,仲夏之夜,鄧麗君捧著收音機坐在自家院子的涼台,仔細聆聽每一個音階,就這樣聽著、笑著,將美妙的音符串成一段華麗人生。


    五歲那年,鄧麗君對音樂和表演的興趣越發濃厚,為了更好地培養她,父母將她送入屏東市戲院附近學習芭蕾舞。


    然而,這段安穩的歲月隻持續到了1959年,這年11月,一家人再次因為父親在政務上的問題,搬到了位於台灣北部的台北縣蘆洲鄉,這裏鍾靈毓秀,風景宜人,很快,一家人在此定居,此時,鄧麗君已到入學年齡,隨即進入蘆洲小學。


    孩子的眼神總是純真無邪,在那雙黑色閃亮的眸子裏,像是藏了一位生活的智者,小小的鄧麗君,聰慧懂事,為了幫家裏多領到一些救助物資,她開始跟隨大家一起信奉天主教。幾年過去,鄧家的經濟狀況仍不樂觀,一家人擠在不足30平方米的小房子裏,生活拮據。但鄧麗君乖巧懂事、聰明伶俐,從來都不讓父母分心,這讓一家人感到無比欣慰。


    她也還是那麽天真開朗、活潑動人,不管走在哪裏,總是快樂地哼唱著歌。


    這天正午時分,台北忽然淅淅瀝瀝地下起了小雨,人群中一些人沒有帶傘,在雨中昂首挺胸故作瀟灑;一些人撐著雨傘,步履蒼茫、形色匆匆;人們的腳下揚起水滴落下砸出的小小水花,遠處正有幾個人笑著交談,聲音似近非近,似遠非遠,聽不真切,空氣中不斷有水霧迷離視線,遠遠看去,儼然一幅雨中眾生百態圖,意境如此臻美,大概是注定要發生一些美好的故事吧?


    果然,當小鄧麗君走在街頭,像往常那樣愉快地哼著歌,引來了一位五十多歲的老人在一旁駐足,傾身探聽。


    她的年紀太小,還不知道這首歌在唱什麽,也不懂所謂哀愁,究竟是怎樣一種情懷,但她愛上了那美妙又哀怨的旋律,愛上了那些看不見的音符,愛上了那些女人動聽的聲線,還有那空氣裏淡淡地飄散著的一抹輕盈傷感。


    此時此刻,隻要愛,就夠了;隻要愛,隻要在雨中,將那調子輕吟淺唱,靜聽旋律此起彼伏,就夠了。


    待她走到家門口,那把黑色的雨傘和一身銀灰色的西服,也像一朵雲飄到了她的身後。就這樣,趁著一陣微風細雨,一個女孩傳奇的人生就此拉開序幕,她就這樣和音樂開始了相識、相伴又相互擁有的一生。


    那把黑色的傘,帶來的是希望;那身著銀灰色西服的人,給了一個女孩一個夢幻的開始。多少年後,正是這個人讓鄧麗君真正擁有了音樂,唱出了真我風采,帶她開啟輝煌人生的大門,帶她走向一道通天的星光大道。這個人就是鄧麗君的恩師常蔭椿教授,此人精通聲樂,以開設聲樂訓練班、主持聲樂訓練為大家所熟識,在台灣音樂界享有至高聲望。


    如果說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鄧麗君喜歡音樂是,她擁有過耳不忘的音樂才能是,甚至她遇到了恩師常蔭椿也是,那麽,是不是一個人的命運早已被上天做了精細的編排?但無論如何,上天是寵愛鄧麗君的,也正是因為這份寵愛,她才足以成為我們所“熟知”的一代歌星。


    黃梅一曲,少小揚名


    人與人之間的相逢真是難以言說,一生的道路很長,上天會安排我們遇到很多人,這些人有的成了我們的朋友,風雨相攜、同舟共濟;有的成了我們的恩人,慈航普度、脫離苦海,而更多的,則成了彼此的過客,隻匆匆一麵便散落人海茫茫,再不相見。


