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輯 三分天下
中華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作者:雅瑟 編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關張桃園結義
劉備是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字玄德,據說是西漢皇帝的本家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不過傳到他這一代的時候,家境已經很貧苦,隻能靠和母親一起編賣草席、麻鞋過日子。
東漢靈帝末年,社會發生動亂,劉備得到中山(今河北省定縣)富商張世平、蘇雙的幫助,招募義兵,組織地主自衛武裝,關羽、張飛前來應募。
張飛字翼德,是劉備的同鄉。他性情暴躁,但為人直率,有什麽就說什麽,有一身武藝,好見義勇為。
關羽字雲長,是河東解良(今山西省解虞縣)人,據說他本來並不姓關,因為年輕的時候好打抱不平,常常招惹是非。父母為了讓他不再惹事,就把他關在後園空房裏。有一天,關羽實在悶得慌,就偷偷地打開窗戶跑了出來。突然關羽聽到有啼哭聲,便順聲找過去,發現是一老人在哭。一打聽,知道是縣令的小舅子仗勢欺人,強娶她的女兒。關羽十分氣淩,提著寶劍,就去縣衙門把縣令和他的小舅子殺了:闖了殺身之禍,關羽不得不逃離家鄉。當他逃到潼關時,看見潼關城門上正掛著懸賞捉拿他的頭像。凡是進出關卡的人,都要檢查。他整了衣服,大膽地走到關卡前,對盤查他的士兵說:“我姓關……”從此以後,他就以假為真,改姓關了。
關羽過了漁關,東行到琢郡,結識了張飛。恰好劉備招兵,他倆就去報名了。劉備看他們武藝高強,很有才幹,就和他們在花紅葉綠的桃園裏結拜為兄弟。劉備是老大,關羽是老二,張飛最小。他們對天發誓,表示要同心協力,幹出一番事業。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桃園結義”的故事。
●關東群雄討董卓
董卓入洛陽,在朝廷中廢帝更立,自封相國,獨攬大權,造成中央無力,漢室空虛。
公元190年,關東各豪強地主集團匯集了12支軍隊(史稱“關東軍”),推舉袁紹為盟主,分路逼攻洛陽、討伐董卓。河北軍有屯兵酸棗(今河南延澤北)的袞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邀,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還有駐軍河內的勃海太守袁紹,河內太守王匡。冀州牧韓馥在鄴城(今河南安陽北)供給軍資。河南軍有屯兵穎川的豫州刺史孔仙和駐軍南陽的後將軍袁術。除此之外,奮武將軍曹操與騎都尉鮑信也帶募兵到酸棗匯聚。
然而,關東軍雖聲勢浩大,名為為國除患、重振漢室,實則擁兵自重,借機發展個人勢力。他們為保存實力,日日置酒高會、歌舞於前,按兵不動,都不想先與黃軍刀劍相刃。曹操對此非常氣憤,呼籲關東軍將帥齊心協力,團結奮戰以討國賊。但諸軍將領各懷心機,對曹操所言根本不予理睬。曹操憤然率軍單獨行動,曹軍從酸棗出發向西進軍。董卓派大將徐榮率兵迎擊,雙方大戰於榮陽(今河南榮陽東北)。曹軍因多為新兵,缺乏訓練,數量又少,大敗而歸。曹操本人被流矢射中,險些喪命。曹操敗北回師,再次建議合力共擊董卓,仍未奏效。
公元191年,長沙太守孫堅進軍洛陽,董卓親自率兵迎戰,被孫堅擊敗而退出洛陽,西入長安。董卓西遷,中原無主,各路豪強都欲稱雄。當時豪強中勢力最大的袁紹、袁術兄弟二人都想借機稱帝,遭到列強一致反對。關東聯軍就此解體,諸豪列強公開地進行割據和兼並的混戰。
曹孟德趁勢崛起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譙縣(在今安徽)人。他本姓夏侯,他的父親叫夏侯嵩,因為過繼給宦官、中常侍曹騰做養子,才改姓曹,叫曹嵩。曹嵩曾在東漢擔任過司隸校尉(糾察京師百官及所轄附近各郡)和大司農(九卿之一,掌管國家賦稅、鹽鐵及財政收支大權),以後又買了個太尉官職。
曹操從小博覽群書,尤其愛讀兵家著作。曹操二十歲被舉為孝廉,擔任了皇帝的侍從官。不久,他調任洛陽北部尉,管理洛陽北部的治安。黃巾軍起義時,曹操是騎都尉,因為鎮壓黃巾軍有功,被封為濟南相(封國的丞相稱為相,相當於濟南的郡守)。
董卓進洛陽時,曹操任典軍校尉之職。董卓想拉攏他,提升他為驍騎校尉。具有政治遠見的曹操早就看透了董卓的真麵目,別看董卓現在權傾朝野,百官對他百依百順,但他的倒行逆施必然會使他身敗名裂。曹操不僅不願投靠董卓,反而下決心除掉董卓因此,曹操行刺未遂後便改裝易名,隻身從洛陽跑了出來。
曹操在逃跑的路上,幹了一件令人寒心的事。他知道董卓不會輕易放過自己,一路上小心謹慎,夜行晝伏。當走過成皋時,想起了父親的好朋友呂伯奢住在此地。他就去了呂家的莊園,一是休息一下,二是打聽一下父親的情況。不巧,他到時正好趕上呂伯奢沒在家,呂伯奢的5個兒子很熱情地接待他,並挽留曹操歇在家裏。曹操留了下來,卻不由得犯起疑心:“他們為何對我如此熱情?是不是想穩住我,好去報告官府呀?”他越想害怕,哪裏還睡得著。
天將拂曉,他聽到後院傳來磨刀霍霍還有竊竊私語聲。他起身側著耳朵仔細一聽,隻聽有人在說:“這個家夥很厲害,應該先捆起來再殺吧!”曹操一聽:“了不得,他們是真想殺我!”他悄悄地下了床,拿起寶劍,摸出房外來,見人就殺。待殺到最後,猛地見到一口大肥豬被捆在那裏,他這才恍然大悟,人家說的是將這頭肥豬捆起來殺掉,用來好好招待他。可是為時已晚,呂伯奢的5個兒子都被他殺死。曹操仰夭長歎,道:“寧我負天下人,不使天下人負我!”意思是:寧可我對不起天下所有的人,也不能讓天下的人有一個對不起我!
曹操逃出洛陽後,曉行夜宿地跑了500多裏,一直跑到陳留。陳留一郡從官到民、都反對董卓,而且曹嵩在此地有一定的基礎,還積蓄了一些財產,能夠供他招兵買馬。不久,曹操就招募了5000人馬,開始有了自己的武裝,便公開亮出了討伐董卓的旗號。
曹操的聲望讓很多有才幹的人來投奔他,例如夏侯淳、夏侯淵和曹仁、曹洪兩對兄弟。曹仁、曹洪是曹操的堂兄弟,都練就一身好武藝。夏侯淳、夏侯淵不但是曹操的同鄉,並且也是同族兄弟。曹操的隊伍發展很快。公元190年,他率領人馬參加了以袁紹為盟主的討伐董卓的討董聯軍。討伐董卓失敗後,曹操一怒之下率殘餘人馬到了兗州,幸好曹仁、曹洪和夏侯淳兄弟都在,兵雖不多將卻很強。他在兗州實力得到很快恢複和發展,並在這裏得到了以後的得力謀士荀彧。
●挾天子以令諸侯
東漢末年,漢獻帝劉協雖然名義上仍是漢朝皇帝,但從登基的第一天起,便在豪強軍閥的爭奪和挾持下,東奔西蕩,顛沛流離。後來在國舅董承的護衛下,曆經千辛萬苦,回到首都洛陽。此時的洛陽,經過董卓的一把火,早已變得蕭條冷落,田園荒蕪,滿目蒿草,頹牆破壁。漢獻帝無處居住,隻好搬進原來的大宦官趙忠的家中。他接見百官的朝堂是一間大草擁,官吏進見,都站在荊棘叢生的草叢裏。洛陽殘存的老百姓,靠剝樹皮、挖草根度日。獻帝也沒有吃的,隻好命令尚書以下的大臣們砍柴伐薪,挖野菜充饑。
漢獻帝返回洛陽的消息傳出後,在群雄中引起了強烈反響。一些有謀之士認為,在當前群雄混戰的情況下,誰如果抓住了皇帝,“挾天子以令諸侯”,誰就可以號令天下,把持漢室的朝政。袁紹是當時群雄中最有實力的,手下一個叫沮授的謀士勸他“挾天子以令諸侯”,但袁紹缺乏遠見卓識,沒有去接漢獻帝。
曹操聽說漢獻帝到了洛陽,便主張立即前去迎駕。曹操對眾將、謀士講了想法,多數不同意,理由是他們所在的山東地麵太混亂,兗州地位還不鞏固,當務之急是多占地盤,惟有謀士荀或堅決主張迎接獻帝。曹操聽罷荀或的一番高談闊論,朗聲笑道:“此真子房(即張良,張良字子房。這裏將荀或比作張良)也,正合我意!”
隨後,曹操便親自帶領一支人馬把漢獻帝一行接到了許都(今河南許昌)。到許都之後,曹操馬上建造宮室殿宇,立宗廟社稷,祭祀漢室的列祖列宗。對此,漢獻帝十分滿意,當即拜曹操為大將軍、武平侯,以出謀劃策的荀或為侍中。至此,曹操就名正言順地統攬了朝政。
曹操把漢獻帝抓到手中之後,便開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工作,從而使其勢力迅速擴大,為後來魏國的大統一奠定了基礎。
●孫策霸江東稱雄
孫策的父親是長沙太守孫堅。孫堅死後,孫策帶兵投靠袁術。袁術看他少年英俊,很喜歡他,對別人說:“要是我能有像孫郎那樣的兒子,我死了也安心。”可袁術話雖這樣說,但並不重用孫策。孫策曾經想當一個郡太守,袁術沒有答應他。孫策的舅父吳景在江東丹陽(今安徽宣城)當太守,被揚州刺史劉繇逼走。孫策向袁術提出讓他到江東去幫舅父打劉繇,袁術因與劉繇也有矛盾,這才撥了1000人馬給孫策。
孫策向南進兵,一路上有許多人前來投奔他。到了曆陽(今安徽和縣),兵力已擴充到五六千人。孫策有個從小就很親密的朋友周瑜,也帶了人馬來會合,孫策的力量由此壯大了起來。
孫策作戰驍勇,再加上他的軍隊紀律嚴明,得到百姓的支持。因此,很快渡過了江,不但打敗了劉繇的人馬,奪回丹陽,還攻下了吳郡和會稽郡。這樣,江東6個郡的大片土地,都被孫策占領。孫策占據了江東,雄心勃勃地想進一步向北發展,打算趁曹操和袁紹在官渡相持不下的時候,準備偷襲許都,把漢獻帝抓在自己手裏。但正當他調兵遣將、準備糧草的時候,孫策卻遭到了仇家的暗算,被吳郡太守許貢的門客用暗箭射殺。
孫策臨死前,召張昭等謀士和武將周瑜等麵諭後事。他說:“我弟孫權,年已19歲,希望你們像輔助我一樣,好好輔助他。”然後,又把孫權召至病床前說:“咱們兄弟倆,要論上陣打仗的本領,你不如我;至於選拔人才,任用賢人,我比不上你。希望以後你好好保住江東這份基業。”孫權牢記哥哥的教誨,他招賢納士,剖辨賢佞,選賢任能,使江東沒有因孫策的死而遭受一點波折。從此以後,孫權實際上成了江東的霸主。
●屢反複呂布被殺
東漢末年,一提起猛將呂布,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呂布武藝高強,英勇善戰,誰都懼怕他三分,但他卻有勇無謀,而且見利忘義。
呂布從小習武射箭,武藝精通,力大過人。並州刺史丁原一看呂布十分勇猛,而且武藝過人,便收留了呂布,呂布也為丁原立下了不少戰功。
董卓野心勃勃,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用離間計使呂布殺了丁原,收留了呂布。呂布確實是一位驍將,董卓為了更好地利用他,平日對他很好,而且收他為義子。呂布為董卓衝鋒陷陣,這才有了三英戰呂布的故事。關羽有勇有謀,武藝也十分高強,但卻敵不過呂布。劉備、張飛二人助陣,三英戰呂布,才打了個平手,足見呂布之勇猛善戰!
後來,王允使用美人計,離間董卓和呂布,呂布一怒之下,殺了董卓。董卓舊部打著為董卓報仇的旗號,率大軍攻入長安城,殺死王允,又要捉拿呂布。呂布十分勇猛,在10萬大軍中殺出重圍,準備投靠袁術。袁術手下一謀士說:“主公,那呂布雖勇猛,但無智謀,而且連殺丁原、董卓,我們不能收留他,以免他對我們不利啊!”袁術沒有主見,覺得謀士的話很有道理,便趕走了呂布。
一氣之下,呂布騎馬帶戟,投奔了袁紹。袁紹也深知呂布的為人,但袁紹那時正在開戰,急需用人,便收留了呂布。呂布接連立了幾次大功,自己便覺得很了不起,目中無人,連袁紹都不放在眼裏。袁紹忍無可忍,想殺掉呂布。呂布知道自己再勇猛,也敵不過袁紹的千軍萬馬,隻好逃到了張邈那裏。
張邈很熱情地接待了呂布。那時曹操正在興師圍攻徐州為父報仇,而兗州隻留了很少人馬。謀士陳宮對張邈說:“現在曹營空虛,我們可以乘虛而入,占領兗州。”於是,呂布率領人馬直奔兗州。
一場大戰,呂布占領兗州。曹操雖然兗州戰敗,而且險些喪命,但他善於行軍打仗。他知道呂布雖勇,但無謀,所以重整軍隊,又殺了一個回馬槍。而此時呂軍正在營中喝酒慶祝呢,絲毫沒有設防。曹操一鼓作氣又奪回了兗州。
呂布萬般無奈,知道自己沒有去處了,隻好投靠劉備。劉備得知呂布來投靠自己,十分高興,決定收留他。但劉備的謀士卻說:“主公,呂布出爾反爾,不講信義,我們不能收留他啊!”其他人也都勸說劉備,但劉備過於仁義,認為呂布走投無路才來投靠,應該收留。
呂布投靠了劉備,可嚇壞了曹操。曹操深知劉備野心勃勃,手下大將眾多,再得到呂布,一定會對自己構成威脅,便假傳聖旨命劉備攻打袁術。
袁術聽說劉備要率軍攻打自己,十分害怕,他知道自己拒收呂布,呂布對自己也一直懷恨在心,如果劉、呂二人聯手,一定很難對付。
劉備奉旨出征討伐袁術,呂布卻乘機奪取了徐州。劉備回到徐州,被呂布安排到小沛進駐。劉備因一時仁慈,卻引狼入室,使自己失去了徐州,但他胸懷大誌,能屈能伸,知道自己的兵馬敵不過呂布,所以忍辱進駐小沛,等待時機。
曹操本想拆散呂、劉,結果目的沒有達到,二人又重歸於好。曹操知道不拆散二人,對自己的威脅太大。於是,曹操派人秘密聯絡劉備,準備合力攻打呂布。劉備便答應了曹操。但是曹操的使者卻被呂布捉住,那個使者膽小怕死,說出了實情。呂布大怒,一劍刺死使者,立即派兵圍攻小沛。劉備無法與呂布抗衡,隻好帶兵投靠了曹操。曹操十分痛恨呂布,要不是呂布乘機攻打兗州,他也就不會從徐州撤兵,也就可以為家人報仇雪恨,屠殺徐州城了。於是,曹操收留了劉備。
曹操兵多將廣,劉備又有幾員大將,二人聯手,共同攻打呂布。呂布節節敗退,被圍在下邳。呂布知道大勢已去,已無心指揮戰鬥,隻知以酒消愁。呂布手下的將士本來對呂布就有意見,現在看呂布敗局已定,便乘他熟睡之機,將其捆綁,帶著呂布去投降曹操。
曹操一見呂布,怒發衝冠,命人將其斬首。一代猛將,因背信棄義、見利忘義,最終做了刀下鬼。
●青梅煮酒論英雄
公元196年,劉備投奔了曹操。劉備知道曹操想除掉自己,為了保存自己,他幾乎不參與政事,整日在自己的園子裏種花種菜。
一次,曹操派人去看看劉備在家裏幹什麽,隻見劉備在自己園子裏種菜澆水,沒有什麽可疑,也就漸漸放心了。一天,曹操邀請劉備去喝酒。兩個人一麵喝酒,一麵有說有笑,談得很融洽。他們談著談著,很自然地談到天下大事上來了。曹操拿起酒杯,說:“如今天下諸侯各踞一方,多如牛毛,但最後能成事的卻如鳳毛麟角。依您看,當今世上有誰算得上是英雄呢?”劉備說:“淮南的袁術,兵精糧足,可以算是英雄。”曹操笑道:“袁術是墳中枯骨,早晚會敗在我手下。”劉備又說:“河北袁紹,占據冀州,手下能人很多,可以說是英雄。”曹操大笑道:“袁紹優柔寡斷,貪圖小利,不能算英雄。”劉備搖了搖頭說:“除了這些人,我實在不知道還有誰算得上英雄了。”曹操說:“作為英雄,應該具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誌。”劉備問道:“那依您看來,誰能當得起這個稱號呢?”曹操麵露笑容,從容地對劉備說:“依我看,當代的天下英雄,隻有您和我曹操兩個人而已。”劉備在此之前,曾與董承同謀誅殺曹操,聽到曹操這句話,以為曹操知道了自己的計劃,大吃一驚,身子打了一個寒戰,連手裏的筷子也掉了下來。正在這時,天上響起一聲驚雷,劉備忙說自己受到雷聲驚嚇,這才把心中的驚惶掩飾過去。
喝完酒出來,劉備再三琢磨曹操的話,覺得曹操是把他看作唯一的敵手,將來不會輕易放過自己。打這以後,他一麵和董承他們聯絡,共同設法除掉曹操,一麵找機會離開許都。
●官渡之戰袁紹逃
公元200年,曹操斬袁紹大將顏良、文醜後,主動撤兵,退屯官渡,深溝高壘,堅壁不出,等待戰機,如此阻扼袁紹十萬大軍達半年之久。十月,袁紹謀士許攸投奔曹操,透露了袁紹新近在烏巢(今河南延津東南)屯積萬餘車糧草輜重的情況、並建議曹操出奇兵偷襲烏巢。半夜時分,曹軍趕至烏巢,四麵點火,圍攻袁軍大營,守將淳於瓊出戰不利,退守糧屯,等待援軍。烏巢離袁紹大營僅20千米,但袁紹得知曹操親自率兵偷襲烏巢,認為這正是攻破曹操大營的好機會,便派大將軍張邰、高覽等進攻官渡曹軍大營,隻派少數輕騎往救烏巢。在烏巢,曹操督軍繼續猛攻,曹軍將士殊死奮戰,終於大破淳於瓊軍,陣斬淳於瓊,燒其糧草輜重萬餘車。
烏巢一仗,決定了官渡之戰的勝負,袁紹攻曹操官渡大營未下,烏巢敗訊已經傳來。袁軍將領張部、高覽等見大勢已去,投降曹操,曹操乘勢出擊,消滅袁軍七八萬人,袁紹與其子袁譚僅帶8加餘名親兵逃過黃河。官渡之戰,曹操以弱勝強,為他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關羽千裏走單騎
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後,劉備知道曹操野心勃勃,遲早有一天會對自己不利,便帶領二弟關羽、三弟張飛及手下將士找了個借口逃離了曹操。劉備逃離曹操後,無處可去,隻好暫時駐紮在徐州。曹操遂率大軍征討劉備。一場大戰後,劉備的軍隊潰散,張飛躲到了芒碭山,劉備隻好投奔了袁紹。
曹操大敗劉、張二人,立即派兵包圍徐州。徐州隻有很少的士兵,在關羽的率領下,誓死保衛城池。曹操得知關羽守城,非常高興,心想:我一定要收降他!所以,曹操沒有派兵硬攻徐州。曹操手下的一位謀士道:“丞相,您是不是想勸降關羽?”曹操點頭,那位謀士道:“我願去勸降關羽!”曹操聽後,說道:“隻要關羽能夠歸降,什麽條件都答應。”那位謀士見到關羽,對關羽說道:“關羽,你要認清形勢,如今大軍圍城,曹丞相愛惜你,才沒有下令攻城。如果你不投降,你兩位嫂嫂也沒命了,到時候你還怎麽見你的大哥呢?”
