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平倭號炮艦
1510我的環球航行 作者:狼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9章“平倭號”炮艦
李長昊還沒來得及仔細欣賞一下自己的改造成果,就帶著我畫的改造示意圖,召集起幾個木工好手回艙研究去了。
這時,老呂走了進來,腋下夾著一卷衣服鞋帽,笑嘻嘻說道:“頭領你這衣服,雖然款式奇怪,穿著活動頗為便利,但幾天下來已然髒皺。我這從戰利品裏照著你的身材挑了幾件衣服,以供頭領換洗。”
是啊,我這才想到,幾天來一直穿著那天晚上穿越來的那套衣服。腳登高腰休閑運動鞋,穿著稍微寬鬆一些的牛仔褲,上身是套頭帶連體帽的衛衣。其他時間隻是在赤山城打仗的時候外麵套過一層盔甲,之後直到現在一直是這身打扮,與周圍的弟兄們顯得格格不入。而且這幾天汗浸血染的,的確該換洗一下了。
“還是老呂你想得周到啊”,我趕忙接過衣帽。這好像是一套明朝男士正裝,貼身是短衣長褲,外罩長袖長袍直褂,黑靴綸巾。
不多時換上這明代衣服,大小倒也合身,但長袖甚為不便,於是將袖口裁短,挽在手腕處,以圖做事利落。穿戴整齊,從銅鏡裏生模樣。隻是我頭發不像古人那樣長,挽不成發髻,戴不了頭巾,隻好從背包裏拿出一頂黑色棒球帽來,帽沿朝後戴在頭上,倒也頗為搭配。
看到我這番模樣,老呂感歎道:“頭領打扮如此,真一表人才,年輕有為啊。”
我嘿嘿一笑,感謝老呂這一番中肯的評論。
晚飯後,我和老呂下船來散步,來到城牆之上,回望我們的船,不遠處一艘三桅帆船已然有模有樣。我忽然想到一個問題,指著船對老呂說:“伯延兄,我們不能老用“我們的船”來稱呼它吧,如今它已經脫胎換骨,我們該給他起個名字了。”
老呂一聽,興奮起來:“對啊,連我們打魚的漁船都有個名,圖個吉利,我們的這艘船當然也得有個好名字。頭領可有打算?”
我想了想說道:“叫“平倭”號可好?一來紀念我們首次戰鬥的勝利,二來表示我們蕩平倭寇的決心。”
老呂望著那船,默默念叨道:““平倭”號,蕩平倭寇,報仇雪恨。這個名字好,有氣勢!”
“好,那就這麽定了”,我補充道:“明日就找人將“平倭”二字刻在船頭!待到我們的船上炮艙改造完畢,我們就可以稱呼它“平倭”號炮艦了。”
可是這炮艙的改造並不順利。
接下來這兩天來,李長昊帶著四五個木匠好手,邊琢磨邊幹,基本完成了艙室改造,木製轉台、炮架和炮架底部的輪軌都已經做的差不多了,就是最關鍵的用於減輕後坐力的滑輪組和繩索係統比較難做。
這也難怪,動滑輪、靜滑輪和滑輪組與繩索的組合是初三年級物理課的內容。這套設備既可以省力做功,反過來也可以以做功化力。基本原理就是用滑輪組和繩索固定住炮架,火炮開炮後,巨大的後坐力通過滑輪組和繩索引導炮架沿著轉台上預先設定的軌道後退一定距離,化解後坐力對轉台結構的衝擊。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複雜。要在短時間裏讓這幫毫無基礎的兄弟們理解並且做出實物,確實不容易。於是,接下來幾天我基本都是和長昊他們奮戰在改裝現場,一遍遍研究,從小模型開始研究,逐漸打磨改進,直到做出實物。
而陳彥繼續帶著青龍白虎兩隊剩下的兄弟們操練陣法,頗有進步。在操練之餘,開始對城關鎮周圍展開巡查,一有機會就會采買一些家畜臘肉啥的,給大家改善夥食。
終於,在吳子謙他們出發後的第四天晚上,炮艙的滑輪組和繩索組合完畢。大家又一鼓作氣,輪番上陣,肩扛手抬,把這紅夷大炮從底艙搬出來,裝到了炮架上,兩隻炮耳分別插進炮架上的凹槽。
在這套複雜的裝置之上,這一噸重的紅夷大炮居然變得靈活乖巧起來。由於位於重心處的兩隻炮耳被架在炮架上,全炮炮身懸空,故而全炮高低俯仰角度靈活可調。再借助於炮架下能夠左右旋轉的轉台,火炮又實現了水平角度的橫向調節。
於是,在公元十六世紀初,人類曆史上第一個能夠上下左右調節炮口射界加滑輪組複進的移動式炮台,在中國人手裏的“平倭”號上首次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的飛躍。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新式炮台的威力吧。
