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舍一夕——又名:四個孩子和一個夜晚
@夜晚
火車過來了。
“216!往北京的上行車。”老九說。
於是他們放下手裏的工作,一起聽火車。老九和小呂都好像看見:先是一個雪亮的大燈,亮得叫人眼睛發脹。大燈好像在拚命地往外冒光,而且冒著氣,嗤嗤地響。烏黑的鐵,錚黃的銅。然後是綠色的車身,排山倒海地衝過來。車窗蜜黃色的燈光連續地映在果園東邊的樹牆子上,一方塊,一方塊,川流不息地追趕著……每回看到燈光那樣猛烈地從樹牆子上刮過去,你總覺得會刮下滿地枝葉來似的。可是火車一過,還是那樣:樹牆子顯得格外的安詳,格外的綠。真怪。
這些,老九和小呂都太熟悉了。夏天,他們睡得晚,老是到路口去看火車。可現在是冬天了。那麽,現在是什麽樣子呢?小呂想象,燈光一定會從樹牆子的枝葉空隙處漏進來,落到果園的地麵上來吧。可能!他想象著那燈光映在大梨樹地間作的蔥地裏,照著一地的大蔥蓬鬆的,幹的,發白的葉子……
車輪的聲音逐漸模糊成為一片,像刮過一陣大風一樣,過去了。
“十點四十七。”老九說。老九在附近山頭上放了好幾年羊了,他知道每一趟火車的時刻。
留孩說:“貴甲哥怎麽還不回來?”
老九說:“他又排戲去了,一定回來得晚。”
小呂說:“這是什麽奶哥!奶弟來了也不陪著,昨天是找羊,今天又去排戲!”
留孩說:“沒關係,以後我們就常在一起了。”
老九說:“咱們燒山藥吃,一邊說話,一邊等他。小呂,不是還有一包高山頂(1)嗎?坐上!外屋缸裏還有沒有水?”
“有!”
於是三個人一起動手:小呂拿砂鍋舀了多半鍋水,抓起一把高山頂來撮在裏麵。這是老九放羊時摘來的。老九從麻袋裏掏山藥——他們在山坡上自己種的。留孩把爐子通了通,又加了點煤。
屋裏一順排了五張木床,聯成一個大炕。一張是張士林的,他到狼山給場裏去買果樹苗子去了。隔壁還有一間小屋,鍋灶俱全,是老羊倌住的。老羊倌請了假,看他的孫子去了。今天這裏隻剩下四個孩子:他們三個,和那個正在排戲的。
屋裏有一盞自造的煤油燈——老九用墨水瓶子改造的,一個爐子。外邊還有一間空屋,是個農具倉庫,放著硫銨、石灰、ddt、鐵桶、木叉、噴霧器……外屋門插著。門外,右邊是羊圈,裏邊臥著四百隻羊;前邊是果園,什麽都沒有了,隻剩下一點蔥,還有一堆沒有窖好的蔓菁。現在什麽也看不見,外邊是無邊的昏黑。方圓左近,就隻有這個半山坡上有一點點亮光。夜,正在深濃起來。
@小呂
小呂是果園的小工。這孩子長得清清秀秀的。原在本堡念小學。念到六年級了,忽然跟他爹說不想念了,要到農場做活去。他爹想:農場裏能學技術,也能學文化,就同意了。後來才知道,他還有個心思。他有個哥哥,在念高中,還有個妹妹,也在上學。他爹在一個醫院裏當炊事員。他見他爹張羅著給他們交費,買書,有時要去跟工會借錢,他就決定了:我去做活,這樣就是兩個人養活五個人,我哥能夠念多高就讓他念多高。
這樣,他就到農場裏來做活了。他用一個牙刷把子,截斷了,一頭磨平,刻了一個小手章:呂誌國。每回領了工資,除了夥食、零用(買個學習本,配兩節電池……),全部交給他爹。有一次,不知怎麽弄的(其實是因為他從場裏給家裏買了不少東西:菜,果子),拿回去的隻有一塊五毛錢。他爹接過來,笑笑說:
“這就是兩個人養活五個人嗎?”
呂誌國的臉紅了。他知道他偶然跟同誌們說過的話傳到他爹那裏去了。他爹並不是責怪他,這句嘲笑的話裏含著疼愛。他爹想:困難是有一點的,哪裏就過不去呢?這孩子!究竟走怎樣一條路好:繼續上學?還是讓他在這個農場裏長大起來?
小呂已經在農場裏長大起來了。在菜園幹了半年,後來調到果園,也都半年了。
在菜園裏,他幹得不壞,組長說他學得很快,就是有點貪玩。調他來果園時,征求過他本人的意見,他像一個成年的大工一樣,很爽快地說:“行!在哪裏幹活還不是一樣。”乍一到果園時,他什麽都不摸頭,不大插得上手,有點別扭。但沒過多久,他就發現,原來果園對他說來是個更合適的地方。果園裏有許多活,大工來做有點窩工,一般女工又做不了,正需要一個伶俐的小工。登上高凳,爬上樹頂,綁老架的葡萄條,果樹摘心,套紙袋,捉金龜子,用一個小鐵絲鉤疏蟲果,接了長長的竿子噴射天藍色的波爾多液……在明麗的陽光和蔥蘢的綠葉當中做這些事,既是嚴肅的工作,又是輕鬆的遊戲,既“起了作用”,又很好玩,實在叫人快樂。這樣的活,對於一個十四歲的孩子,不論在身體上、情緒上,都非常相投。
小呂很快就對果園的角角落落都熟悉了。他知道所有果木品種的名字:金冠、黃奎、元帥、國光、紅玉、祝;煙台梨、明月、二十世紀;蜜腸、日麵紅、秋梨、鴨梨、木頭梨;白香蕉、柔丁香、老虎眼、大粒白、秋紫、金鈴、玫瑰香、沙巴爾、黑汗、巴勒斯坦、白拿破侖……而且準確地知道每一棵果樹的位置。有時組長給一個調來不久的工人布置一件工作,一下子不容易說清那地方,小呂在旁邊,就說:“去!小呂,你帶他去,告訴他!”小呂有一件大紅的球衣,幹活時他喜歡把外麵的衣裳脫去,於是,在果園裏就經常看見通紅的一團,輕快地、興衝衝地彈跳出沒於高高低低、深深淺淺的叢綠之中,惹得過路的人看了,眼睛裏也不由得漾出笑意,覺得天色也明朗,風吹得也舒服。
小呂這就真算是果園的人了。他一回家就是說他的果園。他娘、他妹妹都知道,果園有了多少年了,有多少棵樹,單葡萄就有八十多種,好多都是外國來的。葡萄還給毛主席送去過。有個大幹部要路過這裏,毛主席跟他說:“你要過沙嶺子,那裏葡萄很好啊!”毛主席都知道的。果園裏有些什麽人,她們也都清清楚楚的了,大老張、二老張、大老劉、陳素花、惲美蘭……還有個張士林!連這些人的家裏的情形,他們有什麽能耐,她們也都明明白白。連他爹對果園熟悉得也不下於他所在的醫院了。他爹還特為上農場來看過他兒子常常叨念的那個年輕人張士林。他哥放暑假回來,第二天,他就拉他哥爬到孤山頂上去,指給他哥看:
“你看,你看!我們的果園多好看!一行一行的果樹,一架一架的葡萄,整整齊齊,那麽大一片,就跟畫報上的一樣,電影上的一樣!”
小呂原來在家裏住。七月,果子大起來了,需要有人下夜護秋。組長照例開個會,征求大家的意見。小呂說,他願意搬來住。一來夏天到秋天是果園最好的時候。滿樹滿掛的果子,都著了色,發出香氣,弄得果園的空氣都是甜甜的,聞著都醉人。這時節小呂總是那麽興奮,話也多,說話的聲音也大,好像家裏在辦喜事似的。二來是,下夜,睡在窩棚裏,鋪著稻草,星星,又大又藍的天,野兔子竄來竄去,鴰鴰悠(2)叫,還可能有狼!這非常有趣。張士林曾經笑他:“這小子,浪漫主義!”還有,搬過來,他可以和張士林在一起,日夜都在一起。
他很佩服張士林。曾經特為去照了一張相,送給張士林,在背麵寫道:“給敬愛的士林同誌!”他用的字眼是充滿真實的意思的。他佩服張士林那麽年輕,才十九歲,就對果樹懂得那麽多。不論是修剪,是嫁接,都拿得起來,而且能講一套。有一次林業學校的學生來參觀,由他領著給他們講,講的那些學生一愣一愣的,不停地拿筆記本子記。領隊的教員後來問張士林:“同誌,你在什麽學校學習過?”張士林說:“我上過高小。我們家世代都是果農,我是在果樹林裏長大的。”他佩服張士林說玩就玩,說看書就看書,看那麽厚的,比一塊城磚還厚的《果樹栽培學各論》。佩服張士林能文能武,正跟場裏的技術員合作搞試驗,培養葡萄抗寒品種,每天拿個講義夾子記載。佩服張士林能“代表”場裏出去辦事。采花粉呀,交換苗木呀……每逢張士林從場長辦公室拿了介紹信,背上他的挎包,由宿舍走到火車站去,他就在心裏非常羨慕。他說張士林是去當“大使”去了。小張一回來,他看見了,總是連蹦帶跳地跑到路口去,一麵接過小張的挎包,一麵說:“嗬!大使回來了!”
他願意自己也像一個真正的果園技工。可是自己覺得不像。缺少兩樣東西:一樣是樹剪子。這裏凡是固定在果園做活的,每人都有一把樹剪子,裝在皮套子裏,挎在褲腰帶後麵,遠看像支伯朗寧手槍。他多希望也有一把呀,走出走進——赫!可是他沒有。他也有使樹剪子的時候。大的手術他不敢動,比如矯正樹形,把一個茶杯口粗細的枝丫截掉,他沒有那麽大的膽子。像是丁個頭什麽的,這他可不含糊,拿起剪子叭叭地剪。隻是他並不老使樹剪子,因此沒有他專用的,要用就到小倉庫架子上去拿“官中”剪子。這不帶勁!“官中”的玩意兒總是那麽沒味道,而且,當然總是,不那麽好使。淨“塞牙”,不快,費那麽大勁,還剪不斷。看起來倒像是你不會使剪子似的!氣人。
組長大老張見小呂剪兩下看看他那剪子,剪兩下看看他那剪子,心裏發笑。有一天,從他的鎖著的櫃子裏拿出一把全新的蘇式樹剪,叫:“小呂!過來!這把剪子交給你,由你自己使:鈍了自己磨,壞了自己修,繃簧掉了——跟公家領,可別老把繃簧搞丟了。小人小馬小刀槍,正合適!”周圍的人都笑了:因為這把剪子特別輕巧,特別小。小呂這可高了興了,十分得意地說:“做啥像啥,賣啥吆喝啥嘛!”這算了了一樁心事。
自從有了這把剪子,他真是一日三摩挲。除了晚上脫衣服上床才解下來,一天不離身。沒事就把剪子拆開來,用砂紙打磨得錚亮,拿在手裏都是精滑的。
今天晚上沒事,他又打磨他的剪子了,在216次火車過去以前,一直在細細地磨。磨完了,塗上一層凡士林,用一塊布包起來——明年再用。葡萄條已經鉸完,今年不再有使剪子的活了。
另外一樣,是嫁接刀。他想明年自己就先練習削樹碼子,練得熟熟的,像大老劉一樣!也不用公家的刀,自己買。用慣了,趁手。他合計好了:把那把雙箭牌塑料把的小刀賣去,已經說好了,豬倌小白要。打一個八折。原價一塊六,六八四十八,八得八,一塊二毛八。再貼一塊錢,就可以買一把上等的角柄嫁接刀!他準備明天就去托黃技師,黃技師兩三天就要上北京。
@老九
老九用四根油浸過的細皮條編一條一根蔥的鞭子。這是一種很難的編法,四股皮條,這麽繞來繞去的,一走神,就錯了花,就擰成麻花要子了。老九就這麽聚精會神地繞著,一麵舔著他的舌頭。繞一下,把舌頭用力向嘴唇外邊舔一下,繞一下,舔一下。有時忽然“唔!”的一聲,那就是繞錯了花了,於是拆掉重來。他的確是用的勁兒不小,一根鞭子,道道花一般緊,地道活計!編完了,從牆上把那根舊鞭子取下來,拆掉皮哨,把新鞭哨結在那個楸子木刨出來的又重又硬又光滑的鞭杆子上,還掛在原來的地方。
可是這根鞭子他自己是用不成了。
老九算是這個場子裏的世襲工人。他爹在場裏趕大車,又是個扶耬的好手。他穿著開襠褲的時候,就在場裏到處亂鑽。使磚頭砸杏兒、摘果子、偷蘿卜、刨甜菜,都有他。稍大一點,能做點事了,就什麽也做,放鴨子,喂小牛,搓玉米,鋤豆埂……最近三年正式固定在羊舍,當“羊伴子”——小羊倌。老九是土生土長(小呂家是從外地搬來的),這一帶地方,不論是哪個山豁豁,渠坳坳,他都去過,用他自己的說法是“尿尿都尿遍了”。這一帶的人,不問老少男女,也無不知道有個秦老九。每天早起,日頭上來,露水稍幹的時候,隻要聽見: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
白雲下邊馬兒跑……
就知是老九來了。——這孩子,生了一副上低音的寬嗓子!他每天把羊從圈裏放出來,上了路,走在羊群前麵,一定是唱這一支歌。一揮鞭子:
揮動鞭兒響四方——
百鳥齊飛翔……
矮粗矮粗的個子,方頭大臉,黑眉毛大眼睛,大嘴,大腳。老九這雙鞋也是奇怪,實納幫,厚布底,滿底釘了扁頭鐵釘,還特別大,走起來忒楞忒楞地響。一搖一晃的,來了!後麵是四百隻白花花的,挨挨擠擠,顫顫遊遊的羊,無數的小蹄子踏在地上,走過去像下了一陣暴雨。
老九發育得快,看樣子比小呂魁偉壯實得多,像個小大人了。可是,有一次,他拿了家裏的碗去食堂買飯,那碗可跟食堂的碗一樣,恰好食堂裏這兩天丟了幾個碗,管理員看見了,就說是食堂的,並且大聲宣告“秦老九偷了食堂的碗!”老九把臉漲得通紅,一句話說不出,忽然嚎叫起來:
“我x你媽!”
一麵毫不克製地咧開大嘴哇哇地哭起來,使得一食堂的人都喝吼起來:
“噫,不興罵人!”
“有話慢慢說,別哭!”
老九要是到了一個新地方,在一個新單位,做了真正的“工人”,若是又受了點委屈,覺得自尊心受了損傷,還會這樣哭,這樣破口罵人麽?
老九真的要走了,要去當煉鋼工人去了。他有個舅舅,在第二煉鋼廠當工人,早就設法讓老九進廠去學徒,他爹也願意。有人問老九:
“老九,你咋啦,你不放羊了麽?”
這叫老九很難回答。誰都知道煉鋼好,光榮,工人階級是老大哥。但是放羊呢?他就說:
“我爹不願意我放羊,他說放羊不好。”他也竭力想同意他爹的看法,說:
“放羊不好,把人都放懶了,啥也不會!”
其實他心裏一點也不同意!如果這話要是別人說的,他會第一個起來大聲反駁:“你瞎說!你憑什麽!”
放羊?嘿——
每天早起,打開羊圈門,把羊放出來。揮著鞭子,打著呼哨,嘴裏“嘎!嘎!”地喝喚著,趕著羊上了路。按照老羊倌的囑咐,上哪一座山。到了坡上,把羊打開,一放一個滿天星——都勻勻地撒開;或者鳳凰單展翅——順著山坡,斜斜地上去,走成一長溜。羊安安馴馴地吃開草,就不用操什麽心了。羊群緩緩地往前推移,遠看,像一片雲彩在坡上流動。天也藍,山也綠,洋河的水在樹林子後麵白亮白亮的。農場的房屋、果樹,都看得清清楚楚。一列一列的火車過來過去,看起來又精巧又靈活,簡直不像是那麽大的玩意。真好呀,你覺得心都輕飄飄的。
“放羊不是藝,笨工子下不地!(3)”不會放羊的,打都打不開。羊老是戀成一疙瘩,擠成一堆,走不成陣勢,吃不好草。老九剛放羊時,也是這樣。老九蹦過來,追過去,累得滿頭大汗,心裏急咚咚地跳,還是弄不好!有一次,老羊倌病了,就他跟丁貴甲兩個人上山,丁貴甲也還沒什麽經驗,竟至弄得羊散了群,幾乎下不了山。現在,老羊倌根本不怎麽上山了,他倆也滿對付得了這四百隻羊了。問老九:“放羊是咋放法?”他也說不出,但是他會告訴你老羊倌說過的:看羊群一走,就知道這羊倌放了幾年羊了。
放羊的能吃到好東西。山上有野兔子,一個有六七斤重。有石雞子,有半 子。石雞子跟小野雞似的,一個準有十兩肉。半 子一個準是半斤。你聽:“呱格丹,呱格丹!呱格丹!”那是母石雞子喚她漢子了。你不要忙,等著,不大一會兒,就聽見對麵山上“呱呱呱呱呱呱……”,你輕手輕腳地去,一捉就是一對。山上還有鸕鸕,就是野鴿子。“天鵝、地 ,鴿子肉、黃鼠”,這是上講究的。鸕鸕肉比鴿子還好吃。黃鼠也有,不過灘裏更多。放羊的吃肉,隻有一種辦法:和點泥,把打住的野物糊起來,拾一把柴架起火來,燒熟。真香!山上有酸棗,有榛子,有 林,有紅姑蔫,有酸溜溜,有梭瓜瓜,有各色各樣的野果。大北灘有一片大桑樹林子,夏天結了滿樹的大桑葚,也沒有人去采,落在地下,把地皮都染紫了。每回放羊回來經過,一定是“飽餐一頓”,吃得嘴唇、牙齒、舌頭,都是紫的,真過癮!……
放羊苦麽?
咋不苦!最苦是夏天。羊一年上不上膘,全看夏天吃草吃得好不好。夏天放羊,又全靠晌午。“打柴一日,放羊一晌”。早起的露水草,羊吃了不好。要上膘,要不得病,就得吃太陽曬過的蔫筋草。可是這時正是最熱的時候。不好找個陰涼地方躲著麽?不行啊!你怕熱,羊也怕熱哩,它不給你好好地吃!它也躲陰涼。你看:都把頭埋下來,擠成一疙瘩,淨想躲在別的羊的影子裏,往別個的肚子底下鑽。這你就得不停地打。打散了,它就吃草了。可是打散了,一會會,它又擠到一塊去!打散了,一會會,它又擠到一塊去了。你想休息?甭想。一夏天這麽大太陽曬著,燒得你嘴唇、上顎都是爛的!
真渴呀。這會,農場裏給預備了行軍壺,自然是好了。若是在舊社會,給地主家放羊,他不給你帶水。給你一袋炒麵,你就上山吧!你一個人,又不敢走遠了去弄水,狼把羊吃了咋辦?渴急了,就隻好自己喝自己的尿。這在放羊的不是稀罕事。老羊倌就喝過,丁貴甲小時當小羊伴子,也喝過,老九沒喝過。不過他知道這些事。就是有行軍壺,你也不敢多喝。若是敞開來,由著性兒喝,好家夥,那得多少水?隻好抿一點兒,抿一點兒,叫嗓子眼潮潤一下就行。
好天還好說,就怕刮風下雨。刮風下雨也好說,就怕下雹子。老九就遇上過。有一回,在馬脊梁山,遇了一場大雹子!下了足有二十分鍾,足有雞蛋大。砸得一群羊驚惶失措,滿山亂跑,咩咩地叫成一片。砸壞了二三十隻,跛了腿,起不來了。後來是老羊倌、丁貴甲和老九一趟一趟地抱回來的。嚇得老九那天沉不住了,臉上一陣白,一陣紫,他覺得透不出氣來。不是老羊倌把他那個竹皮大鬥笠給他蓋住,又給他喝了幾口他帶在身上的白酒,說不定就回不來啦。
但是這些,從來也沒有使老九告過孬,發過怵。他現在回想起來倒都覺得很痛快,很甜蜜,很幸福。他甚至覺得遇上那場雹子是運氣。這使他覺得生活豐富、充實,使他覺得自己能夠算得上是一個有資格、有經驗的羊倌了,是個見識過的,幹過一點事情的人了,不再是隻知道要窩窩吃的毛孩子了。這些,苦熱、苦渴、風雨、冷雹,將和那些藍天、白雲、綠山、白羊、石雞、野兔、酸棗、桑葚互相融和調和起來,變成一幅濃鬱鮮明的圖畫,永遠記述著秦老九的十五歲的少年的光陰,日後使他在不同的環境中還會常常回想。他從這裏得到多少有用的生活的技能和知識,受了多好的陶冶和鍛煉啊。這些,在他將來煉鋼的時候,或者履行著別樣的職務時,都還會在他的血液裏湧洑,給予他持續的力量。
但是他的情緒日漸向往於煉鋼了。他在電影裏,在招貼畫上,看過不少煉鋼的工人,他的關於煉鋼的知識和印象也就限於這些。他不止一次設想自己下一個階段的樣子——一個煉鋼工人:戴一頂大八角鴨舌帽,帽舌下有一副藍顏色的像兩扇小窗戶一樣的眼鏡,穿著水龍布的工作服——他不知那是什麽布,隻覺得很厚,很粗,場子裏有水泵,水泵上用的管子也是用布做的,也很厚,很粗,他以為工作服就是那種布——戴了很大很大的手套,拿著一個很長的後麵有個大圈的鐵家夥……沒人的時候,他站在床上,拿著小呂護秋用的標槍,比畫著,比畫著。他覺得前麵,偏左一點,是煉鋼的爐子,轟隆轟隆的熊熊的大火。他覺得火光灼著他的眼睛,甚至感覺得到他左邊的額頭和臉頰上明明有火的熱度。他的眼睛眯細起來,眯細起來……他出神地體驗著,半天,半天,一動也不動。果園的大老張一頭闖進來,看見老九臉上的古怪表情(姿勢趕快就改了,標槍也撂了,可是臉上沒有來得及變樣——他這麽眯細著太久了,肌肉一下子也變不過來),忍不住問:“老九,你在幹啥呢?你是怎麽啦?”
今天晚上,老九可是專心致意地打了一晚上鞭子。你已經要去煉鋼了,還編什麽鞭子呢?
一來是習慣。他不還沒有走嗎?他明天把行李搬回去,叫他娘拆洗拆洗,三天後才動身呢。那麽,既在這裏,總要找點事做。這根鞭子早就想到要編了。編起來,他不用,總有人用。何況,他本來已經想好,在編著的時候又更確實地重複了一遍他的決定:這根鞭子送給留孩,明天走的時候送給他。
@留孩和丁貴甲
留孩和丁貴甲是奶兄弟。這一帶風俗,對奶親看得很重。結婚時先給奶爹奶母磕頭;奶爹奶母死了,像給自己的爹媽一樣的戴孝。奶兄弟,奶姊妹,比姨姑兄弟姊妹都親。丁貴甲的親娘還沒有出月子就死了,丁貴甲從小在留孩娘跟前寄奶。後來丁貴甲的爹得了腰疼病,終於也死了。他在給人家當小羊伴子以前,一直就在留孩家長大。丁貴甲有時請假說回家看看,就指的是留孩的家。除此之外,他的家便是這個場了。
留孩一年也短不了來看他奶哥。過去大都是他爹帶他來,這回是他自己來的——他爹在生產隊裏事忙,三五天內分不開身;而且他這回來和往回不同:他是來談工作的。他要來頂老九的手。留孩早就想過這個場裏來工作。他奶哥也早跟場領導提了。這回談妥了,老九一走,留孩就搬過來住。
留孩,你為什麽想到場子裏來呢?這兒有你奶哥;還有?——“這裏好。”這裏怎麽好?——“說不上來。”
…………
這裏有火車。
這裏有電影,兩個星期就放映一回,常演打仗片子,捉特務。
這裏有很多小人書。圖書館裏有一大櫃子。
這裏有很多機器。播種機、收割機、脫粒機……張牙舞爪,排成一大片。
這裏莊稼都長得整齊。先用個大三齒耙似的家夥在地裏劃出線,長出來,筆直。
這裏有花生、芝麻、紅白薯……這一帶都沒有種過,也長得挺好。
有果園,有菜園。
有玻璃房子,好幾排,亮堂堂的,冬天也結西紅柿,結黃瓜。黃瓜那麽綠,西紅柿那麽紅,跟上了顏色一樣。
有很多雞,都一色是白的;有很多鴨,也一色是白的。風一吹,白毛兒忒勒勒飄翻起來,真好看。有很多很多豬,都是短嘴頭子,大腮幫子,巴克夏,約克夏。這裏還有養魚池,看得見一條一條的魚在水裏遊……
這裏還有羊。這裏的羊也不一樣。留孩第一次來,一眼就看到:這裏的羊都長了個狗尾巴。不是像那樣扁不塌塌的沉甸甸顫巍巍的墜著,遮住屁股蛋子,而是很細很長的一條,當郎著。他先初以為這不像樣子,怪寒磣的。後來當然知道,這不是本地羊,是本地羊和高加索綿羊的雜交種。這種羊,一把都抓不透的毛子,做一件皮襖,三九天你盡管躺到洋河冰上去睡覺吧!既是這樣,那麽尾巴長得不大體麵,也就可以原諒了。
那兩頭“高加索”,好家夥,比毛驢還大。那麽大個腦袋(老羊倌說一個腦袋有十三斤肉),兩盤大角,不知繞了多少圈,最後還旋扭著向兩邊支出來。脖子下的皮皺成數不清的褶子,鼓鼓囊囊的,像圍了一個大花領子。老是慢吞吞地,穩穩重重地在草地上踱著步。時不時地,停下來,斜著眼,這邊看看,那邊看看,樣子很威嚴,很尊貴。留孩覺得它很像張士林的一本遊記書上畫的盛裝的非洲老酋長。老九叫他騎一騎。留孩說:“羊嘛,咋騎得!”老九說:“行!”留孩當真騎上去,不想它立刻圍著羊舍的場子開起小跑來,步子又勻,身子又穩!原來這兩隻羊已經叫老九訓練得很善於做本來是驢應做的事了。
留孩,你過兩天就是這個場子裏的一個農業工人了。就要一天和這兩個老酋長,還有那四百隻狗尾巴的羊做伴了,你覺得怎麽樣,好呢還是不好?——“好。”
場子裏老一點的工人都還記得丁貴甲剛來的時候的樣子。又幹又瘦,披了件丁零當郎的老羊皮,一卷行李還沒個枕頭粗。問他多大了,說是十二,誰也不相信。待問過他屬什麽,算一算,卻又不錯。不論什麽時候,都是那麽寒簌簌的;見了人,總是那麽怯生生的。有的工人家屬見他走過,私下擔心:這孩子怕活不出來。場子裏支部書記有一天遠遠地看了他半天,說,這孩子怎麽的呢,別是有病吧,送醫院裏檢查檢查吧。一檢查:是肺結核。在醫院整整住了一年,好了,人也好像變了一個。接著,這小子,好像遭了掐脖旱的小苗子,一朝得著足量的肥水,颼颼地飛長起來,三四年工夫,長成了一個肩闊胸高腰細腿長的,非常勻稱挺拔的小夥子。一身肌肉,曬得紫黑紫黑的。照一個當飼養員的王全老漢的說法:像個小馬駒子。
這馬駒子如今是個無事忙,什麽事都有他一份。隻要是球,他都願意摸一摸。放了一天羊,爬了一天山,走了那麽遠的路,回來扒拉兩大碗飯,放下碗就到球場上去。逢到節日,有球賽,連打兩場,完了還不休息。別人都已經走淨了,他一個人在月亮地裏還繃楞繃楞地射籃。摸魚,捉蛇,掏雀,攆兔子,隻要一聲吆喚,馬上就跟你走。哪裏有夜戰,臨時突擊一件什麽工作,挑渠啦,挖沙啦,不用招呼,他扛著鐵鍁就來了。也不問青紅皂白,吭吭就幹起來。冬天刨凍糞,這是個最費勁的活,常言說:“刨過個凍糞哪!作過個怕夢哪!”他最願意攬這個活。使尖鎬對準一個口子,別足了勁:“許一個豬頭——開!許一個羊頭——開!開——開!狗頭也不許了(4)!”這小夥子好像有太多過剩的精力,不找點什麽重實點的活消耗消耗,就覺得不舒服似的。
小夥子一天無憂無慮,不大有心眼。什麽也不盤算。開會很少發言,學習也不大好,在場裏陸續認下的兩個字還沒有留孩認得的多。整天就知道幹活、玩。也喜歡看電影。他把所有的電影分成兩大類:一類是打仗的,一類是找媳婦的。凡是打仗的,就都“好!”凡是找媳婦的,就“唩噫,不看不看!”找媳婦的電影尚且不看,真的找媳婦那更是想都不想了。他奶母早就想張羅著給他尋一個對象了。每次他回家,他奶母都問他場子裏有沒有好看的姑娘,他總是回答得不得要領。他說林鳳梅長得好,五四也長得好。問了問,原來林鳳梅是場裏生產隊長的愛人,已經生過三個孩子;五四是個幼兒園的孩子,一九五四年生的!好像恰恰是和他這個年齡相當的,他都沒有留心過。奶母沒法,隻好搖頭。其實場子裏這個年齡的,很有幾個,也有幾個長得不難看的。她們有時談悄悄話的時候,也常提到他。有一個念過一年初中的菜園組長的女兒,給他做了個鑒定,說:“他長得像周炳,有一個名字正好送給他:《三家巷》第一章的題目!”其餘幾個沒有看過《三家巷》的,就找了這本小說來看。一看,原來是:“長得很俊的傻孩子”,她們格格格地笑了一晚上。於是每次在丁貴甲走過時,她們就更加留神看他,一麵看,一麵想想這個名字,便格格格地笑。這很快就固定下來,成為她們私下對於他的專用的稱呼,後來又簡化、縮短,由“長得很俊的傻孩子”變成“很俊的——”。正在做活,有人輕輕一嘀咕:“嗨!很俊的來了!”於是都偷眼看他,於是又格格格地笑。
這些,丁貴甲全不理會。他一點也不知道他有這麽一個名字。起先兩回,有人在他身後格格地笑,笑得他也疑惑,怕是老九和小呂在他歇晌時給他在臉上畫了眼鏡或者胡子。後來聽慣了,也不以為意,隻是在心裏說:丫頭們,事多!