於是,關羽說道,“回去告訴曹承相,答應我三個條件,我便投降:不答應,我寧可戰死。第一,我不會投降曹操,我隻投降漢獻帝;第二,必須確保我二位嫂嫂的安全;第三,我一聽說我哥哥劉備的下落,我便去找他,曹承相不得阻攔。就這三條,如果曹丞相能夠答應,我便投降;不答應,就讓他攻城吧!”
那位謀士回來和曹操一說,曹操很快答應了前兩條,可第三條太苛刻了,他心想:如果你知道了劉備的下落,再去找劉備,我這兒成了你的休息地了。但曹操又轉念一想:關羽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一員戰將,有勇有謀,我不如先讓他歸降了我,再以禮相待。關羽這人很講信義,他一定會感激我,我再找機會殺了劉備,這樣就可以達到目的了。想到此,他便派謀士告訴關羽,三個條件都答應。
關羽來到曹營,曹操非常熱情,不僅對關羽視若上賓,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而且對劉備的兩位夫人也非常好。關羽確實很感激曹操,但他更不會背叛自己的大哥劉備。
後來,關羽知道了哥哥的下落,立即向曹操辭行。曹操怕關羽辭行,便躲了起來。但關羽思念大哥心切,給曹操留了一封信,保著兩位嫂嫂離開了曹營。關羽一路上過五關、斬六將,出了曹操的勢力控製範圍,來到了芒碭山。關羽聽說三弟在此,非常高興,哪知見了張飛,張飛舉槍便刺,兩位嫂嫂勸道:“三弟,為何對你二哥如此無禮?”張飛怒氣衝衝地說道:“他投降曹賊!”兩位嫂嫂趕緊解釋,把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張飛知道錯怪了二哥,倒地便拜,哥倆保護著兩位嫂嫂見到了大哥劉備。
三兄弟又團聚了,關羽千裏走單騎的故事被人們一代代傳頌下來。
●三顧茅廬《隆中對》
劉備到荊州以前,在與各路諸侯的征戰中屢次失敗。他從失敗中總結經驗,認為是沒得到有才能的人輔佐自己。見到名士徐庶後,劉備對他很器重。徐庶見劉備愛才,就對他說:“此地有位諸葛亮,有‘臥龍’之稱,將軍願意見他嗎?”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大政治家、大軍事家,人稱“臥龍”先生。劉備說:“你可以約他一起來見我。”徐庶說:“臥龍先生乃大才之人,隻可前去拜見,不可驅使他前來。將軍若有意,就應該親自前去拜訪。”
於是,劉備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在今湖北)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隻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遊去了。劉備隻得留下一封信,表達了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之情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的意思。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3天素,第三次又去訪諸葛亮。到的時候,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諸葛亮深被劉備的愛才之心所感動,當即獻上了有名的“隆中對策”。
諸葛亮向劉備提出“東聯孫吳,西據荊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操”的統一全國的方略。諸葛亮暢談了將來天下三足鼎立的形勢,建議劉備乘機奪取荊州、益州,以此二地為基業,占據險要地勢,然後與江東孫權結好,和西南少數民族融洽相處,在國內修明法度、整頓軍隊、發展生產、廣積糧草,充實地方實力,靜觀時局變幻。一旦時機成熟,馬上向北抗擊曹操,統一全國,完成霸業。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
劉備聞言大喜,於是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從此,劉備十分看重諸葛亮,而諸葛亮也為劉備鞠躬盡瘁。諸葛亮成為劉備集團中舉足輕重的人物,為蜀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而《隆中對》也就成為指導劉備集團鬥爭的綱領。公元212年,諸葛亮助劉備占據益州,終成劉、孫、曹三足鼎立局麵。這就是後人所說的“未出茅廬,三分天下”。
●諸葛亮聯吳抗曹
曹操平定北方以後,於公元208年率領大軍南下,進攻劉表。他的人馬還沒有到荊州,劉表已經病死。他的兒子劉琮聽到曹軍聲勢浩大,嚇破了膽,先派人求降了。這時候,劉備在樊城(今湖北襄樊)駐守。他聽到曹操大軍南下,決定把人馬撤退到江陵(今湖北江陵)。荊州的百姓聽說劉備待人好,都寧願跟著他一塊撤退。
曹操趕到襄陽,聽說劉備向江陵撤退,又打聽到劉表在江陵積了大批軍糧怕被劉備占去,親自率領五千輕騎兵追趕劉備。劉備的人馬帶了兵器、裝備,還有十幾萬百姓跟著他,每天隻能行軍十幾裏。曹操的騎兵一天一夜就趕了三百多裏,很快就在當陽長阪坡(今湖北當陽東北)追上了劉備。劉備的人馬被曹操的騎兵衝殺得七零八落,還虧得張飛在長阪坡抵擋了一陣。劉備、諸葛亮才帶著少數人馬擺脫追兵。但是往江陵的路已經被曹軍截斷,隻好改道退到夏口(在今湖北武漢)。
曹操占領了江陵,繼續沿江向東進軍,很快就要到夏口了。諸葛亮對劉備說:“形勢緊急,我們隻有向孫權求救一條路了。”正好孫權怕荊州被曹操占領,派魯肅來探聽劉備的虛實。諸葛亮就跟魯肅一起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去見孫權。諸葛亮見了孫權,說:“現在曹操攻下了荊州,馬上就要進攻東吳了。將軍如果決心抵抗,就趁早同曹操斷絕關係,跟我們一起抵抗;要不然,幹脆向他們投降,如果再猶豫不決,禍到臨頭就來不及了。”孫權反問說:“那麽,劉將軍為什麽不投降曹操呢?”諸葛亮嚴肅地說:“劉將軍是皇室後代,才能蓋世,怎麽肯低三下四去投降曹操呢?”孫權聽諸葛亮這麽一說,也激動地說:“我也不能將江東土地和10萬人馬白白地送人。不過劉將軍剛打了敗仗,怎麽還能抵抗曹軍呢?”
諸葛亮說:“您放心吧,劉將軍雖然敗了一陣,但是還有水軍2萬。曹操兵馬雖然多,遠道追來,兵士也已經精疲力盡。再說,北方人不習慣水戰,荊州的人對他們不服。隻要我們協力同心,一定能夠打敗曹軍。”孫權聽了諸葛亮的一番分析,心裏挺高興,就立刻召集部下將領,討論抵抗曹操的辦法。之後,諸葛亮舌戰群儒,巧妙周旋,終於達成了孫、劉聯合抗曹的戰略聯盟。
●群英會蔣幹中計
孫、劉聯合抗曹後,曹軍和周瑜的人馬隔江對峙。曹操就想勸降周瑜,他召集文武百官說道:“周瑜乃東吳大將,如果能降服他,東吳軍隊將不戰而敗,誰能去勸降周瑜呢?”話音剛落,他手下有一個叫蔣幹的人站了起來,說道:“丞相,我與周瑜從小一起長大,關係甚好,我可以去勸降他!”曹操便派蔣幹去勸降周瑜。
周瑜一聽說蔣幹前來,知道他是做說客的,便和手下人做好了安排,隻等蔣幹中計。
周瑜親自迎接蔣幹,剛一見麵,周瑜便說道:“你我二人,多年未曾見麵,今日不遠千裏來到江東,一定是替曹操勸降我的,是吧?”
蔣幹一聽,心中一驚,但馬上鎮定了下來,說道:“周都督,見外了,你我從小親如兄弟,今日特來看望,隻是敘敘舊,絕無他事!”周瑜一笑,說道:“那太好了,今日我們一定一醉方休,裏邊請!”周瑜早已安排好了,東吳的良將精英都召集到一起,盛情款待蔣幹。周瑜道:“這全是江東的英傑,今日集會於此,共謀大業,這可以叫做‘群英會’了”。
周瑜對大家說:“蔣幹雖為曹操的手下,但他與我周瑜是同窗好友,此次前來,隻是敘舊,而不是為曹操做說客來了。誰要提起有關戰爭之事,定斬不饒,我們今日相聚,實在難得,大家盡情地喝,一醉方休。”蔣幹聽周瑜這麽一說,心中暗暗叫苦,但也沒法說什麽,隻好先靜下來喝酒,等待時機。
東吳文武百官對待蔣幹十分客氣,輪流向他敬酒。蔣幹無心喝酒,但為了不掃周瑜的興,也隻好硬撐著。周瑜說道:“我自領軍以來,從不沾酒,今日故友前來,我們不醉不罷休,歌舞侍候!”邊歌邊舞,氣氛十分活躍,一直喝到天黑,每人都喝得有幾分醉意。喝罷多時,酒席撤下,周瑜非常親切地拉著蔣幹的手,對蔣幹說:“我們多年未曾見麵,今日到我房中同床共眠。”
蔣幹心想:總算可以單獨與周瑜相處了,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將他勸降。他隨著周瑜來到了房中,還沒來得及說話,隻見周瑜衣服也不脫,倒床便睡,一會兒又大吐起來,連續嘔吐了幾次,終於睡沉了。
蔣幹卻翻來複去睡不著,便偷看桌案上的信,最底下有一封信,信麵上寫著“蔡瑁、張允謹封”。蔣幹連忙偷看,信裏寫道:“我們本不想降曹,但迫於無奈,我二人願意投靠周將軍,為了表示誠意,我們找機會下手殺了曹操老賊,將其人頭獻給周將軍。”蔣幹心裏大驚,躺在床上,說什麽也睡不著。天快亮了,忽聽有人進來,問道:“周都督醒了嗎?”周瑜故意裝作夢中驚醒的樣子,突然問道:“床上睡的是誰?”“都督,那不是您的朋友蔣幹嗎?您昨日喝多了,您不是請蔣幹同您一床而睡嗎?”周瑜道:“我昨日多喝了幾杯,不知有沒有失言。”那人說道:“江北有人來……”周瑜道:“小點聲。”
他又叫了幾聲蔣幹,蔣幹連忙裝睡。周瑜和那人走到帳外,蔣幹悄悄地跟著。那人說:“張、蔡兩位都督沒來得及下手。”蔣幹聽到此,趕緊回到床上。周瑜回屋之後,又叫了蔣幹幾聲,蔣幹也不搭言。
天剛亮,蔣幹立即起身離去,見到曹操把情況一說,又把書信呈上。曹操大怒,立即殺了蔡、張二人。剛殺了二人,曹操立刻明白中了周瑜的計了。曹操隻好任命經驗不豐富的毛階、於禁為水軍都督,繼續訓練水軍。
●諸葛亮草船借箭
東吳的大都督周瑜是位名將,但他心胸狹小,非常嫉妒諸葛亮的才能,總想借機把他除掉。諸葛亮很了解周瑜的心思,可是為了顧全大局,隻好與周瑜一起共事。
有一次,因水中交戰需要,周瑜想刁難諸葛亮,要他在十天之內趕造十萬支箭。誰知,諸葛亮接受了這個造箭的任務,並且立下軍令狀,到時交不出十萬支箭,甘願接受任何處罰。
周瑜暗暗高興,料定諸葛亮不可能完成這個任務,到時就可以毫不費力地把他除掉。周瑜還暗中吩咐造箭軍匠故意拖延時間,不給諸葛亮準備足夠的所需材料。但是,諸葛亮胸有成竹,自有妙計。他私下向東吳大將魯肅借了二十隻快船,每隻船上都配置三十名士兵,船上用青布做帳幕,還在每隻船上紮放一百多個草人。
兩天過去了,諸葛亮一點兒動靜都沒有。周瑜認為這次諸葛亮必死無疑。不料,到了第三天淩晨,諸葛亮趁江麵上籠罩著大霧,便下令將草船駛近曹軍水寨。他一麵和魯肅在船中飲酒,一麵命令士兵在船上擂鼓呐喊,裝作要攻打曹軍的樣子。
曹操正在休息,忽然聽到江麵上鼓聲、呐喊聲大作,以為敵軍趁大霧前來襲擊水寨,慌忙命令曹軍不要出擊,而是奮力用箭射向對方。霎時間,曹操水陸兩軍一萬多名弓箭手一齊朝江中射箭。不多時,草人身上便插了許多箭。
等到太陽升起,大霧散去之後,諸葛亮下令各船迅速駛回。這時,二十隻快船上的草人身上已經插滿了箭,數量遠遠超過了十萬支。諸葛亮又讓各船士兵齊聲高喊“謝丞相贈箭”。等曹操明白真相時,諸葛亮的船已經駛出二十多裏,無法追趕了。曹操懊悔不已。
魯肅把諸葛亮草船借箭的經過告訴周瑜以後,周瑜大吃一驚,感慨萬分地歎道:“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的確不如他啊。”
●黃蓋義獻苦肉計
曹操錯殺了蔡瑁、張允二人後,荀攸建議曹操派蔡瑁的兩個弟弟蔡中、蔡和去東吳詐降。曹操立即召見蔡中、蔡和,二人願意去詐降,乘著小船來到了東吳。二人一見周瑜,哭訴道:“我哥哥蔡瑁根本沒有錯,而曹操老賊昏庸無能,殺了我哥哥。我們想替哥哥報仇,特意來投靠周都督,希望您能收留我們,我們好有機會為哥哥報仇雪恨,殺了曹操老賊。”周瑜點頭答應了二人,又賞給了他們許多錢財,把他們安排在甘寧的手下。周瑜對甘寧說:“此二人沒有帶家眷,分明是來詐降,我們將計就計,但你要時刻注意二人的行動!”
東吳有一員老將,名叫黃蓋,為人忠誠且有勇有謀。他看到曹軍如此之多,又派人來詐降,心想:我們為什麽不將計就計,也去詐降呢?於是,黃蓋求見周瑜,周瑜一看老將軍求見,連忙起身相迎。黃蓋為人爽直,見到周瑜,便說道:“周都督,曹軍兵力占優,我們為何不用火攻呢?”周瑜道:“老將軍所想和我一樣。剛才我與諸葛亮也商議此事,我們都認為火攻可以大敗曹軍,但是我軍之中沒有人能施詐降計啊?”黃蓋道:“我願意!”周瑜搖了搖頭,歎了口氣道:“老將軍,曹操非常奸詐,不受些苦,他是不會相信的。老將軍都這麽大年紀了,我怕將軍難以承受啊?”黃蓋道:“周都督,我黃蓋身經百戰,生死都不怕,還怕受苦不成?主公對我十分尊敬,為了主公,我寧願不要這條老命了!”周瑜大為感動,二人商議好了如何演這場“戲”。
第二天。周瑜召集文武百官,甘寧手下的蔡中、蔡和也參加了。黃蓋故意激怒周瑜,周瑜就要將黃蓋斬首示眾。眾將官跪倒給黃蓋求情,周瑜這才擺了擺手道:“看在眾人的麵子上,我暫且饒你不死。不過,死罪饒過、活罪難免,來人啊,給我打100大板!”
