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敵為友,與對手雙贏
在大多數情況下,博弈總會有一個贏/一個輸。如果我們把獲勝計算為1分,而輸棋為-1分,這兩人得分之和就是1+(-1)=0,即所謂的“零和遊戲定律”。
在當今這個戰略製勝的時代,雙贏的理念和意識在競爭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很多時候,競爭中你若能化敵為友,這樣得到的朋友比你先前的朋友更能幫助你。你先前的朋友占有的資源,你可能已經占有;所掌握的技能,你可能也已掌握。化敵為友產生的新朋友所占有的資源、所掌握的技能,可能正是你一直想擁有而未能擁有的。反之,對手從你那裏也有所需,這樣就促成了雙贏的結局。
1997年8月6日,微軟總裁比爾·蓋茨宣布,他將向微軟的競爭對手——陷入困境的蘋果電腦公司注入1.5億美元的資金。此語一出,it界為之嘩然。
作為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在世界各地捐資。但這一回,他向蘋果注入資金是出於商業目的。蘋果電腦公司誕生於一個舊車庫裏,創始人之一是喬布斯。蘋果的成功在於喬布斯是世界上第一個將電腦定位為個人可以擁有的工具的人,這就是“個人電腦”,就像汽車一樣,普通人也可以操作。這是一個劃時代的產品定位概念,在那之前,電腦是普通人無緣擺弄的龐然大物,不僅需要艱深的專業知識,還得花大價錢。
喬布斯很快推出了供個人使用的電腦,引起電腦迷的廣泛關注。蘋果公司還開發出麥金塔軟件,這也是一個劃時代的、軟件業的革命性突破,開創了在屏幕上以圖案和符號呈現操作係統的先河,大大方便了電腦操作,使非專業人員也可以利用電腦工作。
蘋果公司靠著這些核心競爭力,誕生不久就一鳴驚人,市場占有率一度超過it老大ibm。在進入20世紀90年代,網絡經濟突飛猛進之際,蘋果公司卻慢了一拍,未能抓住網絡化這一先機,市場占有率急劇萎縮,財務狀況日益惡化。1995~1996年連續虧損,虧損額高達數億美元,蘋果公司使出渾身解數,都沒有產生太大的效果。
就在蘋果公司愁眉苦臉之際,微軟突然伸出援助之手。比爾·蓋茨知道,蘋果作為一家輝煌一時的電腦霸主,盡管元氣大傷,但潛在的實力非常巨大。這個時候,很多電腦公司包括微軟的競爭對手如ibm、網景等,都想與蘋果合作,來達到和微軟競爭的目的。如果微軟不與蘋果合作,對手的力量就會更強大。
美國《反壟斷法》規定,如果某個企業的市場占有率超過規定標準,市場又無對應的製衡商品,這個企業就應接受壟斷調查。如果蘋果公司垮了,微軟公司推出的操作係統軟件市場占有率就會達到92%,必然會麵臨壟斷調查,僅僅是訴訟費就將超過從蘋果公司讓出的市場中賺取的利潤。而和蘋果合作,可以把蘋果拉到自己這一邊,蘋果和微軟的操作軟件相加,就基本占領了整個計算機市場,微軟和蘋果的軟件標準就成了事實上的行業標準,其他競爭對手隻好跟著走了。當然,微軟實力比蘋果強大,不會在合作中受製於蘋果。
所以,拉蘋果一把,有百利而無一害,比爾·蓋茨扮演一回救世主絕對不吃虧。可見,與其付出代價而消滅對手,不如化敵為友,與其雙贏更為劃算。
nba比賽中的贏家學問
nba比賽被認為是當今世界上發展最完備、職業化程度最高的籃球聯賽,公開、公平、公正是它一貫的原則,它的很多項規章製度都打破了“零和遊戲定律”。
比如nba的選秀製度。nba在每年度的總決賽後,都會在6月下旬舉行一年一度的“選秀大會”。參加選秀的是全美各大學的學生,均為全美大學生籃球聯賽中的佼佼者。最近幾年裏,高中生和國際球員有增多趨勢。nba根據他們的綜合實力打分排名,然後,各球隊依照該年度在常規賽中的優勝率排名,按由弱到強的順序依次挑選。為了公平起見,nba從前兩年開始,在選秀前,先分發1000個乒乓球,上麵注明挑選的順序號。常規賽成績最差的球隊可挑250個號,他們挑中首選權的概率是25%。以下依次類推。