其實,丁貴甲因為從小失去爹娘,多受苦難,在情緒上智慧上所受的啟發誘導不多;後來在這樣一個集體的環境中成長,接觸的人事單純,又缺少一點文化,以致形成他思想單純,有時甚至顯得有點愣,不那麽精伶。這是一塊璞,如果在一個更堅利精微的砂輪上磨洗一回,就會放出更晶瑩的光潤。理想的砂輪,是部隊。丁貴甲正是日夜念念不忘地想去參軍。他之所以一點也不理會“丫頭們”的事,也和他的立誌做解放軍戰士有關。他現在正是服役適齡。上個月底,剛滿十八足歲。
丁貴甲這會兒正在演戲。他演戲,本來不合適,嗓子不好,唱起來不搭調。而且他也未必是對演戲本身真有興趣。真要派他一個重要一點的角色,他會以記詞為苦事,背鑼經為麻煩。他的角色也不好派,導演每次都考慮很久,結果總是派他演家院。就是演家院,他也不像個家院。照一個天才鼓師(這鼓師即豬倌小白,比丁貴甲還小兩歲,可是打得一手好鼓)說:“你根本就一點都不像一個古人!”可不是,他直直地站在台上,太健康,太英俊,實在不像那麽一回事,雖則是穿了老鬥衣,還掛了一副白滿。但是他還是非常熱心地去。他大概不過是覺得排戲人多,好玩,紅火,熱鬧,大鑼大鼓地一敲,哇哇地吼幾嗓子,這對他的蓬勃熾旺的生命,是能起鼓揚疏導作用的。他覺得這麽鬧一陣,舒服。不然,這麽長的黑夜,你叫他幹什麽去呢,難道像王全似的攤開蓋窩睡覺?
現在秋收工作已經徹底結束,地了場光,糧食入庫,冬季學習卻還沒有開始,所以場裏決定讓業餘劇團演兩晚上戲,勞逸結合。新排和重排的三個戲裏都有他,兩個是家院,一個是中軍。以前已經拉了幾場了,最近連排三個晚上,可是他不能去,這把他著急壞了。
因為丟了一隻半大羊羔子。大前天,老九舅舅來了,早起老九和丁貴甲一起把羊放上山,晌午他先回一步,丁貴甲一個人把羊趕回家的。入圈的時候,一數,少了一隻。丁貴甲連飯也沒吃,告訴小呂,叫他請大老張去跟生產隊說一聲,轉身就返回去找了。找了一晚上,十二點了,也沒找到。前天,叫老九把羊趕回來,給他留點飯,他又一個人找了一晚上,還是沒找到。回來,老九給他把飯熱好了,他吃了多半碗就睡了。這兩天老羊倌又沒在,也沒個人討主意!昨天,生產隊說:找不到就算了,算是個事故,以後不要麻痹。看樣子是找不到了,兩夜了,不是叫人拉走,也要叫野物吃了。但是他不死心,還要找。他上山時就帶了一點幹糧,對老九說:“我準備找一通夜!找不到不回來。若是人拉走了,就不說了;若是野物吃了,骨頭我也要找它回來,它總不能連皮帶骨頭全都咽下去。不過就是這麽幾座山,幾片灘,它不能土遁了,我一個腳印一個腳印地把你蓋遍了,我看你跑到哪裏去!”老九說他把羊趕回去也來,還可以叫小呂一起來幫助找,丁貴甲說:“不。家裏沒有人怎麽行?晚上誰起來看羊圈?還要悶料——玉黍在老羊倌屋裏,先用那個小麻袋裏的。小呂子不行,他路不熟,膽子也小,黑夜沒有在山野裏待過。”正說著,他奶弟來了。他知道他這天來的,就跟奶弟說:“我今天要找羊。事情都說好了,你請小呂陪你到辦公室,填一個表,我跟他說了。晚上你先睡吧,甭等我。我叫小呂給你借了幾本小人書,你看。要是有什麽問題,你先找一下大老張,讓他告給你。”
晚上,老九和留孩都已經睡實了,小呂也都正在迷糊著了——他們等著等著都困了,忽然聽見他連笑帶嚷地來了:
“哎!找到啦!找到啦!還活著哩!哎!快都起來!都起來!找到啦!我說它能跑到哪裏去呢?哎——”
這三個人趕緊一骨碌都起來,小呂還穿衣裳,老九是光著屁股就跳下床來了。留孩根本沒脫——他原想等他奶哥的,不想就這麽睡著了,身上的被子也不知是誰給搭上的。
“找到啦?”
“找到啦!”
“在哪兒哪?”
“在這兒哪。”
原來他把自己的皮襖脫下來給羊包上了,所以看不見。大家於是七手八腳地給羊舀一點水,又倒了點精料讓它吃。這羔子,餓得夠嗆,乏得不行啦。一麵又問:
“在哪裏找到的?”
“怎麽找到的?”
“黑咕隆咚的,你咋看見啦?”
丁貴甲嚼著幹糧(他幹糧還沒吃哩),一麵喝水,一麵說:
“我哪兒哪兒都找了。沿著我們那天放羊走過的地方,來回走了三個過兒——前兩天我都來回地找過了:沒有!我心想:哪兒去了呢?我一邊找,一邊捉摸它的個頭、長相,想著它的叫聲,忽然,我想起:叫叫看,怎麽樣?試試!我就叫!滿山遍野地叫。不見答音。四外靜悄悄的,隻有寧遠鐵廠的吹風機好像遠遠地呼呼地響,也聽不大真切,就我一個人的聲音。我還叫。忽然,——‘咩……’我說,別是我耳朵聽差了音,想的?我又叫——‘咩……咩……’這回我聽真了,沒錯!這還能錯?我天天聽慣了的,嬌聲嬌氣的!我趕緊奔過去——看我磕膝上摔的這大塊青,——破了!路上有棵新伐樹樁子,我一喜歡,忘了,叭叉摔出去丈把遠,喔唷,真他媽的!腫了沒有?老九,給我拿點碘酒——不要二百二,要碘酒,媽的,辣辣的,有勁!——把我帽子都摔丟了!我找了羊,又找帽子。找帽子又找了半天!真他媽缺德!他早不伐樹晚不伐樹,趕爺要找羊了,他伐樹!
“你說在哪兒找到的?太史彎不有個荒沙梁子嗎?拐彎那兒不是叫山洪衝了個豁子嗎?筆陡的?那底下不是墳灘嗎?前天,老九,我們不是看見人家遷墳嗎,刨了一半,露了棺材,不知為什麽又不刨了!這球東西,爺要打你!它不是老愛走外手邊(5)嗎,大概是豁口那兒沙軟了,往下塌,別的羊一擠,它就滾下去了!有那麽巧,可可掉在墳窟窿裏!掉在爛棺材裏!出不來了!棺材在土裏埋了有日子了,糟朽了,它一砸,就折了,它站在一堆死人骨頭裏,——那裏頭倒不冷!不然餓不殺你也凍殺你!外邊挺黑。可我在黑裏頭久了,有點把星星的光就能瞅見。我又叫一聲——‘咩……’不錯!就在這裏。它是白的,我模模糊糊看見有一點白晃晃的,下麵一摸,正是它!小東西!可把爺擔心得夠嗆!累得夠嗆!明天就叫夥房宰了你!我看你還愛走外手邊!還愛走外手邊?唔?”
等羊緩過一點來,有了精神,把它抱回羊圈裏去,收拾睡下,已經是後半夜了。
今天,白天他帶著留孩上山放了一天羊,告訴他什麽地方的草好,什麽地方有毒草。幾月裏放陽坡,上什麽山;幾月裏放陰坡,上什麽山;什麽山是半椅子臂(6),該什麽時候放。哪裏蛇多,哪裏有個暖泉,哪裏地裏有堿。看見大柵欄落下來了,千萬不能過——火車要來了。片石山每天十一點五十要放炮崩山,不能去那裏……其實日子長著呢,非得趕今天都告訴你奶弟幹什麽?
晚上,燒了一個小呂在果園裏拾來的刺蝟,四個人吃了,玩了一會兒,他就急急忙忙去侍候他的家爺和元帥去了,他知道奶弟不會怪他的。到這會還不回來!
@夜,正在深濃起來
小呂從來沒放過羊,他覺得很奇怪,就問老九和留孩:
“你們每天放羊,都數麽?”
留孩和老九同聲回答:
“當然數,不數還行哩?早起出圈,晚上回來進圈,都數。不數,丟了你怎麽知道?”
“那咋數法?”
咋數法?留孩和老九不懂他的意思,兩個人互相看看。老九想了想,哦!
“也有兩個一數的,也有三個一數的,數得過來五個一數也行,數不過來一個一個地數!”
“不是這意思!羊是活的嘛!它要跑,這麽躥著蹦著挨著擠著,又不是數一笸籮梨,一把樹碼子,擺著。這你怎麽數?”
老九和留孩想一想,笑起來。是倒也是,可是他們小時候放羊用不著他們數,到用到自己數的時候,自然就會了。從來沒發生這樣的問題。老九又想了想,說:
“看熟了。羊你都認得了,不會看花了眼的。過過眼就行。豬舍那麽多豬,我看都是一樣。小白就全都認得,小豬娃子跑出來了,他一把抱住,就知往哪個圈裏送。也是熟了,一樣的。”
小呂想象,若叫自己數,一定不行,非數亂了不可!數著數著,亂了——重來;數著數著,亂了——重來!那,一天早上也出不了圈,晚上也進不了家,淨來回數了!他想著那情景,不由得嘿嘿地笑起來,下結論說:
“真是隔行如隔山。”
老九說:
“我看你給葡萄花去雄授粉,也怪麻煩的!那麽小的花須,要用鑷子夾掉,還不許蹭著柱頭!我那天夾了幾個,把眼都看酸了!”
小呂又想起昨天晚上丁貴甲一個人滿山叫小羊的情形,想起那麽黑,那麽靜,就隻聽見自己的聲音,想起墳窟窿,棺材,對留孩說:
“你奶哥膽真大!”
留孩說:“他現在膽大,人大了。”
小呂問留孩和老九:
“要叫你們去,一個人,敢麽?”
老九和留孩都沒有肯定地回答。老九說:
“丁貴甲叫羊急的,就是怕,也顧不上了。事到臨頭,就得去。這一帶他也走熟了。他晚上排戲還不老是十一二點回來。也就是新中國成立後。我爹說,十多年頭裏,過了揚旗,晚上就沒人敢走了。那裏不清靜,劫過人,還把人殺了。”
“在哪裏?”
“過了揚旗。準地方我也不知道。”
…………
“——這裏有狼麽?”小呂想到狼了。
“有!”
“河南(7)狼多,”留孩說,“這兩年也少了。”
“他們說是五八年大煉鋼鐵煉的,到處都是火,烘烘烘,狼都嚇得進了大山了。有還是有的。老鄭黑夜澆地還碰上過。”
“那我怎麽下了好幾個月夜,也沒碰上過?”
“有!你沒有碰上就是了。要是誰都碰上,那成了口外的狼窩溝了!這附近就有,還來果園。你問大老劉,他還打死過一隻——一肚子都是葡萄。”
小呂很有興趣了,留孩也奇怪,怎麽都是葡萄,就都一起問:
“咋回事?咋回事?”
“那年,還是李場長在的時候哩!葡萄老是丟,而且總是丟白香蕉。大老劉就夜夜守著,原來不是人偷的,是一隻狼。李場長說:‘老劉,你敢打麽?’老劉說,‘敢!’老劉就對著它每天來回走的那條車路,挖了一道壕子,趴在裏麵,拿上槍,上好子彈,等著——”
“什麽槍,是這支火槍麽?”
“不是,”老九把羊舍的火槍往身邊靠了靠,說,“是老陳守夜的快槍——等了它三夜,來了!一槍就給撂倒了。打開膛:一肚子都是葡萄,還都是白香蕉!這老家夥可會挑嘴哩,它也知道白香蕉葡萄好吃!”
留孩說:“狼吃葡萄麽?狼吃肉,不是說‘狼行千裏吃肉’麽?”
老九說:“吃。狼也吃葡萄。”
小呂說:“這狼大概是個吃素的,是個把齋的老道!”
說得留孩和老九都笑起來。
“都說狼會趕羊,是真的麽?狼要吃哪隻羊,就拿尾巴拍拍它,像哄孩子一樣,羊就乖乖地在前頭走,是真的麽?”
“哪有這回事!”
“沒有!”
“那人怎麽都這麽說?”
“是這樣——狼一口咬住羊的脖子,拖著羊,羊疼哩,就走,狼又用尾巴抽它,——哪是拍它!呼擻——呼擻——呼擻,看起來輕輕的,你看不清楚,就像狼趕羊,其實還是狼拖羊。它要不咬住它,它跟你走才怪哩!”
“你們看見過麽?留孩,你見過麽?”
“我沒見過,我是在家聽貴甲哥說過的。貴甲哥在家給人當羊伴子時候,可沒少見過狼。他還叫狼嚇出過毛病,這會不知好了沒有,我也沒問他。”
這連老九也不知道,問:
“咋回事?”
“那年,他跟上羊倌上山了。我們那裏的山高,又陡,差不多的人連羊路都找不到。羊倌到溝裏找水去了,叫貴甲哥一個人看一會兒。貴甲哥一看,一群羊都驚起來了,一個一個哆裏哆嗦的,又低低地叫喚。貴甲哥心裏呼通一下——狼!一看,灰黃灰黃的,毛茸茸的,挺大,就在前麵山杏叢裏。旁邊有棵樹,嚇得貴甲哥一竄就上了樹。狼叼了一隻大羔子,使尾巴趕著, 啦一下子就從樹下過去了,嚇得貴甲哥尿了一褲子。後來,隻要有點著急事,下麵就會津津地漏出尿來。這會他膽大了,小時候,——也怕。”
“前兩天丟了羊,也著急了,咱們問問他尿了沒有!”
“對!問他!不說就扒他的褲子檢查!”
茶開了。小呂把砂鍋端下來,把火邊的山藥翻了翻。老九在挎包裏摸了摸,昨天吃剩的朝陽瓜子還有一把,就兜底倒出來,一邊喝著高山頂,一邊嗑瓜子。
“你們說,有鬼沒有?”這回是老九提出問題。
留孩說:“有。”
小呂說:“沒有。”
“有來,”老九自己說,“就在咱們西南邊,不很遠,從前是個鬼市,還有鬼飯館。人們常去聽,半夜裏,乒乒乓乓地炒菜,勺子鏟子響,可熱鬧啦!”
“在哪裏?”這小呂倒很想去聽聽,這又不可怕。
“現在沒有了。現在那邊是獸醫學校的牛棚。”
“哎噫——”小呂失望了,“我不相信,這不知是誰造出來的!鬼還炒菜?!”
留孩說:“怎麽沒有鬼?我聽我大爺說過:
“有一幫河南人,到口外去割蓧麥。走到半路上,前不巴村,後不巴店,天也黑了,有一個舊馬棚,空著,也還有個門,能插上,他們就住進去了。在一個大草灘子裏,沒有一點人煙。都睡下了。有一個漢子煙癮大,點了個蠟頭在抽煙。聽到外麵有人說:
“‘你老們,起來解手時多走兩步噢,別尿濕了我這疙瘩氈子,我就這麽一塊氈子啊!’
“這漢子也沒理會,就答了一聲:
“‘知道啦。’
“一會兒,又是:
“‘你老們,起來解手時多走兩步噢,別尿濕了我這疙瘩氈子,我就這麽一塊氈子啊!’
“‘知道啦。’
“一會會,又來啦:
“‘你老們,起來解手時多走兩步噢,我就這麽一塊疙瘩氈子!’
“‘知道啦!你怎麽這麽嚕蘇啊!’
“‘我怎麽嚕蘇啦?’
“‘你就是嚕蘇!’
“‘我怎麽嚕蘇!’
“‘你嚕蘇!’
“兩個就隔著門吵起來,越吵越凶。外麵說:
“‘你敢給爺出來!’
“‘出來就出來!’
“那漢子伸手就要拉門,回身一看:所有的人都拿眼睛看住他,一起輕輕地搖頭。這漢子這才想起來,嚇得臉煞白——”
“怎麽啦?”
“外邊怎麽可能有人啊,這麽個大草灘子裏?撒尿怎麽會尿濕了他的氈子啊?他們都想,來的時候仿佛離牆不遠有一疙瘩土,像是一個墳。這是鬼,是也是像他們一樣背了一塊氈子來割蓧麥的,死在這裏了。這大概還是一個同鄉。
“第二天,他們起來看,果然有一座新墳。他們給他加加土,就走了。”
這故事倒不怎麽可怕,隻是說得老九和小呂心裏都為這個客死在野地裏的隻有一塊氈子的河南人很不好受。夜已經很深了,他們也不想喝茶了,瓜子還剩一小撮,也不想吃了。
過了一會,忽然,老九的臉色一沉:
“什麽聲音?”
是的!輕輕的,但是聽得很清楚,有點像羊叫,又不太像。老九一把抓起火槍:
“走!”
留孩立刻理解:羊半夜裏從來不叫,這是有人偷羊了!他跟著老九就出來。兩個人直奔羊圈。小呂抓起他的標槍,也三步搶出門來,說:“你們去羊圈看看,我在這裏,家裏還有東西。”
老九、留孩用手電照了照幾個羊圈,都好好的,羊都安安靜靜地臥著,門、窗戶,都沒有動。正察看著,聽見小呂喊:
“在這裏了!”
他們飛跑回來,小呂正閃在門邊,握著標槍,瞄著屋門:
“在屋裏!”
他們略一停頓,就一齊踢開門進去。外屋一照,沒有。上裏屋。裏屋燈還亮著,沒有。床底下!老九的手電光剛向下一掃,聽見床下麵“撲哧”的一聲——
“他媽的,是你!”
“好!你可嚇了我們一跳!”
丁貴甲從床底下爬出來,一邊爬,一邊笑得捂著肚子。
“好!耍我們!打他!”
於是小呂、老九一齊撲上去,把丁貴甲按倒,一個壓住脖子,一個騎住腰,使勁打起來。連留孩也上了手,拽住他企圖往上翻拗的腿。一邊打,一邊說,罵;丁貴甲在下麵一邊招架,一邊笑,說。
“我看見燈……還亮著……我說,試試這幾個小鬼!……我早就進屋了!撥開門劃,躲在外屋……我嘻嘻嘻……叫了一聲,聽見老九,嘻嘻嘻嘻——”
“媽的!我聽見‘呣——咩’的一聲,像是隻老公羊!是你!這小子!這小子!”
“老九……拿了手電嘻嘻就……走!還拿著你娘的……火槍嘻嘻,嗚噫,別打頭!小呂嘻嘻嘻拿他媽一根破標……槍嘻嘻,你們隻好……去嚇鳥!”
這麽一邊說著,打著,笑著,滾著,鬧了半天,直到丁貴甲在下麵說:
“好香! 了……山藥…… 了!哎喲……我可餓了!”
