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元汴曾在所藏的《秋江獨釣圖》上,鈐一閑章雲“西楚王孫”,詡為西楚霸王後裔孫,金玉樓此後便戲稱項德新為“西楚王孫”。


    而金玉樓之玉樓二字本取自蘇軾《雪後書北台壁》詩之二:“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玉樓取肩之義,意為頭頂青天,肩挑萬事。


    項德新卻故意曲以金玉樓為富貴人家,當有富貴之雅稱,牡丹常被人比作富貴之花,而玉樓子正是牡丹之一類,自此項德新對金玉樓便以此名戲稱,多年如是。


    項德新哈哈一笑:“看你兩手空空,要說不是順道,我都不信。”


    金玉樓故作神秘道:“雖說沒帶上門禮,但我這兒有幅絕品墨寶,你一定喜歡。”


    項德新興致陡漲,一把拉起金玉樓,順便邀上尤徵,一邊道:“那還囉嗦什麽,趕緊進屋讓我瞧瞧。”


    方一進屋,項德新道:“先看看我的,不信你比得了!”說完將近前桌上雜書一拂,留出三尺麵來,把畫鋪展開來,得意道:“這可是當年老爺子最喜歡的畫之一。”


    項元汴一生不僅收藏頗豐,且交友甚廣,諸多文人雅士如到嘉興,必訪項元汴。更有當朝皇帝聞其名,曾特賜璽書征辟,項元汴以年老為卻,不出仕。


    金玉樓渴慕拜會,多年卻未得一見,現在項元汴也已謝世,忽聽項德新說出此話,更有隔世之感,當即仔細觀瞧。


    隻見畫中一人身著道服,執扇牽鹿,攲身回望,身後一婦人懷抱嬰孩坐牛背上,一人牽繩,另有兩人緊從。山石盤繞,茂林叢樹,數人或坐或立,一束山泉一望如瀉,曲回彎轉,激蕩山石,奔流從畫中間人腳下而過。群峰深坳處,草舍幽居,似是塵外,隻不知是畫中行人歸處,還是作畫之人魂夢歸處。


    再看畫右上角篆書題曰《葛稚川移居圖》,行書款曰‘予昔年與日章畫此圖,已數年矣。今重觀之,始題其上,王叔明識’。


    金玉樓一看入神,久久不語,半晌讚道:“王維《山水論》言:有路處則林木,岸絕處則古渡,水斷處則煙樹,林密處則居舍。臨岩古木,根斷而纏藤;臨流石岸,欹奇而水痕。王叔明一技入神,藝高古人,必百世不朽,難怪老爺子喜歡。”


    項德新嘖嘖兩聲,慨歎:“可惜了,玉樓子諸事皆能,卻偏偏做了一生意人。一眾書家老爺子獨喜趙孟頫,王叔明是其外孫,又有大才,愛屋及烏,這畫一直被老爺子視若珍寶,我也是兩年前才看到的。”


    金玉樓招手向尤徵道:“拿過來吧。”


    金玉樓小心從匣中取出畫來,徐徐展開,笑道:“此畫必不輸你《葛稚川移居圖》。”


    項德新自是不信,調笑道:“談何容易,且讓我細細看來。”


    未料方一觸眼,項德新驚呼:“此畫何處得來?”不等金玉樓開口,項德新自顧道:“蘇東坡、文與可、黃山穀,絕了!絕了!”


    金玉樓特來嘉興,也是想借項德新之眼一辨此畫,見他欣喜若狂,金玉樓料定此畫係真跡,再無可疑之理。


    項德新又道:“老爺子要是早看到這畫,指不定能多活幾年呢。”


    金玉樓見他出言戲謔,也應道:“無邊罪過,隻在我一人,我這次來,就是為了彌補此憾事。”


    項元汴道:“怎麽?你能讓老頭子活過來?”


    金玉樓啞然失笑道:“這倒是不能。不過我可以將此畫先放在項府,直到有人上門來取。”


    項德新大喜:“玉樓子,此話當真?”


    金玉樓正色道:“當真。不過若有朝一日,有一李姓男子上門來取,你得物歸原主。”


    項德新輕捧起畫來,道:“愛人之美,心也;奪人之美,欲也;成人之美,博也。你既成我之美,我豈能有奪人之惡。”


    金玉樓道:“有勞了複初兄,咱們來日再敘。”


    項德新知他人貴事重,從不做強留,又難免心有不舍,回道:“玉樓子,日後若不想做生意了,就來嘉興,我二人結廬為伴,品詩論畫,如何?”


    金玉樓略一語澀,緩道:“知我者,‘西楚王孫’也!告辭了。”說完與尤徵勒馬北上。


    路上,尤徵道:“少主,為何要把畫留在項府?”


