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損兌法靈蓍[1]。損兌者,機危[2]之決也。事有適然,物有成敗。機危之動,不可不察。故聖人以無為待有德,言察辭合於事[3]。兌者,知之也[4]。損者,行之也。損之說之,物有不可者,聖人不為辭也。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辭不煩[5]而心不虛,誌不亂而意不邪。當其難易,而後為之謀,自然之道以為實。圓者不行,方者不止[6],是謂“大功”。益之損之,皆為之辭。用分威散勢之權,以見其兌威其機危,乃為之決。故善損兌者,譬若決水於千仞之堤,轉圓石於萬仞之溪。而能行此者,形勢不得不然也。
注釋
[1]靈蓍:蓍,草名,古人常以其莖作占卜之用。
[2]機危:同“機微”,細微,常指細微的征兆。
[3]合於事:核對某種事物。
[4]兌者,知之也:兌能增長知識,加深認識。
[5]辭不煩:辭要簡單而得要領。
[6]圓者不行,方者不止:如果施展巧妙的計謀,即使圓形物也不轉動,四角物也不停止,所以能打破對方的一切計謀。圓者、方者指計謀。
譯文
要知道事物的損兌吉凶,可以效法靈蓍變化之法。所謂“損兌”,是一種微妙的判斷。有些事在一定情況下很合乎現實,有些事會有成有敗。那些微妙的變化,不可不細察。所以,聖人以無為之治對待有德之治,他的一言一行都要合乎事物變化的發展。所謂“兌”,就是以心眼觀察外物。所謂“損”,就是排除不利而行之。如果對其減抑,對其說解,事情仍不順利發展變化,聖人也不會講明道理。因此聰明人不以自己的言論排斥他人的言論,辭應簡明,而心中充滿自信,意誌不亂心無邪念。遇事根據其難易程度,然後進行謀劃,而順應事物的客觀規律則是其根本。(現實中)圓的計謀實施不利,方的謀略就無法停止,這就是大功告成的前提。不論是增益其辭,還是減損其辭,都可以言之成理。用分散實力的權謀,就要發現增加威力之後所顯示的危機,並做出決斷。所以善於掌握損益變化的人,就像在千丈的大堤上決堤,又如在萬仞山穀中轉動圓石,運用自如。而之所以能這樣做的原因,是形勢變化的結果。
鬼穀錦囊
本篇主要指出了觀察分析問題的原則。“兌”就是能夠用心、眼來觀察外物的人;“損”就是能夠排除不利而行之。“損兌”是一種微妙的判斷,即便是最微小的變化,也不可不細察。
延伸閱讀
當外界不讚同你的說辭時,聖人也不會強加自己的意見進行辯解,智慧之人不會因為自己的主張而排斥他人的主張,因此能夠做到保持心靜而思不亂,堅定誌向而不被其動搖。
呂布是三國時期以勇著稱的戰將,但是由於他屢屢更換門庭,認賊做父,終而死於非命。呂布被擒,表麵上死於曹操之手,而實際上死於劉備之言。
當時,劉備占據了徐州,但呂布卻乘劉備部將張飛的一時疏忽,襲占了劉備這個根據地。劉備勢弱,隻好逃駐小沛。表麵上雖仍與呂布和好如初,但無時無刻不惦記著報仇。曹操一向愛才,早有收降呂布之心,他素知呂布驍勇善戰,武藝天下無雙,劉、關、張曾經三戰呂布,也隻打了個平手。呂布雖然武藝高強,為人卻苟且貪生。當他被綁到帳前時,便有意試探地說:“縛得太緊了,請稍鬆一點。”曹操回答說:“一點都不緊。”呂布卻對他說:“你所顧慮的不過是我,如果有我輔佐你,天下何愁不定。”一句話正中曹操的心思,便有寬免收用之意。這時,呂布見劉備立在曹操身邊,又懇求劉備能替他說句好話。可惜他萬萬沒有想到,就在他生死關頭的那一刻,劉備隻慢悠悠地說了一句話,便結束了他的生命。劉備對曹操說:“難道您不知道呂布是怎樣服侍建陽和董卓的嗎?”劉備的話立刻提醒了曹操。當初呂布曾是丁建陽的部下和義子,他投靠董卓時,就親手殺了義父丁建陽。後來為爭貂嬋,呂布又殺掉第二個義父董卓。於是曹操立刻命令刀斧手把呂布推出斬首。
劉備進言斬呂布,既為自己報了奪地之仇,又避免曹操收降呂布為大將而增強勢力,可謂一舉兩得。劉備的成功之處就是觀察呂布的短處,暗中利用這些事情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考察是識別和衡量一個人能否擔當重任的手段和方法。作為領導者,必須學會從外到內去認識人的本質,也就是從外在的容貌、神色、聲音、舉止等觀察其內在的心聲。隻要加強自己分析事物的能力,處處留心觀察,就能練就一雙辨別人才的“火眼金睛”。