他們才放他起來。留孩又去捅了捅爐子,把高山頂又坐熱了,大家一邊吃山藥,一邊喝茶,一邊又重複地演述著剛才的經過。
他們吃著,喝著,說了又說,笑了又笑。當中又夾著按倒,拳擊,捧腹,摟抱,表演,比畫。他們高興極了,快樂極了,簡直把這間小屋要鬧翻了,漲破了,這幾個小鬼!他們完全忘記了現在是很深的黑夜。
@明天
明天,他們還會要回味這回事,還會說、學、表演、大笑,而且等張士林回來一定會告訴張士林,會告訴陳素花、惲美蘭,並且也會說給大老張聽的。將來有一天,他們聚在一起,還會談起這一晚上的事,還會覺得非常愉快。今夜,他們笑夠了,鬧夠了,現在都安靜了,睡下了。起先,隔不一會兒還有人含含糊糊地說一句什麽,不知是醒著還是在夢裏,後來就聽不到一點聲息了。這間在昏黑中嘩鬧過、明亮過的半坡上的羊舍屋子,沉靜下來,在擁抱著四山的廣闊、豐美、充盈的暗夜中消融。一天就這樣的過去了。夜在進行著,夜和晝在滲入,交遞,開往北京的216次列車也正在軌路上奔駛。
明天,就又是一天了。小呂將會去找黃技師,置辦他的心愛的嫁接刀。老九在大家的幫助下,會把行李結束起來,走上他當一個鋼鐵工人的路。當然,他會把他新編得的羊鞭交給留孩。留孩將要來這個“很好的”農場裏當一名新一代的牧羊工。征兵的消息已經傳開,說不定場子裏明天就接到通知,叫丁貴甲到曾經醫好他肺結核的醫院去參加體格檢查,準備入伍、受訓,在他所沒有接觸過的山水風物之間,在藍天或綠海上,戴起一頂綴著星徽的軍帽。這些,都在夜間趨變為事實。
這也隻是一個平常的夜。但是人就是這樣一天一天,一黑夜一黑夜地長起來的。正如同莊稼,每天觀察,差異也都不太明顯,然而它發芽了,出葉了,拔節了,孕穗了,抽穗了,灌漿了,終於成熟了。這四個現在在一排並睡著的孩子(四個枕頭各托著一個蓬蓬鬆鬆的腦袋),他們也將這樣發育起來。在黨無遠弗及的陽光照煦下,經曆一些必要的風風雨雨,都將迅速、結實、精壯地成長起來。
現在,他們都睡了。燈已經滅了。爐火也封住了。但是從煤塊的縫隙裏,有隱隱的火光在泄漏,而映得這間小屋充溢著薄薄的,十分柔和的,藹然的紅暉。
睡吧,親愛的孩子。
筆記小說兩篇
@瞎鳥
經常到玉淵潭遛鳥——遛畫眉的,有這幾位:
老秦、老葛。他們固定的地點在東堤根底下。堤下有幾棵楊樹,可以掛鳥。有幾個樹墩子,可以坐坐。一邊是苗圃,空氣好。一邊是一片雜草,開著淺藍色的、金黃色的野花。他們選中這地方,是因為可以在草叢裏捉到喂鳥的活食——蛐蛐、油葫蘆。老葛說:“鳥到了我們手裏,就算它有造化!”老葛來得早,走得也早,他還不到退休年齡,趕八點鍾還得回去上班。老秦已經“退”了。可以晚一點走。他有個孫子,他來遛鳥,孫子說:“爺爺,你去遛鳥,給我逮倆玩意兒。”老秦每天都要捉一兩個掛大扁、唧嘹。實在沒有,至少也得逮一個“老道”——一種黃蝴蝶。他把這些玩意兒放在一個舊窗紗做的小籠裏。老秦、老葛都是隻帶一個畫眉來。
堤麵上的一位,每天蹬了自備的小三輪車來。他這三輪真是招眼:坐墊、靠背都是玫瑰紅平絨的,車上的零件鋥亮。他每天帶四個鳥來,掛在柳樹上。他自己就坐在車上架著二郎腿,抽煙,看報,看人——看穿了遊泳衣的女學生。他的鳥叫得不怎麽樣,可是鳥籠真講究,一色是紫漆的,洋金大抓鉤。鳥食罐都是成堂的,繡墩式的、魚缸式的、腰鼓式的;粉彩是粉彩,鬥彩是鬥彩,釉紅彩是釉紅彩,叭狗、金魚、公雞。
南岸是鳥友們會鳥的地方。湖邊有幾十棵大洋槐樹,樹下一片小空場,空場上石桌石凳。幾十籠畫眉掛在一起,叫成一片。鳥友們都認識,掛了鳥,就互相聊天。其中最活躍的有兩位。一個叫小龐,其實也不小了,不過人長得少相。一個叫陳大吹,因為愛吹。小龐一逗他,他就打開了話匣子。陳大吹是個鳥油子。他養的鳥很多。每天用自行車載了八隻來,輪流換。他不但對玉淵潭的畫眉一隻一隻了如指掌,哪隻有多少“口”,哪隻的眉子齊不齊,體肥還是體瘦,頭大還是頭小,哪一隻從誰手裏買的,花了多少錢,一清二楚,就是別處有什麽出了名的鳥,天壇城根的,月壇公園的,龍潭湖的,他也能說出子午卯酉。大家愛跟他近乎,還因為他每天帶了裝水的壺來。一個三磅熱水瓶那樣大的淺黃色的硬塑料瓶,有個很嚴實的蓋子,蓋子上有一個彎頭的管子,攥著壺,手一仄歪,就能給水罐裏加上水,極其方便。他提溜著這個壺,看誰籠裏水罐裏水淺了,就給加一點。他還有個脾氣,愛和別人換鳥。養鳥的有這個規矩,你看上我的鳥,我看上你的了,咱倆就可以換。有的願意貼一點錢,一張(拾元)、兩張、三張。說好了,馬上就掏。隨即開籠換鳥。一言為定,永不反悔。
老王,七十多歲了,原來是勤行——廚子,他養了一隻畫眉。他不大懂鳥,不知怎麽誤打誤撞的叫他買到了這隻鳥。這隻畫眉,官稱“鳥王”。不但口全——能叫“十三套”,而且非常響亮,一摘開籠罩,往樹上一掛,一張嘴,叫起來沒完。他每天先到東岸堤根下掛一掛,然後轉到南岸。他把鳥往槐樹杈上一掛,幾十籠畫眉漸漸都停下來了,就聽它一個“人”一套一套地叫。真是“一鳥入林,眾鳥壓聲”。老王是個窮養鳥的,他的這個鳥籠實在不怎麽樣,抓鉤發黑,籠罩是一條舊褲子改的,藍不藍白不白,而且泡泡囊囊的,和籠子不合體。他後來又托陳大吹買了一隻生鳥,和鳥王掛在一起,希望能把這隻生鳥“壓”(8)出來。
還有個每天來遛鳥的,叫“大褲襠”。他夏天總穿一條齊膝的大褲衩,褲襠特大。“大褲襠”獨來獨往,很少跟人過話。他騎車來,帶四籠畫眉。他愛讓畫眉洗澡,東堤根下有一條小溝,通向玉淵潭裏湖,是為了苗圃澆水掘開的。水很淺,但很清。他把籠子放在溝底,畫眉就抖開翅膀洗一陣。然後掛在楊樹杈上過風;挨老王的鳥不遠。他提出要用一隻畫眉和老王的生鳥換,老王隨口說了句:“換就換!”“大褲襠”開了籠門就把兩隻鳥換了。
老王提了兩隻鳥籠遛了幾天,他有點納悶:怎麽“大褲襠”的這隻鳥一聲也不叫喚呀?他提到南岸槐樹林裏讓大家看看。會鳥的鳥友們圍過來左端詳右端詳:唔?這是怎麽回事?陳大吹過來看了一會兒,隔著籠子,用手在畫眉麵前揮了幾下,畫眉一點反應也沒有。陳大吹說:“你這鳥是個瞎子!”老王一跺腳:“哎喲,我上了他的當了!”陳大吹問:“你是跟誰換的?”——“大褲襠!”——“你怎麽跟他換了?”——“他說‘咱倆換換’,我隨便說了句:‘換就換!’”鳥友們都很氣憤。有人說:“跟他換回來!”但是,沒這個規矩。
“大褲襠”騎車過南岸,陳大吹截住了他:“你可缺了大德了!你怎麽拿一隻瞎鳥跟老王換?人家一個孤老頭子,養活兩隻鳥,不容易!你這不是坑人嗎?”大褲襠振振有詞:“你管得著嗎?——這隻鳥在我手裏的時候不瞎!”這是死無對證的事。你說它本來就瞎,你看見了嗎?“大褲襠”蹬上車,疾駛而去。眾鳥友議論一陣,也就散開了。
鳥友們還是每天會鳥,陳大吹還是神吹,老秦、老葛在草叢抓活食,堤麵上蹬玫瑰紅三輪車的主兒還是抽煙,看報,看穿了遊泳衣的女學生。
老王每天提了一隻鳥王、一隻瞎鳥,沿湖堤遛一圈。
這以後,很少看見“大褲襠”到玉淵潭來了。
@撿爛紙的老頭
烤肉劉早就不賣烤肉了,不過虎坊橋一帶的人都還叫它烤肉劉。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館子,地方不小,東西實惠。賣大鍋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較貴一點是黃燜羊肉,也就是塊兒來錢一小碗。在後麵做得了,用臉盆端出來,倒在幾個深深的鐵罐裏,下麵用微火煨著,倒總是溫和的。有時也賣小勺炒菜:大蔥炮羊肉,幹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飯、花卷、芝麻燒餅、羅絲轉。賣麵條,澆炸醬、澆鹵。夏天賣麻醬麵。賣餡兒餅。烙餅的爐緊挨著門臉兒。一進門就聽到餅鐺裏的油吱吱喳喳地響,餅香撲鼻,很誘人。
烤肉劉的買賣不錯,一到飯口,尤其是中午,人總是滿的。附近有幾個小工廠,廠裏沒有食堂,烤肉劉就是他們的食堂。工人們都正在壯年,能吃,餡餅至少得來五個(半斤),一瓶啤酒,二兩白的。女工多半是拿一個飯盒來,買餡餅,或炒豆腐、花卷,帶到車間裏去吃。有一些退了休的職工,不愛吃家裏的飯,愛上烤肉劉來吃“野食”,想吃什麽要點什麽。有一個文質彬彬的主兒,原來當會計,他每天都到烤肉劉來,他和家裏人說定,每天兩塊錢的“挑費”,都扔在這兒。有一個煤站的副經理,現在也還參加勞動,手指甲縫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劉吃了十來年了。他來了,沒座位,服務員即刻從後麵把他們自己坐的凳子提出一張來,把他安排在一個旮旯裏。有炮肉,他總是來一盤炮肉,仨燒餅,二兩酒。給他炮的這一盤肉,夠別人的兩盤。因為烤肉劉指著他保證用煤。這些,都是老主顧。還有一些流動客人,東北的,山西的,保定、石家莊的。大包小包,五顏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開懷喂奶。
有一個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兩餐,都在這裏。這條街上人都認識他,是個撿爛紙的。他穿得很破爛,總是一件油乎乎的爛棉襖,腰裏係一根爛麻繩,沒有襯衣,臉上說不清是什麽顏色,好像是淺黃的。說不清有多大歲數,六十歲?七十歲?一嘴牙七長八短,殘缺不全。你吃點軟和的花卷,麵條,不好麽?不,他總是要三個燒餅,歪著腦袋努力地啃齧。燒餅吃完,站起身子,找一個別人用過的碗(他可不在乎這個),自言自語:“跟他們尋一口麵湯。”喝了麵湯,“回見!”沒人理他,因為不知道他是向誰說的。
一天,他和幾個小夥子一桌。一個小夥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聲說了句什麽,他多了心:“你說誰哪?”小夥子沒有理他。他放下燒餅,跳到店堂當間:“出來!出來!”這是要打架。北京人過去打架,都到當街去打,不在店鋪裏打,免得損壞人家的東西攪了人家的買賣。“出來!出來!”是叫陣。沒人勸。壓根兒就沒人注意他。打架?這麽個糟老頭子?這老頭可真是糟,從裏糟到外。這幾個小夥子,隨便哪一個,出去一拳準能把他揍趴下。小夥子們看看他,不理他。
這麽個糟老頭子想打架,是真的嗎?他會打架嗎?年輕的時候打過架嗎?看樣子,他沒打過架,他哪是耍胳膊的人哪!他這是幹什麽?虛張聲勢?也說不上,無聲勢可言。沒有人把他當一回事。
沒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沒吃完的燒餅很費勁地啃完了,情緒已經平複下來——本來也沒有多大情緒。“跟他們尋口湯去。”喝了兩口麵湯,“回見!”
有幾天沒看見撿爛紙的老頭了,聽煤站的副經理說,他死了。死後,在他的破席子底下發現八千多塊錢,一遝一遝,用麻筋捆得很整齊。
他攢下這些錢幹什麽?
萊生小爺
萊生小爺家有一隻鸚鵡。
萊生小爺是我們本家叔叔。我們那裏對和父親同一輩的弟兄很少稱呼“伯伯”、“叔叔”的,大都按他們的年齡次序稱呼“大爺”、“二爺”、“三爺”……年齡小的則稱之為“小爺”。汪萊生比我父親小好幾歲,我們就叫他“小爺”。有時連他的名字一起叫,叫“萊生小爺”,當麵也這樣叫。他和我父親不是嫡堂兄弟,但也不遠,兩房是常走動的。
萊生小爺家比較偏僻,大門開在方井巷東口。對麵是一片菜園。挨著萊生小爺家,往西,隻有幾戶人家。再西,出巷口即是“陰城”。“陰城”即一片亂葬崗子,層層疊疊埋著許多無主孤墳,草長得很高。
我的祖母——我們一族人都稱她“太太”,有時要出門走走,常到方井巷外看看野景,吩咐種菜園的人家送點菜到家裏。菜園現拔的菜叫“起水鮮”,比市上買的好吃。下霜之後的烏青菜(有些地方叫塌苦菜或塌棵菜)尤其鮮美,帶甜味。太太到陰城看了野景,總要到萊生小爺家坐坐,歇歇腳,喝一杯小嬸送上來的熱茶,說些閑話,問問今年的收成,問問楚中——萊生小爺的大舅子,小嬸的大哥的病好些了沒有。
太太到方井巷,都叫我陪著她去。
太太和小嬸說著話,我就逗鸚鵡玩。
鸚鵡很大,綠毛,紅嘴,用一條銀鏈子拴在一個鐵架子上。它不停地躥來躥去,翻上翻下,呷呷地叫。丟給它幾顆鬆子、榛子,它就嘎巴嘎巴咬開了吃裏麵的仁。這東西的嘴真硬,跟鉗子似的。我們縣裏隻有這麽一隻鸚鵡,綠毛、紅嘴,真好玩。萊生小爺不知是從哪裏買來的。
萊生小爺整天沒有什麽事。他在本家中家境是比較好的,從他家裏擺設用具、每天的飯菜就看得出來。——我們的本家有一些是比較窮困的,有的竟是家無隔宿之糧。他田地上的事,看青、收租,自有“田禾先生”管著。他不出大門,不跟人來往,與人不通慶吊。親戚家有娶親、做壽的,他一概不到,由小嬸用大紅信套封一份“敬儀”送去。他隻是喂鸚鵡一點食,就鑽進後麵的書房裏。他喜歡下圍棋,沒有人來和他對弈,他就一個人擺棋譜,一擺一上午。他養了十來盆蒲草。一盆種在一個小小的鈞窯淺盆裏,其餘的都排在天井裏的石條上。他不養別的花。每天上午用一個小噴壺給蒲草澆一遍水,然後就在藤椅上一靠,睡著了,一直到孩子喊他去吃飯。
他食量很大,而且愛吃肥膩的東西。冰糖肘子、紅燒九轉肥腸、“青魚托肺”——燒青魚內髒。家裏紅燒大黃魚,魚膘照例歸他,——這東西黏黏糊糊的,燒得鰾嘴,別人也不吃。
他一天就是這樣,吃了睡,睡了吃,無憂無慮,快活神仙。直到他的小姨子肖玲玲來了,才在他的生活裏激起了一陣軒然大波。
肖玲玲是小嬸的妹妹。她在上海兩江女子體育師範讀書。放暑假,回家鄉來住住。肖玲玲這二年出落得好看了。臉盤、身材都發生了變化。在上海讀了兩年書,說話、舉止都帶了點上海味兒。比如她稱呼從前的女同學都叫“密斯x”,穿的衣服都是抱身。這個小城裏的人都說她很“摩登”。她常到大姐家來,姊妹倆感情很好,有說不完的話。玲玲擅長跳舞,北歐土風舞、恰爾斯頓舞(這些舞在體育師範都是要學的)。她讀過的中學請她去教,她也很樂意:“wothreefour,一、二、三、四,二、二、三、四……”
玲玲來了,萊生小爺就目不轉睛地看著她,聽她說話,一臉傻氣。
他忽然向小嬸提出一個要求,要娶玲玲做二房。小嬸以為她聽岔了音,就說:“你說什麽?”——“我要娶玲玲,讓她做小,當我的姨太太!”——“你這說的是什麽話!快別再說了,叫人家聽見了笑話。我們是親姊妹,有姊妹倆同嫁一個男人的嗎?有這種事嗎?”——“有!古時候就有,娥、娥、娥……”小爺說話有點結巴,“娥”了半天也沒有“娥”出來,小嬸覺得又好氣,又好笑。
打這兒起,就熱鬧了。萊生小爺成天和小嬸糾纏,成天的鬧。
“我要玲玲,我要玲玲!”
“我要玲玲嫁我!”
“我要玲玲做小!”
“娶不到玲玲,我就不活了,我上吊!”
小嬸叫他鬧得不得安身,就說:“要不你去找我大哥肖楚中說說去,問問玲玲本人。”
“我不去,你替我去!”
小嬸叫他鬧得沒有辦法,就回娘家找大哥肖楚中。
肖家沒有多少產業,靠肖楚中在中學教英文,按月有點收入。他有胃病,有時上課胃疼,就用鉛筆頂住胃部。但是親友婚嫁,禮數不缺。
小嬸跟大哥說:
“萊生要娶玲玲做小。”
肖楚中聽明白了,氣得渾身發抖。
“放屁!有姊妹二人嫁一個男人的嗎?”
“他說有,娥皇女英就是這樣。”
“放屁!娥皇女英是什麽時代的事,現在是什麽時代?難道能回到唐堯虞舜的時代嗎?這是對玲玲的侮辱,也是對我肖家的侮辱!虧你還說得出口,替這個混蛋來做這種說客!”
“我是叫他鬧得沒有辦法!他說他娶不到玲玲就要上吊。”
“他愛死不死!你叫他嚇怕了,你太懦弱!——這事你千萬別跟玲玲提起!”
“那怎麽辦呢?”
“不理他!——我有辦法,他再鬧,我告到二太爺那裏去(二太爺是我的祖父,算是族長),把他捆起來送到祠堂裏打一頓,他就老實了!這是廢物一個,好吃懶做的寄生蟲,真是異想天開,莫名其妙!”
小嬸把大哥的話一五一十傳給了汪萊生。真要是送到祠堂裏打一頓,他也有點害怕。這以後他就不再胡攪蠻纏了,但有時還會小聲嘟囔:“我要玲玲,我要娶玲玲……”
他吃得還是那麽多,還是愛吃肥膩。
有一天,吃完飯,萊生回他的書房,走在石頭台階上,一腳踩空,摔了一跤。小嬸聽見咕咚一聲,趕過來一看,他起不來了。小嬸自己,兩個孩子,還叫了挑水的老王,一起把他搭到床上去。他塊頭很大,真重!在床上躺下後,已經中風失語。
小嬸請來劉老先生(這是有名的中醫)。劉先生看看萊生的舌苔、眼睛,號了號脈,開了一個方子。前麵醫案上寫道:
“貪安逸,食厚味,乃致病之源。擬投以重劑,活血化瘀。”
小嬸看看藥方,有犀角、麝香,知道這都是大涼通竅的藥,而且知道這付藥一定很貴。
劉老先生喝著小嬸給他倒的茶,說:“他的病不十分要緊,吃了這藥,一個月以後可能下地。能走動了,叫他出去走走。人不能太閑,太閑了,好人也會閑出病來的。”
一個月後,萊生小爺能坐起來,能下地走走了,人瘦了一大圈。他能說話了,但是話很少。他又添了一宗毛病,成天把玻璃櫃櫥的門打開,又關上;打開,又關上,嘴裏不停地發出拉胡琴定弦的聲音:
“gàgigigàgàgigigà……”
然後把櫃櫥的銅環搖動得山響:
“嘩啦嘩啦嘩啦……”
很難說他得了神經病,但可說是成了半個傻子。
“gàgi,gigà,gàgigigà……”
“嘩啦嘩啦嘩啦。”
我離鄉日久,不知道萊生小爺後來怎麽樣了。按年齡推算,他大概早已故去。我有時還會想起他來,想起他的鸚鵡,他的十來盆蒲草。
《聊齋》新義
@瑞雲
瑞雲越長越好看了。初一十五,她到靈隱寺燒香,總有一些人盯著她傻看。她長得很白,姑娘媳婦偷偷向她的跟媽打聽:“她搽的是什麽粉?”——“她不搽粉,天生的白嫩。”平常日子,街坊鄰居也不大容易見到她,隻聽見她在小樓上跟師傅學吹簫,拍曲子,念詩。
瑞雲過了十四,進十五了。按照院裏的規矩,該接客了。養母蔡媽媽上樓來找瑞雲。
“姑娘,你大了。是花,都得開。該找一個人梳攏了。”
瑞雲在行院中長大,哪有不明白的。她臉上微紅了一陣,倒沒有怎麽太扭捏,爽爽快快地說:
“媽媽說的是。但求媽媽依我一件:錢,由媽媽定;人,要由我自己選。”
“你要選一個什麽樣的?”
“要一個有情的。”
“有錢的、有勢的,好找。有情的,沒有。”
“這是我一輩子頭一回。哪怕跟這個人過一夜,也就心滿意足了。以後,就顧不了許多了。”
蔡媽媽看看這棵搖錢樹,尋思了一會兒,說:
“好。錢由我定,人由你選。不過得有個期限:一年。一年之內,由你。過了一年,由我!今天是三月十四。”
於是瑞雲開門見客。
蔡媽媽定例:上樓小坐,十五兩;見麵贄禮不限。
王孫公子、達官貴人、富商巨賈,紛紛登門求見。瑞雲一一接待。贄禮厚的,陪著下一局棋,或當場畫一個小條幅、一把扇麵。贄禮薄的,敬一杯香茶而已。這些狎客對瑞雲各有品評。有的說是清水芙蓉,有的說是未放梨蕊,有的說是一塊羊脂玉。一傳十,十傳百,瑞雲身價漸高,成了杭州紅極一時的名妓。
餘杭賀生,素負才名。家道中落,二十未娶。偶然到西湖閑步,見一畫舫,飄然而來。中有美人,低頭吹簫。岸上遊人,紛紛指點:“瑞雲!瑞雲!”賀生不覺注目。畫舫已經遠去,賀生還在癡立。回到寓所,茶飯無心。想了一夜,備了一份薄薄的贄禮,往瑞雲院中求見。
原來以為瑞雲閱人已多,一定不把他這寒酸當一回事。不想一見之後,瑞雲款待得很殷勤。親自滌器烹茶,問長問短。問餘杭有什麽山水,問他家裏都有什麽人,問他二十歲了為什麽還不娶妻……語聲柔細,眉目含情。有時默坐,若有所思。賀生覺得坐得太久了,應該知趣,起身將欲告辭。瑞雲拉住他的手,說:“我送你一首詩。”詩曰:
何事求漿者,
藍橋叩曉關。
有心尋玉杵,
端隻在人間。
賀生得詩狂喜,還想再說點什麽,小丫頭來報:“客到!”賀生隻好倉促別去。
賀生回寓,把詩展讀了無數遍。才夾到一本書裏,過一會兒,又抽出來看看。瑞雲分明屬意於我,可是玉杵向哪裏去尋?
過一二日,實在忍不住,備了一份贄禮,又去看瑞雲。聽見他的聲音,瑞雲揭開門簾,把他讓進去,說:
“我以為你不來了。”
“想不來,還是來了!”
瑞雲很高興。雖然隻見了兩麵,已經好像很熟了。山南海北,琴棋書畫,無所不談。瑞雲從來沒有和人說過那麽多的話,賀生也很少說話說得這樣聰明。不知不覺,爐內香灰堆積,簾外落花漸多。瑞雲把座位移近賀生,悄悄地說:
“你能不能想一點辦法,在我這裏住一夜?”
賀生說:“看你兩回,於願已足。肌膚之親,何敢夢想!”
他知道瑞雲和蔡媽媽有成約:人由自選,價由母定。
瑞雲說:“娶我,我知道你沒這個能力。我隻是想把女兒身子交給你。以後你再也不來了,山南海北,我老想著你,這也不行麽?”
賀生搖頭。
兩個再沒有話了,眼對眼看著。
樓下蔡媽媽大聲喊:
“瑞雲!”
瑞雲站起來,執著賀生的兩隻手,一雙眼淚滴在賀生手背上。
賀生回去,輾轉反側。想要回去變賣家產,以博一宵之歡;又想到更盡分別,各自東西,兩下牽掛,更何以堪。想到這裏,熱念都消。咬咬牙,再不到瑞雲院裏去。
蔡媽媽催著瑞雲擇婿。接連幾個月,沒有中意的。眼看花朝已過,離三月十四沒有幾天了。
這天,來了一個秀才,坐了一會兒,站起身來,用一個指頭在瑞雲額頭上按了一按,說:“可惜,可惜!”說完就走了。瑞雲送客回來,發現額頭有一個黑黑的指印。越洗越真。
而且這塊黑斑逐漸擴大,幾天的工夫,左眼的上下眼皮都黑了。
瑞雲不能再見客。蔡媽媽拔了她的簪環首飾,剝了上下衣裙,把她推下樓來,和媽子丫頭一塊幹粗活。瑞雲嬌養慣了,身子又弱,怎麽受得了這個!
賀生聽說瑞雲遭了奇禍,特地去看看。瑞雲蓬著頭,正在院裏拔草。賀生遠遠喊了一聲:“瑞雲!”瑞雲聽出是賀生的聲音,急忙躲到一邊,臉對著牆壁。賀生連喊了幾聲,瑞雲就是不回頭。賀生一頭去找到蔡媽媽,說是願意把瑞雲贖出來。瑞雲已經是這樣,蔡媽媽沒有多要身價銀子。賀生回餘杭,變賣了幾畝田產,向蔡媽媽交付了身價。一乘花轎把瑞雲抬走了。
到了餘杭,拜堂成禮。入了洞房後,瑞雲乘賀生關房門的工夫,自己揭了蓋頭,一口氣,噗,噗,把兩支花燭吹滅了。賀生知道瑞雲的心思,並不嗔怪。輕輕走攏,挨著瑞雲在床沿坐下。
瑞雲問:“你為什麽娶我?”
“以前,我想娶你,不能。現在能把你娶回來了,不好嗎?”
“我臉上有一塊黑。”
“我知道。”
“難看麽?”
“難看。”
“你說了實話。”
“看看就會看慣的。”
“你是可憐我麽?”
“我疼你。”
“伸開你的手。”
瑞雲把手放在賀生的手裏。賀生想起那天在院裏瑞雲和他執手相看,就輕輕撫摸瑞雲的手。
瑞雲說:“你說的是真話。”接著歎了一口氣,“我已經不是我了。”
賀生輕輕咬了一下瑞雲的手指:“你還是你。”
“總不那麽齊全了!”
“你不是說過,願意把身子給我嗎?”
“你現在還要嗎?”
“要!”
兩口兒日子過得很甜。不過瑞雲每晚臨睡,總把所有燈燭吹滅了。好在賀生已經逐漸對她的全身讀得很熟,沒燈勝似有燈。
花開花落,春去秋來。一窗細雨,半床明月。少年夫妻,如魚如水。
賀生真的對瑞雲臉上那塊黑看慣了。他不覺得有什麽難看。似乎瑞雲臉上本來就有,應該有。
瑞雲還是一直覺得歉然。她有時晨妝照鏡,會回頭對賀生說:
“我對不起你!”
“不許說這樣的話!”
賀生因事到蘇州,在虎丘吃茶。隔座是一個秀才,自稱姓和,彼此攀談起來。秀才聽出賀生是浙江口音,便問:
“你們杭州,有個名妓瑞雲,她現在怎麽樣了?”
“已經嫁人了。”
“嫁了一個什麽樣的人?”
“一個和我差不多的人。”
“真能類似閣下,可謂得人!——不過,會有人娶她麽?”
“為什麽沒有?”
“她臉上——”
“有一塊黑。是一個什麽人用指頭在她額頭一按,留下的。這個人真不知道安的是什麽心腸!——你怎麽知道的?”
“實不相瞞,你說的這個人,就是在下。”
“你為什麽要做這種事?”
“昔在杭州,也曾一覲芳儀,甚惜其以絕世之姿而流落不偶,故以小術晦其光而保其璞,留待一個有情人。”
“你能點上,也能去掉麽?”
“怎麽不能?”
“我也不瞞你,娶瑞雲的,便是小生。”
“好!你別具一雙眼睛,能超出世俗媸妍,是個有情人!我這就同你到餘杭,還君一個十全佳婦。”
到了餘杭,秀才叫賀生用銅盆打一盆水,伸出中指,在水麵寫寫畫畫,說:“洗一洗就會好的。好了,須親自出來一謝醫人。”
賀生笑說:“那當然!”賀生捧盆入內室,瑞雲掬水洗麵,麵上黑斑隨手消失。晶瑩潔白,一如當年。瑞雲照照鏡子,不敢相信。反複照視,大叫一聲:“這是我!這是我!”
