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輯 遠古的神話
中華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作者:雅瑟 編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盤古出世天地分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宇宙就好像一個大雞蛋一樣,黑暗混沌成一團。就在這個大雞蛋中,盤古在悄悄地孕育著。
盤古在大雞蛋中孕育著、生長著,如同睡著了一樣,發出呼呼的鼾聲。一年、十年、百年……轉眼之間,一萬八千年過去了。有一天,盤古忽然醒來睜開了眼睛,但他覺得奇怪:怎麽四周黑暗一片,什麽也看不見?黑暗使他悶得發慌,接著又是萬分的煩惱,他實在忍不住了,向旁邊一抓,竟抓到了一個大斧子。於是,他拚盡全身的力氣,狠狠地向前劈去,隨著山崩地裂般的一聲巨響,那個曾緊緊地包著他、孕育了他的混沌的大雞蛋被他劈裂了。
這個大雞蛋中那些輕而清的東西緩緩地向上升去,慢慢地變成了天;另外那些重而濁的東西漸漸地沉下來,一點點地變成了地。於是,當初混沌不分的天地,就這樣被盤古用大斧子給開辟出來了。
天和地被分開以後,盤古怕它們會再合攏起來,就用頭頂著天,腳踩著地,伸直了腰站在天地之間,隨著天地的變化而變化著。每天,天升高一丈,地加厚-丈,而盤古的身子也隨之增長。就這樣,一萬八千年又過去了。天升得高極了,地也變得極厚了,盤古的身體也長得極為高大。
那麽,盤古到底長了多高呢?據說有九萬裏那麽高。盤古成了巍峨的巨人,他就像一根長長的大柱子撐在天和地的中間,不讓它們再重新合攏在一起,回到那混沌黑暗中去。
又不知多少年過去了,盤古就是那樣在孤獨寂寞中做著這支撐天地的辛苦工作。到後來,天和地已經被固定住了,但盤古也到了精疲力盡的時候。終於有一天,他轟的-聲,倒在地上死去了。
盤古臨死的時候,渾身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他口中呼出的一團團氣變成了天上吹著的風和飄著的雲;他最後發出的聲音,變成了滾過天空的隆隆雷聲;他的左眼睛變成了光芒萬丈的太陽,右眼睛變成了皎潔明亮的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軀變成了大地的四極與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變成了江河;他的筋脈變成了大道;他的肌肉變成了田地;他的頭發和胡須變成了天上的星星;他的皮膚和汗毛變成了花草樹木;他的牙齒、骨頭、骨髓則變成了蘊藏在大地下閃光的金屬、堅硬的石頭、美麗的珍珠和溫潤的玉石;就連他身上的汗水也變了,變成了無盡的雨露和甘霖。
總之,盡管盤古開天辟地後死去了,他也沒有忘記把自己的全部留給他開創出的天和地。所以,後人稱讚盤古是“垂死化身”,他用了自己整個的身體來使這新誕生的世界變得更加美麗、璀璨。
●女媧造人的傳說
傳說自從盤古開天辟地以來,大地渺無人煙、毫無生氣。這景象使得另一位天神女媧感到非常孤獨,總覺得天地間似乎缺少了什麽。她想要創造出比任何有生命之物都要卓越的生靈。這樣,世上就會有能主宰和管理萬物的生命,也就不會僅僅隻是野草漫山、野獸成群、飛禽成幫,世界也就不會寂寞和荒涼了。
有一天,女媧找到一處清澈的水塘,就蹲下身來,拿起黃泥,按照自己的模樣做了一個泥娃娃。當她把這個泥娃娃放到地麵上時,泥娃娃居然蹦蹦跳跳地活了起來。女媧心裏很歡喜,於是繼續用黃泥捏了許許多多的人,還給他們戴上了頭飾。女媧一心想讓這些充滿靈性的人布滿大地,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滿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疲憊的女媧隻把頭枕在山崖上略睡了一會兒,到了第二天天一亮,她就趕緊起來繼續工作。
後來,女媧覺得這樣實在太累了,而且造人的速度也太慢,於是從崖壁上拉下一條枯藤,伸入一個泥潭裏,攪上渾黃的泥漿,再把藤條一甩,泥點濺落的地方就出現了很多跳著叫著的人,和以前用泥土捏的人一模一樣。不久,大地上就布滿了人類的蹤跡。這些赤裸的人圍著女媧歡呼跳躍,虔誠地感謝她,然後就分散到各地開始生活。
大地上雖然有了人類,女媧的工作卻並沒有終止。她又考慮:人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創造一批嗎?這未免太麻煩了。怎樣才能使他們繼續生存下去呢?後來,女媧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她在其中一些人身上注入了陽氣,他們就成了男人;而在另外一些人身上,她又注入了陰氣,她們便成了女人。女媧讓男人和女人結婚配對,叫他們自己去創造後代。這樣,人類就生兒育女,世世代代繁衍、綿延下來。女媧創造了人類,被大家尊為人類的始祖。
●燧人氏鑽木取火
原始社會初期,人類以狩獵為主,生吞活剝、茹毛飲血,過著原始、野蠻的生活,他們還不知道利用火,什麽東西都生吃的。其實,火的現象,自然界早就出現了。火山爆發,有火;電閃雷鳴,常引起森林火災。最初,原始人看到火,還以為是什麽怪物,怕得要命。後來,當人類看到野獸被大火燒死後,又聞到火中散發出的陣陣肉香,才敢接近火,去取灰燼中的熟肉吃。經過品嚐,人們才發現被火烤熟的東西竟然那麽鮮香可口。於是,人們才漸漸地學會了用火烤東西吃,並且想辦法把火種保留下來使它不滅,好長期使用。但是,保留火種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當遇到刮風下雨,火種很容易熄滅。
不知又過了多少年,一個叫“燧人氏”的人發現,用兩塊燧石互相撞擊摩擦,能夠撞擊出火來。於是,他馬上把這一驚人的發現告訴給人們,並教人們采集這種“火石”。他還發現,用一根堅硬而尖銳的木棒在另外一根木頭上使勁地鑽,木頭上也能鑽出火星。這便是“燧人氏”鑽木取火的由來。
發現、利用火和發明鑽木取火,無疑是人類的巨大進步。人類掌握了取火的本領,自然就不再食用生的食物,結束了生吞活剝、茹毛飲血的時代。有了火,人類隨時可以吃到燒熟的東西,而且食物的品種增加了,取食的對象和活動的範圍也擴大了。人類還利用火取暖禦寒、抵抗野獸的襲擊。由於食物結構的改變,人類對自然界的適應能力、生存能力都大大增強了。
●伏羲頓悟畫八卦
伏羲的最大功績是創立八卦。當時的人們對於大自然一無所知。每當下雨刮風、電閃雷鳴的時候,人們既害怕又困惑。天生聰慧的伏羲想把這一切都弄明白,他經常站在渭河南岸的一座山上,仰觀天上的日月星辰,俯察周圍的地形方位,有時還研究飛禽走獸的腳印和身上的花紋。
