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八月初五這一天,王家跟何家都忙碌起來。隻聽得王家大院一陣鞭炮響,數十人的迎親隊伍走出王家大院的大門,在芷陽大街上形成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走在最前麵的人提著宮燈,快嘴媒婆笑嘻嘻地走在第二位,四位轎夫抬著花轎悠哉遊哉富有節奏地向前邁著步子,英俊瀟灑的王昌齡緊隨在後麵。接著是敲鑼打鼓吹嗩呐的樂隊,後麵是十多位挑夫挑著男家送給女方的禮服、首飾、化妝用品,還有酒、豬肉、雞鴨鵝等家禽、糖果糕點等等。
芷陽大街上的居民全都走出門外,站在大街兩旁觀看這熱鬧陣張。所有的人都把羨慕的目光投向緊隨在花轎後麵的那位英俊瀟灑的後生,那位大名鼎鼎的灞上才子王昌齡。
現在迎親隊伍已經到了何家大院的門口,按照當地風俗,何家把大門關著。走在迎親隊伍最後麵的那位挑著筐子的人迅速走到前麵,點燃鞭炮。何家人聽到鳴炮聲,打開大門,立即有許多人走出門外,通過一番清點,所帶禮物與何家送去的禮物清單基本上相合,於是何家人接下擔子挑進何家,迎親隊伍被何家的“編客師”帶到正院中堂接受接待。花轎被送往何家祠堂過夜。
芙蓉在這一天也很忙,幾位舅媽姑姑忙著給芙蓉化妝梳頭、戴花、穿新衣服、新鞋子,指導伴娘在明天到了王家應該注意哪些規矩,給伴娘介紹一些應對各種場麵的經驗。由於伴娘是芙蓉十五歲的表妹杏兒,還沒有這方麵的經驗,又怕羞,所以幾位舅媽姑姑對伴娘杏兒作了反反複複的交代。
在鬧鬧哄哄中時間過得快,眨眼間就到了下午,“編客師”大聲叫喊著開席了,客人們紛紛從各個地方的房間、走廊、過道和角角落落走出,選好自己覺得合適的席位,邀好自己覺得合適的酒伴坐好,等待著端盤倌出席。由於何家是芷陽村有名的大戶,客人自然很多,除了來自洛陽的舅舅家親戚和姑姑家親戚,還有來自太原、下邽、周至、藍田以及灞上一帶的親戚朋友、世交故舊,加上芷陽村的本家以及交往密切的鄰居,上桌的不下三四百人。這一下,整個何家大院真的沸騰了。
天漸漸黑下來,好在初五這天已經有了月光,大部分來自灞上一帶的親友和芷陽村的鄰居們都已經酒醉飯飽離開何家,隻有極少部分號稱“酒鬼”的人們還點著蠟燭在堅持著酒量的比拚,此起彼伏的一陣陣吆喝聲夾雜著“全福壽高升兩家好”等叫聲,酒鬼們陶醉於在五個指頭間的鬥智,這五個指頭間的智鬥在整個大唐天下無一例外地叫著“劃拳”或者“猜拳”。
第二天早上,人們都需要早早起來,因為有許多事要做。第一件事是芙蓉要“出閨”,“出閨”的時間是早已由命相先生選定了的,一般都選在寅時和卯時,芙蓉出閨的時間是選在寅時,離天亮還有一段時間。
接下來是為芙蓉舉辦“留念飯”,所謂“留念飯”就是專門為芙蓉設筵席,並邀請芙蓉的至親至友都要相陪,也稱為“辭親酒”。席間,親友臨別贈言,父母告訴女兒一些為人處世之道。不過是怎樣孝順公婆,怎麽樣對郎君彬彬有禮,說得芙蓉憋了一肚子笑。但是更令芙蓉高興的是,這些參加吃“留念飯”的人都拿出黃澄澄的金子、白花花的銀子,放進芙蓉的衣袋裏,這一下好,芙蓉帶著滿口袋的金銀走進王家的洞房,然後把這些金銀作為自己的私房錢藏在一個連昌齡哥也不知道的地方。
散席以後,芙蓉被叫到房裏“哭嫁”。但是芙蓉對哭嫁不感興趣,芙蓉想,我心裏都幸福死了,有什麽哭的?眼淚能夠流出來麽?但是舅媽和姑姑都做了示範,原來不必要流淚,隻是按照一定的韻律唱,實際上是唱“哭嫁歌”,芙蓉勉強跟著舅媽和姑姑唱了幾句,這哭嫁就算過去了。