夫妻二人,出來道謝。一看,秀才沒有了。
這天晚上,瑞雲高燒紅燭,剔亮銀燈。
賀生不像瑞雲一樣歡喜。明晃晃的燈燭,粉撲撲的嫩臉,他覺得不慣。他若有所失。
瑞雲覺得他的愛撫不像平日那樣溫存,那樣真摯。她坐起來,輕輕地問:
“你怎麽了?”
@黃英
馬子才,順天人。幾代都愛菊花。到了子才,更是愛菊如命。聽說什麽地方有佳種,一定得買到。千裏迢迢,不辭辛苦。一天,有金陵客人寄住在馬家,看了子才種的菊花,說他有個親戚,有一二名種,為北方所無。馬子才動了心,即刻打點行李,跟這位客人到了金陵。客人想方設法,給他弄到兩苗菊花芽。馬子才如獲至寶,珍重裹藏,捧在手裏,騎馬北歸。半路上,遇見一個少年,趕著一輛精致的轎車。少年眉清目秀,風姿灑落。他好像剛剛喝了酒,酒氣中有淡淡的菊花香。一路同行,子才和少年就搭了話。少年聽出馬子才的北方口音,問他到金陵做什麽來了,手裏捧著的是什麽。子才如實告訴少年,說手裏這兩苗菊花芽好不容易才弄到,這是難得的名種。少年說:
“種無不佳,培溉在人。人即是花,花即是人。”
馬子才似懂非懂,問少年要往哪裏去。少年說:“姐姐不喜歡金陵,將到河北找個合適的地方住下。”馬子才問:“找了房沒有?”——“到了再說吧。”子才說:“我看你們就甭費事了。我家裏還有幾間閑房,空著也是空著,你們不如就在我那兒住著,我也好請教怎樣‘培溉’菊花。”少年說:“得跟我姐姐商量商量。”他把車停住,把馬子才的意思向姐姐說了。車裏的人推開車簾說話。原來是二十來歲的一位美人。說:
“房子不怕窄憋,院子得大一些。”
子才說:“我家有兩套院子,我住北院,南院歸你們。兩院之間有個小板門。願意來坐坐,拍拍門,隨時可以請過來。平常盡可落閂下鎖,互不相擾。”
“這樣很好。”
談了半日,才互通名姓。少年姓陶,姐姐小字黃英。
兩家處得很好。馬子才發現,陶家好像不舉火,經常是從外麵買點燒餅餜子就算一餐,就三天兩頭請他們過來便飯。這姐弟二人倒也不客氣,一請就到。有一天陶對馬說:“老兄家道也不是怎麽富足的,我們老是吃你們,長了,也不是個事。咱們合計合計,我看賣菊花也能謀生。”馬子才素來自命清高,聽了陶生的話很不以為然,說:“這是以東籬為市井,有辱黃花!”陶笑笑,說:“自食其力不為貧,販花為業不為俗。”馬子才不再說話。陶生也還常常拍拍板門,過來看看馬子才種的菊花。
子才種菊,十分勤苦。風晨雨夜,科頭赤足,他又挑剔得很嚴,殘枝劣種,都拔出來丟在地上。他拿了把竹掃帚,打算掃到溝裏,讓它們順水漂走。陶生說:“別!”他把這些殘枝劣種都撿起來,抱到南院。馬子才心想:這人並不懂種菊花!
沒多久,到了菊花將開的月份,馬子才聽見南院人聲嘈雜,鬧鬧嚷嚷,簡直像是香期廟會:這是咋回事?扒在板門上偷覷:喝,都是來買花的。用車子裝的,背著的,抱著的,縷縷不絕。再一看那些花,都是見都沒見過的異種。心想:他真的賣起菊花來了。這麽多的花,得賣多少錢?此人俗,且貪!交不得!又恨他秘著佳本,不叫自己知道,太不夠朋友。於是拍拍板門,想過去說幾句不酸不鹹的話,叫這小子知道:馬子才既不貪財,也不可欺。陶生聽見拍門,開開門,拉著子才的手,把他拽了過來。子才一看,荒庭半畝,都已辟為菊畦,除了那幾間舊房,沒有一塊空地,到處都是菊花。多數憋了骨朵,少數已經半開。花頭大,顏色好,稈粗,葉壯,比他自己園裏種的,強百倍。問:“你這些花秧子是哪裏淘換來的?”陶生說:“你細看看!”子才彎腰細看:似曾相識。原來都是自己拔棄的殘枝劣種。於是想好的譏誚的話都忘了,直想問問:“你把菊種得這樣好,有什麽訣竅?”陶生轉身進了屋,不大會兒,搬出一張矮桌,就放在菊畦旁邊。又進屋,拿出酒菜,說:“我不想富,也不想窮。我不能那樣清高。連日賣花,得了一些錢。你來了,今天咱們喝兩盅。”陶生酒量大,用大杯。馬子才隻能小杯陪著。正喝著,聽見屋裏有人叫:“三郎!”是黃英的聲音。“少喝點,小心嚇著馬先生。”陶生答應:“知道了。”幾杯落肚,馬子才問:“你說過‘種無不佳,培溉在人’,你到底有什麽法子能把花種成這樣?”陶生說:
“人即是花,花即是人。花隨人意。人之意即花之意。”
馬子才還是不明白。
陶生豪飲,從來沒見他大醉過。子才有個姓曾的朋友,酒量極大,沒有對手。有一天,曾生來,馬子才就讓他們較量較量。二位放開量喝,喝得非常痛快。從早晨一直喝到半夜。曾生爛醉如泥,靠在椅子上呼呼大睡。陶生站起,要回去睡覺,出門踩了菊花畦,一跤摔倒。馬子才說:“小心!”一看人沒了,隻有一堆衣裳落在地上,陶生就地化成一棵菊花,一人高,開著十幾朵花,花都有拳大。馬子才嚇壞了,趕緊去告訴黃英。黃英趕來,把菊花拔起來,放倒在地上,說:“怎麽醉成這樣!”拿起陶生衣裳,把菊花蓋住,對馬子才說:“走,別看!”到了天亮,馬子才過去看看,隻見陶生臥在菊畦邊,睡得正美。
於是子才知道:這姐弟二人都是菊花精。
陶生已經露了行跡,也就不避子才,酒喝得越來越放縱。常常自己下個短帖,約曾生來共飲,二位酒友,成了莫逆。
二月十二,花朝。曾生著兩個仆人抬了一壇百花酒,說:“今天咱們倆把這壇酒都喝了!”一壇酒快完了,兩人都還不太醉。馬子才又偷偷往壇裏續了幾斤白酒。倆人又都喝了。曾生醉得不省人事,由仆人背回去了。陶生臥在地上,又化為菊花。馬見慣不驚,就如法炮製,把菊花拔起來,守在旁邊,看他怎麽再變過來。等了很久,看見菊花葉子越來越憔悴,壞了!趕緊去告訴黃英,黃英一聽:“啊?!——你殺了我弟弟了!”急急奔過來看,菊花根株已枯。黃英大哭,掐了還有點活氣的菊花梗,埋在盆裏,攜入閨中,每天灌溉。
盆裏的花漸漸萌發。九月,開了花,短幹粉朵,聞聞,有酒香。澆以酒,則茂。
這個菊種,漸漸傳開。種菊人給起了個名字,叫“醉陶”。
一年又一年,黃英也沒有什麽異狀,隻是她永遠像二十來歲,永遠不老。
@蛐蛐
宣德年間,宮裏興起了鬥蛐蛐。蛐蛐都是從民間征來的。這玩意陝西本不出。有那麽一位華陰縣令,想拍拍上官的馬屁,進了一隻。試鬥了一次,不錯,貢到宮裏。打這兒起,傳下旨意,責令華陰縣(今華陰市)年年往宮裏送。縣令把這項差事交給裏正。裏正哪裏去弄到蛐蛐?隻有花錢買。地方上有一些不務正業的混混,弄到好蛐蛐,養在金絲籠裏,價錢抬得很高。有的裏正,和衙役勾結在一起,借了這個名目,挨家挨戶,按人口攤派。上麵要一隻蛐蛐,常常害得幾戶人家傾家蕩產。蛐蛐難找,裏正難當。
有個叫成名的,是個童生,多年也沒有考上秀才。為人很迂,不會講話。衙役瞧他老實,就把他報充了裏正。成名托人情,送蒲包,磕頭,作揖,不得脫身。縣裏接送往來官員,辦酒席,斂程儀,要民夫,要馬草,都朝裏正說話。不到一年的工夫,成名的幾畝薄產都賠進去了。一出暑伏,按每年慣例,該征蛐蛐了。成名不敢挨戶攤派,自己又實在變賣不出這筆錢。每天煩悶憂愁,唉聲歎氣,跟老伴說:“我想死的心都有。”老伴說:“死,管用嗎?買不起,自己捉!說不定能把這項差事應付過去。”成名說:“是個辦法。”於是提了竹筒,拿著蛐蛐罩,破牆根底下,爛磚頭堆裏,草叢裏,石頭縫裏,到處翻,找。清早出門,半夜回家。鞋磨破了,膝蓋磨穿了,手上、臉上,叫葛針拉出好些血道道,無濟於事。即使捕得三兩隻,又小又弱,不夠分量,不上品。縣令限期追比,交不上蛐蛐,二十板子。十多天下來,成名挨了百十板,兩條腿膿血淋漓,沒有一塊好肉了。走都不能走,哪能再捉蛐蛐呢?躺在床上,翻來覆去:除了自盡,別無他法。
迷迷糊糊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座廟,廟後小山下怪石亂臥,荊棘叢生,有一隻“青麻頭”伏著。旁邊有一隻癩蛤蟆,將蹦未蹦。醒來想想:這是什麽地方?猛然省悟:這不是村東頭的大佛閣麽?他小時候逃學,曾到那一帶玩過。這夢有準麽?那裏真會有一隻好蛐蛐?管它的!去碰碰運氣。於是掙紮起來,拄著拐杖,往村東去。到了大佛閣後,一帶都是古墳,順著古墳走,蹲著伏著一塊一塊怪石,就跟夢裏所見的一樣。是這兒?——像!於是在蒿萊草莽之間,輕手輕腳,側耳細聽,凝神細看,聽力目力都用盡了,然而聽不到蛐蛐叫,看不見蛐蛐影子。忽然,蹦出一隻癩蛤蟆。成名一愣,趕緊追!癩蛤蟆鑽進了草叢。順著方向,撥開草叢:一隻蛐蛐在荊棘根旁伏著。快撲!蛐蛐跳進了石穴。用尖草撩它,不出來;用隨身帶著的竹筒裏的水灌,這才出來。好模樣!蛐蛐蹦,成名追。罩住了!細看看:個頭大,尾巴長,青脖子,金翅膀。大叫一聲:“這可好了!”一陣歡喜,腿上棒傷也似輕鬆了一些。提著蛐蛐籠,快步回家。舉家慶賀,老伴破例給成名打了二兩酒。家裏有蛐蛐罐,墊上點過了籮的細土,把寶貝養在裏麵。蛐蛐愛吃什麽?栗子、菱角、螃蟹肉。買!淨等著到了期限,好見官交差。這可好了:不會再挨板子,剩下的房產田地也能保住了。蛐蛐在罐裏叫哩, ……
成名有個兒子,小名叫黑子,九歲了,非常淘氣。上樹掏鳥窩蛋,下河捉水蛇,飛磚打惡狗,愛捅馬蜂窩。性子倔,愛打架。比他大幾歲的孩子也都怕他,因為他打起架來拚命,拳打腳踢帶牙咬。三天兩頭,有街坊鄰居來告“媽媽狀”。成名夫妻,就這麽一個兒子,隻能老給街坊們賠不是,不忍心重棒打他。成名得了這隻救命蛐蛐,再三告誡黑子:“不許揭開蛐蛐罐,不許看,千萬千萬!”
不說還好,說了,黑子還非看看不可。他瞅著父親不在家,偷偷揭開蛐蛐罐。騰!——蛐蛐蹦出罐外,黑子伸手一撲,用力過猛,蛐蛐大腿折了,肚子破了——死了。黑子知道闖了大禍,哭著告訴媽媽。媽媽一聽,臉色煞白:“你個孽障!你甭想活了!你爹回來,看他怎麽跟你算賬!”黑子哭著走了。成名回來,老伴把事情一說,成名掉在冰窟窿裏了。半天,說:“他在哪兒?”找。到處找遍了,沒有。做媽的忽然心裏一震:莫非是跳了井了?扶著井欄一看,有個孩子。請街坊幫忙,把黑子撈上來,已經死了。這時候顧不上生氣,隻覺得悲痛。夫妻二人,傻了一樣。傻坐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找不到一句話。這天他們家煙筒沒冒煙,哪裏還有心思吃飯呢。天黑了,把兒子抱起來,準備用一張草席卷卷埋了。摸摸胸口,還有點溫和;探探鼻子,還有氣。先放到床上再說吧。半夜裏,黑子醒過來了,睜開了眼。夫妻二人稍得安慰。隻是眼神發呆。睜眼片刻,又合上眼,昏昏沉沉地睡了。
蛐蛐死了,兒子這樣。成名瞪著眼睛到天亮。
天亮了,忽然聽到門外蛐蛐叫,成名跳起來,遠遠一看,是一隻蛐蛐。心裏高興,捉它!蛐蛐叫了一聲:,跳走了,跳得很快。追。用手掌一捂,好像什麽也沒有,空的。手才舉起,又分明在,跳得老遠。急忙追,折過牆角,不見了。四麵看看,蛐蛐伏在牆上。細一看,個頭不大,黑紅黑紅的。成名看它小,瞧不上眼。牆上的小蛐蛐,忽然落在他的袖口上。看看:小雖小,形狀特別,像一隻土狗子,梅花翅,方腦袋,好像不賴。將就吧。右手輕輕捏住蛐蛐,放在左手掌裏,兩手相合,帶回家裏。心想拿它交差,又怕縣令看不中,心裏沒底,就想試著鬥一鬥,看看行不行。村裏有個小夥子,是個玩家,走狗鬥雞,提籠架鳥,樣樣在行。他養著一隻蛐蛐,自名“蟹殼青”,每天找一些少年子弟鬥,百戰百勝。他把這隻“蟹殼青”居為奇貨,索價很高,也沒人買得起。有人傳出來,說成名得了一隻蛐蛐,這小夥子就到成家拜訪,要看看蛐蛐。一看,捂著嘴笑了:這也叫蛐蛐!於是打開自己的蛐蛐罐,把蛐蛐趕進“過籠”裏,放進鬥盆。成名一看,這隻蛐蛐大得像一隻油葫蘆,就含糊了,不敢把自己的拿出來。小夥子存心看個笑話,再三說:“玩玩嘛,咱又不賭輸贏。”成名一想,反正養這麽隻孬玩意也沒啥用,逗個樂!於是把黑蛐蛐也放進鬥盆。小蛐蛐趴著不動,蔫哩吧唧,小夥子又大笑。使豬鬃撩撥它的須須,還是不動。小夥子又大笑。撩它,再撩它!黑蛐蛐忽然暴怒,後腿一挺,直竄過來。倆蛐蛐這就鬥開了,衝、撞、騰、擊,劈裏卜碌直響。忽見小蛐蛐跳起來,伸開須須,翹起尾巴,張開大牙,一下子鉗住大蛐蛐的脖子。大蛐蛐脖子破了,直流水。小夥子趕緊把自己的蛐蛐裝進過籠,說:“這小家夥真玩命呀!”小蛐蛐擺動著須須,“ , ”,揚揚得意。成名也沒想到。他和小夥子正在端詳這隻黑紅黑紅的小蛐蛐,他們家的一隻大公雞斜著眼睛過來,上去就是一嘴。成名大叫了一聲:“啊呀!”幸好,公雞沒啄著,蛐蛐蹦出了一尺多遠。公雞一啄不中,撒腿緊追。眨眼之間,蛐蛐已經在雞爪子底下了。成名急得不知怎麽好,隻是跺腳,再一看,公雞伸長了脖子亂甩。唔?走近了一看,隻見蛐蛐叮在雞冠上,死死咬住不放。公雞羽毛紮撒,雙腳掙蹦。成名驚喜,把蛐蛐捏起來,放進籠裏。
第二天,上堂交差。縣太爺一看:這麽個小東西,大怒:“這,你不是糊弄我嗎!”成名細說這隻蛐蛐怎麽怎麽好。縣令不信,叫衙役弄幾隻蛐蛐來試試。果然,都不是對手。又叫抱一隻公雞來,一鬥,公雞也敗了。縣令吩咐,專人送到巡撫衙門。巡撫大為高興,打了一隻金籠子,又命師爺連夜寫了一通奏折,詳詳細細表述了黑蛐蛐的能耐,把蛐蛐獻進宮中。宮裏的有名有姓的蛐蛐多了,都是各省進貢來的。什麽“蝴蝶”、“螳螂”、“油利撻”、“青絲額”……黑蛐蛐跟這些“名將”鬥了一圈,沒有一隻,能經得三個回合,全都不死帶傷望風而逃。皇上龍顏大悅,下禦詔,賜給巡撫名馬衣緞。巡撫飲水思源,到了考核的時候,給華陰縣評了一個“卓異”,就是說該縣令的政績非比尋常。縣令也是個有良心的,想起他的前程都是打成名那兒來的,於是免了成名裏正的差役;又囑咐縣學的教諭,讓成名進了學,成了秀才,有了功名,不再是童生了;還賞了成名幾十兩銀子,讓他把賠累進去的薄產贖回來。成名夫妻,說不盡的歡喜。
隻是他們的兒子一直是昏昏沉沉地躺著,不言不語,不吃不喝,不死不活,這可怎麽了呢?
樹葉黃了,樹葉落了,秋深了。
一天夜裏,成名夫妻做了一個同樣的夢,夢見了他們的兒子黑子。黑子說:
“我是黑子。就是那隻黑蛐蛐。蛐蛐是我。我變的。
“我拍死了‘青麻頭’,闖了禍。我就想:不如我變一隻蛐蛐吧。我就變成了一隻蛐蛐。
“我愛打架。
“我打架總要打贏。誰我也不怕。
“我一定要打贏。打贏了,爹就可以不當裏正,不挨板子。我九歲了,懂事了。
“我跟別的蛐蛐打,我想:我一定要打贏,為了我爹,我媽。我拚命。蛐蛐也怕蛐蛐拚命。它們就都怕。
“我打敗了所有的蛐蛐!我很厲害!
“我想變回來。變不回來了。
“那也好。我活了一秋。我贏了。
“明天就是霜降,我的時候到了。
“我走了。你們不要想我。——沒用。”
第二天一早,黑子死了。
一個消息從宮裏傳到省裏,省裏傳到縣裏:那隻黑蛐蛐死了。
@石清虛
邢雲飛,愛石頭。書桌上,條幾上,書架上,櫃櫥裏,多寶槅裏,到處是石頭。這些石頭有的是他不惜重價買來的,有的是他登山涉水滿世界尋覓來的。每天早晚,他把這些石頭挨著個兒看一遍。有時對著一塊石頭能端詳半天。一天,在河裏打魚,覺得有什麽東西掛了網,挺沉,他脫了衣服,一個猛子紮下去,一摸,是塊石頭。抱上來一看,石頭不小,直徑夠一尺,高三尺有餘。四麵玲瓏,峰巒疊秀。高興極了。帶回家來,配了一個紫檀木的座,供在客廳的案上。
一天,天要下雨,邢雲飛發現:這塊石頭出雲。石頭有很多小窟窿,每個窟窿裏都有雲,白白的,像一團一團新棉花,嫋嫋飛動,忽淡忽濃。他左看右看,看呆了。俟後,每到天要下雨,都是這樣。這塊石頭是個稀世之寶!
這就傳開了。很多人都來看這塊石頭。一到陰天,來看的人更多。
邢雲飛怕惹事,就把石頭移到內室,隻留一個檀木座在客廳案上。再有人來要看,就說石頭丟了。
一天,有一個老叟敲門,說想看看那塊石頭。邢雲飛說:“石頭已經丟失很久了。”老叟說:“不是在您的客廳裏供著嗎?”——“您不信?不信就請到客廳看看。”——“好,請!”一跨進客廳,邢雲飛愣了:石頭果然好好地嵌在檀木座裏。咦!
老叟撫摸著石頭,說:“這是我家的舊物,丟失了很久了,現在還在這裏啊。既然叫我看見了,就請賜還給我。”邢雲飛哪肯呀:“這是我家傳了幾代的東西,怎麽會是你的!”——“是我的。”——“我的!”兩個爭了半天。老叟笑道:“既是你家的,有什麽驗證?”邢雲飛答不上來。老叟說:“你說不上來,我可知道。這石頭前後共有九十二個窟窿,最大的窟窿裏有五個字:‘清虛石天供’。”邢雲飛細一看,大窟窿裏果然有五個字,才小米粒大,使勁看,才能辨出筆畫。又數數窟窿,不多不少,九十二。邢雲飛沒有話說,但就是不給。老叟說:“是誰家的東西,應該歸誰,怎麽能由得你呢?”說完一拱手,走了。邢雲飛送到門外,回來,石頭沒了。大驚,驚疑是老叟帶走了,急忙追出來。老叟慢慢地走著,還沒走遠。趕緊奔上去,拉住老叟的袖子,哀求道:“你把石頭還我吧!”老叟說:“這可是奇怪了,那麽大的一塊石頭,我能攥在手裏,揣在袖子裏嗎?”邢雲飛知道這老叟很神,就強拉硬拽,把老叟拽回來,給老叟下了一跪,不起來,直說:“您給我吧,給我吧!”老叟說:“石頭到底是你家的,是我家的?”——“您家的!您家的!——求您割愛,求您割愛!”老叟說:“既是這樣,那麽,石頭還在。”邢雲飛一扭頭,石頭還在座裏,沒挪窩。老叟說:
“天下之寶,當與愛惜之人。這塊石頭能自己選擇一個主人,我也很喜歡。然而,它太急於自現了。出世早,劫運未除,對主人也不利。我本想帶走,等過了三年,再贈送給你。既想留下,那你就得減壽三年,這塊石頭才能隨著你一輩子,你願意嗎?”——“願意!願意!”老叟於是用兩個指頭捏了一個窟窿一下,窟窿軟得像泥,閉上了。隨手閉了三個窟窿,完了,說:“石上窟窿,就是你的壽數。”說罷,飄然而去。
有一個權豪之家,聽說邢家有一塊能出雲的石頭,就惦記上了。一天派了兩個家奴闖到邢家,搶了石頭便走。邢雲飛追出去,拚命拽住。家奴說石頭是他們主人的,邢雲飛說:“我的!”於是經了官。地方官坐堂問案,說是你們各執一詞,都說說,有什麽驗證。家奴說:“有!這石頭有九十二個窟窿。”——原來這權豪之家早就派了清客,到邢家看過幾趟,暗記了窟窿數目。問邢雲飛:“人家說出驗證來了,你還有什麽話說!”邢雲飛說:“回大人,他們說得不對。石頭隻有八十九個窟窿。有三個窟窿閉了,還有六個指頭印。”——“呈上來!”地方當堂驗看,邢雲飛所說,一字不差,隻好把石頭斷給邢雲飛。
邢雲飛得了石頭回來,用一方古錦把石頭包起來,藏在一隻鐵梨木匣子裏。想看看,一定先焚一炷香,然後才開匣子。也怪,石頭很沉,別人搬起來很費勁;邢雲飛搬起來卻是輕而易舉。
邢雲飛到了八十九歲,自己置辦了裝裹棺木,抱著石頭往棺材裏一躺,死了。
@〔後記〕
我想做一點試驗,改寫《聊齋》故事,使它具有現代意識。這是嚐試的第一批。
石能擇主,人即是花,這種思想原來就是相當現代的。蒲鬆齡在那樣的時候能有這樣的思想,令人驚訝。《石清虛》我幾乎沒有什麽改動。我把《黃英》大大簡化了,刪去了黃英與馬子才結為夫婦的情節,我不喜歡馬子才,覺得他俗不可耐。這樣一來,主題就直露了,但也幹淨得多了。我把《蛐蛐》(《促織》)和《瑞雲》的大團圓式的喜劇結尾改掉了。《促織》本來是一個具有強烈的揭露性的悲劇,原著卻使變成蛐蛐的孩子又複活了,他的父親也有了功名,發了財,這是一大敗筆。這和前麵一家人被逼得走投無路的情緒是矛盾的,孩子的變形也就失去使人震動的力量。蒲鬆齡和自己打了架。迫使作者於不自覺中化憤怒為慰安,於此可見封建統治的酷烈。我這樣改,相信是符合蒲老先生的初衷的。《瑞雲》的主題原來寫的是“不以媸妍易念”。這是道德意識,不是審美意識。瑞雲之美,美在性情,美在品質,美在神韻,不僅僅在於肌膚。臉上有一塊黑,不是損其全體。(《聊齋》寫她“醜狀類鬼”很惡劣!)歌德說過:愛一個人,如果不愛她的缺點,不是真正的愛。“情人眼裏出西施”,是很有道理的。昔人評《聊齋》就有指出“和生多事”的。和生的多事不在在瑞雲額上點了一指,而在使其 麵光潔。我這樣一改,立意與《聊齋》就很不相同了。
前年我改編京劇《一捧雪》,確定了一個原則:“小改而大動”,即盡量保存傳統作品的情節,而在關鍵的地方加以變動,注入現代意識。
改寫原有的傳說故事,參以己意,使成新篇,這樣的事早就有人做過,比如歌德的《新美露茜娜》。比起歌德來,我的筆下顯然是過於拘謹了。
中國的許多帶有魔幻色彩的故事,從六朝誌怪到《聊齋》,都值得重新處理,從哲學的高度,從審美的視角。
我這隻是試驗,但不是閑得無聊的消遣。本來想寫一二十篇以後再出來,《人民文學》索稿,即以付之,為的是聽聽反應。也許這是找挨罵。
(1)一種野生植物,可以當茶喝。
(2)鴰鴰悠即貓頭鷹。
(3)“笨工子”是外行。“下不地”是說應付不了。
(4)這本來是開山的石匠的習語。在石頭未破開前許願:如果開了,則用一個羊頭、豬頭做貢獻;但當真開了,即什麽也不許了。
(5)外手邊是右邊。這本來是趕車人的說法。趕車人都習慣於跨坐在左轅,所以稱左邊為裏手邊或裏邊,右邊為外手邊或外邊。
(6)南北方向的小嶺,兩邊坡上都常見陽光,形狀略似椅臂者。
(7)洋河以南。
(8)讓生鳥向善叫的鳥學習鳴叫,叫“壓”。
@夜晚
火車過來了。
“216!往北京的上行車。”老九說。
於是他們放下手裏的工作,一起聽火車。老九和小呂都好像看見:先是一個雪亮的大燈,亮得叫人眼睛發脹。大燈好像在拚命地往外冒光,而且冒著氣,嗤嗤地響。烏黑的鐵,錚黃的銅。然後是綠色的車身,排山倒海地衝過來。車窗蜜黃色的燈光連續地映在果園東邊的樹牆子上,一方塊,一方塊,川流不息地追趕著……每回看到燈光那樣猛烈地從樹牆子上刮過去,你總覺得會刮下滿地枝葉來似的。可是火車一過,還是那樣:樹牆子顯得格外的安詳,格外的綠。真怪。
這些,老九和小呂都太熟悉了。夏天,他們睡得晚,老是到路口去看火車。可現在是冬天了。那麽,現在是什麽樣子呢?小呂想象,燈光一定會從樹牆子的枝葉空隙處漏進來,落到果園的地麵上來吧。可能!他想象著那燈光映在大梨樹地間作的蔥地裏,照著一地的大蔥蓬鬆的,幹的,發白的葉子……
車輪的聲音逐漸模糊成為一片,像刮過一陣大風一樣,過去了。
“十點四十七。”老九說。老九在附近山頭上放了好幾年羊了,他知道每一趟火車的時刻。
留孩說:“貴甲哥怎麽還不回來?”