這種製度是製衡各隊強弱的杠杆,弱隊每年總能得到一些能量補充,而強隊得到好球員的概率則相對較小,這樣就使得nba各隊的實力差距不太懸殊。這既保證了比賽的水平和質量,也保證了nba的活力。這項製度實質上是nba的經營手段,最終目的是使聯盟獲得最大的利益。它不僅要求聯盟獲利,而且是力爭使所有球隊都獲利,隻是獲利多少有所區別而已。這是一種“多贏”的局麵,而這種“多贏”正是“雙贏”的延伸和發展,是“雙贏”的最大化體現。相反,如果當年隻是湖人、公牛、馬刺這樣的超級強隊獲利,而快艇、騎士、猛龍等弱隊一直賠錢的話,nba恐怕早已萎縮,也不會從當初的11支球隊發展到如今的30支球隊了。
nba球隊之間的球員交換,也表明參與球隊希望“雙贏”或“多贏”的願望。像勇士隊與小牛隊完成的9人大交易,其出發點就是為了共同提高兩隊的實力。在這場交易中,兩隊的明星球員賈米森和範·埃克塞爾作了互換。在小牛隊中,雖然範·埃克塞爾實力一流,充滿激情,但由於納什的穩定發揮,使得他的作用大多是錦上添花,很少能雪中送炭;由於內線實力的欠缺,使他們在和湖人、馬刺那樣內線實力強大的球隊的對抗中處於劣勢。因此,得到賈米森這樣的明星球員,既能提高得分能力,又能增加內線高度,對球隊大有裨益。
同樣,賈米森雖是勇士隊的頭號球星,但和他司職同樣位置的墨菲上個賽季進步神速,況且比他更高更壯,似乎已能替代他的角色。倒是勇士隊的後衛阿瑞納斯雖然獲得上個賽季的“進步最快獎”,但由於年輕尚欠穩定,常常無法幫助球隊在關鍵比賽中力戰到底。他們曾看上馬刺隊的克拉克斯頓,還將“袖珍後衛”博伊金斯招至麾下。但這些人和範埃克塞爾相比,顯然不在一個檔次。因此,勇士隊才會放走頭號球星,迎來小牛隊的替補後衛。這種思維和行為方式,正是期待“雙贏”的表現。
在大多數情況下,博弈總會有一個贏/一個輸。如果我們把獲勝計算為1分,而輸棋為-1分,這兩人得分之和就是1+(-1)=0,即所謂的“零和遊戲定律”。
在當今這個戰略製勝的時代,雙贏的理念和意識在競爭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很多時候,競爭中你若能化敵為友,這樣得到的朋友比你先前的朋友更能幫助你。你先前的朋友占有的資源,你可能已經占有;所掌握的技能,你可能也已掌握。化敵為友產生的新朋友所占有的資源、所掌握的技能,可能正是你一直想擁有而未能擁有的。反之,對手從你那裏也有所需,這樣就促成了雙贏的結局。
1997年8月6日,微軟總裁比爾·蓋茨宣布,他將向微軟的競爭對手——陷入困境的蘋果電腦公司注入1.5億美元的資金。此語一出,it界為之嘩然。
作為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在世界各地捐資。但這一回,他向蘋果注入資金是出於商業目的。蘋果電腦公司誕生於一個舊車庫裏,創始人之一是喬布斯。蘋果的成功在於喬布斯是世界上第一個將電腦定位為個人可以擁有的工具的人,這就是“個人電腦”,就像汽車一樣,普通人也可以操作。這是一個劃時代的產品定位概念,在那之前,電腦是普通人無緣擺弄的龐然大物,不僅需要艱深的專業知識,還得花大價錢。
喬布斯很快推出了供個人使用的電腦,引起電腦迷的廣泛關注。蘋果公司還開發出麥金塔軟件,這也是一個劃時代的、軟件業的革命性突破,開創了在屏幕上以圖案和符號呈現操作係統的先河,大大方便了電腦操作,使非專業人員也可以利用電腦工作。