黃蓋被打得皮開肉綻,鮮血直流,眾人都埋怨周瑜太狠了。周瑜心裏也十分難過,但為了打敗曹操,也隻好如此。闡澤是黃蓋的密友,此人能言善辯,而且很有智謀,他早就看出了這是一條苦肉計。他看望黃蓋,二人暢談至深夜,黃蓋讓好友去曹營送詐降書。
闞澤能說會道,曹操相信了他的話。但曹操生性多疑,又派人去詢問蔡中、蔡和二人。甘寧故意讓二人送出話去,他二人告訴曹操,黃蓋確實與周瑜鬧翻了臉,而且黃蓋還受了酷刑。於是,曹操對此事深信不疑,他萬萬沒有想到,這是黃蓋的苦肉計。
●諸葛亮巧借東風
公元219年,孫權與曹操的大軍隔江對峙,一場惡戰在赤壁北岩附近拉開了帷幕。諸葛亮作為劉備的軍事代表,應東吳之邀,參與以周瑜為總指揮的對曹軍的聯合作戰部署。
周瑜、諸葛亮商量用火燒曹營的辦法,但當時正值隆冬季節,整天北風呼嘯,將火燒向曹營必須有東風相助,但這時卻不是刮東風的時候,去哪裏喚東風呢?為此事,周瑜一籌莫展,坐臥不安。因為沒有東風,他以前所做的一切都將前功盡棄。不得已,周瑜裝起病來,躲在大帳中苦思冥想破曹大計。大戰在即,總指揮卻病倒大帳,這可急壞了東吳大大小小的各級將領,他們心中惴惴不安,唯恐破曹大事付之東流。謀士魯肅更是萬分焦急。
諸葛亮見時機已經成熟,便以探病的名義來到周瑜的大帳中。諸葛亮見到周瑜,對他說:“周將軍的病,在下能治,將軍隻要看了我開的藥方,就會立即康複!”說完,在他手心寫下“欲破曹軍,須用火攻;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幾行小字。
周瑜看罷,立刻興奮地從床上跳了下來,請求諸葛亮幫忙。諸葛亮說:“將軍的事,就是我的事,我當義不容辭!”
諸葛亮通曉天文,早已測出近日必有東風。周瑜憑借東風,將曹操的大軍燒得死傷無數,狼狽逃竄。
●赤壁之戰曹操敗
曹操接到消息,黃蓋冬至日率領糧船來降,船頭有牙形青龍旗就是投降的信號。一直盼望這一天,冬至日來了,天色漸晚時刮起了東南風。一會兒,江麵上就有一列帆船,迅速向北方駛來,船頭插著牙形青龍旗,曹操不禁大喜,說:“黃蓋一來,我就大功告成了!”他哪會想得到在黃蓋的船上,裝的不是糧草,而是澆上油的枯柴幹草,外邊蓋上了帷幕。在離曹軍水寨二裏的地方,黃蓋回頭看到南岸周瑜已做好準備,隻等他這裏點火,就率領隊伍打過江來;劉備也在樊口準備同時進兵。黃蓋一聲令下:“放火。”水手們早就準備好,霎時間,幾條大船變成了火船,像一條條火龍漂向曹軍水寨。水手們迅速跳上小艇,拔出武器,衝向曹營。
曹營的戰船無法移動,士兵們被一條條火龍嚇得魂不附體,紛紛逃跑。說時遲,那時快,火船已將曹軍的戰船一隻接一隻地點燃,呼呼的東南風助長了火勢,江麵上火光衝天,曹軍被燒死、踏死、擠死、淹死的不計其數。周瑜、劉備的戰船也乘勢駛過江來,與曹軍混戰起來。
黃蓋大船後的幾十隻小船迅速逼近曹營,一麵放火箭,一麵尋機殺敵。老將黃蓋盯著曹操的帥船駛去,果然見到曹操正向一條小船上逃跑,他舉刀高喊:“曹操!哪裏逃!黃蓋來了!”
曹操已經跳進了張遼前來迎救的小船,連頭也不敢回。張遼拉弓搭箭,射中了黃蓋肩膀。老將軍“呀”地一頭栽入冰冷的水中,恰巧被東吳老將韓當的船救起,黃蓋因此保住了性命,曹操趁機逃走了。
曹操帶著幾千殘兵敗將,擺脫了孫、劉聯軍水路、陸路的追擊,由陸路逃回許昌,從此再也沒有力量向南進軍了。
赤壁之戰以孫劉聯軍的勝利、曹軍的失敗而宣告結束,這是我國戰爭史上一次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華容道關羽放曹
諸葛亮神機妙算,知道周瑜心胸狹窄,嫉妒自己的才能,所以借來東風之後,火速離開了東吳。周瑜派人去捉拿諸葛亮,諸葛亮早已被趙雲接到夏口去了。諸葛亮回到夏口,立即調兵遣將準備截殺曹操的殘兵敗將。諸葛亮確實很有軍事才能,他對曹操的性格也了如指掌,因此能準確地判斷出曹軍的撤兵路線。
諸葛亮把趙雲、張飛等眾將一一派出攔截曹操,卻不理會站在一旁的關羽。關羽有些耐不住了,許多大將都領令而去,軍師卻不用自己。關羽說:“軍師,我關羽為何棄而不用呢?我自從隨兄長征戰以來,從來沒有被棄用過,我不敢說戰無不勝,但也身經百戰,有些作戰經驗,不知軍師不用我,是何意?”諸葛亮說:“雲長啊,我本來有一個重要的關口想讓你把守,但我有些顧慮,所以不敢用你!”關羽道:“軍師,什麽顧慮,快快講來!”諸葛亮道:“想當年,你被圍困城中,曹操待你恩重如山,對你如上賓,而你又很看重情義。曹操兵敗,會走華容道,我想讓你去把守,但又怕你心慈手軟,放過曹操!”關羽道:“軍師多慮了,曹操當年確實對我有恩,但我已事先聲明:我會給他立下戰功再走。後來,我連斬顏良、文醜兩員大將,又幫他解了白馬之圍。我已經報答他了,才離開了他。今日我怎麽還會放過他呢?”諸葛亮道:“如果你放過他呢?”關羽道:“願立軍令狀,按軍法處治!”
諸葛亮道:“好!筆墨紙硯伺侯!”軍令狀的內容就是:如果關羽放走曹操,定斬不饒。諸葛亮吩咐關羽說:“曹操生性多疑,你可以在華容道的小道和高山峽穀的地方,堆積一些柴草,然後點燃。曹操一見煙火必然會走華容道,到時候,你提著他的人頭來見我!”
曹操赤壁大敗後,帶著殘兵敗將向北彝陵逃去。到了烏林,曹操一陣大笑,大將毛階問道:“丞相,您為什麽大笑呢?”曹操道:“諸葛亮、周瑜二人合起來,還不如老夫我。如果換成我,我一定在此埋伏一支人馬!”話音未落,隻見雜草和樹幹全都著火了,曹軍被燒死無數。從路邊殺出一支人馬,為首的一員大將是趙雲,他大喝一聲:“我乃趙子龍,奉我家軍師命令,在此等候多時了,爾等拿命來。”曹操深知趙雲的厲害,派了兩員大將徐晃、張部和趙雲戰在一起,自己帶著人馬匆匆逃走。趙雲的人馬追殺了一陣,就回去了。
曹操逃了一陣,天已經亮了,突然下起了雨。士兵們又困又累又冷,實在走不動了,便就地埋鍋做飯,又從附近村民那裏搶來了糧食。士兵們脫去了濕衣服用火烤,戰馬也跑累了,土兵們卸下馬鞍子,讓它們去吃草了。曹操問將領:“此地叫什麽名?”有認識這地方的士兵道:“丞相,這裏叫葫蘆穀。”曹操大笑道:“諸葛亮也不過如此,要是我,一定在此埋伏一支人馬。”曹操正說著,隻見山邊起火,一支人馬攔住了去路,為首一員大將正是張飛,他大喝一聲:“我乃張飛是也,曹操留下你的人頭再走!”曹操的人馬沒有準備,隻好倉促應戰,兩軍打在了一起。曹操趕緊帶著人馬逃跑,張飛在後麵又是一通追殺。
曹操從張飛手下逃了出來,正走著,前麵忽然出現了兩條路。曹操一看小路上起了煙火,而大路靜悄悄的,便大笑道:“諸葛亮又來迷惑我,兵書上說‘虛則實,實則虛’,他是故意在小路上放煙火,使我們不敢走這條路,我們就走這條華容道!”正說著,一員大將手執大刀攔住了去路,正是關羽。曹操一見關羽,催馬上前道:“關將軍,我大敗而歸,你看在往日的情麵上,放我一條生路吧!”關羽不答應。但曹操一再苦求,關羽便動了惻隱之心,想起往日曹操的恩情,一聲令下:“讓開道路!”曹操這才得以生還。
關羽空手而歸,諸葛亮大怒,命人將其斬首。劉備立即求情,說道:“當初我們三兄弟結拜之時,曾說過‘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如果軍師非要治罪,請將我一並斬首!”諸葛亮隻好作罷。
曹操赤壁之戰大敗而逃,又敗走華容道,從此以後,再也不敢輕易南下了。
●賠了夫人又折兵
赤壁之戰以後,諸葛亮乘東吳的周瑜和曹將曹仁雙方廝殺之際,略施小計,兵不血刃地奪得了南郡、荊州和襄陽。雖然魯肅曾專門去劉備那裏索取荊州等地,但劉備與諸葛亮表麵答應奉還,卻遲遲找借口推拖。
一次,周瑜對孫權說:“劉備新近喪偶,您的妹妹孫尚香待字閨中,我們以聯姻抗曹的名義,將劉備騙至南徐(今江蘇鎮江),逼他的屬下拿荊州來換。您看如何?”孫權聽後,認為此計可行,即派人去荊州招親。劉備明白東吳在給他設圈套,便想拒絕,可諸葛亮卻笑著說:“有好事登門,哪有不應之理。”劉備大惑不解,諸葛亮接著說:“您隻管去東吳,趙雲陪您同去,一切我自有安排,包您得了夫人又不失去荊州。”臨行前,諸葛亮對趙雲麵授機宜,他將三條計策分裝於三個錦囊,並告訴了開啟的時間。
招親的船隻順江而下,很快到了南徐。趙雲打開了諸葛亮的第一計,並依計命士兵分別到集市上去采辦結婚用品,還叫他們到處宣揚劉備要與孫權的妹妹結親。同時,趙雲督促劉備去拜會與吳國太是親家的喬國老,言明此番招親一事。喬國老因未曾聽人說起,十分驚訝,便向吳國太打聽詳細。哪知吳國太和孫尚香也被蒙在鼓裏,國太怒罵孫權說:“你妹妹結親,我這個做母親的卻不知道,你搞的什麽鬼?”孫權被罵得吱吱唔唔,回答不上來。吳國太接著說:“現在東吳對劉備招親一事已經婦孺皆知,明天甘露寺相親,相好了什麽事沒有,要是相不好,我看你如何交待!”孫權隻好任其發展,將錯就錯。結果,吳國太與孫尚香看好了劉備,決定擇日成親。孫權隻好將實情告訴了周瑜,弄得周瑜也叫苦不迭。
劉備與孫尚香新婚燕爾、樂不思歸,急壞了趙雲,他怕時間長了孫權會想出新的詭計,便急急打開了第二個錦囊。按此計,趙雲神色慌張地向劉備報告說:“曹操興兵50萬,要報赤壁之仇,荊州危在旦夕,軍師請您速歸。”劉備聽後大驚,將情況如實向孫尚香說了一遍,孫尚香立刻答應隨他同歸。劉備不安地問:“你哥哥不允怎麽辦?”孫尚香略一思考,隨後答道:“就說明日到江邊祭祖。”次日,劉備夫妻借口到江邊祭祖,趁機離開了東吳,乘船駛往荊州。
孫權聽說劉備帶著妹妹逃歸,急忙派人追趕,在柴桑地界,被周瑜的部下攔截。趙雲見情勢危急,打開了第三個錦囊。劉備看後,心領神會,他在孫尚香麵前痛哭流涕,告訴她孫權與周瑜如何想用美人計誘殺自己的實情。孫尚香大怒,斥退了追趕的吳兵,並堅定了她與劉備同歸荊州的決心。
劉備一行就要到荊州地界的時候,後麵的追兵又至。這時,諸葛亮已派關羽、黃忠、魏延等領兵前來接應。三支伏兵將周瑜的兵將趕回到船上,並對著吳兵高喊:“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聽了,氣得往後便倒,劉備攜孫尚香則安然回到了荊州。
●諸葛亮氣死周瑜
周瑜有勇有謀,自從跟隨孫策打天下,南征北戰,為東吳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周瑜心胸狹窄、嫉賢妒能,也因此毀了自已的一生。
劉備攜孫尚香回到了荊州後,周瑜就借口替劉備打下西川,準備出兵時順道消滅劉備。不料,諸葛亮早就看穿了周瑜的計策,做好了應敵的準備。
周瑜率5萬大軍,派甘寧為先鋒,呂蒙為後隊,浩浩蕩蕩直奔荊州而來。可一路之上,靜悄悄的,周瑜很納悶。又向前行,從江上來到荊州城下,正在這時,城牆上有人高喊:“周瑜,你跑不了,我家軍師早已看穿了你的計謀!”周瑜一聽,大吃一驚,心想:這一下可完了。想攻城,一看城門緊閉,又有趙雲率精兵把守。周瑜大叫:“諸葛亮,你……你……真是氣煞我了,我與你誓不兩立。”周瑜知道已經中了諸葛亮的計,立即下令:“火速撤兵!”
但已經晚了,諸葛亮布下四路大軍,將吳兵團團包圍。關羽、張飛、黃忠、魏延各率精兵衝殺過來。幾萬人馬喊聲、殺聲震耳欲聾,士兵們高喊:“活捉周瑜!”周瑜氣得大叫,原先受傷的箭瘡一下子就裂開了,鮮血直流。這時有人報告:“劉備、孔明正在軍營之中飲酒。”周瑜氣得口吐鮮血,仰天長歎道:“既生瑜,何生亮!”說罷,他又連吐數口鮮血而死,年僅36歲。
●收漢中劉備稱王
在劉備進兵益州的同時,曹操也占領漢中。於是,劉備親自率領大軍向漢中進兵。曹操聽到劉備出兵,馬上組織兵力,抗擊劉備,他也親自到長安去指揮漢中戰事,雙方相持了一年。到了第二年,在陽平關一次戰役中,蜀軍大勝,魏軍的主將夏侯淵被殺,曹操不得不退出漢中,把魏軍撤退到長安。
公元216年,曹操被晉爵“魏王”,他名義上雖仍為漢臣,但權傾朝野,實際上已具備皇帝的權力和威勢。
劉備由於曹操退出關中,他在益州的地位更加鞏固了。公元219年,劉備在他手下一批文武官員擁戴下,在漢中稱王。
●關羽敗亡走麥城
關羽敗走襄陽後,又聽說荊州被呂蒙占領,氣得大罵孫權、呂蒙。他重新整頓人馬,想殺回荊州,再奪回來。但許多將士都紛紛逃離,軍心大亂,毫無鬥誌可言。
剛走到半路上,關羽便遇到了呂蒙。一場大戰後,關羽帶領著幾百人馬逃到麥城。呂蒙率吳兵將麥城團團圍住。關羽一看很難戰勝吳兵,便派人到上庸去求救,孟達知道自己不是吳兵的對手,便遲遲不發兵。關羽隻好準備突圍出去,到西川去搬兵。
一天深夜,關羽帶領關平由城北小路向西川馳去。誰知道,呂蒙早已在周圍設下了重重埋伏,沒走多遠,伏兵四起,關羽、關平被圍。二人帶領著自己的人馬不敢戀戰,殺出一條血路,向北跑去。剛走二三裏,又遇上伏兵,關羽大刀一砍就是一片,但是吳兵太多,倒下一批,又上來一批,關羽知道這樣累也把自己累死,便帶馬向北跑。剛跑了幾步,戰馬被吳兵絆倒,關羽跌落馬下,立即被吳兵擒住。
關羽、關平被擒,二人寧死不降,被孫權殺掉,周倉聽說關羽被殺,也拔劍自刎,麥城失守。
●曹丕廢漢建魏朝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王太子曹丕當時正在鄴城(今河南安陽北)。噩耗傳到鄴城,曹丕放聲痛哭,不能自已。中庶子司馬孚勸他說:“先王駕崩,天下大事都依賴殿下作主。您應當上為宗廟祭祀的延續著想,下為天下百姓的生計考慮,怎麽能像普通人行孝一樣,隻知道哭呢?”曹丕又哭了很久,才勉強止住,說:“你說得對。”這時群臣剛剛聽到曹操的死訊,聚在一起痛哭,連上朝的行列也無法保持了。司馬孚在朝中大喊:“現在君王去世,天下震動,應當盡早拜立新君,以穩定全國局勢。你們難道就隻知道哭嗎?”於是,曹丕下令讓群臣退朝,設置宮廷的警衛,料理喪事。
群臣認為太子即位應該等待皇帝的詔令,尚書陳矯卻說:“先王在外地去世,全國上下惶恐不安,太子應當節哀,繼承王位,以維持天下人的期待。況且還有先王寵愛的其他兒子在一邊等待擁立的機會,萬一來去之間發生變故,那麽國家就會有危機了。”於是,曹丕立即安排官員備辦禮儀,一天之內全部準備齊全。第二天早晨,曹丕借用王後的名義傳命令:太子即位為魏王。漢獻帝還授予曹丕丞相官印和魏王璽綬,並讓他兼任冀州牧。
當年十月,曹丕又製造了群臣上書請他稱帝的事件。漢獻帝做了三十多年的掛名皇帝,接到大臣上書後,被迫將帝位“禪讓”給了曹丕。曹丕假意推辭再三後,接受了玉璽,正式稱帝,建國號為魏,即魏文帝,定都洛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將漢獻帝貶為山陽公。東漢滅亡了。
●劉備稱帝建蜀漢
曹丕稱帝後,蜀中風傳漢獻帝劉協已被殺害,身為宗室的劉備於是發喪製服,追尊劉協為孝憨皇帝。事後,劉備部下全都勸劉備即帝位,劉備沒有答應。軍師諸葛亮多次上言,劉備終於同意,並讓軍師諸葛亮、博士許慈、議郎孟光設定禮儀,選擇吉日良辰,上了尊號。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即皇帝位,是為漢昭烈皇帝、蜀先主。因他以興複漢室為號召,所以國號仍為漢,改元章武。但他僅有益州這很小的一塊地方,又稱“蜀漢”或“季漢”。劉備任諸葛亮為丞相,許靖為司徒,設置百官,建立宗廟,祭祀先帝。五月十二日,劉備立夫人吳氏為皇後,並立兒子劉禪(阿鬥)為太子,娶車騎將軍張飛的女兒為皇太子妃。
●劉備托孤白帝城
劉備撤到白帝城後一直沒回成都。
公元223年,劉備病重,命丞相諸葛亮輔佐太子劉禪,並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十倍於曹丕,一定能安國家,定大事。如果我的兒子劉禪行,你就輔佐他;如果不行,你就廢了他自己當皇帝吧!”諸葛亮流淚說:“臣下哪敢不盡心竭力。一定效忠太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又給太子下詔說:“人活到五十不算早亡,我今年已六十有餘,沒什麽遺憾,隻是掛念你們兄弟。你們一定要努力呀!不要以惡小而為之,不要以善小而不為!隻有賢德的人,才可以服人。你父德薄,不足效法。你與丞相處事,要待之如父。”這年四月,劉備在永安(即白帝城)去世,時年63歲。這就是曆史上的“白帝托孤”。
●諸葛亮七擒孟獲
劉禪當上蜀漢皇帝不久,南中地區(今雲南、貴州部分地區和四川西南部一帶)少數民族首領孟獲乘劉禪繼位不久,發動了叛亂。
公元225年,諸葛亮親率大軍,向南中進發。諸葛亮認為對於這些少數民族,應以攻心為上。他率軍來到南中,根據既定的安撫政策,製訂了翔實的作戰方案,並關照將士,作戰時,對孟獲隻許生擒,不準傷害。
孟獲是個有勇無謀的人,和蜀軍初一交戰,就被諸葛亮設計活捉了過來。孟獲心中悔恨不已,以為被漢人俘虜,必死無疑。誰知,諸葛亮卻讓人給他鬆了綁。為了改變他對蜀漢政權的偏見,諸葛亮命令軍隊列成陣勢,親自陪他觀看,道:“孟將軍,你看我這支軍隊如何。”
孟獲一點不領情,傲慢地說:“以前我不知虛實,所以吃了敗仗。看了你們的營陣,不過如此。下次再戰,我一定能取勝。”諸葛亮笑著擺擺手:“那好吧,我這就放你走。你回去整頓兵馬,咱們再見個高低吧!”