有一天,伏羲正在苦苦地思索長期以來觀察的現象,突然聽到一聲奇怪的吼聲,隻見對麵的山洞裏躍出一匹龍頭馬身的神獸,身上還有非常奇特的花紋。這匹龍馬一躍就躍到了渭水河中的一塊大石上。這塊石頭形如太極,配合龍馬身上的花紋,頓時讓伏羲有所領悟,終於畫出了八卦。從此,人們就能夠通曉萬事萬物變化的性質,並且分類歸納萬事萬物的形狀。後人就稱這座山為卦台山,躍出龍馬的山洞為龍馬洞,渭水河中的那塊大石就叫做分心石。
此外,伏羲還任命官員管理社會,創立了男聘女嫁的婚俗禮節,製造了用於記事的書契取代結繩記事的原始方法。伏羲發明了陶塤、琴瑟等樂器,創作樂曲歌謠,他是一位偉大的樂師。伏羲曾經“味百藥而製九針”,因此,千餘年來被我國醫學界尊奉為醫藥學、針灸學的始祖。《管子·輕重戊》說他作九九之數,發明乘法;《曆書序》又說他發明了甲子曆法。伏羲成了最早的天文學家、數學家。
●五穀誕生農耕始
神農嚐百草的同時,嚐出了麥、稻、粟、高粱等五穀能充饑。神農氏通過觀察還發現,人們吃完扔在地上或自己長熟落在地上的瓜子、果核、種子,到第二年又發出新芽,長出新的瓜蔓和植株。後來,他又發現天氣、土地對植物有很大的影響。天氣暖和的時候,植物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天氣變冷時,植物則落葉枯萎。而且,生長在黃土裏的一些植物,在黑土裏就生長緩慢;有些植物在幹燥的土地裏不能成活,在潮濕的土地裏才生長茂盛。於是,他針對天氣的情況和不同類型的土地,指導人們對植物進行人工培植,收集植物的果實、種子作為食物,這樣就不怕打獵時空手而歸了。他們用木頭製造一種耕地的農具,叫做耒耜。耒耜用來耕地、種植五穀,收獲量就更大了。自從人們跟著神農氏學會了農業耕作,生存就開始有了保障,人類的生活就安定了。
傳說中,神農氏除了發明農耕技術外,還開創了九井相連的水利灌溉技術等。
●神農嚐百草寫書
上古時候,五穀和雜草長在一起,藥物和百花開在一起,哪些是糧食可以吃,哪些是草藥可以治病,誰也分不清。最初,百姓們靠打獵過日子,但天上的飛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獸越打越稀,人們就隻好靠采摘野果為食。但是,由於對各種植物的習性不了解,不知道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誤食一些有毒的果子後就得了病,甚至中毒死去,生活過得十分艱辛。這時有個勇敢能幹的“神農氏”,他的肚子光亮透明,心肝腸肺全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神農氏很想為人民做些事,決心嚐遍所有能吃的東西,看看它們在自己肚子裏的變化。於是,他不辭勞苦走遍很多地方,親自嚐過各種野草和野果,有甜的,也有苦的,甚至有毒的。他不但發現了許多可以吃的食物,還發現了許多可以治病的藥材。
神農氏白天領著大家到山上嚐百草;晚上,他叫人們生起篝火,就著火光把白天采來的草藥分類整理,把有毒的和沒毒的分別放在不同的口袋裏。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裏一嚐,霎時感到天旋地轉,一頭栽倒在地上。大家慌忙扶他坐起,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經不會說話了,隻好用最後一點力氣,指著麵前一棵紅色的靈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大家慌忙把那紅靈芝放到嘴裏嚼嚼,喂到他嘴裏。神農吃了靈芝草,毒氣解了,頭不昏了,能說話了。從此,人們都說靈芝草能起死回生。
大家擔心他這樣嚐草太危險了,都勸他還是下山回去。他搖搖頭說:“不能回!黎民百姓餓了沒吃的,病了沒醫的,我怎麽能回去呢!”他嚐完一山的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嚐,一直嚐了七七四十九天,神農氏嚐出了三百六十五種草藥,寫成《神農本草經》,叫大家帶回去,為天下百姓治病。傳說神農走到今天湖北省西部的山中時,由於山勢陡峭,隻能架木為梯才能上去。為了紀念神農嚐百草、造福人間的功績,老百姓就把神農架木而上的地方取名為“神農架”。
●誇父追旭日化山
很久很久以前,我國北方有一座巍峨雄偉的高山,名叫成都載天山。山上住著一個巨人氏族,叫誇父族,誇父族的首領就叫做誇父。他身高無比,力大無窮,意誌堅強,氣概非凡。那時候,世界荒涼落後,毒蛇猛獸橫行,人們生活淒苦。誇父為了自己的族人能夠生活下去,每天都率領眾人與洪水猛獸搏鬥。
那時候,人們的農業生產水平還很落後,要靠天吃飯。但是有的時候天下大旱,火一樣的太陽烤焦了地上的莊稼,曬幹了河裏的流水。人們熱得難受,實在無法生活。而需要太陽的時候,它又往往躲在雲彩後麵不出來。誇父見到這種情景,就立下雄心壯誌,發誓要把太陽捉住,讓它聽從人們的吩咐,更好地為大家服務。
一天,太陽剛剛從海上升起,誇父就從東海邊上開始了他追逐太陽的征程。他耳朵上掛兩條黃蛇,手裏也握著兩條黃蛇,隨身還攜帶著一根手杖。
誇父不停地追呀追,餓了,摘個野果充饑;渴了,捧口河水解渴;累了,也僅僅是打個盹。他心裏一直在鼓勵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陽了,人們的生活就會幸福了。”他追了九天九夜,離太陽越來越近,紅彤彤、熱辣辣的太陽就在他的頭上啦。
誇父又跨過了一座座高山,越過了一條條大河,終於追到了禺穀。傳說禺穀就是太陽休息的地方。在太陽落到這裏洗浴後,就在巨大無比的若木上休息。到第二天再升起來。誇父心裏興奮極了,一團巨大又紅又亮的火球就在眼前,誇父已進入太陽的光輪,完全處在光明的包圍中。可是離太陽越近,太陽光就越強烈,誇父越來越感到焦躁難耐,他覺得他渾身的水分都被蒸幹了,當務之急,是需要喝水。於是,誇父站起來走到東南方的黃河邊,伏下身子,猛喝黃河裏的水,黃河水被他喝幹了,他又去喝渭河裏的水。誰知道,他喝幹了渭河水,還是不解渴。於是,他打算向北走,去喝一個大澤的水。大澤是一片縱橫千裏的水域,足夠他解渴。可是,誇父實在太累太渴了,當他走到中途時,身體就再也支持不住了,慢慢地倒下去,死了。
誇父死後,他的身體變成了一座大山,據說就位於現在河南省靈寶縣西邊。誇父的手杖落在地上,變成了一片枝葉繁茂、鮮果累累的桃林,名為鄧林。從此以後,誇父的族人居住在誇父山下、鄧林之中,生兒育女,繁衍後代,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始祖黃帝的誕生
我們中國人被稱為“炎黃子孫”,炎黃指的是炎帝和黃帝,他們是傳說中的中華民族的兩位始祖,關於他們的傳說非常多,尤其是黃帝的傳說。