    正因為這樣,我們才要懂得珍惜,珍惜彼此之間互相修來的福分。對於朋友,我們要懷抱一顆真誠的心,感謝有他們陪在身邊,一起“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對於那些有恩於我們的人,更要將這份關懷牢牢記在心底,小心珍藏,期待有天可以如數償還。但不免有些人,即便我們窮極一生,也無法回報他(她)的寬大胸懷。


    茫茫人海,你我匆匆相遇,不做任何彩排。遇到就是緣,這是上天的安排:一些人出現並停留在我們身邊,到一定時間他們遠走高飛,隻留下一個模糊的背影、一段逝去的時光令我們回首、追憶。那人匆匆撤離我們的視線,從此海角天涯,從此關山日暮,也許很快就能再見,也許今生已然無緣。而我們隻能在一切未知的情境下,悉心守護著共同度過的溫馨時光,因為這必將是一生最珍貴的過往。


    鄧麗君在她剛剛拾起對音樂的愛好時,就在上天的善意安排下,遇到了給她提供最大幫助的音樂伯樂——恩師常蔭椿,在他的悉心指導下,鄧麗君從民謠戲曲唱起,每日勤於練功,絲毫不敢有所怠慢。


    辛勤的付出總能結出善果,事實證明,常蔭椿果然眼光非凡,鄧麗君婉轉的歌喉、清麗的容貌,令每一個見過她的人、聽過她的歌的人都感到十分眷戀。


    好種子要先落到肥沃的土壤,然後依靠春天甘潤雨露的滋養,生根發芽,最終吐露芬芳。


    1963年的夏天,香港著名電影導演李翰祥執導的黃梅調故事片《梁山伯與祝英台》在台灣公映以後,便迅速掀起一次民眾高唱黃梅調的熱潮,鄧麗君便是其中一個積極的響應者。天生優越的嗓音條件,加上常蔭椿的悉心指教,她很快就一躍成為眾多愛好者中的佼佼者。黃梅調由此盛極一時。不久,“中華電台”發現這是一個可以進行商業投資的大好時機,決定舉辦一次“黃梅調歌曲比賽大會”。


    這一舉動立刻得到大批黃梅調愛好者的一致擁護,各地參賽者如潮,鄧麗君的恩師常蔭椿認為,鄧麗君兼具優異的演唱功底和表演才能,一定能從這裏脫穎而出,便在尚未征得鄧麗君本人及其父母同意的情況下,代為報名。


    鄧麗君就這樣參賽了。當時她還隻是一個剛滿10歲的小學生,可竟然在預選賽的前兩輪,一連擊敗了數十名競爭對手,最終殺入決賽。可就在決賽前夕,鄧父鄧樞得知此事,他百般阻撓,不許女兒參加比賽,原因是鄧麗君馬上就要參加小學升初中的考試。鄧麗君一時進退維穀,隻好親自來向常蔭椿教授求助。


    常蔭椿聽說整個事情經過後,發出一聲長歎:“麗君,要知道你已經是接連兩輪取勝,又遙遙領先的選手了,如果現在你半途而廢,真是前功盡棄呀!”


    鄧麗君心中似有難言之隱,隻見她欲言又止,冷不防雙手掩麵,輕聲啜泣起來。


    “麗君,如果你要中途退出賽事,我也無法強迫你上陣。”常蔭椿教授體諒地說,“我要告訴你的是,這場歌賽對你來說事關一生。如果你真能登台,我敢保證你能取勝,那麽你今生也許就以此次賽事為轉折點了!可是,如果你情願為遷就親情而舍棄這樁賽事,恐怕就會鑄成終身的遺憾,你可懂我的意思?何去何從,就由你自己拿主意吧!”