孟獲回去整頓軍隊再戰,又被諸葛亮俘虜了。孟獲還是不服,諸葛亮又放了他。像這樣捉了放,放了捉,共有七次。第七次抓到孟獲後,他終於服了,他說:“丞相對我七擒七縱,這是自古沒有的事啊。丞相如此厚待我,我再要反,可就不知羞恥了。”那些部落首領也一起跪下謝恩,道:“丞相的恩德我們永世不忘。南人永遠不再造反了。”諸葛亮設宴招待了他們,還讓孟獲作為首領,管理他原來的地區。以後,南中一帶少數民族與蜀漢相安無事,各民族之間相處和睦。
●孫仲謀武昌稱帝
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三國吳國的建立者。他的政治才能甚至得到曹操的讚揚,曹操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
孫權自公元200年繼承其父兄的事業,成為江東一方霸主。魏、蜀相繼稱帝以後,孫權因迫於形勢,曲意事魏。公元229年,終於在武昌南郊即皇帝位。因夏口(今湖北武漢)、武昌(今湖北鄂城)都傳言黃龍、鳳凰出現,於是改元黃龍,立國號為吳,大赦天下。追尊其父孫堅為武烈皇帝,其兄孫策為長沙桓王,立子孫登為皇太子。九月,孫權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公元252年,孫權去世,終年70歲,死後追尊為吳大帝。
孫權稱帝,標誌了三國鼎立局麵正式形成。三國之中,雖然孫權稱帝最晚,但從割據江東起計算,卻是曆時最久的。
●司馬懿發動政變
魏明帝曹睿死後,司馬懿和曹爽共同輔佐曹芳當了皇帝。這時候的曹芳才八歲,根本不懂事,國家的所有事情都由曹爽和司馬懿兩人決定,而曹爽因為自己太年輕,沒有經驗,大小事情都要問過司馬懿後才敢辦理,把司馬懿當成長輩看待。這時候的司馬懿,真正掌握了國家大權。
曹爽當了大將軍以後,手下聚集了一批很有學問的人,其中有5個人最受曹爽的信任,這5個人是畢軌、何晏、鄧庵、李勝、丁謐,他們對曹爽把大權交給司馬懿很不服氣。何晏說:“國家大權應該由曹氏宗族內的人來掌握,怎麽能讓司馬懿說了算!假如司馬懿有心造反,你怎麽能控製得住他?”曹爽覺得有道理,問何晏應該怎麽辦才好,何晏說:“可以封司馬懿為太傅,讓他官做到最高等級,可是沒有實權,把兵權奪過來歸你自己掌握,這樣才能確保安全。”
曹爽便對太後說司馬懿功勞大,聲望高,應該當太傅,而管理軍隊這樣的事情應該由年輕人來辦,皇帝和太後都同意。於是,司馬懿被封為太傅,交出了兵權。曹爽乘機將自己的弟弟曹羲、曹訓、曹彥安排作管理軍隊的將軍。從此以後,朝廷中的軍政大權一起落到曹爽弟兄幾人的身上。幾年以後,曹爽兄弟權勢越來越重。司馬懿長年推說有病,也不參與國家事務,曹爽便更加放心地過著放蕩的生活,一麵私自建築宮殿,一麵四處遊玩。各地方送給皇帝的東西,都經過曹爽挑選以後才給皇帝送去。曹爽特別喜歡出外打獵,經常許多天不回城。司農桓範不放心,勸曹爽不要經常外出,要留在京城中,防止京城中發生變化,曹爽不聽。
公元248年正月,曹爽兄弟隨同皇帝曹芳一齊去祭掃高平陵(曹睿的墳墓),掃完墓,曹爽帶著自己的一班親信就在外麵打獵遊玩。司馬懿立即動手,派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發兵守住洛陽四麵城門,奪過了曹爽弟兄在京城中的軍營,派自己的親信管理了軍隊。司馬懿又打開武器庫,將自己的軍隊武裝起來,守住洛水橋。然後,司馬懿進入皇宮,向郭太後上了一份表章,說大將軍曹爽任用小人,不理國事,應該奪去曹爽弟兄的兵權,免得將來出婁子。郭太後本來就不喜歡曹爽,馬上同意了司馬懿的請求,並且還以太後的名義下了一道詔書。
司馬懿又派出侍中許允、尚書陳泰,讓他倆告訴曹爽,隻要曹爽交出兵權,保證不傷他弟兄的生命。許允、陳泰走後,司馬懿又將殿中校尉尹大目招來,讓尹大目再去勸曹爽,保證不傷曹爽兄弟和家屬的性命,並且指著洛水河賭咒發誓。同時,又給皇帝曹芳獻上一份表章,說曹爽任命一大批小人,把持了朝廷的軍權,上上下下都很不滿,萬一發生了變亂,後果不堪設想,自己不得已才起兵,目的隻是罷免曹爽弟兄的大權,而且太後已經同意了我的做法,等等。
曹爽正在打獵,一連串聽到幾起報告,說太傅司馬懿在城中發動了兵變,要奪自己弟兄幾個的兵權,當時就嚇得像木頭人似的。從城中逃出來的桓範勸曹爽當機立斷,發詔書,起兵和司馬鼓對抗。但曹爽貪生怕死,最後交出了兵權,和皇帝一道回城,向司馬懿投降。
曹爽一回城,司馬懿便將他弟兄四個看管起來,給他們安了個圖謀造反的大罪名,將曹爽弟兄四人和親屬,連同親信們一起逮捕起來,判了斬刑。這就是魏國末年發生的著名的“高平陵之變”。
●司馬昭誅殺魏帝
“高平陵事變”發生後不久,司馬懿就死了,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執政。司馬昭做了丞相,更加專橫跋扈,繼續大肆殺戮曹氏集團中的人。他還把曹芳給廢了,把曹睿的堂弟、年方14歲的曹髦迎來洛陽做皇帝。
曹髦對自己當一個小小的傀儡皇帝十分不滿意,每當想起自己祖宗的豐功偉業,想起司馬昭如此飛揚跋扈,便十分傷心。他有感於井中出現黃龍的民間傳說,就提起筆來寫了首《潛龍詩》來抒發心中的憂憤。詩的大意是:可憐的黃龍被困在井中,不能到大海裏自由翻騰。泥鰍鱔魚居然也敢來欺侮,在黃龍麵前搖頭搖尾逞能。可憐的黃龍呀!你和我處境相同呀!這首詩傳到司馬昭耳中,他帶著寶劍大步走進宮裏,問皇帝:“你寫的《潛龍詩》,裏邊的鱔魚和泥鰍就是我吧?”曹髦低著頭,不說是,也不說不是。司馬昭冷冷一笑,轉身就走了。曹髦再也不想當這個憋氣皇帝,找來三個大臣說:“我與其坐著等死,還不如帶兵和他拚一拚!”大臣當然都勸他要慎重,他卻從懷裏抽出早就寫好的詔書,扔在地上,自己去稟告太後。有兩個大臣轉臉就跑去報告司馬昭。
曹髦帶著兵進攻司馬昭,還沒來得及動手就被司馬昭指使的凶手成濟殺死了。司馬昭聽說皇帝死了,故意裝得萬分驚訝與難過,先命令把曹髦的屍體收殮起來,又在輿論的壓力下滅了成濟三族。派士兵去逮捕成濟,成濟自然不服氣,就光著膀子爬上房頂,大喊大叫:“是司馬昭讓我殺死皇帝的。”這一下,就把司馬昭的陰謀抖落出來了。他的野心人人看得明白,即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曹髦死後,司馬昭立了曹操的孫子曹奐做後帝,改年號為景元元年。至此,司馬昭篡權活動的重大步驟已經完成,曹魏政權名存實亡,而三國鼎立的局麵也行將結束了。
●孫峻專擅吳朝政
吳大帝孫權臨死前,從武昌召回諸葛恪,任他為太子太保,並詔令百官,朝中諸事由諸葛恪統管,並為諸葛恪置衛隊、造府第。
諸葛恪為吳勳臣諸葛瑾之子、諸葛亮之侄,其人才幹出眾,但剛愎自用。孫亮初即位,諸葛恪掌大權,極想建功,大行惠政,廢除負責糾檢的校事之官,赦免逃犯,免除關稅,於是很得民心。
諸葛恪人心己附,又想樹立軍威,公元252年,即發兵二十餘萬人,不顧勸諫一意伐魏,民心嘩然。後諸葛恪率兵攻魏新城(今湖北房縣),時值炎夏酷暑,加之瘟疫流行,吳軍病死傷殘人數過半,於是民怨漸起。諸葛恪回都,不但不自檢過失,反遷怒眾將百官,令朝野失望,民怨更重。
公元253年,吳宗室、侍中郎孫峻利用民怨來泄私忿,設計誅殺諸葛恪,夷及三族。孫峻自任承相、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又取消了容易與丞相爭權的禦史大夫一職,將朝政總攬於自己手中
●“樂不思蜀”的阿鬥
劉禪小名叫阿鬥,是個愚笨無能的人。蜀漢滅亡後,劉禪還留在蜀地。司馬昭覺得讓後主留在成都總不大妥當,就派他的心腹賈充把劉禪接到洛陽。隨同他一起到洛陽去的有地位比較低的官員都正和劉通兩個人。劉禪不懂事,不知道怎樣跟人打交道,一舉一動全靠部正指點。
到了洛陽後,司馬昭用魏元帝的名義,封劉禪為安樂公,還把他的子孫和原來蜀漢的大臣50多人封了侯。司馬昭這樣做,無非是為了籠絡人心,穩住對蜀漢地區的統治。但是在劉禪看來,卻是很大的恩典了。
有一次,司馬昭大擺酒宴,請劉禪和原來蜀漢的大臣參加。當筵席進行得酒酣耳熱時,司馬昭說:“安樂公,您離開蜀地已經很久了,因此我今天特別安排了一場富有蜀國地方特色的舞蹈,讓您回味回味啊!”這場舞蹈讓劉禪身旁的部屬們非常難過,隻有劉禪看得挺有勁,依然談笑自若,就像在他自己的宮裏一樣。宴會後,司馬昭對賈充說:“劉禪這個人沒有心肝到了這步田地,即使諸葛亮活到現在,恐怕也沒法使蜀漢維持下去,何況是薑維呢!”又過了幾天,司馬昭問劉禪:“你還想不想回西蜀的家鄉呢?”劉禪答道:“這裏有歌有舞,又有美酒喝,我怎麽舍得回西蜀呢!”這就是“樂不思蜀”的由來。
司馬昭覺得劉禪留在身邊也沒有什麽大危險,所以,並沒有殺他。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了餘生。
●司馬炎代魏建晉
司馬昭掌握朝政大權,但他自己不做皇帝,想效仿曹操讓自己的兒子曹丕稱帝那樣,將帝位留給兒子司馬炎去做。後來,司馬炎接替父親掌管魏國朝政。公元265年,司馬炎在洛陽逼魏帝曹免讓出帝位,建立了晉朝。
司馬炎坐上皇帝寶座之後,並沒有開始過高高在上的奢靡生活,而是審時度勢地鞏固自己的帝位。他知道父親司馬昭和祖父司馬懿對曹氏所進行的殘酷殺戮使人們對他也存有戒心,南邊的東吳也還沒有統一,這都是他的心病。為了滅東吳統一天下,司馬炎采取了以仁義治國的方針:賞賜安樂公劉禪的一個子弟做駙馬都尉,安撫人心。又專門下詔書,準許原是皇帝現為陳留王的曹奐繼續用皇帝的儀仗出入,向他上書時也可以不用稱臣。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安定天下人心,包括自己統治區、西南的原蜀國領地。
為了發展經濟,增強國家實力,司馬炎專門頒布詔書,將無為而治作為治國方針。當年,他又向地方的郡國頒布了五個詔書:一是正身;二是勤百姓;三是撫孤寡;四是敦本息末,即鼓勵農業這個國家之本,壓製商業這種末業;五是精簡機構,裁撤冗員。
滅吳後,為了更快地發展生產,司馬炎頒布了占田製,廢除了原來曹操所實行的屯田製。每名男子可以占田70畝,女子占田30畝。占田製的實行極大地促進了西晉經濟的發展,這從戶口數量上可以看出來,滅吳國那一年的戶數是240萬戶,兩年後猛增到了371萬戶。
●晉師滅吳成一統
西晉建立的時候,三國中唯一留下來的東吳早已衰落了。東吳最後一個皇帝孫皓非常殘暴,他大修宮殿,盡情享樂不算,還用剝臉皮、挖眼睛等慘無人道的刑罰鎮壓百姓,上上下下都把他恨入骨髓。
公元279年,晉朝一些大臣認為時機成熟,勸說晉武帝消滅東吳。晉武帝決定發兵20萬,分5路沿長江北岸,向吳軍齊頭並發。晉軍攻入吳境後節節勝利,兵威大振。吳主孫皓聞報慌亂不已,他派將軍張象帶領水軍1萬人去抵抗。而當張象的將士看到滿江都是晉軍的戰船,無數旌旗迎風飄揚,遮天蔽日,嚇得吳兵早早豎起了降旗。
吳主孫皓知道吳軍不能力戰,他大驚失色,不知如何是好。這時,水軍將領陶浚對孫皓說:“我所率的水軍船隻都小,陛下若給我2萬水軍和大船,我自有計攻破晉軍。”孫皓馬上封他為大將,把禦林軍也都用上,叫他指揮水軍迎敵。第二天,陶浚率水軍行在江麵上,忽然北風乍起,昏天黑地,戰船上的旗幟都被吹落到江裏。陶浚的水軍一時軍心散亂,四處逃散,晉軍即直撲建業。
王浚率領的晉國水軍幾乎沒有遇到抵抗,一帆風順到了建業。建業附近100裏江麵,全是晉軍的戰船,王浚率領水軍將士8萬人上岸,由張象叫開城門,以攝魂奪魄般的氣勢進了建業城。
孫皓聽說晉兵進城,嚇得六神無主,經中書令胡衝的提醒,也學起了蜀漢後主劉禪,脫下上衣,讓人反綁了雙手,帶領一批東吳大臣,到王浚的軍營前投降。這樣,從曹丕稱帝(公元220年)開始的三國分立時期宣告結束,全國又進入了統一的時代。
劉備是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字玄德,據說是西漢皇帝的本家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不過傳到他這一代的時候,家境已經很貧苦,隻能靠和母親一起編賣草席、麻鞋過日子。
東漢靈帝末年,社會發生動亂,劉備得到中山(今河北省定縣)富商張世平、蘇雙的幫助,招募義兵,組織地主自衛武裝,關羽、張飛前來應募。
張飛字翼德,是劉備的同鄉。他性情暴躁,但為人直率,有什麽就說什麽,有一身武藝,好見義勇為。
關羽字雲長,是河東解良(今山西省解虞縣)人,據說他本來並不姓關,因為年輕的時候好打抱不平,常常招惹是非。父母為了讓他不再惹事,就把他關在後園空房裏。有一天,關羽實在悶得慌,就偷偷地打開窗戶跑了出來。突然關羽聽到有啼哭聲,便順聲找過去,發現是一老人在哭。一打聽,知道是縣令的小舅子仗勢欺人,強娶她的女兒。關羽十分氣淩,提著寶劍,就去縣衙門把縣令和他的小舅子殺了:闖了殺身之禍,關羽不得不逃離家鄉。當他逃到潼關時,看見潼關城門上正掛著懸賞捉拿他的頭像。凡是進出關卡的人,都要檢查。他整了衣服,大膽地走到關卡前,對盤查他的士兵說:“我姓關……”從此以後,他就以假為真,改姓關了。
關羽過了漁關,東行到琢郡,結識了張飛。恰好劉備招兵,他倆就去報名了。劉備看他們武藝高強,很有才幹,就和他們在花紅葉綠的桃園裏結拜為兄弟。劉備是老大,關羽是老二,張飛最小。他們對天發誓,表示要同心協力,幹出一番事業。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桃園結義”的故事。
●關東群雄討董卓
董卓入洛陽,在朝廷中廢帝更立,自封相國,獨攬大權,造成中央無力,漢室空虛。
公元190年,關東各豪強地主集團匯集了12支軍隊(史稱“關東軍”),推舉袁紹為盟主,分路逼攻洛陽、討伐董卓。河北軍有屯兵酸棗(今河南延澤北)的袞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邀,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還有駐軍河內的勃海太守袁紹,河內太守王匡。冀州牧韓馥在鄴城(今河南安陽北)供給軍資。河南軍有屯兵穎川的豫州刺史孔仙和駐軍南陽的後將軍袁術。除此之外,奮武將軍曹操與騎都尉鮑信也帶募兵到酸棗匯聚。