傳說黃帝的先祖是有熊氏。有熊部落的首領少典與他的妻子附寶的感情十分融洽,做什麽都要在一起。有一天,他們到姬水去遊玩,天快黑的時候,突然陰雲密布,轟隆隆的雷聲響徹四野,銀蛇般的閃電刺破夜空的黑暗。突然,一個霹靂就在他們頭頂炸響,附寶覺得有一種奇怪的感覺控製了她。回家之後,她懷孕了。消息傳開,族裏的人們紛紛議論說:“不得了!附寶因感應了上天而懷孕,這孩子一定是天神轉世。”
附寶生下了一個虎頭虎腦的男孩,他就是中華始祖黃帝。黃帝生下來相貌堂堂,他的前額高高隆起,眉宇間如同懸著日月,兩條劍眉就像天上的閃電。傳說他不到兩個月就會說話,聰明無比,幾歲時就能言善辯,口若懸河。到了二十歲就學到了很多東西,非常有教養,與人友好相處,辦事果敢有力。由於他出色的才能和威望,很快就被推為部落的首領。
他發明了車船,便利人們出行;蓋起了房屋,讓人們脫離了“構巢而居”;發明了衣服,使人們不再受寒暑的侵擾;還懂得音律,創造了文字、算法,這些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變化。部落裏的人們便把他推舉為首領,因為他長在姬水,便以姬為姓;又因為他居住在軒轅之丘,以此為名,所以後人也稱他為軒轅氏;又由於他在有熊部落,故亦稱他為有熊氏。
●炎黃二帝戰蚩尤
黃帝當了部落首領後,憑他出色的能力、絕頂的聰明,很快就使有熊氏部落強大起來。軒轅覺得在姬水之畔再住下去,會影響部落的發展,便率領本部落的人們,幾經艱辛到了涿鹿(今河北北部),準備在這裏長期居住下去。
烈山氏部落當時生活在這一地區,烈山氏部落的首領就是後來的炎帝。軒轅的到來引起了炎帝的不安,雙方為爭奪這一地方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最後軒轅在阪泉打敗了炎帝。炎帝同意把兩個部落合並,炎黃部落的首領由軒轅擔任,以代神農氏,又因有土德之瑞,軒轅故號黃帝,而炎帝自己則擔任了副首領。這個炎黃部落就是中華民族最早的雛形,後來中國人常稱自己是炎黃子孫,就是由此而來的。
炎黃兩個部落合並以後,天下太平,風調雨順,人們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正當炎黃部落聯盟不斷發展的時候,九黎族的首領蚩尤帶著人來攻打炎黃部落。蚩尤善於用金屬製造兵器,銳利的長矛、牢固的盾牌、輕便的刀劍、沉重的斧鉞、強勁的弓弩,都出自他的創意。他有兄弟81人,個個身高數丈、銅頭鐵額、四眼六臂、牛腿人身,神通廣大,能呼風喚雨,是吃沙子、石頭長大的。古書記載:他們“選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
戰鬥開始,黃帝派出應龍與蚩尤接戰,用水攻的辦法來攻蚩尤。蚩尤去請了風伯(風神)、雨師(雨神)來助戰,風伯、雨師刮大風、降暴雨來反攻黃帝;黃帝召來旱神女魃,女魃能收風息雨,她所到之處雲收雨停,蚩尤這一戰失敗了。
蚩尤見未能取勝,就放出濃霧圍困黃帝部落,濃霧使得黃帝的人馬互相不見,走路都分不清方向,更別說打仗了。聰明的黃帝突然想到,天上的北鬥星是固定在一個方向的,於是受到啟發,派人製造了一輛雙輪木車。車上站立著一位手臂前指的木人,任憑車子東轉西走,木人的手指永遠指向南方。正是靠這一偉大發明,黃帝的兵眾才辨識了方向,殺出了重圍。蚩尤的攻勢,最終又被瓦解了。
黃帝為了徹底打敗蚩尤,讓人訓練了一批凶猛的野獸,派人製做了一麵巨大的戰鼓,發動了和蚩尤的決戰。戰鬥開始了,黃帝擂起戰鼓,雷鳴般的鼓聲在戰場上空轟響。黃帝軍隊士氣大振,野獸被士兵們趕著,高聲吼叫著衝向敵人。蚩尤的軍隊被這震耳的“雷聲”和狂吼的獸群嚇呆了,一下子潰不成軍、落荒而逃。在戰鬥中,黃帝抓住了蚩尤,把他處死了,蚩尤的九黎部族全都並入了炎黃部落。從此,黃帝成了中原地區各部落共同擁護的首領。
●倉頡受啟發造字
文字出現以前,人們要記住一些事情隻有靠自己的大腦。好在那個時候人類也沒有什麽多餘的東西和特別的事情需要記住。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裏牲口的數目、屯裏食物的多少。可慢慢地,牲口、食物的儲藏在逐漸增加,光憑腦袋記不住了。倉頡犯難了,就發明了結繩記事的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但時間一長,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狀的繩結都記了些什麽,連他自己也忘記了。於是,倉頡就想造出一種簡單易記的符號,記下重要的事情。就這樣,倉頡在洧水河南岸一個高台上的屋子裏住下,專心致誌地造起字來。可是他苦思冥想,想了很長時間也沒造出字來。
有一天,倉頡正在思索的時候,突然看見天上飛來一隻鳳凰,嘴裏叼著的一件東西掉了下來,正好掉在了倉頡麵前。倉頡拾起來一看,上麵有一個蹄印,可倉頡認不出這是什麽野獸的蹄印。這時正好走來一位獵人,倉頡就向他詢問。獵人看了看說:“這是貔貅的蹄印,它與別的野獸的蹄印不一樣。其他野獸的蹄印,我一看也知道。”
聽了獵人的話,倉頡很受啟發。他想:“既然一個腳印可以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麽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征,畫出圖像,大家就都能認識。這不就是字嗎?”
從此開始,倉頡便注意仔細觀察各種事物的特征,他按照這些東西的特征畫出圖形,造出了許多象形文字來。比如“日”字是照著太陽紅圓的模樣描繪的,“月”字是仿照著月牙兒的形態描繪的,“人”字是端詳著人的側影畫的。據說,倉頡造字以後,驚動了天地鬼神,天上掉下了許多穀子,鬼魂則驚嚇得在夜裏大聲哭叫起來。這就是“天雨粟,鬼夜哭”的傳說。
可是這些字應該往哪裏寫呢?一天,有個人在河邊捉住隻大龜,前來請倉頡給它造字。倉頡發現龜背上有排列整齊的方格子,便依照這個樣子造了“龜”字,又把“龜”字刻在龜背上的方格子裏。沒想到這隻龜乘人不注意爬進河裏去了。三年以後,這隻背上刻字的龜又被人捉住。人們發現刻在龜背字的字長大了,字跡也更明顯。於是,倉頡就命人找到許多龜殼,將自己造出的字都刻在龜殼的方格子裏,然後用繩子串起來,獻給黃帝。
黃帝非常高興,立即召集九州的首領,讓倉頡把字傳授給他們。從此以後,中華民族就有了自己的文字——甲骨文。
●黃帝鑄鼎飛上天
公元前2598年,黃帝152歲了,但他仍風塵仆仆離開他的首都,四出巡查。