    “我懂我懂,可是我又不能……”鄧麗君急得紅了臉,但剛隻說了兩句,又忍不住大哭起來。常蔭椿教授看了不免有些心疼。眼前的一幕使他想起,兩年前因要求鄧樞允許女兒跟自己學習聲樂時,兩人有過一次不歡而散的經曆。後來,他改向母親趙素桂說情,最終以一片赤誠打動了對方的心,這才收得鄧麗君這個好學生。


    如今,常蔭椿在這次關係鄧麗君前程的重大抉擇麵前,又一次想到了她那通情達理的母親。


    這天下午,常蔭椿打電話將趙素桂約出,兩人在鄧家附近的一家咖啡店裏碰麵,他先將鄧麗君的參賽情況以及取得的成績告知鄧母,進而懇切地說:“老嫂子,如果你當真喜愛你的女兒,那麽就會在此關鍵的時刻,成全她的大事。休要小看這場黃梅調的比賽,麗君如真的取勝,她也許從現在起就可以走上一條通往光明的人生坦途!”


    趙素桂默默地品了一口苦澀的咖啡,陷入沉思。身為母親她當然希望女兒能走上一條唱歌的輝煌道路,但同時她又不得不顧忌丈夫的想法。她隻好歎道:“常先生對阿麗幾年來的苦心栽培,我們已經感恩不盡。本來這次比賽是該讓阿麗去的,隻是她的阿爸擔心影響她的升學考試呀!”


    “升學考試當然也是緊要的。我也會督促麗君好好溫習功課,力爭考上台北最有名的金陵女子中學。老嫂子,依我觀察,麗君自與我學練聲樂以來,學習功課更加刻苦,成績也很有起色。你知道,參加黃梅調的比賽也不過隻是半天的時間,它可是關係到她的一生啊!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常蔭椿苦口婆心,一心想要征得鄧母同意。


    空氣突然變得沉寂。趙素桂憂鬱地望著窗外街道上來來往往、穿梭如流的車輛,然後轉過身,對常蔭椿輕輕地點了下頭。


    常蔭椿頓時開心地笑了。此時,窗外正是陽光明媚,碧空萬裏,一片澄淨。


    決賽當天,台北大戲院門前人頭攢動,各式大小車輛早已堆滿街道。正午時分,鄧媽媽攜著做過精致打扮的小麗君來到大戲院。後台扮妝時,一位女化妝師為鄧麗君借來一套京劇生角的精致行頭。鄧麗君立即穿上,她頎長窈窕的身段立即凸顯出來。黑色的秀才官紗帽配一襲粉色長袍,鄧麗君儼然就是梁山伯轉世。她在化妝鏡前看到自己,忍不住“撲哧”一聲笑了,對守在一旁的恩師和鄧媽媽說:“我這女扮男裝,倒還真有點像呀!”


    常蔭椿坐在一旁仔細端詳,忍不住連連發出讚歎:此時,眼前這位年僅十歲的小女孩,古裝扮相竟是如此瀟灑風流、氣度不凡。


    正在這時,催場的鈴聲響了,鄧麗君立即從恩師手裏接過扇子,衝著兩人露出一個甜蜜的微笑以示自信。


    登台的這一刻,燈光耀眼,舞台璀璨。那個小小的身影身著幹淨的戲服,飄逸、俊秀,鄧麗君的扮相瞬間驚豔了所有人的目光!人們就這樣沉下去,順利地進入戲中。隻見,她眉眼如畫;隻聽,她曲調清揚,無論是觀眾還是評委都驚歎這美到極致的演出,人群中不斷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直到鄧麗君表演結束,她對著台下禮貌地鞠了一躬,人們依舊沉浸在《梁祝》的淒美故事中。


    挑剔的評委們異常的欣喜,都認為自己遇到了音樂小精靈,紛紛朝她投去讚賞的目光。最終,鄧麗君一路過關斬將,順理成章地成為當屆黃梅戲比賽的冠軍。


    恩師常蔭椿的眼眶濕潤了,他為自己的堅持感到自豪;鄧父的嘴角輕輕地上揚著,臉部的肌肉也不再僵硬,他向女兒投去一個慈愛的眼神,看到此時同樣露出一臉笑意的女兒,內心頓時充滿感動。是的,這是他的女兒,此時此刻,她是那麽光鮮亮麗,作為這個女孩的父親,他是成功的,但他更驕傲的是,女兒鄧麗君在音樂上嶄露頭角,靠她自己的天分和努力,終於站在了公眾的麵前,並獲得了大家的高度讚揚。


