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管家解釋道:“苗家祖上是邕縣的,後來搬遷到了燕京城,但還有一部分族人留在了邕縣,想必,三叔公是聯繫了那一部分族人,一起狀告夫人你。”
這樣就說得通了。
邕縣,傅芷璿默念了一番這兩個字,三叔公特意避開燕京城府衙,跑到幾十裏外的地方狀告她,必是有所依仗。
不過也無妨,她行的正坐得端,問心無愧,天子腳下,一縣縣令不敢,也不能一手遮天,大不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罷了,有何所懼。
想通這個關節,傅芷璿淡然一笑,從容不迫地對米管家說:“你來得正好,昨日送到範家的禮,他們又換了個花樣退回來了,你先帶回去吧。等你家公子回來了,再派個人來知會我一聲,到時候我再到府上與苗公子詳談此事。”
第116章
打發走了米管家, 傅芷璿並未在家幹等苗錚的消息。她帶著聞方出了門,直奔府衙後門而去。
以一介婦人之身, 連在府衙吃了幾門官司, 傅芷璿也算府衙的老熟人了,不少衙役都認得她。瞧見她,守門的老衙役還笑嗬嗬地調侃了她一句:“你又打算狀告誰?走錯門了, 咱們後門不辦案。”
傅芷璿提起手裏的燒酒和燒雞晃了晃,含笑說道:“大叔說笑了,叨擾了許多次, 傅氏過意不去,請大家喝點酒。”
在把燒雞和燒酒遞上去同時,不動聲色地塞了一塊銀子給那老衙役。
掂著手裏分量不輕的銀子,老衙役臉上的笑容更燦爛了:“傅夫人,你要我幫何忙?事先說清楚, 違反律法, 不仁不義的事我可不幹。”
傅芷璿笑了:“大叔說笑了,小婦人是個本分人,素來安分守己,怎會做那不法之事。今日過來, 是有一事要向府衙的經歷大人請教。但小婦人與經歷大人素不相識, 還請大叔幫個忙,搭根線。事成之後,小婦人還有重謝。”
老衙役握著手裏的銀子,很是心動, 心想,不過傳個話罷了,成了又能拿一筆銀子,不成,也沒甚損失的。
“好,你稍等,我去給你問問經歷大人。”
傅芷璿指了指府衙斜對麵的一個茶樓,笑著說:“請你轉告經歷大人,小婦人在雲集茶樓等他,請他過來一聚。”
那老衙役點頭,彎著腰,走進了府衙。
傅芷璿與聞方去了茶樓,靜靜地等著。
過了大約半盞茶的功夫,經歷都還沒來。聞方探頭往外瞅了一眼,拱手道:“夫人,不過是個縣令罷了,還是讓小人去找……”
“不。”傅芷璿伸手製止了他,“你也說了,不過是個縣令罷了,何須勞動他。你不必擔心,經歷會過來的,剛才那衙役可不是普通人,他在府衙做了三十年,資歷極深,這個麵子,經歷還是要給的。”
果然,她才說完,門外就響起了腳步聲,緊接著,一個穿著灰色短打的夥計笑眯眯地把人領了進來:“這位爺,傅夫人在這裏等你。”
經歷一擺手,示意他下去,然後大步走了進來,看著傅芷璿:“你就是傅氏?找我何事?”
他看起來快四十了,長得有些矮小,身上藍色的長衫已經洗得發白,麵色黑黃,眼尾下耷,鬢角泛白,一臉的鬱鬱不得誌之相。
經歷主管收發、校注和文書,是個不入流的小吏,多由名落孫山,出身貧寒的讀書人擔任。
想必這位府經歷也曾有過一番雄心壯誌,但卻沒能一路高歌,金榜題名,最後為生計所迫,不得不放棄學業,來做這樣一個瑣碎、刻板的活計。跟她爹的一輩子極其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她爹已經看開了,而這位經歷大人還處在自艾自憐中。
傅芷璿心裏有了計較,站起身,朝他福身行禮,然後笑盈盈地邀請道:“經歷大人請坐,小婦人今兒特意請大人過來,是有一事求教。”
所謂伸手不打笑臉,經歷瞥了傅芷璿一眼,坐到她對麵:“何事?”
傅芷璿不答,沖聞方使了一記眼色。
聞方立即拿著一個黃花梨木所做的小匣子上前,放到傅芷璿的麵前。
傅芷璿按住匣子,輕輕往對麵一推,直到匣子移動到經歷的麵前才停下。
“我想知道邕縣縣令的來歷,行事風格,若有案例自是更好。這是報酬。”
經歷瞥了她一眼:“你打聽這個做什麽?”
傅芷璿雙手擺在桌上,目光含笑,不答,而是朝他點了點頭,示意他打開匣子。
經歷看著麵前這個巴掌大,三寸高的匣子,心生疑惑,躊躇片刻,終是沒抵擋住心中的好奇,伸出手,打開了匣子。
匣子裏放置著一本有些破皮的書,但經歷看了卻兩眼放光,如獲至寶:“《鄭公文集》,你從哪兒得來?”
