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碑”位於湘南長潭嶽麓山雲麓峰左側的蒼紫色石壁上,原來那塊碑最早是南宋嘉定年間在衡山岣嶁峰發現的,後來有人將其摩刻到了嶽麓山的崖壁上,所以又叫“岣嶁碑”。
禹王碑的碑文刻在崖壁上,寬140厘米,高184厘米,共有九行碑文,每一行九個字,正文七十七個字,加上最末尾四個楷書落款“右帝禹製”。
碑文上的字形就好像蝌蚪一樣,既不是甲骨文和鍾鼎金文,也不像是籀文,字體奇古難辨,至今都沒人能識。
早在唐代韓愈、劉禹錫的詩作裏就有關於禹王碑的記載,不過這兩個人都沒去實地考察過,親眼見到禹王原碑,並親自臨摹過碑文的,是南宋時候的何致。
何致遊覽衡山,遇到一個樵夫帶著他見到了被草木掩藏起來的原碑。
於是何致就拓下了碑文,後來路過長潭的時候才將這碑文刻在了嶽麓山。
明代嘉靖年間,潘鎰從土中挖到了禹王碑,於是碑文拓本流行於世,當時的學者楊慎、沈鎰等曾經試圖釋讀碑文,都有曆史記載。長安碑林、禹陵、法華山、黃鶴樓等地也都有翻刻的刻石拓印。
宋傑以前雖然聽說過禹王碑的名字,但卻並未見過碑文,所以乍一看呂雲韻翻出來的這張照片,一下子還真有些難以置信……
這碑文上的古文字,記載著大禹治水的功德。
相傳,大禹來南方治水,以嶽麓山為營地,帶領長潭先民,斬惡龍、鬥洪水,終於將洪水治好。
長潭先民歡欣鼓舞,感激萬分,紛紛要求在立碑為大禹治水記功。
大禹十分謙虛,不肯答應,但長潭先民執意要立,否則就不放他回北方。
大禹隻得答應,卻提出了條件:碑文要刻得奇古,如天文一般,百姓不能相識。
於是,長潭先民派來最好的石匠,將大禹提供的77個字樣刻碑留念。
過了幾百年之後,有天早晨,一位雲遊四海的老道士路過。
他在石壁下好奇地停下腳步,麵對著碑文,一個字一個字地考證辨認起來。
從早晨一直到傍晚,認出了76個字。
老道士興畚不已,正要考證辨認最後一個字,忽然他感到腳下冰涼,好像被水浸了一般。
他低頭一看,隻見自己正站在水中……他再回身一望,洪水就要齊天了。
他嚇得麵無人色,一下把所有考證辨認的碑文全忘記了。
此時,就見那洪水也隨著他的忘記,一下子全退了。
老道士望著退去的洪水,想著那剛才的景象,心涼膽顫。
他想,這一定是天書,百姓不得相認……於是,下山通告全城:禹王碑文是天書,百姓不得相認,否則洪水滔天!
傳說是美好而又離奇的,然而傳說畢竟是傳說,它並沒有動搖文人學士考釋碑文的信心,多少人為其花費了畢生的心血。
許多考釋者都沒有突破“大禹治水”的框框,而近年一些學者則認為“禹碑”並非禹碑。
有人認為岣嶁碑是戰囯時代越囯太子朱句代表他的父親越王不壽上南嶽祭山的頌詞。還有人認為岣嶁碑為公元前611年(楚莊王三年)所立,內容是歌頌楚莊王滅庸囯的曆史過程與功勳。
總之,這塊千古奇碑的內容到底是什麽至今都說法不一……
“呂研究員,你確認這就是禹王碑嗎?我好像聽說嶽麓山的石刻隻是宋代的摹刻,原碑早已失蹤了呢?”
宋傑雖然可以確定這碑文上的文字,確實是古籙文,記載的也不是什麽大禹治水的功績,而是一套完整的古武絕學。
但他也不能妄下定論,或許那嶽麓山上的石刻是有人從別的地方抄錄來的天書古文,假借禹王碑的名義刻上去的……畢竟衡山岣嶁峰真正的禹王碑很早以前就不見了。
不過,讓他沒想到的是,呂雲韻搖了搖頭說道:“這不是嶽麓山的摹刻,而是十多年前在衡山重現天日的真正的禹王碑母本!”