老九說:“他又排戲去了,一定回來得晚。”
小呂說:“這是什麽奶哥!奶弟來了也不陪著,昨天是找羊,今天又去排戲!”
留孩說:“沒關係,以後我們就常在一起了。”
老九說:“咱們燒山藥吃,一邊說話,一邊等他。小呂,不是還有一包高山頂(1)嗎?坐上!外屋缸裏還有沒有水?”
“有!”
於是三個人一起動手:小呂拿砂鍋舀了多半鍋水,抓起一把高山頂來撮在裏麵。這是老九放羊時摘來的。老九從麻袋裏掏山藥——他們在山坡上自己種的。留孩把爐子通了通,又加了點煤。
屋裏一順排了五張木床,聯成一個大炕。一張是張士林的,他到狼山給場裏去買果樹苗子去了。隔壁還有一間小屋,鍋灶俱全,是老羊倌住的。老羊倌請了假,看他的孫子去了。今天這裏隻剩下四個孩子:他們三個,和那個正在排戲的。
屋裏有一盞自造的煤油燈——老九用墨水瓶子改造的,一個爐子。外邊還有一間空屋,是個農具倉庫,放著硫銨、石灰、ddt、鐵桶、木叉、噴霧器……外屋門插著。門外,右邊是羊圈,裏邊臥著四百隻羊;前邊是果園,什麽都沒有了,隻剩下一點蔥,還有一堆沒有窖好的蔓菁。現在什麽也看不見,外邊是無邊的昏黑。方圓左近,就隻有這個半山坡上有一點點亮光。夜,正在深濃起來。
@小呂
小呂是果園的小工。這孩子長得清清秀秀的。原在本堡念小學。念到六年級了,忽然跟他爹說不想念了,要到農場做活去。他爹想:農場裏能學技術,也能學文化,就同意了。後來才知道,他還有個心思。他有個哥哥,在念高中,還有個妹妹,也在上學。他爹在一個醫院裏當炊事員。他見他爹張羅著給他們交費,買書,有時要去跟工會借錢,他就決定了:我去做活,這樣就是兩個人養活五個人,我哥能夠念多高就讓他念多高。
這樣,他就到農場裏來做活了。他用一個牙刷把子,截斷了,一頭磨平,刻了一個小手章:呂誌國。每回領了工資,除了夥食、零用(買個學習本,配兩節電池……),全部交給他爹。有一次,不知怎麽弄的(其實是因為他從場裏給家裏買了不少東西:菜,果子),拿回去的隻有一塊五毛錢。他爹接過來,笑笑說:
“這就是兩個人養活五個人嗎?”
呂誌國的臉紅了。他知道他偶然跟同誌們說過的話傳到他爹那裏去了。他爹並不是責怪他,這句嘲笑的話裏含著疼愛。他爹想:困難是有一點的,哪裏就過不去呢?這孩子!究竟走怎樣一條路好:繼續上學?還是讓他在這個農場裏長大起來?
小呂已經在農場裏長大起來了。在菜園幹了半年,後來調到果園,也都半年了。
在菜園裏,他幹得不壞,組長說他學得很快,就是有點貪玩。調他來果園時,征求過他本人的意見,他像一個成年的大工一樣,很爽快地說:“行!在哪裏幹活還不是一樣。”乍一到果園時,他什麽都不摸頭,不大插得上手,有點別扭。但沒過多久,他就發現,原來果園對他說來是個更合適的地方。果園裏有許多活,大工來做有點窩工,一般女工又做不了,正需要一個伶俐的小工。登上高凳,爬上樹頂,綁老架的葡萄條,果樹摘心,套紙袋,捉金龜子,用一個小鐵絲鉤疏蟲果,接了長長的竿子噴射天藍色的波爾多液……在明麗的陽光和蔥蘢的綠葉當中做這些事,既是嚴肅的工作,又是輕鬆的遊戲,既“起了作用”,又很好玩,實在叫人快樂。這樣的活,對於一個十四歲的孩子,不論在身體上、情緒上,都非常相投。
小呂很快就對果園的角角落落都熟悉了。他知道所有果木品種的名字:金冠、黃奎、元帥、國光、紅玉、祝;煙台梨、明月、二十世紀;蜜腸、日麵紅、秋梨、鴨梨、木頭梨;白香蕉、柔丁香、老虎眼、大粒白、秋紫、金鈴、玫瑰香、沙巴爾、黑汗、巴勒斯坦、白拿破侖……而且準確地知道每一棵果樹的位置。有時組長給一個調來不久的工人布置一件工作,一下子不容易說清那地方,小呂在旁邊,就說:“去!小呂,你帶他去,告訴他!”小呂有一件大紅的球衣,幹活時他喜歡把外麵的衣裳脫去,於是,在果園裏就經常看見通紅的一團,輕快地、興衝衝地彈跳出沒於高高低低、深深淺淺的叢綠之中,惹得過路的人看了,眼睛裏也不由得漾出笑意,覺得天色也明朗,風吹得也舒服。
小呂這就真算是果園的人了。他一回家就是說他的果園。他娘、他妹妹都知道,果園有了多少年了,有多少棵樹,單葡萄就有八十多種,好多都是外國來的。葡萄還給毛主席送去過。有個大幹部要路過這裏,毛主席跟他說:“你要過沙嶺子,那裏葡萄很好啊!”毛主席都知道的。果園裏有些什麽人,她們也都清清楚楚的了,大老張、二老張、大老劉、陳素花、惲美蘭……還有個張士林!連這些人的家裏的情形,他們有什麽能耐,她們也都明明白白。連他爹對果園熟悉得也不下於他所在的醫院了。他爹還特為上農場來看過他兒子常常叨念的那個年輕人張士林。他哥放暑假回來,第二天,他就拉他哥爬到孤山頂上去,指給他哥看:
“你看,你看!我們的果園多好看!一行一行的果樹,一架一架的葡萄,整整齊齊,那麽大一片,就跟畫報上的一樣,電影上的一樣!”
小呂原來在家裏住。七月,果子大起來了,需要有人下夜護秋。組長照例開個會,征求大家的意見。小呂說,他願意搬來住。一來夏天到秋天是果園最好的時候。滿樹滿掛的果子,都著了色,發出香氣,弄得果園的空氣都是甜甜的,聞著都醉人。這時節小呂總是那麽興奮,話也多,說話的聲音也大,好像家裏在辦喜事似的。二來是,下夜,睡在窩棚裏,鋪著稻草,星星,又大又藍的天,野兔子竄來竄去,鴰鴰悠(2)叫,還可能有狼!這非常有趣。張士林曾經笑他:“這小子,浪漫主義!”還有,搬過來,他可以和張士林在一起,日夜都在一起。
他很佩服張士林。曾經特為去照了一張相,送給張士林,在背麵寫道:“給敬愛的士林同誌!”他用的字眼是充滿真實的意思的。他佩服張士林那麽年輕,才十九歲,就對果樹懂得那麽多。不論是修剪,是嫁接,都拿得起來,而且能講一套。有一次林業學校的學生來參觀,由他領著給他們講,講的那些學生一愣一愣的,不停地拿筆記本子記。領隊的教員後來問張士林:“同誌,你在什麽學校學習過?”張士林說:“我上過高小。我們家世代都是果農,我是在果樹林裏長大的。”他佩服張士林說玩就玩,說看書就看書,看那麽厚的,比一塊城磚還厚的《果樹栽培學各論》。佩服張士林能文能武,正跟場裏的技術員合作搞試驗,培養葡萄抗寒品種,每天拿個講義夾子記載。佩服張士林能“代表”場裏出去辦事。采花粉呀,交換苗木呀……每逢張士林從場長辦公室拿了介紹信,背上他的挎包,由宿舍走到火車站去,他就在心裏非常羨慕。他說張士林是去當“大使”去了。小張一回來,他看見了,總是連蹦帶跳地跑到路口去,一麵接過小張的挎包,一麵說:“嗬!大使回來了!”
他願意自己也像一個真正的果園技工。可是自己覺得不像。缺少兩樣東西:一樣是樹剪子。這裏凡是固定在果園做活的,每人都有一把樹剪子,裝在皮套子裏,挎在褲腰帶後麵,遠看像支伯朗寧手槍。他多希望也有一把呀,走出走進——赫!可是他沒有。他也有使樹剪子的時候。大的手術他不敢動,比如矯正樹形,把一個茶杯口粗細的枝丫截掉,他沒有那麽大的膽子。像是丁個頭什麽的,這他可不含糊,拿起剪子叭叭地剪。隻是他並不老使樹剪子,因此沒有他專用的,要用就到小倉庫架子上去拿“官中”剪子。這不帶勁!“官中”的玩意兒總是那麽沒味道,而且,當然總是,不那麽好使。淨“塞牙”,不快,費那麽大勁,還剪不斷。看起來倒像是你不會使剪子似的!氣人。
組長大老張見小呂剪兩下看看他那剪子,剪兩下看看他那剪子,心裏發笑。有一天,從他的鎖著的櫃子裏拿出一把全新的蘇式樹剪,叫:“小呂!過來!這把剪子交給你,由你自己使:鈍了自己磨,壞了自己修,繃簧掉了——跟公家領,可別老把繃簧搞丟了。小人小馬小刀槍,正合適!”周圍的人都笑了:因為這把剪子特別輕巧,特別小。小呂這可高了興了,十分得意地說:“做啥像啥,賣啥吆喝啥嘛!”這算了了一樁心事。
自從有了這把剪子,他真是一日三摩挲。除了晚上脫衣服上床才解下來,一天不離身。沒事就把剪子拆開來,用砂紙打磨得錚亮,拿在手裏都是精滑的。
今天晚上沒事,他又打磨他的剪子了,在216次火車過去以前,一直在細細地磨。磨完了,塗上一層凡士林,用一塊布包起來——明年再用。葡萄條已經鉸完,今年不再有使剪子的活了。
另外一樣,是嫁接刀。他想明年自己就先練習削樹碼子,練得熟熟的,像大老劉一樣!也不用公家的刀,自己買。用慣了,趁手。他合計好了:把那把雙箭牌塑料把的小刀賣去,已經說好了,豬倌小白要。打一個八折。原價一塊六,六八四十八,八得八,一塊二毛八。再貼一塊錢,就可以買一把上等的角柄嫁接刀!他準備明天就去托黃技師,黃技師兩三天就要上北京。
@老九
老九用四根油浸過的細皮條編一條一根蔥的鞭子。這是一種很難的編法,四股皮條,這麽繞來繞去的,一走神,就錯了花,就擰成麻花要子了。老九就這麽聚精會神地繞著,一麵舔著他的舌頭。繞一下,把舌頭用力向嘴唇外邊舔一下,繞一下,舔一下。有時忽然“唔!”的一聲,那就是繞錯了花了,於是拆掉重來。他的確是用的勁兒不小,一根鞭子,道道花一般緊,地道活計!編完了,從牆上把那根舊鞭子取下來,拆掉皮哨,把新鞭哨結在那個楸子木刨出來的又重又硬又光滑的鞭杆子上,還掛在原來的地方。
可是這根鞭子他自己是用不成了。
老九算是這個場子裏的世襲工人。他爹在場裏趕大車,又是個扶耬的好手。他穿著開襠褲的時候,就在場裏到處亂鑽。使磚頭砸杏兒、摘果子、偷蘿卜、刨甜菜,都有他。稍大一點,能做點事了,就什麽也做,放鴨子,喂小牛,搓玉米,鋤豆埂……最近三年正式固定在羊舍,當“羊伴子”——小羊倌。老九是土生土長(小呂家是從外地搬來的),這一帶地方,不論是哪個山豁豁,渠坳坳,他都去過,用他自己的說法是“尿尿都尿遍了”。這一帶的人,不問老少男女,也無不知道有個秦老九。每天早起,日頭上來,露水稍幹的時候,隻要聽見: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
白雲下邊馬兒跑……
就知是老九來了。——這孩子,生了一副上低音的寬嗓子!他每天把羊從圈裏放出來,上了路,走在羊群前麵,一定是唱這一支歌。一揮鞭子:
揮動鞭兒響四方——
百鳥齊飛翔……
矮粗矮粗的個子,方頭大臉,黑眉毛大眼睛,大嘴,大腳。老九這雙鞋也是奇怪,實納幫,厚布底,滿底釘了扁頭鐵釘,還特別大,走起來忒楞忒楞地響。一搖一晃的,來了!後麵是四百隻白花花的,挨挨擠擠,顫顫遊遊的羊,無數的小蹄子踏在地上,走過去像下了一陣暴雨。
老九發育得快,看樣子比小呂魁偉壯實得多,像個小大人了。可是,有一次,他拿了家裏的碗去食堂買飯,那碗可跟食堂的碗一樣,恰好食堂裏這兩天丟了幾個碗,管理員看見了,就說是食堂的,並且大聲宣告“秦老九偷了食堂的碗!”老九把臉漲得通紅,一句話說不出,忽然嚎叫起來:
“我x你媽!”
一麵毫不克製地咧開大嘴哇哇地哭起來,使得一食堂的人都喝吼起來:
“噫,不興罵人!”
“有話慢慢說,別哭!”
老九要是到了一個新地方,在一個新單位,做了真正的“工人”,若是又受了點委屈,覺得自尊心受了損傷,還會這樣哭,這樣破口罵人麽?
老九真的要走了,要去當煉鋼工人去了。他有個舅舅,在第二煉鋼廠當工人,早就設法讓老九進廠去學徒,他爹也願意。有人問老九:
“老九,你咋啦,你不放羊了麽?”
這叫老九很難回答。誰都知道煉鋼好,光榮,工人階級是老大哥。但是放羊呢?他就說:
“我爹不願意我放羊,他說放羊不好。”他也竭力想同意他爹的看法,說:
“放羊不好,把人都放懶了,啥也不會!”
其實他心裏一點也不同意!如果這話要是別人說的,他會第一個起來大聲反駁:“你瞎說!你憑什麽!”
放羊?嘿——
每天早起,打開羊圈門,把羊放出來。揮著鞭子,打著呼哨,嘴裏“嘎!嘎!”地喝喚著,趕著羊上了路。按照老羊倌的囑咐,上哪一座山。到了坡上,把羊打開,一放一個滿天星——都勻勻地撒開;或者鳳凰單展翅——順著山坡,斜斜地上去,走成一長溜。羊安安馴馴地吃開草,就不用操什麽心了。羊群緩緩地往前推移,遠看,像一片雲彩在坡上流動。天也藍,山也綠,洋河的水在樹林子後麵白亮白亮的。農場的房屋、果樹,都看得清清楚楚。一列一列的火車過來過去,看起來又精巧又靈活,簡直不像是那麽大的玩意。真好呀,你覺得心都輕飄飄的。
“放羊不是藝,笨工子下不地!(3)”不會放羊的,打都打不開。羊老是戀成一疙瘩,擠成一堆,走不成陣勢,吃不好草。老九剛放羊時,也是這樣。老九蹦過來,追過去,累得滿頭大汗,心裏急咚咚地跳,還是弄不好!有一次,老羊倌病了,就他跟丁貴甲兩個人上山,丁貴甲也還沒什麽經驗,竟至弄得羊散了群,幾乎下不了山。現在,老羊倌根本不怎麽上山了,他倆也滿對付得了這四百隻羊了。問老九:“放羊是咋放法?”他也說不出,但是他會告訴你老羊倌說過的:看羊群一走,就知道這羊倌放了幾年羊了。
放羊的能吃到好東西。山上有野兔子,一個有六七斤重。有石雞子,有半 子。石雞子跟小野雞似的,一個準有十兩肉。半 子一個準是半斤。你聽:“呱格丹,呱格丹!呱格丹!”那是母石雞子喚她漢子了。你不要忙,等著,不大一會兒,就聽見對麵山上“呱呱呱呱呱呱……”,你輕手輕腳地去,一捉就是一對。山上還有鸕鸕,就是野鴿子。“天鵝、地 ,鴿子肉、黃鼠”,這是上講究的。鸕鸕肉比鴿子還好吃。黃鼠也有,不過灘裏更多。放羊的吃肉,隻有一種辦法:和點泥,把打住的野物糊起來,拾一把柴架起火來,燒熟。真香!山上有酸棗,有榛子,有 林,有紅姑蔫,有酸溜溜,有梭瓜瓜,有各色各樣的野果。大北灘有一片大桑樹林子,夏天結了滿樹的大桑葚,也沒有人去采,落在地下,把地皮都染紫了。每回放羊回來經過,一定是“飽餐一頓”,吃得嘴唇、牙齒、舌頭,都是紫的,真過癮!……
放羊苦麽?
咋不苦!最苦是夏天。羊一年上不上膘,全看夏天吃草吃得好不好。夏天放羊,又全靠晌午。“打柴一日,放羊一晌”。早起的露水草,羊吃了不好。要上膘,要不得病,就得吃太陽曬過的蔫筋草。可是這時正是最熱的時候。不好找個陰涼地方躲著麽?不行啊!你怕熱,羊也怕熱哩,它不給你好好地吃!它也躲陰涼。你看:都把頭埋下來,擠成一疙瘩,淨想躲在別的羊的影子裏,往別個的肚子底下鑽。這你就得不停地打。打散了,它就吃草了。可是打散了,一會會,它又擠到一塊去!打散了,一會會,它又擠到一塊去了。你想休息?甭想。一夏天這麽大太陽曬著,燒得你嘴唇、上顎都是爛的!
真渴呀。這會,農場裏給預備了行軍壺,自然是好了。若是在舊社會,給地主家放羊,他不給你帶水。給你一袋炒麵,你就上山吧!你一個人,又不敢走遠了去弄水,狼把羊吃了咋辦?渴急了,就隻好自己喝自己的尿。這在放羊的不是稀罕事。老羊倌就喝過,丁貴甲小時當小羊伴子,也喝過,老九沒喝過。不過他知道這些事。就是有行軍壺,你也不敢多喝。若是敞開來,由著性兒喝,好家夥,那得多少水?隻好抿一點兒,抿一點兒,叫嗓子眼潮潤一下就行。
好天還好說,就怕刮風下雨。刮風下雨也好說,就怕下雹子。老九就遇上過。有一回,在馬脊梁山,遇了一場大雹子!下了足有二十分鍾,足有雞蛋大。砸得一群羊驚惶失措,滿山亂跑,咩咩地叫成一片。砸壞了二三十隻,跛了腿,起不來了。後來是老羊倌、丁貴甲和老九一趟一趟地抱回來的。嚇得老九那天沉不住了,臉上一陣白,一陣紫,他覺得透不出氣來。不是老羊倌把他那個竹皮大鬥笠給他蓋住,又給他喝了幾口他帶在身上的白酒,說不定就回不來啦。
但是這些,從來也沒有使老九告過孬,發過怵。他現在回想起來倒都覺得很痛快,很甜蜜,很幸福。他甚至覺得遇上那場雹子是運氣。這使他覺得生活豐富、充實,使他覺得自己能夠算得上是一個有資格、有經驗的羊倌了,是個見識過的,幹過一點事情的人了,不再是隻知道要窩窩吃的毛孩子了。這些,苦熱、苦渴、風雨、冷雹,將和那些藍天、白雲、綠山、白羊、石雞、野兔、酸棗、桑葚互相融和調和起來,變成一幅濃鬱鮮明的圖畫,永遠記述著秦老九的十五歲的少年的光陰,日後使他在不同的環境中還會常常回想。他從這裏得到多少有用的生活的技能和知識,受了多好的陶冶和鍛煉啊。這些,在他將來煉鋼的時候,或者履行著別樣的職務時,都還會在他的血液裏湧洑,給予他持續的力量。
但是他的情緒日漸向往於煉鋼了。他在電影裏,在招貼畫上,看過不少煉鋼的工人,他的關於煉鋼的知識和印象也就限於這些。他不止一次設想自己下一個階段的樣子——一個煉鋼工人:戴一頂大八角鴨舌帽,帽舌下有一副藍顏色的像兩扇小窗戶一樣的眼鏡,穿著水龍布的工作服——他不知那是什麽布,隻覺得很厚,很粗,場子裏有水泵,水泵上用的管子也是用布做的,也很厚,很粗,他以為工作服就是那種布——戴了很大很大的手套,拿著一個很長的後麵有個大圈的鐵家夥……沒人的時候,他站在床上,拿著小呂護秋用的標槍,比畫著,比畫著。他覺得前麵,偏左一點,是煉鋼的爐子,轟隆轟隆的熊熊的大火。他覺得火光灼著他的眼睛,甚至感覺得到他左邊的額頭和臉頰上明明有火的熱度。他的眼睛眯細起來,眯細起來……他出神地體驗著,半天,半天,一動也不動。果園的大老張一頭闖進來,看見老九臉上的古怪表情(姿勢趕快就改了,標槍也撂了,可是臉上沒有來得及變樣——他這麽眯細著太久了,肌肉一下子也變不過來),忍不住問:“老九,你在幹啥呢?你是怎麽啦?”
今天晚上,老九可是專心致意地打了一晚上鞭子。你已經要去煉鋼了,還編什麽鞭子呢?
一來是習慣。他不還沒有走嗎?他明天把行李搬回去,叫他娘拆洗拆洗,三天後才動身呢。那麽,既在這裏,總要找點事做。這根鞭子早就想到要編了。編起來,他不用,總有人用。何況,他本來已經想好,在編著的時候又更確實地重複了一遍他的決定:這根鞭子送給留孩,明天走的時候送給他。
@留孩和丁貴甲
留孩和丁貴甲是奶兄弟。這一帶風俗,對奶親看得很重。結婚時先給奶爹奶母磕頭;奶爹奶母死了,像給自己的爹媽一樣的戴孝。奶兄弟,奶姊妹,比姨姑兄弟姊妹都親。丁貴甲的親娘還沒有出月子就死了,丁貴甲從小在留孩娘跟前寄奶。後來丁貴甲的爹得了腰疼病,終於也死了。他在給人家當小羊伴子以前,一直就在留孩家長大。丁貴甲有時請假說回家看看,就指的是留孩的家。除此之外,他的家便是這個場了。
留孩一年也短不了來看他奶哥。過去大都是他爹帶他來,這回是他自己來的——他爹在生產隊裏事忙,三五天內分不開身;而且他這回來和往回不同:他是來談工作的。他要來頂老九的手。留孩早就想過這個場裏來工作。他奶哥也早跟場領導提了。這回談妥了,老九一走,留孩就搬過來住。
留孩,你為什麽想到場子裏來呢?這兒有你奶哥;還有?——“這裏好。”這裏怎麽好?——“說不上來。”
…………
這裏有火車。
這裏有電影,兩個星期就放映一回,常演打仗片子,捉特務。
這裏有很多小人書。圖書館裏有一大櫃子。
這裏有很多機器。播種機、收割機、脫粒機……張牙舞爪,排成一大片。
這裏莊稼都長得整齊。先用個大三齒耙似的家夥在地裏劃出線,長出來,筆直。
這裏有花生、芝麻、紅白薯……這一帶都沒有種過,也長得挺好。
有果園,有菜園。
有玻璃房子,好幾排,亮堂堂的,冬天也結西紅柿,結黃瓜。黃瓜那麽綠,西紅柿那麽紅,跟上了顏色一樣。
有很多雞,都一色是白的;有很多鴨,也一色是白的。風一吹,白毛兒忒勒勒飄翻起來,真好看。有很多很多豬,都是短嘴頭子,大腮幫子,巴克夏,約克夏。這裏還有養魚池,看得見一條一條的魚在水裏遊……
這裏還有羊。這裏的羊也不一樣。留孩第一次來,一眼就看到:這裏的羊都長了個狗尾巴。不是像那樣扁不塌塌的沉甸甸顫巍巍的墜著,遮住屁股蛋子,而是很細很長的一條,當郎著。他先初以為這不像樣子,怪寒磣的。後來當然知道,這不是本地羊,是本地羊和高加索綿羊的雜交種。這種羊,一把都抓不透的毛子,做一件皮襖,三九天你盡管躺到洋河冰上去睡覺吧!既是這樣,那麽尾巴長得不大體麵,也就可以原諒了。
那兩頭“高加索”,好家夥,比毛驢還大。那麽大個腦袋(老羊倌說一個腦袋有十三斤肉),兩盤大角,不知繞了多少圈,最後還旋扭著向兩邊支出來。脖子下的皮皺成數不清的褶子,鼓鼓囊囊的,像圍了一個大花領子。老是慢吞吞地,穩穩重重地在草地上踱著步。時不時地,停下來,斜著眼,這邊看看,那邊看看,樣子很威嚴,很尊貴。留孩覺得它很像張士林的一本遊記書上畫的盛裝的非洲老酋長。老九叫他騎一騎。留孩說:“羊嘛,咋騎得!”老九說:“行!”留孩當真騎上去,不想它立刻圍著羊舍的場子開起小跑來,步子又勻,身子又穩!原來這兩隻羊已經叫老九訓練得很善於做本來是驢應做的事了。
留孩,你過兩天就是這個場子裏的一個農業工人了。就要一天和這兩個老酋長,還有那四百隻狗尾巴的羊做伴了,你覺得怎麽樣,好呢還是不好?——“好。”
場子裏老一點的工人都還記得丁貴甲剛來的時候的樣子。又幹又瘦,披了件丁零當郎的老羊皮,一卷行李還沒個枕頭粗。問他多大了,說是十二,誰也不相信。待問過他屬什麽,算一算,卻又不錯。不論什麽時候,都是那麽寒簌簌的;見了人,總是那麽怯生生的。有的工人家屬見他走過,私下擔心:這孩子怕活不出來。場子裏支部書記有一天遠遠地看了他半天,說,這孩子怎麽的呢,別是有病吧,送醫院裏檢查檢查吧。一檢查:是肺結核。在醫院整整住了一年,好了,人也好像變了一個。接著,這小子,好像遭了掐脖旱的小苗子,一朝得著足量的肥水,颼颼地飛長起來,三四年工夫,長成了一個肩闊胸高腰細腿長的,非常勻稱挺拔的小夥子。一身肌肉,曬得紫黑紫黑的。照一個當飼養員的王全老漢的說法:像個小馬駒子。
這馬駒子如今是個無事忙,什麽事都有他一份。隻要是球,他都願意摸一摸。放了一天羊,爬了一天山,走了那麽遠的路,回來扒拉兩大碗飯,放下碗就到球場上去。逢到節日,有球賽,連打兩場,完了還不休息。別人都已經走淨了,他一個人在月亮地裏還繃楞繃楞地射籃。摸魚,捉蛇,掏雀,攆兔子,隻要一聲吆喚,馬上就跟你走。哪裏有夜戰,臨時突擊一件什麽工作,挑渠啦,挖沙啦,不用招呼,他扛著鐵鍁就來了。也不問青紅皂白,吭吭就幹起來。冬天刨凍糞,這是個最費勁的活,常言說:“刨過個凍糞哪!作過個怕夢哪!”他最願意攬這個活。使尖鎬對準一個口子,別足了勁:“許一個豬頭——開!許一個羊頭——開!開——開!狗頭也不許了(4)!”這小夥子好像有太多過剩的精力,不找點什麽重實點的活消耗消耗,就覺得不舒服似的。
小夥子一天無憂無慮,不大有心眼。什麽也不盤算。開會很少發言,學習也不大好,在場裏陸續認下的兩個字還沒有留孩認得的多。整天就知道幹活、玩。也喜歡看電影。他把所有的電影分成兩大類:一類是打仗的,一類是找媳婦的。凡是打仗的,就都“好!”凡是找媳婦的,就“唩噫,不看不看!”找媳婦的電影尚且不看,真的找媳婦那更是想都不想了。他奶母早就想張羅著給他尋一個對象了。每次他回家,他奶母都問他場子裏有沒有好看的姑娘,他總是回答得不得要領。他說林鳳梅長得好,五四也長得好。問了問,原來林鳳梅是場裏生產隊長的愛人,已經生過三個孩子;五四是個幼兒園的孩子,一九五四年生的!好像恰恰是和他這個年齡相當的,他都沒有留心過。奶母沒法,隻好搖頭。其實場子裏這個年齡的,很有幾個,也有幾個長得不難看的。她們有時談悄悄話的時候,也常提到他。有一個念過一年初中的菜園組長的女兒,給他做了個鑒定,說:“他長得像周炳,有一個名字正好送給他:《三家巷》第一章的題目!”其餘幾個沒有看過《三家巷》的,就找了這本小說來看。一看,原來是:“長得很俊的傻孩子”,她們格格格地笑了一晚上。於是每次在丁貴甲走過時,她們就更加留神看他,一麵看,一麵想想這個名字,便格格格地笑。這很快就固定下來,成為她們私下對於他的專用的稱呼,後來又簡化、縮短,由“長得很俊的傻孩子”變成“很俊的——”。正在做活,有人輕輕一嘀咕:“嗨!很俊的來了!”於是都偷眼看他,於是又格格格地笑。
這些,丁貴甲全不理會。他一點也不知道他有這麽一個名字。起先兩回,有人在他身後格格地笑,笑得他也疑惑,怕是老九和小呂在他歇晌時給他在臉上畫了眼鏡或者胡子。後來聽慣了,也不以為意,隻是在心裏說:丫頭們,事多!
