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盜夢
危機就是商機。早有古人雲: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在信息時代,壞事更可在瞬間便傳遍全球。但你能在第一時間悟到並抓住其中的商機嗎?
危機常在,而巧渡危機的智慧並不是每個企業和經營者都具有的。作為一個優秀的企業或企業家不但要善於應對危機,化險為夷;還要能在危機中尋求商機,趁“危”奪“機”。古今中外,把危機變成商機的事例亦不在少數。
南宋紹興十年七月的一天,杭州城最繁華的街市失火,火勢迅猛蔓延,數以萬計的房屋商鋪置於汪洋火海之中,頃刻之間化為廢墟。
有一位裴姓富商,苦心經營了大半生的幾間當鋪和珠寶店,也恰在那條鬧市中。火勢越來越猛,他大半輩子的心血眼看將毀於一旦,但是他並沒有讓夥計和奴仆衝進火海,舍命搶救珠寶財物,而是不慌不忙地指揮他們迅速撤離,一副聽天由命的神態,令眾人大huò不解。
然後他不動聲sè地派人從長江沿岸平價購回大量木材、máo竹、磚瓦、石灰等建築用材。當這些材料像山一樣堆起來的時候,他又歸於沉寂,整天品茶飲酒,逍遙自在,好像失火壓根兒與他毫無關係。
大火燒了數十日之後被撲滅了,但是曾經車水馬龍的杭州,大半個城已是牆倒房塌一片狼籍。不幾日朝廷頒旨:重建杭州城,凡經營銷售建築用材者一律免稅。於是杭州城內一時大興土木,建築用材供不應求,價格陡漲。裴姓商人趁機拋售建材,獲利巨大,其數額遠遠大於被火災焚毀的財產。
這是一個久遠的特例,然而蘊含其中的經營智慧卻亙古不變。
1995年年初,日本發生了阪神大地震。這次大地震使該地區幾乎陷於癱瘓。當時,國內大多數報刊都對此作了較為詳細的報道,但一般人隻是從中看看“熱鬧”而已,而北京有位叫金萍的人卻從中“悟”出了商機:大阪的新日本製鐵所已完全停產,至少半年才能恢複,而該巨型鋼鐵廠生產出的優質冷軋薄鋼板(包括冷卷鋼板)每年向我國出口至少50萬噸,在我國鋼板市場上甚受歡迎。
他預感到這場大地震必然影響到日鐵向我國出口鋼材的份額,於是立即把這信息和以前掌握的有關數據資料,提供給江蘇金壇市一家鋼材銷售公司。公司經理馬上調集人力財力,吃進5千噸優質冷薄鋼板,比其它公司搶先一大步。果不其然,一直冷清、頻頻降價的優質冷薄鋼板因貨源緊,每噸漲了100至400元,該公司一下子賺了近百萬元!經理先生tǐng豪爽,到年底支付了金萍1萬元人民幣的信息費。
無獨有偶,美國有位經營ròu類食品老板,在報紙上看到這麽一則毫不起眼的消息:墨西哥發生了類似瘟疫的流行病。他立即想到墨西哥瘟疫一旦流行起來,一定會傳到美國來,而與墨西哥相鄰的美國的兩個州是美國ròu食品的主要供應基地。
如果發生瘟疫,ròu類食品供應必然緊張,ròu價定會飛漲。於是他先派人去墨西哥探得真情後,立即調集大量資金購買大批菜牛和ròu豬飼養起來。過了不久,墨西哥的瘟疫果然傳到了美國這兩個州,市場ròu價立即飛漲。時機成熟了,他趁機大量售出菜牛和ròu豬,淨賺數百萬美元。
再如,中美撞機事件發生後,新聞媒體大量的專題報道,進一步引發了讀者對軍事類圖書的熱切關注。一些出版社和書社紛紛抓住這一商機,巧打軍事牌。光明日報出版社很快推出《中美俄新型尖端武器》一書,因其含有美ep-03e偵察機和我殲-8‖飛機的圖片和較為詳細的裝備性能介紹,為廣大讀者看好。海洋出版社《美國海上力量——由海到陸》、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的《世界海軍武器裝備》亦很暢銷。一些書商大量訂購軍事圖書而從中大享其利。
其實,世界上任何危機都蘊育著商機,且危機愈重商機愈大,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商業真經。目前世界上80%的chéng人疾病和50%的兒童死亡率都與飲用水的水質不良有關。此外,水危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節水已不能再等待。今年3月22日,“國家節水標誌”已正式揭牌。中國企業如能趁“危”奪“機”,就能在水市場上開出一條新路。
誰也不希望麵對危機、遭遇危機,但災難的降臨是不可避免的。回避不足取,唯一的辦法是像上述諸例中的“智”商者一樣,想辦法渡危機、捕商機。隻有這樣,企業才能做強做大,達到永續經營。
但是讓王凡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自己為什麽nòng得像是盜夢空間一樣,有著幾重夢境的發生呢?