    對於一場比賽來說,我們都知道,一個默默無名的單純隻是熱愛表演、音樂的人,想要瞬間引起觀眾的注意概率很小,而你登台表演的那一點時間幾乎決定了你的整個演藝生涯。人們信賴第一印象,因此它總是重中之重。每個參賽者,機會均等,上天垂憐,鄧麗君抓住了這唯一的機會。她太適合梁山伯這個角色了,當那一身淡藍色的戲裝一穿,黑色的帽子一戴,往日飄逸的長發不見了,卻平添幾分幹淨利落。再加上她那張俊美的臉龐,梁山伯不就是一副文文弱弱的書生模樣?形似七分已是震懾人心,何況她的嗓子如此清亮溫潤,就像山間流淌的小溪,林間奔騰的細浪,緩緩地滋潤了人們的心田。


    這樣一個飄逸、俊秀的梁山伯,誰能不醉呢?


    這成功看似來得突然,但卻得益於鄧麗君追隨恩師,夜以繼日地苦練音樂甚至學習樂理知識。如此想來,這美好的結果是她應得的。勤奮的姑娘理應獲得上天的青睞,她或許天生就是為唱歌而生,比賽倒顯得隻是一個順水推舟的成名途徑。


    這次嶄露頭角,使得鄧麗君的名字開始頻繁出現在台灣民眾口中,更有眾多商家紛紛邀請她登台演出,隨著演出機會不斷增多,鄧麗君的星途也是一片光明。


    絢麗的演出服,瑰麗多彩的表演舞台,高質量的音響……當她站在舞台上,仿若置身仙境,四周美得好像一場清夢,然而這不正是她內心深處最強烈的渴望嗎?不久之前,至少是沒有參加這場比賽時,她還僅僅隻是一個熱愛唱歌但卻無人問津的普通女孩,那時候,為了表演她找來左鄰右舍的小夥伴充當觀眾,好滿足自己登台的偉大心願。現在,她再也不用這樣了,舞台下、大街上甚至是台灣人家的住所,很多人都在認真傾聽她的歌聲。


    鄧麗君終於站在了真正的舞台上,從此擁有了真正的觀眾、真正的掌聲。


    『娃娃歌後』,實至名歸


    我們很多人一生之中,特別是在年輕的時候,總渴望上蒼能夠擦亮眼睛,看到自己的勤奮、努力,然後成全這辛勞的奔波,這奮力的拚搏,或是給予名,或是給予利。這樣的結果對每個人來說,也算有所回報。


    就像鄧麗君這樣,因天分好,又肯勤學苦練,終於得到一個合適的契機一下子步入公眾的視野,光明正大地從事自己喜愛的音樂事業。


    幸運女神的眷顧,給鄧麗君的生活帶來了重大轉變。1965年,鄧麗君順利升入金陵女中,與其他的初中生不同的是,她除了上學、回家幫父母做家務,更有了一份“工作”——跑場演出。和第一次參加比賽的際遇相同,因為歌聲甜美,形容俊俏,很快“鄧麗君”這個名字就為大家耳熟能詳了。鄧麗君成名以後,更是頻繁穿梭於各大電台、歌廳之間,靠演出掙了很多錢,直接導致她在家中的地位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從一個“消費者”轉變成供養整個家庭的經濟支柱,極大地減輕了父母肩上的重擔。


    豐厚的回報常常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勞力,隨著錢越賺越多,鄧麗君的身體也在不斷地加速消耗。她很忙,因為到處趕場子,很難抽出時間好好休息,更多時候,她總是以盡最快的速度穿梭於各個表演場地,從換裝到上妝,莫不如是。她必須在盡量短的時間內,順利演出完。有時候一跑就是一個通宵。還是少女的鄧麗君,肩上背負著連成年人都難以想象的重擔。


    1966年,在當時聲震台灣的唱片公司的盛情邀請下,鄧麗君在這一年正式加入“正聲廣播公司”,成為公司第一期歌星,接受歌唱技巧等各個方麵的正規培訓。可以說,這一階段是她整個歌唱事業的關鍵階段,更是促使她日後在歌壇綻放華彩的重要資本。