其實,丁貴甲因為從小失去爹娘,多受苦難,在情緒上智慧上所受的啟發誘導不多;後來在這樣一個集體的環境中成長,接觸的人事單純,又缺少一點文化,以致形成他思想單純,有時甚至顯得有點愣,不那麽精伶。這是一塊璞,如果在一個更堅利精微的砂輪上磨洗一回,就會放出更晶瑩的光潤。理想的砂輪,是部隊。丁貴甲正是日夜念念不忘地想去參軍。他之所以一點也不理會“丫頭們”的事,也和他的立誌做解放軍戰士有關。他現在正是服役適齡。上個月底,剛滿十八足歲。
丁貴甲這會兒正在演戲。他演戲,本來不合適,嗓子不好,唱起來不搭調。而且他也未必是對演戲本身真有興趣。真要派他一個重要一點的角色,他會以記詞為苦事,背鑼經為麻煩。他的角色也不好派,導演每次都考慮很久,結果總是派他演家院。就是演家院,他也不像個家院。照一個天才鼓師(這鼓師即豬倌小白,比丁貴甲還小兩歲,可是打得一手好鼓)說:“你根本就一點都不像一個古人!”可不是,他直直地站在台上,太健康,太英俊,實在不像那麽一回事,雖則是穿了老鬥衣,還掛了一副白滿。但是他還是非常熱心地去。他大概不過是覺得排戲人多,好玩,紅火,熱鬧,大鑼大鼓地一敲,哇哇地吼幾嗓子,這對他的蓬勃熾旺的生命,是能起鼓揚疏導作用的。他覺得這麽鬧一陣,舒服。不然,這麽長的黑夜,你叫他幹什麽去呢,難道像王全似的攤開蓋窩睡覺?
現在秋收工作已經徹底結束,地了場光,糧食入庫,冬季學習卻還沒有開始,所以場裏決定讓業餘劇團演兩晚上戲,勞逸結合。新排和重排的三個戲裏都有他,兩個是家院,一個是中軍。以前已經拉了幾場了,最近連排三個晚上,可是他不能去,這把他著急壞了。
因為丟了一隻半大羊羔子。大前天,老九舅舅來了,早起老九和丁貴甲一起把羊放上山,晌午他先回一步,丁貴甲一個人把羊趕回家的。入圈的時候,一數,少了一隻。丁貴甲連飯也沒吃,告訴小呂,叫他請大老張去跟生產隊說一聲,轉身就返回去找了。找了一晚上,十二點了,也沒找到。前天,叫老九把羊趕回來,給他留點飯,他又一個人找了一晚上,還是沒找到。回來,老九給他把飯熱好了,他吃了多半碗就睡了。這兩天老羊倌又沒在,也沒個人討主意!昨天,生產隊說:找不到就算了,算是個事故,以後不要麻痹。看樣子是找不到了,兩夜了,不是叫人拉走,也要叫野物吃了。但是他不死心,還要找。他上山時就帶了一點幹糧,對老九說:“我準備找一通夜!找不到不回來。若是人拉走了,就不說了;若是野物吃了,骨頭我也要找它回來,它總不能連皮帶骨頭全都咽下去。不過就是這麽幾座山,幾片灘,它不能土遁了,我一個腳印一個腳印地把你蓋遍了,我看你跑到哪裏去!”老九說他把羊趕回去也來,還可以叫小呂一起來幫助找,丁貴甲說:“不。家裏沒有人怎麽行?晚上誰起來看羊圈?還要悶料——玉黍在老羊倌屋裏,先用那個小麻袋裏的。小呂子不行,他路不熟,膽子也小,黑夜沒有在山野裏待過。”正說著,他奶弟來了。他知道他這天來的,就跟奶弟說:“我今天要找羊。事情都說好了,你請小呂陪你到辦公室,填一個表,我跟他說了。晚上你先睡吧,甭等我。我叫小呂給你借了幾本小人書,你看。要是有什麽問題,你先找一下大老張,讓他告給你。”
晚上,老九和留孩都已經睡實了,小呂也都正在迷糊著了——他們等著等著都困了,忽然聽見他連笑帶嚷地來了:
“哎!找到啦!找到啦!還活著哩!哎!快都起來!都起來!找到啦!我說它能跑到哪裏去呢?哎——”
這三個人趕緊一骨碌都起來,小呂還穿衣裳,老九是光著屁股就跳下床來了。留孩根本沒脫——他原想等他奶哥的,不想就這麽睡著了,身上的被子也不知是誰給搭上的。
“找到啦?”
“找到啦!”
“在哪兒哪?”
“在這兒哪。”
原來他把自己的皮襖脫下來給羊包上了,所以看不見。大家於是七手八腳地給羊舀一點水,又倒了點精料讓它吃。這羔子,餓得夠嗆,乏得不行啦。一麵又問:
“在哪裏找到的?”
“怎麽找到的?”
“黑咕隆咚的,你咋看見啦?”
丁貴甲嚼著幹糧(他幹糧還沒吃哩),一麵喝水,一麵說:
“我哪兒哪兒都找了。沿著我們那天放羊走過的地方,來回走了三個過兒——前兩天我都來回地找過了:沒有!我心想:哪兒去了呢?我一邊找,一邊捉摸它的個頭、長相,想著它的叫聲,忽然,我想起:叫叫看,怎麽樣?試試!我就叫!滿山遍野地叫。不見答音。四外靜悄悄的,隻有寧遠鐵廠的吹風機好像遠遠地呼呼地響,也聽不大真切,就我一個人的聲音。我還叫。忽然,——‘咩……’我說,別是我耳朵聽差了音,想的?我又叫——‘咩……咩……’這回我聽真了,沒錯!這還能錯?我天天聽慣了的,嬌聲嬌氣的!我趕緊奔過去——看我磕膝上摔的這大塊青,——破了!路上有棵新伐樹樁子,我一喜歡,忘了,叭叉摔出去丈把遠,喔唷,真他媽的!腫了沒有?老九,給我拿點碘酒——不要二百二,要碘酒,媽的,辣辣的,有勁!——把我帽子都摔丟了!我找了羊,又找帽子。找帽子又找了半天!真他媽缺德!他早不伐樹晚不伐樹,趕爺要找羊了,他伐樹!
“你說在哪兒找到的?太史彎不有個荒沙梁子嗎?拐彎那兒不是叫山洪衝了個豁子嗎?筆陡的?那底下不是墳灘嗎?前天,老九,我們不是看見人家遷墳嗎,刨了一半,露了棺材,不知為什麽又不刨了!這球東西,爺要打你!它不是老愛走外手邊(5)嗎,大概是豁口那兒沙軟了,往下塌,別的羊一擠,它就滾下去了!有那麽巧,可可掉在墳窟窿裏!掉在爛棺材裏!出不來了!棺材在土裏埋了有日子了,糟朽了,它一砸,就折了,它站在一堆死人骨頭裏,——那裏頭倒不冷!不然餓不殺你也凍殺你!外邊挺黑。可我在黑裏頭久了,有點把星星的光就能瞅見。我又叫一聲——‘咩……’不錯!就在這裏。它是白的,我模模糊糊看見有一點白晃晃的,下麵一摸,正是它!小東西!可把爺擔心得夠嗆!累得夠嗆!明天就叫夥房宰了你!我看你還愛走外手邊!還愛走外手邊?唔?”
等羊緩過一點來,有了精神,把它抱回羊圈裏去,收拾睡下,已經是後半夜了。
今天,白天他帶著留孩上山放了一天羊,告訴他什麽地方的草好,什麽地方有毒草。幾月裏放陽坡,上什麽山;幾月裏放陰坡,上什麽山;什麽山是半椅子臂(6),該什麽時候放。哪裏蛇多,哪裏有個暖泉,哪裏地裏有堿。看見大柵欄落下來了,千萬不能過——火車要來了。片石山每天十一點五十要放炮崩山,不能去那裏……其實日子長著呢,非得趕今天都告訴你奶弟幹什麽?
晚上,燒了一個小呂在果園裏拾來的刺蝟,四個人吃了,玩了一會兒,他就急急忙忙去侍候他的家爺和元帥去了,他知道奶弟不會怪他的。到這會還不回來!
@夜,正在深濃起來
小呂從來沒放過羊,他覺得很奇怪,就問老九和留孩:
“你們每天放羊,都數麽?”
留孩和老九同聲回答:
“當然數,不數還行哩?早起出圈,晚上回來進圈,都數。不數,丟了你怎麽知道?”
“那咋數法?”
咋數法?留孩和老九不懂他的意思,兩個人互相看看。老九想了想,哦!
“也有兩個一數的,也有三個一數的,數得過來五個一數也行,數不過來一個一個地數!”
“不是這意思!羊是活的嘛!它要跑,這麽躥著蹦著挨著擠著,又不是數一笸籮梨,一把樹碼子,擺著。這你怎麽數?”
老九和留孩想一想,笑起來。是倒也是,可是他們小時候放羊用不著他們數,到用到自己數的時候,自然就會了。從來沒發生這樣的問題。老九又想了想,說:
“看熟了。羊你都認得了,不會看花了眼的。過過眼就行。豬舍那麽多豬,我看都是一樣。小白就全都認得,小豬娃子跑出來了,他一把抱住,就知往哪個圈裏送。也是熟了,一樣的。”
小呂想象,若叫自己數,一定不行,非數亂了不可!數著數著,亂了——重來;數著數著,亂了——重來!那,一天早上也出不了圈,晚上也進不了家,淨來回數了!他想著那情景,不由得嘿嘿地笑起來,下結論說:
“真是隔行如隔山。”
老九說:
“我看你給葡萄花去雄授粉,也怪麻煩的!那麽小的花須,要用鑷子夾掉,還不許蹭著柱頭!我那天夾了幾個,把眼都看酸了!”
小呂又想起昨天晚上丁貴甲一個人滿山叫小羊的情形,想起那麽黑,那麽靜,就隻聽見自己的聲音,想起墳窟窿,棺材,對留孩說:
“你奶哥膽真大!”
留孩說:“他現在膽大,人大了。”
小呂問留孩和老九:
“要叫你們去,一個人,敢麽?”
老九和留孩都沒有肯定地回答。老九說:
“丁貴甲叫羊急的,就是怕,也顧不上了。事到臨頭,就得去。這一帶他也走熟了。他晚上排戲還不老是十一二點回來。也就是新中國成立後。我爹說,十多年頭裏,過了揚旗,晚上就沒人敢走了。那裏不清靜,劫過人,還把人殺了。”
“在哪裏?”
“過了揚旗。準地方我也不知道。”
…………
“——這裏有狼麽?”小呂想到狼了。
“有!”
“河南(7)狼多,”留孩說,“這兩年也少了。”
“他們說是五八年大煉鋼鐵煉的,到處都是火,烘烘烘,狼都嚇得進了大山了。有還是有的。老鄭黑夜澆地還碰上過。”
“那我怎麽下了好幾個月夜,也沒碰上過?”
“有!你沒有碰上就是了。要是誰都碰上,那成了口外的狼窩溝了!這附近就有,還來果園。你問大老劉,他還打死過一隻——一肚子都是葡萄。”
小呂很有興趣了,留孩也奇怪,怎麽都是葡萄,就都一起問:
“咋回事?咋回事?”
“那年,還是李場長在的時候哩!葡萄老是丟,而且總是丟白香蕉。大老劉就夜夜守著,原來不是人偷的,是一隻狼。李場長說:‘老劉,你敢打麽?’老劉說,‘敢!’老劉就對著它每天來回走的那條車路,挖了一道壕子,趴在裏麵,拿上槍,上好子彈,等著——”
“什麽槍,是這支火槍麽?”
“不是,”老九把羊舍的火槍往身邊靠了靠,說,“是老陳守夜的快槍——等了它三夜,來了!一槍就給撂倒了。打開膛:一肚子都是葡萄,還都是白香蕉!這老家夥可會挑嘴哩,它也知道白香蕉葡萄好吃!”
留孩說:“狼吃葡萄麽?狼吃肉,不是說‘狼行千裏吃肉’麽?”
老九說:“吃。狼也吃葡萄。”
小呂說:“這狼大概是個吃素的,是個把齋的老道!”
說得留孩和老九都笑起來。
“都說狼會趕羊,是真的麽?狼要吃哪隻羊,就拿尾巴拍拍它,像哄孩子一樣,羊就乖乖地在前頭走,是真的麽?”
“哪有這回事!”
“沒有!”
“那人怎麽都這麽說?”
“是這樣——狼一口咬住羊的脖子,拖著羊,羊疼哩,就走,狼又用尾巴抽它,——哪是拍它!呼擻——呼擻——呼擻,看起來輕輕的,你看不清楚,就像狼趕羊,其實還是狼拖羊。它要不咬住它,它跟你走才怪哩!”
“你們看見過麽?留孩,你見過麽?”
“我沒見過,我是在家聽貴甲哥說過的。貴甲哥在家給人當羊伴子時候,可沒少見過狼。他還叫狼嚇出過毛病,這會不知好了沒有,我也沒問他。”
這連老九也不知道,問:
“咋回事?”
“那年,他跟上羊倌上山了。我們那裏的山高,又陡,差不多的人連羊路都找不到。羊倌到溝裏找水去了,叫貴甲哥一個人看一會兒。貴甲哥一看,一群羊都驚起來了,一個一個哆裏哆嗦的,又低低地叫喚。貴甲哥心裏呼通一下——狼!一看,灰黃灰黃的,毛茸茸的,挺大,就在前麵山杏叢裏。旁邊有棵樹,嚇得貴甲哥一竄就上了樹。狼叼了一隻大羔子,使尾巴趕著, 啦一下子就從樹下過去了,嚇得貴甲哥尿了一褲子。後來,隻要有點著急事,下麵就會津津地漏出尿來。這會他膽大了,小時候,——也怕。”
“前兩天丟了羊,也著急了,咱們問問他尿了沒有!”
“對!問他!不說就扒他的褲子檢查!”
茶開了。小呂把砂鍋端下來,把火邊的山藥翻了翻。老九在挎包裏摸了摸,昨天吃剩的朝陽瓜子還有一把,就兜底倒出來,一邊喝著高山頂,一邊嗑瓜子。
“你們說,有鬼沒有?”這回是老九提出問題。
留孩說:“有。”
小呂說:“沒有。”
“有來,”老九自己說,“就在咱們西南邊,不很遠,從前是個鬼市,還有鬼飯館。人們常去聽,半夜裏,乒乒乓乓地炒菜,勺子鏟子響,可熱鬧啦!”
“在哪裏?”這小呂倒很想去聽聽,這又不可怕。
“現在沒有了。現在那邊是獸醫學校的牛棚。”
“哎噫——”小呂失望了,“我不相信,這不知是誰造出來的!鬼還炒菜?!”
留孩說:“怎麽沒有鬼?我聽我大爺說過:
“有一幫河南人,到口外去割蓧麥。走到半路上,前不巴村,後不巴店,天也黑了,有一個舊馬棚,空著,也還有個門,能插上,他們就住進去了。在一個大草灘子裏,沒有一點人煙。都睡下了。有一個漢子煙癮大,點了個蠟頭在抽煙。聽到外麵有人說:
“‘你老們,起來解手時多走兩步噢,別尿濕了我這疙瘩氈子,我就這麽一塊氈子啊!’
“這漢子也沒理會,就答了一聲:
“‘知道啦。’
“一會兒,又是:
“‘你老們,起來解手時多走兩步噢,別尿濕了我這疙瘩氈子,我就這麽一塊氈子啊!’
“‘知道啦。’
“一會會,又來啦:
“‘你老們,起來解手時多走兩步噢,我就這麽一塊疙瘩氈子!’
“‘知道啦!你怎麽這麽嚕蘇啊!’
“‘我怎麽嚕蘇啦?’
“‘你就是嚕蘇!’
“‘我怎麽嚕蘇!’
“‘你嚕蘇!’
“兩個就隔著門吵起來,越吵越凶。外麵說:
“‘你敢給爺出來!’
“‘出來就出來!’
“那漢子伸手就要拉門,回身一看:所有的人都拿眼睛看住他,一起輕輕地搖頭。這漢子這才想起來,嚇得臉煞白——”
“怎麽啦?”
“外邊怎麽可能有人啊,這麽個大草灘子裏?撒尿怎麽會尿濕了他的氈子啊?他們都想,來的時候仿佛離牆不遠有一疙瘩土,像是一個墳。這是鬼,是也是像他們一樣背了一塊氈子來割蓧麥的,死在這裏了。這大概還是一個同鄉。
“第二天,他們起來看,果然有一座新墳。他們給他加加土,就走了。”
這故事倒不怎麽可怕,隻是說得老九和小呂心裏都為這個客死在野地裏的隻有一塊氈子的河南人很不好受。夜已經很深了,他們也不想喝茶了,瓜子還剩一小撮,也不想吃了。
過了一會,忽然,老九的臉色一沉:
“什麽聲音?”
是的!輕輕的,但是聽得很清楚,有點像羊叫,又不太像。老九一把抓起火槍:
“走!”
留孩立刻理解:羊半夜裏從來不叫,這是有人偷羊了!他跟著老九就出來。兩個人直奔羊圈。小呂抓起他的標槍,也三步搶出門來,說:“你們去羊圈看看,我在這裏,家裏還有東西。”
老九、留孩用手電照了照幾個羊圈,都好好的,羊都安安靜靜地臥著,門、窗戶,都沒有動。正察看著,聽見小呂喊:
“在這裏了!”
他們飛跑回來,小呂正閃在門邊,握著標槍,瞄著屋門:
“在屋裏!”
他們略一停頓,就一齊踢開門進去。外屋一照,沒有。上裏屋。裏屋燈還亮著,沒有。床底下!老九的手電光剛向下一掃,聽見床下麵“撲哧”的一聲——
“他媽的,是你!”
“好!你可嚇了我們一跳!”
丁貴甲從床底下爬出來,一邊爬,一邊笑得捂著肚子。
“好!耍我們!打他!”
於是小呂、老九一齊撲上去,把丁貴甲按倒,一個壓住脖子,一個騎住腰,使勁打起來。連留孩也上了手,拽住他企圖往上翻拗的腿。一邊打,一邊說,罵;丁貴甲在下麵一邊招架,一邊笑,說。
“我看見燈……還亮著……我說,試試這幾個小鬼!……我早就進屋了!撥開門劃,躲在外屋……我嘻嘻嘻……叫了一聲,聽見老九,嘻嘻嘻嘻——”
“媽的!我聽見‘呣——咩’的一聲,像是隻老公羊!是你!這小子!這小子!”
“老九……拿了手電嘻嘻就……走!還拿著你娘的……火槍嘻嘻,嗚噫,別打頭!小呂嘻嘻嘻拿他媽一根破標……槍嘻嘻,你們隻好……去嚇鳥!”
這麽一邊說著,打著,笑著,滾著,鬧了半天,直到丁貴甲在下麵說:
“好香! 了……山藥…… 了!哎喲……我可餓了!”