“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2200年前的莊子在《齊物論》中已經在探討夢與現實的界限,而2200年後的今天,在大洋彼岸金發碧眼的美國人約翰?諾蘭用他的電影給出了自己的回答──如果夢足夠真實,也許我們根本沒有辦法知道自己究竟身在現實還是夢境,原來人即是蝶,蝶也是人。
電影《盜夢空間》雖然早已經結束了在院線上映,但是這部電影內容引起人們的思考和議論並沒有停下來。歸根到底,做夢這回事兒確實與我們每天都息息相關。
我們為什麽會做夢?
不僅人類會做夢,科學家相信,大部分哺rǔ動物甚至鳥類也會做夢,所以蝴蝶夢見你不太容易,但是你成為窗外鳥的夢境到有可能。弗洛伊德認為,夢境所呈現的是我們在清醒時壓抑的意識活動,這似乎已經成了近代對夢境含義最受擁躉的解讀。
但是也有一些並不一致的觀,比如卡爾?榮格認為夢境提示了那些被遺失或忽略的有關自我的信息,而這些碎片等待被重新的整合。雖然很多夢境都是白天生活的副產品,但是那些形象鮮明,充滿象征的夢境則成為了連接意識與潛意識的橋梁。
所以有人,夢是一副地圖,帶領我們去探索白天不曾遭遇的情境和生活,而在這種探索中可能會發現關於自身、關於過去和關於未來的新線索,而整部盜夢空間就是對這一最好的解讀。
夢境與現實之huò。電影上映之前有人在微博上散布消息,字幕結束會有一個意外的發現大家紛紛猜測應該陀螺倒下的聲音,雖然每場結束幾乎都有一幹人在默默守候,但是這個彩蛋最終被證明純屬子虛烏有。
於是一張張從影院裏走出的臉更顯míhuò,我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剛剛也成為了別人夢境的參與者,更讓人頭皮發緊的是我們不禁也懷疑起自己的生活──是否我們終日被自己對現實的意yín所玩nòng,或者生活本身不過是一場盛大的集體催眠呢?
近代物理中有一條著名的測不準原理,當你觀察到事物的時候,你已經在不可避免的改變著你的觀察對象。如果我們把世界上事實分為兩部分一種是不依賴我們看法的所謂客觀實在,另一部分是現實世界在我們內心的反應即心理事實的話,那麽我們觀察的角度和解讀的方式幾乎完全決定了後者的麵貌。
所以並非在睡眠中我們才會模糊真實與理想的界限,我們每一分每一秒其實都在生活在某種意義上的“夢境”中。你自認為了解他真實的模樣,於是你按照自己內心“他的樣子”深愛著,期待著,直到有一天你幡然醒悟自己愛的不過是一廂情願的幻象罷了,當然此類的“夢境”絕不僅僅限於愛情,鑒於我們幾乎無法以有限的頭腦與生命去仔細度量世界,所以從某個程度上我們都活在自己“以為”的世界中。
即便如此,我們依然會對自己的意yín上癮,正如電影的前半部分,藥劑師的地下室橫七豎八的躺著十幾個深深睡去的人們,他們並非來追尋夢境,而是在體會屬於他們的現實我們都不願意睜開自己的雙眼看清現實的樣貌,原因大概正如cobb對建築師aridane的預言,“她一定會再回來的,因為沒有什麽比這個更精彩”,經過主觀的渲染的世界是溫情的,更符合我們的心意,我們不再被動的接受而是主動的創造,在夢裏世界再沒有了限製,人性也終於有了接近神的光華。所以這種慰藉即使不那麽真實又有什麽關係呢,畢竟對現實完全客觀的反應本身就不是人類明書上的功能。
這也許正應了愛因斯坦曾經過的那句名言,“所謂現實隻不過是一個錯覺,雖然這個錯覺非常持久”超現實主義藝術大師達利也,“也許有一天我們將不得不公開承認所謂現實不過是比夢境更強大的幻覺”電影開放式的結局也許昭示著真正的醒來是不可能的。也因為不可能真正的醒來,我們如何得夢著似乎也就與我們如何的生活著同等重要起來。