    世人喜歡美玉,皆因它們溫潤、純淨,經過一番細心雕琢,能夠成為一代精品,萬古流芳。人雖不比美玉,可以萬年留存,但從本質來說,有潛質的演唱者和一塊璞玉都具有成為精品的條件和資格。璞玉吸引愛玉之人,即便踏遍千山越過萬水也要求得,好的歌唱者則吸引那些早已在音樂界享有盛名的前輩。


    當時,處於發展中的鄧麗君,因為內心懷抱著對音樂的熱忱,始終堅持。她是一塊美玉,為什麽不再等一等,那有緣的人?


    進入正聲以後,鄧麗君絲毫不驕傲、浮躁,她還是那個認真對待音樂的女孩兒,因此得以在歌唱事業上繼續飛黃騰達,此時,一位貴人——當時在台灣很有名氣的作曲家翁清溪來到了她的身邊。


    翁清溪曾說,台灣那時候都在口口相傳“鄧麗君”這個名字,他還真好奇這是怎樣的一個音樂奇才。直到聽了幾次她的演唱,他才相信自己畢生想要尋找的那個“一表女才”如今已在眼前。作為一位音樂大師,他很感激上蒼安排的這段相遇——沒有太早,太早他不會注意到她;也沒有太晚,太晚她或許不再需要他。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原本就妙不可言。他是一個好心的伯樂,待遇到她,她自然就是那匹注定要馳騁天下的千裏馬。毫無疑問,翁清溪是喜歡鄧麗君的。


    一個人喜歡你,必定要喜歡到心坎裏去,隻因從那裏流轉出的感情,帶了最貼近心髒的體溫——不溫不火,永遠像冬天裏的太陽,暖暖的。


    對一個人的喜歡,也必定要發自內心,隻有從心底流淌出的感情,才能通過時空的交錯,準確無誤地傳遞到對方的心裏,好叫她知道你是真的用了心。


    顯然,翁清溪做到了。他喜歡鄧麗君是真正發自內心的,每當看到她取得進步,臉上總會揚起會心的笑容。從接觸愛徒的第一天,他不但親自指導她唱歌,更多次免費教學。麵對老師這樣悉心的教導,聰明的鄧麗君,豈會不懂得這份良苦用心?她隻管用功練習,將這份恩情牢牢記在心底,三個月後,果然以優異的成績從歌唱訓練班畢業。


    可以說,翁清溪在鄧麗君早期的演藝生涯中刻下了極為濃重的一筆,她之所以能夠取得日後那隆重的成功,離不開這位老先生的栽培。然而,這隻是她成長道路中的一根“拐杖”,或許是因為人們傾慕她的才華,或許是不忍上天精心塑造的音樂奇才就此凋零,在其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日後得遇更多的人提攜她、教導她。此情此景真可謂繁華遍地,笙歌繚繞——左宏元老前輩就是其中極負盛名的一個。


    左宏元老先生是台灣國語流行歌壇的標杆舵手,是著名的暢銷歌曲詞作者。他為鄧麗君量身打造了膾炙人口的《彩雲飛》和《千言萬語》,使美人再添傳世之作。而令人更加意想不到的是,他還擔當完成了至今風靡全國的《新白娘子傳奇》中所有歌曲的作曲,並親自演繹經典名篇《渡情》。被他捧紅的著名歌手不計其數,鳳飛飛、甄妮等皆在內。


    那樣淒婉又帶著些許淡淡哀愁的詞,通過鄧麗君那溫柔迷人的聲線演繹出來,真是令人覺得憂愁也不是憂愁,寂寞幹脆就任它寂寞了。這是一種豁達的追求,也是一種沉醉的狀態,人們單是聽到那柔美的聲線就要迷醉,而此時這憂愁的詞、哀怨的曲,都變成了一杯杯消愁的酒,讓人千杯不倒、心自迷離。