這一年,黃帝到了橋山(今陝西黃陵),在山下鑄了一個大鼎。鼎是一種巨大的鍋,可能他想用以請各部落酋長大吃一頓。但大鼎鑄成的時候,天忽然開了,降下一條黃龍迎接他。黃帝跟他的隨從人員和宮女共七十人一齊跨上了龍背,然後,黃龍冉冉起飛。一些沒有福氣的人趕來得太遲,隻能抓住已經飛離地麵的黃龍的胡須,胡須脫落,他們紛紛掉下來。黃帝白日升天,成仙而去。那些掉下來的人,懊喪而悲痛地把黃帝遺留下來的衣服埋葬在橋山之下,這就是現在位於陝西黃陵的黃帝衣冠塚。
●寧封升天為製陶
神農首創農耕,據說製陶也是他發明的。古籍記載:“神農作陶”,“神農氏耕而陶”。陶器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彩陶。相傳,彩陶是黃帝時發明的。
黃帝時,寧封子為“陶正”,即管理製陶的官員。“有異人過之,為其掌火,能出五色煙。久則以教封子。”(《列仙傳》)煙為五色,意指所燒的陶器為彩陶。相傳,寧封為燒彩陶,後掉入窯火中,其身影隨煙上下,升天去了。如此說,寧封子是為燒製彩陶而以身殉職的,值得紀念。其實,早在寧封子之前三千多年,即距今八千年前,彩陶已初萌了。到了寧封子時代,即距今五千年左右的時候,彩陶藝術異彩紛呈,進入了自身藝術生命的黃金時代。
●顓頊帝“絕地天通”
“絕地天通”是則神秘而古老的傳說:黃帝之孫顓頊稱帝,令大神重伸開雙臂舉天,又令大神黎用力按地,一舉一按,天升地沉,不再相通。故曰“絕地天通”。
戰國時,楚昭王讀到這則神話,頗感疑惑,遂問學識淵博的觀射父:“難道在顓項之先,天地離得很近,老百姓可以隨意上下嗎?”觀射父為之作了解釋。
原來,人之初是渾沌少知的。後來,人類有了足夠的思考力,方才生出種種崇拜來。當時,氏族、部落居處分散,各有各的圖騰、巫師,都可以隨意接神、送神,編造天意神旨。史稱那時的狀況為“民神雜糅”。黃帝入主中原,國家雛形已經孕育。黃帝之孫顓頊時,這種神權的分散和混亂已成為政權統一的障礙,因此,一場宗教革命勢不可免。顓項令其孫重管理天上的事,統一解釋天意神旨;又令其孫黎管理地上的事,統一發布政令帝命。這樣,“民神雜糅”就被禁止了,神權被統一於帝權。顓頊一身二任,既為人間的大首領,又是代表天神的大宗教主。從此,地上老百姓通天的神權被取締,故曰“絕地天通”。
這場神權統一的革命影響中華文化幾千年。有史以來,曆代帝王都壟斷著祭祀天地的權力,隻有帝王才可以到泰山封禪、祭祀天地,隻有帝王之都才設有天壇、地壇。帝王們打著“受命於天”的旗號,自稱為“天之驕子”,以維護其統治地位。這種狀況,一直維護到清朝末年,那神權才與帝製一起為辛亥革命所埋葬。此後,北京的天壇、地壇才辟為老百姓可以出入的公園。
●嫦娥奔月寂寞寒
月亮上有座廣寒宮,廣寒宮裏住著一位名叫嫦娥的仙女,這個傳說在中國可為家喻戶曉。然而,嫦娥原本是什麽人,她究竟為什麽飛到月亮上去,知道的人就不是很多了。
嫦娥,古書上也寫作妲娥。其實在上古,嫦娥兩字和那個生下了十二個月亮的常儀的名字發音很像,或許是古代某個民族崇拜的月亮女神,經過長期演變,衍生出種種不同的傳說。關於嫦娥的傳說,一般認為她是射日的大英雄羿的妻子。然而,羿的妻子似乎並不僅她一人。
羿因為射日受到上帝的責難,不能重回天界,他的妻子嫦娥也隻好陪著他呆在地上。嫦娥對此是很不滿的,羿雖然並不後悔自己的行為,但想到人壽有時而盡,不知道哪天就會死去,心裏也不好受。他聽說西王母那裏有可以長生不老的靈藥,就決定千裏跋涉,前往訪求。
西王母是居住在昆侖山上的神人,後世把她描繪成一位慈祥的老婦人,是東王公的妻子,但在最早的神話傳說中,她的樣子卻半人半獸,非常奇特。據說西王母長著豹子的尾巴,老虎的牙齒,頭發蓬鬆,頭頂長著高高的鳥冠。不過,如果把這些特征都看做是上古部族統治者的特殊裝束,倒也能說得通。
昆侖山高與天齊,周圍還圍繞著弱水和火山,但這當然難不倒大英雄羿。羿經過艱難的跋涉,終於見到了西王母,得到了不死之藥。西王母關照他說:“這藥是給你和你的妻子吃的,一人一份,吃了就能長生不老;如果一個人吃了兩份,就能重回天界。”
羿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家,打算找個良辰吉日,和妻子嫦娥一同服用這不死之藥。然而,嫦娥實在是太想念天界了,她瞞著羿,一個人吃掉了兩份的不死之藥,於是身體變輕,慢慢地向天空飄去。
大概是害怕天上的仙人責備她拋棄了丈夫,嫦娥不敢返回天界,她飄飄蕩蕩地到了月亮上。據說一登上月亮,她的身體就發生了變化,從一個美女變成了一隻醜陋的癩蛤蟆——日中有金烏,月中有蟾蜍,這種變化倒是早就注定的。
這種傳說未免太過淒慘,所以還有一種說法:嫦娥並沒有變成蟾蜍,隻不過月亮上空空蕩蕩的,除了一隻小兔子,一株桂樹,還有一個名叫吳剛的仙人外,什麽也沒有,嫦娥從此就過著寂寞冷清的生活。吳剛是學仙犯了罪,被貶到月亮這荒僻的地方來,要他天天砍伐桂樹,何時樹倒,他就能免罪。然而,那株桂樹本是神物,樹幹砍開後立刻就又合攏。吳剛砍呀砍呀,隻能永遠呆在月亮上,沒有出頭之日了。
●情深淚灑湘妃竹
舜為人民做了許多好事,特別是他命禹治好了天下的大洪水,使人民過上了安定的日子。
可是,舜到了晚年的時候,南方的九嶷山一帶有幾個部落發生了戰亂。他便決定親自到那裏視察一下,以解除那裏的戰亂。舜一向非常尊重兩位夫人,就把自己的打算對她們說了。不料娥皇和女英擔心他的身體,都不讚同他到九嶷山去。沒有辦法,在一個夜晚,舜帶上幾位隨從,不辭而別,悄悄地出發了。
幾天不見舜帝回宮了,娥皇和女英心中著急了,舜到什麽地方去了?後來找到侍從一問,這才知道舜帝已經動身去九嶷山好幾天了。她們放心不下,立即收拾行裝,準備車馬,隨後追趕上去。
追趕了十幾天,這一天來到了揚子江邊,但遇到了大風,幸虧有位老漁夫知道了她們是舜帝的夫人,用船把她們送到了洞庭山,讓她們在一座小廟中住了下來。大風一直刮了一個多月,她們出不了湖,隻好焦急地盼望著風早些停止。她們登上山頂向遠方張望,心中暗暗祝福舜帝身體安康。
這兩位多情的夫人,迎來無數次日出,送走無數次落日,她們盼啊盼啊,望眼欲穿、愁腸萬斷,但也沒有見到舜帝的歸帆。
漸漸地,風停了。在一個風平浪靜的中午,她們突然看到從南方飄來一隻插有羽毛旗幟的大船,這是宮廷裏的船,便急忙跑去迎接。但是,一看到船上的侍從和士兵一個個愁眉苦臉、滿麵哀容,她們立刻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
侍從們一邊把舜帝的遺物交給她們,一邊說:“舜帝駕崩於九嶷山下,已經埋葬在那裏了。”娥皇和女英雖然已預料凶多吉少,但這情況一旦被證實,她們便哭昏在地。
從此,娥皇和女英每天都要爬上洞庭山頂,撫摸著身邊的一株株翠竹遙望九嶷山,流淌著傷心的淚水。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她們的淚水灑遍了青山竹林。那滿山的翠竹也與她們一起悲傷,一起流淚,株株翠竹上都沾上了她們悲傷的淚水,竟在上麵留下了永遠擦不掉的斑斑淚痕。這種有花紋的竹子,後來就被人們稱為湘妃竹,其實就是斑竹。
