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十五,民間俗稱“鬼節”,相傳這一天,鬼門大鄉。


    舊俗例,在這一天要“放鬼魂”,給往生的親人上墳燒香。


    陳浩的嫡親兄長亡於十多年前,彼時兵慌馬亂,竟自屍骨無尋。陳父傷心之下,攜幼子一路南下,最後隱於福建鄉下。直到今天,陳浩多次去信,希望接老父親來京裏生活,都被老人給拒絕了。


    陳浩和袁珍珠夫妻倆回京後,每年的這一天都要到廟裏上香,誠心為故世的親人祈禱,求菩薩保佑,保佑往生人在另一個世界一切安好,保佑在生人家宅平安,事事順心。


    月初回家那會兒,袁珍珠特別細細叮囑過,要兒子排出時間,和家人一起去上香。一方麵告慰親人,一方麵,也希望佛祖庇佑,兒子終日在那樣一個複雜環境生存,縱是深身長眼睛,也保不齊什麽時候有個不周到的地方,而惹來無妄之災。所以要一起去廟裏燒香拜佛,再求一個平安符。


    如此,陳旭日便特意延後兩天,把休沐日排在了十五日這天。


    一早起來,穿戴齊整,太陽還沒升起就出門上路,南苑方麵安排了兩個軍士一路護送。


    騎馬不比坐馬車,速度快,上午八點不到,就到了陳家在郊外的莊子。


    莊子雖然處於整修階段,倒是有幾間前麵屋主留下的舊屋未及拆除,拾掇後也還整齊利索,換上新被新褥,些許幾個人盡還往得下。


    袁珍珠提前一天,由城裏來到莊子上住了一晚,並提前把一應物事準備妥當。


    下了馬。謝過護送地軍士。陳旭日忍著腿部地不適去給母親請安。學騎馬一個多月了。卻還是第一回這麽長時間、連續不停地趕這麽遠地路。


    “我爹呢?”到屋裏落座。連喝了兩杯清茶補充水分。接過桐月遞過來地打濕地毛巾連手帶臉擦試幹淨。陳旭日捏著有些酸疼地腰。往屋裏左右看看。沒瞅見陳浩。問袁珍珠道。


    “你爹差事忙。今兒來不了了。”袁珍珠吩咐桐月侍候早餐。一邊又給他續了杯茶水。“慢點喝。別急。你且忍忍。廚房裏熬了粥。特意為你做了水晶蝦餃。別灌個水飽。回頭吃不下飯。”


    一邊解釋道:“昨兒上午趕上一位老福晉突然病重。說是哪個宗親。和皇家沾些淵源。稟了宮裏。宮裏邊給太醫院下了懿旨。指令幾位太醫過府診治。你爹也在其中。直到我們下午動身過來那會兒。你爹也沒騰出工夫。使了人回來傳話。看情況晚上也得留在那家府上過夜。今兒能過來就過來。過不來就咱們自己去。”


    不一會兒桐月把早餐一樣樣在桌上擺好。特別指著色澤半透明地漂亮蝦餃道:“大少爺嚐嚐這個。可新鮮了。昨兒下晌莊子上地管事聽說太太要來。專門使人往河裏捉地。個頂個地活蹦亂跳。顏色鮮亮。城裏邊難得看到這樣新鮮地河鮮。太太吃著好。留了一些用水養著。早起親自下廚給大少爺做地……”


    陳旭日心裏暖暖地。忙忙用筷子挾了一隻。放到袁珍珠跟前地碟子上。笑道:“還是娘心疼兒子。”


    他突然間做了陌生的古人的兒子,感情上一時轉不過彎,很難生出那種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又恐不知不覺露出馬腳,引得家人生疑,平時便盡量回避一些與父母親近地機會。


    兼且袁珍珠並不是通俗意義上的慈母,嚴格來說,陳家基本上處於一種“慈父嚴母”的氛圍。加上他身為長子,因此袁珍珠對他要求頗為嚴格,母子間相處,好聽點叫相敬如賓,其實透著幾分生疏。


    這種情況下,真要說他對袁珍珠和陳浩有多深刻的感情,還真不見得,在陳旭日來說,他承了陳家的情,所以會盡量以人子的立場予以回報,但從頭至尾,他就沒打算像時下地人那般盡“孝道”。不論是自作主張進宮救四皇子,還是違抗袁珍珠給他打算的婚事,以及錢財上地截留,潘濟等人從采買到安排,等等,細數半年來所作所為,無一稱得上好兒子的標準。


    但是,不論袁珍珠對他要求有多嚴格,他又對袁珍珠有何違逆之處,他們是母子,這是社會和血緣賦予他們之間地關係,這種關係,一輩子都不會改變。陳旭日也在慢慢適應,慢慢調整對陳浩和袁珍珠的感情。


    所謂家人,就是彼此間常牽常掛,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打眼地點滴小事上的互相關心。愈是平凡的,愈能見到真心,也越能打動人。