其實,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湘南衡山縣福田鋪鄉雲峰村七組就發現這塊巨石疑似禹王碑,該石有一不規整兩虯相交平麵,向中微凹,麵上有不規整的紋飾,明顯可見人工鑿痕,因無人辯識,巨石被一農戶砌房時砌進了牆體。
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當地文物部門在普查鄉野文物時在農戶家的外牆上發現了碑文,上報之後,經過權威專家的多次鑒定之後認定,這塊重約十餘噸的巨石就是失蹤千年的禹王碑母本!
由此,南嶽衡山的“鎮山之寶”禹王碑,在塵封多年後再次得以重見天日。
而當初受邀去為古碑鑒定的專家組成員之中就有呂雲韻!
“雖然我的專業是古人類學,但因為家傳那些象牙文的關係,我對古文字也有很深的研究……我做過碳十四測定,這些象牙距今至少有6760年的曆史,誤差最多不會超過50年!”
呂雲韻是因為研究自家收藏的夏篆象牙文而跨學科成為古文字專家的,但是在學術界她的觀點還存在著不小的爭議,接受她觀點的也不多。
關鍵是她家的那些祖傳古象牙,因為不是出土文物,缺失了很多關鍵的文物信息,僅憑碳十四測定,也很難讓人承認這就是夏篆。
就像燕京大學的另一位古文字專家何冶民教授就提出象牙可能是夏朝的,但也有可能是周人用夏代的古象牙刻字……因為沒有出土周圍的環境和其他證據作為輔助證據,確實很難證明這種猜測就不能成立。
“在發現禹王碑之前,我的觀點還不能為人接受,但是那次鑒定禹王碑,專家組的大多數成員都認為禹王碑的文字和象牙文夏篆應該是同時代的,兩者之間有非常緊密的關聯,很可能是一種特異變體!”
聽到她的這種推測,宋傑不由得露出一絲苦笑……她的大膽假設已經離正確答案不遠了!
“宋博士,我之前在機場的時候聽您說過,您認識這些文字?還說這些文字具有表形表意兩種解讀方式?您能給我說說……這禹王碑的文字怎麽解讀嗎?”
聽到呂雲韻的這個問題,宋傑知道自己算是被這女人給纏上了!
“你這個禹王碑上的內容……我隻能說並不是什麽大禹治水的功績,而是一種特殊的武學記載!具體內容現在還不太好說,我隻有看到了原物才能給你明確的回答。”
禹王碑的碑文刻在崖壁上,寬140厘米,高184厘米,共有九行碑文,每一行九個字,正文七十七個字,加上最末尾四個楷書落款“右帝禹製”。
碑文上的字形就好像蝌蚪一樣,既不是甲骨文和鍾鼎金文,也不像是籀文,字體奇古難辨,至今都沒人能識。
早在唐代韓愈、劉禹錫的詩作裏就有關於禹王碑的記載,不過這兩個人都沒去實地考察過,親眼見到禹王原碑,並親自臨摹過碑文的,是南宋時候的何致。
何致遊覽衡山,遇到一個樵夫帶著他見到了被草木掩藏起來的原碑。
於是何致就拓下了碑文,後來路過長潭的時候才將這碑文刻在了嶽麓山。
明代嘉靖年間,潘鎰從土中挖到了禹王碑,於是碑文拓本流行於世,當時的學者楊慎、沈鎰等曾經試圖釋讀碑文,都有曆史記載。長安碑林、禹陵、法華山、黃鶴樓等地也都有翻刻的刻石拓印。
宋傑以前雖然聽說過禹王碑的名字,但卻並未見過碑文,所以乍一看呂雲韻翻出來的這張照片,一下子還真有些難以置信……
這碑文上的古文字,記載著大禹治水的功德。
相傳,大禹來南方治水,以嶽麓山為營地,帶領長潭先民,斬惡龍、鬥洪水,終於將洪水治好。
長潭先民歡欣鼓舞,感激萬分,紛紛要求在立碑為大禹治水記功。
大禹十分謙虛,不肯答應,但長潭先民執意要立,否則就不放他回北方。
大禹隻得答應,卻提出了條件:碑文要刻得奇古,如天文一般,百姓不能相識。
於是,長潭先民派來最好的石匠,將大禹提供的77個字樣刻碑留念。
過了幾百年之後,有天早晨,一位雲遊四海的老道士路過。
他在石壁下好奇地停下腳步,麵對著碑文,一個字一個字地考證辨認起來。
從早晨一直到傍晚,認出了76個字。
老道士興畚不已,正要考證辨認最後一個字,忽然他感到腳下冰涼,好像被水浸了一般。
他低頭一看,隻見自己正站在水中……他再回身一望,洪水就要齊天了。
他嚇得麵無人色,一下把所有考證辨認的碑文全忘記了。
此時,就見那洪水也隨著他的忘記,一下子全退了。
老道士望著退去的洪水,想著那剛才的景象,心涼膽顫。
他想,這一定是天書,百姓不得相認……於是,下山通告全城:禹王碑文是天書,百姓不得相認,否則洪水滔天!
