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1],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2]。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3]。為小無內,為大無外[4]。益損、去就、倍反[5],皆以陰陽禦其事。陽動而行,陰止而藏;陽動而出,陰隨而入。陽還終始,陰極反陽[6]。以陽動者,德相生也;以陰靜者,形相成也。以陽求陰,苞以德也;以陰結陽,施以力也;陰陽相求,由捭闔也。此天地陰陽之道,而說人之法也,為萬事之先,是謂“圓方之門戶”[7]。
注釋
[1]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或開啟或閉藏,都以陰陽之道試行。
[2]無所不入,無所不可:入,進入,與“出”相對。可,可以。這裏指沒有不可以的地方,沒有不成功的事情。
[3]可以說天下:可以說服天下。
[4]為小無內,為大無外:做小事沒有“內”的界限,做大事沒有“外”的疆界。
[5]倍反:背叛或複歸。
[6]陽還終始,陰極反陽:陰陽相生,它們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7]圓方之門戶:圓方即方圓,所謂“天圓地方”的簡稱,天地的代稱,也是宇宙對立統一的標誌。圓方之門戶,指決定事理矛盾兩方麵相互製約、相互轉化的關鍵。
譯文
關於開放和封閉的規律都要從陰陽兩方麵來理解。因此,從陽的方麵來遊說就為人指明崇高的理想,而從陰的方麵來遊說則向人灌輸卑小的目標。用卑下來求索微小,以崇高來求索博大。如果運用這個原則來遊說,那麽一定開合有度、縱橫自如,也就沒有不可以去的地方,也沒有什麽是辦不成的。用這個道理,可以說服一人一家,可以說服一邦一國,還可以說服整個天下。要做小事的時候沒有“內”的界限;要做大事的時候沒有“外”的疆界。所有的損害和補益,離去和接近、背叛和歸附等等,都是運用陰、陽的變化來駕馭的。陽的方麵運動前進時,陰的方麵就會靜止、隱藏。陽的方麵活動而顯出時,陰的方麵就會隨之潛入。陽的方麵環行於終點和開端時,陰的方麵到了極點就會反歸為陽。在“陽”的活躍中道德就會與之相生;在“陰”的安靜中,有力相助,自有形勢。所以,用“陽”來求得“陰”,就要用道德來包容;用“陰”來求得“陽”,就要施用力量。陰陽之氣相追求,是依據開啟和關閉的原則。這是天地陰陽之道,也是遊說他人的基本方法,是各種事物的先導,是領悟遊說以及一切事理的根本途徑。
鬼穀錦囊
生活中向人示弱,可以小忍而不亂大謀;工作中向人示弱,可以收斂觸角、蓄勢待發;強者示弱,可以展示出虛懷若穀、胸襟廣闊;弱者示弱,可以積蓄實力、厚積薄發。
示弱並不是妥協和倒下,更不是懦弱,而是一種理智和“小不忍則亂大謀”的智慧,是為了更好、更堅定地站立。人生是一個艱難的旅程,絕不會風平浪靜、一帆風順,不可能達到“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境界,所以我們必須懂得適時和及時地揚帆和收帆,以避免被風浪吞沒,安全地抵達彼岸。
延伸閱讀
“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本章主要講采取捭闔手段,必須從陰陽兩方麵來理解和實踐,如此一來,就沒有什麽辦不成的事了。
為了求得更大的發展目標,而暫時示弱於人便是這種智慧最突出的一種體現。
曆史上有很多典故可以說明這一點:韓信能忍胯下之辱,遂成一代名將;勾踐臥薪嚐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方能洗刷恥辱,複國興邦;藺相如不與廉頗爭鋒,才有“將相和”的千古美名;鄧小平“三起三落”,終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成就千秋偉業……百折不撓、寧死不屈確實是令人欽佩的美德和品性,但麵對強大的對手,若無取勝的機會,卻一味地勇往直前,就會陷入被動,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傷害甚至犧牲。如果適時示弱,可以避其鋒芒,迷惑對手,得以養精蓄銳,然後等待時機反戈一擊,才能能出奇製勝。