夢與現實最深的連接在於信念,cobb信念的感染力比病毒還強大,一個信念可以徹底改變一個人的人生,他的妻子mal因為一個懷疑現實的信念放棄了真實的生活,而fischer因為另一個信念而決定毀掉自己父親的能源帝國
即使你聲稱自己沒有信仰,你也不能否認自己擁有無數的信念,關於你自己(沒有人會喜歡我),關於別人(男人們都是不可信賴的)也關於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是不安全的)。我們按著這些信念的腳本來演出著人生,極度忠誠,幾乎從不思考它們的真實性,於是我們把自己搞得慘兮兮,於是我們不敢投入任何一段感情,於是我們企圖在戰鬥中保全自己最終我們難過又心滿意足的發現原來世界正是我們想象的樣子。
所謂信念不過是我們所頭腦中所以為的這世界的遊戲規則,因為相信才變得有力量,它們的真實性很多時候並不依賴客觀存在,你有多麽篤定它們就有多麽真實,夢與現實就在這裏有了交集。也許這世界上隻有一種真實,那就是按照讓自己快樂的方式夢著,相信著,生活著。所以當我們生活的不快樂的時候是否也該想想我們的“夢”是不是出了什麽問題?人生不過是自我實現的夢境,無論你怎麽認為都是對的,一個適用於所有夢境與現實的簡單道理是:按照悲劇的劇本演出就不可能期待喜劇的收場。
與內疚的夢魘搏鬥。mal曾經跟隨cobb在夢境中幻遊數十年,這樣深切的情感經曆讓mal更願意流連在隻屬於兩個人的夢中而不是真實的生活。cobb提醒mal所經曆的一切都非現實,可惜mal被cobb種植的信念深深影響,她難以自拔並覺得真實生活中才是夢境,於是她選擇了通過死亡回到她認為的現實對於mal的死,cobb一直心懷深深的負疚。從這個角度來看,整部電影都好像是cobb與自己內疚感較量的紀錄片。
其實內疚也經常成為我們夢的主題。那些讓我們感到內疚的人常常已不再我們身邊或是時過境遷再也無法在現實中彌補,於是未完結的情結隻有在夢中才有了繼續的可能;那些讓我們內疚的事情也往往讓人無法坦然麵對,被層層掩埋在意識深處的它們在防禦最弱的夢中浮現,夢境給了那些無以緩解的內疚最好的舞台。
深重的內疚如夢魘纏繞著cobb卻也讓他yù罷不能,在他看來內疚感有多真實,夢中的mal就會有多真實,放下內疚就等於放棄了他深愛的mal,隻有在夢中他們才能在一起。對於我們深愛的人,內疚提供了一種連接,即使這種連接讓我們飽受折磨,懺悔無門。這樣的內疚是我們自己判罰的苦役,是指向自我的憤怒,不斷的自我折磨與鞭撻似乎成為我們唯一彌補內疚和紀念對方的方式。
mal在cobb的夢境中不斷出現,破壞他們的行動,讓他感到負疚。與內疚感的糾纏不但沒有幫助cobb,反而差讓他失去了再次見到兒女的機會。夢中的mal似乎隻有一個目的──讓cobb永遠陷入失敗和悲慘,正如同我們那揮之不去的內疚。最終cobb醒悟到夢境中的mal不過是自己內疚感的投shè,他終結了自己的內疚感,為了不是忘記摯愛的妻子,而是為了更好的履行他對家庭的承諾,他承諾一輩子的人是mal而不是那虛妄的內疚。
超越夢與現實──愛與和解的力量。因為從父親對自己和母親很冷漠,fischer與父親一直關係緊張。當cobb與他的團隊討論如何讓fischer親手破壞他父親一生建造的事業,大家很自然的想到了挑撥他與父親的關係,讓他恨自己的父親。
而cobb卻認為,積極的情緒永遠會在最後一刹那壓倒消極的情感,所以他們需要給fischer植入一個積極的信念,於是“我的父親對我很失望”變成了“我的父親希望我能做自己”夢境中。最終父親保險箱裏保存的自己時候的風車讓淚流滿麵的fischer確信了父親對自己的愛,於是他不再需要通過創建更加強大的商業帝國而讓父親感到羞愧,他可以帶著父親的愛與祝福全然做回自己而不再有絲毫遺憾