損兌法靈蓍[1]。損兌者,機危[2]之決也。事有適然,物有成敗。機危之動,不可不察。故聖人以無為待有德,言察辭合於事[3]。兌者,知之也[4]。損者,行之也。損之說之,物有不可者,聖人不為辭也。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辭不煩[5]而心不虛,誌不亂而意不邪。當其難易,而後為之謀,自然之道以為實。圓者不行,方者不止[6],是謂“大功”。益之損之,皆為之辭。用分威散勢之權,以見其兌威其機危,乃為之決。故善損兌者,譬若決水於千仞之堤,轉圓石於萬仞之溪。而能行此者,形勢不得不然也。
注釋
[1]靈蓍:蓍,草名,古人常以其莖作占卜之用。
[2]機危:同“機微”,細微,常指細微的征兆。
[3]合於事:核對某種事物。
[4]兌者,知之也:兌能增長知識,加深認識。
[5]辭不煩:辭要簡單而得要領。
[6]圓者不行,方者不止:如果施展巧妙的計謀,即使圓形物也不轉動,四角物也不停止,所以能打破對方的一切計謀。圓者、方者指計謀。
譯文
要知道事物的損兌吉凶,可以效法靈蓍變化之法。所謂“損兌”,是一種微妙的判斷。有些事在一定情況下很合乎現實,有些事會有成有敗。那些微妙的變化,不可不細察。所以,聖人以無為之治對待有德之治,他的一言一行都要合乎事物變化的發展。所謂“兌”,就是以心眼觀察外物。所謂“損”,就是排除不利而行之。如果對其減抑,對其說解,事情仍不順利發展變化,聖人也不會講明道理。因此聰明人不以自己的言論排斥他人的言論,辭應簡明,而心中充滿自信,意誌不亂心無邪念。遇事根據其難易程度,然後進行謀劃,而順應事物的客觀規律則是其根本。(現實中)圓的計謀實施不利,方的謀略就無法停止,這就是大功告成的前提。不論是增益其辭,還是減損其辭,都可以言之成理。用分散實力的權謀,就要發現增加威力之後所顯示的危機,並做出決斷。所以善於掌握損益變化的人,就像在千丈的大堤上決堤,又如在萬仞山穀中轉動圓石,運用自如。而之所以能這樣做的原因,是形勢變化的結果。
鬼穀錦囊
本篇主要指出了觀察分析問題的原則。“兌”就是能夠用心、眼來觀察外物的人;“損”就是能夠排除不利而行之。“損兌”是一種微妙的判斷,即便是最微小的變化,也不可不細察。
延伸閱讀
當外界不讚同你的說辭時,聖人也不會強加自己的意見進行辯解,智慧之人不會因為自己的主張而排斥他人的主張,因此能夠做到保持心靜而思不亂,堅定誌向而不被其動搖。
呂布是三國時期以勇著稱的戰將,但是由於他屢屢更換門庭,認賊做父,終而死於非命。呂布被擒,表麵上死於曹操之手,而實際上死於劉備之言。
當時,劉備占據了徐州,但呂布卻乘劉備部將張飛的一時疏忽,襲占了劉備這個根據地。劉備勢弱,隻好逃駐小沛。表麵上雖仍與呂布和好如初,但無時無刻不惦記著報仇。曹操一向愛才,早有收降呂布之心,他素知呂布驍勇善戰,武藝天下無雙,劉、關、張曾經三戰呂布,也隻打了個平手。呂布雖然武藝高強,為人卻苟且貪生。當他被綁到帳前時,便有意試探地說:“縛得太緊了,請稍鬆一點。”曹操回答說:“一點都不緊。”呂布卻對他說:“你所顧慮的不過是我,如果有我輔佐你,天下何愁不定。”一句話正中曹操的心思,便有寬免收用之意。這時,呂布見劉備立在曹操身邊,又懇求劉備能替他說句好話。可惜他萬萬沒有想到,就在他生死關頭的那一刻,劉備隻慢悠悠地說了一句話,便結束了他的生命。劉備對曹操說:“難道您不知道呂布是怎樣服侍建陽和董卓的嗎?”劉備的話立刻提醒了曹操。當初呂布曾是丁建陽的部下和義子,他投靠董卓時,就親手殺了義父丁建陽。後來為爭貂嬋,呂布又殺掉第二個義父董卓。於是曹操立刻命令刀斧手把呂布推出斬首。
劉備進言斬呂布,既為自己報了奪地之仇,又避免曹操收降呂布為大將而增強勢力,可謂一舉兩得。劉備的成功之處就是觀察呂布的短處,暗中利用這些事情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考察是識別和衡量一個人能否擔當重任的手段和方法。作為領導者,必須學會從外到內去認識人的本質,也就是從外在的容貌、神色、聲音、舉止等觀察其內在的心聲。隻要加強自己分析事物的能力,處處留心觀察,就能練就一雙辨別人才的“火眼金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