    金玉樓道:“說到底,我們是江湖中人,朝夕難保,既然受了李老之托,就不能有閃失,放在項家更穩妥些。若是尋到人,就讓他到項府取去。”


    尤徵見他情緒低落,也有疲態,又道:“少主,這些年是否覺得累了。”


    金玉樓深吸一口氣道:“蠅營狗苟,滿目皆髒。不是累,是厭倦了。”


    尤徵道:“少主富有四海,知交滿天下,多少人都羨慕不來的。”


    尤徵平素沉默寡言,少有話語,金玉樓知他反常之舉隻因關切,故道:“尤徵啊,我金家五世行商,為了窮苦百姓,數次散盡家資,錢財於我金家而言,過手成空,不值一提。何況相識滿天下,知交能幾人啊,若非名利相驅,又有幾個能稱作好友。要是有機會,我更願如項複初所言,就躲在這嘉興一隅,與他結廬為伴。”


    自金玉樓離京以來,連日不息,鞍馬不停,此刻隻想早日回京,稍作歇養。


    孟折閉門幾日,失魂落魄,亢鷹等人連送餐食也被拒在門外。


    孟折年幼喪母,弟兄二人由孟南山獨自撫養,孟折天性敦厚,受人愛戴,也為孟南山所喜。但自少時起,孟奐就與其不睦,常冷眼相待,孟南山曾過問數次,後也不了了之。孟折聽得傳言,說二人並非一奶同胞,孟奐生母是明媒正娶的孟南山發妻許氏,孟折生母卻來曆不明,到孟家不足三月便誕下一子,正是孟折。諸多閑言碎語,讓孟折行事小心謹慎,生怕惹出事端,所幸二十餘年來並無大過,一家也就相安無事。


    世事浮詭,孟家這次遭難,父兄不告而別,更讓孟折對謠傳深信不疑,每每念及,嗟傷難抑。這日,孟折心緒稍定,打理家母神龕時,偶然發現藏在其中的天玄令被人動過,卻又未拿走,拿起端詳半晌,一把揣在懷裏,大步出門,叫道:“亢鷹,備飯。”


    亢鷹一直在門口蹲守,見孟折肯出門,數日裏來的擔心也就緩些了,忙安排羅九端上備好飯食。


    孟折吃過兩大碗,也漸有了神采,問道:“寧枉那裏有沒有什麽消息?”


    羅九道:“按亢大哥吩咐,那幾人一走,我就跟了上去,後來沈末跟他們碰麵了,不多久,幾人一起往北去了。”


    孟折道:“往北?去了哪裏,為何不跟上?”


    亢鷹道:“二爺,孟良跟著他們的,我讓他一路留下記號。”


    孟折這才發現,飯桌上少了孟良,即道:“孟良辦事粗心,可別被發現了。”


    亢鷹道:“特地囑咐過了,隻是讓他跟著盯好去向,離得遠,該不會被發現。”


    孟折吩咐道:“羅九,你留下,亢大哥,我們即刻啟程,跟上他們。”


    楊青羽一行上路不久,慕缺道:“後麵有人跟著。”


    幹戎道:“我看看是哪個兔崽子。”


    楊青羽製止道;“大胡子,不用去了,剛出城我就看到了,我在孟家見過他。”


    幹戎道:“這麽說,孟小子當真不知道他老子去哪兒了?”


    楊青羽點頭道:“應該是不知道的,讓他跟著吧。”


    幾人一到白雲堂,徑直而入,忽聽一人大聲喝道:“什麽..”這人正是徐撣。


    孟南山初掌白雲堂,徐順、徐撣被委以重任,更加肆無忌憚,不僅對其他前來投效之人常有嗬斥,對雷家兄弟也不放在眼裏。這番見有人闖入,剛想嗬斥,以顯威風,發現是幹戎等人,氣勢頓萎了大半,話也生生咽下,不敢作聲。


    幹戎朗道:“又是你這狗東西,孟老兒在哪兒?叫他出來受死!”


    徐撣顫顫回道:“堂主去了玄雲堂,一時半會兒回不來。”


    沈末道:“堂主?你說的是孟南山還是賀畢?”


    “孟堂主已接掌白雲堂,幾位還不知道呢?”說話之人正是雷豹,後麵還跟了雷家兄弟。


    幹戎見這幾人也在,更是氣急,想到當日楊青羽險些被這兄弟幾個所傷,側身對慕缺道:“這幾個人打傷過楊小子呢。”


    慕缺“嗯”了一聲,身形一閃而出。


    雷豹隻見人影閃動,未及反應便被一腳踢飛丈遠。雷龍、雷虎離得稍近,剛想出手,即被雙腿勁掃,雙雙挨過一腳,跌出老遠。老二雷雲拔刀欲鬥,未等劈出半招,隻覺攻勢被引,無處著力。


    正想換招,就見一掌拍來,雷雲避無可避,隻得刀橫胸前硬接,慕缺這掌用了五成力道,但憑雷雲又豈能接的了。一掌過後,雷雲飛撞身後木門,門架支離破碎,雷雲也洞穿入內,慘嚎不斷。雷天武功稍高,但事發突然,慕缺出手又尚在彈指間,兩招劈空後,弟兄四人已身負重傷,生死難知。


    慕缺突地頓住身形,雷天也呆立僵住,不敢妄動。慕缺漠然道:“說,孟南山在哪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浪潮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蘇容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蘇容安並收藏浪潮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