王家催親的鞭炮響起來了,芙蓉的兩個弟弟已經被叫到姐姐的閨房門前,按照規矩,新娘在離開閨房到上花轎這一段路不能踩在地上,必須由娘家親生兄弟背著,現在就該兩個弟弟的其中一人來背姐姐。兄弟倆互相推辭著,還是媽媽做了決定,由水華背姐姐,因為兩兄弟雖然是雙胞胎,但是水華先落地,所以水華是哥哥,應該由哥來背姐姐,水華沒有話說了。
隨著何家的接應鞭炮響起,芙蓉已經披上“露水衣服”(防止身上沾上露水的衣服)被弟弟水華背了起來,霎時間,芙蓉的胸部被牢牢地貼在水華的背上,一種難言的姐弟情在芙蓉的心中湧起,芙蓉的心中頓時湧起一股酸酸的滋味,因為芙蓉明白,從此以後,這兩個在一起朝夕相處的弟弟就隻能作為親戚來往了。但是此時不由得芙蓉多想,伴娘和快嘴媒婆在身旁扶著芙蓉,姑姑替芙蓉打著傘,王家的接親媒人提著一對活雞在前領路。芙蓉的後麵緊跟著挑盒擔的主婚人,還有拿扁擔和木杠準備挑筐子和抬櫃子的青壯勞力及轎夫。
現在芙蓉已經被水華背到大門外的花轎旁邊,由於花轎附近都鋪上了地毯,芙蓉可以站在地毯上。仔仔細細地把花轎端詳一番。
這頂稱為龍鳳轎的花轎,比芙蓉高出兩三尺,寬三尺有餘,深四尺左右。轎頂均勻地插著大紅芙蓉花,芙蓉看著那些芙蓉花,臉上現出羞澀的紅暈。轎身兩則雕刻了身形各異的十八條龍和十八隻鳳,還有栩栩如生的麒麟送子、仙女拜壽等象征吉祥的各種圖案、人物,轎身的圍欄、花板、立柱上都貼滿金箔,使整頂轎子顯得金光燦燦、氣派不凡。
芙蓉看著花轎,心情激動,從一個純情少女到做新娘坐花轎,這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重大變化,也是一生榮耀幸福從此開始的象征,這是女人一生中最偉大最幸福的時刻。
芙蓉已經被扶著進入花轎,隨著轎夫們一聲呐喊:“起轎!”鞭炮聲、喇叭聲、鑼鼓聲一齊響起,人群像潮水般上路了。
長長的迎親隊伍行走在芷陽大街上,花轎所到之處,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夾道看熱鬧的觀眾爭著向新娘要喜糖,新娘拋糖果、花生讓眾人哄搶。
現在花轎已經到了王家大院的門前,隨著一片禮炮、鑼鼓聲、哄笑聲,新郎王昌齡親自扶新娘下轎,踏上鋪在地上的象征傳宗接代的青條被,兩條相互交替,一直踏入堂屋,由伴娘牽引與新郎在香案前拜堂。然後來到洞房的門口,新娘被送入洞房,圍觀的小孩蜂湧而入,有人專門負責給孩子們散發糖果、象征早生貴子的紅棗、花生、百子百孫的柏籽。孩子們邊吃糖果邊把柏籽就往新娘的臉上拋,引來陣陣笑聲。
在如潮的鬧聲中酒宴開始了,昨天何家的熱鬧今天在王家重演,整個何家大院處在沸騰之中,由說話聲、笑聲、杯盤碰撞聲、吆喝聲組成的聲浪一直延續到深夜。
鬧洞房是年輕人逗樂子的最好時機,所有的年輕人都絕不放過這一機會。王昌齡跟芙蓉已經做好了充分心理準備,不管大家施出什麽花樣,新郎新娘隻能夠百依百順,這新婚之夜的鬧洞房一定要讓大家玩個痛痛快快。
所有參加鬧洞房的人都心中明白,要在鬥智這方麵難住這一對新郎新娘是不可能的,比如猜謎語、講一些四言八句或者編造一兩個好笑的小故事,對於這一對新郎新娘似乎太容易。但是,要說想出一些辦法整一整這一對智力超群的新郎新娘,在這些鬧洞房的人群中卻大有人在。