當所有人都在為夢境的結構而癡mí的時候,卻少有人注意到“愛與和解”這一更加宏大而富於意義的主題,其實讓cobb最終從難以自拔的內疚中解脫出來的也依然是對家庭的愛和眷戀。當我們的內心被過去的傷痛所撕裂,生命的一部分也往往從此停滯不前,內疚、憤怒、恐懼和憂鬱都是對過去強迫性的哀悼,不過這哀悼的祭品可能是我們現在與未來的生活。
每一處內心的傷痕都無法用給別人更深的傷痕來療愈,因為它們最本質的需要從來都是充滿愛與溫柔的包紮與撫慰。雖然人都在尋求愛與和解,我們卻往往選擇恨與破壞,因為它們簡單痛快,因為它們讓我們感到短暫的安全,因為它們為我們贏得公平。
雖然有時候恨也可以成為我們生活下去的動機,但它的代價可能是全然沒有愛的生活,最終自己也成了這恨的陪葬,可惜這種人為的不公平卻少有人在乎。
愛因斯坦過,“瘋狂的定義是,重複做同樣的事情還期望得到不同的結果”,當我們在追悔、發泄和報複的漩渦中打轉,又如何能夠到達安寧祥和的彼岸。如果你希望從過去的傷痛中解脫出來,今天也應該做一兒不同的事情。fischer原諒了自己的父親,cobb直麵了深深的內疚,那麽你呢?
無論是在夢境還是現實,隻有那些因愛而流的淚水才能給布滿裂痕的土地以溫柔的滋潤。
危機就是商機。早有古人雲: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在信息時代,壞事更可在瞬間便傳遍全球。但你能在第一時間悟到並抓住其中的商機嗎?
危機常在,而巧渡危機的智慧並不是每個企業和經營者都具有的。作為一個優秀的企業或企業家不但要善於應對危機,化險為夷;還要能在危機中尋求商機,趁“危”奪“機”。古今中外,把危機變成商機的事例亦不在少數。
南宋紹興十年七月的一天,杭州城最繁華的街市失火,火勢迅猛蔓延,數以萬計的房屋商鋪置於汪洋火海之中,頃刻之間化為廢墟。
有一位裴姓富商,苦心經營了大半生的幾間當鋪和珠寶店,也恰在那條鬧市中。火勢越來越猛,他大半輩子的心血眼看將毀於一旦,但是他並沒有讓夥計和奴仆衝進火海,舍命搶救珠寶財物,而是不慌不忙地指揮他們迅速撤離,一副聽天由命的神態,令眾人大huò不解。
然後他不動聲sè地派人從長江沿岸平價購回大量木材、máo竹、磚瓦、石灰等建築用材。當這些材料像山一樣堆起來的時候,他又歸於沉寂,整天品茶飲酒,逍遙自在,好像失火壓根兒與他毫無關係。
大火燒了數十日之後被撲滅了,但是曾經車水馬龍的杭州,大半個城已是牆倒房塌一片狼籍。不幾日朝廷頒旨:重建杭州城,凡經營銷售建築用材者一律免稅。於是杭州城內一時大興土木,建築用材供不應求,價格陡漲。裴姓商人趁機拋售建材,獲利巨大,其數額遠遠大於被火災焚毀的財產。
這是一個久遠的特例,然而蘊含其中的經營智慧卻亙古不變。
1995年年初,日本發生了阪神大地震。這次大地震使該地區幾乎陷於癱瘓。當時,國內大多數報刊都對此作了較為詳細的報道,但一般人隻是從中看看“熱鬧”而已,而北京有位叫金萍的人卻從中“悟”出了商機:大阪的新日本製鐵所已完全停產,至少半年才能恢複,而該巨型鋼鐵廠生產出的優質冷軋薄鋼板(包括冷卷鋼板)每年向我國出口至少50萬噸,在我國鋼板市場上甚受歡迎。
他預感到這場大地震必然影響到日鐵向我國出口鋼材的份額,於是立即把這信息和以前掌握的有關數據資料,提供給江蘇金壇市一家鋼材銷售公司。公司經理馬上調集人力財力,吃進5千噸優質冷薄鋼板,比其它公司搶先一大步。果不其然,一直冷清、頻頻降價的優質冷薄鋼板因貨源緊,每噸漲了100至400元,該公司一下子賺了近百萬元!經理先生tǐng豪爽,到年底支付了金萍1萬元人民幣的信息費。
無獨有偶,美國有位經營ròu類食品老板,在報紙上看到這麽一則毫不起眼的消息:墨西哥發生了類似瘟疫的流行病。他立即想到墨西哥瘟疫一旦流行起來,一定會傳到美國來,而與墨西哥相鄰的美國的兩個州是美國ròu食品的主要供應基地。