後來,娥皇和女英由於過分地想念舜而投到湘水中自殺了,她們成了湘水之神,被稱為“湘妃”或“湘夫人”。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宇宙就好像一個大雞蛋一樣,黑暗混沌成一團。就在這個大雞蛋中,盤古在悄悄地孕育著。
盤古在大雞蛋中孕育著、生長著,如同睡著了一樣,發出呼呼的鼾聲。一年、十年、百年……轉眼之間,一萬八千年過去了。有一天,盤古忽然醒來睜開了眼睛,但他覺得奇怪:怎麽四周黑暗一片,什麽也看不見?黑暗使他悶得發慌,接著又是萬分的煩惱,他實在忍不住了,向旁邊一抓,竟抓到了一個大斧子。於是,他拚盡全身的力氣,狠狠地向前劈去,隨著山崩地裂般的一聲巨響,那個曾緊緊地包著他、孕育了他的混沌的大雞蛋被他劈裂了。
這個大雞蛋中那些輕而清的東西緩緩地向上升去,慢慢地變成了天;另外那些重而濁的東西漸漸地沉下來,一點點地變成了地。於是,當初混沌不分的天地,就這樣被盤古用大斧子給開辟出來了。
天和地被分開以後,盤古怕它們會再合攏起來,就用頭頂著天,腳踩著地,伸直了腰站在天地之間,隨著天地的變化而變化著。每天,天升高一丈,地加厚-丈,而盤古的身子也隨之增長。就這樣,一萬八千年又過去了。天升得高極了,地也變得極厚了,盤古的身體也長得極為高大。
那麽,盤古到底長了多高呢?據說有九萬裏那麽高。盤古成了巍峨的巨人,他就像一根長長的大柱子撐在天和地的中間,不讓它們再重新合攏在一起,回到那混沌黑暗中去。
又不知多少年過去了,盤古就是那樣在孤獨寂寞中做著這支撐天地的辛苦工作。到後來,天和地已經被固定住了,但盤古也到了精疲力盡的時候。終於有一天,他轟的-聲,倒在地上死去了。
盤古臨死的時候,渾身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他口中呼出的一團團氣變成了天上吹著的風和飄著的雲;他最後發出的聲音,變成了滾過天空的隆隆雷聲;他的左眼睛變成了光芒萬丈的太陽,右眼睛變成了皎潔明亮的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軀變成了大地的四極與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變成了江河;他的筋脈變成了大道;他的肌肉變成了田地;他的頭發和胡須變成了天上的星星;他的皮膚和汗毛變成了花草樹木;他的牙齒、骨頭、骨髓則變成了蘊藏在大地下閃光的金屬、堅硬的石頭、美麗的珍珠和溫潤的玉石;就連他身上的汗水也變了,變成了無盡的雨露和甘霖。
總之,盡管盤古開天辟地後死去了,他也沒有忘記把自己的全部留給他開創出的天和地。所以,後人稱讚盤古是“垂死化身”,他用了自己整個的身體來使這新誕生的世界變得更加美麗、璀璨。
●女媧造人的傳說
傳說自從盤古開天辟地以來,大地渺無人煙、毫無生氣。這景象使得另一位天神女媧感到非常孤獨,總覺得天地間似乎缺少了什麽。她想要創造出比任何有生命之物都要卓越的生靈。這樣,世上就會有能主宰和管理萬物的生命,也就不會僅僅隻是野草漫山、野獸成群、飛禽成幫,世界也就不會寂寞和荒涼了。
有一天,女媧找到一處清澈的水塘,就蹲下身來,拿起黃泥,按照自己的模樣做了一個泥娃娃。當她把這個泥娃娃放到地麵上時,泥娃娃居然蹦蹦跳跳地活了起來。女媧心裏很歡喜,於是繼續用黃泥捏了許許多多的人,還給他們戴上了頭飾。女媧一心想讓這些充滿靈性的人布滿大地,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滿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疲憊的女媧隻把頭枕在山崖上略睡了一會兒,到了第二天天一亮,她就趕緊起來繼續工作。
後來,女媧覺得這樣實在太累了,而且造人的速度也太慢,於是從崖壁上拉下一條枯藤,伸入一個泥潭裏,攪上渾黃的泥漿,再把藤條一甩,泥點濺落的地方就出現了很多跳著叫著的人,和以前用泥土捏的人一模一樣。不久,大地上就布滿了人類的蹤跡。這些赤裸的人圍著女媧歡呼跳躍,虔誠地感謝她,然後就分散到各地開始生活。
大地上雖然有了人類,女媧的工作卻並沒有終止。她又考慮:人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創造一批嗎?這未免太麻煩了。怎樣才能使他們繼續生存下去呢?後來,女媧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她在其中一些人身上注入了陽氣,他們就成了男人;而在另外一些人身上,她又注入了陰氣,她們便成了女人。女媧讓男人和女人結婚配對,叫他們自己去創造後代。這樣,人類就生兒育女,世世代代繁衍、綿延下來。女媧創造了人類,被大家尊為人類的始祖。
●燧人氏鑽木取火
原始社會初期,人類以狩獵為主,生吞活剝、茹毛飲血,過著原始、野蠻的生活,他們還不知道利用火,什麽東西都生吃的。其實,火的現象,自然界早就出現了。火山爆發,有火;電閃雷鳴,常引起森林火災。最初,原始人看到火,還以為是什麽怪物,怕得要命。後來,當人類看到野獸被大火燒死後,又聞到火中散發出的陣陣肉香,才敢接近火,去取灰燼中的熟肉吃。經過品嚐,人們才發現被火烤熟的東西竟然那麽鮮香可口。於是,人們才漸漸地學會了用火烤東西吃,並且想辦法把火種保留下來使它不滅,好長期使用。但是,保留火種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當遇到刮風下雨,火種很容易熄滅。
不知又過了多少年,一個叫“燧人氏”的人發現,用兩塊燧石互相撞擊摩擦,能夠撞擊出火來。於是,他馬上把這一驚人的發現告訴給人們,並教人們采集這種“火石”。他還發現,用一根堅硬而尖銳的木棒在另外一根木頭上使勁地鑽,木頭上也能鑽出火星。這便是“燧人氏”鑽木取火的由來。
發現、利用火和發明鑽木取火,無疑是人類的巨大進步。人類掌握了取火的本領,自然就不再食用生的食物,結束了生吞活剝、茹毛飲血的時代。有了火,人類隨時可以吃到燒熟的東西,而且食物的品種增加了,取食的對象和活動的範圍也擴大了。人類還利用火取暖禦寒、抵抗野獸的襲擊。由於食物結構的改變,人類對自然界的適應能力、生存能力都大大增強了。
●伏羲頓悟畫八卦
伏羲的最大功績是創立八卦。當時的人們對於大自然一無所知。每當下雨刮風、電閃雷鳴的時候,人們既害怕又困惑。天生聰慧的伏羲想把這一切都弄明白,他經常站在渭河南岸的一座山上,仰觀天上的日月星辰,俯察周圍的地形方位,有時還研究飛禽走獸的腳印和身上的花紋。