    直到今時今日,人們回憶起鄧麗君的時候,還能唱響這些精妙絕倫、世間無雙的詞曲。我倒是不知道是這兩首歌成全了鄧麗君,還是這兩首歌因鄧麗君的完美演繹才得以流芳百世?但這些已經不重要了,即使斯人已去,這兩首歌還是以它最完美的狀態呈現在每個熱愛和懷念著鄧麗君的人前,千秋萬代,旋律不改,每每響起,似是佳人歸來。她的精神,永遠被封存在美麗的旋律中,當人們懷念之時,還有可供懷念的契機,還有可供重溫舊情的方式,這,就夠了。


    對於一個發展中的年輕人來說,自身的才華固然不可缺少,但成長的道路若能得遇賢人指點一二,那真好比如虎添翼,想不成名都難。


    這一年,鄧麗君還在母親的帶領下,報名參加了台灣“金馬獎唱片公司”的歌唱比賽,當時年僅13歲的她,不負家裏人的期望,最終以一首韻味十足的地方小調《采紅菱》,成功打敗了很多歌唱界的前輩,一舉摘得冠軍。


    又一次在大型比賽中獲得殊榮,使鄧麗君引起了音樂界更多的關注。對於音樂來說,或許自古至今都是如此吧,畢竟為音樂創立的比賽也是一種比賽,隻有真正具有音樂潛質的新人才能順利地脫穎而出。鄧麗君、張國榮、梅豔芳,這些人的成名之路,莫不如是。


    而當時還隻是天真少女的鄧麗君,明亮得就像一顆半掩在眾多沙礫中的珍珠,那些平凡又庸俗的物質遮擋不了她的光輝,像《肖申克的救贖》裏說的:這世界有一種鳥是關不住的,它們的羽毛散發著自由的光芒。


    猶如這顆珍珠,光芒萬丈。


    受益於一位台北東方歌廳老板的賞識,鄧麗君獲得了更多的演出機會。最開始,人們都對這個個子不高,長著一副學生模樣的小女生感到好奇,但她隻要一站到台上張口唱歌,幾乎所有人都驚訝地張大了嘴巴,人們會情不自禁地遺失在美妙的歌聲中,送上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因長相和歌喉十分討巧,曾有人形容鄧麗君唱歌像是黃鸝啼鳴,這比喻雖然爛俗,但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黃鸝的叫聲是那麽悅耳,那麽動聽。


    漸漸地,老板越來越信任鄧麗君,開始嚐試著安排她和另外一個女孩相互搭檔,演唱小調歌曲。別說是在當時,就是現在也極少有戲曲是同性對唱,因此鄧麗君常女扮男裝,配合對方進行表演。當她以一身幹淨整齊的男裝亮相,小女兒家嬌俏的臉龐竟也頓時多了幾分男子才有的英俊,這不禁又叫台下的人稱讚連連。鄧麗君的光芒越來越盛。


    名利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兄弟,在東方歌廳的客串使鄧麗君獲得了更大名氣,也為她帶來了更多的財運。那時候,因很多商業巨頭的爭搶,她的出場費已經漲到新台幣一千到兩千之間,這幾乎等於是台灣一戶普通人家半個多月的生活費。


    這期間,台灣飛速發展,台北似乎是一夜之間變成了一個實現夢想的地方,各種歌廳、夜總會猶如雨後春筍紛紛破土而出,瞬間將整座城市裝扮成一個漂亮的夢工廠。


    而鄧麗君無疑就是這座“夢工廠”最重要的一張底牌。


    為了保證歌廳賣座,各個歌廳紛紛花重金聘請鄧麗君到他們那裏登台演出,才上初一的鄧麗君,因為有了這麽多商業的邀請而身價大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她的名字都排在海報最顯著的位置,頓使同行覺得“後生可畏”,又讓外行感到由衷欽佩,因此,人們便封了她一個有些奶氣但仍不失真趣的稱號——“娃娃歌後”。不管哪家歌廳,隻要歌後登場,絕對座無虛席。


    鄧麗君火了。


    有人說,上天總是公平的。它在給予人一份好處的同時,也會悄悄拿走你的另一份便利。在這裏,這個所謂的便利具體是指,鄧麗君的學業。成名的鄧麗君,不再是當初那個默默無聞的小丫頭,除了功課她有更需要自己上心的歌唱事業,而一個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她無法同時兼顧學業和唱歌。