(本章完)
李長昊還沒來得及仔細欣賞一下自己的改造成果,就帶著我畫的改造示意圖,召集起幾個木工好手回艙研究去了。
這時,老呂走了進來,腋下夾著一卷衣服鞋帽,笑嘻嘻說道:“頭領你這衣服,雖然款式奇怪,穿著活動頗為便利,但幾天下來已然髒皺。我這從戰利品裏照著你的身材挑了幾件衣服,以供頭領換洗。”
是啊,我這才想到,幾天來一直穿著那天晚上穿越來的那套衣服。腳登高腰休閑運動鞋,穿著稍微寬鬆一些的牛仔褲,上身是套頭帶連體帽的衛衣。其他時間隻是在赤山城打仗的時候外麵套過一層盔甲,之後直到現在一直是這身打扮,與周圍的弟兄們顯得格格不入。而且這幾天汗浸血染的,的確該換洗一下了。
“還是老呂你想得周到啊”,我趕忙接過衣帽。這好像是一套明朝男士正裝,貼身是短衣長褲,外罩長袖長袍直褂,黑靴綸巾。
不多時換上這明代衣服,大小倒也合身,但長袖甚為不便,於是將袖口裁短,挽在手腕處,以圖做事利落。穿戴整齊,從銅鏡裏生模樣。隻是我頭發不像古人那樣長,挽不成發髻,戴不了頭巾,隻好從背包裏拿出一頂黑色棒球帽來,帽沿朝後戴在頭上,倒也頗為搭配。
看到我這番模樣,老呂感歎道:“頭領打扮如此,真一表人才,年輕有為啊。”
我嘿嘿一笑,感謝老呂這一番中肯的評論。
晚飯後,我和老呂下船來散步,來到城牆之上,回望我們的船,不遠處一艘三桅帆船已然有模有樣。我忽然想到一個問題,指著船對老呂說:“伯延兄,我們不能老用“我們的船”來稱呼它吧,如今它已經脫胎換骨,我們該給他起個名字了。”
老呂一聽,興奮起來:“對啊,連我們打魚的漁船都有個名,圖個吉利,我們的這艘船當然也得有個好名字。頭領可有打算?”
我想了想說道:“叫“平倭”號可好?一來紀念我們首次戰鬥的勝利,二來表示我們蕩平倭寇的決心。”
老呂望著那船,默默念叨道:““平倭”號,蕩平倭寇,報仇雪恨。這個名字好,有氣勢!”
“好,那就這麽定了”,我補充道:“明日就找人將“平倭”二字刻在船頭!待到我們的船上炮艙改造完畢,我們就可以稱呼它“平倭”號炮艦了。”
可是這炮艙的改造並不順利。
接下來這兩天來,李長昊帶著四五個木匠好手,邊琢磨邊幹,基本完成了艙室改造,木製轉台、炮架和炮架底部的輪軌都已經做的差不多了,就是最關鍵的用於減輕後坐力的滑輪組和繩索係統比較難做。
這也難怪,動滑輪、靜滑輪和滑輪組與繩索的組合是初三年級物理課的內容。這套設備既可以省力做功,反過來也可以以做功化力。基本原理就是用滑輪組和繩索固定住炮架,火炮開炮後,巨大的後坐力通過滑輪組和繩索引導炮架沿著轉台上預先設定的軌道後退一定距離,化解後坐力對轉台結構的衝擊。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複雜。要在短時間裏讓這幫毫無基礎的兄弟們理解並且做出實物,確實不容易。於是,接下來幾天我基本都是和長昊他們奮戰在改裝現場,一遍遍研究,從小模型開始研究,逐漸打磨改進,直到做出實物。
而陳彥繼續帶著青龍白虎兩隊剩下的兄弟們操練陣法,頗有進步。在操練之餘,開始對城關鎮周圍展開巡查,一有機會就會采買一些家畜臘肉啥的,給大家改善夥食。
終於,在吳子謙他們出發後的第四天晚上,炮艙的滑輪組和繩索組合完畢。大家又一鼓作氣,輪番上陣,肩扛手抬,把這紅夷大炮從底艙搬出來,裝到了炮架上,兩隻炮耳分別插進炮架上的凹槽。
在這套複雜的裝置之上,這一噸重的紅夷大炮居然變得靈活乖巧起來。由於位於重心處的兩隻炮耳被架在炮架上,全炮炮身懸空,故而全炮高低俯仰角度靈活可調。再借助於炮架下能夠左右旋轉的轉台,火炮又實現了水平角度的橫向調節。
於是,在公元十六世紀初,人類曆史上第一個能夠上下左右調節炮口射界加滑輪組複進的移動式炮台,在中國人手裏的“平倭”號上首次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的飛躍。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新式炮台的威力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