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開炮
1510我的環球航行 作者:狼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0章開炮
根據自己以往對明代時期火炮的理解,火炮發射大約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先用一頭裹著布的炮杆清理炮膛,再依次從炮口放入發射火藥藥包和彈丸,而後用推彈杆將其推入炮膛內,接著用木椎從火炮後麵的火門中刺破發射藥包,再從火門處倒入引燃藥,瞄準完成後用火把點燃火門處的引燃藥。引燃藥燃燒,帶動發射藥包爆炸,推動彈丸發射出膛。
整個流程複雜繁瑣,每一步操作不當都會造成發射失敗,甚至引起火炮炸膛爆炸,必須慎之又慎。
我仔細梳理了一下整個發射流程,又找來陳彥,問了一下當時參與試射紅夷大炮的具體情形,讓他將成桶的火藥,分成兩斤一份,再裝進用繳獲絲綢做成發射藥包。其實我並不確定明代的火藥包的材質,但我記得在某次軍事節目中偶然看到,美軍現代“衣阿華”級戰列艦的主炮分裝發射藥包就是采用的絲綢材質,因為絲綢在開炮時可以隨發射藥的爆燃完全燃燒,不會產生雜質,有利於延長炮管壽命。
聽我這麽說,陳彥瞪大眼睛說:“那,那好貴的啊。”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用絲綢包著火藥,可以打得更遠更準。莫要擔心,用完了我們還會再繳獲的。”
其實最後看也沒有耗費多少綢緞。等陳彥做好了百餘個字典大小的發射藥包,一整匹絲綢還稍微剩了一點。看來我們還是用得起的。
第二天早上,吃過早飯,我們開始了人類當時最先進火炮係統的發射試驗。
城關鎮東麵,港池海堤以外是一片海灣,微風吹拂,波瀾不驚,水域開闊,正好可以作為火炮試驗海域。鎮子北麵沿海的小山靠海一側,有幾塊巨大的岩石,約摸有三四層樓高,矗立在海邊,正好作為目標。
炮彈有限,需要節省,這次準備試射兩發。第一發實心彈,青龍隊操炮,白虎隊操船;第二發開花彈,青龍隊操船,白虎隊操炮。我在炮位上指揮,陳彥、李長昊、呂伯延各司其職。
上午十點左右,“平倭號”解開拴在岸堤上的繩索,李長昊指揮白虎隊相互配合,用長杆將船推離岸堤,喊著號子,逐一掛起船帆,而後李長昊跑去船尾操舵。
由於炮艙在船頭,操舵在船尾,為了指揮方便,我按照現代操船要領設計了一套口令,也正好演示一番。
看到船已離岸,帆已掛起,我開始下達口令:“左滿舵!”而後,我身後的水手大聲重複我的口令:“滿舵左”。李長昊聽到口令,立刻操作舵杆,並回應“左滿舵”。船身輕快向左轉去,駛向海灣。
不一會,“平倭號”離岸約有幾百米的距離,我下令道“全滿帆!”身後水手大聲拉長聲音重複:“滿帆全”。
在一片“吱扭吱扭”的聲響中,“平倭號”掛起滿帆。雖然在岸邊感覺海上隻是微風,但船開出海後風還是大了一些,掛起滿帆,三個風帆鼓動,船速明顯加快,行駛穩健順暢。船頭掀起白色浪花,嘩嘩的水浪聲令人愉悅。我目測速度不低於六七節的樣子,“平倭號”已經從步行變成了小跑,看來我們對船帆的改造完全達到了目的。
“平倭號”在海上兜了一個大圈,在距離海岸千米左右自北向南與海岸平行進入炮擊航線。我先命陳彥解除炮艙轉台的固定裝置,將炮口轉向船尾。下令道:“裝彈!”幾個炮手用早就準備好的炮杆仔細擦拭了炮膛,依次從炮口裝進兩個藥包和一顆實心彈,用推彈杆使勁推入炮膛底部壓實。再打開右側艙壁,將火炮逆時針旋轉90度,炮口對準右舷外。
這時,那幾塊高大的岩石已經出現在視野中,目測距離約有一公裏左右。我下令道:“準備射擊!”炮手用木椎從炮尾部的火門處用力插下去,聽到“呲啦”一聲,這是木椎刺破絲綢藥包的聲音,而後拔出木椎。另一名炮手從火門裏倒進黑火藥,直到火藥填滿火門。
我單腿半跪在炮後,雙手扶著火炮尾部的炮珠,對著炮身上麵刻著的瞄準線,調整好了俯仰角度。而後,轉到火炮右側,接過旁邊炮手遞來的火把,在炮口對準目標的一刻,大喊一聲:“開炮!”,同時將火把砸在火門上。
一股白煙從火門裏陡然竄起,一道紅光在炮口一閃,“轟隆”一聲巨響,整個大炮連著炮架在後坐力的推動下猛然後退,就在眼看就要退出轉台摔出船艙的時候,被拴在炮架上的繩索滑輪拉住,又借助繩索的拉力慢慢返回了原處。
即使有炮艙轉台和滑輪繩索的幫助,火炮發射時的巨大後坐力還是讓整艘船猛然一抖。要是把炮直接安在船身上,這一炮就足以把船的龍骨震斷。
再看遠處的巨石,猛然間迸出一道青煙,就像挨了一記重拳,碎石飛濺,幾層樓高的巨石居然慢慢倒了下來,一頭栽進海水裏,激起巨大的水花。
幾乎所有人都被這一記重炮震撼了,大家不由自主地為這一炮的威力發出歡呼。我雖然有過投擲開花手榴彈的經曆,但畢竟不是近距離發炮,而且開花彈的裝藥量還是不能與兩整包的火炮發射藥相比。