然而,關東軍雖聲勢浩大,名為為國除患、重振漢室,實則擁兵自重,借機發展個人勢力。他們為保存實力,日日置酒高會、歌舞於前,按兵不動,都不想先與黃軍刀劍相刃。曹操對此非常氣憤,呼籲關東軍將帥齊心協力,團結奮戰以討國賊。但諸軍將領各懷心機,對曹操所言根本不予理睬。曹操憤然率軍單獨行動,曹軍從酸棗出發向西進軍。董卓派大將徐榮率兵迎擊,雙方大戰於榮陽(今河南榮陽東北)。曹軍因多為新兵,缺乏訓練,數量又少,大敗而歸。曹操本人被流矢射中,險些喪命。曹操敗北回師,再次建議合力共擊董卓,仍未奏效。
公元191年,長沙太守孫堅進軍洛陽,董卓親自率兵迎戰,被孫堅擊敗而退出洛陽,西入長安。董卓西遷,中原無主,各路豪強都欲稱雄。當時豪強中勢力最大的袁紹、袁術兄弟二人都想借機稱帝,遭到列強一致反對。關東聯軍就此解體,諸豪列強公開地進行割據和兼並的混戰。
曹孟德趁勢崛起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譙縣(在今安徽)人。他本姓夏侯,他的父親叫夏侯嵩,因為過繼給宦官、中常侍曹騰做養子,才改姓曹,叫曹嵩。曹嵩曾在東漢擔任過司隸校尉(糾察京師百官及所轄附近各郡)和大司農(九卿之一,掌管國家賦稅、鹽鐵及財政收支大權),以後又買了個太尉官職。
曹操從小博覽群書,尤其愛讀兵家著作。曹操二十歲被舉為孝廉,擔任了皇帝的侍從官。不久,他調任洛陽北部尉,管理洛陽北部的治安。黃巾軍起義時,曹操是騎都尉,因為鎮壓黃巾軍有功,被封為濟南相(封國的丞相稱為相,相當於濟南的郡守)。
董卓進洛陽時,曹操任典軍校尉之職。董卓想拉攏他,提升他為驍騎校尉。具有政治遠見的曹操早就看透了董卓的真麵目,別看董卓現在權傾朝野,百官對他百依百順,但他的倒行逆施必然會使他身敗名裂。曹操不僅不願投靠董卓,反而下決心除掉董卓因此,曹操行刺未遂後便改裝易名,隻身從洛陽跑了出來。
曹操在逃跑的路上,幹了一件令人寒心的事。他知道董卓不會輕易放過自己,一路上小心謹慎,夜行晝伏。當走過成皋時,想起了父親的好朋友呂伯奢住在此地。他就去了呂家的莊園,一是休息一下,二是打聽一下父親的情況。不巧,他到時正好趕上呂伯奢沒在家,呂伯奢的5個兒子很熱情地接待他,並挽留曹操歇在家裏。曹操留了下來,卻不由得犯起疑心:“他們為何對我如此熱情?是不是想穩住我,好去報告官府呀?”他越想害怕,哪裏還睡得著。
天將拂曉,他聽到後院傳來磨刀霍霍還有竊竊私語聲。他起身側著耳朵仔細一聽,隻聽有人在說:“這個家夥很厲害,應該先捆起來再殺吧!”曹操一聽:“了不得,他們是真想殺我!”他悄悄地下了床,拿起寶劍,摸出房外來,見人就殺。待殺到最後,猛地見到一口大肥豬被捆在那裏,他這才恍然大悟,人家說的是將這頭肥豬捆起來殺掉,用來好好招待他。可是為時已晚,呂伯奢的5個兒子都被他殺死。曹操仰夭長歎,道:“寧我負天下人,不使天下人負我!”意思是:寧可我對不起天下所有的人,也不能讓天下的人有一個對不起我!
曹操逃出洛陽後,曉行夜宿地跑了500多裏,一直跑到陳留。陳留一郡從官到民、都反對董卓,而且曹嵩在此地有一定的基礎,還積蓄了一些財產,能夠供他招兵買馬。不久,曹操就招募了5000人馬,開始有了自己的武裝,便公開亮出了討伐董卓的旗號。
曹操的聲望讓很多有才幹的人來投奔他,例如夏侯淳、夏侯淵和曹仁、曹洪兩對兄弟。曹仁、曹洪是曹操的堂兄弟,都練就一身好武藝。夏侯淳、夏侯淵不但是曹操的同鄉,並且也是同族兄弟。曹操的隊伍發展很快。公元190年,他率領人馬參加了以袁紹為盟主的討伐董卓的討董聯軍。討伐董卓失敗後,曹操一怒之下率殘餘人馬到了兗州,幸好曹仁、曹洪和夏侯淳兄弟都在,兵雖不多將卻很強。他在兗州實力得到很快恢複和發展,並在這裏得到了以後的得力謀士荀彧。
●挾天子以令諸侯
東漢末年,漢獻帝劉協雖然名義上仍是漢朝皇帝,但從登基的第一天起,便在豪強軍閥的爭奪和挾持下,東奔西蕩,顛沛流離。後來在國舅董承的護衛下,曆經千辛萬苦,回到首都洛陽。此時的洛陽,經過董卓的一把火,早已變得蕭條冷落,田園荒蕪,滿目蒿草,頹牆破壁。漢獻帝無處居住,隻好搬進原來的大宦官趙忠的家中。他接見百官的朝堂是一間大草擁,官吏進見,都站在荊棘叢生的草叢裏。洛陽殘存的老百姓,靠剝樹皮、挖草根度日。獻帝也沒有吃的,隻好命令尚書以下的大臣們砍柴伐薪,挖野菜充饑。
漢獻帝返回洛陽的消息傳出後,在群雄中引起了強烈反響。一些有謀之士認為,在當前群雄混戰的情況下,誰如果抓住了皇帝,“挾天子以令諸侯”,誰就可以號令天下,把持漢室的朝政。袁紹是當時群雄中最有實力的,手下一個叫沮授的謀士勸他“挾天子以令諸侯”,但袁紹缺乏遠見卓識,沒有去接漢獻帝。
曹操聽說漢獻帝到了洛陽,便主張立即前去迎駕。曹操對眾將、謀士講了想法,多數不同意,理由是他們所在的山東地麵太混亂,兗州地位還不鞏固,當務之急是多占地盤,惟有謀士荀或堅決主張迎接獻帝。曹操聽罷荀或的一番高談闊論,朗聲笑道:“此真子房(即張良,張良字子房。這裏將荀或比作張良)也,正合我意!”
隨後,曹操便親自帶領一支人馬把漢獻帝一行接到了許都(今河南許昌)。到許都之後,曹操馬上建造宮室殿宇,立宗廟社稷,祭祀漢室的列祖列宗。對此,漢獻帝十分滿意,當即拜曹操為大將軍、武平侯,以出謀劃策的荀或為侍中。至此,曹操就名正言順地統攬了朝政。
曹操把漢獻帝抓到手中之後,便開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工作,從而使其勢力迅速擴大,為後來魏國的大統一奠定了基礎。
●孫策霸江東稱雄
孫策的父親是長沙太守孫堅。孫堅死後,孫策帶兵投靠袁術。袁術看他少年英俊,很喜歡他,對別人說:“要是我能有像孫郎那樣的兒子,我死了也安心。”可袁術話雖這樣說,但並不重用孫策。孫策曾經想當一個郡太守,袁術沒有答應他。孫策的舅父吳景在江東丹陽(今安徽宣城)當太守,被揚州刺史劉繇逼走。孫策向袁術提出讓他到江東去幫舅父打劉繇,袁術因與劉繇也有矛盾,這才撥了1000人馬給孫策。
孫策向南進兵,一路上有許多人前來投奔他。到了曆陽(今安徽和縣),兵力已擴充到五六千人。孫策有個從小就很親密的朋友周瑜,也帶了人馬來會合,孫策的力量由此壯大了起來。
孫策作戰驍勇,再加上他的軍隊紀律嚴明,得到百姓的支持。因此,很快渡過了江,不但打敗了劉繇的人馬,奪回丹陽,還攻下了吳郡和會稽郡。這樣,江東6個郡的大片土地,都被孫策占領。孫策占據了江東,雄心勃勃地想進一步向北發展,打算趁曹操和袁紹在官渡相持不下的時候,準備偷襲許都,把漢獻帝抓在自己手裏。但正當他調兵遣將、準備糧草的時候,孫策卻遭到了仇家的暗算,被吳郡太守許貢的門客用暗箭射殺。
孫策臨死前,召張昭等謀士和武將周瑜等麵諭後事。他說:“我弟孫權,年已19歲,希望你們像輔助我一樣,好好輔助他。”然後,又把孫權召至病床前說:“咱們兄弟倆,要論上陣打仗的本領,你不如我;至於選拔人才,任用賢人,我比不上你。希望以後你好好保住江東這份基業。”孫權牢記哥哥的教誨,他招賢納士,剖辨賢佞,選賢任能,使江東沒有因孫策的死而遭受一點波折。從此以後,孫權實際上成了江東的霸主。
●屢反複呂布被殺
東漢末年,一提起猛將呂布,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呂布武藝高強,英勇善戰,誰都懼怕他三分,但他卻有勇無謀,而且見利忘義。
呂布從小習武射箭,武藝精通,力大過人。並州刺史丁原一看呂布十分勇猛,而且武藝過人,便收留了呂布,呂布也為丁原立下了不少戰功。
董卓野心勃勃,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用離間計使呂布殺了丁原,收留了呂布。呂布確實是一位驍將,董卓為了更好地利用他,平日對他很好,而且收他為義子。呂布為董卓衝鋒陷陣,這才有了三英戰呂布的故事。關羽有勇有謀,武藝也十分高強,但卻敵不過呂布。劉備、張飛二人助陣,三英戰呂布,才打了個平手,足見呂布之勇猛善戰!
後來,王允使用美人計,離間董卓和呂布,呂布一怒之下,殺了董卓。董卓舊部打著為董卓報仇的旗號,率大軍攻入長安城,殺死王允,又要捉拿呂布。呂布十分勇猛,在10萬大軍中殺出重圍,準備投靠袁術。袁術手下一謀士說:“主公,那呂布雖勇猛,但無智謀,而且連殺丁原、董卓,我們不能收留他,以免他對我們不利啊!”袁術沒有主見,覺得謀士的話很有道理,便趕走了呂布。
一氣之下,呂布騎馬帶戟,投奔了袁紹。袁紹也深知呂布的為人,但袁紹那時正在開戰,急需用人,便收留了呂布。呂布接連立了幾次大功,自己便覺得很了不起,目中無人,連袁紹都不放在眼裏。袁紹忍無可忍,想殺掉呂布。呂布知道自己再勇猛,也敵不過袁紹的千軍萬馬,隻好逃到了張邈那裏。
張邈很熱情地接待了呂布。那時曹操正在興師圍攻徐州為父報仇,而兗州隻留了很少人馬。謀士陳宮對張邈說:“現在曹營空虛,我們可以乘虛而入,占領兗州。”於是,呂布率領人馬直奔兗州。
一場大戰,呂布占領兗州。曹操雖然兗州戰敗,而且險些喪命,但他善於行軍打仗。他知道呂布雖勇,但無謀,所以重整軍隊,又殺了一個回馬槍。而此時呂軍正在營中喝酒慶祝呢,絲毫沒有設防。曹操一鼓作氣又奪回了兗州。
呂布萬般無奈,知道自己沒有去處了,隻好投靠劉備。劉備得知呂布來投靠自己,十分高興,決定收留他。但劉備的謀士卻說:“主公,呂布出爾反爾,不講信義,我們不能收留他啊!”其他人也都勸說劉備,但劉備過於仁義,認為呂布走投無路才來投靠,應該收留。
呂布投靠了劉備,可嚇壞了曹操。曹操深知劉備野心勃勃,手下大將眾多,再得到呂布,一定會對自己構成威脅,便假傳聖旨命劉備攻打袁術。
袁術聽說劉備要率軍攻打自己,十分害怕,他知道自己拒收呂布,呂布對自己也一直懷恨在心,如果劉、呂二人聯手,一定很難對付。
劉備奉旨出征討伐袁術,呂布卻乘機奪取了徐州。劉備回到徐州,被呂布安排到小沛進駐。劉備因一時仁慈,卻引狼入室,使自己失去了徐州,但他胸懷大誌,能屈能伸,知道自己的兵馬敵不過呂布,所以忍辱進駐小沛,等待時機。
曹操本想拆散呂、劉,結果目的沒有達到,二人又重歸於好。曹操知道不拆散二人,對自己的威脅太大。於是,曹操派人秘密聯絡劉備,準備合力攻打呂布。劉備便答應了曹操。但是曹操的使者卻被呂布捉住,那個使者膽小怕死,說出了實情。呂布大怒,一劍刺死使者,立即派兵圍攻小沛。劉備無法與呂布抗衡,隻好帶兵投靠了曹操。曹操十分痛恨呂布,要不是呂布乘機攻打兗州,他也就不會從徐州撤兵,也就可以為家人報仇雪恨,屠殺徐州城了。於是,曹操收留了劉備。
曹操兵多將廣,劉備又有幾員大將,二人聯手,共同攻打呂布。呂布節節敗退,被圍在下邳。呂布知道大勢已去,已無心指揮戰鬥,隻知以酒消愁。呂布手下的將士本來對呂布就有意見,現在看呂布敗局已定,便乘他熟睡之機,將其捆綁,帶著呂布去投降曹操。
曹操一見呂布,怒發衝冠,命人將其斬首。一代猛將,因背信棄義、見利忘義,最終做了刀下鬼。
●青梅煮酒論英雄
公元196年,劉備投奔了曹操。劉備知道曹操想除掉自己,為了保存自己,他幾乎不參與政事,整日在自己的園子裏種花種菜。
一次,曹操派人去看看劉備在家裏幹什麽,隻見劉備在自己園子裏種菜澆水,沒有什麽可疑,也就漸漸放心了。一天,曹操邀請劉備去喝酒。兩個人一麵喝酒,一麵有說有笑,談得很融洽。他們談著談著,很自然地談到天下大事上來了。曹操拿起酒杯,說:“如今天下諸侯各踞一方,多如牛毛,但最後能成事的卻如鳳毛麟角。依您看,當今世上有誰算得上是英雄呢?”劉備說:“淮南的袁術,兵精糧足,可以算是英雄。”曹操笑道:“袁術是墳中枯骨,早晚會敗在我手下。”劉備又說:“河北袁紹,占據冀州,手下能人很多,可以說是英雄。”曹操大笑道:“袁紹優柔寡斷,貪圖小利,不能算英雄。”劉備搖了搖頭說:“除了這些人,我實在不知道還有誰算得上英雄了。”曹操說:“作為英雄,應該具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誌。”劉備問道:“那依您看來,誰能當得起這個稱號呢?”曹操麵露笑容,從容地對劉備說:“依我看,當代的天下英雄,隻有您和我曹操兩個人而已。”劉備在此之前,曾與董承同謀誅殺曹操,聽到曹操這句話,以為曹操知道了自己的計劃,大吃一驚,身子打了一個寒戰,連手裏的筷子也掉了下來。正在這時,天上響起一聲驚雷,劉備忙說自己受到雷聲驚嚇,這才把心中的驚惶掩飾過去。
喝完酒出來,劉備再三琢磨曹操的話,覺得曹操是把他看作唯一的敵手,將來不會輕易放過自己。打這以後,他一麵和董承他們聯絡,共同設法除掉曹操,一麵找機會離開許都。
●官渡之戰袁紹逃
公元200年,曹操斬袁紹大將顏良、文醜後,主動撤兵,退屯官渡,深溝高壘,堅壁不出,等待戰機,如此阻扼袁紹十萬大軍達半年之久。十月,袁紹謀士許攸投奔曹操,透露了袁紹新近在烏巢(今河南延津東南)屯積萬餘車糧草輜重的情況、並建議曹操出奇兵偷襲烏巢。半夜時分,曹軍趕至烏巢,四麵點火,圍攻袁軍大營,守將淳於瓊出戰不利,退守糧屯,等待援軍。烏巢離袁紹大營僅20千米,但袁紹得知曹操親自率兵偷襲烏巢,認為這正是攻破曹操大營的好機會,便派大將軍張邰、高覽等進攻官渡曹軍大營,隻派少數輕騎往救烏巢。在烏巢,曹操督軍繼續猛攻,曹軍將士殊死奮戰,終於大破淳於瓊軍,陣斬淳於瓊,燒其糧草輜重萬餘車。
烏巢一仗,決定了官渡之戰的勝負,袁紹攻曹操官渡大營未下,烏巢敗訊已經傳來。袁軍將領張部、高覽等見大勢已去,投降曹操,曹操乘勢出擊,消滅袁軍七八萬人,袁紹與其子袁譚僅帶8加餘名親兵逃過黃河。官渡之戰,曹操以弱勝強,為他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關羽千裏走單騎
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後,劉備知道曹操野心勃勃,遲早有一天會對自己不利,便帶領二弟關羽、三弟張飛及手下將士找了個借口逃離了曹操。劉備逃離曹操後,無處可去,隻好暫時駐紮在徐州。曹操遂率大軍征討劉備。一場大戰後,劉備的軍隊潰散,張飛躲到了芒碭山,劉備隻好投奔了袁紹。
曹操大敗劉、張二人,立即派兵包圍徐州。徐州隻有很少的士兵,在關羽的率領下,誓死保衛城池。曹操得知關羽守城,非常高興,心想:我一定要收降他!所以,曹操沒有派兵硬攻徐州。曹操手下的一位謀士道:“丞相,您是不是想勸降關羽?”曹操點頭,那位謀士道:“我願去勸降關羽!”曹操聽後,說道:“隻要關羽能夠歸降,什麽條件都答應。”那位謀士見到關羽,對關羽說道:“關羽,你要認清形勢,如今大軍圍城,曹丞相愛惜你,才沒有下令攻城。如果你不投降,你兩位嫂嫂也沒命了,到時候你還怎麽見你的大哥呢?”