有一天,伏羲正在苦苦地思索長期以來觀察的現象,突然聽到一聲奇怪的吼聲,隻見對麵的山洞裏躍出一匹龍頭馬身的神獸,身上還有非常奇特的花紋。這匹龍馬一躍就躍到了渭水河中的一塊大石上。這塊石頭形如太極,配合龍馬身上的花紋,頓時讓伏羲有所領悟,終於畫出了八卦。從此,人們就能夠通曉萬事萬物變化的性質,並且分類歸納萬事萬物的形狀。後人就稱這座山為卦台山,躍出龍馬的山洞為龍馬洞,渭水河中的那塊大石就叫做分心石。
此外,伏羲還任命官員管理社會,創立了男聘女嫁的婚俗禮節,製造了用於記事的書契取代結繩記事的原始方法。伏羲發明了陶塤、琴瑟等樂器,創作樂曲歌謠,他是一位偉大的樂師。伏羲曾經“味百藥而製九針”,因此,千餘年來被我國醫學界尊奉為醫藥學、針灸學的始祖。《管子·輕重戊》說他作九九之數,發明乘法;《曆書序》又說他發明了甲子曆法。伏羲成了最早的天文學家、數學家。
●五穀誕生農耕始
神農嚐百草的同時,嚐出了麥、稻、粟、高粱等五穀能充饑。神農氏通過觀察還發現,人們吃完扔在地上或自己長熟落在地上的瓜子、果核、種子,到第二年又發出新芽,長出新的瓜蔓和植株。後來,他又發現天氣、土地對植物有很大的影響。天氣暖和的時候,植物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天氣變冷時,植物則落葉枯萎。而且,生長在黃土裏的一些植物,在黑土裏就生長緩慢;有些植物在幹燥的土地裏不能成活,在潮濕的土地裏才生長茂盛。於是,他針對天氣的情況和不同類型的土地,指導人們對植物進行人工培植,收集植物的果實、種子作為食物,這樣就不怕打獵時空手而歸了。他們用木頭製造一種耕地的農具,叫做耒耜。耒耜用來耕地、種植五穀,收獲量就更大了。自從人們跟著神農氏學會了農業耕作,生存就開始有了保障,人類的生活就安定了。
傳說中,神農氏除了發明農耕技術外,還開創了九井相連的水利灌溉技術等。
●神農嚐百草寫書
上古時候,五穀和雜草長在一起,藥物和百花開在一起,哪些是糧食可以吃,哪些是草藥可以治病,誰也分不清。最初,百姓們靠打獵過日子,但天上的飛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獸越打越稀,人們就隻好靠采摘野果為食。但是,由於對各種植物的習性不了解,不知道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誤食一些有毒的果子後就得了病,甚至中毒死去,生活過得十分艱辛。這時有個勇敢能幹的“神農氏”,他的肚子光亮透明,心肝腸肺全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神農氏很想為人民做些事,決心嚐遍所有能吃的東西,看看它們在自己肚子裏的變化。於是,他不辭勞苦走遍很多地方,親自嚐過各種野草和野果,有甜的,也有苦的,甚至有毒的。他不但發現了許多可以吃的食物,還發現了許多可以治病的藥材。
神農氏白天領著大家到山上嚐百草;晚上,他叫人們生起篝火,就著火光把白天采來的草藥分類整理,把有毒的和沒毒的分別放在不同的口袋裏。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裏一嚐,霎時感到天旋地轉,一頭栽倒在地上。大家慌忙扶他坐起,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經不會說話了,隻好用最後一點力氣,指著麵前一棵紅色的靈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大家慌忙把那紅靈芝放到嘴裏嚼嚼,喂到他嘴裏。神農吃了靈芝草,毒氣解了,頭不昏了,能說話了。從此,人們都說靈芝草能起死回生。
大家擔心他這樣嚐草太危險了,都勸他還是下山回去。他搖搖頭說:“不能回!黎民百姓餓了沒吃的,病了沒醫的,我怎麽能回去呢!”他嚐完一山的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嚐,一直嚐了七七四十九天,神農氏嚐出了三百六十五種草藥,寫成《神農本草經》,叫大家帶回去,為天下百姓治病。傳說神農走到今天湖北省西部的山中時,由於山勢陡峭,隻能架木為梯才能上去。為了紀念神農嚐百草、造福人間的功績,老百姓就把神農架木而上的地方取名為“神農架”。
●誇父追旭日化山
很久很久以前,我國北方有一座巍峨雄偉的高山,名叫成都載天山。山上住著一個巨人氏族,叫誇父族,誇父族的首領就叫做誇父。他身高無比,力大無窮,意誌堅強,氣概非凡。那時候,世界荒涼落後,毒蛇猛獸橫行,人們生活淒苦。誇父為了自己的族人能夠生活下去,每天都率領眾人與洪水猛獸搏鬥。
那時候,人們的農業生產水平還很落後,要靠天吃飯。但是有的時候天下大旱,火一樣的太陽烤焦了地上的莊稼,曬幹了河裏的流水。人們熱得難受,實在無法生活。而需要太陽的時候,它又往往躲在雲彩後麵不出來。誇父見到這種情景,就立下雄心壯誌,發誓要把太陽捉住,讓它聽從人們的吩咐,更好地為大家服務。
一天,太陽剛剛從海上升起,誇父就從東海邊上開始了他追逐太陽的征程。他耳朵上掛兩條黃蛇,手裏也握著兩條黃蛇,隨身還攜帶著一根手杖。
誇父不停地追呀追,餓了,摘個野果充饑;渴了,捧口河水解渴;累了,也僅僅是打個盹。他心裏一直在鼓勵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陽了,人們的生活就會幸福了。”他追了九天九夜,離太陽越來越近,紅彤彤、熱辣辣的太陽就在他的頭上啦。
誇父又跨過了一座座高山,越過了一條條大河,終於追到了禺穀。傳說禺穀就是太陽休息的地方。在太陽落到這裏洗浴後,就在巨大無比的若木上休息。到第二天再升起來。誇父心裏興奮極了,一團巨大又紅又亮的火球就在眼前,誇父已進入太陽的光輪,完全處在光明的包圍中。可是離太陽越近,太陽光就越強烈,誇父越來越感到焦躁難耐,他覺得他渾身的水分都被蒸幹了,當務之急,是需要喝水。於是,誇父站起來走到東南方的黃河邊,伏下身子,猛喝黃河裏的水,黃河水被他喝幹了,他又去喝渭河裏的水。誰知道,他喝幹了渭河水,還是不解渴。於是,他打算向北走,去喝一個大澤的水。大澤是一片縱橫千裏的水域,足夠他解渴。可是,誇父實在太累太渴了,當他走到中途時,身體就再也支持不住了,慢慢地倒下去,死了。
誇父死後,他的身體變成了一座大山,據說就位於現在河南省靈寶縣西邊。誇父的手杖落在地上,變成了一片枝葉繁茂、鮮果累累的桃林,名為鄧林。從此以後,誇父的族人居住在誇父山下、鄧林之中,生兒育女,繁衍後代,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始祖黃帝的誕生
我們中國人被稱為“炎黃子孫”,炎黃指的是炎帝和黃帝,他們是傳說中的中華民族的兩位始祖,關於他們的傳說非常多,尤其是黃帝的傳說。