傳說是美好而又離奇的,然而傳說畢竟是傳說,它並沒有動搖文人學士考釋碑文的信心,多少人為其花費了畢生的心血。
許多考釋者都沒有突破“大禹治水”的框框,而近年一些學者則認為“禹碑”並非禹碑。
有人認為岣嶁碑是戰囯時代越囯太子朱句代表他的父親越王不壽上南嶽祭山的頌詞。還有人認為岣嶁碑為公元前611年(楚莊王三年)所立,內容是歌頌楚莊王滅庸囯的曆史過程與功勳。
總之,這塊千古奇碑的內容到底是什麽至今都說法不一……
“呂研究員,你確認這就是禹王碑嗎?我好像聽說嶽麓山的石刻隻是宋代的摹刻,原碑早已失蹤了呢?”
宋傑雖然可以確定這碑文上的文字,確實是古籙文,記載的也不是什麽大禹治水的功績,而是一套完整的古武絕學。
但他也不能妄下定論,或許那嶽麓山上的石刻是有人從別的地方抄錄來的天書古文,假借禹王碑的名義刻上去的……畢竟衡山岣嶁峰真正的禹王碑很早以前就不見了。
不過,讓他沒想到的是,呂雲韻搖了搖頭說道:“這不是嶽麓山的摹刻,而是十多年前在衡山重現天日的真正的禹王碑母本!”
其實,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湘南衡山縣福田鋪鄉雲峰村七組就發現這塊巨石疑似禹王碑,該石有一不規整兩虯相交平麵,向中微凹,麵上有不規整的紋飾,明顯可見人工鑿痕,因無人辯識,巨石被一農戶砌房時砌進了牆體。
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當地文物部門在普查鄉野文物時在農戶家的外牆上發現了碑文,上報之後,經過權威專家的多次鑒定之後認定,這塊重約十餘噸的巨石就是失蹤千年的禹王碑母本!
由此,南嶽衡山的“鎮山之寶”禹王碑,在塵封多年後再次得以重見天日。
而當初受邀去為古碑鑒定的專家組成員之中就有呂雲韻!
“雖然我的專業是古人類學,但因為家傳那些象牙文的關係,我對古文字也有很深的研究……我做過碳十四測定,這些象牙距今至少有6760年的曆史,誤差最多不會超過50年!”
呂雲韻是因為研究自家收藏的夏篆象牙文而跨學科成為古文字專家的,但是在學術界她的觀點還存在著不小的爭議,接受她觀點的也不多。
關鍵是她家的那些祖傳古象牙,因為不是出土文物,缺失了很多關鍵的文物信息,僅憑碳十四測定,也很難讓人承認這就是夏篆。
就像燕京大學的另一位古文字專家何冶民教授就提出象牙可能是夏朝的,但也有可能是周人用夏代的古象牙刻字……因為沒有出土周圍的環境和其他證據作為輔助證據,確實很難證明這種猜測就不能成立。
“在發現禹王碑之前,我的觀點還不能為人接受,但是那次鑒定禹王碑,專家組的大多數成員都認為禹王碑的文字和象牙文夏篆應該是同時代的,兩者之間有非常緊密的關聯,很可能是一種特異變體!”
聽到她的這種推測,宋傑不由得露出一絲苦笑……她的大膽假設已經離正確答案不遠了!
“宋博士,我之前在機場的時候聽您說過,您認識這些文字?還說這些文字具有表形表意兩種解讀方式?您能給我說說……這禹王碑的文字怎麽解讀嗎?”
聽到呂雲韻的這個問題,宋傑知道自己算是被這女人給纏上了!
“你這個禹王碑上的內容……我隻能說並不是什麽大禹治水的功績,而是一種特殊的武學記載!具體內容現在還不太好說,我隻有看到了原物才能給你明確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