於是,關羽說道,“回去告訴曹承相,答應我三個條件,我便投降:不答應,我寧可戰死。第一,我不會投降曹操,我隻投降漢獻帝;第二,必須確保我二位嫂嫂的安全;第三,我一聽說我哥哥劉備的下落,我便去找他,曹承相不得阻攔。就這三條,如果曹丞相能夠答應,我便投降;不答應,就讓他攻城吧!”
那位謀士回來和曹操一說,曹操很快答應了前兩條,可第三條太苛刻了,他心想:如果你知道了劉備的下落,再去找劉備,我這兒成了你的休息地了。但曹操又轉念一想:關羽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一員戰將,有勇有謀,我不如先讓他歸降了我,再以禮相待。關羽這人很講信義,他一定會感激我,我再找機會殺了劉備,這樣就可以達到目的了。想到此,他便派謀士告訴關羽,三個條件都答應。
關羽來到曹營,曹操非常熱情,不僅對關羽視若上賓,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而且對劉備的兩位夫人也非常好。關羽確實很感激曹操,但他更不會背叛自己的大哥劉備。
後來,關羽知道了哥哥的下落,立即向曹操辭行。曹操怕關羽辭行,便躲了起來。但關羽思念大哥心切,給曹操留了一封信,保著兩位嫂嫂離開了曹營。關羽一路上過五關、斬六將,出了曹操的勢力控製範圍,來到了芒碭山。關羽聽說三弟在此,非常高興,哪知見了張飛,張飛舉槍便刺,兩位嫂嫂勸道:“三弟,為何對你二哥如此無禮?”張飛怒氣衝衝地說道:“他投降曹賊!”兩位嫂嫂趕緊解釋,把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張飛知道錯怪了二哥,倒地便拜,哥倆保護著兩位嫂嫂見到了大哥劉備。
三兄弟又團聚了,關羽千裏走單騎的故事被人們一代代傳頌下來。
●三顧茅廬《隆中對》
劉備到荊州以前,在與各路諸侯的征戰中屢次失敗。他從失敗中總結經驗,認為是沒得到有才能的人輔佐自己。見到名士徐庶後,劉備對他很器重。徐庶見劉備愛才,就對他說:“此地有位諸葛亮,有‘臥龍’之稱,將軍願意見他嗎?”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大政治家、大軍事家,人稱“臥龍”先生。劉備說:“你可以約他一起來見我。”徐庶說:“臥龍先生乃大才之人,隻可前去拜見,不可驅使他前來。將軍若有意,就應該親自前去拜訪。”
於是,劉備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在今湖北)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隻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遊去了。劉備隻得留下一封信,表達了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之情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的意思。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3天素,第三次又去訪諸葛亮。到的時候,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諸葛亮深被劉備的愛才之心所感動,當即獻上了有名的“隆中對策”。
諸葛亮向劉備提出“東聯孫吳,西據荊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操”的統一全國的方略。諸葛亮暢談了將來天下三足鼎立的形勢,建議劉備乘機奪取荊州、益州,以此二地為基業,占據險要地勢,然後與江東孫權結好,和西南少數民族融洽相處,在國內修明法度、整頓軍隊、發展生產、廣積糧草,充實地方實力,靜觀時局變幻。一旦時機成熟,馬上向北抗擊曹操,統一全國,完成霸業。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
劉備聞言大喜,於是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從此,劉備十分看重諸葛亮,而諸葛亮也為劉備鞠躬盡瘁。諸葛亮成為劉備集團中舉足輕重的人物,為蜀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而《隆中對》也就成為指導劉備集團鬥爭的綱領。公元212年,諸葛亮助劉備占據益州,終成劉、孫、曹三足鼎立局麵。這就是後人所說的“未出茅廬,三分天下”。
●諸葛亮聯吳抗曹
曹操平定北方以後,於公元208年率領大軍南下,進攻劉表。他的人馬還沒有到荊州,劉表已經病死。他的兒子劉琮聽到曹軍聲勢浩大,嚇破了膽,先派人求降了。這時候,劉備在樊城(今湖北襄樊)駐守。他聽到曹操大軍南下,決定把人馬撤退到江陵(今湖北江陵)。荊州的百姓聽說劉備待人好,都寧願跟著他一塊撤退。
曹操趕到襄陽,聽說劉備向江陵撤退,又打聽到劉表在江陵積了大批軍糧怕被劉備占去,親自率領五千輕騎兵追趕劉備。劉備的人馬帶了兵器、裝備,還有十幾萬百姓跟著他,每天隻能行軍十幾裏。曹操的騎兵一天一夜就趕了三百多裏,很快就在當陽長阪坡(今湖北當陽東北)追上了劉備。劉備的人馬被曹操的騎兵衝殺得七零八落,還虧得張飛在長阪坡抵擋了一陣。劉備、諸葛亮才帶著少數人馬擺脫追兵。但是往江陵的路已經被曹軍截斷,隻好改道退到夏口(在今湖北武漢)。
曹操占領了江陵,繼續沿江向東進軍,很快就要到夏口了。諸葛亮對劉備說:“形勢緊急,我們隻有向孫權求救一條路了。”正好孫權怕荊州被曹操占領,派魯肅來探聽劉備的虛實。諸葛亮就跟魯肅一起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去見孫權。諸葛亮見了孫權,說:“現在曹操攻下了荊州,馬上就要進攻東吳了。將軍如果決心抵抗,就趁早同曹操斷絕關係,跟我們一起抵抗;要不然,幹脆向他們投降,如果再猶豫不決,禍到臨頭就來不及了。”孫權反問說:“那麽,劉將軍為什麽不投降曹操呢?”諸葛亮嚴肅地說:“劉將軍是皇室後代,才能蓋世,怎麽肯低三下四去投降曹操呢?”孫權聽諸葛亮這麽一說,也激動地說:“我也不能將江東土地和10萬人馬白白地送人。不過劉將軍剛打了敗仗,怎麽還能抵抗曹軍呢?”
諸葛亮說:“您放心吧,劉將軍雖然敗了一陣,但是還有水軍2萬。曹操兵馬雖然多,遠道追來,兵士也已經精疲力盡。再說,北方人不習慣水戰,荊州的人對他們不服。隻要我們協力同心,一定能夠打敗曹軍。”孫權聽了諸葛亮的一番分析,心裏挺高興,就立刻召集部下將領,討論抵抗曹操的辦法。之後,諸葛亮舌戰群儒,巧妙周旋,終於達成了孫、劉聯合抗曹的戰略聯盟。
●群英會蔣幹中計
孫、劉聯合抗曹後,曹軍和周瑜的人馬隔江對峙。曹操就想勸降周瑜,他召集文武百官說道:“周瑜乃東吳大將,如果能降服他,東吳軍隊將不戰而敗,誰能去勸降周瑜呢?”話音剛落,他手下有一個叫蔣幹的人站了起來,說道:“丞相,我與周瑜從小一起長大,關係甚好,我可以去勸降他!”曹操便派蔣幹去勸降周瑜。
周瑜一聽說蔣幹前來,知道他是做說客的,便和手下人做好了安排,隻等蔣幹中計。
周瑜親自迎接蔣幹,剛一見麵,周瑜便說道:“你我二人,多年未曾見麵,今日不遠千裏來到江東,一定是替曹操勸降我的,是吧?”
蔣幹一聽,心中一驚,但馬上鎮定了下來,說道:“周都督,見外了,你我從小親如兄弟,今日特來看望,隻是敘敘舊,絕無他事!”周瑜一笑,說道:“那太好了,今日我們一定一醉方休,裏邊請!”周瑜早已安排好了,東吳的良將精英都召集到一起,盛情款待蔣幹。周瑜道:“這全是江東的英傑,今日集會於此,共謀大業,這可以叫做‘群英會’了”。
周瑜對大家說:“蔣幹雖為曹操的手下,但他與我周瑜是同窗好友,此次前來,隻是敘舊,而不是為曹操做說客來了。誰要提起有關戰爭之事,定斬不饒,我們今日相聚,實在難得,大家盡情地喝,一醉方休。”蔣幹聽周瑜這麽一說,心中暗暗叫苦,但也沒法說什麽,隻好先靜下來喝酒,等待時機。
東吳文武百官對待蔣幹十分客氣,輪流向他敬酒。蔣幹無心喝酒,但為了不掃周瑜的興,也隻好硬撐著。周瑜說道:“我自領軍以來,從不沾酒,今日故友前來,我們不醉不罷休,歌舞侍候!”邊歌邊舞,氣氛十分活躍,一直喝到天黑,每人都喝得有幾分醉意。喝罷多時,酒席撤下,周瑜非常親切地拉著蔣幹的手,對蔣幹說:“我們多年未曾見麵,今日到我房中同床共眠。”
蔣幹心想:總算可以單獨與周瑜相處了,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將他勸降。他隨著周瑜來到了房中,還沒來得及說話,隻見周瑜衣服也不脫,倒床便睡,一會兒又大吐起來,連續嘔吐了幾次,終於睡沉了。
蔣幹卻翻來複去睡不著,便偷看桌案上的信,最底下有一封信,信麵上寫著“蔡瑁、張允謹封”。蔣幹連忙偷看,信裏寫道:“我們本不想降曹,但迫於無奈,我二人願意投靠周將軍,為了表示誠意,我們找機會下手殺了曹操老賊,將其人頭獻給周將軍。”蔣幹心裏大驚,躺在床上,說什麽也睡不著。天快亮了,忽聽有人進來,問道:“周都督醒了嗎?”周瑜故意裝作夢中驚醒的樣子,突然問道:“床上睡的是誰?”“都督,那不是您的朋友蔣幹嗎?您昨日喝多了,您不是請蔣幹同您一床而睡嗎?”周瑜道:“我昨日多喝了幾杯,不知有沒有失言。”那人說道:“江北有人來……”周瑜道:“小點聲。”
他又叫了幾聲蔣幹,蔣幹連忙裝睡。周瑜和那人走到帳外,蔣幹悄悄地跟著。那人說:“張、蔡兩位都督沒來得及下手。”蔣幹聽到此,趕緊回到床上。周瑜回屋之後,又叫了蔣幹幾聲,蔣幹也不搭言。
天剛亮,蔣幹立即起身離去,見到曹操把情況一說,又把書信呈上。曹操大怒,立即殺了蔡、張二人。剛殺了二人,曹操立刻明白中了周瑜的計了。曹操隻好任命經驗不豐富的毛階、於禁為水軍都督,繼續訓練水軍。
●諸葛亮草船借箭
東吳的大都督周瑜是位名將,但他心胸狹小,非常嫉妒諸葛亮的才能,總想借機把他除掉。諸葛亮很了解周瑜的心思,可是為了顧全大局,隻好與周瑜一起共事。
有一次,因水中交戰需要,周瑜想刁難諸葛亮,要他在十天之內趕造十萬支箭。誰知,諸葛亮接受了這個造箭的任務,並且立下軍令狀,到時交不出十萬支箭,甘願接受任何處罰。
周瑜暗暗高興,料定諸葛亮不可能完成這個任務,到時就可以毫不費力地把他除掉。周瑜還暗中吩咐造箭軍匠故意拖延時間,不給諸葛亮準備足夠的所需材料。但是,諸葛亮胸有成竹,自有妙計。他私下向東吳大將魯肅借了二十隻快船,每隻船上都配置三十名士兵,船上用青布做帳幕,還在每隻船上紮放一百多個草人。
兩天過去了,諸葛亮一點兒動靜都沒有。周瑜認為這次諸葛亮必死無疑。不料,到了第三天淩晨,諸葛亮趁江麵上籠罩著大霧,便下令將草船駛近曹軍水寨。他一麵和魯肅在船中飲酒,一麵命令士兵在船上擂鼓呐喊,裝作要攻打曹軍的樣子。
曹操正在休息,忽然聽到江麵上鼓聲、呐喊聲大作,以為敵軍趁大霧前來襲擊水寨,慌忙命令曹軍不要出擊,而是奮力用箭射向對方。霎時間,曹操水陸兩軍一萬多名弓箭手一齊朝江中射箭。不多時,草人身上便插了許多箭。
等到太陽升起,大霧散去之後,諸葛亮下令各船迅速駛回。這時,二十隻快船上的草人身上已經插滿了箭,數量遠遠超過了十萬支。諸葛亮又讓各船士兵齊聲高喊“謝丞相贈箭”。等曹操明白真相時,諸葛亮的船已經駛出二十多裏,無法追趕了。曹操懊悔不已。
魯肅把諸葛亮草船借箭的經過告訴周瑜以後,周瑜大吃一驚,感慨萬分地歎道:“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的確不如他啊。”
●黃蓋義獻苦肉計
曹操錯殺了蔡瑁、張允二人後,荀攸建議曹操派蔡瑁的兩個弟弟蔡中、蔡和去東吳詐降。曹操立即召見蔡中、蔡和,二人願意去詐降,乘著小船來到了東吳。二人一見周瑜,哭訴道:“我哥哥蔡瑁根本沒有錯,而曹操老賊昏庸無能,殺了我哥哥。我們想替哥哥報仇,特意來投靠周都督,希望您能收留我們,我們好有機會為哥哥報仇雪恨,殺了曹操老賊。”周瑜點頭答應了二人,又賞給了他們許多錢財,把他們安排在甘寧的手下。周瑜對甘寧說:“此二人沒有帶家眷,分明是來詐降,我們將計就計,但你要時刻注意二人的行動!”
東吳有一員老將,名叫黃蓋,為人忠誠且有勇有謀。他看到曹軍如此之多,又派人來詐降,心想:我們為什麽不將計就計,也去詐降呢?於是,黃蓋求見周瑜,周瑜一看老將軍求見,連忙起身相迎。黃蓋為人爽直,見到周瑜,便說道:“周都督,曹軍兵力占優,我們為何不用火攻呢?”周瑜道:“老將軍所想和我一樣。剛才我與諸葛亮也商議此事,我們都認為火攻可以大敗曹軍,但是我軍之中沒有人能施詐降計啊?”黃蓋道:“我願意!”周瑜搖了搖頭,歎了口氣道:“老將軍,曹操非常奸詐,不受些苦,他是不會相信的。老將軍都這麽大年紀了,我怕將軍難以承受啊?”黃蓋道:“周都督,我黃蓋身經百戰,生死都不怕,還怕受苦不成?主公對我十分尊敬,為了主公,我寧願不要這條老命了!”周瑜大為感動,二人商議好了如何演這場“戲”。
第二天。周瑜召集文武百官,甘寧手下的蔡中、蔡和也參加了。黃蓋故意激怒周瑜,周瑜就要將黃蓋斬首示眾。眾將官跪倒給黃蓋求情,周瑜這才擺了擺手道:“看在眾人的麵子上,我暫且饒你不死。不過,死罪饒過、活罪難免,來人啊,給我打100大板!”