如果發生瘟疫,ròu類食品供應必然緊張,ròu價定會飛漲。於是他先派人去墨西哥探得真情後,立即調集大量資金購買大批菜牛和ròu豬飼養起來。過了不久,墨西哥的瘟疫果然傳到了美國這兩個州,市場ròu價立即飛漲。時機成熟了,他趁機大量售出菜牛和ròu豬,淨賺數百萬美元。
再如,中美撞機事件發生後,新聞媒體大量的專題報道,進一步引發了讀者對軍事類圖書的熱切關注。一些出版社和書社紛紛抓住這一商機,巧打軍事牌。光明日報出版社很快推出《中美俄新型尖端武器》一書,因其含有美ep-03e偵察機和我殲-8‖飛機的圖片和較為詳細的裝備性能介紹,為廣大讀者看好。海洋出版社《美國海上力量——由海到陸》、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的《世界海軍武器裝備》亦很暢銷。一些書商大量訂購軍事圖書而從中大享其利。
其實,世界上任何危機都蘊育著商機,且危機愈重商機愈大,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商業真經。目前世界上80%的chéng人疾病和50%的兒童死亡率都與飲用水的水質不良有關。此外,水危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節水已不能再等待。今年3月22日,“國家節水標誌”已正式揭牌。中國企業如能趁“危”奪“機”,就能在水市場上開出一條新路。
誰也不希望麵對危機、遭遇危機,但災難的降臨是不可避免的。回避不足取,唯一的辦法是像上述諸例中的“智”商者一樣,想辦法渡危機、捕商機。隻有這樣,企業才能做強做大,達到永續經營。
但是讓王凡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自己為什麽nòng得像是盜夢空間一樣,有著幾重夢境的發生呢?
“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2200年前的莊子在《齊物論》中已經在探討夢與現實的界限,而2200年後的今天,在大洋彼岸金發碧眼的美國人約翰?諾蘭用他的電影給出了自己的回答──如果夢足夠真實,也許我們根本沒有辦法知道自己究竟身在現實還是夢境,原來人即是蝶,蝶也是人。
電影《盜夢空間》雖然早已經結束了在院線上映,但是這部電影內容引起人們的思考和議論並沒有停下來。歸根到底,做夢這回事兒確實與我們每天都息息相關。
我們為什麽會做夢?
不僅人類會做夢,科學家相信,大部分哺rǔ動物甚至鳥類也會做夢,所以蝴蝶夢見你不太容易,但是你成為窗外鳥的夢境到有可能。弗洛伊德認為,夢境所呈現的是我們在清醒時壓抑的意識活動,這似乎已經成了近代對夢境含義最受擁躉的解讀。
但是也有一些並不一致的觀,比如卡爾?榮格認為夢境提示了那些被遺失或忽略的有關自我的信息,而這些碎片等待被重新的整合。雖然很多夢境都是白天生活的副產品,但是那些形象鮮明,充滿象征的夢境則成為了連接意識與潛意識的橋梁。
所以有人,夢是一副地圖,帶領我們去探索白天不曾遭遇的情境和生活,而在這種探索中可能會發現關於自身、關於過去和關於未來的新線索,而整部盜夢空間就是對這一最好的解讀。
夢境與現實之huò。電影上映之前有人在微博上散布消息,字幕結束會有一個意外的發現大家紛紛猜測應該陀螺倒下的聲音,雖然每場結束幾乎都有一幹人在默默守候,但是這個彩蛋最終被證明純屬子虛烏有。
於是一張張從影院裏走出的臉更顯míhuò,我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剛剛也成為了別人夢境的參與者,更讓人頭皮發緊的是我們不禁也懷疑起自己的生活──是否我們終日被自己對現實的意yín所玩nòng,或者生活本身不過是一場盛大的集體催眠呢?