他們才放他起來。留孩又去捅了捅爐子,把高山頂又坐熱了,大家一邊吃山藥,一邊喝茶,一邊又重複地演述著剛才的經過。
他們吃著,喝著,說了又說,笑了又笑。當中又夾著按倒,拳擊,捧腹,摟抱,表演,比畫。他們高興極了,快樂極了,簡直把這間小屋要鬧翻了,漲破了,這幾個小鬼!他們完全忘記了現在是很深的黑夜。
@明天
明天,他們還會要回味這回事,還會說、學、表演、大笑,而且等張士林回來一定會告訴張士林,會告訴陳素花、惲美蘭,並且也會說給大老張聽的。將來有一天,他們聚在一起,還會談起這一晚上的事,還會覺得非常愉快。今夜,他們笑夠了,鬧夠了,現在都安靜了,睡下了。起先,隔不一會兒還有人含含糊糊地說一句什麽,不知是醒著還是在夢裏,後來就聽不到一點聲息了。這間在昏黑中嘩鬧過、明亮過的半坡上的羊舍屋子,沉靜下來,在擁抱著四山的廣闊、豐美、充盈的暗夜中消融。一天就這樣的過去了。夜在進行著,夜和晝在滲入,交遞,開往北京的216次列車也正在軌路上奔駛。
明天,就又是一天了。小呂將會去找黃技師,置辦他的心愛的嫁接刀。老九在大家的幫助下,會把行李結束起來,走上他當一個鋼鐵工人的路。當然,他會把他新編得的羊鞭交給留孩。留孩將要來這個“很好的”農場裏當一名新一代的牧羊工。征兵的消息已經傳開,說不定場子裏明天就接到通知,叫丁貴甲到曾經醫好他肺結核的醫院去參加體格檢查,準備入伍、受訓,在他所沒有接觸過的山水風物之間,在藍天或綠海上,戴起一頂綴著星徽的軍帽。這些,都在夜間趨變為事實。
這也隻是一個平常的夜。但是人就是這樣一天一天,一黑夜一黑夜地長起來的。正如同莊稼,每天觀察,差異也都不太明顯,然而它發芽了,出葉了,拔節了,孕穗了,抽穗了,灌漿了,終於成熟了。這四個現在在一排並睡著的孩子(四個枕頭各托著一個蓬蓬鬆鬆的腦袋),他們也將這樣發育起來。在黨無遠弗及的陽光照煦下,經曆一些必要的風風雨雨,都將迅速、結實、精壯地成長起來。
現在,他們都睡了。燈已經滅了。爐火也封住了。但是從煤塊的縫隙裏,有隱隱的火光在泄漏,而映得這間小屋充溢著薄薄的,十分柔和的,藹然的紅暉。
睡吧,親愛的孩子。
筆記小說兩篇
@瞎鳥
經常到玉淵潭遛鳥——遛畫眉的,有這幾位:
老秦、老葛。他們固定的地點在東堤根底下。堤下有幾棵楊樹,可以掛鳥。有幾個樹墩子,可以坐坐。一邊是苗圃,空氣好。一邊是一片雜草,開著淺藍色的、金黃色的野花。他們選中這地方,是因為可以在草叢裏捉到喂鳥的活食——蛐蛐、油葫蘆。老葛說:“鳥到了我們手裏,就算它有造化!”老葛來得早,走得也早,他還不到退休年齡,趕八點鍾還得回去上班。老秦已經“退”了。可以晚一點走。他有個孫子,他來遛鳥,孫子說:“爺爺,你去遛鳥,給我逮倆玩意兒。”老秦每天都要捉一兩個掛大扁、唧嘹。實在沒有,至少也得逮一個“老道”——一種黃蝴蝶。他把這些玩意兒放在一個舊窗紗做的小籠裏。老秦、老葛都是隻帶一個畫眉來。
堤麵上的一位,每天蹬了自備的小三輪車來。他這三輪真是招眼:坐墊、靠背都是玫瑰紅平絨的,車上的零件鋥亮。他每天帶四個鳥來,掛在柳樹上。他自己就坐在車上架著二郎腿,抽煙,看報,看人——看穿了遊泳衣的女學生。他的鳥叫得不怎麽樣,可是鳥籠真講究,一色是紫漆的,洋金大抓鉤。鳥食罐都是成堂的,繡墩式的、魚缸式的、腰鼓式的;粉彩是粉彩,鬥彩是鬥彩,釉紅彩是釉紅彩,叭狗、金魚、公雞。
南岸是鳥友們會鳥的地方。湖邊有幾十棵大洋槐樹,樹下一片小空場,空場上石桌石凳。幾十籠畫眉掛在一起,叫成一片。鳥友們都認識,掛了鳥,就互相聊天。其中最活躍的有兩位。一個叫小龐,其實也不小了,不過人長得少相。一個叫陳大吹,因為愛吹。小龐一逗他,他就打開了話匣子。陳大吹是個鳥油子。他養的鳥很多。每天用自行車載了八隻來,輪流換。他不但對玉淵潭的畫眉一隻一隻了如指掌,哪隻有多少“口”,哪隻的眉子齊不齊,體肥還是體瘦,頭大還是頭小,哪一隻從誰手裏買的,花了多少錢,一清二楚,就是別處有什麽出了名的鳥,天壇城根的,月壇公園的,龍潭湖的,他也能說出子午卯酉。大家愛跟他近乎,還因為他每天帶了裝水的壺來。一個三磅熱水瓶那樣大的淺黃色的硬塑料瓶,有個很嚴實的蓋子,蓋子上有一個彎頭的管子,攥著壺,手一仄歪,就能給水罐裏加上水,極其方便。他提溜著這個壺,看誰籠裏水罐裏水淺了,就給加一點。他還有個脾氣,愛和別人換鳥。養鳥的有這個規矩,你看上我的鳥,我看上你的了,咱倆就可以換。有的願意貼一點錢,一張(拾元)、兩張、三張。說好了,馬上就掏。隨即開籠換鳥。一言為定,永不反悔。
老王,七十多歲了,原來是勤行——廚子,他養了一隻畫眉。他不大懂鳥,不知怎麽誤打誤撞的叫他買到了這隻鳥。這隻畫眉,官稱“鳥王”。不但口全——能叫“十三套”,而且非常響亮,一摘開籠罩,往樹上一掛,一張嘴,叫起來沒完。他每天先到東岸堤根下掛一掛,然後轉到南岸。他把鳥往槐樹杈上一掛,幾十籠畫眉漸漸都停下來了,就聽它一個“人”一套一套地叫。真是“一鳥入林,眾鳥壓聲”。老王是個窮養鳥的,他的這個鳥籠實在不怎麽樣,抓鉤發黑,籠罩是一條舊褲子改的,藍不藍白不白,而且泡泡囊囊的,和籠子不合體。他後來又托陳大吹買了一隻生鳥,和鳥王掛在一起,希望能把這隻生鳥“壓”(8)出來。
還有個每天來遛鳥的,叫“大褲襠”。他夏天總穿一條齊膝的大褲衩,褲襠特大。“大褲襠”獨來獨往,很少跟人過話。他騎車來,帶四籠畫眉。他愛讓畫眉洗澡,東堤根下有一條小溝,通向玉淵潭裏湖,是為了苗圃澆水掘開的。水很淺,但很清。他把籠子放在溝底,畫眉就抖開翅膀洗一陣。然後掛在楊樹杈上過風;挨老王的鳥不遠。他提出要用一隻畫眉和老王的生鳥換,老王隨口說了句:“換就換!”“大褲襠”開了籠門就把兩隻鳥換了。
老王提了兩隻鳥籠遛了幾天,他有點納悶:怎麽“大褲襠”的這隻鳥一聲也不叫喚呀?他提到南岸槐樹林裏讓大家看看。會鳥的鳥友們圍過來左端詳右端詳:唔?這是怎麽回事?陳大吹過來看了一會兒,隔著籠子,用手在畫眉麵前揮了幾下,畫眉一點反應也沒有。陳大吹說:“你這鳥是個瞎子!”老王一跺腳:“哎喲,我上了他的當了!”陳大吹問:“你是跟誰換的?”——“大褲襠!”——“你怎麽跟他換了?”——“他說‘咱倆換換’,我隨便說了句:‘換就換!’”鳥友們都很氣憤。有人說:“跟他換回來!”但是,沒這個規矩。
“大褲襠”騎車過南岸,陳大吹截住了他:“你可缺了大德了!你怎麽拿一隻瞎鳥跟老王換?人家一個孤老頭子,養活兩隻鳥,不容易!你這不是坑人嗎?”大褲襠振振有詞:“你管得著嗎?——這隻鳥在我手裏的時候不瞎!”這是死無對證的事。你說它本來就瞎,你看見了嗎?“大褲襠”蹬上車,疾駛而去。眾鳥友議論一陣,也就散開了。
鳥友們還是每天會鳥,陳大吹還是神吹,老秦、老葛在草叢抓活食,堤麵上蹬玫瑰紅三輪車的主兒還是抽煙,看報,看穿了遊泳衣的女學生。
老王每天提了一隻鳥王、一隻瞎鳥,沿湖堤遛一圈。
這以後,很少看見“大褲襠”到玉淵潭來了。
@撿爛紙的老頭
烤肉劉早就不賣烤肉了,不過虎坊橋一帶的人都還叫它烤肉劉。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館子,地方不小,東西實惠。賣大鍋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較貴一點是黃燜羊肉,也就是塊兒來錢一小碗。在後麵做得了,用臉盆端出來,倒在幾個深深的鐵罐裏,下麵用微火煨著,倒總是溫和的。有時也賣小勺炒菜:大蔥炮羊肉,幹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飯、花卷、芝麻燒餅、羅絲轉。賣麵條,澆炸醬、澆鹵。夏天賣麻醬麵。賣餡兒餅。烙餅的爐緊挨著門臉兒。一進門就聽到餅鐺裏的油吱吱喳喳地響,餅香撲鼻,很誘人。
烤肉劉的買賣不錯,一到飯口,尤其是中午,人總是滿的。附近有幾個小工廠,廠裏沒有食堂,烤肉劉就是他們的食堂。工人們都正在壯年,能吃,餡餅至少得來五個(半斤),一瓶啤酒,二兩白的。女工多半是拿一個飯盒來,買餡餅,或炒豆腐、花卷,帶到車間裏去吃。有一些退了休的職工,不愛吃家裏的飯,愛上烤肉劉來吃“野食”,想吃什麽要點什麽。有一個文質彬彬的主兒,原來當會計,他每天都到烤肉劉來,他和家裏人說定,每天兩塊錢的“挑費”,都扔在這兒。有一個煤站的副經理,現在也還參加勞動,手指甲縫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劉吃了十來年了。他來了,沒座位,服務員即刻從後麵把他們自己坐的凳子提出一張來,把他安排在一個旮旯裏。有炮肉,他總是來一盤炮肉,仨燒餅,二兩酒。給他炮的這一盤肉,夠別人的兩盤。因為烤肉劉指著他保證用煤。這些,都是老主顧。還有一些流動客人,東北的,山西的,保定、石家莊的。大包小包,五顏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開懷喂奶。
有一個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兩餐,都在這裏。這條街上人都認識他,是個撿爛紙的。他穿得很破爛,總是一件油乎乎的爛棉襖,腰裏係一根爛麻繩,沒有襯衣,臉上說不清是什麽顏色,好像是淺黃的。說不清有多大歲數,六十歲?七十歲?一嘴牙七長八短,殘缺不全。你吃點軟和的花卷,麵條,不好麽?不,他總是要三個燒餅,歪著腦袋努力地啃齧。燒餅吃完,站起身子,找一個別人用過的碗(他可不在乎這個),自言自語:“跟他們尋一口麵湯。”喝了麵湯,“回見!”沒人理他,因為不知道他是向誰說的。
一天,他和幾個小夥子一桌。一個小夥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聲說了句什麽,他多了心:“你說誰哪?”小夥子沒有理他。他放下燒餅,跳到店堂當間:“出來!出來!”這是要打架。北京人過去打架,都到當街去打,不在店鋪裏打,免得損壞人家的東西攪了人家的買賣。“出來!出來!”是叫陣。沒人勸。壓根兒就沒人注意他。打架?這麽個糟老頭子?這老頭可真是糟,從裏糟到外。這幾個小夥子,隨便哪一個,出去一拳準能把他揍趴下。小夥子們看看他,不理他。
這麽個糟老頭子想打架,是真的嗎?他會打架嗎?年輕的時候打過架嗎?看樣子,他沒打過架,他哪是耍胳膊的人哪!他這是幹什麽?虛張聲勢?也說不上,無聲勢可言。沒有人把他當一回事。
沒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沒吃完的燒餅很費勁地啃完了,情緒已經平複下來——本來也沒有多大情緒。“跟他們尋口湯去。”喝了兩口麵湯,“回見!”
有幾天沒看見撿爛紙的老頭了,聽煤站的副經理說,他死了。死後,在他的破席子底下發現八千多塊錢,一遝一遝,用麻筋捆得很整齊。
他攢下這些錢幹什麽?
萊生小爺
萊生小爺家有一隻鸚鵡。
萊生小爺是我們本家叔叔。我們那裏對和父親同一輩的弟兄很少稱呼“伯伯”、“叔叔”的,大都按他們的年齡次序稱呼“大爺”、“二爺”、“三爺”……年齡小的則稱之為“小爺”。汪萊生比我父親小好幾歲,我們就叫他“小爺”。有時連他的名字一起叫,叫“萊生小爺”,當麵也這樣叫。他和我父親不是嫡堂兄弟,但也不遠,兩房是常走動的。
萊生小爺家比較偏僻,大門開在方井巷東口。對麵是一片菜園。挨著萊生小爺家,往西,隻有幾戶人家。再西,出巷口即是“陰城”。“陰城”即一片亂葬崗子,層層疊疊埋著許多無主孤墳,草長得很高。
我的祖母——我們一族人都稱她“太太”,有時要出門走走,常到方井巷外看看野景,吩咐種菜園的人家送點菜到家裏。菜園現拔的菜叫“起水鮮”,比市上買的好吃。下霜之後的烏青菜(有些地方叫塌苦菜或塌棵菜)尤其鮮美,帶甜味。太太到陰城看了野景,總要到萊生小爺家坐坐,歇歇腳,喝一杯小嬸送上來的熱茶,說些閑話,問問今年的收成,問問楚中——萊生小爺的大舅子,小嬸的大哥的病好些了沒有。
太太到方井巷,都叫我陪著她去。
太太和小嬸說著話,我就逗鸚鵡玩。
鸚鵡很大,綠毛,紅嘴,用一條銀鏈子拴在一個鐵架子上。它不停地躥來躥去,翻上翻下,呷呷地叫。丟給它幾顆鬆子、榛子,它就嘎巴嘎巴咬開了吃裏麵的仁。這東西的嘴真硬,跟鉗子似的。我們縣裏隻有這麽一隻鸚鵡,綠毛、紅嘴,真好玩。萊生小爺不知是從哪裏買來的。
萊生小爺整天沒有什麽事。他在本家中家境是比較好的,從他家裏擺設用具、每天的飯菜就看得出來。——我們的本家有一些是比較窮困的,有的竟是家無隔宿之糧。他田地上的事,看青、收租,自有“田禾先生”管著。他不出大門,不跟人來往,與人不通慶吊。親戚家有娶親、做壽的,他一概不到,由小嬸用大紅信套封一份“敬儀”送去。他隻是喂鸚鵡一點食,就鑽進後麵的書房裏。他喜歡下圍棋,沒有人來和他對弈,他就一個人擺棋譜,一擺一上午。他養了十來盆蒲草。一盆種在一個小小的鈞窯淺盆裏,其餘的都排在天井裏的石條上。他不養別的花。每天上午用一個小噴壺給蒲草澆一遍水,然後就在藤椅上一靠,睡著了,一直到孩子喊他去吃飯。
他食量很大,而且愛吃肥膩的東西。冰糖肘子、紅燒九轉肥腸、“青魚托肺”——燒青魚內髒。家裏紅燒大黃魚,魚膘照例歸他,——這東西黏黏糊糊的,燒得鰾嘴,別人也不吃。
他一天就是這樣,吃了睡,睡了吃,無憂無慮,快活神仙。直到他的小姨子肖玲玲來了,才在他的生活裏激起了一陣軒然大波。
肖玲玲是小嬸的妹妹。她在上海兩江女子體育師範讀書。放暑假,回家鄉來住住。肖玲玲這二年出落得好看了。臉盤、身材都發生了變化。在上海讀了兩年書,說話、舉止都帶了點上海味兒。比如她稱呼從前的女同學都叫“密斯x”,穿的衣服都是抱身。這個小城裏的人都說她很“摩登”。她常到大姐家來,姊妹倆感情很好,有說不完的話。玲玲擅長跳舞,北歐土風舞、恰爾斯頓舞(這些舞在體育師範都是要學的)。她讀過的中學請她去教,她也很樂意:“wothreefour,一、二、三、四,二、二、三、四……”
玲玲來了,萊生小爺就目不轉睛地看著她,聽她說話,一臉傻氣。
他忽然向小嬸提出一個要求,要娶玲玲做二房。小嬸以為她聽岔了音,就說:“你說什麽?”——“我要娶玲玲,讓她做小,當我的姨太太!”——“你這說的是什麽話!快別再說了,叫人家聽見了笑話。我們是親姊妹,有姊妹倆同嫁一個男人的嗎?有這種事嗎?”——“有!古時候就有,娥、娥、娥……”小爺說話有點結巴,“娥”了半天也沒有“娥”出來,小嬸覺得又好氣,又好笑。
打這兒起,就熱鬧了。萊生小爺成天和小嬸糾纏,成天的鬧。
“我要玲玲,我要玲玲!”
“我要玲玲嫁我!”
“我要玲玲做小!”
“娶不到玲玲,我就不活了,我上吊!”
小嬸叫他鬧得不得安身,就說:“要不你去找我大哥肖楚中說說去,問問玲玲本人。”
“我不去,你替我去!”
小嬸叫他鬧得沒有辦法,就回娘家找大哥肖楚中。
肖家沒有多少產業,靠肖楚中在中學教英文,按月有點收入。他有胃病,有時上課胃疼,就用鉛筆頂住胃部。但是親友婚嫁,禮數不缺。
小嬸跟大哥說:
“萊生要娶玲玲做小。”
肖楚中聽明白了,氣得渾身發抖。
“放屁!有姊妹二人嫁一個男人的嗎?”
“他說有,娥皇女英就是這樣。”
“放屁!娥皇女英是什麽時代的事,現在是什麽時代?難道能回到唐堯虞舜的時代嗎?這是對玲玲的侮辱,也是對我肖家的侮辱!虧你還說得出口,替這個混蛋來做這種說客!”
“我是叫他鬧得沒有辦法!他說他娶不到玲玲就要上吊。”
“他愛死不死!你叫他嚇怕了,你太懦弱!——這事你千萬別跟玲玲提起!”
“那怎麽辦呢?”
“不理他!——我有辦法,他再鬧,我告到二太爺那裏去(二太爺是我的祖父,算是族長),把他捆起來送到祠堂裏打一頓,他就老實了!這是廢物一個,好吃懶做的寄生蟲,真是異想天開,莫名其妙!”
小嬸把大哥的話一五一十傳給了汪萊生。真要是送到祠堂裏打一頓,他也有點害怕。這以後他就不再胡攪蠻纏了,但有時還會小聲嘟囔:“我要玲玲,我要娶玲玲……”
他吃得還是那麽多,還是愛吃肥膩。
有一天,吃完飯,萊生回他的書房,走在石頭台階上,一腳踩空,摔了一跤。小嬸聽見咕咚一聲,趕過來一看,他起不來了。小嬸自己,兩個孩子,還叫了挑水的老王,一起把他搭到床上去。他塊頭很大,真重!在床上躺下後,已經中風失語。
小嬸請來劉老先生(這是有名的中醫)。劉先生看看萊生的舌苔、眼睛,號了號脈,開了一個方子。前麵醫案上寫道:
“貪安逸,食厚味,乃致病之源。擬投以重劑,活血化瘀。”
小嬸看看藥方,有犀角、麝香,知道這都是大涼通竅的藥,而且知道這付藥一定很貴。
劉老先生喝著小嬸給他倒的茶,說:“他的病不十分要緊,吃了這藥,一個月以後可能下地。能走動了,叫他出去走走。人不能太閑,太閑了,好人也會閑出病來的。”
一個月後,萊生小爺能坐起來,能下地走走了,人瘦了一大圈。他能說話了,但是話很少。他又添了一宗毛病,成天把玻璃櫃櫥的門打開,又關上;打開,又關上,嘴裏不停地發出拉胡琴定弦的聲音:
“gàgigigàgàgigigà……”
然後把櫃櫥的銅環搖動得山響:
“嘩啦嘩啦嘩啦……”
很難說他得了神經病,但可說是成了半個傻子。
“gàgi,gigà,gàgigigà……”
“嘩啦嘩啦嘩啦。”
我離鄉日久,不知道萊生小爺後來怎麽樣了。按年齡推算,他大概早已故去。我有時還會想起他來,想起他的鸚鵡,他的十來盆蒲草。
《聊齋》新義
@瑞雲
瑞雲越長越好看了。初一十五,她到靈隱寺燒香,總有一些人盯著她傻看。她長得很白,姑娘媳婦偷偷向她的跟媽打聽:“她搽的是什麽粉?”——“她不搽粉,天生的白嫩。”平常日子,街坊鄰居也不大容易見到她,隻聽見她在小樓上跟師傅學吹簫,拍曲子,念詩。
瑞雲過了十四,進十五了。按照院裏的規矩,該接客了。養母蔡媽媽上樓來找瑞雲。
“姑娘,你大了。是花,都得開。該找一個人梳攏了。”
瑞雲在行院中長大,哪有不明白的。她臉上微紅了一陣,倒沒有怎麽太扭捏,爽爽快快地說:
“媽媽說的是。但求媽媽依我一件:錢,由媽媽定;人,要由我自己選。”
“你要選一個什麽樣的?”
“要一個有情的。”
“有錢的、有勢的,好找。有情的,沒有。”
“這是我一輩子頭一回。哪怕跟這個人過一夜,也就心滿意足了。以後,就顧不了許多了。”
蔡媽媽看看這棵搖錢樹,尋思了一會兒,說:
“好。錢由我定,人由你選。不過得有個期限:一年。一年之內,由你。過了一年,由我!今天是三月十四。”
於是瑞雲開門見客。
蔡媽媽定例:上樓小坐,十五兩;見麵贄禮不限。
王孫公子、達官貴人、富商巨賈,紛紛登門求見。瑞雲一一接待。贄禮厚的,陪著下一局棋,或當場畫一個小條幅、一把扇麵。贄禮薄的,敬一杯香茶而已。這些狎客對瑞雲各有品評。有的說是清水芙蓉,有的說是未放梨蕊,有的說是一塊羊脂玉。一傳十,十傳百,瑞雲身價漸高,成了杭州紅極一時的名妓。
餘杭賀生,素負才名。家道中落,二十未娶。偶然到西湖閑步,見一畫舫,飄然而來。中有美人,低頭吹簫。岸上遊人,紛紛指點:“瑞雲!瑞雲!”賀生不覺注目。畫舫已經遠去,賀生還在癡立。回到寓所,茶飯無心。想了一夜,備了一份薄薄的贄禮,往瑞雲院中求見。
原來以為瑞雲閱人已多,一定不把他這寒酸當一回事。不想一見之後,瑞雲款待得很殷勤。親自滌器烹茶,問長問短。問餘杭有什麽山水,問他家裏都有什麽人,問他二十歲了為什麽還不娶妻……語聲柔細,眉目含情。有時默坐,若有所思。賀生覺得坐得太久了,應該知趣,起身將欲告辭。瑞雲拉住他的手,說:“我送你一首詩。”詩曰:
何事求漿者,
藍橋叩曉關。
有心尋玉杵,
端隻在人間。
賀生得詩狂喜,還想再說點什麽,小丫頭來報:“客到!”賀生隻好倉促別去。
賀生回寓,把詩展讀了無數遍。才夾到一本書裏,過一會兒,又抽出來看看。瑞雲分明屬意於我,可是玉杵向哪裏去尋?
過一二日,實在忍不住,備了一份贄禮,又去看瑞雲。聽見他的聲音,瑞雲揭開門簾,把他讓進去,說:
“我以為你不來了。”
“想不來,還是來了!”
瑞雲很高興。雖然隻見了兩麵,已經好像很熟了。山南海北,琴棋書畫,無所不談。瑞雲從來沒有和人說過那麽多的話,賀生也很少說話說得這樣聰明。不知不覺,爐內香灰堆積,簾外落花漸多。瑞雲把座位移近賀生,悄悄地說:
“你能不能想一點辦法,在我這裏住一夜?”
賀生說:“看你兩回,於願已足。肌膚之親,何敢夢想!”
他知道瑞雲和蔡媽媽有成約:人由自選,價由母定。
瑞雲說:“娶我,我知道你沒這個能力。我隻是想把女兒身子交給你。以後你再也不來了,山南海北,我老想著你,這也不行麽?”
賀生搖頭。
兩個再沒有話了,眼對眼看著。
樓下蔡媽媽大聲喊:
“瑞雲!”
瑞雲站起來,執著賀生的兩隻手,一雙眼淚滴在賀生手背上。
賀生回去,輾轉反側。想要回去變賣家產,以博一宵之歡;又想到更盡分別,各自東西,兩下牽掛,更何以堪。想到這裏,熱念都消。咬咬牙,再不到瑞雲院裏去。
蔡媽媽催著瑞雲擇婿。接連幾個月,沒有中意的。眼看花朝已過,離三月十四沒有幾天了。
這天,來了一個秀才,坐了一會兒,站起身來,用一個指頭在瑞雲額頭上按了一按,說:“可惜,可惜!”說完就走了。瑞雲送客回來,發現額頭有一個黑黑的指印。越洗越真。
而且這塊黑斑逐漸擴大,幾天的工夫,左眼的上下眼皮都黑了。
瑞雲不能再見客。蔡媽媽拔了她的簪環首飾,剝了上下衣裙,把她推下樓來,和媽子丫頭一塊幹粗活。瑞雲嬌養慣了,身子又弱,怎麽受得了這個!
賀生聽說瑞雲遭了奇禍,特地去看看。瑞雲蓬著頭,正在院裏拔草。賀生遠遠喊了一聲:“瑞雲!”瑞雲聽出是賀生的聲音,急忙躲到一邊,臉對著牆壁。賀生連喊了幾聲,瑞雲就是不回頭。賀生一頭去找到蔡媽媽,說是願意把瑞雲贖出來。瑞雲已經是這樣,蔡媽媽沒有多要身價銀子。賀生回餘杭,變賣了幾畝田產,向蔡媽媽交付了身價。一乘花轎把瑞雲抬走了。
到了餘杭,拜堂成禮。入了洞房後,瑞雲乘賀生關房門的工夫,自己揭了蓋頭,一口氣,噗,噗,把兩支花燭吹滅了。賀生知道瑞雲的心思,並不嗔怪。輕輕走攏,挨著瑞雲在床沿坐下。
瑞雲問:“你為什麽娶我?”
“以前,我想娶你,不能。現在能把你娶回來了,不好嗎?”
“我臉上有一塊黑。”
“我知道。”
“難看麽?”
“難看。”
“你說了實話。”
“看看就會看慣的。”
“你是可憐我麽?”
“我疼你。”
“伸開你的手。”
瑞雲把手放在賀生的手裏。賀生想起那天在院裏瑞雲和他執手相看,就輕輕撫摸瑞雲的手。
瑞雲說:“你說的是真話。”接著歎了一口氣,“我已經不是我了。”
賀生輕輕咬了一下瑞雲的手指:“你還是你。”
“總不那麽齊全了!”
“你不是說過,願意把身子給我嗎?”
“你現在還要嗎?”
“要!”
兩口兒日子過得很甜。不過瑞雲每晚臨睡,總把所有燈燭吹滅了。好在賀生已經逐漸對她的全身讀得很熟,沒燈勝似有燈。
花開花落,春去秋來。一窗細雨,半床明月。少年夫妻,如魚如水。
賀生真的對瑞雲臉上那塊黑看慣了。他不覺得有什麽難看。似乎瑞雲臉上本來就有,應該有。
瑞雲還是一直覺得歉然。她有時晨妝照鏡,會回頭對賀生說:
“我對不起你!”
“不許說這樣的話!”
賀生因事到蘇州,在虎丘吃茶。隔座是一個秀才,自稱姓和,彼此攀談起來。秀才聽出賀生是浙江口音,便問:
“你們杭州,有個名妓瑞雲,她現在怎麽樣了?”
“已經嫁人了。”
“嫁了一個什麽樣的人?”
“一個和我差不多的人。”
“真能類似閣下,可謂得人!——不過,會有人娶她麽?”
“為什麽沒有?”
“她臉上——”
“有一塊黑。是一個什麽人用指頭在她額頭一按,留下的。這個人真不知道安的是什麽心腸!——你怎麽知道的?”
“實不相瞞,你說的這個人,就是在下。”
“你為什麽要做這種事?”
“昔在杭州,也曾一覲芳儀,甚惜其以絕世之姿而流落不偶,故以小術晦其光而保其璞,留待一個有情人。”
“你能點上,也能去掉麽?”
“怎麽不能?”
“我也不瞞你,娶瑞雲的,便是小生。”
“好!你別具一雙眼睛,能超出世俗媸妍,是個有情人!我這就同你到餘杭,還君一個十全佳婦。”
到了餘杭,秀才叫賀生用銅盆打一盆水,伸出中指,在水麵寫寫畫畫,說:“洗一洗就會好的。好了,須親自出來一謝醫人。”
賀生笑說:“那當然!”賀生捧盆入內室,瑞雲掬水洗麵,麵上黑斑隨手消失。晶瑩潔白,一如當年。瑞雲照照鏡子,不敢相信。反複照視,大叫一聲:“這是我!這是我!”