黃蓋被打得皮開肉綻,鮮血直流,眾人都埋怨周瑜太狠了。周瑜心裏也十分難過,但為了打敗曹操,也隻好如此。闡澤是黃蓋的密友,此人能言善辯,而且很有智謀,他早就看出了這是一條苦肉計。他看望黃蓋,二人暢談至深夜,黃蓋讓好友去曹營送詐降書。
闞澤能說會道,曹操相信了他的話。但曹操生性多疑,又派人去詢問蔡中、蔡和二人。甘寧故意讓二人送出話去,他二人告訴曹操,黃蓋確實與周瑜鬧翻了臉,而且黃蓋還受了酷刑。於是,曹操對此事深信不疑,他萬萬沒有想到,這是黃蓋的苦肉計。
●諸葛亮巧借東風
公元219年,孫權與曹操的大軍隔江對峙,一場惡戰在赤壁北岩附近拉開了帷幕。諸葛亮作為劉備的軍事代表,應東吳之邀,參與以周瑜為總指揮的對曹軍的聯合作戰部署。
周瑜、諸葛亮商量用火燒曹營的辦法,但當時正值隆冬季節,整天北風呼嘯,將火燒向曹營必須有東風相助,但這時卻不是刮東風的時候,去哪裏喚東風呢?為此事,周瑜一籌莫展,坐臥不安。因為沒有東風,他以前所做的一切都將前功盡棄。不得已,周瑜裝起病來,躲在大帳中苦思冥想破曹大計。大戰在即,總指揮卻病倒大帳,這可急壞了東吳大大小小的各級將領,他們心中惴惴不安,唯恐破曹大事付之東流。謀士魯肅更是萬分焦急。
諸葛亮見時機已經成熟,便以探病的名義來到周瑜的大帳中。諸葛亮見到周瑜,對他說:“周將軍的病,在下能治,將軍隻要看了我開的藥方,就會立即康複!”說完,在他手心寫下“欲破曹軍,須用火攻;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幾行小字。
周瑜看罷,立刻興奮地從床上跳了下來,請求諸葛亮幫忙。諸葛亮說:“將軍的事,就是我的事,我當義不容辭!”
諸葛亮通曉天文,早已測出近日必有東風。周瑜憑借東風,將曹操的大軍燒得死傷無數,狼狽逃竄。
●赤壁之戰曹操敗
曹操接到消息,黃蓋冬至日率領糧船來降,船頭有牙形青龍旗就是投降的信號。一直盼望這一天,冬至日來了,天色漸晚時刮起了東南風。一會兒,江麵上就有一列帆船,迅速向北方駛來,船頭插著牙形青龍旗,曹操不禁大喜,說:“黃蓋一來,我就大功告成了!”他哪會想得到在黃蓋的船上,裝的不是糧草,而是澆上油的枯柴幹草,外邊蓋上了帷幕。在離曹軍水寨二裏的地方,黃蓋回頭看到南岸周瑜已做好準備,隻等他這裏點火,就率領隊伍打過江來;劉備也在樊口準備同時進兵。黃蓋一聲令下:“放火。”水手們早就準備好,霎時間,幾條大船變成了火船,像一條條火龍漂向曹軍水寨。水手們迅速跳上小艇,拔出武器,衝向曹營。
曹營的戰船無法移動,士兵們被一條條火龍嚇得魂不附體,紛紛逃跑。說時遲,那時快,火船已將曹軍的戰船一隻接一隻地點燃,呼呼的東南風助長了火勢,江麵上火光衝天,曹軍被燒死、踏死、擠死、淹死的不計其數。周瑜、劉備的戰船也乘勢駛過江來,與曹軍混戰起來。
黃蓋大船後的幾十隻小船迅速逼近曹營,一麵放火箭,一麵尋機殺敵。老將黃蓋盯著曹操的帥船駛去,果然見到曹操正向一條小船上逃跑,他舉刀高喊:“曹操!哪裏逃!黃蓋來了!”
曹操已經跳進了張遼前來迎救的小船,連頭也不敢回。張遼拉弓搭箭,射中了黃蓋肩膀。老將軍“呀”地一頭栽入冰冷的水中,恰巧被東吳老將韓當的船救起,黃蓋因此保住了性命,曹操趁機逃走了。
曹操帶著幾千殘兵敗將,擺脫了孫、劉聯軍水路、陸路的追擊,由陸路逃回許昌,從此再也沒有力量向南進軍了。
赤壁之戰以孫劉聯軍的勝利、曹軍的失敗而宣告結束,這是我國戰爭史上一次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華容道關羽放曹
諸葛亮神機妙算,知道周瑜心胸狹窄,嫉妒自己的才能,所以借來東風之後,火速離開了東吳。周瑜派人去捉拿諸葛亮,諸葛亮早已被趙雲接到夏口去了。諸葛亮回到夏口,立即調兵遣將準備截殺曹操的殘兵敗將。諸葛亮確實很有軍事才能,他對曹操的性格也了如指掌,因此能準確地判斷出曹軍的撤兵路線。
諸葛亮把趙雲、張飛等眾將一一派出攔截曹操,卻不理會站在一旁的關羽。關羽有些耐不住了,許多大將都領令而去,軍師卻不用自己。關羽說:“軍師,我關羽為何棄而不用呢?我自從隨兄長征戰以來,從來沒有被棄用過,我不敢說戰無不勝,但也身經百戰,有些作戰經驗,不知軍師不用我,是何意?”諸葛亮說:“雲長啊,我本來有一個重要的關口想讓你把守,但我有些顧慮,所以不敢用你!”關羽道:“軍師,什麽顧慮,快快講來!”諸葛亮道:“想當年,你被圍困城中,曹操待你恩重如山,對你如上賓,而你又很看重情義。曹操兵敗,會走華容道,我想讓你去把守,但又怕你心慈手軟,放過曹操!”關羽道:“軍師多慮了,曹操當年確實對我有恩,但我已事先聲明:我會給他立下戰功再走。後來,我連斬顏良、文醜兩員大將,又幫他解了白馬之圍。我已經報答他了,才離開了他。今日我怎麽還會放過他呢?”諸葛亮道:“如果你放過他呢?”關羽道:“願立軍令狀,按軍法處治!”
諸葛亮道:“好!筆墨紙硯伺侯!”軍令狀的內容就是:如果關羽放走曹操,定斬不饒。諸葛亮吩咐關羽說:“曹操生性多疑,你可以在華容道的小道和高山峽穀的地方,堆積一些柴草,然後點燃。曹操一見煙火必然會走華容道,到時候,你提著他的人頭來見我!”
曹操赤壁大敗後,帶著殘兵敗將向北彝陵逃去。到了烏林,曹操一陣大笑,大將毛階問道:“丞相,您為什麽大笑呢?”曹操道:“諸葛亮、周瑜二人合起來,還不如老夫我。如果換成我,我一定在此埋伏一支人馬!”話音未落,隻見雜草和樹幹全都著火了,曹軍被燒死無數。從路邊殺出一支人馬,為首的一員大將是趙雲,他大喝一聲:“我乃趙子龍,奉我家軍師命令,在此等候多時了,爾等拿命來。”曹操深知趙雲的厲害,派了兩員大將徐晃、張部和趙雲戰在一起,自己帶著人馬匆匆逃走。趙雲的人馬追殺了一陣,就回去了。
曹操逃了一陣,天已經亮了,突然下起了雨。士兵們又困又累又冷,實在走不動了,便就地埋鍋做飯,又從附近村民那裏搶來了糧食。士兵們脫去了濕衣服用火烤,戰馬也跑累了,土兵們卸下馬鞍子,讓它們去吃草了。曹操問將領:“此地叫什麽名?”有認識這地方的士兵道:“丞相,這裏叫葫蘆穀。”曹操大笑道:“諸葛亮也不過如此,要是我,一定在此埋伏一支人馬。”曹操正說著,隻見山邊起火,一支人馬攔住了去路,為首一員大將正是張飛,他大喝一聲:“我乃張飛是也,曹操留下你的人頭再走!”曹操的人馬沒有準備,隻好倉促應戰,兩軍打在了一起。曹操趕緊帶著人馬逃跑,張飛在後麵又是一通追殺。
曹操從張飛手下逃了出來,正走著,前麵忽然出現了兩條路。曹操一看小路上起了煙火,而大路靜悄悄的,便大笑道:“諸葛亮又來迷惑我,兵書上說‘虛則實,實則虛’,他是故意在小路上放煙火,使我們不敢走這條路,我們就走這條華容道!”正說著,一員大將手執大刀攔住了去路,正是關羽。曹操一見關羽,催馬上前道:“關將軍,我大敗而歸,你看在往日的情麵上,放我一條生路吧!”關羽不答應。但曹操一再苦求,關羽便動了惻隱之心,想起往日曹操的恩情,一聲令下:“讓開道路!”曹操這才得以生還。
關羽空手而歸,諸葛亮大怒,命人將其斬首。劉備立即求情,說道:“當初我們三兄弟結拜之時,曾說過‘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如果軍師非要治罪,請將我一並斬首!”諸葛亮隻好作罷。
曹操赤壁之戰大敗而逃,又敗走華容道,從此以後,再也不敢輕易南下了。
●賠了夫人又折兵
赤壁之戰以後,諸葛亮乘東吳的周瑜和曹將曹仁雙方廝殺之際,略施小計,兵不血刃地奪得了南郡、荊州和襄陽。雖然魯肅曾專門去劉備那裏索取荊州等地,但劉備與諸葛亮表麵答應奉還,卻遲遲找借口推拖。
一次,周瑜對孫權說:“劉備新近喪偶,您的妹妹孫尚香待字閨中,我們以聯姻抗曹的名義,將劉備騙至南徐(今江蘇鎮江),逼他的屬下拿荊州來換。您看如何?”孫權聽後,認為此計可行,即派人去荊州招親。劉備明白東吳在給他設圈套,便想拒絕,可諸葛亮卻笑著說:“有好事登門,哪有不應之理。”劉備大惑不解,諸葛亮接著說:“您隻管去東吳,趙雲陪您同去,一切我自有安排,包您得了夫人又不失去荊州。”臨行前,諸葛亮對趙雲麵授機宜,他將三條計策分裝於三個錦囊,並告訴了開啟的時間。
招親的船隻順江而下,很快到了南徐。趙雲打開了諸葛亮的第一計,並依計命士兵分別到集市上去采辦結婚用品,還叫他們到處宣揚劉備要與孫權的妹妹結親。同時,趙雲督促劉備去拜會與吳國太是親家的喬國老,言明此番招親一事。喬國老因未曾聽人說起,十分驚訝,便向吳國太打聽詳細。哪知吳國太和孫尚香也被蒙在鼓裏,國太怒罵孫權說:“你妹妹結親,我這個做母親的卻不知道,你搞的什麽鬼?”孫權被罵得吱吱唔唔,回答不上來。吳國太接著說:“現在東吳對劉備招親一事已經婦孺皆知,明天甘露寺相親,相好了什麽事沒有,要是相不好,我看你如何交待!”孫權隻好任其發展,將錯就錯。結果,吳國太與孫尚香看好了劉備,決定擇日成親。孫權隻好將實情告訴了周瑜,弄得周瑜也叫苦不迭。
劉備與孫尚香新婚燕爾、樂不思歸,急壞了趙雲,他怕時間長了孫權會想出新的詭計,便急急打開了第二個錦囊。按此計,趙雲神色慌張地向劉備報告說:“曹操興兵50萬,要報赤壁之仇,荊州危在旦夕,軍師請您速歸。”劉備聽後大驚,將情況如實向孫尚香說了一遍,孫尚香立刻答應隨他同歸。劉備不安地問:“你哥哥不允怎麽辦?”孫尚香略一思考,隨後答道:“就說明日到江邊祭祖。”次日,劉備夫妻借口到江邊祭祖,趁機離開了東吳,乘船駛往荊州。
孫權聽說劉備帶著妹妹逃歸,急忙派人追趕,在柴桑地界,被周瑜的部下攔截。趙雲見情勢危急,打開了第三個錦囊。劉備看後,心領神會,他在孫尚香麵前痛哭流涕,告訴她孫權與周瑜如何想用美人計誘殺自己的實情。孫尚香大怒,斥退了追趕的吳兵,並堅定了她與劉備同歸荊州的決心。
劉備一行就要到荊州地界的時候,後麵的追兵又至。這時,諸葛亮已派關羽、黃忠、魏延等領兵前來接應。三支伏兵將周瑜的兵將趕回到船上,並對著吳兵高喊:“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聽了,氣得往後便倒,劉備攜孫尚香則安然回到了荊州。
●諸葛亮氣死周瑜
周瑜有勇有謀,自從跟隨孫策打天下,南征北戰,為東吳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周瑜心胸狹窄、嫉賢妒能,也因此毀了自已的一生。
劉備攜孫尚香回到了荊州後,周瑜就借口替劉備打下西川,準備出兵時順道消滅劉備。不料,諸葛亮早就看穿了周瑜的計策,做好了應敵的準備。
周瑜率5萬大軍,派甘寧為先鋒,呂蒙為後隊,浩浩蕩蕩直奔荊州而來。可一路之上,靜悄悄的,周瑜很納悶。又向前行,從江上來到荊州城下,正在這時,城牆上有人高喊:“周瑜,你跑不了,我家軍師早已看穿了你的計謀!”周瑜一聽,大吃一驚,心想:這一下可完了。想攻城,一看城門緊閉,又有趙雲率精兵把守。周瑜大叫:“諸葛亮,你……你……真是氣煞我了,我與你誓不兩立。”周瑜知道已經中了諸葛亮的計,立即下令:“火速撤兵!”
但已經晚了,諸葛亮布下四路大軍,將吳兵團團包圍。關羽、張飛、黃忠、魏延各率精兵衝殺過來。幾萬人馬喊聲、殺聲震耳欲聾,士兵們高喊:“活捉周瑜!”周瑜氣得大叫,原先受傷的箭瘡一下子就裂開了,鮮血直流。這時有人報告:“劉備、孔明正在軍營之中飲酒。”周瑜氣得口吐鮮血,仰天長歎道:“既生瑜,何生亮!”說罷,他又連吐數口鮮血而死,年僅36歲。
●收漢中劉備稱王
在劉備進兵益州的同時,曹操也占領漢中。於是,劉備親自率領大軍向漢中進兵。曹操聽到劉備出兵,馬上組織兵力,抗擊劉備,他也親自到長安去指揮漢中戰事,雙方相持了一年。到了第二年,在陽平關一次戰役中,蜀軍大勝,魏軍的主將夏侯淵被殺,曹操不得不退出漢中,把魏軍撤退到長安。
公元216年,曹操被晉爵“魏王”,他名義上雖仍為漢臣,但權傾朝野,實際上已具備皇帝的權力和威勢。
劉備由於曹操退出關中,他在益州的地位更加鞏固了。公元219年,劉備在他手下一批文武官員擁戴下,在漢中稱王。
●關羽敗亡走麥城
關羽敗走襄陽後,又聽說荊州被呂蒙占領,氣得大罵孫權、呂蒙。他重新整頓人馬,想殺回荊州,再奪回來。但許多將士都紛紛逃離,軍心大亂,毫無鬥誌可言。
剛走到半路上,關羽便遇到了呂蒙。一場大戰後,關羽帶領著幾百人馬逃到麥城。呂蒙率吳兵將麥城團團圍住。關羽一看很難戰勝吳兵,便派人到上庸去求救,孟達知道自己不是吳兵的對手,便遲遲不發兵。關羽隻好準備突圍出去,到西川去搬兵。
一天深夜,關羽帶領關平由城北小路向西川馳去。誰知道,呂蒙早已在周圍設下了重重埋伏,沒走多遠,伏兵四起,關羽、關平被圍。二人帶領著自己的人馬不敢戀戰,殺出一條血路,向北跑去。剛走二三裏,又遇上伏兵,關羽大刀一砍就是一片,但是吳兵太多,倒下一批,又上來一批,關羽知道這樣累也把自己累死,便帶馬向北跑。剛跑了幾步,戰馬被吳兵絆倒,關羽跌落馬下,立即被吳兵擒住。
關羽、關平被擒,二人寧死不降,被孫權殺掉,周倉聽說關羽被殺,也拔劍自刎,麥城失守。
●曹丕廢漢建魏朝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王太子曹丕當時正在鄴城(今河南安陽北)。噩耗傳到鄴城,曹丕放聲痛哭,不能自已。中庶子司馬孚勸他說:“先王駕崩,天下大事都依賴殿下作主。您應當上為宗廟祭祀的延續著想,下為天下百姓的生計考慮,怎麽能像普通人行孝一樣,隻知道哭呢?”曹丕又哭了很久,才勉強止住,說:“你說得對。”這時群臣剛剛聽到曹操的死訊,聚在一起痛哭,連上朝的行列也無法保持了。司馬孚在朝中大喊:“現在君王去世,天下震動,應當盡早拜立新君,以穩定全國局勢。你們難道就隻知道哭嗎?”於是,曹丕下令讓群臣退朝,設置宮廷的警衛,料理喪事。
群臣認為太子即位應該等待皇帝的詔令,尚書陳矯卻說:“先王在外地去世,全國上下惶恐不安,太子應當節哀,繼承王位,以維持天下人的期待。況且還有先王寵愛的其他兒子在一邊等待擁立的機會,萬一來去之間發生變故,那麽國家就會有危機了。”於是,曹丕立即安排官員備辦禮儀,一天之內全部準備齊全。第二天早晨,曹丕借用王後的名義傳命令:太子即位為魏王。漢獻帝還授予曹丕丞相官印和魏王璽綬,並讓他兼任冀州牧。
當年十月,曹丕又製造了群臣上書請他稱帝的事件。漢獻帝做了三十多年的掛名皇帝,接到大臣上書後,被迫將帝位“禪讓”給了曹丕。曹丕假意推辭再三後,接受了玉璽,正式稱帝,建國號為魏,即魏文帝,定都洛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將漢獻帝貶為山陽公。東漢滅亡了。
●劉備稱帝建蜀漢
曹丕稱帝後,蜀中風傳漢獻帝劉協已被殺害,身為宗室的劉備於是發喪製服,追尊劉協為孝憨皇帝。事後,劉備部下全都勸劉備即帝位,劉備沒有答應。軍師諸葛亮多次上言,劉備終於同意,並讓軍師諸葛亮、博士許慈、議郎孟光設定禮儀,選擇吉日良辰,上了尊號。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即皇帝位,是為漢昭烈皇帝、蜀先主。因他以興複漢室為號召,所以國號仍為漢,改元章武。但他僅有益州這很小的一塊地方,又稱“蜀漢”或“季漢”。劉備任諸葛亮為丞相,許靖為司徒,設置百官,建立宗廟,祭祀先帝。五月十二日,劉備立夫人吳氏為皇後,並立兒子劉禪(阿鬥)為太子,娶車騎將軍張飛的女兒為皇太子妃。
●劉備托孤白帝城
劉備撤到白帝城後一直沒回成都。
公元223年,劉備病重,命丞相諸葛亮輔佐太子劉禪,並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十倍於曹丕,一定能安國家,定大事。如果我的兒子劉禪行,你就輔佐他;如果不行,你就廢了他自己當皇帝吧!”諸葛亮流淚說:“臣下哪敢不盡心竭力。一定效忠太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又給太子下詔說:“人活到五十不算早亡,我今年已六十有餘,沒什麽遺憾,隻是掛念你們兄弟。你們一定要努力呀!不要以惡小而為之,不要以善小而不為!隻有賢德的人,才可以服人。你父德薄,不足效法。你與丞相處事,要待之如父。”這年四月,劉備在永安(即白帝城)去世,時年63歲。這就是曆史上的“白帝托孤”。
●諸葛亮七擒孟獲
劉禪當上蜀漢皇帝不久,南中地區(今雲南、貴州部分地區和四川西南部一帶)少數民族首領孟獲乘劉禪繼位不久,發動了叛亂。
公元225年,諸葛亮親率大軍,向南中進發。諸葛亮認為對於這些少數民族,應以攻心為上。他率軍來到南中,根據既定的安撫政策,製訂了翔實的作戰方案,並關照將士,作戰時,對孟獲隻許生擒,不準傷害。
孟獲是個有勇無謀的人,和蜀軍初一交戰,就被諸葛亮設計活捉了過來。孟獲心中悔恨不已,以為被漢人俘虜,必死無疑。誰知,諸葛亮卻讓人給他鬆了綁。為了改變他對蜀漢政權的偏見,諸葛亮命令軍隊列成陣勢,親自陪他觀看,道:“孟將軍,你看我這支軍隊如何。”
孟獲一點不領情,傲慢地說:“以前我不知虛實,所以吃了敗仗。看了你們的營陣,不過如此。下次再戰,我一定能取勝。”諸葛亮笑著擺擺手:“那好吧,我這就放你走。你回去整頓兵馬,咱們再見個高低吧!”
