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官這股浪潮跟趙泰他們想的差不多。


    整個常山郡的官員直接去了九成以上,這就跟一個人身上的骨頭,沒了骨頭支撐那人就廢了,跟一攤活著的肉沒兩樣。


    舊骨頭沒了,當然要用新骨頭接上,原先的數十個人一朝出人頭地,把將要生亂的常山郡給撐了起來。


    又有軍隊在側管控地方,這才算是將整個常山郡掌控在了手中,之前也是掌控,但卻跟全是自己人的掌控程度不能比。


    怪隻能怪世家給了趙泰成長的時間,否則他想做到這個地步也隻隻有實行軍管這條途徑。


    “世家,真是善解人意,大好人啊。”


    說是這麽說,但趙泰動起手來可一點都不會客氣。


    何況能做到這一點跟他發達的通迅係統分不開,要是沒有這種頃刻間就知道各地動向的通迅係統,這麽玩趙泰早就廢了,有軍隊也不頂用。


    想想今天這個縣集體罷官,讓管理係統癱瘓,他要重新任命官員的話得先收到消息,再把消息傳回去,來回少說要一天一夜,更遠的時間就越久。


    那明天別的地方又罷官,後天呢?如此往複隻會讓趙泰疲於奔命,殺人都解決不了問題。


    皇權為什麽要依托於世家,依托於士人,那是一種無奈的妥協,跟通迅和知識不能普及有相當大的關係。


    最關鍵的還是通迅,沒有這個先決條件,趙泰準備再充足也不敢跟世家對著幹,說不定早就妥協了。


    也正是因為這樣,在趙泰入主常山郡後世家才不敢妄動,不然以他們的手段控製住城池還不是簡簡單單,即使城裏的軍隊是趙泰的也不過是多廢些功夫。


    反正隻要做得速度夠快,趙泰就反應不過來,除非跟世家交好才不會出現這種事。


    沒有這些優勢還搞革命?那就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事情,單純的穿越者也不行。


    “主公,常山郡算是穩了下來,但這招賢令卻跟我等想的情況不一樣。”


    齊周,夏侯蘭,王翠,鄭琛,尤闞他們現在身兼至少三個職位,因為對一個郡的官員體係來說,除了郡丞跟主簿,其他各職官員有十五個之多,還不算各官員所管事務內應該配置的吏員。


    吏員好辦,高級一點的需要識字能協助處理事務,完成交待下去的任務,低級一點的識不識字都無所謂,也就是打下手的而已。


    隻要把領頭的主要官員解決,以趙泰在軍中實行教育的製度,從軍隊裏挑些人出來又不是什麽難事。


    這就算是軍轉政,但還真別說,這類軍轉政的人用起來十分順手,做事也不拖泥帶水,唯一的缺點就是缺乏變通。


    但這是缺點嗎?根本就算不上。


    所以對各地官員這方麵,趙泰是可以做到不外求的,集體罷官對他的影響就跟被微風吹了一下,風過了一切照舊。


    沒有外人在場,王翠也走進了府衙高層議事之中,不過她壓根就沒說話,議事對她來說有沒有都差不多。


    她手裏有幾本厚厚的簿冊,有戶籍人口,有錢糧收支,有土地麵積總計,有鹽鐵。


    活脫脫的一整個大忙人,戶曹史當然沒那麽多事,可要是加上掌貨幣鹽鐵事的金曹史和掌倉穀事的倉曹史,不忙都說不過去。


    總之商量事情她就在一邊狂按計算機,快不快樂反正趙泰不清楚,想來是快樂的吧,你看她按計算機按得多起勁。


    人不怎麽夠用,齊周又跟他說招賢令跟想象中的情況不一樣,難道還能是好事?


    “怎麽個不一樣?難道這時候還有人蜂擁而至?”


    “主公果然料事如神,各地的招賢館臣門如市,自薦為官者還真不少。”


    這跟趙泰想象的極端條件不一樣,怎麽就臣門如市了。


    注意是臣門如市,不是門庭若市。


    前者指奉承巴結者很多,後者是指熱鬧,那是兩個意思,但齊周難道會連成語也給用錯?那都白瞎了他讀那麽多書。


    “為何會如此?”


    “因為主公曾言招賢令,唯才是舉。”


    趙泰懂了,這就是些德行有些欠缺的人,聽到唯才是舉能做官,那奉承巴結這樣的事能做出來也不算沒法理解。


    這樣的人當一些小官小吏還行,影響不是很大,管得緊一些也不怕他們行止不端。


    要是當了官之後不改掉自身毛病,鬧出亂子來砍死就行了,構不構成死罪還不是趙泰說了算。


    “他們就不擔心得罪了世家?”