    1967年,鄧麗君所在的金陵女中終因她無暇顧及學業,對鄧麗君下了最後通牒——要她在讀書和唱歌之間作個抉擇。鄧麗君的父母在得知這一情況後,對女兒是繼續讀書還是堅持唱歌遲遲無法作出決定,這使家裏的每個人都有點不知所措。斷斷續續,經過三個多月的思想掙紮,在鄧家人的全力支持下,鄧麗君最終選擇輟學。


    失去學業的鄧麗君似乎並沒有太多傷心,也許在她幼小的心靈裏,唱歌始終是最重要的。而母親此時大概已經嚐到了女兒成名後帶來的種種“甘甜”:她們的家庭經濟情況比以往不知好了多少;而作為一個母親,她清楚女兒很享受站在舞台鎂光燈下的感受,一個母親永遠會這樣覺得:女兒的快樂就是她的快樂;女兒的所求,就是她畢生的追求。這真是應了那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


    從學校辦了退學手續,鄧麗君很快便加入宇宙唱片公司,正式出道成為一名歌手,當時她隻有14歲。這年9月,經過專業訓練的鄧麗君,在公司的大力包裝下即推出個人演唱事業的第一張唱片《鄧麗君之歌第一集——鳳陽花鼓》,這標誌著她開始正式踏入歌唱生涯。


    多年後,已是世界知名歌手的鄧麗君再回首自己當初在歌廳演藝的經曆,她不無感慨:


    “在成名前,特別是在以台語歌曲為流行趨勢的台灣南部,我也曾挨過一段整天盼著有歌唱的苦日子。到成年多少年後,我還不能忘記年幼時所遭遇的人情冷暖,也始終都記得,當時很多老板隻要一看到紅牌歌星,就會支開我這種小牌新人的委屈。”


    暫處低穀,星光難掩


    耀眼的光芒,注定了她要極致綻放。


    1968年,鄧麗君在台灣擁有了更大的知名度,其歌藝備受肯定,遂獲邀參加台灣最具影響力的歌唱節目——“群星會”,這一年鄧麗君剛滿15歲,這是她第一次上電視台表演。


    “群星會”是當時台灣唯一一個歌唱節目,同時也是受眾最廣的電視歌唱節目,每個台灣歌壇的實力派新星都是從這裏走上自己輝煌的演藝事業的,在台灣,這檔節目就是權威,就是說服力。所以,很多紅遍東南亞及中國港台地區的歌星,都是已經在演藝圈裏得到一定程度的認可,才有資格前來參加節目。


    燈光、音響各方麵準備就緒,鄧麗君和其他幾位新興歌手一同站在舞台中央,雖然此前已經有過多次表演經驗,但畢竟這是她第一次麵對攝像機,那個黑黑的攝像鏡頭似乎能輕易窺探到她心亂如麻的內心世界。也許是腦子太亂,當時她真的太緊張了,以至於歌曲旋律響起,輪到她開口唱時,隻空空地張大嘴巴,卻沒有一個熟悉的音符從裏麵跳脫出來。


    這一幕把在場的所有電視台的工作人員嚇壞了,當年沒有先錄像後播出這回事,一切都是現場直播,一個質量高檔的節目發生這樣的醜事,製作人慎芝急得猛拍腦袋,恨不得把仍舊站在台上不知所措的鄧麗君生拉下場。


    有了這一次不光榮的表演經曆,從那之後,鄧麗君被各個電視台冰封冷凍了很長一段時間。


    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來,世事無常,任憑上天再多垂憐,一個人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多掌握演唱技巧才能綻放更多的光彩。


    如果,鄧麗君隻是長了一張清秀的麵孔,生了一副甜美的歌喉,卻完全沒有喜歡音樂,也就無法遇到那些疼惜她、指導她的人,她的一生(至少是童年),就如同其他的客家小朋友一般,晨起到林間沐浴新鮮的竹風,黃昏挽著父母平凡卻幸福地行走於回家的路。