孟獲回去整頓軍隊再戰,又被諸葛亮俘虜了。孟獲還是不服,諸葛亮又放了他。像這樣捉了放,放了捉,共有七次。第七次抓到孟獲後,他終於服了,他說:“丞相對我七擒七縱,這是自古沒有的事啊。丞相如此厚待我,我再要反,可就不知羞恥了。”那些部落首領也一起跪下謝恩,道:“丞相的恩德我們永世不忘。南人永遠不再造反了。”諸葛亮設宴招待了他們,還讓孟獲作為首領,管理他原來的地區。以後,南中一帶少數民族與蜀漢相安無事,各民族之間相處和睦。
●孫仲謀武昌稱帝
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三國吳國的建立者。他的政治才能甚至得到曹操的讚揚,曹操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
孫權自公元200年繼承其父兄的事業,成為江東一方霸主。魏、蜀相繼稱帝以後,孫權因迫於形勢,曲意事魏。公元229年,終於在武昌南郊即皇帝位。因夏口(今湖北武漢)、武昌(今湖北鄂城)都傳言黃龍、鳳凰出現,於是改元黃龍,立國號為吳,大赦天下。追尊其父孫堅為武烈皇帝,其兄孫策為長沙桓王,立子孫登為皇太子。九月,孫權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公元252年,孫權去世,終年70歲,死後追尊為吳大帝。
孫權稱帝,標誌了三國鼎立局麵正式形成。三國之中,雖然孫權稱帝最晚,但從割據江東起計算,卻是曆時最久的。
●司馬懿發動政變
魏明帝曹睿死後,司馬懿和曹爽共同輔佐曹芳當了皇帝。這時候的曹芳才八歲,根本不懂事,國家的所有事情都由曹爽和司馬懿兩人決定,而曹爽因為自己太年輕,沒有經驗,大小事情都要問過司馬懿後才敢辦理,把司馬懿當成長輩看待。這時候的司馬懿,真正掌握了國家大權。
曹爽當了大將軍以後,手下聚集了一批很有學問的人,其中有5個人最受曹爽的信任,這5個人是畢軌、何晏、鄧庵、李勝、丁謐,他們對曹爽把大權交給司馬懿很不服氣。何晏說:“國家大權應該由曹氏宗族內的人來掌握,怎麽能讓司馬懿說了算!假如司馬懿有心造反,你怎麽能控製得住他?”曹爽覺得有道理,問何晏應該怎麽辦才好,何晏說:“可以封司馬懿為太傅,讓他官做到最高等級,可是沒有實權,把兵權奪過來歸你自己掌握,這樣才能確保安全。”
曹爽便對太後說司馬懿功勞大,聲望高,應該當太傅,而管理軍隊這樣的事情應該由年輕人來辦,皇帝和太後都同意。於是,司馬懿被封為太傅,交出了兵權。曹爽乘機將自己的弟弟曹羲、曹訓、曹彥安排作管理軍隊的將軍。從此以後,朝廷中的軍政大權一起落到曹爽弟兄幾人的身上。幾年以後,曹爽兄弟權勢越來越重。司馬懿長年推說有病,也不參與國家事務,曹爽便更加放心地過著放蕩的生活,一麵私自建築宮殿,一麵四處遊玩。各地方送給皇帝的東西,都經過曹爽挑選以後才給皇帝送去。曹爽特別喜歡出外打獵,經常許多天不回城。司農桓範不放心,勸曹爽不要經常外出,要留在京城中,防止京城中發生變化,曹爽不聽。
公元248年正月,曹爽兄弟隨同皇帝曹芳一齊去祭掃高平陵(曹睿的墳墓),掃完墓,曹爽帶著自己的一班親信就在外麵打獵遊玩。司馬懿立即動手,派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發兵守住洛陽四麵城門,奪過了曹爽弟兄在京城中的軍營,派自己的親信管理了軍隊。司馬懿又打開武器庫,將自己的軍隊武裝起來,守住洛水橋。然後,司馬懿進入皇宮,向郭太後上了一份表章,說大將軍曹爽任用小人,不理國事,應該奪去曹爽弟兄的兵權,免得將來出婁子。郭太後本來就不喜歡曹爽,馬上同意了司馬懿的請求,並且還以太後的名義下了一道詔書。
司馬懿又派出侍中許允、尚書陳泰,讓他倆告訴曹爽,隻要曹爽交出兵權,保證不傷他弟兄的生命。許允、陳泰走後,司馬懿又將殿中校尉尹大目招來,讓尹大目再去勸曹爽,保證不傷曹爽兄弟和家屬的性命,並且指著洛水河賭咒發誓。同時,又給皇帝曹芳獻上一份表章,說曹爽任命一大批小人,把持了朝廷的軍權,上上下下都很不滿,萬一發生了變亂,後果不堪設想,自己不得已才起兵,目的隻是罷免曹爽弟兄的大權,而且太後已經同意了我的做法,等等。
曹爽正在打獵,一連串聽到幾起報告,說太傅司馬懿在城中發動了兵變,要奪自己弟兄幾個的兵權,當時就嚇得像木頭人似的。從城中逃出來的桓範勸曹爽當機立斷,發詔書,起兵和司馬鼓對抗。但曹爽貪生怕死,最後交出了兵權,和皇帝一道回城,向司馬懿投降。
曹爽一回城,司馬懿便將他弟兄四個看管起來,給他們安了個圖謀造反的大罪名,將曹爽弟兄四人和親屬,連同親信們一起逮捕起來,判了斬刑。這就是魏國末年發生的著名的“高平陵之變”。
●司馬昭誅殺魏帝
“高平陵事變”發生後不久,司馬懿就死了,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執政。司馬昭做了丞相,更加專橫跋扈,繼續大肆殺戮曹氏集團中的人。他還把曹芳給廢了,把曹睿的堂弟、年方14歲的曹髦迎來洛陽做皇帝。
曹髦對自己當一個小小的傀儡皇帝十分不滿意,每當想起自己祖宗的豐功偉業,想起司馬昭如此飛揚跋扈,便十分傷心。他有感於井中出現黃龍的民間傳說,就提起筆來寫了首《潛龍詩》來抒發心中的憂憤。詩的大意是:可憐的黃龍被困在井中,不能到大海裏自由翻騰。泥鰍鱔魚居然也敢來欺侮,在黃龍麵前搖頭搖尾逞能。可憐的黃龍呀!你和我處境相同呀!這首詩傳到司馬昭耳中,他帶著寶劍大步走進宮裏,問皇帝:“你寫的《潛龍詩》,裏邊的鱔魚和泥鰍就是我吧?”曹髦低著頭,不說是,也不說不是。司馬昭冷冷一笑,轉身就走了。曹髦再也不想當這個憋氣皇帝,找來三個大臣說:“我與其坐著等死,還不如帶兵和他拚一拚!”大臣當然都勸他要慎重,他卻從懷裏抽出早就寫好的詔書,扔在地上,自己去稟告太後。有兩個大臣轉臉就跑去報告司馬昭。
曹髦帶著兵進攻司馬昭,還沒來得及動手就被司馬昭指使的凶手成濟殺死了。司馬昭聽說皇帝死了,故意裝得萬分驚訝與難過,先命令把曹髦的屍體收殮起來,又在輿論的壓力下滅了成濟三族。派士兵去逮捕成濟,成濟自然不服氣,就光著膀子爬上房頂,大喊大叫:“是司馬昭讓我殺死皇帝的。”這一下,就把司馬昭的陰謀抖落出來了。他的野心人人看得明白,即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曹髦死後,司馬昭立了曹操的孫子曹奐做後帝,改年號為景元元年。至此,司馬昭篡權活動的重大步驟已經完成,曹魏政權名存實亡,而三國鼎立的局麵也行將結束了。
●孫峻專擅吳朝政
吳大帝孫權臨死前,從武昌召回諸葛恪,任他為太子太保,並詔令百官,朝中諸事由諸葛恪統管,並為諸葛恪置衛隊、造府第。
諸葛恪為吳勳臣諸葛瑾之子、諸葛亮之侄,其人才幹出眾,但剛愎自用。孫亮初即位,諸葛恪掌大權,極想建功,大行惠政,廢除負責糾檢的校事之官,赦免逃犯,免除關稅,於是很得民心。
諸葛恪人心己附,又想樹立軍威,公元252年,即發兵二十餘萬人,不顧勸諫一意伐魏,民心嘩然。後諸葛恪率兵攻魏新城(今湖北房縣),時值炎夏酷暑,加之瘟疫流行,吳軍病死傷殘人數過半,於是民怨漸起。諸葛恪回都,不但不自檢過失,反遷怒眾將百官,令朝野失望,民怨更重。
公元253年,吳宗室、侍中郎孫峻利用民怨來泄私忿,設計誅殺諸葛恪,夷及三族。孫峻自任承相、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又取消了容易與丞相爭權的禦史大夫一職,將朝政總攬於自己手中
●“樂不思蜀”的阿鬥
劉禪小名叫阿鬥,是個愚笨無能的人。蜀漢滅亡後,劉禪還留在蜀地。司馬昭覺得讓後主留在成都總不大妥當,就派他的心腹賈充把劉禪接到洛陽。隨同他一起到洛陽去的有地位比較低的官員都正和劉通兩個人。劉禪不懂事,不知道怎樣跟人打交道,一舉一動全靠部正指點。
到了洛陽後,司馬昭用魏元帝的名義,封劉禪為安樂公,還把他的子孫和原來蜀漢的大臣50多人封了侯。司馬昭這樣做,無非是為了籠絡人心,穩住對蜀漢地區的統治。但是在劉禪看來,卻是很大的恩典了。
有一次,司馬昭大擺酒宴,請劉禪和原來蜀漢的大臣參加。當筵席進行得酒酣耳熱時,司馬昭說:“安樂公,您離開蜀地已經很久了,因此我今天特別安排了一場富有蜀國地方特色的舞蹈,讓您回味回味啊!”這場舞蹈讓劉禪身旁的部屬們非常難過,隻有劉禪看得挺有勁,依然談笑自若,就像在他自己的宮裏一樣。宴會後,司馬昭對賈充說:“劉禪這個人沒有心肝到了這步田地,即使諸葛亮活到現在,恐怕也沒法使蜀漢維持下去,何況是薑維呢!”又過了幾天,司馬昭問劉禪:“你還想不想回西蜀的家鄉呢?”劉禪答道:“這裏有歌有舞,又有美酒喝,我怎麽舍得回西蜀呢!”這就是“樂不思蜀”的由來。
司馬昭覺得劉禪留在身邊也沒有什麽大危險,所以,並沒有殺他。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了餘生。
●司馬炎代魏建晉
司馬昭掌握朝政大權,但他自己不做皇帝,想效仿曹操讓自己的兒子曹丕稱帝那樣,將帝位留給兒子司馬炎去做。後來,司馬炎接替父親掌管魏國朝政。公元265年,司馬炎在洛陽逼魏帝曹免讓出帝位,建立了晉朝。
司馬炎坐上皇帝寶座之後,並沒有開始過高高在上的奢靡生活,而是審時度勢地鞏固自己的帝位。他知道父親司馬昭和祖父司馬懿對曹氏所進行的殘酷殺戮使人們對他也存有戒心,南邊的東吳也還沒有統一,這都是他的心病。為了滅東吳統一天下,司馬炎采取了以仁義治國的方針:賞賜安樂公劉禪的一個子弟做駙馬都尉,安撫人心。又專門下詔書,準許原是皇帝現為陳留王的曹奐繼續用皇帝的儀仗出入,向他上書時也可以不用稱臣。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安定天下人心,包括自己統治區、西南的原蜀國領地。
為了發展經濟,增強國家實力,司馬炎專門頒布詔書,將無為而治作為治國方針。當年,他又向地方的郡國頒布了五個詔書:一是正身;二是勤百姓;三是撫孤寡;四是敦本息末,即鼓勵農業這個國家之本,壓製商業這種末業;五是精簡機構,裁撤冗員。
滅吳後,為了更快地發展生產,司馬炎頒布了占田製,廢除了原來曹操所實行的屯田製。每名男子可以占田70畝,女子占田30畝。占田製的實行極大地促進了西晉經濟的發展,這從戶口數量上可以看出來,滅吳國那一年的戶數是240萬戶,兩年後猛增到了371萬戶。
●晉師滅吳成一統
西晉建立的時候,三國中唯一留下來的東吳早已衰落了。東吳最後一個皇帝孫皓非常殘暴,他大修宮殿,盡情享樂不算,還用剝臉皮、挖眼睛等慘無人道的刑罰鎮壓百姓,上上下下都把他恨入骨髓。
公元279年,晉朝一些大臣認為時機成熟,勸說晉武帝消滅東吳。晉武帝決定發兵20萬,分5路沿長江北岸,向吳軍齊頭並發。晉軍攻入吳境後節節勝利,兵威大振。吳主孫皓聞報慌亂不已,他派將軍張象帶領水軍1萬人去抵抗。而當張象的將士看到滿江都是晉軍的戰船,無數旌旗迎風飄揚,遮天蔽日,嚇得吳兵早早豎起了降旗。
吳主孫皓知道吳軍不能力戰,他大驚失色,不知如何是好。這時,水軍將領陶浚對孫皓說:“我所率的水軍船隻都小,陛下若給我2萬水軍和大船,我自有計攻破晉軍。”孫皓馬上封他為大將,把禦林軍也都用上,叫他指揮水軍迎敵。第二天,陶浚率水軍行在江麵上,忽然北風乍起,昏天黑地,戰船上的旗幟都被吹落到江裏。陶浚的水軍一時軍心散亂,四處逃散,晉軍即直撲建業。
王浚率領的晉國水軍幾乎沒有遇到抵抗,一帆風順到了建業。建業附近100裏江麵,全是晉軍的戰船,王浚率領水軍將士8萬人上岸,由張象叫開城門,以攝魂奪魄般的氣勢進了建業城。
孫皓聽說晉兵進城,嚇得六神無主,經中書令胡衝的提醒,也學起了蜀漢後主劉禪,脫下上衣,讓人反綁了雙手,帶領一批東吳大臣,到王浚的軍營前投降。這樣,從曹丕稱帝(公元220年)開始的三國分立時期宣告結束,全國又進入了統一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