    世家的人不會在這時候來湊熱鬧,他們巴不得趙泰沒人可用,哪會去應招賢令。


    “主公說笑了,世家雖強,但對窮困潦倒的一些寒門士子,不得官門而入的商賈,還有普通百姓而言,有為官的機會誰還顧得上世家。”


    “而且主公覺得,在這常山會有人怕世家嗎?普通百姓都不怕,因為他們知道世家膽敢輕舉妄動,主公肯定會為他們撐腰。”


    最後這句話齊周說起來都是抬頭挺胸的,百姓認可趙泰的統治,趙泰也為百姓著想,官民一心也就是齊周生平僅見的盛景。


    “這麽說哪怕我要撥除世家,他們也會站在我這一邊?”


    “理論上是這樣,畢竟他們的利益跟世家不處於一條線上。”


    齊周的回答有些不確定,但他認為這些人站在趙泰這一邊的可能性很大。


    世家就如同一棵擋住了陽光的大樹,他們組成了一整片森林,原有的世家不倒下把位置空出來,那些小樹苗就沒有成長起來,乃至取代的機會。


    任何事物都是以新代舊,如此循環的過程,皇權如此,世家如此,生命也是如此。


    大才多出於世家,但市井之間也會出蛟龍,不過很少罷了,他們要冒頭也隻是缺了一個機會。


    現在趙泰把機會給了,還唯才是舉,不用走察舉製舉孝廉這個通道,畢竟這個通道被世家把控,小魚小蝦的可走不通。


    也難怪他們會那麽積極自薦,這可是難得的出仕機會,那還不拚盡全力的去爭一爭就真是腦子不好使了。


    “既然人多那就盡量挑一些德行好有能力的人任職,另外檢測能力的步驟相繼增加。”


    “先按數術,兵法,韜略,內政,策論,農桑等分門別類讓他們各自進行自由發揮,再從各領域抽調一名見識卓著者進行考評,沒有題目限製,這樣吧,還是加一個限製,就以常山目前情形為題,讓他們以各自擅長的本事進行作答,然後分出優,上,中,下四等,優上者帶來府衙由本官親自考校。”


    “不止可以作答一類,還可以數類並作,能作三類而被考評人認同者,可接到府衙由本官親自接見。”


    跟科舉那一套差不多,隻不過趙泰這裏分得更細了而已,能做到每個擅長領域的人都不錯過。


    這麽做的目的已經不言而喻,學堂沒弄好也會是這個製度,而且比這個完善,那先搬出來用又有什麽不可以。


    鄭琛等人聽完之後盡皆神情一震,因為他們很明白這套製度會帶來什麽影響,趙泰這是又要開曆史先河了,而且每一次這麽做都能大大增強一個勢力的發展速度。


    古代是科舉製度,後世一樣是這個製度,可見這套製度影響有多遠,又有多麽強大。


    一紙招賢令,出乎意料的有那麽多人參與,當然要進行篩選,別什麽歪瓜裂棗的都要。


    德行就相當於是政審,不過他這個政審也是臨時決定,沒有那麽完善。


    畢竟之前他也沒想到招賢令會成功,這套科舉製度也是剛搬出來的,此前就沒有準備過。


    不過粗糙一點關係也不大,畢竟這時期的人關係背景一問就清楚,不像後世那樣複雜。


    查家庭,查關係,查背景,查思想,查人生軌跡,想要做官沒那麽簡單,大官就更嚴格。


    當然趙泰沒當過後世的官,他隻知道在這裏要是搞政審會容易許多倍。


    思想就不好說了,畢竟他現在還沒搞出方針,政策,路線這些具體方向,真正變法開始也最多是一個雛形。


    “如此挑選人才到是屬下第一次見,這遠比察舉製高明了太多太多,這樣一來豈不是可以做到不放過任何一個人才,還能大致看出一個人的能力以便安排職務,真正的人盡其才,真正的知人善用啊,主公此舉必將驚世。”


    齊周興奮的向趙泰行了一禮,那模樣比撿到寶貝還開心。


    但趙泰對驚世不驚世的已經沒感覺,他驚世的時候還少了?不差這一樣。


    他想的是這套製度出來會給天下帶來什麽變化,跟肯定是會有人跟的,誰叫這製度那麽好。


    不過怎麽跟就難說了,首先就得讓朝廷廢除察舉製,改用科舉製。


    還得照顧世家的感受,想來世家會接受,而且舉雙手雙腳讚同,畢竟這隻會擴大他們的利益。


    那跟不跟情況似乎也差不多,前提是別人跟不起。


    最簡單的一點,他們能普及知識嗎?靠竹簡?還是靠布帛?


    如果能做到普及,那難受的就該是世家了。


    這算不算變相的增強了敵人的實力?削弱世家卻多了強敵,看起來好像不怎麽劃算的樣子。


    還有高產作物,趙泰一時間臉色就垮了下來,總感覺被別人撿了天大的便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提AK47到三國種田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托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托孩並收藏從提AK47到三國種田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