能夠難住新郎新娘的高招很自然地想出來了,當新郎新娘已經做完了吃“連心糖”的動作,一個青年女子拿出一個線球,讓另一個人從線球上拉出一段線,在線的端點上係上一個連圈糖,然後用一個丈多長的杆子把線挑起來,讓那個圈圈糖從高處往下垂至比人略高的地方,這時候,讓新郎新娘張開嘴巴把圈圈糖咬住,一定要把糖咬住才算過關,這一下好,新郎新娘為了咬住那個懸在空中的圈圈糖,被拉線人戲弄得團團轉,遊戲進入一個無比熱烈的高潮階段。
新郎新娘被已經被大家整得氣喘籲籲,但是另一個節目又來了。兩個後生抬著一根長木條,兩端用凳子擱起來,要求新郎新娘互相攙扶著從木條上走過去。這個遊戲很有意義,表明夫妻二人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互相護持互相關心。但是由於木條的滾動,新郎新娘幾次被摔落下來,惹得大家一陣陣哄堂大笑,當然人們不會讓他們跌倒。接著要求新郎把新娘橫躺著抱起來,王昌齡抱著芙蓉,從那木條上顫顫巍巍地走了幾次都被摔下來,當然每一次都被人們接住而沒有跌倒在地,人們的肚子都笑痛了,紛紛摟住肚子叫“哎喲”……
人們終於筋疲力盡地回到了自己的住房,“酒鬼”們也被人們扶著進入自己的寢房。王家大院經過一天的鬧騰終於安靜下來了。
王昌齡和芙蓉將新房略加整理,迫不及待地閂了房門。他們現在要做什麽,讀者朋友們都應該知道,也許讀者朋友希望鄙人寫得細一些,鄙人可以告訴讀者朋友,鄙人不能對一對新婚夫妻在新房裏的第一夜有太細的描寫。而且對這方麵做太細的描寫容易被正人君子們嗤之以鼻甚至加以斥責,所以這方麵就靠讀者朋友自己去加以大膽想象了。但是有一點鄙人得說明以下,在小說家的筆下,曾經有許許多多關於新婚之夜男女雙方互相考驗對方貞操的故事,但是鄙人要告訴讀者朋友,這許許多多的故事跟王昌齡與芙蓉這一對新人毫不相幹,見鬼去吧!考驗什麽貞操,解決難耐的饑渴最要緊!
第二天清晨,芙蓉從朦朦朧朧中醒過來,借著從窗戶射進來的微曦清清楚楚地看到,昌齡哥那頎長健壯的身軀完完全全暴露在芙蓉的麵前。芙蓉發了一會呆,把昌齡哥輕輕推推,發現昌齡哥還睡得很沉,於是芙蓉就利用這個機會把王昌齡的身體作仔仔細細的觀賞。
芷陽大街上的居民全都走出門外,站在大街兩旁觀看這熱鬧陣張。所有的人都把羨慕的目光投向緊隨在花轎後麵的那位英俊瀟灑的後生,那位大名鼎鼎的灞上才子王昌齡。
現在迎親隊伍已經到了何家大院的門口,按照當地風俗,何家把大門關著。走在迎親隊伍最後麵的那位挑著筐子的人迅速走到前麵,點燃鞭炮。何家人聽到鳴炮聲,打開大門,立即有許多人走出門外,通過一番清點,所帶禮物與何家送去的禮物清單基本上相合,於是何家人接下擔子挑進何家,迎親隊伍被何家的“編客師”帶到正院中堂接受接待。花轎被送往何家祠堂過夜。
芙蓉在這一天也很忙,幾位舅媽姑姑忙著給芙蓉化妝梳頭、戴花、穿新衣服、新鞋子,指導伴娘在明天到了王家應該注意哪些規矩,給伴娘介紹一些應對各種場麵的經驗。由於伴娘是芙蓉十五歲的表妹杏兒,還沒有這方麵的經驗,又怕羞,所以幾位舅媽姑姑對伴娘杏兒作了反反複複的交代。
在鬧鬧哄哄中時間過得快,眨眼間就到了下午,“編客師”大聲叫喊著開席了,客人們紛紛從各個地方的房間、走廊、過道和角角落落走出,選好自己覺得合適的席位,邀好自己覺得合適的酒伴坐好,等待著端盤倌出席。由於何家是芷陽村有名的大戶,客人自然很多,除了來自洛陽的舅舅家親戚和姑姑家親戚,還有來自太原、下邽、周至、藍田以及灞上一帶的親戚朋友、世交故舊,加上芷陽村的本家以及交往密切的鄰居,上桌的不下三四百人。這一下,整個何家大院真的沸騰了。