傳說黃帝的先祖是有熊氏。有熊部落的首領少典與他的妻子附寶的感情十分融洽,做什麽都要在一起。有一天,他們到姬水去遊玩,天快黑的時候,突然陰雲密布,轟隆隆的雷聲響徹四野,銀蛇般的閃電刺破夜空的黑暗。突然,一個霹靂就在他們頭頂炸響,附寶覺得有一種奇怪的感覺控製了她。回家之後,她懷孕了。消息傳開,族裏的人們紛紛議論說:“不得了!附寶因感應了上天而懷孕,這孩子一定是天神轉世。”
附寶生下了一個虎頭虎腦的男孩,他就是中華始祖黃帝。黃帝生下來相貌堂堂,他的前額高高隆起,眉宇間如同懸著日月,兩條劍眉就像天上的閃電。傳說他不到兩個月就會說話,聰明無比,幾歲時就能言善辯,口若懸河。到了二十歲就學到了很多東西,非常有教養,與人友好相處,辦事果敢有力。由於他出色的才能和威望,很快就被推為部落的首領。
他發明了車船,便利人們出行;蓋起了房屋,讓人們脫離了“構巢而居”;發明了衣服,使人們不再受寒暑的侵擾;還懂得音律,創造了文字、算法,這些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變化。部落裏的人們便把他推舉為首領,因為他長在姬水,便以姬為姓;又因為他居住在軒轅之丘,以此為名,所以後人也稱他為軒轅氏;又由於他在有熊部落,故亦稱他為有熊氏。
●炎黃二帝戰蚩尤
黃帝當了部落首領後,憑他出色的能力、絕頂的聰明,很快就使有熊氏部落強大起來。軒轅覺得在姬水之畔再住下去,會影響部落的發展,便率領本部落的人們,幾經艱辛到了涿鹿(今河北北部),準備在這裏長期居住下去。
烈山氏部落當時生活在這一地區,烈山氏部落的首領就是後來的炎帝。軒轅的到來引起了炎帝的不安,雙方為爭奪這一地方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最後軒轅在阪泉打敗了炎帝。炎帝同意把兩個部落合並,炎黃部落的首領由軒轅擔任,以代神農氏,又因有土德之瑞,軒轅故號黃帝,而炎帝自己則擔任了副首領。這個炎黃部落就是中華民族最早的雛形,後來中國人常稱自己是炎黃子孫,就是由此而來的。
炎黃兩個部落合並以後,天下太平,風調雨順,人們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正當炎黃部落聯盟不斷發展的時候,九黎族的首領蚩尤帶著人來攻打炎黃部落。蚩尤善於用金屬製造兵器,銳利的長矛、牢固的盾牌、輕便的刀劍、沉重的斧鉞、強勁的弓弩,都出自他的創意。他有兄弟81人,個個身高數丈、銅頭鐵額、四眼六臂、牛腿人身,神通廣大,能呼風喚雨,是吃沙子、石頭長大的。古書記載:他們“選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
戰鬥開始,黃帝派出應龍與蚩尤接戰,用水攻的辦法來攻蚩尤。蚩尤去請了風伯(風神)、雨師(雨神)來助戰,風伯、雨師刮大風、降暴雨來反攻黃帝;黃帝召來旱神女魃,女魃能收風息雨,她所到之處雲收雨停,蚩尤這一戰失敗了。
蚩尤見未能取勝,就放出濃霧圍困黃帝部落,濃霧使得黃帝的人馬互相不見,走路都分不清方向,更別說打仗了。聰明的黃帝突然想到,天上的北鬥星是固定在一個方向的,於是受到啟發,派人製造了一輛雙輪木車。車上站立著一位手臂前指的木人,任憑車子東轉西走,木人的手指永遠指向南方。正是靠這一偉大發明,黃帝的兵眾才辨識了方向,殺出了重圍。蚩尤的攻勢,最終又被瓦解了。
黃帝為了徹底打敗蚩尤,讓人訓練了一批凶猛的野獸,派人製做了一麵巨大的戰鼓,發動了和蚩尤的決戰。戰鬥開始了,黃帝擂起戰鼓,雷鳴般的鼓聲在戰場上空轟響。黃帝軍隊士氣大振,野獸被士兵們趕著,高聲吼叫著衝向敵人。蚩尤的軍隊被這震耳的“雷聲”和狂吼的獸群嚇呆了,一下子潰不成軍、落荒而逃。在戰鬥中,黃帝抓住了蚩尤,把他處死了,蚩尤的九黎部族全都並入了炎黃部落。從此,黃帝成了中原地區各部落共同擁護的首領。
●倉頡受啟發造字
文字出現以前,人們要記住一些事情隻有靠自己的大腦。好在那個時候人類也沒有什麽多餘的東西和特別的事情需要記住。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裏牲口的數目、屯裏食物的多少。可慢慢地,牲口、食物的儲藏在逐漸增加,光憑腦袋記不住了。倉頡犯難了,就發明了結繩記事的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但時間一長,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狀的繩結都記了些什麽,連他自己也忘記了。於是,倉頡就想造出一種簡單易記的符號,記下重要的事情。就這樣,倉頡在洧水河南岸一個高台上的屋子裏住下,專心致誌地造起字來。可是他苦思冥想,想了很長時間也沒造出字來。
有一天,倉頡正在思索的時候,突然看見天上飛來一隻鳳凰,嘴裏叼著的一件東西掉了下來,正好掉在了倉頡麵前。倉頡拾起來一看,上麵有一個蹄印,可倉頡認不出這是什麽野獸的蹄印。這時正好走來一位獵人,倉頡就向他詢問。獵人看了看說:“這是貔貅的蹄印,它與別的野獸的蹄印不一樣。其他野獸的蹄印,我一看也知道。”
聽了獵人的話,倉頡很受啟發。他想:“既然一個腳印可以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麽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征,畫出圖像,大家就都能認識。這不就是字嗎?”
從此開始,倉頡便注意仔細觀察各種事物的特征,他按照這些東西的特征畫出圖形,造出了許多象形文字來。比如“日”字是照著太陽紅圓的模樣描繪的,“月”字是仿照著月牙兒的形態描繪的,“人”字是端詳著人的側影畫的。據說,倉頡造字以後,驚動了天地鬼神,天上掉下了許多穀子,鬼魂則驚嚇得在夜裏大聲哭叫起來。這就是“天雨粟,鬼夜哭”的傳說。
可是這些字應該往哪裏寫呢?一天,有個人在河邊捉住隻大龜,前來請倉頡給它造字。倉頡發現龜背上有排列整齊的方格子,便依照這個樣子造了“龜”字,又把“龜”字刻在龜背上的方格子裏。沒想到這隻龜乘人不注意爬進河裏去了。三年以後,這隻背上刻字的龜又被人捉住。人們發現刻在龜背字的字長大了,字跡也更明顯。於是,倉頡就命人找到許多龜殼,將自己造出的字都刻在龜殼的方格子裏,然後用繩子串起來,獻給黃帝。
黃帝非常高興,立即召集九州的首領,讓倉頡把字傳授給他們。從此以後,中華民族就有了自己的文字——甲骨文。
●黃帝鑄鼎飛上天
公元前2598年,黃帝152歲了,但他仍風塵仆仆離開他的首都,四出巡查。
這一年,黃帝到了橋山(今陝西黃陵),在山下鑄了一個大鼎。鼎是一種巨大的鍋,可能他想用以請各部落酋長大吃一頓。但大鼎鑄成的時候,天忽然開了,降下一條黃龍迎接他。黃帝跟他的隨從人員和宮女共七十人一齊跨上了龍背,然後,黃龍冉冉起飛。一些沒有福氣的人趕來得太遲,隻能抓住已經飛離地麵的黃龍的胡須,胡須脫落,他們紛紛掉下來。黃帝白日升天,成仙而去。那些掉下來的人,懊喪而悲痛地把黃帝遺留下來的衣服埋葬在橋山之下,這就是現在位於陝西黃陵的黃帝衣冠塚。