蘋果公司靠著這些核心競爭力,誕生不久就一鳴驚人,市場占有率一度超過it老大ibm。在進入20世紀90年代,網絡經濟突飛猛進之際,蘋果公司卻慢了一拍,未能抓住網絡化這一先機,市場占有率急劇萎縮,財務狀況日益惡化。1995~1996年連續虧損,虧損額高達數億美元,蘋果公司使出渾身解數,都沒有產生太大的效果。
就在蘋果公司愁眉苦臉之際,微軟突然伸出援助之手。比爾·蓋茨知道,蘋果作為一家輝煌一時的電腦霸主,盡管元氣大傷,但潛在的實力非常巨大。這個時候,很多電腦公司包括微軟的競爭對手如ibm、網景等,都想與蘋果合作,來達到和微軟競爭的目的。如果微軟不與蘋果合作,對手的力量就會更強大。
美國《反壟斷法》規定,如果某個企業的市場占有率超過規定標準,市場又無對應的製衡商品,這個企業就應接受壟斷調查。如果蘋果公司垮了,微軟公司推出的操作係統軟件市場占有率就會達到92%,必然會麵臨壟斷調查,僅僅是訴訟費就將超過從蘋果公司讓出的市場中賺取的利潤。而和蘋果合作,可以把蘋果拉到自己這一邊,蘋果和微軟的操作軟件相加,就基本占領了整個計算機市場,微軟和蘋果的軟件標準就成了事實上的行業標準,其他競爭對手隻好跟著走了。當然,微軟實力比蘋果強大,不會在合作中受製於蘋果。
所以,拉蘋果一把,有百利而無一害,比爾·蓋茨扮演一回救世主絕對不吃虧。可見,與其付出代價而消滅對手,不如化敵為友,與其雙贏更為劃算。
nba比賽中的贏家學問
nba比賽被認為是當今世界上發展最完備、職業化程度最高的籃球聯賽,公開、公平、公正是它一貫的原則,它的很多項規章製度都打破了“零和遊戲定律”。
比如nba的選秀製度。nba在每年度的總決賽後,都會在6月下旬舉行一年一度的“選秀大會”。參加選秀的是全美各大學的學生,均為全美大學生籃球聯賽中的佼佼者。最近幾年裏,高中生和國際球員有增多趨勢。nba根據他們的綜合實力打分排名,然後,各球隊依照該年度在常規賽中的優勝率排名,按由弱到強的順序依次挑選。為了公平起見,nba從前兩年開始,在選秀前,先分發1000個乒乓球,上麵注明挑選的順序號。常規賽成績最差的球隊可挑250個號,他們挑中首選權的概率是25%。以下依次類推。
這種製度是製衡各隊強弱的杠杆,弱隊每年總能得到一些能量補充,而強隊得到好球員的概率則相對較小,這樣就使得nba各隊的實力差距不太懸殊。這既保證了比賽的水平和質量,也保證了nba的活力。這項製度實質上是nba的經營手段,最終目的是使聯盟獲得最大的利益。它不僅要求聯盟獲利,而且是力爭使所有球隊都獲利,隻是獲利多少有所區別而已。這是一種“多贏”的局麵,而這種“多贏”正是“雙贏”的延伸和發展,是“雙贏”的最大化體現。相反,如果當年隻是湖人、公牛、馬刺這樣的超級強隊獲利,而快艇、騎士、猛龍等弱隊一直賠錢的話,nba恐怕早已萎縮,也不會從當初的11支球隊發展到如今的30支球隊了。
nba球隊之間的球員交換,也表明參與球隊希望“雙贏”或“多贏”的願望。像勇士隊與小牛隊完成的9人大交易,其出發點就是為了共同提高兩隊的實力。在這場交易中,兩隊的明星球員賈米森和範·埃克塞爾作了互換。在小牛隊中,雖然範·埃克塞爾實力一流,充滿激情,但由於納什的穩定發揮,使得他的作用大多是錦上添花,很少能雪中送炭;由於內線實力的欠缺,使他們在和湖人、馬刺那樣內線實力強大的球隊的對抗中處於劣勢。因此,得到賈米森這樣的明星球員,既能提高得分能力,又能增加內線高度,對球隊大有裨益。
同樣,賈米森雖是勇士隊的頭號球星,但和他司職同樣位置的墨菲上個賽季進步神速,況且比他更高更壯,似乎已能替代他的角色。倒是勇士隊的後衛阿瑞納斯雖然獲得上個賽季的“進步最快獎”,但由於年輕尚欠穩定,常常無法幫助球隊在關鍵比賽中力戰到底。他們曾看上馬刺隊的克拉克斯頓,還將“袖珍後衛”博伊金斯招至麾下。但這些人和範埃克塞爾相比,顯然不在一個檔次。因此,勇士隊才會放走頭號球星,迎來小牛隊的替補後衛。這種思維和行為方式,正是期待“雙贏”的表現。