天漸漸黑下來,好在初五這天已經有了月光,大部分來自灞上一帶的親友和芷陽村的鄰居們都已經酒醉飯飽離開何家,隻有極少部分號稱“酒鬼”的人們還點著蠟燭在堅持著酒量的比拚,此起彼伏的一陣陣吆喝聲夾雜著“全福壽高升兩家好”等叫聲,酒鬼們陶醉於在五個指頭間的鬥智,這五個指頭間的智鬥在整個大唐天下無一例外地叫著“劃拳”或者“猜拳”。
第二天早上,人們都需要早早起來,因為有許多事要做。第一件事是芙蓉要“出閨”,“出閨”的時間是早已由命相先生選定了的,一般都選在寅時和卯時,芙蓉出閨的時間是選在寅時,離天亮還有一段時間。
接下來是為芙蓉舉辦“留念飯”,所謂“留念飯”就是專門為芙蓉設筵席,並邀請芙蓉的至親至友都要相陪,也稱為“辭親酒”。席間,親友臨別贈言,父母告訴女兒一些為人處世之道。不過是怎樣孝順公婆,怎麽樣對郎君彬彬有禮,說得芙蓉憋了一肚子笑。但是更令芙蓉高興的是,這些參加吃“留念飯”的人都拿出黃澄澄的金子、白花花的銀子,放進芙蓉的衣袋裏,這一下好,芙蓉帶著滿口袋的金銀走進王家的洞房,然後把這些金銀作為自己的私房錢藏在一個連昌齡哥也不知道的地方。
散席以後,芙蓉被叫到房裏“哭嫁”。但是芙蓉對哭嫁不感興趣,芙蓉想,我心裏都幸福死了,有什麽哭的?眼淚能夠流出來麽?但是舅媽和姑姑都做了示範,原來不必要流淚,隻是按照一定的韻律唱,實際上是唱“哭嫁歌”,芙蓉勉強跟著舅媽和姑姑唱了幾句,這哭嫁就算過去了。
王家催親的鞭炮響起來了,芙蓉的兩個弟弟已經被叫到姐姐的閨房門前,按照規矩,新娘在離開閨房到上花轎這一段路不能踩在地上,必須由娘家親生兄弟背著,現在就該兩個弟弟的其中一人來背姐姐。兄弟倆互相推辭著,還是媽媽做了決定,由水華背姐姐,因為兩兄弟雖然是雙胞胎,但是水華先落地,所以水華是哥哥,應該由哥來背姐姐,水華沒有話說了。
隨著何家的接應鞭炮響起,芙蓉已經披上“露水衣服”(防止身上沾上露水的衣服)被弟弟水華背了起來,霎時間,芙蓉的胸部被牢牢地貼在水華的背上,一種難言的姐弟情在芙蓉的心中湧起,芙蓉的心中頓時湧起一股酸酸的滋味,因為芙蓉明白,從此以後,這兩個在一起朝夕相處的弟弟就隻能作為親戚來往了。但是此時不由得芙蓉多想,伴娘和快嘴媒婆在身旁扶著芙蓉,姑姑替芙蓉打著傘,王家的接親媒人提著一對活雞在前領路。芙蓉的後麵緊跟著挑盒擔的主婚人,還有拿扁擔和木杠準備挑筐子和抬櫃子的青壯勞力及轎夫。
現在芙蓉已經被水華背到大門外的花轎旁邊,由於花轎附近都鋪上了地毯,芙蓉可以站在地毯上。仔仔細細地把花轎端詳一番。
這頂稱為龍鳳轎的花轎,比芙蓉高出兩三尺,寬三尺有餘,深四尺左右。轎頂均勻地插著大紅芙蓉花,芙蓉看著那些芙蓉花,臉上現出羞澀的紅暈。轎身兩則雕刻了身形各異的十八條龍和十八隻鳳,還有栩栩如生的麒麟送子、仙女拜壽等象征吉祥的各種圖案、人物,轎身的圍欄、花板、立柱上都貼滿金箔,使整頂轎子顯得金光燦燦、氣派不凡。
芙蓉看著花轎,心情激動,從一個純情少女到做新娘坐花轎,這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重大變化,也是一生榮耀幸福從此開始的象征,這是女人一生中最偉大最幸福的時刻。
芙蓉已經被扶著進入花轎,隨著轎夫們一聲呐喊:“起轎!”鞭炮聲、喇叭聲、鑼鼓聲一齊響起,人群像潮水般上路了。
長長的迎親隊伍行走在芷陽大街上,花轎所到之處,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夾道看熱鬧的觀眾爭著向新娘要喜糖,新娘拋糖果、花生讓眾人哄搶。