鄭公,單名一個鴻字,乃前朝巨儒,廣收門徒,著書立說,闡經釋意,在讀書人中聲望甚高。他所著之書卷,也被廣大學子奉為經典,不過因為朝代更替,戰亂不止,這些書卷多遺失,存世不多。因而更顯珍貴,尤其是對後世把鄭公奉為佳臬的讀書人。
“這是家父年輕時所得,後來因為屢試不第,家父去了工部柴碳司任職,這書便被束之高閣了。聽聞大人好讀書,未免明珠蒙塵,小婦人便向父親討得此物,贈與大人,也好過讓此書繼續丟在角落裏生蟲腐爛的好。”她這番話虛虛實實,卻極大地討好了這位經歷。
同樣懷才不遇,同樣屢試不中,同樣汲汲營營,相似的遭遇勾起了這位經歷的同理心,他按住《鄭公文集》上的褶皺,看向傅芷璿的目光變得柔和了一些:“你為何要打聽邕縣縣令的來歷?”
傅芷璿見他態度緩和,也不隱瞞,把三叔公狀告她的事說了一遍,當然,她也在話語中有意無意地澄清了自己。
經歷雖然在官場上沒什麽建樹,但到底是在府衙混了這麽幾年,聽完傅芷璿的話,就明白了她的顧慮:“你是擔心那個三叔公他們買通了邕縣縣令,會對你不利?”
傅芷璿沒有直接回答他這個問題,隻是說:“邕縣離京城有五六十裏地,我一個婦道人家被狀告,總是有些擔心的,因而想先弄清楚狀況,免得出了什麽岔子。”
經歷小心翼翼地把那本《鄭公文集》放進盒子裏,蓋上後,握在掌心:“你的禮物我也不能白拿了。邕縣縣令姓丘,單名一個瑜字,靖元元年的進士,同年被授予邕縣縣令一職。”
靖元元年,也就是前年的事,一高中就被授予邕縣縣令,隻怕這人來歷不淺。
本朝的科舉製度沿襲前朝,變動不大,同進士,也就是前三甲一般授官進入翰林院擔任修纂、編修。餘下的人授官,多是各部、司的低級官員和各地知縣。但所授知縣也是授一些簡缺的知縣,三年任期結束,考核優異者再調同州較重要的縣任知縣,這樣一步一步往上升遷。
而邕縣在天子腳下,隸屬燕京城治下,是燕京城北上的必經之路,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縣城,比之偏遠窮困地方的州府都還要好許多。
</br>
這樣就說得通了。
邕縣,傅芷璿默念了一番這兩個字,三叔公特意避開燕京城府衙,跑到幾十裏外的地方狀告她,必是有所依仗。
不過也無妨,她行的正坐得端,問心無愧,天子腳下,一縣縣令不敢,也不能一手遮天,大不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罷了,有何所懼。
想通這個關節,傅芷璿淡然一笑,從容不迫地對米管家說:“你來得正好,昨日送到範家的禮,他們又換了個花樣退回來了,你先帶回去吧。等你家公子回來了,再派個人來知會我一聲,到時候我再到府上與苗公子詳談此事。”
第116章
打發走了米管家, 傅芷璿並未在家幹等苗錚的消息。她帶著聞方出了門,直奔府衙後門而去。
以一介婦人之身, 連在府衙吃了幾門官司, 傅芷璿也算府衙的老熟人了,不少衙役都認得她。瞧見她,守門的老衙役還笑嗬嗬地調侃了她一句:“你又打算狀告誰?走錯門了, 咱們後門不辦案。”
傅芷璿提起手裏的燒酒和燒雞晃了晃,含笑說道:“大叔說笑了,叨擾了許多次, 傅氏過意不去,請大家喝點酒。”
在把燒雞和燒酒遞上去同時,不動聲色地塞了一塊銀子給那老衙役。
掂著手裏分量不輕的銀子,老衙役臉上的笑容更燦爛了:“傅夫人,你要我幫何忙?事先說清楚, 違反律法, 不仁不義的事我可不幹。”
傅芷璿笑了:“大叔說笑了,小婦人是個本分人,素來安分守己,怎會做那不法之事。今日過來, 是有一事要向府衙的經歷大人請教。但小婦人與經歷大人素不相識, 還請大叔幫個忙,搭根線。事成之後,小婦人還有重謝。”
老衙役握著手裏的銀子,很是心動, 心想,不過傳個話罷了,成了又能拿一筆銀子,不成,也沒甚損失的。
“好,你稍等,我去給你問問經歷大人。”
傅芷璿指了指府衙斜對麵的一個茶樓,笑著說:“請你轉告經歷大人,小婦人在雲集茶樓等他,請他過來一聚。”
那老衙役點頭,彎著腰,走進了府衙。
傅芷璿與聞方去了茶樓,靜靜地等著。
過了大約半盞茶的功夫,經歷都還沒來。聞方探頭往外瞅了一眼,拱手道:“夫人,不過是個縣令罷了,還是讓小人去找……”
“不。”傅芷璿伸手製止了他,“你也說了,不過是個縣令罷了,何須勞動他。你不必擔心,經歷會過來的,剛才那衙役可不是普通人,他在府衙做了三十年,資歷極深,這個麵子,經歷還是要給的。”
果然,她才說完,門外就響起了腳步聲,緊接著,一個穿著灰色短打的夥計笑眯眯地把人領了進來:“這位爺,傅夫人在這裏等你。”
經歷一擺手,示意他下去,然後大步走了進來,看著傅芷璿:“你就是傅氏?找我何事?”