近代物理中有一條著名的測不準原理,當你觀察到事物的時候,你已經在不可避免的改變著你的觀察對象。如果我們把世界上事實分為兩部分一種是不依賴我們看法的所謂客觀實在,另一部分是現實世界在我們內心的反應即心理事實的話,那麽我們觀察的角度和解讀的方式幾乎完全決定了後者的麵貌。
所以並非在睡眠中我們才會模糊真實與理想的界限,我們每一分每一秒其實都在生活在某種意義上的“夢境”中。你自認為了解他真實的模樣,於是你按照自己內心“他的樣子”深愛著,期待著,直到有一天你幡然醒悟自己愛的不過是一廂情願的幻象罷了,當然此類的“夢境”絕不僅僅限於愛情,鑒於我們幾乎無法以有限的頭腦與生命去仔細度量世界,所以從某個程度上我們都活在自己“以為”的世界中。
即便如此,我們依然會對自己的意yín上癮,正如電影的前半部分,藥劑師的地下室橫七豎八的躺著十幾個深深睡去的人們,他們並非來追尋夢境,而是在體會屬於他們的現實我們都不願意睜開自己的雙眼看清現實的樣貌,原因大概正如cobb對建築師aridane的預言,“她一定會再回來的,因為沒有什麽比這個更精彩”,經過主觀的渲染的世界是溫情的,更符合我們的心意,我們不再被動的接受而是主動的創造,在夢裏世界再沒有了限製,人性也終於有了接近神的光華。所以這種慰藉即使不那麽真實又有什麽關係呢,畢竟對現實完全客觀的反應本身就不是人類明書上的功能。
這也許正應了愛因斯坦曾經過的那句名言,“所謂現實隻不過是一個錯覺,雖然這個錯覺非常持久”超現實主義藝術大師達利也,“也許有一天我們將不得不公開承認所謂現實不過是比夢境更強大的幻覺”電影開放式的結局也許昭示著真正的醒來是不可能的。也因為不可能真正的醒來,我們如何得夢著似乎也就與我們如何的生活著同等重要起來。
夢與現實最深的連接在於信念,cobb信念的感染力比病毒還強大,一個信念可以徹底改變一個人的人生,他的妻子mal因為一個懷疑現實的信念放棄了真實的生活,而fischer因為另一個信念而決定毀掉自己父親的能源帝國
即使你聲稱自己沒有信仰,你也不能否認自己擁有無數的信念,關於你自己(沒有人會喜歡我),關於別人(男人們都是不可信賴的)也關於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是不安全的)。我們按著這些信念的腳本來演出著人生,極度忠誠,幾乎從不思考它們的真實性,於是我們把自己搞得慘兮兮,於是我們不敢投入任何一段感情,於是我們企圖在戰鬥中保全自己最終我們難過又心滿意足的發現原來世界正是我們想象的樣子。
所謂信念不過是我們所頭腦中所以為的這世界的遊戲規則,因為相信才變得有力量,它們的真實性很多時候並不依賴客觀存在,你有多麽篤定它們就有多麽真實,夢與現實就在這裏有了交集。也許這世界上隻有一種真實,那就是按照讓自己快樂的方式夢著,相信著,生活著。所以當我們生活的不快樂的時候是否也該想想我們的“夢”是不是出了什麽問題?人生不過是自我實現的夢境,無論你怎麽認為都是對的,一個適用於所有夢境與現實的簡單道理是:按照悲劇的劇本演出就不可能期待喜劇的收場。
與內疚的夢魘搏鬥。mal曾經跟隨cobb在夢境中幻遊數十年,這樣深切的情感經曆讓mal更願意流連在隻屬於兩個人的夢中而不是真實的生活。cobb提醒mal所經曆的一切都非現實,可惜mal被cobb種植的信念深深影響,她難以自拔並覺得真實生活中才是夢境,於是她選擇了通過死亡回到她認為的現實對於mal的死,cobb一直心懷深深的負疚。從這個角度來看,整部電影都好像是cobb與自己內疚感較量的紀錄片。