    雖然,那樣的鄧麗君不會成為家裏的“頂梁柱”,她的家境依舊貧窮,她沒法站在閃爍的鎂光燈下,為夢想高歌。但她自會有命運為她安排的另一種幸福,雖平淡,卻也是山野田園,星海月河,擁有那來自農家莊園的真實歡樂。


    或者,她從來不曾來過台灣,她就出生在那個與台灣相去甚遠的偏遠山區,童年乃至少女時代,始終守著那幢老舊的宅院。她是否甘心放棄自己的音樂才華,找一個凡夫俗子,與之共沐晨昏,一起攜手穿過每個春夏秋冬,漸漸老去。想那景象,必定是深深庭院,雕花木窗,一麵綠色的牆壁爬滿青苔,木柵欄裏種幾樹桃杏,徒步樹下,遠遠就嗅到撲鼻的清香,這種流水的日子,是一種簡約的美麗。她會是個凡人的妻,在慵懶的陽光下,一針一線小心翼翼地縫製愛人的衣裳。


    等到了傍晚,他們吃過晚飯,或者坐在桃花樹下,共賞天邊晚霞;或者攜手穿過村前屋後,聆聽溪流那清淺的歡唱;哪怕什麽都不做,就隻是坐在屋子裏對望,任時光如梭,那個男子溫和的目光,一直緊緊盤桓,不曾遠離。


    然而,這一切隻是假想,現實永遠最大。溫柔婉約的鄧麗君,才華橫溢的鄧麗君,擁有美麗聲線的鄧麗君,注定要驚豔世人的目光。也許吧,在她的內心深處,始終更愛柴、米、油、鹽的普通生活,但命運卻執意要她走上一條奇異香豔的明星路。此一去,紅塵萬裏、纖衣飄飄,再不能回頭。


    既然注定驚豔,一次“雪藏”怎能掩蓋她的光芒?憑借自己突出的唱腔,鄧麗君最終順利成為“群星會”節目的固定班底,這代表她的歌藝表現已經完全獲得全台灣最具權威的歌唱節目的肯定,更值得驕傲的是,她算是“征服史上”年紀最小的一位紅牌歌星。


    不刻意去追逐潮流,總能令自己尋到一片幹淨的天空。當時,很多明星在上台表演之前一定要濃妝豔抹,好突出演出效果,但鄧麗君因為年紀小,加上她從來都喜歡保持淡雅,故在觀眾看來,她倒是一群人中最為突出和容易辨認的那個。在一群妖冶的成年女性人群中,鄧麗君以一枝小荷的清新姿態,屢次出現在電視觀眾的視線裏。這枝小荷很懂得沐浴陽光,吸收雨露,每一天都在茁壯成長,很快就脫穎而出,成為“群星會”最受歡迎的明星。


    人間,因為懂得感恩,變得美好、豐滿。你還記得曹雪芹先生所著的《紅樓夢》嗎?林黛玉原本是一棵絳姝仙草,為了還盡賈寶玉一滴甘露的恩情,下凡投胎化身為他最愛的林妹妹,為他傷心、傷情,至死方休!


    這就是報恩。


    鄧麗君在成名後,也一直都懷有這種感恩的心情,始終記著那些舊日曾提拔過自己的恩人。一次,“群星會”的製作人關華石、慎芝夫婦身體欠佳,偏又遭逢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慘際遇,鄧麗君得知這件事,特地返台探視,給予溫情關懷。在慎芝的印象中,鄧麗君是個喜歡吃各種零食的小姑娘,在這點與其他同年齡段的女孩並無不同。而她本人的一句話更令慎芝記憶尤深,她說,“吃零食好像人生一樣,應該要樣樣嚐試”。可見還是一個小女孩的鄧麗君,就已經顯出早熟的一麵了。


    婉約清麗的外貌、青春繚繞的歌聲,使得鄧麗君迅速成為華人文化圈中新一代的青春偶像,為她日後的赴日旅行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恰似你的溫柔:永遠的鄧麗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岸芷汀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岸芷汀蘭並收藏恰似你的溫柔:永遠的鄧麗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