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1],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2]。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3]。為小無內,為大無外[4]。益損、去就、倍反[5],皆以陰陽禦其事。陽動而行,陰止而藏;陽動而出,陰隨而入。陽還終始,陰極反陽[6]。以陽動者,德相生也;以陰靜者,形相成也。以陽求陰,苞以德也;以陰結陽,施以力也;陰陽相求,由捭闔也。此天地陰陽之道,而說人之法也,為萬事之先,是謂“圓方之門戶”[7]。
注釋
[1]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或開啟或閉藏,都以陰陽之道試行。
[2]無所不入,無所不可:入,進入,與“出”相對。可,可以。這裏指沒有不可以的地方,沒有不成功的事情。
[3]可以說天下:可以說服天下。
[4]為小無內,為大無外:做小事沒有“內”的界限,做大事沒有“外”的疆界。
[5]倍反:背叛或複歸。
[6]陽還終始,陰極反陽:陰陽相生,它們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7]圓方之門戶:圓方即方圓,所謂“天圓地方”的簡稱,天地的代稱,也是宇宙對立統一的標誌。圓方之門戶,指決定事理矛盾兩方麵相互製約、相互轉化的關鍵。
譯文
關於開放和封閉的規律都要從陰陽兩方麵來理解。因此,從陽的方麵來遊說就為人指明崇高的理想,而從陰的方麵來遊說則向人灌輸卑小的目標。用卑下來求索微小,以崇高來求索博大。如果運用這個原則來遊說,那麽一定開合有度、縱橫自如,也就沒有不可以去的地方,也沒有什麽是辦不成的。用這個道理,可以說服一人一家,可以說服一邦一國,還可以說服整個天下。要做小事的時候沒有“內”的界限;要做大事的時候沒有“外”的疆界。所有的損害和補益,離去和接近、背叛和歸附等等,都是運用陰、陽的變化來駕馭的。陽的方麵運動前進時,陰的方麵就會靜止、隱藏。陽的方麵活動而顯出時,陰的方麵就會隨之潛入。陽的方麵環行於終點和開端時,陰的方麵到了極點就會反歸為陽。在“陽”的活躍中道德就會與之相生;在“陰”的安靜中,有力相助,自有形勢。所以,用“陽”來求得“陰”,就要用道德來包容;用“陰”來求得“陽”,就要施用力量。陰陽之氣相追求,是依據開啟和關閉的原則。這是天地陰陽之道,也是遊說他人的基本方法,是各種事物的先導,是領悟遊說以及一切事理的根本途徑。
鬼穀錦囊
生活中向人示弱,可以小忍而不亂大謀;工作中向人示弱,可以收斂觸角、蓄勢待發;強者示弱,可以展示出虛懷若穀、胸襟廣闊;弱者示弱,可以積蓄實力、厚積薄發。
示弱並不是妥協和倒下,更不是懦弱,而是一種理智和“小不忍則亂大謀”的智慧,是為了更好、更堅定地站立。人生是一個艱難的旅程,絕不會風平浪靜、一帆風順,不可能達到“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境界,所以我們必須懂得適時和及時地揚帆和收帆,以避免被風浪吞沒,安全地抵達彼岸。
延伸閱讀
“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本章主要講采取捭闔手段,必須從陰陽兩方麵來理解和實踐,如此一來,就沒有什麽辦不成的事了。
為了求得更大的發展目標,而暫時示弱於人便是這種智慧最突出的一種體現。
曆史上有很多典故可以說明這一點:韓信能忍胯下之辱,遂成一代名將;勾踐臥薪嚐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方能洗刷恥辱,複國興邦;藺相如不與廉頗爭鋒,才有“將相和”的千古美名;鄧小平“三起三落”,終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成就千秋偉業……百折不撓、寧死不屈確實是令人欽佩的美德和品性,但麵對強大的對手,若無取勝的機會,卻一味地勇往直前,就會陷入被動,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傷害甚至犧牲。如果適時示弱,可以避其鋒芒,迷惑對手,得以養精蓄銳,然後等待時機反戈一擊,才能能出奇製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