●寧封升天為製陶
神農首創農耕,據說製陶也是他發明的。古籍記載:“神農作陶”,“神農氏耕而陶”。陶器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彩陶。相傳,彩陶是黃帝時發明的。
黃帝時,寧封子為“陶正”,即管理製陶的官員。“有異人過之,為其掌火,能出五色煙。久則以教封子。”(《列仙傳》)煙為五色,意指所燒的陶器為彩陶。相傳,寧封為燒彩陶,後掉入窯火中,其身影隨煙上下,升天去了。如此說,寧封子是為燒製彩陶而以身殉職的,值得紀念。其實,早在寧封子之前三千多年,即距今八千年前,彩陶已初萌了。到了寧封子時代,即距今五千年左右的時候,彩陶藝術異彩紛呈,進入了自身藝術生命的黃金時代。
●顓頊帝“絕地天通”
“絕地天通”是則神秘而古老的傳說:黃帝之孫顓頊稱帝,令大神重伸開雙臂舉天,又令大神黎用力按地,一舉一按,天升地沉,不再相通。故曰“絕地天通”。
戰國時,楚昭王讀到這則神話,頗感疑惑,遂問學識淵博的觀射父:“難道在顓項之先,天地離得很近,老百姓可以隨意上下嗎?”觀射父為之作了解釋。
原來,人之初是渾沌少知的。後來,人類有了足夠的思考力,方才生出種種崇拜來。當時,氏族、部落居處分散,各有各的圖騰、巫師,都可以隨意接神、送神,編造天意神旨。史稱那時的狀況為“民神雜糅”。黃帝入主中原,國家雛形已經孕育。黃帝之孫顓頊時,這種神權的分散和混亂已成為政權統一的障礙,因此,一場宗教革命勢不可免。顓項令其孫重管理天上的事,統一解釋天意神旨;又令其孫黎管理地上的事,統一發布政令帝命。這樣,“民神雜糅”就被禁止了,神權被統一於帝權。顓頊一身二任,既為人間的大首領,又是代表天神的大宗教主。從此,地上老百姓通天的神權被取締,故曰“絕地天通”。
這場神權統一的革命影響中華文化幾千年。有史以來,曆代帝王都壟斷著祭祀天地的權力,隻有帝王才可以到泰山封禪、祭祀天地,隻有帝王之都才設有天壇、地壇。帝王們打著“受命於天”的旗號,自稱為“天之驕子”,以維護其統治地位。這種狀況,一直維護到清朝末年,那神權才與帝製一起為辛亥革命所埋葬。此後,北京的天壇、地壇才辟為老百姓可以出入的公園。
●嫦娥奔月寂寞寒
月亮上有座廣寒宮,廣寒宮裏住著一位名叫嫦娥的仙女,這個傳說在中國可為家喻戶曉。然而,嫦娥原本是什麽人,她究竟為什麽飛到月亮上去,知道的人就不是很多了。
嫦娥,古書上也寫作妲娥。其實在上古,嫦娥兩字和那個生下了十二個月亮的常儀的名字發音很像,或許是古代某個民族崇拜的月亮女神,經過長期演變,衍生出種種不同的傳說。關於嫦娥的傳說,一般認為她是射日的大英雄羿的妻子。然而,羿的妻子似乎並不僅她一人。
羿因為射日受到上帝的責難,不能重回天界,他的妻子嫦娥也隻好陪著他呆在地上。嫦娥對此是很不滿的,羿雖然並不後悔自己的行為,但想到人壽有時而盡,不知道哪天就會死去,心裏也不好受。他聽說西王母那裏有可以長生不老的靈藥,就決定千裏跋涉,前往訪求。
西王母是居住在昆侖山上的神人,後世把她描繪成一位慈祥的老婦人,是東王公的妻子,但在最早的神話傳說中,她的樣子卻半人半獸,非常奇特。據說西王母長著豹子的尾巴,老虎的牙齒,頭發蓬鬆,頭頂長著高高的鳥冠。不過,如果把這些特征都看做是上古部族統治者的特殊裝束,倒也能說得通。
昆侖山高與天齊,周圍還圍繞著弱水和火山,但這當然難不倒大英雄羿。羿經過艱難的跋涉,終於見到了西王母,得到了不死之藥。西王母關照他說:“這藥是給你和你的妻子吃的,一人一份,吃了就能長生不老;如果一個人吃了兩份,就能重回天界。”
羿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家,打算找個良辰吉日,和妻子嫦娥一同服用這不死之藥。然而,嫦娥實在是太想念天界了,她瞞著羿,一個人吃掉了兩份的不死之藥,於是身體變輕,慢慢地向天空飄去。
大概是害怕天上的仙人責備她拋棄了丈夫,嫦娥不敢返回天界,她飄飄蕩蕩地到了月亮上。據說一登上月亮,她的身體就發生了變化,從一個美女變成了一隻醜陋的癩蛤蟆——日中有金烏,月中有蟾蜍,這種變化倒是早就注定的。
這種傳說未免太過淒慘,所以還有一種說法:嫦娥並沒有變成蟾蜍,隻不過月亮上空空蕩蕩的,除了一隻小兔子,一株桂樹,還有一個名叫吳剛的仙人外,什麽也沒有,嫦娥從此就過著寂寞冷清的生活。吳剛是學仙犯了罪,被貶到月亮這荒僻的地方來,要他天天砍伐桂樹,何時樹倒,他就能免罪。然而,那株桂樹本是神物,樹幹砍開後立刻就又合攏。吳剛砍呀砍呀,隻能永遠呆在月亮上,沒有出頭之日了。
●情深淚灑湘妃竹
舜為人民做了許多好事,特別是他命禹治好了天下的大洪水,使人民過上了安定的日子。
可是,舜到了晚年的時候,南方的九嶷山一帶有幾個部落發生了戰亂。他便決定親自到那裏視察一下,以解除那裏的戰亂。舜一向非常尊重兩位夫人,就把自己的打算對她們說了。不料娥皇和女英擔心他的身體,都不讚同他到九嶷山去。沒有辦法,在一個夜晚,舜帶上幾位隨從,不辭而別,悄悄地出發了。
幾天不見舜帝回宮了,娥皇和女英心中著急了,舜到什麽地方去了?後來找到侍從一問,這才知道舜帝已經動身去九嶷山好幾天了。她們放心不下,立即收拾行裝,準備車馬,隨後追趕上去。
追趕了十幾天,這一天來到了揚子江邊,但遇到了大風,幸虧有位老漁夫知道了她們是舜帝的夫人,用船把她們送到了洞庭山,讓她們在一座小廟中住了下來。大風一直刮了一個多月,她們出不了湖,隻好焦急地盼望著風早些停止。她們登上山頂向遠方張望,心中暗暗祝福舜帝身體安康。
這兩位多情的夫人,迎來無數次日出,送走無數次落日,她們盼啊盼啊,望眼欲穿、愁腸萬斷,但也沒有見到舜帝的歸帆。
漸漸地,風停了。在一個風平浪靜的中午,她們突然看到從南方飄來一隻插有羽毛旗幟的大船,這是宮廷裏的船,便急忙跑去迎接。但是,一看到船上的侍從和士兵一個個愁眉苦臉、滿麵哀容,她們立刻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
侍從們一邊把舜帝的遺物交給她們,一邊說:“舜帝駕崩於九嶷山下,已經埋葬在那裏了。”娥皇和女英雖然已預料凶多吉少,但這情況一旦被證實,她們便哭昏在地。
從此,娥皇和女英每天都要爬上洞庭山頂,撫摸著身邊的一株株翠竹遙望九嶷山,流淌著傷心的淚水。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她們的淚水灑遍了青山竹林。那滿山的翠竹也與她們一起悲傷,一起流淚,株株翠竹上都沾上了她們悲傷的淚水,竟在上麵留下了永遠擦不掉的斑斑淚痕。這種有花紋的竹子,後來就被人們稱為湘妃竹,其實就是斑竹。
後來,娥皇和女英由於過分地想念舜而投到湘水中自殺了,她們成了湘水之神,被稱為“湘妃”或“湘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