其實內疚也經常成為我們夢的主題。那些讓我們感到內疚的人常常已不再我們身邊或是時過境遷再也無法在現實中彌補,於是未完結的情結隻有在夢中才有了繼續的可能;那些讓我們內疚的事情也往往讓人無法坦然麵對,被層層掩埋在意識深處的它們在防禦最弱的夢中浮現,夢境給了那些無以緩解的內疚最好的舞台。
深重的內疚如夢魘纏繞著cobb卻也讓他yù罷不能,在他看來內疚感有多真實,夢中的mal就會有多真實,放下內疚就等於放棄了他深愛的mal,隻有在夢中他們才能在一起。對於我們深愛的人,內疚提供了一種連接,即使這種連接讓我們飽受折磨,懺悔無門。這樣的內疚是我們自己判罰的苦役,是指向自我的憤怒,不斷的自我折磨與鞭撻似乎成為我們唯一彌補內疚和紀念對方的方式。
mal在cobb的夢境中不斷出現,破壞他們的行動,讓他感到負疚。與內疚感的糾纏不但沒有幫助cobb,反而差讓他失去了再次見到兒女的機會。夢中的mal似乎隻有一個目的──讓cobb永遠陷入失敗和悲慘,正如同我們那揮之不去的內疚。最終cobb醒悟到夢境中的mal不過是自己內疚感的投shè,他終結了自己的內疚感,為了不是忘記摯愛的妻子,而是為了更好的履行他對家庭的承諾,他承諾一輩子的人是mal而不是那虛妄的內疚。
超越夢與現實──愛與和解的力量。因為從父親對自己和母親很冷漠,fischer與父親一直關係緊張。當cobb與他的團隊討論如何讓fischer親手破壞他父親一生建造的事業,大家很自然的想到了挑撥他與父親的關係,讓他恨自己的父親。
而cobb卻認為,積極的情緒永遠會在最後一刹那壓倒消極的情感,所以他們需要給fischer植入一個積極的信念,於是“我的父親對我很失望”變成了“我的父親希望我能做自己”夢境中。最終父親保險箱裏保存的自己時候的風車讓淚流滿麵的fischer確信了父親對自己的愛,於是他不再需要通過創建更加強大的商業帝國而讓父親感到羞愧,他可以帶著父親的愛與祝福全然做回自己而不再有絲毫遺憾
當所有人都在為夢境的結構而癡mí的時候,卻少有人注意到“愛與和解”這一更加宏大而富於意義的主題,其實讓cobb最終從難以自拔的內疚中解脫出來的也依然是對家庭的愛和眷戀。當我們的內心被過去的傷痛所撕裂,生命的一部分也往往從此停滯不前,內疚、憤怒、恐懼和憂鬱都是對過去強迫性的哀悼,不過這哀悼的祭品可能是我們現在與未來的生活。
每一處內心的傷痕都無法用給別人更深的傷痕來療愈,因為它們最本質的需要從來都是充滿愛與溫柔的包紮與撫慰。雖然人都在尋求愛與和解,我們卻往往選擇恨與破壞,因為它們簡單痛快,因為它們讓我們感到短暫的安全,因為它們為我們贏得公平。
雖然有時候恨也可以成為我們生活下去的動機,但它的代價可能是全然沒有愛的生活,最終自己也成了這恨的陪葬,可惜這種人為的不公平卻少有人在乎。
愛因斯坦過,“瘋狂的定義是,重複做同樣的事情還期望得到不同的結果”,當我們在追悔、發泄和報複的漩渦中打轉,又如何能夠到達安寧祥和的彼岸。如果你希望從過去的傷痛中解脫出來,今天也應該做一兒不同的事情。fischer原諒了自己的父親,cobb直麵了深深的內疚,那麽你呢?
無論是在夢境還是現實,隻有那些因愛而流的淚水才能給布滿裂痕的土地以溫柔的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