他看起來快四十了,長得有些矮小,身上藍色的長衫已經洗得發白,麵色黑黃,眼尾下耷,鬢角泛白,一臉的鬱鬱不得誌之相。
經歷主管收發、校注和文書,是個不入流的小吏,多由名落孫山,出身貧寒的讀書人擔任。
想必這位府經歷也曾有過一番雄心壯誌,但卻沒能一路高歌,金榜題名,最後為生計所迫,不得不放棄學業,來做這樣一個瑣碎、刻板的活計。跟她爹的一輩子極其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她爹已經看開了,而這位經歷大人還處在自艾自憐中。
傅芷璿心裏有了計較,站起身,朝他福身行禮,然後笑盈盈地邀請道:“經歷大人請坐,小婦人今兒特意請大人過來,是有一事求教。”
所謂伸手不打笑臉,經歷瞥了傅芷璿一眼,坐到她對麵:“何事?”
傅芷璿不答,沖聞方使了一記眼色。
聞方立即拿著一個黃花梨木所做的小匣子上前,放到傅芷璿的麵前。
傅芷璿按住匣子,輕輕往對麵一推,直到匣子移動到經歷的麵前才停下。
“我想知道邕縣縣令的來歷,行事風格,若有案例自是更好。這是報酬。”
經歷瞥了她一眼:“你打聽這個做什麽?”
傅芷璿雙手擺在桌上,目光含笑,不答,而是朝他點了點頭,示意他打開匣子。
經歷看著麵前這個巴掌大,三寸高的匣子,心生疑惑,躊躇片刻,終是沒抵擋住心中的好奇,伸出手,打開了匣子。
匣子裏放置著一本有些破皮的書,但經歷看了卻兩眼放光,如獲至寶:“《鄭公文集》,你從哪兒得來?”
鄭公,單名一個鴻字,乃前朝巨儒,廣收門徒,著書立說,闡經釋意,在讀書人中聲望甚高。他所著之書卷,也被廣大學子奉為經典,不過因為朝代更替,戰亂不止,這些書卷多遺失,存世不多。因而更顯珍貴,尤其是對後世把鄭公奉為佳臬的讀書人。
“這是家父年輕時所得,後來因為屢試不第,家父去了工部柴碳司任職,這書便被束之高閣了。聽聞大人好讀書,未免明珠蒙塵,小婦人便向父親討得此物,贈與大人,也好過讓此書繼續丟在角落裏生蟲腐爛的好。”她這番話虛虛實實,卻極大地討好了這位經歷。
同樣懷才不遇,同樣屢試不中,同樣汲汲營營,相似的遭遇勾起了這位經歷的同理心,他按住《鄭公文集》上的褶皺,看向傅芷璿的目光變得柔和了一些:“你為何要打聽邕縣縣令的來歷?”
傅芷璿見他態度緩和,也不隱瞞,把三叔公狀告她的事說了一遍,當然,她也在話語中有意無意地澄清了自己。
經歷雖然在官場上沒什麽建樹,但到底是在府衙混了這麽幾年,聽完傅芷璿的話,就明白了她的顧慮:“你是擔心那個三叔公他們買通了邕縣縣令,會對你不利?”
傅芷璿沒有直接回答他這個問題,隻是說:“邕縣離京城有五六十裏地,我一個婦道人家被狀告,總是有些擔心的,因而想先弄清楚狀況,免得出了什麽岔子。”
經歷小心翼翼地把那本《鄭公文集》放進盒子裏,蓋上後,握在掌心:“你的禮物我也不能白拿了。邕縣縣令姓丘,單名一個瑜字,靖元元年的進士,同年被授予邕縣縣令一職。”
靖元元年,也就是前年的事,一高中就被授予邕縣縣令,隻怕這人來歷不淺。
本朝的科舉製度沿襲前朝,變動不大,同進士,也就是前三甲一般授官進入翰林院擔任修纂、編修。餘下的人授官,多是各部、司的低級官員和各地知縣。但所授知縣也是授一些簡缺的知縣,三年任期結束,考核優異者再調同州較重要的縣任知縣,這樣一步一步往上升遷。
而邕縣在天子腳下,隸屬燕京城治下,是燕京城北上的必經之路,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縣城,比之偏遠窮困地方的州府都還要好許多。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