接著輪到開花彈上場了。
(本章完)
根據自己以往對明代時期火炮的理解,火炮發射大約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先用一頭裹著布的炮杆清理炮膛,再依次從炮口放入發射火藥藥包和彈丸,而後用推彈杆將其推入炮膛內,接著用木椎從火炮後麵的火門中刺破發射藥包,再從火門處倒入引燃藥,瞄準完成後用火把點燃火門處的引燃藥。引燃藥燃燒,帶動發射藥包爆炸,推動彈丸發射出膛。
整個流程複雜繁瑣,每一步操作不當都會造成發射失敗,甚至引起火炮炸膛爆炸,必須慎之又慎。
我仔細梳理了一下整個發射流程,又找來陳彥,問了一下當時參與試射紅夷大炮的具體情形,讓他將成桶的火藥,分成兩斤一份,再裝進用繳獲絲綢做成發射藥包。其實我並不確定明代的火藥包的材質,但我記得在某次軍事節目中偶然看到,美軍現代“衣阿華”級戰列艦的主炮分裝發射藥包就是采用的絲綢材質,因為絲綢在開炮時可以隨發射藥的爆燃完全燃燒,不會產生雜質,有利於延長炮管壽命。
聽我這麽說,陳彥瞪大眼睛說:“那,那好貴的啊。”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用絲綢包著火藥,可以打得更遠更準。莫要擔心,用完了我們還會再繳獲的。”
其實最後看也沒有耗費多少綢緞。等陳彥做好了百餘個字典大小的發射藥包,一整匹絲綢還稍微剩了一點。看來我們還是用得起的。
第二天早上,吃過早飯,我們開始了人類當時最先進火炮係統的發射試驗。
城關鎮東麵,港池海堤以外是一片海灣,微風吹拂,波瀾不驚,水域開闊,正好可以作為火炮試驗海域。鎮子北麵沿海的小山靠海一側,有幾塊巨大的岩石,約摸有三四層樓高,矗立在海邊,正好作為目標。
炮彈有限,需要節省,這次準備試射兩發。第一發實心彈,青龍隊操炮,白虎隊操船;第二發開花彈,青龍隊操船,白虎隊操炮。我在炮位上指揮,陳彥、李長昊、呂伯延各司其職。
上午十點左右,“平倭號”解開拴在岸堤上的繩索,李長昊指揮白虎隊相互配合,用長杆將船推離岸堤,喊著號子,逐一掛起船帆,而後李長昊跑去船尾操舵。
由於炮艙在船頭,操舵在船尾,為了指揮方便,我按照現代操船要領設計了一套口令,也正好演示一番。
看到船已離岸,帆已掛起,我開始下達口令:“左滿舵!”而後,我身後的水手大聲重複我的口令:“滿舵左”。李長昊聽到口令,立刻操作舵杆,並回應“左滿舵”。船身輕快向左轉去,駛向海灣。
不一會,“平倭號”離岸約有幾百米的距離,我下令道“全滿帆!”身後水手大聲拉長聲音重複:“滿帆全”。
在一片“吱扭吱扭”的聲響中,“平倭號”掛起滿帆。雖然在岸邊感覺海上隻是微風,但船開出海後風還是大了一些,掛起滿帆,三個風帆鼓動,船速明顯加快,行駛穩健順暢。船頭掀起白色浪花,嘩嘩的水浪聲令人愉悅。我目測速度不低於六七節的樣子,“平倭號”已經從步行變成了小跑,看來我們對船帆的改造完全達到了目的。
“平倭號”在海上兜了一個大圈,在距離海岸千米左右自北向南與海岸平行進入炮擊航線。我先命陳彥解除炮艙轉台的固定裝置,將炮口轉向船尾。下令道:“裝彈!”幾個炮手用早就準備好的炮杆仔細擦拭了炮膛,依次從炮口裝進兩個藥包和一顆實心彈,用推彈杆使勁推入炮膛底部壓實。再打開右側艙壁,將火炮逆時針旋轉90度,炮口對準右舷外。
這時,那幾塊高大的岩石已經出現在視野中,目測距離約有一公裏左右。我下令道:“準備射擊!”炮手用木椎從炮尾部的火門處用力插下去,聽到“呲啦”一聲,這是木椎刺破絲綢藥包的聲音,而後拔出木椎。另一名炮手從火門裏倒進黑火藥,直到火藥填滿火門。
我單腿半跪在炮後,雙手扶著火炮尾部的炮珠,對著炮身上麵刻著的瞄準線,調整好了俯仰角度。而後,轉到火炮右側,接過旁邊炮手遞來的火把,在炮口對準目標的一刻,大喊一聲:“開炮!”,同時將火把砸在火門上。
一股白煙從火門裏陡然竄起,一道紅光在炮口一閃,“轟隆”一聲巨響,整個大炮連著炮架在後坐力的推動下猛然後退,就在眼看就要退出轉台摔出船艙的時候,被拴在炮架上的繩索滑輪拉住,又借助繩索的拉力慢慢返回了原處。
即使有炮艙轉台和滑輪繩索的幫助,火炮發射時的巨大後坐力還是讓整艘船猛然一抖。要是把炮直接安在船身上,這一炮就足以把船的龍骨震斷。
再看遠處的巨石,猛然間迸出一道青煙,就像挨了一記重拳,碎石飛濺,幾層樓高的巨石居然慢慢倒了下來,一頭栽進海水裏,激起巨大的水花。
幾乎所有人都被這一記重炮震撼了,大家不由自主地為這一炮的威力發出歡呼。我雖然有過投擲開花手榴彈的經曆,但畢竟不是近距離發炮,而且開花彈的裝藥量還是不能與兩整包的火炮發射藥相比。
接著輪到開花彈上場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