    “娘,您不用特地為兒子忙


    ,這大熱的天,在廚房裏忙活這些,得有多辛苦啊。家外要您操心的地方多了,您得當心身體。”陳旭日誠心誠意道。


    “不礙的,這會兒日子舒服多了,裏裏外外都有人幫忙,我也沒做什麽。倒是你,要說辛苦,咱家你是頭一個。有什麽想吃的想喝的,隻管跟我說,我記得,去年這時候,你還整天價嫌熱,不肯好好吃飯,成天喊著要吃這個吃那個,磨著我給你做。”袁珍珠想想從前的兒子,跟現在的比一比,既覺得欣慰,也有種莫名的失落感,“隻隔了一年,你可真是長大了,懂事多了。”


    陳旭日放在桌下的左手捏緊衣角,在心裏無聲的歎口氣,張了張嘴,不知該說什麽。


    他有一點點心虛,聽人說,母親的直覺最是敏銳。他真的不知道,袁珍珠有沒有察覺到自個兒與從前的“陳旭日”區別有多明顯,他自己是相信母愛的,母親的愛有時候是可以分辨一些最細微的東西的。或許,對一位母親來說,別人的兒子再懂事再能幹,也不如自個兒的兒子來的貼心可靠。


    心裏百轉千折,隻好又抰了一個水晶蝦餃給她,笑著道:“兒子現在是哥哥啦,當然要學著懂事,不然母親要操心小鈺,再來操心兒子,那就是兒子的不孝了。”


    袁珍珠把裝蝦餃的盤子往他跟前挪挪,“別光顧著我,自個兒多吃點,莊子還在建,難得過來一次,錯過這回,再吃到這樣新鮮好吃的蝦餃不知得什麽時候了。”


    旁邊桐月笑嘻嘻道:“昨兒太太不是瞧過咱們新挖的池塘了?那麽大那麽深,還沒有最後完成呢,將來弄好了,咱自己養魚養蝦,到那會兒莊子修整好了,什麽時候想吃不成?隻往這邊小住幾天,想吃就現撈,現在太太且忍耐些罷。”


    又扯扯陳旭日的袖子,轉頭與他道:“廚房裏還有,太太說中午要留在廟裏吃素,晚上也不得沾葷腥。不知你吃不吃得慣,趁這會兒得便,多吃幾個餃子墊墊。”


    往年袁珍珠往廟裏上香,並不拘一個地方,多半是在城裏就近拜拜,倘使陳浩得便,夫妻倆也會抽空出城,往近郊的廟宇去。


    今年與往年又有所不同,家裏邊發生了大變化,起因是兒子得天神的“青睞”。袁珍珠對佛祖的保佑格外感恩,就尋思著正經找一處香火鼎盛的有名氣的廟宇,舍些香油錢,給兒子求一個護身符。


    聞說西山倒是有這麽一處,寺裏有大名氣的師傅做住持,香火自然是不缺的,環境也好,然而並不嘈雜,來上香的,多半是京裏大戶人家的女眷。


    聽說那裏求來的護身符格外靈驗,袁珍珠提前使人問過,廟裏的住持回複說,非常歡迎陳夫人前往上香。


    上午十一時多點,陳旭日陪同母親到了這處寺廟。


    在前麵大殿裏磕頭上香,燒過紙錢,誠心祈禱後,便有一位師傅引進後院。


    後院環境更為清幽,雖與前殿近在咫尺,卻真正透出一種佛門清靜地的味道。空氣中彌漫著佛香和燭紙特有的安定人心的隱隱香氣,一陣陣似有似無的佛門梵唱縈繞耳邊。


    師傅介紹說,當今皇上篤信佛教,宮裏太後也是信佛的,這兩年寺裏香火格外的旺盛。京裏許多官家的女眷,都是寺裏的常客,每每上香後,都要留下來吃一頓素齋。所以寺裏的禪屋靜室很是緊張,逢初一十五這樣的日子,一般人等是不允許到後院裏來的。


    時已近午,一些女眷陸陸續續進駐後院。


    ps:不好意思,寫的太慢了,沒寫完,那什麽,附一段湊字數的,我現在改。。。


    沒有理由的,有這麽一個人讓他憐惜心痛了,有這麽一個人讓他時刻想念了,有這麽一個人在看到的時候就心安愉悅了,有這麽一個人讓他想一生擁有相伴了……


    陳旭日算是個性之所至的人,一些事情會追求原因,一些事情卻隻會跟著感覺走,於是,某某就讓他認定了。


    紫蔻心裏泛起的那隱隱的激動與漫天的小小甜蜜幸福,她不知道這是否就是愛了,但是,她覺得她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一種感情,像是包裹著她的靈魂一般的,身體與心一起的無法言說的那種被柔軟包圍的快樂,殷殷的思念,那個方才離開的人,現在在哪裏了,在做什麽事情,他說明天還要來,他到底什麽時候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順治十四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養蠶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養蠶人並收藏重生順治十四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