現在花轎已經到了王家大院的門前,隨著一片禮炮、鑼鼓聲、哄笑聲,新郎王昌齡親自扶新娘下轎,踏上鋪在地上的象征傳宗接代的青條被,兩條相互交替,一直踏入堂屋,由伴娘牽引與新郎在香案前拜堂。然後來到洞房的門口,新娘被送入洞房,圍觀的小孩蜂湧而入,有人專門負責給孩子們散發糖果、象征早生貴子的紅棗、花生、百子百孫的柏籽。孩子們邊吃糖果邊把柏籽就往新娘的臉上拋,引來陣陣笑聲。
在如潮的鬧聲中酒宴開始了,昨天何家的熱鬧今天在王家重演,整個何家大院處在沸騰之中,由說話聲、笑聲、杯盤碰撞聲、吆喝聲組成的聲浪一直延續到深夜。
鬧洞房是年輕人逗樂子的最好時機,所有的年輕人都絕不放過這一機會。王昌齡跟芙蓉已經做好了充分心理準備,不管大家施出什麽花樣,新郎新娘隻能夠百依百順,這新婚之夜的鬧洞房一定要讓大家玩個痛痛快快。
所有參加鬧洞房的人都心中明白,要在鬥智這方麵難住這一對新郎新娘是不可能的,比如猜謎語、講一些四言八句或者編造一兩個好笑的小故事,對於這一對新郎新娘似乎太容易。但是,要說想出一些辦法整一整這一對智力超群的新郎新娘,在這些鬧洞房的人群中卻大有人在。
能夠難住新郎新娘的高招很自然地想出來了,當新郎新娘已經做完了吃“連心糖”的動作,一個青年女子拿出一個線球,讓另一個人從線球上拉出一段線,在線的端點上係上一個連圈糖,然後用一個丈多長的杆子把線挑起來,讓那個圈圈糖從高處往下垂至比人略高的地方,這時候,讓新郎新娘張開嘴巴把圈圈糖咬住,一定要把糖咬住才算過關,這一下好,新郎新娘為了咬住那個懸在空中的圈圈糖,被拉線人戲弄得團團轉,遊戲進入一個無比熱烈的高潮階段。
新郎新娘被已經被大家整得氣喘籲籲,但是另一個節目又來了。兩個後生抬著一根長木條,兩端用凳子擱起來,要求新郎新娘互相攙扶著從木條上走過去。這個遊戲很有意義,表明夫妻二人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互相護持互相關心。但是由於木條的滾動,新郎新娘幾次被摔落下來,惹得大家一陣陣哄堂大笑,當然人們不會讓他們跌倒。接著要求新郎把新娘橫躺著抱起來,王昌齡抱著芙蓉,從那木條上顫顫巍巍地走了幾次都被摔下來,當然每一次都被人們接住而沒有跌倒在地,人們的肚子都笑痛了,紛紛摟住肚子叫“哎喲”……
人們終於筋疲力盡地回到了自己的住房,“酒鬼”們也被人們扶著進入自己的寢房。王家大院經過一天的鬧騰終於安靜下來了。
王昌齡和芙蓉將新房略加整理,迫不及待地閂了房門。他們現在要做什麽,讀者朋友們都應該知道,也許讀者朋友希望鄙人寫得細一些,鄙人可以告訴讀者朋友,鄙人不能對一對新婚夫妻在新房裏的第一夜有太細的描寫。而且對這方麵做太細的描寫容易被正人君子們嗤之以鼻甚至加以斥責,所以這方麵就靠讀者朋友自己去加以大膽想象了。但是有一點鄙人得說明以下,在小說家的筆下,曾經有許許多多關於新婚之夜男女雙方互相考驗對方貞操的故事,但是鄙人要告訴讀者朋友,這許許多多的故事跟王昌齡與芙蓉這一對新人毫不相幹,見鬼去吧!考驗什麽貞操,解決難耐的饑渴最要緊!
第二天清晨,芙蓉從朦朦朧朧中醒過來,借著從窗戶射進來的微曦清清楚楚地看到,昌齡哥那頎長健壯的身軀完完全全暴露在芙蓉的麵前。芙蓉發了一會呆,把昌齡哥輕輕推推,發現昌齡哥還睡得很沉,於是芙蓉就利用這個機會把王昌齡的身體作仔仔細細的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