夫妻二人,出來道謝。一看,秀才沒有了。
這天晚上,瑞雲高燒紅燭,剔亮銀燈。
賀生不像瑞雲一樣歡喜。明晃晃的燈燭,粉撲撲的嫩臉,他覺得不慣。他若有所失。
瑞雲覺得他的愛撫不像平日那樣溫存,那樣真摯。她坐起來,輕輕地問:
“你怎麽了?”
@黃英
馬子才,順天人。幾代都愛菊花。到了子才,更是愛菊如命。聽說什麽地方有佳種,一定得買到。千裏迢迢,不辭辛苦。一天,有金陵客人寄住在馬家,看了子才種的菊花,說他有個親戚,有一二名種,為北方所無。馬子才動了心,即刻打點行李,跟這位客人到了金陵。客人想方設法,給他弄到兩苗菊花芽。馬子才如獲至寶,珍重裹藏,捧在手裏,騎馬北歸。半路上,遇見一個少年,趕著一輛精致的轎車。少年眉清目秀,風姿灑落。他好像剛剛喝了酒,酒氣中有淡淡的菊花香。一路同行,子才和少年就搭了話。少年聽出馬子才的北方口音,問他到金陵做什麽來了,手裏捧著的是什麽。子才如實告訴少年,說手裏這兩苗菊花芽好不容易才弄到,這是難得的名種。少年說:
“種無不佳,培溉在人。人即是花,花即是人。”
馬子才似懂非懂,問少年要往哪裏去。少年說:“姐姐不喜歡金陵,將到河北找個合適的地方住下。”馬子才問:“找了房沒有?”——“到了再說吧。”子才說:“我看你們就甭費事了。我家裏還有幾間閑房,空著也是空著,你們不如就在我那兒住著,我也好請教怎樣‘培溉’菊花。”少年說:“得跟我姐姐商量商量。”他把車停住,把馬子才的意思向姐姐說了。車裏的人推開車簾說話。原來是二十來歲的一位美人。說:
“房子不怕窄憋,院子得大一些。”
子才說:“我家有兩套院子,我住北院,南院歸你們。兩院之間有個小板門。願意來坐坐,拍拍門,隨時可以請過來。平常盡可落閂下鎖,互不相擾。”
“這樣很好。”
談了半日,才互通名姓。少年姓陶,姐姐小字黃英。
兩家處得很好。馬子才發現,陶家好像不舉火,經常是從外麵買點燒餅餜子就算一餐,就三天兩頭請他們過來便飯。這姐弟二人倒也不客氣,一請就到。有一天陶對馬說:“老兄家道也不是怎麽富足的,我們老是吃你們,長了,也不是個事。咱們合計合計,我看賣菊花也能謀生。”馬子才素來自命清高,聽了陶生的話很不以為然,說:“這是以東籬為市井,有辱黃花!”陶笑笑,說:“自食其力不為貧,販花為業不為俗。”馬子才不再說話。陶生也還常常拍拍板門,過來看看馬子才種的菊花。
子才種菊,十分勤苦。風晨雨夜,科頭赤足,他又挑剔得很嚴,殘枝劣種,都拔出來丟在地上。他拿了把竹掃帚,打算掃到溝裏,讓它們順水漂走。陶生說:“別!”他把這些殘枝劣種都撿起來,抱到南院。馬子才心想:這人並不懂種菊花!
沒多久,到了菊花將開的月份,馬子才聽見南院人聲嘈雜,鬧鬧嚷嚷,簡直像是香期廟會:這是咋回事?扒在板門上偷覷:喝,都是來買花的。用車子裝的,背著的,抱著的,縷縷不絕。再一看那些花,都是見都沒見過的異種。心想:他真的賣起菊花來了。這麽多的花,得賣多少錢?此人俗,且貪!交不得!又恨他秘著佳本,不叫自己知道,太不夠朋友。於是拍拍板門,想過去說幾句不酸不鹹的話,叫這小子知道:馬子才既不貪財,也不可欺。陶生聽見拍門,開開門,拉著子才的手,把他拽了過來。子才一看,荒庭半畝,都已辟為菊畦,除了那幾間舊房,沒有一塊空地,到處都是菊花。多數憋了骨朵,少數已經半開。花頭大,顏色好,稈粗,葉壯,比他自己園裏種的,強百倍。問:“你這些花秧子是哪裏淘換來的?”陶生說:“你細看看!”子才彎腰細看:似曾相識。原來都是自己拔棄的殘枝劣種。於是想好的譏誚的話都忘了,直想問問:“你把菊種得這樣好,有什麽訣竅?”陶生轉身進了屋,不大會兒,搬出一張矮桌,就放在菊畦旁邊。又進屋,拿出酒菜,說:“我不想富,也不想窮。我不能那樣清高。連日賣花,得了一些錢。你來了,今天咱們喝兩盅。”陶生酒量大,用大杯。馬子才隻能小杯陪著。正喝著,聽見屋裏有人叫:“三郎!”是黃英的聲音。“少喝點,小心嚇著馬先生。”陶生答應:“知道了。”幾杯落肚,馬子才問:“你說過‘種無不佳,培溉在人’,你到底有什麽法子能把花種成這樣?”陶生說:
“人即是花,花即是人。花隨人意。人之意即花之意。”
馬子才還是不明白。
陶生豪飲,從來沒見他大醉過。子才有個姓曾的朋友,酒量極大,沒有對手。有一天,曾生來,馬子才就讓他們較量較量。二位放開量喝,喝得非常痛快。從早晨一直喝到半夜。曾生爛醉如泥,靠在椅子上呼呼大睡。陶生站起,要回去睡覺,出門踩了菊花畦,一跤摔倒。馬子才說:“小心!”一看人沒了,隻有一堆衣裳落在地上,陶生就地化成一棵菊花,一人高,開著十幾朵花,花都有拳大。馬子才嚇壞了,趕緊去告訴黃英。黃英趕來,把菊花拔起來,放倒在地上,說:“怎麽醉成這樣!”拿起陶生衣裳,把菊花蓋住,對馬子才說:“走,別看!”到了天亮,馬子才過去看看,隻見陶生臥在菊畦邊,睡得正美。
於是子才知道:這姐弟二人都是菊花精。
陶生已經露了行跡,也就不避子才,酒喝得越來越放縱。常常自己下個短帖,約曾生來共飲,二位酒友,成了莫逆。
二月十二,花朝。曾生著兩個仆人抬了一壇百花酒,說:“今天咱們倆把這壇酒都喝了!”一壇酒快完了,兩人都還不太醉。馬子才又偷偷往壇裏續了幾斤白酒。倆人又都喝了。曾生醉得不省人事,由仆人背回去了。陶生臥在地上,又化為菊花。馬見慣不驚,就如法炮製,把菊花拔起來,守在旁邊,看他怎麽再變過來。等了很久,看見菊花葉子越來越憔悴,壞了!趕緊去告訴黃英,黃英一聽:“啊?!——你殺了我弟弟了!”急急奔過來看,菊花根株已枯。黃英大哭,掐了還有點活氣的菊花梗,埋在盆裏,攜入閨中,每天灌溉。
盆裏的花漸漸萌發。九月,開了花,短幹粉朵,聞聞,有酒香。澆以酒,則茂。
這個菊種,漸漸傳開。種菊人給起了個名字,叫“醉陶”。
一年又一年,黃英也沒有什麽異狀,隻是她永遠像二十來歲,永遠不老。
@蛐蛐
宣德年間,宮裏興起了鬥蛐蛐。蛐蛐都是從民間征來的。這玩意陝西本不出。有那麽一位華陰縣令,想拍拍上官的馬屁,進了一隻。試鬥了一次,不錯,貢到宮裏。打這兒起,傳下旨意,責令華陰縣(今華陰市)年年往宮裏送。縣令把這項差事交給裏正。裏正哪裏去弄到蛐蛐?隻有花錢買。地方上有一些不務正業的混混,弄到好蛐蛐,養在金絲籠裏,價錢抬得很高。有的裏正,和衙役勾結在一起,借了這個名目,挨家挨戶,按人口攤派。上麵要一隻蛐蛐,常常害得幾戶人家傾家蕩產。蛐蛐難找,裏正難當。
有個叫成名的,是個童生,多年也沒有考上秀才。為人很迂,不會講話。衙役瞧他老實,就把他報充了裏正。成名托人情,送蒲包,磕頭,作揖,不得脫身。縣裏接送往來官員,辦酒席,斂程儀,要民夫,要馬草,都朝裏正說話。不到一年的工夫,成名的幾畝薄產都賠進去了。一出暑伏,按每年慣例,該征蛐蛐了。成名不敢挨戶攤派,自己又實在變賣不出這筆錢。每天煩悶憂愁,唉聲歎氣,跟老伴說:“我想死的心都有。”老伴說:“死,管用嗎?買不起,自己捉!說不定能把這項差事應付過去。”成名說:“是個辦法。”於是提了竹筒,拿著蛐蛐罩,破牆根底下,爛磚頭堆裏,草叢裏,石頭縫裏,到處翻,找。清早出門,半夜回家。鞋磨破了,膝蓋磨穿了,手上、臉上,叫葛針拉出好些血道道,無濟於事。即使捕得三兩隻,又小又弱,不夠分量,不上品。縣令限期追比,交不上蛐蛐,二十板子。十多天下來,成名挨了百十板,兩條腿膿血淋漓,沒有一塊好肉了。走都不能走,哪能再捉蛐蛐呢?躺在床上,翻來覆去:除了自盡,別無他法。
迷迷糊糊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座廟,廟後小山下怪石亂臥,荊棘叢生,有一隻“青麻頭”伏著。旁邊有一隻癩蛤蟆,將蹦未蹦。醒來想想:這是什麽地方?猛然省悟:這不是村東頭的大佛閣麽?他小時候逃學,曾到那一帶玩過。這夢有準麽?那裏真會有一隻好蛐蛐?管它的!去碰碰運氣。於是掙紮起來,拄著拐杖,往村東去。到了大佛閣後,一帶都是古墳,順著古墳走,蹲著伏著一塊一塊怪石,就跟夢裏所見的一樣。是這兒?——像!於是在蒿萊草莽之間,輕手輕腳,側耳細聽,凝神細看,聽力目力都用盡了,然而聽不到蛐蛐叫,看不見蛐蛐影子。忽然,蹦出一隻癩蛤蟆。成名一愣,趕緊追!癩蛤蟆鑽進了草叢。順著方向,撥開草叢:一隻蛐蛐在荊棘根旁伏著。快撲!蛐蛐跳進了石穴。用尖草撩它,不出來;用隨身帶著的竹筒裏的水灌,這才出來。好模樣!蛐蛐蹦,成名追。罩住了!細看看:個頭大,尾巴長,青脖子,金翅膀。大叫一聲:“這可好了!”一陣歡喜,腿上棒傷也似輕鬆了一些。提著蛐蛐籠,快步回家。舉家慶賀,老伴破例給成名打了二兩酒。家裏有蛐蛐罐,墊上點過了籮的細土,把寶貝養在裏麵。蛐蛐愛吃什麽?栗子、菱角、螃蟹肉。買!淨等著到了期限,好見官交差。這可好了:不會再挨板子,剩下的房產田地也能保住了。蛐蛐在罐裏叫哩, ……
成名有個兒子,小名叫黑子,九歲了,非常淘氣。上樹掏鳥窩蛋,下河捉水蛇,飛磚打惡狗,愛捅馬蜂窩。性子倔,愛打架。比他大幾歲的孩子也都怕他,因為他打起架來拚命,拳打腳踢帶牙咬。三天兩頭,有街坊鄰居來告“媽媽狀”。成名夫妻,就這麽一個兒子,隻能老給街坊們賠不是,不忍心重棒打他。成名得了這隻救命蛐蛐,再三告誡黑子:“不許揭開蛐蛐罐,不許看,千萬千萬!”
不說還好,說了,黑子還非看看不可。他瞅著父親不在家,偷偷揭開蛐蛐罐。騰!——蛐蛐蹦出罐外,黑子伸手一撲,用力過猛,蛐蛐大腿折了,肚子破了——死了。黑子知道闖了大禍,哭著告訴媽媽。媽媽一聽,臉色煞白:“你個孽障!你甭想活了!你爹回來,看他怎麽跟你算賬!”黑子哭著走了。成名回來,老伴把事情一說,成名掉在冰窟窿裏了。半天,說:“他在哪兒?”找。到處找遍了,沒有。做媽的忽然心裏一震:莫非是跳了井了?扶著井欄一看,有個孩子。請街坊幫忙,把黑子撈上來,已經死了。這時候顧不上生氣,隻覺得悲痛。夫妻二人,傻了一樣。傻坐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找不到一句話。這天他們家煙筒沒冒煙,哪裏還有心思吃飯呢。天黑了,把兒子抱起來,準備用一張草席卷卷埋了。摸摸胸口,還有點溫和;探探鼻子,還有氣。先放到床上再說吧。半夜裏,黑子醒過來了,睜開了眼。夫妻二人稍得安慰。隻是眼神發呆。睜眼片刻,又合上眼,昏昏沉沉地睡了。
蛐蛐死了,兒子這樣。成名瞪著眼睛到天亮。
天亮了,忽然聽到門外蛐蛐叫,成名跳起來,遠遠一看,是一隻蛐蛐。心裏高興,捉它!蛐蛐叫了一聲:,跳走了,跳得很快。追。用手掌一捂,好像什麽也沒有,空的。手才舉起,又分明在,跳得老遠。急忙追,折過牆角,不見了。四麵看看,蛐蛐伏在牆上。細一看,個頭不大,黑紅黑紅的。成名看它小,瞧不上眼。牆上的小蛐蛐,忽然落在他的袖口上。看看:小雖小,形狀特別,像一隻土狗子,梅花翅,方腦袋,好像不賴。將就吧。右手輕輕捏住蛐蛐,放在左手掌裏,兩手相合,帶回家裏。心想拿它交差,又怕縣令看不中,心裏沒底,就想試著鬥一鬥,看看行不行。村裏有個小夥子,是個玩家,走狗鬥雞,提籠架鳥,樣樣在行。他養著一隻蛐蛐,自名“蟹殼青”,每天找一些少年子弟鬥,百戰百勝。他把這隻“蟹殼青”居為奇貨,索價很高,也沒人買得起。有人傳出來,說成名得了一隻蛐蛐,這小夥子就到成家拜訪,要看看蛐蛐。一看,捂著嘴笑了:這也叫蛐蛐!於是打開自己的蛐蛐罐,把蛐蛐趕進“過籠”裏,放進鬥盆。成名一看,這隻蛐蛐大得像一隻油葫蘆,就含糊了,不敢把自己的拿出來。小夥子存心看個笑話,再三說:“玩玩嘛,咱又不賭輸贏。”成名一想,反正養這麽隻孬玩意也沒啥用,逗個樂!於是把黑蛐蛐也放進鬥盆。小蛐蛐趴著不動,蔫哩吧唧,小夥子又大笑。使豬鬃撩撥它的須須,還是不動。小夥子又大笑。撩它,再撩它!黑蛐蛐忽然暴怒,後腿一挺,直竄過來。倆蛐蛐這就鬥開了,衝、撞、騰、擊,劈裏卜碌直響。忽見小蛐蛐跳起來,伸開須須,翹起尾巴,張開大牙,一下子鉗住大蛐蛐的脖子。大蛐蛐脖子破了,直流水。小夥子趕緊把自己的蛐蛐裝進過籠,說:“這小家夥真玩命呀!”小蛐蛐擺動著須須,“ , ”,揚揚得意。成名也沒想到。他和小夥子正在端詳這隻黑紅黑紅的小蛐蛐,他們家的一隻大公雞斜著眼睛過來,上去就是一嘴。成名大叫了一聲:“啊呀!”幸好,公雞沒啄著,蛐蛐蹦出了一尺多遠。公雞一啄不中,撒腿緊追。眨眼之間,蛐蛐已經在雞爪子底下了。成名急得不知怎麽好,隻是跺腳,再一看,公雞伸長了脖子亂甩。唔?走近了一看,隻見蛐蛐叮在雞冠上,死死咬住不放。公雞羽毛紮撒,雙腳掙蹦。成名驚喜,把蛐蛐捏起來,放進籠裏。
第二天,上堂交差。縣太爺一看:這麽個小東西,大怒:“這,你不是糊弄我嗎!”成名細說這隻蛐蛐怎麽怎麽好。縣令不信,叫衙役弄幾隻蛐蛐來試試。果然,都不是對手。又叫抱一隻公雞來,一鬥,公雞也敗了。縣令吩咐,專人送到巡撫衙門。巡撫大為高興,打了一隻金籠子,又命師爺連夜寫了一通奏折,詳詳細細表述了黑蛐蛐的能耐,把蛐蛐獻進宮中。宮裏的有名有姓的蛐蛐多了,都是各省進貢來的。什麽“蝴蝶”、“螳螂”、“油利撻”、“青絲額”……黑蛐蛐跟這些“名將”鬥了一圈,沒有一隻,能經得三個回合,全都不死帶傷望風而逃。皇上龍顏大悅,下禦詔,賜給巡撫名馬衣緞。巡撫飲水思源,到了考核的時候,給華陰縣評了一個“卓異”,就是說該縣令的政績非比尋常。縣令也是個有良心的,想起他的前程都是打成名那兒來的,於是免了成名裏正的差役;又囑咐縣學的教諭,讓成名進了學,成了秀才,有了功名,不再是童生了;還賞了成名幾十兩銀子,讓他把賠累進去的薄產贖回來。成名夫妻,說不盡的歡喜。
隻是他們的兒子一直是昏昏沉沉地躺著,不言不語,不吃不喝,不死不活,這可怎麽了呢?
樹葉黃了,樹葉落了,秋深了。
一天夜裏,成名夫妻做了一個同樣的夢,夢見了他們的兒子黑子。黑子說:
“我是黑子。就是那隻黑蛐蛐。蛐蛐是我。我變的。
“我拍死了‘青麻頭’,闖了禍。我就想:不如我變一隻蛐蛐吧。我就變成了一隻蛐蛐。
“我愛打架。
“我打架總要打贏。誰我也不怕。
“我一定要打贏。打贏了,爹就可以不當裏正,不挨板子。我九歲了,懂事了。
“我跟別的蛐蛐打,我想:我一定要打贏,為了我爹,我媽。我拚命。蛐蛐也怕蛐蛐拚命。它們就都怕。
“我打敗了所有的蛐蛐!我很厲害!
“我想變回來。變不回來了。
“那也好。我活了一秋。我贏了。
“明天就是霜降,我的時候到了。
“我走了。你們不要想我。——沒用。”
第二天一早,黑子死了。
一個消息從宮裏傳到省裏,省裏傳到縣裏:那隻黑蛐蛐死了。
@石清虛
邢雲飛,愛石頭。書桌上,條幾上,書架上,櫃櫥裏,多寶槅裏,到處是石頭。這些石頭有的是他不惜重價買來的,有的是他登山涉水滿世界尋覓來的。每天早晚,他把這些石頭挨著個兒看一遍。有時對著一塊石頭能端詳半天。一天,在河裏打魚,覺得有什麽東西掛了網,挺沉,他脫了衣服,一個猛子紮下去,一摸,是塊石頭。抱上來一看,石頭不小,直徑夠一尺,高三尺有餘。四麵玲瓏,峰巒疊秀。高興極了。帶回家來,配了一個紫檀木的座,供在客廳的案上。
一天,天要下雨,邢雲飛發現:這塊石頭出雲。石頭有很多小窟窿,每個窟窿裏都有雲,白白的,像一團一團新棉花,嫋嫋飛動,忽淡忽濃。他左看右看,看呆了。俟後,每到天要下雨,都是這樣。這塊石頭是個稀世之寶!
這就傳開了。很多人都來看這塊石頭。一到陰天,來看的人更多。
邢雲飛怕惹事,就把石頭移到內室,隻留一個檀木座在客廳案上。再有人來要看,就說石頭丟了。
一天,有一個老叟敲門,說想看看那塊石頭。邢雲飛說:“石頭已經丟失很久了。”老叟說:“不是在您的客廳裏供著嗎?”——“您不信?不信就請到客廳看看。”——“好,請!”一跨進客廳,邢雲飛愣了:石頭果然好好地嵌在檀木座裏。咦!
老叟撫摸著石頭,說:“這是我家的舊物,丟失了很久了,現在還在這裏啊。既然叫我看見了,就請賜還給我。”邢雲飛哪肯呀:“這是我家傳了幾代的東西,怎麽會是你的!”——“是我的。”——“我的!”兩個爭了半天。老叟笑道:“既是你家的,有什麽驗證?”邢雲飛答不上來。老叟說:“你說不上來,我可知道。這石頭前後共有九十二個窟窿,最大的窟窿裏有五個字:‘清虛石天供’。”邢雲飛細一看,大窟窿裏果然有五個字,才小米粒大,使勁看,才能辨出筆畫。又數數窟窿,不多不少,九十二。邢雲飛沒有話說,但就是不給。老叟說:“是誰家的東西,應該歸誰,怎麽能由得你呢?”說完一拱手,走了。邢雲飛送到門外,回來,石頭沒了。大驚,驚疑是老叟帶走了,急忙追出來。老叟慢慢地走著,還沒走遠。趕緊奔上去,拉住老叟的袖子,哀求道:“你把石頭還我吧!”老叟說:“這可是奇怪了,那麽大的一塊石頭,我能攥在手裏,揣在袖子裏嗎?”邢雲飛知道這老叟很神,就強拉硬拽,把老叟拽回來,給老叟下了一跪,不起來,直說:“您給我吧,給我吧!”老叟說:“石頭到底是你家的,是我家的?”——“您家的!您家的!——求您割愛,求您割愛!”老叟說:“既是這樣,那麽,石頭還在。”邢雲飛一扭頭,石頭還在座裏,沒挪窩。老叟說:
“天下之寶,當與愛惜之人。這塊石頭能自己選擇一個主人,我也很喜歡。然而,它太急於自現了。出世早,劫運未除,對主人也不利。我本想帶走,等過了三年,再贈送給你。既想留下,那你就得減壽三年,這塊石頭才能隨著你一輩子,你願意嗎?”——“願意!願意!”老叟於是用兩個指頭捏了一個窟窿一下,窟窿軟得像泥,閉上了。隨手閉了三個窟窿,完了,說:“石上窟窿,就是你的壽數。”說罷,飄然而去。
有一個權豪之家,聽說邢家有一塊能出雲的石頭,就惦記上了。一天派了兩個家奴闖到邢家,搶了石頭便走。邢雲飛追出去,拚命拽住。家奴說石頭是他們主人的,邢雲飛說:“我的!”於是經了官。地方官坐堂問案,說是你們各執一詞,都說說,有什麽驗證。家奴說:“有!這石頭有九十二個窟窿。”——原來這權豪之家早就派了清客,到邢家看過幾趟,暗記了窟窿數目。問邢雲飛:“人家說出驗證來了,你還有什麽話說!”邢雲飛說:“回大人,他們說得不對。石頭隻有八十九個窟窿。有三個窟窿閉了,還有六個指頭印。”——“呈上來!”地方當堂驗看,邢雲飛所說,一字不差,隻好把石頭斷給邢雲飛。
邢雲飛得了石頭回來,用一方古錦把石頭包起來,藏在一隻鐵梨木匣子裏。想看看,一定先焚一炷香,然後才開匣子。也怪,石頭很沉,別人搬起來很費勁;邢雲飛搬起來卻是輕而易舉。
邢雲飛到了八十九歲,自己置辦了裝裹棺木,抱著石頭往棺材裏一躺,死了。
@〔後記〕
我想做一點試驗,改寫《聊齋》故事,使它具有現代意識。這是嚐試的第一批。
石能擇主,人即是花,這種思想原來就是相當現代的。蒲鬆齡在那樣的時候能有這樣的思想,令人驚訝。《石清虛》我幾乎沒有什麽改動。我把《黃英》大大簡化了,刪去了黃英與馬子才結為夫婦的情節,我不喜歡馬子才,覺得他俗不可耐。這樣一來,主題就直露了,但也幹淨得多了。我把《蛐蛐》(《促織》)和《瑞雲》的大團圓式的喜劇結尾改掉了。《促織》本來是一個具有強烈的揭露性的悲劇,原著卻使變成蛐蛐的孩子又複活了,他的父親也有了功名,發了財,這是一大敗筆。這和前麵一家人被逼得走投無路的情緒是矛盾的,孩子的變形也就失去使人震動的力量。蒲鬆齡和自己打了架。迫使作者於不自覺中化憤怒為慰安,於此可見封建統治的酷烈。我這樣改,相信是符合蒲老先生的初衷的。《瑞雲》的主題原來寫的是“不以媸妍易念”。這是道德意識,不是審美意識。瑞雲之美,美在性情,美在品質,美在神韻,不僅僅在於肌膚。臉上有一塊黑,不是損其全體。(《聊齋》寫她“醜狀類鬼”很惡劣!)歌德說過:愛一個人,如果不愛她的缺點,不是真正的愛。“情人眼裏出西施”,是很有道理的。昔人評《聊齋》就有指出“和生多事”的。和生的多事不在在瑞雲額上點了一指,而在使其 麵光潔。我這樣一改,立意與《聊齋》就很不相同了。
前年我改編京劇《一捧雪》,確定了一個原則:“小改而大動”,即盡量保存傳統作品的情節,而在關鍵的地方加以變動,注入現代意識。
改寫原有的傳說故事,參以己意,使成新篇,這樣的事早就有人做過,比如歌德的《新美露茜娜》。比起歌德來,我的筆下顯然是過於拘謹了。
中國的許多帶有魔幻色彩的故事,從六朝誌怪到《聊齋》,都值得重新處理,從哲學的高度,從審美的視角。
我這隻是試驗,但不是閑得無聊的消遣。本來想寫一二十篇以後再出來,《人民文學》索稿,即以付之,為的是聽聽反應。也許這是找挨罵。
(1)一種野生植物,可以當茶喝。
(2)鴰鴰悠即貓頭鷹。
(3)“笨工子”是外行。“下不地”是說應付不了。
(4)這本來是開山的石匠的習語。在石頭未破開前許願:如果開了,則用一個羊頭、豬頭做貢獻;但當真開了,即什麽也不許了。
(5)外手邊是右邊。這本來是趕車人的說法。趕車人都習慣於跨坐在左轅,所以稱左邊為裏手邊或裏邊,右邊為外手邊或外邊。
(6)南北方向的小嶺,兩邊坡上都常見陽光,形狀略似椅臂者。
(7)洋河以南。
(8)讓生鳥向善叫的鳥學習鳴叫,叫“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